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品德:3.3《文明交往》教学设计(粤教版七年级上)
3.3《文明交往》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实录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巧。
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园”中的“礼貌与言行”的课堂讨论,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学会辨别礼貌与不礼貌的言行。
通过“探究园”中“成功的秘诀”的探索,充分认识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知道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学习的文明礼貌行为,感受文明交往的重要意义。学习交往的礼节与技巧,学会与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在交往中成为受欢迎的人,形成良好、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如何做到文明交往 教学难点:礼貌是现代社会必备的名片 教法选择:情景设置,思考评价,心理辅导 课堂组织形式:活动课 四人小组讨论学习教法引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体验,小品评价 教学媒体应用:多媒体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生活素材,教材,教学用书,网络资源
课前准备:学生自学教材有关内容(预习)并完成部分作业;上网查找交往的有关资料。问题布置:对“礼貌言行”P61—62图片中分析判断有礼貌言行与没礼貌言行;对“成功的秘诀”中第一、二小组活动进行评价;对课堂上演小品进行评价。
上课过程:
老师:同学们,请看这幅画面(CAI)
第二篇:七年级(上)思想品德考试卷(粤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课余时间去找小学同学玩,对不认识的同学敬而远之
B、主动向新同学介绍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的班集体之中
C、能沉默时则保持沉默,等待新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玩
D、时刻保持警惕,提防同学取笑,不让同学伤害到自己
2、在校园文化节上,同学们争先恐后纷纷献艺。对此我们认为开展此次活动()①学生可以结识新伙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②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④能够让学生体验和分享青春的喜悦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中()
A、只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B、要团结协作,相互配合C、只要努力学习,不要做其它事D、要明荣知耻,是非分明
4、“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以上两句俗语告诉我们()
A、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帮助
B、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C、个人是渺小的,集体才是伟大的D、集体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5、人们常说:“笑比哭好”,但《儒林外史》中范进却在中举后因狂喜而发疯。这说明()①喜其实是一种不良情绪②宣泄是调控情绪的最佳办法
③情绪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④人们应当学会调控情绪()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6、小明说,当我不开心时,会找朋友打球或看电影;当被朋友误解时,会找人诉说;当遇到困难时,会告诫自己“世上没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难”。材料表明小明调节自己不良的情绪的方法是()
①输入自我调控的意识②转换角度看问题
③精神升华法④用行动调控自己的情绪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对自己的情绪、爱好、性格、特长等方面的认识和体验”属于对自己哪个方面的认识?()
A、外在体征B、内在精神世界C、自我评价D、他人评价
8、下面哪句话是全面看待自己的表现?()
A、普天之下,惟我独尊B、天生我才必有用
C、看己一枝花,看人豆腐渣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解决青春期的困惑和迷茫,应该()
①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②学会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③把自己关在屋里不与别人来往④对前途充满幻想,沉湎于幻想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0、爱默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这说明我们在新同学面前()
A、要表现宽容B、要同喜同悲C、要主动热情D、要相互尊重
11、全国上下男女老少都忙着减肥,可也有人不为所动。如中央电视台《半边天》的节目主持人张越说:“山不动水不动是你的心在动,胖也好瘦也好只要你的感觉好就好”。这说明张越()
A、没有爱美之心B、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C、自我意识特强D、以胖为美
12、“爱的冲突”的出现是()
A、反常的B、幼稚的表现C、不孝敬父母的表现D、正常的现象
13、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上、下级的关系B、管与被管的关系
C、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D、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14、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应该尊敬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追求独立自主的同时,自觉接受老师的指导
B、在教师节送上一张亲手制作的贺卡
C、受到老师的表扬,不骄傲,不自满
D、被老师误解时,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忍弃吞声
15、有资料显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这告诉我们()
①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交往②社会交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活动
