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教学目的: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
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及区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课本P50中的一些问题导入本章的学习重点“天气与气候”;
2、老师提出疑问: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结合课本P51,举些天气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导入本节内容“天气和天气预报”。
二、新课内容:
1、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及用途。(3)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2、出示学习指导:
(1)天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何关系?
(2)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3)天气预报中的常用符号分别代表什么?
3、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自学,约5分钟后围绕疑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4、检测、点拨:
(1)思考题1——
A、你眼中的天气是什么?包含哪些内容?
B、分小组回答各种各人对天气的看法。
C、根据课本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D、P52活动,判断哪些是天气现象,哪些是气候现象。
(2)思考题2——
A、指名回答: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什么?
B、读图活动:看图4.2,根据图示说说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3)思考题3——
A、学生举手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B、抢答天气预报中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P54图4.3
C、提出问题: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各地天气如何?P54 图4.4
学生举手回答。
D、小组派代表回答:为什么要制作天气预报?
5、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6、课堂小结。
7、练习:填充图册P19——20。
第二篇: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天气与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课本P21—P26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好不好?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要下雨了》,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下雨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视频)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师: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冒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明快要下雨了。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也预示着将要下雨呢?(学生举例,给予鼓励)
师:这些都是下雨前常见的现象。其实,很多天气变化来临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课件显示图片,教师讲解)刮风之前常见的现象:冬季黎明十分,天空若是出现彩色的云,预示着下午将会有大风;月亮周围的光圈叫做晕,这是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月晕的出现多预示着要刮风。下雨之前常见的现象:夏季天空出现积云,预示雷雨即将来临;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日晕的出现预示着将要下雨。
2.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二、讨论与交流
1.天气预报的作用
师:我们除了通过自然现在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了解天气情况。大家经常看《天气预报》吗?指名问学生“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携带雨具等。)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讲述:《天气预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天气情况,它的作用小到为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大到可以预知洪水、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你们觉得高兴吗?在收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认真一点,思考以下问题:从《天气预报》中,你获得了哪些气象信息?(播放视频)
师:《天气预报》已经收看完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好了吗?(几名学生发言)气象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凭她一个人能完成整个天气预报吗?看来在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她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个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团体是怎么制作天气预报的呢?
2.讲解制作过程
①(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讲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板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问:我们先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搜集气象信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站)教师分别说明它们是怎么搜集气象信息的。
讲述: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把各种气象信息搜集完整后,传输到气象台,由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给人民
群众。
②小结: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倾注了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劳动,在整个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群众提供便利。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也是很光荣的事情。
三、讲述(谚语):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的《天气预报》认真的同学会发现讲述了“立冬”,哪位同学知道“立冬”是什么?(指名回答)立冬就是指冬季来临了。“立冬”还是24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气象的观察总结出来“24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除了“24节气”外“气象谚语”也反映了天气变化情况。农民伯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和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这就是“气象谚语”。比如“枣芽发,种棉花”、“伏里有雨多种麦,伏里无雨多种菜”。我国气象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作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因此气象谚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谚语)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九九歌”,请同学一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九九歌”)。
师:九九歌,就是从冬至那天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一九„„最后一个九天叫九九。一共81天,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古人凭者长期的经验,通过冬末初春的物候现象,让人们直观而生动的知道寒暖变化的趋势,数到第九个九天,冬天过去,春天也就来了。
三、活动
①气象预报员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气象预报员为大家服务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而又全面的天气情况呢?使用工具,长期测量才能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课件显示,教师讲解)测量气温——观测风力和风向——测量雨量——观测云量——参考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天气预报——搜集气象谚语——讨论与交流。小结:观测一段时间的气象,找出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学过的气象知识和身边的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负有责任心,并且持之以恒,就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气象预报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②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和资料搜集起来,就可以编辑出一份《气象科普小报》了。老师也可以验收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同学们想不想编辑出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老师把秘籍告诉你们,你们可要用心啊!(课件显示制作要求)
1、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2、版面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
3、图案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
师:老师手上有几张编辑好的科普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小组讨论构思一下你们的版面设计和内容。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希望课下认真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下节课我们开个成果交流会,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最好。
第三篇:《天气预报》教案1
《天气预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方法,并用于实践。
2、制作自己的“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过程 :
一、趣味阅读
1、阅读:P23 连环画“下雨了”。
2、讨论: 下雨前的 有哪些 常见现象 ? 如: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等。
3、讲述: 天气预报。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4、讨论: 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 有哪些 重要意义 ?
二、讨论与交流
1、提问: 还有哪 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2、举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应。请 同学们列举 5 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
3、图片分析
讲述:P24 教材上的图片,基本说明了天气预报的出台过程,大致可以把这些过程划分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三个环节。
同学们要在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长期测量
讲述: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是可以的。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讨论 :我们 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
阅读:P27,气象谚语是人们长时期观测的总结,很帮助我们预报天气。我们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计划: 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
在一定的时候,教师 将 检查同学们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请大家定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以备将来制作科普小报时使用。
四、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前面的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观测实验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的信息,现在到了完成本单元目标的时候了。
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 呢?请同学们阅读 教材提供 的三点标准,同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需要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完毕,大家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小报贴在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丰富其他同学的气象知识,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五、单元评价
组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回顾,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活动:
1、能积极参与 制作气象小报 的过程,能与小组成员和其他人愉快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2、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能用科普小报的形式表达和传递自己的天气预报信息。
3、能长期坚持 测量天气现象。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 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六、作业
完成P28“挑战自我” 知道图片含义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天气预报的流程。
第四篇:1思想品德:3.1《我和父母》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单元
《学会交往》
3.1
《我和父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知道孝敬父母,能够尊重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能力、方法目标:通过看漫画、听故事等活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开展“爱的清单”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感受父母之爱,提高他们感知的能力;通过“探究园”中的“八重奏:亲子之间”活动,提高学生辨别能力;通过学生自创短剧表演“爱的冲突”,提高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通过“阅读与感悟”,提高学生独立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报答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教学策略】
本课安排三个课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采用了认知法、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看漫画、听故事、动画音乐欣赏、短剧表演和“爱的清单”等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之爱,学会化解冲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首先,天亮了视频导入:
老师:这个故事讲的是1999年国庆期间,广西南宁的一对夫妇带着两岁的孩子到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游玩,我们知道旅游本来是很轻松愉悦很高兴的一件事,然而,死神正在一步步向他们靠近。他们乘坐的高空缆车从100多米的高空坠毁。这对夫妇在死神来临时用双手托起了自己2岁的孩子,父母去世了,孩子得救了。听了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以及这首歌背后的故事,我们有什么 感触?(父母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可以为子女付出自己的的一切,包括生命。)
老师:是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是父母把我们抚养至今,是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是父母将我们成堆的衣服清洗干净,是父母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备至,是父母在我们生病住院时陪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和父母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生活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都有一个温暖的家。虽然我们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各个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差异,然而不同的家庭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出示3.思考1:我们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还为我们做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①教我们说话走路 ②为我们生活奔波忙碌,提供物质保障 ③为我们学习操心④教我们怎样做人┄┄
思考2:下面我们每一个人来算一笔账:出示6
第五篇:8.1欧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
[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
[板书](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1、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
三、暖湿的土地: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四、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