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时间:2019-05-15 06:0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一篇: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二章 学用地图 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

教学目的:

1、通过陶片上的地图到丝织地图到羊皮地图的变化,了解地图的发展历史及应用。

2、通过知识之窗,让学生了解电子地图,熟悉电子地图光盘。充分了解现代电子地图的优势与用途。

3、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加强对地图与实地的对应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地图方向的确定,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地球划分为哪五带?分别是什么?

2、哪一带所获得的太阳热量最多?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指导:

1、古人将地图刻在陶片、丝织品及羊皮上有什么优点?

2、现代人通过什么现代手段绘制地图,绘制的地图有什么优点?

3、什么是卫星图象?卫星图象有什么作用?

4、在野外上如何辨别方向?

5、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

四、学生阅读课本 约5分钟,分小组讨论自学指导的问题。

五、检测、点评。

1、请个别学生回答自学指导1的问题,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评。

2、指名回答2的问题,同学补充,老师小结。

(纸制地图:便于携带、形象直观;电子地图: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查询)

3、个别学生回答3的问题,4、请个别学生回答4的问题,同学补充。

5、请个别学生回答5的问题,老师小结。

(辨别地图上的方向的方法有:(1)、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2)、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3)、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

6、老师提问:地图上有哪几个基本方向?它们各是什么?

六、活动

通过观察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分辩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掌握比例尺、指向标在实际中的作用。

七、学生质疑,老师释疑。

八、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九、检测:

1、现在最先进、最方便的是 地图。

2、看地图要学会辨认方向。一般情况下,面对地图,按“上 下、左 右 ”的原则确定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向 方向,纬线指向 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第二篇:七年级地理上册 2.1 地图的发展教案 粤教版

第二章 学用地图

一、教材分析

地图既是重要的地理知识载体,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培养地图的使用能力更是培养地 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本章的学习对后继章节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基础 作用。

本章从古地图入手,引导学生了解科技技术对地图发展的推动作用,并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 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地图三要素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 在地图上获取信息的正确方法,体现“学地理,用地理”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图发展史,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地图(卫星图象)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3)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用地图的习惯。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探究有关的地理问题。

(2)通过实践、讨论、汇报、提问等方法表达自己学习的看法和成果,并与同学交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对地图作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为建设祖国作贡献的志向。

三、教学重点

1. 会用地图辨别方向。

2. 会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3. 学会选用地图及查找地理信息。

四、教学难点

1. 利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距离。2. 比较地图比例尺的大小。3. 学校平面图的绘制。

五、教法建议

1.本章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好通过各种活动来体现。

2. 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和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介绍电子地图、遥感图像及GPS的功能、作用及其广泛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建议:5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2节4课时。

七、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地图的发展。

【情境设置】假设你准备自己开车去广州旅游,但你从来没去过广州,不认识路,也不太了解广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那你会想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生答:看地图)所以我们先要学会读地图和用地图。[学生自学]阅读课本。师生归纳:地图发展历史。

古代: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地图—羊皮地图—纸制地图。

现代:电子地图、卫星图象。

【导入】在现代的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呢。当然传统的纸质地图也可以帮助我们,但作为新时代的人,我们就要学会使用新的东西。把地图搬到计算机上,它能给我们更多的地理信息,更方便的操作,更智能化的服务。今天我们来学用电子地图。

【操作】在电脑上展示中国电子地图,以北京市网络地图为例,向学生介绍网络地图的基本界面,介绍地图显示、操作工具、操作功能、操作结果、即时帮助和鹰眼显示等区域。【小结】什么是电子地图呢?电子地图是建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一套完整的地理信息。电子地图除地图和地理信息以外,一般还包含有关的照片、图表等信息。

【操作】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向学生介绍查询方法。自己先做一下示范,查询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并查询从北京大学到中国人民大学的公交车换乘路线。让学生亲自操作查询北京西站和故宫东门。并查询从北京西站到故宫东门的公交车换乘路线,可以个别指导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最后亲自操作一遍,让学生看一下。

【小结】电子地图有什么特点呢?电子地图信息量大、检索方便、展示方式灵活多样,而且可以附加多种只智能化服务功能。电子地图还可以与互联网和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不仅可以及时更新内容,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应用领域。

【小结】什么是卫星图象呢?卫星图象是对地观测卫星推测到的地球表面信息所形成的影像。

【操作】呈现三幅卫星图象,判别它的作用。

【小结】卫星图象可应用于天气预报、洪水及火灾的监测等方面。【提问】“GPS”是什么意思,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活动】学生分组分角色自我介绍。教师鼓励性评价。

【活动】用电子地图查询从广州火车站到天河城的公交路线,与同学交流你的查询方法和过程。

活动建议: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掌握电子地图的使用方法,因此需要老师讲解的并不多,关键是演示操作的步骤,最后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所以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这节课选择在网络教室里上,不然几乎没有效果。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会从内心领会电子地图的优越性。

第三篇: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天气与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课本P21—P26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好不好?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要下雨了》,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下雨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视频)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师: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冒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明快要下雨了。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也预示着将要下雨呢?(学生举例,给予鼓励)

师:这些都是下雨前常见的现象。其实,很多天气变化来临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课件显示图片,教师讲解)刮风之前常见的现象:冬季黎明十分,天空若是出现彩色的云,预示着下午将会有大风;月亮周围的光圈叫做晕,这是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月晕的出现多预示着要刮风。下雨之前常见的现象:夏季天空出现积云,预示雷雨即将来临;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日晕的出现预示着将要下雨。

2.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二、讨论与交流

1.天气预报的作用

师:我们除了通过自然现在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了解天气情况。大家经常看《天气预报》吗?指名问学生“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携带雨具等。)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讲述:《天气预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天气情况,它的作用小到为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大到可以预知洪水、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你们觉得高兴吗?在收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认真一点,思考以下问题:从《天气预报》中,你获得了哪些气象信息?(播放视频)

师:《天气预报》已经收看完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好了吗?(几名学生发言)气象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凭她一个人能完成整个天气预报吗?看来在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她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个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团体是怎么制作天气预报的呢?

