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8:4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的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

二十三中英语课题组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全面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同时为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一份贡献。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上档次,课堂教学有特色,教师队伍出名师,教学质量优质化。

三、课题提出背景:

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的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但合作学习在我国仍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线教师在具体组织中缺乏可借鉴的运作模式,对学生欠缺实效性的引导,往往“形似神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力戒纯理论的阐述和探索,争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几个问题具体化,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予以纠正,养成以下几种良好学习品质:

1、积极依赖。让所有学生都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

2、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

3、小组自评。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

4、组间互评。让每个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并予以评价对照的习惯。在运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或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而这些具体问题,正是一线教师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应向这些具体问题靠拢,向这个方向发展。

五、课题研究内容:

具有不同智慧水平、智力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在合作性的奖励(评价)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正性的互赖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寻求适宜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

(1)积极互赖;(2)个人责任;(3)小组自评;(4)组间互评。

六、研究措施和方法 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七,课题实施时间:

2010年3月-2012年3月(共2年)

八、课题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3.—2010.7)

1、着重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

2、拟定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0.9.——2011.9)

1、实验教师进行总体备课,制定教学计划。

2、课题组成员随堂听课,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个案、案例、课件作进一步修改。

3、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掌握实验情况。

4、举行公开课,请市教研人员来学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

(三)总结阶段(2011.9——20012.3.)

1、根据整理的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定。

2、回顾反思,经验总结(结题)。

九、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按课题实施计划和课题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活动,并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并形成文字存档。不履行义务者,不得享受最终的科研成果。

2、科研经费保障:学校为课题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经费,确保该项课题顺利进行。

结束语:英语教学法专家J.Hammer说,最好的教师应该是那些仔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组织教与学的人。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语言的交际性要求教师设计能实现某些特定学习目标的任务,组织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实际运用英语,形成交际能力。而对于学生人数超过五十人的班级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无疑是改革英语教学、优化小组活动的一种有效实用的策略。当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教学模式,也有其局限性。我们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探索和运用这种方法,学会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和调整师生行为,评估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小课题开

题报告范文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与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要求把学生的交往活动即合作学习纳入语言学习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大好时机,全面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同时为提高全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一份贡献。

二、工作目标:

课程改革上档次,课堂教学有特色,教师队伍出名师,教学质量优质化。

三、课题名称及性质:

1、课题名称:《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2、课题性质:本课题是实施“优化课堂,提高课效”科研项目。

四、课题提出背景:

合作学习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合作学习在我国仍然是一种较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一线教师在具体组织中缺乏可借鉴的运作模式,对学生欠缺实效性的引导,往往“形似神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力戒纯理论的阐述和探索,争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力争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几个问题具体化,并通过具体的教学行为予以纠正,养成以下几种良好学习品质:

1、积极依赖。让所有学生都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

2、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

3、小组自评。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

4、组间互评。让每个学生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并予以评价对照的习惯。

在运作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克服或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操作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等。而这些具体问题,正是一线教师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合作学习的研究应向这些具体问题靠拢,向这个方向发展。

六、课题研究内容:

具有不同智慧水平、智力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在合作性的奖励(评价)结构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正性的互赖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通过多种研究方法,寻求适宜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学习品质和行为:

(1)积极互赖;(2)个人责任;(3)小组自评;(4)组间互评。

七、研究措施和方法

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完成。

第三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泗水龙城小学课题组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而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目前,我校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我校申请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二)、现状分析:

“学习”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所研究,课堂教学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3次以上)合作学习。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有的教

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小组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归根到底,主要是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小组内没有学习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随意分组,评价重个人。

据笔者了解,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最多也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学生的成绩。这种分组不利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我们的教师对组内交流后的汇报评价偏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忽略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使我们的小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三)预期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学习在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有效性的方式与方法

“学习的有效性”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激疑→质疑→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形成有龙城小学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为推进这一目的的实现,进行以下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首先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为了让组内的成员合作顺利,教师在分组时不是单凭自己的考虑去指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首先让“差”生选择“优”生,征得被选择“优”生同意后,才将他们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相邻的两个小组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一学年结束后,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分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还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并对小组中的四位成员进行如下分工:如优秀生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收发作

业、指导差生;良好生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讨论记录、小组纪律、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二发言人”;差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一发言人”。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要求

1、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应掌握的学习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小组成员求助,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3、合作学习在听取和比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集思广益,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辩论者。

4、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话题。

(三)、“学习”策略

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它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相互辩论争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彻底克服一人讲多人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彻底克服纯知识教学倾向,使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学过程,知识应用的过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构建新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一般包括六个教学环节:知情入新——自主学习——学习——展示交流,达成共识——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1、知情入新,激情导入:

知情:就是摸清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基础、新知识的生根点。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知情入新”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节。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善学生的思维品格。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

3、学习:

学习是“自主学习”环节的补充和完善,发挥合作作用,取长补短,完善个体。

4、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展示交流是自主学习或学习完成之后的信息反馈交流活动,达成共识。一般先有几个学生或一两个组首先发表意见,汇报学习所得,其它小组作以补充完善。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质疑、讨论、争论、辩论,既可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对学生实在是弄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讲解,讲清楚,讲明白。

5、练习与实践:

练习与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是学生思维的突变期,因此,是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大好机会。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典型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练习一般设计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目的巩固课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网络;发展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6、自我评价。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完整知识结构,体验知识价值和对学习情感的评价。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

式是课堂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学习心得、绘制知识结构图以及对知识的认识、知识的价值评价、学习方法交流、情感态度评价等,教师跟上有益指导。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探索:

评价就是考察一下学生某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以此来判断某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进行小组捆绑式的评价方式。

1、小组捆绑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在每次的考试中,算出每个人的比较分,小组成员比较分之和就是该组的总分,总分除以人数得出每个人的均分,均分在9分以上小组视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表彰办法:第一,可以在班内设优胜小组栏进行表彰,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时时得到提醒。第二,根据优秀的次数,在学生期末总评中加入一定分值,划出等级报告家长,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种评价方式,一是尊重学生的基础,使优生、差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搞一刀切,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尤其对差生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手段。二是保障了学习有效性,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协作,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作为初实行“学习”模式的保障。对于刚开始使用“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习惯了“听”,没有积极思考的愿望,甚至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对于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思考,不会思考,不回答,不配合,教师感到教得很吃力,会导致“学习”进行不下去,因此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如:学生积极回答一个一般难度的问题,给该生加0.2分,回答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加0.5分,交流时改正一个问题加0.5分,质疑一个问题加0.6分等等,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质疑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此法很简单,只要教师规定好干什么得多少分,让小组长课后根据学生表现打好分,记录下来,单元学习完之后总分加入单元测试分,作为平日表现分就行了。

四、研究团队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先成成员:董雯陈景强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曾瑞

组员:王旭梁金玲孙茂波李孝云王颖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20---2011.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搜集、整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3、广泛搜集有关有效性学习的理论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完成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1.7---2011.12)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小组长培训活动,规范学习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3----2013.3)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开展专题性研究活动,运用和改进积累的经验

3、积累课题原始资料,撰写论文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4)

1、做好质量检测、评估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4、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小组学习的原始材料

5、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保障条件

(1)学习保障:加强理论学习,博采众长,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开展课题研究从观念、理论功底上作准备。

(2)时间保障: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3)硬件支持:我校是泗水县教学设施配备最先进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有最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学管理局域网、图书资料室等都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平台。

(4)物质支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投入大量教育教研经费,加强教师培训,举行专题研讨活动,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良好、宽松的氛围,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七、课题预期成果与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结论与反思。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1年4月

第四篇:《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早在1996年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就在《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普遍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亟需研究改进”。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思想与观念太落后,还始终未能摆脱“呈现——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落后,师生关系僵化。而近几年出现的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的“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学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呈现——接受”的教学程式,更强调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入手,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的全面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这种方式通常要求学生2至6人一组,围绕所给的话题进行语言活动:表演对话、操练语言知识、发表个人见解、通过讨论解决某个问题等。它有效地加大了学生语言的实践量,培养了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确实收到了不少成效。然而,笔者也发现,许多合作学习活动看似气氛热烈,学生兴趣浓厚,滔滔不绝,意犹未尽,但是热热闹闹之后,学生却一无所获,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现象。因此,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概念界定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的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形式上,“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评价上,“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积分变成小组积分,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是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衡量质量效益的标准,通俗地说就是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所获得的“有效学习收获”。

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师生、生

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和内容

(一)预期目标

1.分析目前在初中英语课堂内外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1.目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2.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课内外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3)选择合作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围绕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5.个案分析法:建立一定数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档案,抓住典型的个案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经验。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2010年4月-2010年5月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6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期工作。

2.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3.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三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0年7月)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四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0年8月~2012年3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3-4月)

