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时间:2019-05-15 13: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篇: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天气与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课本P21—P26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好不好?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要下雨了》,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下雨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视频)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师: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冒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明快要下雨了。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也预示着将要下雨呢?(学生举例,给予鼓励)

师:这些都是下雨前常见的现象。其实,很多天气变化来临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课件显示图片,教师讲解)刮风之前常见的现象:冬季黎明十分,天空若是出现彩色的云,预示着下午将会有大风;月亮周围的光圈叫做晕,这是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月晕的出现多预示着要刮风。下雨之前常见的现象:夏季天空出现积云,预示雷雨即将来临;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日晕的出现预示着将要下雨。

2.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二、讨论与交流

1.天气预报的作用

师:我们除了通过自然现在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了解天气情况。大家经常看《天气预报》吗?指名问学生“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携带雨具等。)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讲述:《天气预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天气情况,它的作用小到为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大到可以预知洪水、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你们觉得高兴吗?在收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认真一点,思考以下问题:从《天气预报》中,你获得了哪些气象信息?(播放视频)

师:《天气预报》已经收看完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好了吗?(几名学生发言)气象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凭她一个人能完成整个天气预报吗?看来在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她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个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团体是怎么制作天气预报的呢?

2.讲解制作过程

①(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讲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板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问:我们先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搜集气象信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站)教师分别说明它们是怎么搜集气象信息的。

讲述: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把各种气象信息搜集完整后,传输到气象台,由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给人民

群众。

②小结: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倾注了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劳动,在整个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群众提供便利。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也是很光荣的事情。

三、讲述(谚语):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的《天气预报》认真的同学会发现讲述了“立冬”,哪位同学知道“立冬”是什么?(指名回答)立冬就是指冬季来临了。“立冬”还是24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气象的观察总结出来“24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除了“24节气”外“气象谚语”也反映了天气变化情况。农民伯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和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这就是“气象谚语”。比如“枣芽发,种棉花”、“伏里有雨多种麦,伏里无雨多种菜”。我国气象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作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因此气象谚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谚语)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九九歌”,请同学一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九九歌”)。

师:九九歌,就是从冬至那天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一九„„最后一个九天叫九九。一共81天,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古人凭者长期的经验,通过冬末初春的物候现象,让人们直观而生动的知道寒暖变化的趋势,数到第九个九天,冬天过去,春天也就来了。

三、活动

①气象预报员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气象预报员为大家服务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而又全面的天气情况呢?使用工具,长期测量才能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课件显示,教师讲解)测量气温——观测风力和风向——测量雨量——观测云量——参考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天气预报——搜集气象谚语——讨论与交流。小结:观测一段时间的气象,找出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学过的气象知识和身边的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负有责任心,并且持之以恒,就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气象预报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②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和资料搜集起来,就可以编辑出一份《气象科普小报》了。老师也可以验收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同学们想不想编辑出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老师把秘籍告诉你们,你们可要用心啊!(课件显示制作要求)

1、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2、版面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

3、图案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

师:老师手上有几张编辑好的科普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小组讨论构思一下你们的版面设计和内容。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希望课下认真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下节课我们开个成果交流会,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最好。

第二篇:4.1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什么?

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4图4.3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 图4.4

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充图册P19——20。

第三篇:地球的运动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目的是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4、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5、能够判断晨线和昏线,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发现地理问题,如发现厦门正午太阳高度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明显,并与他人合作探究该现象的形成原因,能用适当方法手段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其中除了地转偏向力,其它都是教学重点。

难点: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1课时:复习初中的经纬线知识,讲授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形成黄赤交角,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日照图上分析晨昏圈在球面的变化以及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与划分,五带的划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规律

[阅读课文]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部分,读恒星日与太阳日图、黄赤交角图 [提问]1.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如何?何谓恒星日与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如何?各有何特点? 3.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有何特点?什么叫近日点、远日点与回归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是多少? 4.什么叫黄赤交角?目前是多少度?对地球有何影响? [小结]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时间多3分56秒。

