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2:09: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莲花塘学校 任帅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各地各学校在深入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和研究。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探究性品质,让学生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助,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扩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课堂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群体功能,促进个体学习,使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很多专家、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其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合作学习应该是严密有序的;合作学习应该是多方位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应该是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相结合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学生犹如天马行空,表面热烈,实际收效甚微,诚如教育专家杨再隋所说“不过是彩色的 1

泡沫”;有的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过于格式化。

鉴于此,我们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在校领导的亲自指导和鼎力支持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研究旨在使小组合作学习在集中授课制教学上有一个较大的突破,创出一条新路子,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意在“两减两提”: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幸福校园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通过课题研究,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建立学习群体,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以达到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教育目的。

(三)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四)通过课题研究,带动广大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在课堂上要真正的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这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情感的课堂,要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是互动的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师生共同探讨;是高效的课堂,要求体现诱思探究的教学思想,提高信息量、思维量和训练量。

(二)“群体动力”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事物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四)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3

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一)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的调查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调查研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成因的分析研究。对调查的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情况,通过理论学习、归纳总结、教师访谈、课后交流反思等方法分析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成因。

(三)小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重点)

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实施有效的组织;学生应增强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技能,树立自信心,大胆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具体操作如下:

(1)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4

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2)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可以让小组的同学为小组起名。

(3)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

(4)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5)根据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组员进行必要的重复整合。

2、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1)在课前预习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2)在预习反馈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3)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4)在当堂检测中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5)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3、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环节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1)在预习反馈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2)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3)在当堂检测出现普遍性错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在课外拓展、知识积累时把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

4、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拟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1)备课时选择好2-3个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

(2)教师努力把握好备课时备好的合作点及注意把握好课堂出现的合作时机。

(3)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

(4)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给予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的空间。

(5)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到各小组巡视,指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有效率地完成合作的内容。

五、课题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在实验过程中,采用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

(二)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三)个案研究法。观察学习个体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研究。

(四)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对研究的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归纳。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4—2016.6)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行政主持人: 曾小英 学术主持人: 任 帅

课题小组成员:罗卫军 王月朗 李 静 胡 伟

2、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3、制定课题开题报告、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6—2017.12)

1、调查阶段(2016.6—2016.10)

(1)深入课堂,进行观察,走访教师和学生,了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2)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加以分类和总结。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阶段(2016.10—2017.3)(1)对各层次学生群类进行分类研究,从智力因素、心理因素、知识基础、学习方法以及教师因素等各个角度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状况及成因,提出对策。

(2)写出“小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3)提出“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的具体策略。

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阶段(2017.3—2017.12)(1)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研究,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合作学习。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的研究。(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18.1—2018.5)

整理研究资料,并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研究结 8

果进行后期测量,形成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一)莲花塘学校地处沅江市市区,设有实验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中心、计算机网络教室及校史展览室等。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十一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二)莲花塘学校教研风气浓厚,有一支教学教研成果显著的教师队伍,研究经费和资料设备充足,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三)本课题组成员全在教学第一线,小组成员年青化,思想新,干劲足,科研经验丰富。

(四)课题研究经费有保障。学校领导班子会议明确要求保障好本课题调研所需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效

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教师方面

1、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有深刻地认识,对“小 9

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

2、教师掌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教师掌握科学的评价机制。

(二)学生方面

1、成员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团队意识增强。

2、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改观。

3、学生学会小组讨论的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得到增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能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对已完成的任务能进行再加工和初步的评估。

5、学生在遇到疑难需要合作时,会自主开展合作,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龙江镇中心学校 课题名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负责人:王德成 课题成员:赵刚 纪海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小组合作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更加广阔的时空中进行多维性和交互性。因此,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必使我们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造和扬弃,自觉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尝试、反思、研究、总结和提高,来推动课堂教学产生实实在在的变化,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必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为新课堂的实施者,我们深刻体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且互为补充的。自主学习能否达成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组合作的成效如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

