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从认识上把握其创新之处,理解教学思想的转变,明确三维目标的建立,分析教材的创新,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贯彻,在课堂教学中继承和提高传统,同时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hysical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Background
LIANG Chao
(Anyang No.3 Middle School, Anyang, He'nan 455000)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of se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implementation need grasp its innovative points from the awareness, understand teaching thought transformation, clea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3d object, analyse textbooks innovation, and carry i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s well as, inherit and improve tradi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constant innovation.Key wordsphysics teaching;new curriculum reform 学习新课改,更新教学理念
1.1 物理教学思想的变化
(1)教学结构由必修与选修转变为模块式教科书与学分式教学。设置了三维教学目标的设置,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把科学过程与方法引入物理教学,更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只是知识本身,教学应重在感悟,而不应变为“知识条条”,让学生死记硬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从科学改变社会科学改变生活,科学改变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入手,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理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美学的教育。
(2)教学方式从“教师教授、学生接受”向“倡导自主学习”、“重视科学探究”转变,倡导自主学习,科学探究,实现两个重心的转移:从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从继承向探究,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探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多种教学方式互补,更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把握教学原则: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科学观点,并以此联系实际,扩展视野,观察更广阔的自然与社会。
1.2 教材的继承和创新
新课改教材的编排仍以物理知识自身的结构为模块,强调知识的层次性,以重要的物理规律为章节核心。但与老教材不同的是:
(1)新版教材突出了人类认识世界、发现客观规律的过程,从而使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明白为什么,从而揭示了物理现象的本质。如第二章中“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介绍了伽利略是如何通过逻辑推导、猜想假设、实验验证、理论总结等一系列等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进行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再如第七章从“追寻守恒量”学起,首先明确能量的守恒关系,再依次展开对各种能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把握住核心和关键问题,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应对新问题的能力。
(2)新教材注重把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如“关于决定金属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教学中,方案一是试验法,方案二则是理论探讨: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即将一个导体看成是由n段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同样导体串联而成的;理论分析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即将一个导体看成看成是由n股相同长度、横截面积的同样导体并联而成的;再用实验探究导体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取不同长度、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导体进行实验,探究不同材料比例常数。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提问,学会思考,更能对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提供很好的锻炼。
(3)新课改的情景和问题设置更强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科学漫步”、“STS”等内容的设置,特别是其中大量新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使理论得以更好的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新教材还注重把习题教学的体验跟物理知识的构建结合起来。如在“欧姆表”的教学中,配合真实的演示实验,呈现习题的答案和刻度改装的过程,把习题教学、实验、刻度改装和新课教学融合在一个教学过程中,提供科学探究教学设计的思路。
(5)新教材注重实验基本要求和多种方法相结合。如“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通过外电路U、I、R关系的变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写成多种方式。因此,通过测量U和I、或者U和R、或者I和R都可以求得电动势和内阻。实验方法的多样性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避免死记实验步骤,有利于灵活把握实验原理,也有利于因地制宜选择实验器材。适应新课改,构筑新型教学模式
2.1 注重物理模型的建立
经过简化与纯化之后的物理对象,在研究者头脑中所形成的,按一定规则发生、发展、变化的形象称之为物理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学生往往缺乏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也就无法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从而缺乏进一步抽象思维的基础。新课改强调探究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更需要从具体形象思维出发,引导学生思维向抽象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在思考每个物理问题时,使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基础,去想象,去综合加工,教学中可帮助学掌握典型模型如斜面模型、圆周运动绳模型等,然后再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把抽象思维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从而使抽象思维能力逐渐提高。
2.2 做好物理实验,提供直观形象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中的每一个概念、规律的发现和确立主要依赖于实验。所有理论都是前人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经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研究、概括而提出,再经过实验验证而建立起来的。新课改更是将实验教学与三维目标的教学紧密结合到一起,把实验探究作为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中的实验既提倡采用先进的实验器材如传感器、计算机处理数据等,也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现有材料和日常器具做实验,建立开放性的实验室,充分利用教材中一切可操作的因素,让学生动手去做,或教师演示操作,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认真的观察,尽可能通过实验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动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机械波”一节中有两个实验:一是演示绳波,利用简单实验引入机械波的概念,使学生首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模型;二是利用“机械波演示仪”,演示各质点依此振动的情况,通过演示过程中的分析使学生对概念有准确的把握。
2.3 注重联系生活,提供感性材料
物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实践有密切的联系。在新理论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和生活常见现象联系起来,有利于同学们接收新理论,掌握新理论,并学以致用。新课改中大量引入生活实例,如在“摩擦力”教学中,列举了推箱子、传送带、轮胎、雪橇、轴承等例子,教学中还可以再介绍更多实例如走路、滑冰、织布、握笔等等,更可以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摩擦力,使学生对摩擦力有更直观和全面的认识。
