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输送血液的泵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与意义。教学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考虑一个问题: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水池,水池边上有一块麦田,我们怎么灌溉麦田?是不是把一根水管一段放在水中,一段放到麦田,水就上来啦?(不是,我们还需要一个泵才能把水泵到上面的麦田。)那么,我们前两节,分别学习了血液和血管,血液就像水池中的水,血管就像水池边的水管。我们怎么才能把血液“泵”到全身各部分去呢?同样,我们也需要一个“泵”,把血液泵到身体的各部分去。这个泵就是----心脏。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将你的右手按住胸部的左侧,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在我们学校,我的班级里,经常有学生在底下议论我,说什么老师偏心,对某些同学好,对自己不好,这时我就说,很正常,我们的心都不在中央,在胸腔中部片左下方,两肺之间。如果你的心不偏,就坏事了。)那么,请你记住:心脏的位置就在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下面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会搏动?它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
(观看图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结构是和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1、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
3、心脏的肌肉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脚趾,即使你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
4、由于心脏是左右被厚厚的肌肉层分开的,因此,它是两个“泵”,因为左心室是把血液泵至全身的,因此,它的肌肉最厚,右心室是把血液泵至肺部的,因此,它的肌肉没有左心室后。心房是收集血液的,因此,它的肌肉没有心房的肌肉厚。
5、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就像自行车的气门芯一样,只能开向一个方向: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能够按一定的方向流动,也就是,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6、心脏的工作过程:左右心房收缩,分别将血液压至左心室和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分别将血液泵至主动脉和肺动脉;全心舒张,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心脏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由这两个部分泵出的血液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
1、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行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2、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3、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流经身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4、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5、血液循环的意义: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心脏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6、人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血的血量大约为70ml。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是4000ml。请计算一下:你体内的全部血液循环一遍需要多长时间?
四、冠脉循环:
1、身体的各部分都有血液供应,但心脏自己的血液靠谁来供应?不能说心脏里有血液,自己里面有血液,自己用就可以了。你想一想,不能说咱家旁边有煤矿,那就是咱家的。心脏有自己的循环-----冠脉循环。
2、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
3、冠脉循环是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
4、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甚至发生梗塞,危及生命。
五、课后练习:
1.体循环是血液由()
A.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的循环
B.右心室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毛细血管网
主动脉
各级动脉
右心房的循环
C.左心室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动脉
主动脉
左心房的循环
D.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左心房的循环
2.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
B.将吸收的养料和氧运送给组织细胞
C.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的途径是()A.右心室
肺动脉
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左心房
B.右心室
肺静脉
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左心房
C.左心室
肺静脉
毛细血管网
肺动脉
右心室
D.左心房
肺动脉毛细血管网
肺静脉
右心室 4.血液经肺循环后,成分发生了变化,结果是()A.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C.养料少的血变成了养料多的血
B.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D.含二氧化碳少的血变成了含二氧化碳多的血
5.使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联系在一起的器官的是()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六、课后反思:
学生在观察探究心脏的结构时,有时只是观察到了部分结构,对知识理解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此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总结,使学生有整体感。可以是对前后知识过渡的总结,使知识点衔接更自然,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调查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
第二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猪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心脏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模式图”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肺循环、体循环的协作关系、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2.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谜语导入新课: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学生说出谜底:心脏。
教师引导:从谜语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从谜语中知道心脏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
(二)讲授新课 1.心脏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略偏左侧,体会一下,有什么 感觉?并尝试说明心脏的位置。
学生体会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心脏跳动的位置就是心脏所在的位置,即心脏位于胸腔内,略偏左侧。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将准备好的猪的新鲜的心脏分发到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1)猪的心脏是由哪几个腔构成的?请你摸摸这些腔的壁,你认为壁最厚的是哪个腔?
(2)猪的心脏的四个腔,哪些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哪些腔之间是互不连通的?
(3)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4)心脏内有哪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观察猪的新鲜心脏,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并在班级内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1)猪的心脏具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腔的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猪的心脏的左和右。
(2)哺乳动物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互连通的,不同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即左心室与左心房相连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而左右心房(心室)之间是不连通的。
(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右心房插入右心室,从左心房插头左心室)
(3)与左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即与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静脉,与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动脉。
(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左心室插入主动脉,从右心室插入肺动脉„„)
(4)(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心脏灌流实验:将漏斗放在肺静脉上,用烧杯向猪的肺静脉内灌水,水从主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方向流动。将漏斗放在主动脉上,向主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主动脉流出,说明主动脉基部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向猪的心脏内灌水,水从肺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方向流动。向肺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肺动脉流出,说明肺动脉基部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通过观察“猪的心脏”和观察“心脏灌流实验”发现,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即具有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这些瓣膜朝向一定的方向开放,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学生质疑:心脏的四个腔的壁厚薄不同,但是,它们的壁都是由心肌构成的,它具有什么功能呢?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
2.心脏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心脏的功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心脏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分析下面的问题:
(1)血液由静脉进入新房时,心脏的状态是怎样的?