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1-8年级,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本课题研究的最大任务。针对我校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本课题通过对农村中小学教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策略的研究,力求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努力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教学模式。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本课题将“面向全体、发展个体和鼓励合作”相结合,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合作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竞争力和创造力。

3、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思想和互助互惠意识,改善并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本课题与之区别。

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国内已总结出了许多合作学习理论,并且对合作学习的理性认识和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层面上的具体研究还欠缺。通观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形式单一。仅是同桌、前后桌4人临时性合作,缺少实质意义上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

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本课题实验意在以农村中小学课堂为主阵地,以课例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实践研究、经验总结等具有强烈反思意识的行动研究,来探究具有农村特色的小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实施策略,进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学习方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创新之处:努力构建具有农村特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实施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理论价值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中小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

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

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五、课题实验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六项原则:

①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②体现评价的时代特点;

③突出评价过程连贯性;④尊重评价的差异性;

⑤运用评价方法的多元性;⑥突出评价的主体性.2、“十二字”方针: 微笑、宽容、赞赏、鼓励、理解、关怀

3、七个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收集国内外有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⑵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⑶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⑷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⑸经验总结法

对实验教师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经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被总结的经验进行筛选、归纳、提炼,使之系统化、理论化。

⑹个案研究法

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对某一小组(或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分析,并概括、提炼出其中对评价其他群体或个体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的信息,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⑺量表评价法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评价主体在听课、观察的过程中,对被评对象(含自己)进行打分的评价,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六、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一、课题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1)进行课题申请、论证。

(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

(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课题研究组织

王德成 赵刚 纪海艳

(二)、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术条件:课题组教师的业务素质较高,有一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研人员年龄结构合理,班级分布合适,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较为丰富,是一个整体素质较高、科研能力较强、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保证。

2、组织条件:成立课题组,构建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网络,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实践的机会;积极利用学校的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的研究带动和引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同时借助常规教研工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将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激发教师课题研究的兴趣,发挥教师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学校的教研工作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围绕这一课题展开。

3、物力条件:学校保证课题研究经费,由学校分管领导与教科室负责管理,专门用于课题研究。在业务培训、课程资源整合、资料收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保证经费的落实。

八、预期研究成果

1、“中小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

2、论文

第三篇:《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泗水龙城小学课题组

第一部分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2、课程改革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的“学习”,是我国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3、学校教学实践的需要。

“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并取得非凡的成绩,而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目前,我校正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把关注学生生命发展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把“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突破口。为此,我校申请了这一课题的研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预期的研究突破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自90年代初期起,在课堂教学中开始引入小组活动,由此引发了对合作学习的探讨。目前,课堂上教师积极尝试构建“”学习模式,大致有三种形式:即同桌合作、前后四人、自主选择伙伴合作。这样的形式满足了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发挥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信息的多向交流,创造了多维互动的思维平台。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二)、现状分析:

“学习”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师们所重视,所研究,课堂教学也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我们的老师不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盲目采取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什么问题都进行小组讨论,一节课中安排多次(3次以上)合作学习。结果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却收效甚微。有的教

师提出问题后未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两分钟就叫“停止”。这时,学生并未真正进入合作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预期目的?它只会挫伤学生的合作的热情,养成不愿参与的不良习惯。

2、小组规则不清,学生放任自流。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教室里也马上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局面,但只要细想一下,我们就能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学生的收获很少。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说,谁都不听谁的,结果组内的问题没有解决;有的小组成了一两个人的“新闻发布会”,其他人一言不发或“搭个便车”;有的小组互相推辞,没有发言人;有的小组成员借此机会闲聊,无拘无束。归根到底,主要是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小组内没有学习的规则,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3、随意分组,评价重个人。