2.4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来实现。新课改强调推理能力的培养,这也要求关注知识间的联系,把握住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新旧渗透,复旧引新。教学中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什么,这些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似性、相关性在哪里,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性,在旧有基础上讲解新内容,特别是难点内容,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及其区别,最后归纳得到新的知识。
2.5 新课改提出应该“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科书使用过程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不要机械地把课本的“节”与教学中的课时对应。有些内容课本基本不涉及,但结合学生的情况可能要增加。有些内容可作为了解内容或放到课下由学生自习解决。课本提供的教学方法不能作为唯一的方法。要教学生使用教科书,以学生为主体,加强过程与方法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
2.6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攻克难点
由于学科特点,物理教学手段极其丰富,如模型、幻灯、录像、实物投影、计算机等,新课改教材中也涉及到了有关的应用。广泛使用这些仪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使问题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攻克教学难点。例如关于游标尺的教学,其实物刻度可见度小,只能供一人使用,给教师的讲解带来不便。利用实物投影仪将游标卡尺直接放大,教师指着放大的游标卡尺介绍读数原则并反复让同学练习读数,省时省力效率高,方便学生掌握。但同时也应注意不能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实验。
新课改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领悟、摸索、改进和提高,为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摸索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赵宏.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背景下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姓名:陈珂
单位:确山县任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手机:*** 内容摘要: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元素,多媒体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有着诸多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2014年10月28日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
内容摘要: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多媒体技术是当代教育发展有效的促进工具,是教育变革的代表元素,多媒体在物理课堂的应用有着诸多优势和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课堂教学 改革 多媒体技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教育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进,物理是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快速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物理是中学阶段锻炼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课程,物理思 维决定着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物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效。
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物理教学的发展逐渐与多媒体技术联合在一起,形成了高效的多媒体物理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技术,教育正向着更高更远的空间发展。由于物理教学形式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得有失。相比传统的物理教学,在新课程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改变了以往的“粉笔”+“黑板”的单一教学环境,可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概念化,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刺激学生积极参与物理教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利于实现培养目标从知识型人才向智能型人才转变的改革;利于实现 教学活动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改革;利于推进以单一的文字材料为主载的传统物理教材体系的的变革。但是无论多媒体如何先进、优越,它也仅仅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物理教学、或是教师的替代品。教学中是否使用计算机,应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应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最大功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为宗旨来合理使用。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利用多媒体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核能”的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原子弹模型、原子弹爆炸、秦山核电站等录像,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由于有了之前生动的画面,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在讲到枯燥的概念、原理时,学习劲头也很足。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创设实验情景。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有些物理事实或物理过程是难以直观地在课堂上展示。如:极高速或极缓慢、极微小或极庞大的物理运动或物理变化过程,对实验环境与实验条件要求极高的实验过程等等,这对教学效果构成了不良的影响。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若利用动画、录像等手段模拟事实,使其能直观、全面地展示于课堂上,这将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材料。如讲“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利用flash技术制作动画,控制、分解电动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从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了电动机工作原理及换向器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在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不理想,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了物理教学质量,若将实验仪器作某些改进再配合投影仪放大,便可大大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例如:在玻璃板上用铁屑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时,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到实验现象。教师捧着玻璃板走下去,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好。如果把这个实验放在投影仪上做,实验现象直接放大在屏幕上,学生就会一目了然。教学生怎么样连接电路时,在线路板上演示,可见度很低,若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电路的连接,就能使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