③学会交往是我们人生的重要一课④只要搞好人际关系,做任何事情都会成功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6、有的同学看见残疾人在街上走路,就会模仿他的动作,嘲笑讽刺他;有的同学讥笑班上一位学习差的同学为“傻子”、“白痴”。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这是不文明待人的表现B、这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C、这些同学应学会尊重他人D、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17、礼貌之所以会成为是交往的“名片”,是因为礼貌()
①能够表现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②能够增添一个人的风采和魅力
③是文明的体现④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世界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在学习、培训方面每花1美元,在生产上就可以连续3年创造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这充分说明()
A、学习可以使我们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创造财富
B、学习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C、掌握文化知识就能获得高收入D、学习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
19、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即在学习中()
A、课前认真预习B、科学安排学习时间
C、及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D、要把小学中的学习方法运用到中学中来
20、小刚发现小强经常学习到深夜,于是也试着这样做,但不仅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使得自己在白天学习时无精打采。后来,小刚慢慢发现自己早上学习效率特别高,于是就天天早起学习,终于取得了进步。这说明()
①我们不能借鉴别人的学习方法②只有不断摸索,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④学习方法比勤奋努力更重要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1、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老化加速,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需要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一切知识。这启示我们()
A、选择学习方法很重要B、中学时代的学习对我们的生存意义重要
C、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D、学习活动具有多种类型
22、专注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培养学习专注力,要求我们()
①学习时不分心,不想别的事②排除与学习无关的干扰
③无需强迫自己记忆,顺其自然④自我暗示保持较久的注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23、2013年9月小林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从安庆来到上海一所初级中学求学,从未离开过家的小林面对陌生的环境、同学和老师,情绪低落。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见识丰富、思维活跃,而性格内向的小明则像个涉世未深的孩子,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连续几次考试,他的成绩都不够理想,参加班委选举接连失利。他发现自己“毫无特长”,感到自己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他想家、想念小学生活,每次打电话和小学同学聊天都忍不住落泪,他甚至想到了退学。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小林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心理表现?(2分)
(2)、你认为这种心理会带来什么危害?(4分)
(3)、假如你是小林的同学,你打算怎样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境?(6分)
24,、班级是我家。为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共创优秀班集体,某校七年级(1)班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班会拟定一个主题。(2分)
(2)以班委会的名义向全体同学提出倡议,共创优秀班集体。在倡议书中你将阐述哪些主要观点?(6分)
25、也许,说不清是哪一天的早上,当你挥去梦境,睁开双眼的时候,你的身体里一只沉睡的钟也一起醒来了。于是,你开始步入一个奇妙的生命驿站。在这里,你将接受时间的洗礼,蜕变成一个真正的男人或女人,然后再去继续人生的远航。
有一天,当你已经远远地走过了这一站,再回首时,你将发现,青春期就像人生早春季节的一阵蒙蒙细雨,虽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你正是在这场细雨中,播洒了未来人生的种子。为了收获,我们格外珍惜这播种的季节。
(1)你能写出关于描述青春的词语吗?(2分)
(2)“为了收获,我们格外珍惜这播种的季节。”你打算怎样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6分)
26、2013年11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名单正式揭晓,安徽省五河县孝女黄凤获“最美孝心少年”称号。因6岁起独立照顾瘫痪父亲、1
2岁时又推着父亲从老家赶往上海就医,“板车女孩”黄凤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受到中央到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
(1)、黄凤同学哪一品质“感动了很多人”?(2分)
(2)、中学生应该怎样践行这一品质?(6分)
27、材料一、“网络毒瘾”成青少年健康杀手
新华网“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他才15岁呀,成天不学习、也不去学校,只知道在家上网,就像是着了魔一样,这可咋办呀?”西安市民张女士哭着说。而张女士的儿子这种情况,只是西安市众多患有“网络依赖症”的未成年人群中的一例。在西安一家知名医院的心理门诊室内,一位家长哭着向医生诉说着网络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可孩子却在一旁塞着耳塞,东张西望,满脸的无所谓。“还是我硬拉着,他才过来的。一个劲地说上网没什么。”家长无奈地哭诉道,“可孩子成绩下降,不是网络造成的,又是什么呢?”