据笔者了解,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最多也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学生的成绩。这种分组不利于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时,我们的教师对组内交流后的汇报评价偏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忽略对整个小组的评价,使我们的小组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针对这些情况,分析影响“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增强“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迫在眉睫。

(三)预期的研究突破

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学习在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有效性的方式与方法

“学习的有效性”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重点,努力创设一个“激疑→质疑→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形成有龙城小学特色的创新型教学体系。创设快乐学习的情境,提高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培养新世纪有合作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为推进这一目的的实现,进行以下教学方式与方法:

(一)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小组划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一个学习小组就是全班的缩影。首先将班内学生均分为优、良、中、差四类,从每类中选一个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由“优”生任组长,与“差”生同位;由“良”生任副组长,与“中”生同位。为了让组内的成员合作顺利,教师在分组时不是单凭自己的考虑去指定每个小组内的成员,而是首先让“差”生选择“优”生,征得被选择“优”生同意后,才将他们划分到同一小组内。不仅如此,为了方便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与合作,相邻的两个小组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组成一个8人的大组。一学年结束后,可根据实际,合理调整学习小组。分组体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组内各成员的智力、非智力因素不同,各合作小组在总体水平上又基本一致。“组内异质”为小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

建立好学习小组后,还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并对小组中的四位成员进行如下分工:如优秀生担任组长,具体负责组织讨论、收发作

业、指导差生;良好生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讨论记录、小组纪律、指导中等生;中等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二发言人”;差生是小组讨论的“第一发言人”。每一位成员分担小组不同的责任,使其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各司共职、各尽所能、共同提高。

(二)小组合作的要求

1、每个人都有责任保证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应掌握的学习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首先向小组成员求助,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再请教老师。

3、合作学习在听取和比较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时,要集思广益,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积极的辩论者。

4、只谈关于合作内容的话题。

(三)、“学习”策略

学习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它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相互辩论争论、社会实践等形式,彻底克服一人讲多人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彻底克服纯知识教学倾向,使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互助、互学过程,知识应用的过程。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思想落实到实处,构建新式课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习一般包括六个教学环节:知情入新——自主学习——学习——展示交流,达成共识——练习与实践——自我评价。

1、知情入新,激情导入:

知情:就是摸清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基础、新知识的生根点。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在“知情入新”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节。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完善学生的思维品格。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

3、学习:

学习是“自主学习”环节的补充和完善,发挥合作作用,取长补短,完善个体。

4、展示交流,达成共识。

展示交流是自主学习或学习完成之后的信息反馈交流活动,达成共识。一般先有几个学生或一两个组首先发表意见,汇报学习所得,其它小组作以补充完善。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质疑、讨论、争论、辩论,既可以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对学生实在是弄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讲解,讲清楚,讲明白。

5、练习与实践:

练习与实践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运用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是学生思维的突变期,因此,是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大好机会。练习题目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典型性、层次性和多样性。练习一般设计三个层次:即基本练习,目的巩固课堂知识;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前后联系,形成知识脉网络;发展练习,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

6、自我评价。

这一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完整知识结构,体验知识价值和对学习情感的评价。在师生共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把零乱的知识系统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形

式是课堂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学习心得、绘制知识结构图以及对知识的认识、知识的价值评价、学习方法交流、情感态度评价等,教师跟上有益指导。

(四)、小组捆绑式评价探索:

评价就是考察一下学生某个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情况,以此来判断某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态度,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我们进行小组捆绑式的评价方式。