(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进入哪个结构?左右心室收缩,血液分别流入哪个结构?
学生观察视频资料,并讨论分析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1)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时,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流向左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左心室中的血液流入主动脉,右心室的血液流入肺动脉。教师引导:从视频资料可以看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是因为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时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虽然左、右心房(心室)相互不连通,但是,心脏的左右两侧是同时并且协同工作的,左心室泵至全身的血液最终进入右心房,而右心房泵至肺部的血液最终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厚,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路线比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的路线长,这些都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拓展延伸: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他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千克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峰顶所做的功。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特点有哪些?(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3)心脏具有怎样的功能? 学生会议思考、回答:
(1)心脏位于人体的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侧。(2)心脏具有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的壁由心肌组成,具有收缩的功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3)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时像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
第三篇: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2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
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 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5教学难点:
(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三、教学方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那么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生摇头)那么你想知道吗?(生:想)好!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探索过程: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第68页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后找同学介绍右图中1-9的结构名称。
想一想:1 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见心脏有何功能?
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看看哪个腔壁最厚?
[10]、[11]分别是何结构?有何作用?(突出强调心脏瓣膜的位置和作用)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
(二)心脏工作状态
同桌两人共同合作探究心脏的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看到心脏不同工作状态图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请问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
2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请问左右心室是同时收缩还是交替收缩呢?(及时反馈学生对于心脏工作状态的理解程度)
(三)血液循环途径
1认识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强调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2分别理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开认识两循环旨在化复杂为简单,利于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3出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4解决实际问题:
(1)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到医院挂上了吊瓶,我就纳闷了:“消炎药怎么从手上的血管到达牙龈的呢?”
(2)假如你是一个氧分子,请讲一讲你在人体的旅行过程吧!
(以不同的形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真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扩展知识
1冠脉循环
2心率和血压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医学界发展,攻克疑难病症,造福人类。
阐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五)谈收获找疑惑
(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查缺补漏)
(六)迎接挑战
(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第四篇: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解剖好的猪或羊的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心室壁;准备心脏模型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让学生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心脏的外形
(1)观察人的心脏模型。(2)动物心脏。
由于猪或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按照教材第60页“心脏外形图”所示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真实的心脏和心脏外形图有些差距,观察实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学会辨别心脏的前后,并能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2.心脏的结构
(1)对照教材第61页“心脏解剖图”,观察已解剖好的心脏的内部结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注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辨认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2)讨论
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然后交流讨论题答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并作评价。
①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②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③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②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到心室。因此,与心室、心房各自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左右心室与它们所承担的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③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不连通的。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心脏的功能(1)心脏的功能
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心脏的功能: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而心脏正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给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2)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图4-39和相关内容,了解心脏作息过程。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内容,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血液循环的途径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7、68页“科学家的故事”栏目,了解科学家对血液循环的发现和认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64页内容,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
心脏收缩时,左、右心室的血液是同时泵出心脏的,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了哪些路径,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是如何流回心脏的呢?(3)讨论
①设想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了哪些路径?当它再次从心脏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重新回到心脏时,它又经历了哪些路径?
②在上面的两条循环路径中,血液的成分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有什么意义?
学生观察、思考后完成讨论题。参考答案如下:
①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或下腔静脉→右心房。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时,它经历的路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②血液从左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的过程是体循环,这一过程能将营养物质与氧运送给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送走。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经血液循环回到心脏是肺循环,通过这一过程将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到肺部在经肺部排出,同时能将肺泡中丰富的氧运到心脏。
2.体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经过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
3.肺循环
血液从右心室进入肺动脉,经过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
4.冠脉循环
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是给心脏自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的。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动脉硬化、管腔变窄等)致使心肌缺血,就会引起冠心病。如果冠状动脉发生梗塞,就会危及生命。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三、布置作业
以“一滴血的旅行”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第五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沙湖中学 何长清
课前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教师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品表演等多种方式理解以下要点: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
五、教学媒体运用
1、课件“心脏的结构”
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3、血液循环的录像
4、实物投影仪
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引入
1、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
2、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心脏的结构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4、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5、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6、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7、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8、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9、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
三、心脏的功能
1、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2、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诱导提问。
四、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认真观看录像。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血液循环录像。
复习: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二、四人一组,讨论课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巡视并加以指导。
1、体循环
肺循环
2、血液循环的意义
表演课本剧《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3、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图表。
5、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 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6、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7、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8、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后作业
用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