材料
二、很难得的一个明媚的秋日,阳光懒洋洋地洒落下来,给大地印满斑驳的树影。小雅(化名)是北京的一名女中学生,这天是她与网友约好见面的日子,地点是北京西郊的一处著名风景区。从虚拟的互联网到现实的生活,时空的转换也许是很多网络交往必然走到的一个十字路口。几乎没有任何预兆,小雅失踪在城市的茫茫人海。母亲焦灼地寻找,随着没有人接听的手机铃声而迷失了方向。第二天,人们最不敢想象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小雅的尸体被警方发现。
(1)结合以上的两则材料,请你谈一谈中学生网络交往存在哪些弊端?(4分)
(2)你认为应该怎样克服网络交往的弊端?(6分)
28、据上海某教育部门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显示:68.5%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存在以下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没有条理,作息时间没有规律;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一遇到困难,马上求助同学;学习以课本为中心,范围狭窄;上课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及时复习巩固知识等。而大部分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大都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有计划并严格执行;新课预习,及时复习;遇到问题独立思考,之后才问;经常使用工具书和查阅资料;上课专心,注意力集中等。
阅读上述调查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2、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分)
第三篇: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2.1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识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感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中的发生巨大变化,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这对学生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初步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成求实向上,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知道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认同社会主旋律,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共同富裕观念,增强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包括“主题词”、“探究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阅读和感悟”五个板块。主题词
揭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城乡发展一体化”。
探究园
“材料透视”讲述了我国票证的变迁史,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认真阅读和分析,不难看出,正是因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切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才使老百姓的消费生活发生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演讲会”主题为“我理解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的共同富裕”,通过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使学生懂得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懂得需要政府加大帮扶力度,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
共安排了三个子栏目。
第一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述了三个意思: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二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三是明确我国经济建设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目:“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指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首先解释共同富裕的内涵,然后分别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来对共同富裕加以解读,最后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明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目:“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二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实践与评价
设置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先让学生搜集发达富裕地区帮助贫困落后地区、富裕起来的人们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们的相关资料;这一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具体感受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一些地区、城市、村镇人们的生活变化,同时了解“先富”带“后富”的众多实例。然后通过撰写主题为“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使学生对共同富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阅读与感悟
提供的材料有两个。一个是“‘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另一个材料是“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小康,走向富裕,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华西村的例子是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的典型,不仅进一步验证了实现小康社会的可能性,同时用事实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是能够走向共同富裕的;走向共同富裕必须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青藏铁路建设充分体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助推器。
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材料透视”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顾中国票证的历史,感受改革开放后老百姓消费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本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1.向家中长辈了解,在改革开放之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是怎样凭票供应的,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2.阅读以上材料,观察自己和亲友家庭的消费生活情况,讨论交流:改革开放为什么带来“社会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
参考答案:
1.计划经济时代,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大多是凭票证供应,老票证是当时物资短缺时代的历史见证。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一切财富源泉的充分涌流,极大地丰富了全社会商品供给。探讨时注意正确对待历史,认清现实,比较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时进行。让学生通过思考个案后面的问题和收集相关资料,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演讲会”活动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同学们各自谈谈对共同富裕的理解,让学生理解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本活动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你认为上述发言哪些说法是正确的,哪些说法是片面的? 2.结合你所在社区的情况,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参考答案:
1.小山和小斌的说法是片面的,小欣和小华的说法是正确的。共同富裕不可能是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而是逐渐实现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小山的家乡要实现富裕,也需要一个过程;小斌的家乡不仅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帮扶,更需要全体村民的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才能过上富裕的日子。从内容来看,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所以小欣看到有些人的公民素质离共同富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是对共同富裕完整的理解;共同富裕需要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小华父母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2.学生可以结合所在社区的情况,从身边的经济生活现象、人们的精神面貌等方面去描述对共同富裕的理解,也可以从共同富裕的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来谈。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活动操作建议:本活动可以安排在课堂中间讨论,在讲解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时进行。
“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弄清楚共富与先富的关系,思考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同时也让学生练习书写演讲稿,锻炼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它要求收集有关资料,写一份演讲稿,在班里开一个主题班会。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作全面的指导:既要确定收集资料的主题,同时又要教给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渠道和演讲稿的撰写格式。