1、小组捆绑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在每次的考试中,算出每个人的比较分,小组成员比较分之和就是该组的总分,总分除以人数得出每个人的均分,均分在9分以上小组视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的表彰办法:第一,可以在班内设优胜小组栏进行表彰,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时时得到提醒。第二,根据优秀的次数,在学生期末总评中加入一定分值,划出等级报告家长,记入学生学籍档案。这种评价方式,一是尊重学生的基础,使优生、差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不搞一刀切,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尤其对差生自信心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手段。二是保障了学习有效性,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协作,相互促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作为初实行“学习”模式的保障。对于刚开始使用“学习”教学模式教学的,学生习惯了“听”,没有积极思考的愿望,甚至没有回答问题的习惯。对于老师设计的问题,不思考,不会思考,不回答,不配合,教师感到教得很吃力,会导致“学习”进行不下去,因此设立课堂激励性分值,如:学生积极回答一个一般难度的问题,给该生加0.2分,回答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加0.5分,交流时改正一个问题加0.5分,质疑一个问题加0.6分等等,激励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质疑问题,逐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此法很简单,只要教师规定好干什么得多少分,让小组长课后根据学生表现打好分,记录下来,单元学习完之后总分加入单元测试分,作为平日表现分就行了。

四、研究团队及分工: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张先成成员:董雯陈景强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曾瑞

组员:王旭梁金玲孙茂波李孝云王颖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4.20---2011.7)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2、搜集、整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3、广泛搜集有关有效性学习的理论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确定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策略,明确课题研究的人员及分工,完成子课题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11.7---2011.12)

1、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学习理论知识边运用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和改进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小组长培训活动,规范学习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12.3----2013.3)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开展专题性研究活动,运用和改进积累的经验

3、积累课题原始资料,撰写论文

4、请专家指导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3.4)

1、做好质量检测、评估工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3、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4、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小组学习的原始材料

5、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保障条件

(1)学习保障:加强理论学习,博采众长,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为开展课题研究从观念、理论功底上作准备。

(2)时间保障: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教研活动,每个月一次专题研讨,每学期一次阶段总结活动。学校教导处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掌握课题研究情况。

(3)硬件支持:我校是泗水县教学设施配备最先进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有最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辅助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教学管理局域网、图书资料室等都为教师课题研究提供了资源平台。

(4)物质支持: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投入大量教育教研经费,加强教师培训,举行专题研讨活动,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创设良好、宽松的氛围,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七、课题预期成果与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内容、过程、结论与反思。

2、课题研究论文集

3、课题研究论文及典型活动案例汇编。

4、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

5、音像资料:活动过程实录等。

6、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1年4月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我国一直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课堂教学方法。它可以使一位教师同时向许多学生传授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而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又注重了个体的发展,还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什么呢?

一、合作小组的确立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都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从后面的教学结果反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好,有时仅仅是流于形式。通常合作学习小组都是教师临时组建的,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学生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毫无意义。为了提高合作学习小组的有效性,在确立小组时,教师应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不仅仅要看学生的成绩,还有其他方面,如动手能力、动脑能力等)。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尽可能让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或是生活经历差不多,或是学习水平差不多,或是兴趣爱好差不多。这样,学生在对待同一个问题时,就会产生共鸣,有共同的话题,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共同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在建立小组时,要注意小组人数的合理性。一般是4到6人,成员的综合评估分别是:A等、B等、C等、D等。让四个人组成两个小组,A与C组成第一小组(A帮C);B与D组成第二小组(B帮D),A为大组长,然后这两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在分组时,切忌不要把A与D分到一个小组里,因为他们的各方面能力相差太多,没有共同语言,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还涉及合作的问题,所以除非是特别原因,不要随便更换组员。固定好以后,尽量每天进行一次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常态化,那么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会无意识、自觉地进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也会加强。当然,这里合作学习的范围不一定局限在课堂上,也可以是课下,如在布置作业时,就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小组完成这一部分,另一个小组完成另一部分,最后在大组里进行交流。

二、小组合作有分工

一个小组就相当于一个小团队,每个人在里面必须有自己的位置。在这里,要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都想做的局面。在分组时,教师就要和组员一起商量每个人在小组中的职责和任务。一个大组应有:大组长(他来确定本小组对什么问题进行讨论)、记录员(负责整理大家的意见和见解)、发言人(由他来阐述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及其对问题的看法)。若有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职位。当然,在确定以上人员职责时,应根据个人的知识层面、性格、特长来确定,因材而定,定期培训(比如记录员,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记录)。等到每位学生都能基本完成自己的任务时,就进行轮岗,让每个学生都尝试不同的职务。这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更能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还能让他们的脑、心、手得到锻炼。