2.地球自转角速度约每小时15°,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上为1670千米/1小时,南北纬60°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0。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其长度为9.4亿千米。每年1月初,日地距离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最大,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为一年,天文上通常称这是一个回归年。公转角速度一年360°,每日向东推进大致1°;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4.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在地球绕日公转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春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纬23°26',秋分日又南移直射赤道,冬至日继续南移直射南纬23°26',春分日又北移直射赤道。(第二课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阅读课文,观察“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提问]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最显著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方面? 2.何谓昼半球、夜半球与晨昏线,地球上的地方时如何计算? 3.为什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在南、北半球如何偏向? [演示] 在平行光线下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夜两半球与晨昏线,以及“昼夜更替”现象;用投影仪放映“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小结]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四个方面:即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②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形成不同的地方时;③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④对地球形状的影响。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其一面,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面为夜半球,二者的分界线(圈)为晨昏线(圈)。地球上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受惯性的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因此,从运动后的位置上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开原来方向而发生偏向。一般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三课时)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因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下面我们就来看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请观察“夏至日与冬至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昼夜长短变化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

[提问]1.什么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何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变化规律? [小结]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则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和二分日外,其余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秋风日至春分日为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四、四季更替 阅读课文 [提问] 1.从天文现象看,四季更替的含义是什么?从天文含义看,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2.我国传统四季如何划分?气候统计上的四季又如何划的?(我国传统四季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的)

3.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将出现什么情况?

第四篇:8.1欧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

[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

[板书](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1、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

三、暖湿的土地: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四、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

第五篇:10.1非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十章

非洲与大洋洲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

教学目标:

1、知道非洲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环境。

2、理解非洲人口和经济特点,能解释经济落后的原因。

3、了解非洲悠久的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非洲的位置、范围,读图了解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评价非洲人口和经济特点

3、在收集、运用资料描述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教学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

一、非洲的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伸入西半球。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

3、地形:以山地和高原地形为主。(1)山地:阿特拉斯山脉,(2)高原:

A、埃塞俄比亚高原: B、东非高原: C、南非高原:(3)盆地:刚果盆地

(4)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长的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疤”。特点:“一大两多”。面积大,多火山,多湖泊。

4、气候: A、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B、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两边)C、热带沙漠气候(撒哈拉沙漠)D、地中海气候(非洲北部)

5、河流与湖泊:

A、尼罗河:全长6 671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B、刚果河:刚果河的流域面积和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位居世界第二位。自东向西流大西洋。

C、乍得湖: D、维多利亚湖:

6、热带草原动物:斑马、犀牛、长颈鹿、狮子、大象、河马、猩猩等。

二、“高”和“低”悬殊的人口和经济

(一)人口

1、人口总数:非洲人口约为8亿人,在各大洲中居第二位。

2、增长特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带来问题:

A、严重阻滞了了经济的发展。B、导致环境的恶化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二)经济

1、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低。出口商品以初级商品为主。

2、经济落后原因:

(1)、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消耗了大量的经济。(2)、长期受到殖民统治。

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代表--埃及

1、地理位置:

位于非洲的东北部,陆地跨亚非两洲,属亚欧非交界地带。

2、埃及的地表特征:分布大片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96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因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极端干燥,年降水量不足100ML,温差大,多强风和沙暴,约为1/3人以游牧为生。

3、埃及主要的河流: A、尼罗河:

B、苏伊士运河:全长173千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运河收入成为埃及重要的经济来源。

4、首都及人口: 首都:开罗。人口:1577万。

5、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长绒棉)

6、悠久、灿烂的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爱资哈尔清真寺、古城堡、希腊罗马博物馆、卡特巴城堡、蒙塔扎宫、卢克索神庙、卡纳克神庙、国王谷、阿斯旺水坝等。旅游收入是埃外汇收入主要来源之一。

财政来源除税收外,主要靠石油、侨汇、运河和旅游四项收入。货币名称:埃及镑。

分析课本P77页的埃及旅游资料图片。课堂小结:按板书进行小结。

下载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考试卷(粤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人口与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关系。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联系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

    思想品德:2.2《调控情绪》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2.2《调控情绪》教案情绪“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情绪的含义和特性 2、能力目标:树立正常的心态,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教学目的: 1、通过陶片上的地图到丝织地图到羊皮地图的变化,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及应用。 2、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了解电子地图,熟悉电子地图......

    思想品德:3.1《我和父母》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学会交往》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

    《天气预报》教案

    《天气预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的两个特点; 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简易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教案

    天气预报教案 天气预报教案1 设计思路:自从保健医生将一支温度计放到活动室里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到那里看看今天几度了?于是我们的“稚语心声”里又多了新任务“天气预报员”。......

    天气预报教案

    天气预报 一、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一些生活中基本的天气情况,并能学写有关汉字。 2.激发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情感。 二、准备 1.有关图片、水彩笔、剪刀、蜡笔、图书。 2.多媒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