1.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完成研究。

2.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案例、教学设计、论文

第五篇:小组合作下的转化研究开题报告

临沂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研究

开题报告

石莲子中学课题组

一、目的意义

在全国课改的大环境下,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建设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观摩学习已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从理念走向了行动,从模仿尝试走向了有序运作,从关注形式走向了关注实效。如何使每一个学生的行为、认识、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来,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每个班级往往还存在一部分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业成绩相对于其他学生存在一定的偏差,课堂学习中主要表现为不能自主获取知识、不能和别人有效交流、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学习消极被动。部分学生心理表现异常: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猜疑心理;有的出现厌学情绪,早早辍学。学困生的存在已经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建设的一大障碍,阻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

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学困生的转化也成为教育各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加上单亲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的增多,这些都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可以看出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关注学困生的转化,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现有1200名学生,学困生占到20%左右,学困生的转化是我校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到一种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策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在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进步,个性品质健康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转化学困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学习困难学生的矫治的理论和对策的研究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可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和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

在国内,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开始重视对学困生的研究,真正引起重视的是在1978年以后。钟启泉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治疗、教学论和性格分析等各个角度揭示学困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略。曾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潘波在《教育心理学》 中主要分析了造成学困生成绩不良和违反纪律的心理原因。针对病因并指出了相应的转化措施。西南大学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主要通过把优等生和学困生进行比较,从认知因素、人格因素分析造成学困生的成因,并指出了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包括挫折教育、成功教育、合作教学等。他们的研究成果无疑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研究资料和启示。

近年来,我国在学困生领域的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重点已从学习困难的原因转变到通过教育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态以便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为此,我国教育工作者从家庭教育、学科教育、认知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入手,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研究,为我们的课题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学困生的有效帮扶策略、形成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认识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在“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中,需要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应,这种要求可以来自有机体的内部(内环境),也可以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这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必要的手段调动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其知识与能力是可行的。

2、哲学理论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最终提高他们课堂学习效益。

3、素质教育理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即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

4、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困生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困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困生。他认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来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

5、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法指导,这是转化学困生进步的有效举措。而合作学习就是要求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以集体力量带动个人的发展,而不是互相排斥,这样的学习团体才能带动学困生的共同进步。

三、课题的基本界定

(一)基本概念界定

学困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达不到教育目标要求的学生。其构成要件如下:第一,学困生是相对概念,是与同龄人、同集体(班级)的其他成员相比较而言;第二,是个别的,是班级中的绝对少数;第三,学困生的智力正常;第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处于暂时落后状态。

学困生转化:是指通过对学困生的心理干预诱导和知识帮扶,改变其在学习中的不良心理,使其在学习中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其学业成绩达到正常水平。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是指通过教师和小组成员的有效帮扶,使学困生的课堂学习和学业成绩接近或达到其他成员的正常水平,从而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和正常实施。

(二)研究范围

本课题研究范围:

七、八年级学生

五、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干预诱导改变其心理脆弱、自卑,缺乏自信心,易形成挫折感和抵触心理的心理特征,使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正常合作学习与交流。

2、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帮扶措施对学困生进行系统的帮扶,使其在基础知识、学习方法上取得进步,从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其学业成绩达到正常水平,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通过对学困生的帮扶转化,使学困生能达到其他学习成员的正常的学习状态和学业水平,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应有效应,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4、通过分析研究典型案例,寻找合适的转化方法、策略,使我校学困生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学困生的不良心理表现

学困生的不良心理表现有其共性的一面,但更多的是差异性。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家庭、社会、学校的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与正常学生不同的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如学生的焦虑情绪、自卑心理、排斥心理、性格叛逆等。同时针对学困生各种不同的心理表现进行建档归类,为后期的帮扶转化做好准备。

(二)、研究学困生不良的学习行为表现

学困生学习上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为学习行为习惯不良,比如:不能有效听讲,不能主动和同学交流,不能积极和教师互动,不能及时有效完成作业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困生有哪些不良的学习行为表现,同时根据学困生的这些不良表现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的行为表现找出教育帮扶转化的有效措施。

(二)从内外两个方面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从自身方面寻找学习困难的原因

学生学习基础差,性格内向胆怯,有自卑心理,学习缺乏信心,学习方法不正确,课堂学习自制力差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学习困难形成的内部原因。

2、从外部环境研究学困生形成的原因(1)、从小组建设方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小组合作学习只注重形式不符和教育规律导致小组构建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不科学,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更加有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听评课和知识测评等方式对研究对象班级的小组建设进行评估,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有效性,看其是否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2)、从教师层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教师教育方法失当疏于感情投入,给学生过高的学习压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能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小组有效合作学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听评课等方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估论证,看其能否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否关注到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在充分调研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基础上,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学习或培训。