(四)利用多媒体将抽象内容形象化,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但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我们的实验描述的,在物理教学中也有很多难理解、很抽象的内容,如力学中的功和能、电磁学中的磁感线分布情况、核聚变、核裂变、关于分子运动论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等等。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过去使用了“千言万语”也不一定能叙述清楚的物理内容通过图形语言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同样起到了通过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来实现提高逻辑能力为目的的作用,为学生显现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提供的物理情景,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 来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纵观整个物理教学的模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人类物理教育技术的提升,借助多媒体技术,灵活实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模式是物理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素材,顺畅的教学程序,知识的地区无差异性,促进了物理课堂教学的进步。多媒体灵活应用的实验探究型教学方式弥补了单纯教学方式的缺陷,开拓了实验探究新方式,节省了探究时间,提高了探究效果。多媒体技术在新课改的发展中,必定具有优越的广泛性、实效性。
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前进,也制约着学生思维的活跃提升。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待需改进:
教学流于呆板僵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演示整个教学过程,则教师必须按提前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够活跃。如果只是将多媒体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必要时加以灵活应用就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
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一些年长的优秀教师但不能灵活应用计算机而受其制约,如果采取一定的培训措施培训教师能灵活应用网上资源或自己用一些动画软件自制动画的话,将会又有一个提升。应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中应注意:
(一)不能用计算机模拟代替实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建立一个概念或规律的时候往往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 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实现了很多学习心理活动,如:观察、分析、掌握实验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的方法,这正是我们素质教育所强调的重要方面。因此实验室能做的实验,都力争让学生参与实验去探究、去体会,而不必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例如,在组织初中物理教学“浮力”一节内容时,曾观摩过这样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制作了一套完整的课件,用逼真的爽心悦目的画面重现了实验,学生也顺理成章很快得出浮力与它排开的液体重有相等关系。但这实际上是一节败课,实为“纸上谈兵”,严重违背了物理教学的目的,剥夺了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
多媒体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不能让其处于主导位置,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而让其“哗众取宠”、“喧宾夺主”。
(二)不应过分追求课堂容量,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学好物理最关键的是“理解”二字,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过程思维活动来获得对知识的“理解”。而多媒体教学虽然容量大,但由于用鼠标操作,画面一帧一帧放映,容易导致节奏过快,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使学生来不及思考,使教学陷入新的“满堂灌”中,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物理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
(三)不应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忽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恰当的直观材料,能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物理思维活动。但是,教学过程处理得过分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形象会因这种“包办”而受到限制,并影响到学生思考 的深度。再加上多媒体课件一般是按事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这种定势会挫伤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和单向性,束缚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图一时的教学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来丧失对其思维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及实验条件的限制,激活学生思维,活化课堂气氛,扩大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无论如何,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越俎代庖”,“反客为主”,不能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宰”。在教学活动中务必摆正其辅助性的位置,要多尝试、多探索、多实践,才能使多媒体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达到应有的效果。
第三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从2003年 9月起,我们县的小学、初中起始年级继续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为了实验推进的规范、有效,市教育局推出了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吴江市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意见》。该意见提出:“本学期要紧紧围绕“有效教学”的主题,上下联动,求真务实,提高实验的有效性”。事实上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今,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对相关领域的做了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发展效益量化,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关注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以后,大家普遍的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结果变量等。那么现在大家公认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什么特征呢?
1、课堂是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指学生全部的生活,得以展开的背景和种种可能性。“生活世界”是教育之所以能够促进学生个体多种品质生成的奥妙蕴藏的处所。
2、课堂是给予学生先进文化浸染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3、课堂是培养学生灵性的课堂。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的课堂不是机械的生产一些整齐划一的脑袋,他培养的学生是鲜活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在思考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关注下面的一些内容。
1、课堂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
在我们的课堂里要关注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这粗看好象是属于理念层面的东西,其实只有拥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的教师才会“目中有人”,只有这样,他的教学的定位是高屋建瓴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老师才会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全人发展的学生,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的发展。我们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堂是分科的课堂。
2、课堂教学有效性必定要关注师生双方的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套酆峡悸堑慕峁K煌诠こУゴ康纳б妫膊煌耆韧诨ㄗ钌俚氖奔淙〉米畲蟮男ЧK惺钡淖叛凼且缘模乔币颇模侨笪锵肝奚摹?BR>
3、课堂教学有效性更多地关注量化
课堂教学的目标尽可能的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要兼顾暂时的量化和长久的效益所产生的积淀。
二、重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有效性达成的四个抓手。
研究新的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致力于使我们的课堂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既如何使我们的课堂要变活、变大、变新。为此,我们认为应该主要做好:
1.在课堂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特别是对于效能的检测纬度上,它可能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是否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在两种方法的选择上重点把握教学的目标和进度、思维的扩散和收敛,训练的密度和质量等。
2.在课堂上激活学生原先的经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了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的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主体价值观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民主的对话,在沙龙式的课堂思辨中擦出创新的火花,在有价值的课堂论辩中使学生成为有自己思想的学生。
三、重方法的选择,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顺利完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上的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问题,大多不是学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师的不适当的设计或者不适当的引导而形成的。为此,我们不妨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有关的探索。
(一)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与特定的教学环境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关系,学生的各种认知、动机、态度、情感等都是在特定的学习境遇中产生的。因而,促使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和持续的新鲜感是最好策略,具体说来,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肯定学生,激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被提问的学生回答不出时,应该想到这是学生对某学科的某一部分知识点没有内化为内在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重新解释一下,教师绝对不要露出任何不满,甚至连一声无可奈何的否定声都不应发出。越是对理解力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越要考虑让他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问题,以此不断增强他的对学习的成功感,尊重、维护他在课堂学习中应享有的平等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应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对话与交流,针对其作业内容、完成质量等说一些鼓励的话。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中始终热情的干预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师应充分的了解和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和关注学生如何学习和学到了什么。在具体的课堂中我们要留意:
1、当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或者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都应该完成某一任务时,教师不能对它草率地瞧一眼,随便来个评价就草草了事。在语文或者外语课上,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或交际能力的训练完成后,教师应从完成的质量角度予以评价,对完成的方法或技巧加以指点。这一点,我想很多的老师都给予忽视了,认为学生的答案千变万化。要适时的和学生交流结果的形成过程,以利于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能有效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和技能。
2、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自觉学习意识。皮亚杰认为,外在语言知识的内化是一个心理调节过程,应该鼓励这种调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内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要鼓励学生用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将内在的知识演化为新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让学生强化这种内化的意识,以形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和意识。
3、教师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能力训练具有实效性。有的老师认为,对于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时最简单的训练往往是最有效的。有一位老师执教的《海洋——21世纪的希望》。课伊始,让学生分组重复读第二自然段中的“海洋给人类提供„„”,直奔主题。接着,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指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述,多名学生交流后,让学生一起说一说,再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说,再指名说,让学生在反复说中掌握课文内容,积累文本语言。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还是按上面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最后,让学生把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现在,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表述。再继续板书:从前,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人们敬畏海洋,是因为()。现在,人们热爱海洋,是因为()。之所以说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是因为()。这一环节花时较多,每一点都要让学生先做准备,再指名学生说,再让学生一起说,最后让学生连起来说,一步一步落实得非常扎实,层层推进,以少聚多。一堂课下来,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师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样的语文课堂是非常有效的语文课。
(三)在课堂上的民主管理、有效监控和积极维持 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要使我们的课堂取得明显的成效,就要求我们作为学生学习道路的引路人的教师采取一些充满智慧、充满民主的管理、监控方式,以达到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好的达成。1、民主的教学过程全程管理。
采取什么方法,以什么教育思想为指导来管理学科的课堂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具有民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的老师一定会在课的开始阶段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管理好的。当然,在现在的课堂上你不能排除学生的恶作剧的开演。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
美丽的恶作剧
下午我有两节语文课。第一节课我讲试卷,在黑板上写了很多的板书。
第二节马上就要上了,我刚走到教室门口,就看见屋里唧唧喳喳的说笑,看看每一个学生脸上那丰富的表情,我知道准是有什么可笑的事;不料当我走进教室时,顿时笑声四起,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诧异之际,扭头看黑板,只见上节课板书没有被擦净,剩下的一些字连起来,可以念成:“威胁 阿 康”、“斩 康 绅士”。哦,明白了,有学生搞恶作剧。上节课我写了很多字在黑板上(生字里有“威胁”“绅士”“康”是我比较“健康”和“慷慨”的“慷”的时候写的,“斩钉截铁”取了一个字),有人“断章取义”,擦黑板时,故意留下这几个字。谁弄的?我扫视了一眼,哈哈,准是那个笑得很拘谨的男生王津津。
怎么办?由此打住,还是„„?
“呵呵,谁写的?”
大家哄堂大笑。有人说是王津津。
“哈哈,威胁我?谁敢威胁我?”我装腔作势道。
“好了,谁先威胁我一次?有没有敢的?”
“我先来威胁你一次”说话的是个男生,“要是我今年考不好,康老师你小心下学期我缠着你给我补课!”
哈哈„„我也笑了。
“我来,康老师,下次再来了稿费,要是不请客,我可是要抢的,是不是同学们?”
呵呵,还带煽动的呢,我连忙承诺:“下次请大家吃花生、瓜子。”
“那么威胁的意思是什么呢?谁说说。”
“就是吓唬别人,让别人去做人家不愿意做的事情”
“就是利用自己的势力,让对方去做一件事。”
“就是胁迫别人”
„„学生一口气说了很多。
“大家说的不错!”
我故意把“斩康绅士”的斩用身体挡住,“请同学们念这几个字!”
“康绅士!”
“哈哈,你们夸我是绅士,这个我愿意听,再说一遍!”
“康绅士!”
“我绅士吗?我哪里绅士?你知道什么是绅士风度吗?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有修养。”
“绅士风度是说人举止文明。”
“绅士风度是说一个人潇洒。”
“谢谢你们夸奖我啊,我好好高兴呀!”
哈哈„„笑声掩盖了上课铃声。
“这样你们用上‘斩’‘康’‘绅士’这几个字说几句话怎么样?谁先来?
“话说民国某年,一位姓康的刀斧手,在菜市口斩了一位无恶不作的绅士”
“你这么一说,还有点说评书的味道。”
“我来,康老师斩钉截铁地说:‘我是绅士!’”
“啊?我什么时候这么斩钉截铁过?再来”
“推出去斩了,康大人一声令下,绅士人头落地!”
“别光说这个,换换!”
“我说,我先斩后奏,在康老师安排劳动任务前就干完,我是不是有绅士风度呀?”
哈哈„„大家都笑了。
我拿起一支粉笔,在那两行字的后面添了几个字:
“威胁阿康是可以的”“斩康绅士是没有人上课的”
哈哈„„
“我们接着上课!”