活动操作建议:建议在本课或者本单元结束以后专门举行一场演讲比赛。
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本课建议安排3课时。教学方法以讨论法结合教师讲解为主。每课具体安排建议如下: 课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内容:
“学海导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材料透视”:老票证的故事。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我国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以“材料透视”的老票证的故事导入,让学生回顾计划经济时代,讨论感受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教师可以收集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程,用数据等直观资料说明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己归纳。最后布置课后作业,学生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学内容:
“阅读与感悟”:“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演讲会”:我理解的共同富裕; “学海导航”: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阅读华西村的材料,引出共同富裕的概念。教师可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知道共同富裕的提出的原因,并带领学生进一步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举行“演讲会”,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引导学生从内容、范围、实现途径等方面真正理解共同富裕的含义。这是本课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从国家的角度如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教师要注意讲清国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课后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的资料收集。课时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
“阅读与感悟”: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学海导航”: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践与评价”:主题班会。教学过程:
本课首先检查学生上节课布置做“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资料收集情况,再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目前我国致富路线图完成情况,存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懂得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和方法。之后,要求学生阅读“阅读与感悟: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解 “学海导航: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理解城乡共同繁荣是我们的努力方向,知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整理相关资料,撰写“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教师对学生撰写演讲稿要注意做好相关指导。
教学提纲
课时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探究园”:“材料透视:老票证的故事”
二、“学海导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意义;
3.我国经济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课后作业:查阅有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
课时2: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一、“阅读与感悟”:“共同富裕”造就大华西
二、“演讲会”:我理解的共同富裕
三、“学海导航”: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 6
广东教育出版社
四、课后作业:布置“实践与评价”“扶贫济困,共同富裕”资料收集
课时3: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一、“实践与评价”:主题班会学生代表展示资料
二、“阅读与感悟”:青藏铁路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学海导航”: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四、课后作业:撰写“扶贫济困,共同富裕”演讲稿。
/ 6
第四篇: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3.3 和平发展 时代主题
一、目标要求
1.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知道:危及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发展问题任务重大而艰巨;;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中国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知道我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知道国际竞争的实质。
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所作的贡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表现,国际竞争的表现和实质。
培养主动关注国际政治发展,关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能力。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勇于接受挑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开放、平等的国际意识,维护世界和平。
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内容分析
本课由“主题词”、“探究园”、“学海导航”、“实践与评价”和“阅读与感悟”五个板块构成。
“主题词”提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平、发展、经济全球化。
“探究园”是本课的导入,由“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的变化”和“经济全球化剪影”组成。
“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的变化”由四幅图片和一个表格组成。四幅图片的内容分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联合国总部前的和平雕像”、“战争给人类的灾难”。表格则对比了1946年至2012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通过透视发生在国际社会的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相关的重要事件或数字,引出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有关“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剪影”选取了三个角度反映经济全球化趋势,分别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中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影响世界的中国制造”,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世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认识到这些现象反映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进一步认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学海导航 提供知识与理论指导,共分为四目。
第一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通过对比20世纪世界大战与和平形势的变化和介绍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阐明了和平问题的含义、发展问题的含义以及和平和发展的关系,进而也回答了“探究园”中提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与上一框中发展问题相关联,简述了经济全球化形成的原因、表现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影响,同时给出了“经济全球化剪影”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第三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介绍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列举事实说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生要关心世界的发展。
第四目:“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阐述了中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只有拥有了创新人才,中华民族才能再创辉煌。这一目把政治知识的学习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报效祖国的决心。
“实践与评价”由“小型图片展览”和“主题活动” 两部分组成。
“小型图片展览”主要是展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使学生意识到“中国影响与日俱增”,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设计宣传“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和平日的由来,知道人类期盼和平。帮助学生加深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能为解决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做什么,做到知行统一。
阅读与感悟
通过学生阅读诗歌《和平使者》,让学生思考和平背后的成本和代价,领悟和平背后的深刻内涵。歌词《和平使者》抓住和平的主题,感悟和平的真谛。和平超越国界,和平属于世界,和平是人们追求的绚烂的梦想。《和平使者》抒发着人类共有的情感:呼唤和平、珍爱和平、拥抱和平!
