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1《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认识学习是我们每一个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能力方面:
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习的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学习是提高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自己将来参加国家建设的需要,从而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的目的与意义。难点:如何培养学习兴趣。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了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 第二课时:培养学习兴趣,提升学习需要 第一课时:了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自觉性 ◆教学重点: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调查法等。◆教学设计思路及过程
一、问题导入
《一封同学的来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我已经在学校上学将7年了。现在我们日夜转动着自己的小脑瓜,拼命地学这学那,除在校学习外,还进各种培训班学钢琴、学舞蹈、学英语、学电脑、学书法等等,几乎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一年四季,日夜不停,我真累!可我不知道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不停的学啊?老师,您能告诉我,学习究竟是为什么?
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帮助这位同学的困惑。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第二篇:天气预报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天气与天气预报
【教学内容】课本P21—P26天气预报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看好不好?这部动画片的名字叫《要下雨了》,请大家边看边思考,下雨前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视频)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师:当我们看到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冒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明快要下雨了。你们还知道哪些现象也预示着将要下雨呢?(学生举例,给予鼓励)
师:这些都是下雨前常见的现象。其实,很多天气变化来临之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课件显示图片,教师讲解)刮风之前常见的现象:冬季黎明十分,天空若是出现彩色的云,预示着下午将会有大风;月亮周围的光圈叫做晕,这是一种奇特的气象现象,月晕的出现多预示着要刮风。下雨之前常见的现象:夏季天空出现积云,预示雷雨即将来临;太阳周围的光圈叫日晕,日晕的出现预示着将要下雨。
2.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指名回答,给予鼓励)
二、讨论与交流
1.天气预报的作用
师:我们除了通过自然现在告诉我们天气情况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科技的力量来了解天气情况。大家经常看《天气预报》吗?指名问学生“你为什要看《天气预报》呢?”(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携带雨具等。)板书课题:天气预报
讲述:《天气预报》为我们提供未来的天气情况,它的作用小到为我们老百姓的出行提供便利;大到可以预知洪水、地震、风沙等自然灾害,便于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所以《天气预报》是我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很荣幸可以和大家共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你们觉得高兴吗?在收看的过程中,希望大家认真一点,思考以下问题:从《天气预报》中,你获得了哪些气象信息?(播放视频)
师:《天气预报》已经收看完了,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想好了吗?(几名学生发言)气象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呢?凭她一个人能完成整个天气预报吗?看来在她背后一定有一个强大的团体,她呈现出来的正是这个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团体是怎么制作天气预报的呢?
2.讲解制作过程
①(出示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再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讲述: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板书: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
问:我们先看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搜集气象信息?(“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探空气球、气象飞机、气象站)教师分别说明它们是怎么搜集气象信息的。
讲述:通过这些先进的工具把各种气象信息搜集完整后,传输到气象台,由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然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给人民
群众。
②小结: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天气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背后,都倾注了无数工作人员的心血和劳动,在整个过程中,国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为群众提供便利。能够从事这项工作,也是很光荣的事情。
三、讲述(谚语):
师:刚才同学们观看的《天气预报》认真的同学会发现讲述了“立冬”,哪位同学知道“立冬”是什么?(指名回答)立冬就是指冬季来临了。“立冬”还是24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人民通过对气象的观察总结出来“24节气”,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除了“24节气”外“气象谚语”也反映了天气变化情况。农民伯伯在农业生产中不断认识气象和农业的关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加以提炼编成谚语,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深受广大农民喜爱。这就是“气象谚语”。比如“枣芽发,种棉花”、“伏里有雨多种麦,伏里无雨多种菜”。我国气象谚语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其中很多可以用来制作长中短期天气预报。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存在差异,因此气象谚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出示不同地区的气象谚语)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九九歌”,请同学一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九九歌”)。