“起立!老师好!”
这是一则发生在课堂上的真实的案例,教师对于这个环节的处理是诗意的。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些生成性的东西,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教育,把一桩令其他老师头疼的恶作剧处理的如此美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当然课的进行过程是一堂课的关键内容,而学生又往往在保持注意二十分钟左右开始出现“魂不守舍”现象。教师要以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手段有效管理课堂,让学生的良好状态保持到下课铃响。在课的结束过程,我们要使自己的课堂不仅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积极性。2、有效的教学过程持续监控。
在课堂的进程中,当给学生提了问题或者布置作业后,如笔头练习、口头语言的交际练习等,就意味着监控开始了。并非所有学生都能立即按教师要求去做,此时有效的持续的监控显得很及时和重要。我们的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帮助他们完成作业,或个别提醒某些学生的不良举动,就会变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心理合作,也使大多数学生的练习和作业顺利进行。另外,部分性格内向或胆小的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当众举手提问,而教师走到他们的身边时,他们有时却会向老师则大胆求教。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老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对教学过程的持续、有效的监控是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3、长久的教学过程情绪维持。
积极的维持学生的高涨学习情绪,是所有学科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现在倡导利用现代媒体,就能够使学生积极地将课堂上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生动的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倍增。同时我们的老师也要学会适时地变换练习方式,能让学生感到用这样的方式学习不累,学习不烦。当我们看到学生作业的优点时,要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这样会增进师生间情感,有益于学生素质,特别是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的是否高涨。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崇尚很强的教学文化内涵,我们认为,只有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最后才会突围,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因为哈葛利斯讲到合作教学文化的特点时指出:精神支持、增进效率、改善效能、不断改进是合作教学文化层面的基本特点。而对于对话文化的形成,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真正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追求一种主体间的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期待着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教学对话文化的形成需要营造一种公共话语空间和人文情境,要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共同言说和互相倾听的局面。所以我们在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不得不对这些层面作些深入的思考。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本文着力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在课堂优化理念的基础上,从物理教学的过程入手,从学习的媒介、学习的形式以及学习的方法三方面进行研究,使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得到优化。笔者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初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2-0010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理念架构
为了更好地说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在此引入一个经济学的常用模型:投入――过程――产出。课堂教学的“投入”指的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等等,同时还包含教学时课堂氛围的营造。尽管从以上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因素是在课堂上不能够发现的,但是这些所谓的无形“投入”,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来说,其主要包括教师传授学生学习方法以及指引学生去探索新的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产出”是指,初中物理教师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学的目标是不是能够实现?学生对初中物理教师教授的物理知识是不是能够很好地理解与掌握?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技能是否提升?这些指标对衡量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综上所述,要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可以构建以下理念框架:
要促使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的“投入”“过程”以及“产出”环节缺一不可。限于篇幅有限,笔者仅从课堂教学优化的“过程”入手探究,将教师教学的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如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优化、更加高效。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
1.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我们的学校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责任感得到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加强。所以,合作学习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组织工作,采用引导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所教授的内容差异灵活分组,可以按照班级自然形成的组别,也可以将班级学生打乱按照物理成绩的优劣进行搭配,制定合作学习的规则和秩序,选定各组合作学习的负责人。然后再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初中生在物理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尤为重要,倘若组织不好,不仅课堂纪律得不到保障教师教学目标的实现可谓困难重重。
课堂争论越是激烈也就越容易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初中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习知识效果将会有明显提高,初中物理教师的组织引导水平也得以提升,对师生双方都大有裨益,因此可以将组织引导教学法与合作学习广泛运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
2.多媒体教学法与情景学习相结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对教育投资的逐步增多,多媒体广泛运用于学校,许多高级中学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于一体,能够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众多周知,物理知识较为抽象的,譬如摩擦力、功率、重力势能等等,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真实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给部分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初中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为此,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情景通过影像呈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优化了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