(3)、从家长家庭层面研究学困生形成原因

家长素质水平低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残缺或再婚家庭,留守儿童等因素是导致学困生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调查走访等方式了解学困生的家庭背景,看其是否有以上因素导致其学习成绩不良。

(三)对学困生有效帮扶策略的研究

1、根据学困生不同的心理表现,建立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案;通过心理教育和规范课堂教学行为语言,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从而让学困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2、从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上实施科学有效的学困生帮扶措施

(1)教师帮扶 建立师生帮扶机制,从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困生进行有效帮扶。通过个别谈话、举办讲座等方式交给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讨论、交流、展示、评价,以此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生生互助 科学构建学习小组,优生与学困生合理搭配组合,通过组内互助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3、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建设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是否科学符合教育规律,直接影响到学困生的转化,反过来学困生的转化也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将进一步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方案,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以充分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1)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论证尝试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2)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调研、组织听评课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尝试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尤其对学困生的课堂参与给与积极的恰当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了解有关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2、文献研究法

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了解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给课题实验与研究以有力的指导。

3、案例研究法

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实验与研究,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成功之处。

4、经验总结法

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实验策略,每个阶段有方案、有计划、有记录、有检测、有总结,定期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和实验过程,形成自己的整体实验成果。

5、行动研究法

结合理论学习对实践经验进行例行提升和反思,以此指导修正教育行为,并付之新的实践,在此基础上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指导更深入的实践探索。

八、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1、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理论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通过调查问卷,教学质量摸底,建立学困生档案,对学困生的内涵及特征做出界定,对其成因进行初步分析,了解学困生的心理表现及行为表现,制定出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

3、通过听评课和知识测评等方式了解实验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情况。

4、以听评课为主要方式评估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师课堂教学情况。阶段成果形式:课题实施方案 学困生心理表现形式、行为表现形式调查报告,教师课堂教学调查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高道泰 孙崇霞 秦洪波 刘夫海

1、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语言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诱导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研究。(2016年4月-2016年5月)

2、借鉴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科学论证尝试合理构建学习小组,优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2016年4月—2016年5月)

3、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调研、组织听评课等方式建立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2016年4月-2016年6月)

4、实施科学有效的知识帮扶,为学困生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2016年5月-2017年4月)

阶段成果形式:研究论文,研究案例,中期工作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7年5月至6月)负责人:王德明 王锋 高道泰 孙崇霞 秦洪波 刘夫海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修改撰写课题报告 阶段成果形式:案例集,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九、课题研究保障措施

课题组成员教师业务素质较高,都是学校骨干教师,研究人员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科研能力强。学校有专职心理咨询师,有着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图书室藏书丰富,网络资源共享。因此本课题具备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软件硬件条件。

1、理论上可行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本课题试图通过对学困生的学习障碍进行深入剖析研究,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师帮扶等活动方式转化学困生,使他们的学习心理达到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以学困生的转化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建设。

2、实践上可行

本课题从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的表现、成因的调查再到教育转化活动的开展,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进行全方位研究,因此课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学校一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分工明确,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3保障措施:(1)制度保障

学校有着健全的教科研规章制度,教科室具体领导督促,并将课题研究纳入年终教师考核(2)师资保障 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一个整体素质高、科研能力强、优势互补的科研团体。(3)经费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

十、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

1、课题组第一负责人:王德明 负责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计划的制定,研究过程的调度

2、课题组第二负责人:王锋 负责课题研究的实施,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组织评价

3、课题组核心成员:

高道泰

调查资料整理,学困生表现及成因研究

孙崇霞

负责对学困生心理教育方案的研究

秦洪波

个案研究,阶段总结

刘夫海

提供理论支持,资料收集整理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咨询等形式全面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及表现形式。成果形式:调查报告、阶段总结、研究论文、开题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6年4月。

2、实施心理教育方案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通过深化小组合作学习建设、教师帮扶使学困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果形式:研究论文、中期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月。

3、形成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成果形式:学困生转化案例集、研究论文。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4月。

4、研究报告。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6月。

下载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英语小组合作方式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 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

    小组合作帮助之及时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帮助行为之及时性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和前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论;较有代表性的流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构建起与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正定县南楼小学王兰格一、目的和意义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英语课程总目标。在教学中,我为了能够......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五篇模版)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传统英语教学已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需求。它注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交流,缺乏师......

    浅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摘 要:一直以来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其更多的是倾向于考试,甚至可以说是急于求成。由于我们国家重视的是考试成绩的排名而却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凤城四中黄秀君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

    小组合作学习的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