师:九九歌,就是从冬至那天起,向后数九个九天,第一个九天叫一九„„最后一个九天叫九九。一共81天,每个九天中,天气的冷暖变化不同,古人凭者长期的经验,通过冬末初春的物候现象,让人们直观而生动的知道寒暖变化的趋势,数到第九个九天,冬天过去,春天也就来了。
三、活动
①气象预报员
师:同学们想不想也做一个气象预报员为大家服务呢?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比较准确而又全面的天气情况呢?使用工具,长期测量才能保证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们先来看看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课件显示,教师讲解)测量气温——观测风力和风向——测量雨量——观测云量——参考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天气预报——搜集气象谚语——讨论与交流。小结:观测一段时间的气象,找出气象变化的规律,有效利用学过的气象知识和身边的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负有责任心,并且持之以恒,就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气象预报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②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方面的信息,把这些信息和资料搜集起来,就可以编辑出一份《气象科普小报》了。老师也可以验收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同学们想不想编辑出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老师把秘籍告诉你们,你们可要用心啊!(课件显示制作要求)
1、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2、版面丰富多彩,充满生活情趣。
3、图案新颖别致,富有时代气息。
师:老师手上有几张编辑好的科普报,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小组讨论构思一下你们的版面设计和内容。
五、总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希望课下认真制作《气象科普小报》,下节课我们开个成果交流会,看看哪些小组完成的最好。
第三篇:4.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1[范文模版]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要求与分析
本节课的设置,主要是课程标准中“1.5:主动锻炼修改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其具体目标要求体现为在知识与能力上学生能够了解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状况,知道良好学习习惯和不良学习习惯的表现及危害;能够认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以及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必要性。提高用相关方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明白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以及 2.不良学习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表现。三.教学用具:多媒体平台、本课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幻灯:猜一猜。学生猜谜语,引入习惯的概念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培训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 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聪明的你,猜到我是谁了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习惯对人的影响是不是真的象谜面所说的那么重要呢?下面我们看看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二).幻灯: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习惯的看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二》
教学目标:
1.在实践上知道纠正不良学习习惯、2.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及方法。3.能够自己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实践 教学流程
(一).幻灯:请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讨论一个问题。
1、请谈谈某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你的影响?
2、请谈谈某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你的影响?
3、你是否曾经尝试建立某个学习习惯?效果怎样?
4、你是否曾经尝试改变某个学习习惯?效果怎样?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进行及时的引导和点评。在发言的过程中强调不良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影响,随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良的学习习惯可能是我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可能是我们人生之舟驶向成功彼岸的暗礁,可能是我们长途跋涉时鞋里的细沙。
今天,就让我们把绊脚石、暗礁、细沙一一找出。为明天的成功做好准备!教师收集了一些在同学们当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让我们对这些习惯提高警惕,不要让它们给我们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幻灯:我们需要纠正的不良学习习惯
1、学习时间不固定,不制定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
2、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
3、自习课目标不明确,东翻西看,浪费时间;
4、不准备工具书,需要查辞典字典时,还嫌麻烦,马马虎虎地应付学习;
5、快下课时就听不进去了,早早把书包收拾好,心中开始想着课后的娱乐活动;
6、作业本、作文本、考试卷发到手,看看分数,扔到一边,不认真分析检查;
7、遇到好电视,就忘记做作业;
8、边做作业,边听音乐;
9、学习时常说闲话;
出示幻灯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这些方法的含义与作用。
(十).实践与探究:布置课后探究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需要,制定一个良好学习习惯训练计划或不良学习习惯习惯纠正计划。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习惯威力,也发现了一些不良的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纠正和培养习惯的方法。衷心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成功的人生。谢谢。
6、作为一个小学生,应该做些什么?要怎么做?