2.讲解制作过程

①(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讲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板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问:我们先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搜集气象信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站)教师分别说明它们是怎么搜集气象信息的。

讲述: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把各种气象信息搜集完整后,传输到气象台,由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给人民

群众。

②小结: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倾注了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劳动,在整个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群众提供便利。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也是很光荣的事情。

三、讲述(谚语):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的《天气预报》认真的同学会发现讲述了“立冬”,哪位同学知道“立冬”是什么?(指名回答)立冬就是指冬季来临了。“立冬”还是24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气象的观察总结出来“24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除了“24节气”外“气象谚语”也反映了天气变化情况。农民伯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和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这就是“气象谚语”。比如“枣芽发,种棉花”、“伏里有雨多种麦,伏里无雨多种菜”。我国气象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作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因此气象谚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谚语)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九九歌”,请同学一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九九歌”)。

师:九九歌,就是从冬至那天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一九„„最后一个九天叫九九。一共81天,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古人凭者长期的经验,通过冬末初春的物候现象,让人们直观而生动的知道寒暖变化的趋势,数到第九个九天,冬天过去,春天也就来了。

三、活动

①气象预报员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气象预报员为大家服务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而又全面的天气情况呢?使用工具,长期测量才能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课件显示,教师讲解)测量气温——观测风力和风向——测量雨量——观测云量——参考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天气预报——搜集气象谚语——讨论与交流。小结:观测一段时间的气象,找出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学过的气象知识和身边的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负有责任心,并且持之以恒,就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气象预报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②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和资料搜集起来,就可以编辑出一份《气象科普小报》了。老师也可以验收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同学们想不想编辑出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老师把秘籍告诉你们,你们可要用心啊!(课件显示制作要求)

1、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2、版面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

3、图案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

师:老师手上有几张编辑好的科普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小组讨论构思一下你们的版面设计和内容。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希望课下认真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下节课我们开个成果交流会,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最好。

第四篇:地球的运动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目的是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4、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5、能够判断晨线和昏线,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发现地理问题,如发现厦门正午太阳高度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明显,并与他人合作探究该现象的形成原因,能用适当方法手段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其中除了地转偏向力,其它都是教学重点。

难点: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1课时:复习初中的经纬线知识,讲授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形成黄赤交角,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日照图上分析晨昏圈在球面的变化以及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与划分,五带的划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规律

[阅读课文]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部分,读恒星日与太阳日图、黄赤交角图 [提问]1.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如何?何谓恒星日与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如何?各有何特点? 3.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有何特点?什么叫近日点、远日点与回归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是多少? 4.什么叫黄赤交角?目前是多少度?对地球有何影响? [小结]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时间多3分56秒。

2.地球自转角速度约每小时15°,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上为1670千米/1小时,南北纬60°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0。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其长度为9.4亿千米。每年1月初,日地距离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最大,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为一年,天文上通常称这是一个回归年。公转角速度一年360°,每日向东推进大致1°;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4.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在地球绕日公转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春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纬23°26',秋分日又南移直射赤道,冬至日继续南移直射南纬23°26',春分日又北移直射赤道。(第二课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阅读课文,观察“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提问]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最显著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方面? 2.何谓昼半球、夜半球与晨昏线,地球上的地方时如何计算? 3.为什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在南、北半球如何偏向? [演示] 在平行光线下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夜两半球与晨昏线,以及“昼夜更替”现象;用投影仪放映“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小结]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四个方面:即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②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形成不同的地方时;③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④对地球形状的影响。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其一面,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面为夜半球,二者的分界线(圈)为晨昏线(圈)。地球上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受惯性的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因此,从运动后的位置上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开原来方向而发生偏向。一般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三课时)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因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下面我们就来看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请观察“夏至日与冬至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昼夜长短变化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

[提问]1.什么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何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变化规律? [小结]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则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和二分日外,其余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秋风日至春分日为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四、四季更替 阅读课文 [提问] 1.从天文现象看,四季更替的含义是什么?从天文含义看,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2.我国传统四季如何划分?气候统计上的四季又如何划的?(我国传统四季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的)

3.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将出现什么情况?

第五篇:8.1欧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

[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

[板书](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1、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

三、暖湿的土地: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四、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

下载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地图的发展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0.1非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十章 非洲与大洋洲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 教学目标: 1、知道非洲地理位置和主要自然环境。 2、理解非洲人口和经济特点,能解释经济落后的原因。 3、了解非洲悠久的文化 教学......

    1思想品德:3.1《我和父母》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学会交往》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

    10.3大洋洲概述 第1课时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

    七年级(上)思想品德考试卷(粤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你也许在感到高兴的同时,又有点孤单,这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 A、......

    七年级上册地图教学案

    第一章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 总 课时 主备人: 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2、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

    5.3聚落的发展变化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人口与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关系。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联系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

    思想品德:2.2《调控情绪》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2.2《调控情绪》教案情绪“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情绪的含义和特性 2、能力目标:树立正常的心态,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4.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1[范文模版]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本节课的设置,主要是课程标准中“1.5:主动锻炼修改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