通过亚太经合组织的介绍,加强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课内活动设计意图及操作建议
“探究园”的“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的变化”是本课教学内容的情景导入,内容紧贴课文,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和探究。本活动共提出了两个问题:
1.20世纪上半叶和下半叶,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2.分析上述材料,结合你所知道的历史知识,探究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问题贯穿本框的内容,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谋求和平与发展、促进合作与进步,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参考答案
1.第一个问题可以这样考虑:在20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世界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世界霸权,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觉醒,社会主义革命、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此起彼伏、风起云涌。“战争与革命”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的总趋势。
2.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把握以下三点:第一,和平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要条件,没有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将受到严重阻碍。第二,战争对经济发展的巨大破坏令人触目惊心。贫穷、落后与战争、动荡相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和平环境这一基本前提。第三,虽然世界上总有战争发生,但是和平状态和战争状态总是在矛盾运动中交替出现的。相对于战争而言,和平毕竟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人类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实现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现代物质文明。
操作时可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和感染力,让学生观察图片,感受战争的残酷,体会到今天和平环境的可贵,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及其他事例进行分析,如:两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以及近些年发生的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等事实,突出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经济全球化剪影”共有三幅图片:第一幅是“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第二幅是“中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说明当今的市场是开放的,中国正融入世界经济。第三幅是“影响世界的中国制造”,说明商品生产、经营的国际化,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强。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作为中学生必须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国际意识。本活动提出了两个问题:
1.上述图片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2.分析上述材料,探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参考答案
1.图片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和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可以依据图片提示从生产、生活等方面列举经济全球化的种种现象。
2.第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经济全球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既有利,也有弊。第二,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伟大成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结果。但经济全球化也增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运行的风险,使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全球化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南北国家差距持续扩大的时期。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最富有的1/5人口与最贫穷的1/5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第三,政治方面,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经济全球化使整个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有利于克服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促进各国、各民族之间物质、文化和人员的交流,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沟通、合作和友谊。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主权容易受到冲击和削弱。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总体上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这类重要的经济组织也为西方发达国家所控制。某些经济发达的大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给不听从其指挥的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经济困难,甚至使有些国家的产业陷入绝境。不仅如此,这些发达国家还利用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帮助和推动经济、政治改革为借口,试图把它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给发展中国家。总之,从目前来看,并非所有国家、地区或群体都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
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列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所见所闻,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客观趋势,除了正视和积极参与之外,别无选择:一方面,决不能因为经济全球化可能会给我们带来风险,就置身事外,甘当观潮派。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先进的东西。我们必须树立起全球意识,具有世界眼光,以积极的姿态加入全球化进程,勇当弄潮儿,借助世界经济的舞台,实现振兴中华的大计。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不能对全球化抱盲目乐观的态度,不应把全球化理解为西方强国会自动放弃强权政治和掠夺政策,以为从此便天下太平、世界大同,而要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有清醒的估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积极辨别防范风险的意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竞争中增强实力。世界一些小国面临的经济全球化风险决不比我们少,它们能够勇于参与,借势长势,相信我们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也一定能够趋利避害,化解风险,展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风采。我们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大国而妄自尊大,也不能因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妄自菲薄。正确的方针应当是:既要积极、大胆,又要从容、谨慎,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不断拓宽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空间。
“实践与评价” 分为“小型图片展览”和“主题活动”两部分。活动一:“小型图片展览——中国影响与日俱增”
这个活动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活动课既可以分组展开,也可以以班为单位,按时间或内容分主题全面展示。
活动二:“主题活动——关注和平问题”
让学生设计宣传“国际和平日”的主题活动,旨在加深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的认识,思考自己对和平与发展能做什么,并落实到行动上。建议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设计出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讲课时可以根据需要结合时事政治内容进行具体活动的策划,但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建议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建议:
每堂课的教学都是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关键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优化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综合。教师可以按照内容顺序开展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某个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和重组。除了常规方式,本课的四个板块可以选择以下方案组织教学。
方案一 课时1: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第一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中引用“探究园”中“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的变化”部分作为情景导入,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可补充有关人类历史上战争造成巨大灾难的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与学生一起阅读与感悟《和平使者》的歌词,讲解第一目“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布置学生按照“实践与评价”的要求,在课后设计“关注和平问题”活动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和平与发展的认识。指导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中国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影响与日俱增”这一主题搜集相关图片,并把第三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内容融人活动中,体会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课时2:活动成果交流
让学生交流、分享“实践与评价”中“小型图片展览”、“主题活动”的活动成果,教师可以在点评中讲解第三目“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的难点和重点知识。
课时3:
引用“探究园”中“材料透视——经济全球化剪影”的内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际情况谈感想,让学生搜集更多的资料,丰富教学资源,然后通过对各种现象的分析和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目“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的有关知识。
课时4:
把“探究园”中的“环球视点——新世纪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阅读与感悟” 和第一目“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安排在一起教学。按照实践与评价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压力的有关材料。