3.探究式教学法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这足见探究在科学领域的重要价值。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去发现、去创新。在初中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和认知心理提出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这是探究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的起点。学生学习是不以问题的解决为终点,教师将问题进行延伸拓展,使学生产生新的灵感、新的想法,自觉进行探究。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许多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会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但需知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过程,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教学方法时,需要与初中生的学法紧密结合,唯有如此,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才能得以优化,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举措,希望对其他教师开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所借鉴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 勇.多媒体网络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初中物理“动量定理”一课教学设计[J].今日科苑,2010(14).[2] 李铁美,王 钢.多样教学促多元发展――物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探析[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Z1).[3] 陶昌宏.课程改革呼唤物理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J].新课程(初中版),2006(10).(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中学 341400)
第五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阐述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新课程背景下探究实验教学改革中应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观点,以及辅助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课外实验的开发等。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教学 实验手段 课外实验
新课程改革从实验到推广已经走过了七年多的历程。回首这七年的新课改,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耳目一新,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培养出的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这说明新课程改革初见成效。作为课改实验区老师的我也伴随新课改一起成长,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必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将学习过程从知识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获取转化。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开展好实验探究教学。
一、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现状
作为课改实验区的老师我访问过很多的学校,有城镇中学,也有农村中学,也和参加课改的老师们接触和倾谈的比较多。就目前而言,城镇中学的实验课开展的比较好,而农村的实验教学相对要差一些。
对于城镇中学来说,功能室齐备,实验设备、器材齐全,实验课开展较好。但是,个别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一味地上新课,占用学生实验的时间,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尽人意。他们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听一听,不在心;看一看,懂一半;练一练,心智能力都发展”。只有当学生自己动手做、动手练,对知识和技能掌握才牢固。
而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课就变了样。个别学校没有规范的实验室,有的学校实验器材不齐备,有的学校有实验器材却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实验课就凭老师一张嘴,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实验教学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打了折扣。不过有的老师做得很好,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千方百计想办法,从生活中找器材、找设备,自制了不少经典的实验器具。
记得我到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去听课时,有个老师正在讲液体内部压强,在没有规范的实验器材有情况下要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这样抽象的知识的确难度很大。这个老师制作了个简单的器材,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他的方法是:(如图)用一个小一点的薄壁塑料药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管滴一滴红墨水柱。将这个薄壁塑料药瓶放入液体中,放到深度较大的位置时红墨水柱就升高,放到深度较小处时红墨水柱就降低。这就让学生非常容易归纳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
朱正元教授曾说过“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确,就地取材,随时实验,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学就在自己身边,研究物理学并不神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养成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技能,培养创造能力。
这说明实验课的开展,并不全是受条件限制和制约的,只要我们态度端正、观念明确,是可以较好地开展好物理实验教学的。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改革
实验教学是研究科技、发展科技的前提,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大大加强它应有的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目前我国正面对走向世界的重大挑战,对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一向被人们忽视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把它从薄弱的环节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
(一)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必须转变实验观念
据我了解,一般的老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的是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科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也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智力、操作技能、提高学习兴趣、调节课程气氛上,而忽视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其它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转变实验观,要对实验教学有一个全面的和科学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实验教学本身独特而重要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观念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改革的前提和保障,思想是行为的指南,只有我们教育者的思想转变了,才会引起我们实验教学实践的转变和改革。
(二)新课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定制实验探究目标
实验探究目标是整个实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作用,它也制约着实验教学设计的方向,也决定着实验教学过程的实施和实验教学评价的开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必须有合理的、明确的、细致的、可以量化的实验探究目标。说简单一些,就是要让教师自己明确这个探究实验或这节实验探究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什么技能,归纳出什么结论。实验探究目标不宜定制过多,但要定制确切,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功能。
例如:有的老师只要是用到电流表的探究实验就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用到温度计的实验就提出“练习温度计的使用”的目标等等。这样提实验探究目标那可以说就是敷衍和应付。如果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中提出“练习电流表的使用方法”的目标就比较恰当,学生才学习了电流表的使用规则,理当练习;若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提出这样的实验目标就不妥当了,因为在做这个实验之前,电流表学生已经使用很多次了,已经很熟习使用方法了,再提这个实验探究目标就没有必要了。
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探究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2.探究实验教学因素的优化