三、小组合作有秩序

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章法,若没有,就会乱成一团。而小组合作学习,若没有固定的发言顺序,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每拿到一篇课文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大组长在交流时,应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估等级来确定发言的顺序(顺序为:D、C、B、A)。在交流时,应先让D先质疑、发言。因为他的问题最简单,最容易解决。这样,不仅给了他发言的机会,而且也提高了他的学习兴趣。然后,是C、B、A。由于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不同,每个人都进行了交流,那么文章各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得以呈现,这就达到了合组学习的目的。在交流成果时,也按这个顺序来汇报。如果中间有一个卡壳了,就说明他没有认真听讲。那么,小组的任务也就无法完成。交流完后,要求记录人记录下本小组的学习情况,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汇总完之后,由大组长交给教师,准备全班交流。这样,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小组合作性就得到了体现。

当然,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教师去探究、去注意。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利用、善于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一定可以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起到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伏虹.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题提出的背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要求。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3、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和有效规程。

4、小组合作的资源共享与能力提高。

5、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总结和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不同,时机不同,是面对信息化社会、市场经济全球化对人才素质提出新要求、新挑战的情况下,来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本课题研究突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性、与时共进性,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本课题期望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上的运用和实践的观点。在理论上,力求以时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事实和经验进行系统梳理,探索规律。在实践上,注重教学研究,加强新课程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有研究报告、论文、教学案例分析等,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性、示范性和实用性价值。

三、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同时,在周围的同行中也有众多的研究者,我们可以博采众长,使课题设计日臻完善。

2、我校是山东省电化示范学校,教师人手一机,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学校并建有专门的多媒体教室,提供了网上阅读资源平台。

3、我校教科研风气浓厚,前一阶段完成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课题研究、“创新写作教学实验与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结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研究经验。为新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与资源,相信能发挥整体效应,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教育研究工作,从多方面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这些,都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实的保障。

四、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2、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根据研究目标,结合我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①、分析教师教法对学生学法的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学科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才会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

③、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提出具体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目标是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按计划完成学习活动。正确使用工具书、参考书、校园网络,积累学习资料。

⑤、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生真正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与内涵。

4、研究过程设计

㈠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17年2月)

(1)进行课题论证。(2)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3)组织对师生的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4)撰写课题方案 ㈡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12月)

(1)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2)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3)实验数据收集整理(4)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对实验操作及时控制

㈢汇总阶段:(2018年1月-2018年2月)

(1)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2)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3)整理汇编实验成果。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1)文献资料法(2)行动研究法:(3)经验总结法:

6、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1)加强理论学习。(2)争取专家学者的指导。

7、预期研究成果

⑴、系列活动方案及有关研究过程的资料。⑵、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

⑶、反映研究成果的师生作品、奖状证书、照片等。⑷现场展示活动:学生才艺展示、综合活动观摩。

2017/01/03

下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精选五篇)

    小组合作学习展示环节的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初三数学备课组 曹波 赵艳彬 姚志涛 单冬芳 更新日期: 2011年10月27日 下午7:21阅读104次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研究的......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仁怀市三合镇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仁怀市三合二小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知......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重庆市铜梁区 水口小学 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铜梁区水口小学 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正定县南楼小学王兰格一、目的和意义 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怀化市芷江县楠木坪小学艾小平小学高级教师【摘要】:建立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选)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随着我校‚课改再起航‛工作的不断推进,‚自主——合作——探究‛‚三段八步‛的教学模式已深入师生之心,贯穿于每课之中。然而,通过近几年的教......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精选)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我校学生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已经经过了几个春秋,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