本方案主要使用“情景教学法”。用丰富的材料设置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感悟教学内容,主动探究并建构知识。情景导入,最主要是要选取能够体现教学内容的有关资料、信息,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刻认识教学内容的要点,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选取准确的材料作为情景。本教材的呈现方式的特点之一是每一课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和思考题,教学中可将这些内容作为情景导入,展开教学。但是由于重组了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觉得思路不清,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本课书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方案二
课时1:把“探究园”中提出的4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自己寻找答案。建议最好为学生提供电脑和网络的支持,并事先分组,以保障探究能顺利实施。可以选择让学生在上课前准备。
课时2:让学生展示探究的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标题归纳知识。课时3:教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加以讲解和归纳。
本方案主要使用“探究与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归纳知识和建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既可以提示学生采用的探究方法(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近现代的历史发展情况探究时代的主题);也可以不限定探究的方式,只要学生能找到方法,得出合理的答案,教师都应及时肯定,尤其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展示探究成果的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实例分析、创作漫画、演讲等方式都可以选择。教师也可以借助课后的实践与评价开展主题活动,加深对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的理解,体会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总之,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进行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
本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主动地获取知识。本方案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要给予支持和帮助,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无论是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最终的一个环节仍要求教师对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综合程度较高的教学内容,作提示和归纳,这就需要使用讲授教学法。本课对于当今时代的主题的含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经济全球化等名词都需要教师有详细的讲解。教学提纲
课时1:
一、探究园活动:材料透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形势的变化 思考问题:
1.世界战争与和平形势的变化;
2.和平环境对人类生存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阅读与感悟
感悟歌词,谈歌词《和平使者》给我们的启示。
三、国情导读: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和平问题;
(2)各国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3)发展问题;(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四、布置实践与评价的活动 课时2:
一、实践与评价:活动成果交流 交流、分享“小型图片展览”活动的成果
二、国情导读: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中学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发展而努力。课时3:
一、探究园:经济全球化剪影 思考问题:
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 8
广东教育出版社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二、国情导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体现; 2.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课时4:
一、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阅读“环球视点”,引入新课; 2.中国面临的机遇; 3.国际竞争。(1)国际竞争的实质;(2)中国面临的挑战;(3)中国的机遇大于挑战。
二、实践与评价:我思我行——在挑战面前
三、阅读与感悟:中国面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1.思考:中国应如何抓住面临的战略机遇期?
2.感悟:在机遇面前,青少年如何作好人生规划,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 8
第五篇:粤教版 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3.2《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的内容为:第三单元第二节《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
(二)教情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中国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懂得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深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知识,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参与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感情以及热爱学习、参与实践、积极动手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2.教学重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意义。3.教学难点: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意义。
(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有感性的认识,但缺乏理性的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学生要学习其内涵并把握我国国情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学中多以事例和现状让学生明确其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在情感上是愿意选择环保行为的,但是当前社会中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消极影响,给学生养成努力学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行为习惯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关注时事,引入新课
展示图片和文字,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问:为什么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1.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72、73页的探究园,初步了解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学习“可持续发展新理念”。
/ 3
广东教育出版社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2)结合课本内容,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展示最佳人居城市——云南昆明的两幅图片,让学生感受科学发展观的巨大成就。3.学习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
(1)观察幻灯片,知道2011年4月公布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39亿元。
(2)依次展示三张幻灯片,让学生在观察分析中得出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3)提问、思考:严峻的人口形势会带来哪些问题?(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感受作出回答,教师根据情况作出补充。)4.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应对老龄人口、流动人口、就业人口增加带来的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我国一方面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5.学习了解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的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比较齐全。目前,世界上可被人类利用的150多种矿产中,我国已初步探明储量的就有137种。其中,铜、铝、镍、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储量位居世界前列;锌、钨、锡、稀土以及黄铁矿、重晶石等非金属矿藏储量居世界首位;钨的储量比世界上其他各国的总和还要多得多;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水能、太阳能和煤炭资源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但我国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大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2%,人均淡水量为24%,人均森林蓄积量为13%,人 均 煤炭储量为47%,人均石油储量为32%,人均铁矿储量为49%,人均铜矿储量为29%,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只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左右。
/ 3
广东教育出版社
(1)师生共同从材料中分析得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特点。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环境问题包括两大类: ①环境污染;②生态环境的破坏。
(2)展示四组七幅反映环境问题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我国环境问题的严峻性。
(3)学生阅读课本,结合生活实践,感受、归纳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4)分组讨论: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
(加剧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威胁生态平衡,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过快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结合环境和资源等问题,讨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三)课堂小结,把握脉络(见板书设计)
(四)课内练习,学以致用
议一议: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展示一幅漫画,让学生明白从身边小事做起,就可以为国家做贡献。)
(五)课外延伸,参与生活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涵。2.讨论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不能只作概念的解释,而是要通过更多实际的事例和数据,说明我国的发展需要可持续发展。要多运用课文提供的素材,帮助学生探究日常生活中的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实际行动。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