实验教学因素包括实验教师、学生、实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教学环境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系统。在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实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实验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创设适宜轻松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主性。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大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教学功能,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实验探究课学生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是很高的,只要我们充分抓住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合理地组织实验探究,学生的探究实验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实验探究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例如:在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液化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们可以把化学中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搬过来演示。而这部分教学内容刚好在初冬季节,气温较低,也可以让学生对着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的玻璃呵气,不一会铁皮文具盒或玻璃窗上就会出现很多小水珠,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实验分组中要注意学生的搭配,操作能力强的和操作能力差的搭配、基础知识过硬的和基础知识差的搭配。否则有的小组实验探究开展的有声有色,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一塌糊涂。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教师不但要注意各实验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器材是否有问题,各小组是否动手,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各小组的实验数据等,还要对有困难的小组要及时帮助指导,还要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操作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达到人人操作、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实验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可以这样安排:每次实验时,由实验小组组长任命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3.学生自主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等等。对于器材的选择,我们要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出要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杯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有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4.新课程中物理实验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选用适当的方法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的方法有很多种,合理地设计实验,是探究实验的前提。实验老师选择一定的设计实验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不搞盲目实验教学。
实验探究设计的基本方法可归纳为下面几种:
①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测另一些物理量,例如:使用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实验。
②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使用电子温度计进行测量温度;使用频闪摄影探究物体的运动;研究坚硬物体的形变[用一个厚玻璃瓶,在瓶盖上开个小孔插一根细玻璃管,用胶水把瓶盖和玻璃管间的缝隙密封,在玻璃瓶中装满水并上升到玻璃管中一段,当用力压玻璃瓶外壁时,玻璃管中的水柱就会上升。(如图)]等等。
③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测细铜丝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等。
(2)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主要是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和数据读出能力,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能力,故障的排除能力等三方面的培养。
①基本仪器及规范使用。
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涉及的基本仪器主要有:米尺、天平、停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
其使用的规范要求:a.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明确测量范围(量程)和精密程度(分度值);b.对某些仪器使用前的调零或记下零点误差;c.牢记使用规则和操作程序;d.正确读取数据。
②仪器、设备的组装或连接。
要进行一个物理实验总是需要先把各个仪器、部件、设备组装起来,并要求装配和连接必须正确无误,具体要求是,布局要合理,要便于观察和操作;连接要正确、简单;实验前要检查,必要时进行预备性调节。例如:对于一个电路的连接,我们一般是让学生按照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进行连接,亦可从电源负极出发逆着电流方向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要认真检查连接的正确性,甚至进行试触,以检查连接的正确性。但是如果有的学生,抽象思维敏捷,他不从电源开始连接,也不顺着电流方向或逆着电流方向连接,只要他连接正确,我们也不要批评他,反而要给予肯定。
③探究实验故障的排除。
实验中的故障排除,不但是一种操作能力。它涉及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各部件工作情况的了解等,是一种综合运用能力。例如:
如图所示是小王同学连接的实验电路,当开关闭合时,两个小灯泡都不亮,小王用一段导线来检查该电路的故障。用电压表并联到L1两端,电压表无示数;用电压表并联到L2两端,电压表仍无示数。则电路的故障可能是什么?这是一个综合性强的问题,要涉及到很多知识。比如: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压表的操作规则等等。
(3)新课程中物理实验要注重培养观察能力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而且比较持久的思维知觉。一般需要重点观察实验的基本仪器、实验的设备和装置,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数据、图像、图表,以及教师的规范化操作等。
物理实验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比较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
①比较观察法:人们认识事物、现象,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
例如:在学习沸腾现象时,可以观察液体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况进行比较,细致、敏捷、全面、准确地得到沸腾含义;我们还可以人为地控制条件,使液体分别在常压、加压、减压的比较下沸腾,总结同一种液体,沸点随外界气压变化而改变。
②归纳观察法:总结一些现象的一般规律,反映现象的实质时,或研究一些涉及变化因素较多的问题时,通常采用归纳观察法。即,通过对个别现象分别进行观察,得到一些个别的结论,再分析、归纳,从而得出一般规律。例如:我们做滚摆实验时,通过观察滚摆在上升和下降时速度的变化来分析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三、辅助实验手段的应用
(一)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是采用直观方法展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它具有声像并茂,形象鲜艳,再现迅速,感染力强,能突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并适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运用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能充分地把教师、学生与实验融为一体,增加了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提高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效能,降低了学生的感觉阈限,让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演示产生珠联璧合的最佳效应,是其它方法难以做到的。
1.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
对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观察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观察的通道,将实验现象投影放大,能增加可见度,缩短观察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做“海波的熔化”的演示实验时,我们会遇到几个问题。
一、远处的学生看不清海波状态的变化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二、由于海波纯度的影响,固体海波在温度未达到48℃时就开始熔化了。把海波熔化的实验做成CAI课件,就可以让所有的学生看到在理想状态下的海波熔化现象了,这对学生理解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向学生展示一些较小或复杂的实验器材时,常常会担心学生看不清楚而不能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例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内燃机结构时,即使我们用内燃机模型给学生讲解,但可见度仍会让部分学生分不清各部分的名称。我们借助CAI课件和Flash动画来讲解内燃机的结构就容易的多了。老师讲得轻松,学生理解也快,这就大大地降低了实验的难度。
