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8: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

第一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一节课,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讲本节课前,我做了很多努力,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按照新课程理念和尝试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了导学案和猪心实物,由于学生和教师准备充分,营造出愉悦和谐、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

2、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平时生活体验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导课自然达成。

3、重视学生实验,利用实物猪心让学生观察,直观感受心脏的结构,特别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足,如:不能准确认识动脉瓣和房室瓣,还有与左肺连接的肺静脉,与右肺连接的肺静脉都和左心房连通,学生很难辨认,这时老师应及时指导并给予确认。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热情高,观察的仔细认真,真正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在实验时有困难,因为购买的猪心脏本身就有杀猪时带有的刀口,还有血管留的比较短,特别是上腔、下腔静脉、肺静脉挨着很近,不利于辨认,影响实验效果,其实课前老师已经预料到这个效果,所以老师尽最大努力指导到每个小组,时间很紧,总有点感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多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4、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如:学习“心脏工作状态”这一难点时,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画面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时老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5、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6、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学生认同体育锻炼的益处。呼吁大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7、板书设计美观、简洁、规范,条理清晰,有启发性、科学性、实用性。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学生不敢动手,观察的不够仔细。主要是因为部分同学,特别是女生胆小,还有“学生分组实验”上的较少,导致这方面能力欠缺,针对这一点,以后应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多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有些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思维。主要是老师有时不放心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导致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实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效构建知识,保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利用竞争机制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照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心脏,步步展开,增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把心脏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模型观察到实物解剖,从结构的认识到功能的分析,反复进行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纯知识性内容很多,全靠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总结很难完成。如何调整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观察、讨论、操作,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小组长积极辅导,其他学生也非常主动的寻求帮助,生怕自己拖了全组的后腿。只是课堂活动需要的时间过长,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克服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沙湖中学 何长清

课前说课

一、教学内容分析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运走,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

这一节知识点和难点较多,如何在短时间里使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充分的认识并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四、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可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教学。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充足的新鲜的猪心以及人的心脏模型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师在课前把猪心解剖好,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心房和心室壁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等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各自的功能。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教师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血液循环途径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品表演等多种方式理解以下要点:一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二是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三是血液循环的意义,即血液在流经毛细血管时所发生的物质交换。

五、教学媒体运用

1、课件“心脏的结构”

2、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

3、血液循环的录像

4、实物投影仪

5、血液(动脉血、静脉血)标本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引入

1、将右手放到胸口左侧,将左手放到胸口右侧,感觉心脏的搏动。

2、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上述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心脏你们想了解些什么呢?(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出示本节的学习目标。

二、心脏的结构

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一样,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血管。

4、分组观察新鲜猪心脏,分组讨论课本68页“讨论”中的问题。通过观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5、每组派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

6、注意观看大屏幕和模型,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重组和加工。不足之处加以补充和完善。

7、观看动画,总结瓣膜的开闭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8、展示课件“心脏的结构”以及心脏模型(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及功能的理解)。

9、展示课件动画“瓣膜工作动画”。

三、心脏的功能

1、发挥想象,提出问题。阅读与思考课本69页第二段。然后每组派代表陈述观点。

认真观看。

2、同学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诱导提问。

四、布置阅读、思考。

展示课件“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

第二课时

血液循环途径

认真观看录像。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血液循环录像。

复习: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之相连的血管、血流方向二、四人一组,讨论课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巡视并加以指导。

1、体循环

肺循环

2、血液循环的意义

表演课本剧《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

3、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进行归纳整理(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图表、文字等)。“比一比”,看谁归纳整理最快,最准。同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将抽象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最后展示教师准备的归纳完整的图表。

5、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 区分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

展示:动、静脉血标本。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6、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指导学生进行计算。

7、仔细观看故事,从中获得启发,激励自己发奋学习。

课件展示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8、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课后作业

用拟人手法写一篇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文章。

第四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

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 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

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

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5教学难点:

(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四、教学方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很好,是心脏,那么你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生摇头)那么你想知道吗?(生:想)好!那就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

探索过程: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第68页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后找同学介绍右图中1-9的结构名称。

想一想:1 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见心脏有何功能?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看看哪个腔壁最厚?