我们在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实验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由于木球撞击弹簧片、弹簧片弯曲形变、弹簧片恢复形变反推木球的过程发生时间太短,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实验现象。通过CAI课件,可以把实验的过程放慢,让学生看到木球慢慢地撞击弹簧片,弹簧片慢慢变弯曲发生形变,老师再暂停动画讲解:此过程中木球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片的弹性势能;老师再接着放动画,弹簧片恢复形变,将木球反弹回去,此过程中弹簧片的弹性势能又转化为木球的动能。这样通过CAI课件的慢放,学生也就详细地看到了整个实验的过程,较容易理解其中的能量转化。
2.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效果。
部分物理演示实验可见度小,演示效果不佳,很难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发生的现象,影响学生情绪,也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借助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演示实验,演示在三种情况下(平面上铺毛巾、白布、木板),同一辆小车保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物体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实验演示效果并不理想,只是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结论。把它制成CAI课件,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平面越光滑,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得越远。在此基础上,学生很容易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说的“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优化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
将实验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制成CAI课件,这样就把实验过程清楚地显示出来,优化了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使学生对操作步骤和方法以及操作要领获得深刻印象,在操作的同时,对照投影内容及时调查,较好地解决了用大量时间去讲解实验步骤的问题。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同时教师也有时间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例如: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要分别观察电流表、电压表,调零电流表、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等等,中间实验小步骤多,难度较大,把它制成CAI课件在屏幕上显示并结合讲解,使学生较好地、较快地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的操作速度加快,错误减少,大大节约了时间,成功率明显提高,多数同学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再如: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时,对电流表的使用初学者经常出错,通过CAI课件显示出电流从正极流入,负极流出,电流表串接,根据量程正确读数,如果并接或反接易烧毁,用其它颜色强调量程,这样比较形象、直观,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数码展示台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形象、直观、可见度大。但有它的缺点,那就是容易让学生产生不真实的想法,很大程度上降低实验的真实性,所以多媒体辅助实验手段不能代替演示实验。
我们在演示一些微观的、不易观察的实验现象,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更直观地观察实验器材和实验现象,我们对所演示的实验进行数码投影不防是个好办法。它可以把实验器材放大,形象在展示在屏幕上,还能把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况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使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教师拿着螺旋测微器讲其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由于可见度小,收效甚微,而把螺旋测微器放到数码展示台上投影到屏幕上给学生讲解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学生就容易接受多了。在使用时,旋动旋转旋钮和微调旋钮,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数部分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上读出,用一根钢针指着进行读数,使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很快掌握其使用方法。
再如:磁场的演示实验。过去我们的做法是,先把六个小磁针放在讲桌上围成一个圆圈状,中间放一个条形磁铁,观察小磁针南、北极的方向变化。但是,由于讲桌较高不利于学生观察,前排学生能看得见一些,后排的学生就一点也看不到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这个实验放在数码展示台上做。具体做法是,在展示台上铺一张纸(避免实验器具划伤展示台),将六个小磁针放到展示台上围成一个圈,介绍完实验原理及小磁针南北极后,把条形磁铁放在小磁针围成的圆圈中间,这样实验现象即可通过展示台投影到屏幕上,实时、准确地呈现出实验现象,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晰及时地观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将电教媒体科学地运用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交融,有机结合,将弥补实验操作中由于器材、环境等原因造成的不足,是提高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四、课外实验的开发
新课标提出这样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物理课由于实验多,往往是学生最爱上的课,注意力最集中的课。但是长时间的一成不变,学生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多开展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有效补充,也让物理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就是身边、科学就在身边。我常常在备课时就设计了一些简单课外实验,让学生下课后、回家后去做。不但可以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大的好处是让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其效果胜过做几道书面题。
在学习了光的色散后,我发现很多学生很快就忘记了白光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于是我就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着学生做了一次人造彩虹。烈日下,我端着一碗水和学生来到操场中间,学生们用各种眼神望着我,怀疑的、惊奇的、钦佩的。我用力喝了一口水,使劲喷出去,阳光下,一道小小的彩虹瞬间出现在我喷出的水雾中。学生那个兴奋劲足啊!一阵狂呼,校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之后,学生各自端一碗水都来研究这人造彩虹,居然还有学生总结出要背对阳光才能看见彩虹的结论。从此,在学生的心中彩虹再也不是科幻中描述的那么神奇了。
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后,我安排学生回家用盐水和鸡蛋继续做实验。第二天,有个学生拿着一个鸡蛋来找我,说:“老师,为什么我家的鸡蛋不沉于水?不是说鸡蛋的密度大于清水的密度吗?”这可为难我了,望着这奇怪的鸡蛋,还真不好给学生解释。突然我想起小时候帮父母收稻谷时水田中那一个个漂浮的臭鸭蛋,终于有了答案:“你家的鸡蛋变质了,臭了。”学生小心的敲破蛋壳,一股臭味喷了出来,我们都笑了。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有效补充,是以学生独立为主的实践活动。在选题、取材、时间、空间上都比课堂教学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因此有利于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培养能力,发挥创造力。学生从独立实践中,能够不断获得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这是教学手段所无法传递的教育信息。
实验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发展方向,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重视实验教学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没有实验的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课”。德国的物理教师除了极少数纯理论课没有实验外,一般每堂课要做2-3个实验。美国物理教师更重视实验探究,在他们上的每一节课中至少要做一个实验。有的是课本上要求的实验,有的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实验,学生课堂上动手活动量较大,有半数以上的课是在实验室渡过的。可想而知,实验探究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信息资料显示:没有一定数量、质量演示实验的物理课是不成功的课;学生实验开展得不好的物理教学不能称其为合格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马世红.设计性研究性物理实验的实践情况[J].物理实验,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