[10]、[11]分别是何结构?有何作用?(突出强调心脏瓣膜的位置和作用)

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重点问题反复练,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举一反三)

(二)心脏工作状态

同桌两人共同合作探究心脏的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看到心脏不同工作状态图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请问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

2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3请问左右心室是同时收缩还是交替收缩呢?(及时反馈学生对于心脏工作状态的理解程度)

(三)血液循环途径

1认识血液循环过程中经过的各结构名称。(强调肺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2分别理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分开认识两循环旨在化复杂为简单,利于学生整理所学的知识)3出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让学生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化抽象为直观,一目了然地展示出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4解决实际问题:

(1)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来到医院挂上了吊瓶,我就纳闷了:“消炎药怎么从手上的血管到达牙龈的呢?”

(2)假如你是一个氧分子,请讲一讲你在人体的旅行过程吧!

(以不同的形式反复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真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在此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四)扩展知识

1冠脉循环

2心率和血压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向医学界发展,攻克疑难病症,造福人类。

阐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五)谈收获找疑惑

(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查缺补漏)

(六)迎接挑战

(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七)结束语

同学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该下课了。那么,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让世界更加美好!

五、教学反思

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总结

我们在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认知程度十分有限。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总结,围绕教学目标揭示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是很有必要的。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给予适时的总结

学生在观察探究心脏的结构时,有时只是观察到了部分结构,对知识理解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此时教师应给予适时的总结,使学生有整体感。可以是对前后知识过渡的总结,使知识点衔接更自然,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生调查活动进行适当的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教师的适当总结,也使他们对知识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职责是“教学”,而不是教“教材”,在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处理方面,切不可只局限于教材的文本,重要知识绝对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为这样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有效的拓展会是你以后教学最高效的捷径,所以教师切不可“照本宣科”,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贮备都是在这种积累中逐步形成的。

第五篇:《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复习心脏结构(出示幻灯片),人体内血液为什么能不停的流动,具体在人体内室怎样流动的呢?

(二)自主学习:教师展示血液循环动画,学生观察后回答,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产生了哪些问题,想知道什么?

学生们在这个环节中看到了血液在循环流动,并提出了“动画中蓝血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血液到胃、小肠等处红色变成蓝色的了”等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

(三)探究交流: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观察课本第7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进行角色扮演游戏:一个红细胞的自述,从心中出发介绍旅途风光及发生事件。然后汇报交流,上讲台边指图边说明。最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总结规律: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终点都是()。

(2)和心室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和心房直接相连的血管都是()。(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液方向都是由()()()()()。

在明确了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再对血液循环的意义即可以将氧气、营养物质输到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出体外这一知识点适当加以点拨。

(四)课堂小结:教师播放flash动画,分别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与学生共同总结当堂所学知识。

(五)巩固练习

让我感触颇深的是探究交流环节。我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红细胞,从心脏出来,这一路都是怎么走的,经过了哪些地方,一一说清。但我们也须清醒的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表现欲,毕竟学生们的层次不同。因此我先让学生小组内部交流表演,尤其让那些学习层次不好的学生主导表演,我也参与其中,亲身示范,指导帮助他们,虽然学生们说得差强人意,但哪怕有一丁点可取之处,我也及时予以表扬,树立学生们的自信心。通过这种方式的历练学习,所有学生都对这一节课的知识熟练掌握了。他们也尝到了学会知识的快乐。我再适时的给那些表现欲强的学生机会,让他单个汇报,这就满足了所有学生的学习欲。教学任务也就轻松完成了。这节课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死板的教授,学生被动的静听,而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究,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时的帮助、点拨、指导,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了自主学习的目的。而角色扮演游戏,更让学生亲历于知识体系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的红细胞,沿着这条血液循环之旅走上一遍,每到一处,报一个站名,在哪卸载加载,一一讲清。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原本的呆板的抽象记忆变成了生动的形象记忆;让原本机械的背诵变成了有趣的表演;让原本的埋头苦读变成了快乐学习。甚至连平时学习状态不好的、不爱发言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并能够基本讲述出整个循环过程,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我很享受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快乐,老师教的轻松,教学效率也提高了。真正的体现了快乐学习的宗旨。我会继续认真挖掘教材,加工教材,设计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知识,爱上学习。

下载《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案例名称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教学对象初一提供者孙婧 课时 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

    生物:输送血液的泵──心脏_教学设计及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这节课......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2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1. 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 3. 观察新鲜的动物......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及反思(小编整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及反思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输送血液的泵。其特殊性在于它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这节课知识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