三、活动结束(希望寄语)
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以文明言行严格要求自己,养成道德好习惯,提出十个道德好习惯的要求,分别是:
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
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
3、不懂就问,勤于思考。
4、勤俭节约,计划用钱。
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说了就要努力去做。
7、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
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集体的事情一起干。
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希望全体学生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的明天
(4)、讲讲身边因吸烟造成危害的事例。
(5)、照片出示吸烟的图片和中国乃至全球吸烟数据,说说你此刻的感受。
3、了解被动吸烟的危害:
(1)、出示一则新闻,质疑:是什么让这个9岁的小女孩断送了年轻的生命?
(2)、说说被动吸烟的危害。
(3)、出示被动吸烟的数据。
(4)、出示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电报,说说感受。
三、献计献策:
1、如何告诫周围的人吸烟和自己远离被动吸烟,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介绍世界无烟日主题。
3、出谋划策,做小小禁烟宣传员。
4、师生共画禁烟标志,谈感受,送警示语。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共有三个教学主题:吸烟、酗酒、沉溺网络。为了突出每节课的主题,我对教材作了创造性地处理,分别把这三个主题分三节课来教。本课时,为了让吸烟的危害直击学生的心灵,引起情感共鸣,我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收集吸烟有害的相关资料及照片,让学生调查访问身边吸烟者,了解每年的禁烟主题,为学好本节课做好铺垫。课上,我从实物“烟”入手,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初谈感受;再从吸烟者的感受来展开讨论,开展教学;紧接着,从烟的危害图片、数据等视觉的冲击感受烟的危害,体会吸二手烟危害更大;最后在“献计献策”的活动中画画“禁烟标志”、说说警示语的活动中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生水里有很多细菌,我们看不到的虫子,很不卫生。。
那不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哪些?谁来说一下。。。
病从口入,不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有。。(总结)
二、抢答环节
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不少的饮食健康的知识,接下来我就考考大家了。下面我们分成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抢答问题。。我这里总共有三道题,答对者加一分,多者获胜,看完每道题大家两分钟的考虑时间,可以讨论。我说开始,大家抢答。
第一题:早上时间太紧张,可以不吃早餐。”对吗?为什么?
经过一夜的消化,早上起来肚子已空空的,如果不吃早餐,挨饿上课。而上午课时多,活动多,体力消耗大,热量一下子供应不上,就会头晕眼花。长期如此会引起贫血等疾病,所以早餐不但要吃,还要吃的好,要吃有丰富蛋白质的食物,好象牛奶加面包或者鸡蛋更好。
第二题:一日三餐那一餐最主要?为什么?
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 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响睡眠。所以不要吃的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I 所以说,我们从他给出的答案中看出,他也没具体说出哪一餐最重要,而是告诉我们每一餐的重大作用,因此说,一日三餐中哪一餐最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题:小明拿着饭碗睁大眼睛,正在看“叮当”,这时大雄被肥仔捉住打,圆头圆脑的叮当正跑过去救大雄。小明顾不上吃饭喊:叮当跑快点。吃饭时看电视,对吗?
吃饭时情绪要稳定专一,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会引起情绪变化。看到高兴时哈哈大笑,看到悲伤时擦眼流泪。这样会影响食欲和营养的吸收,这样是不卫生的,你们是这样吃饭吗?所以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这一轮比赛男生{女生}胜出,我们再给女生(男生)一次机会好不好。。听好啦:在以上的三个实例中你学到了什么?
《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 教育学生懂得一分钟可以做出许多有价值的事情,2. 并使他们从中得到真切的体会,增强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克服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1)每位队员收集有关时间的格言、谚语。
(2)调查一分钟可做哪些事情。
(3)讲故事、读散文的队员事先练习,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1、演小品,引出班会主题。(主持人1:小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青睐的文艺节目,请欣赏小品《明日何其多,作业也明儿再说》)(3分钟)
教师: 看完动画,你们有什么想法?
(全班同学畅谈看法)(选3个人为宜)(3分钟)
教师1:,动画中那位学生的不良习惯在我们身上也曾有过,总以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实,“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分钟,看似微不足道,然而,我们的一生就是用这一个个一分钟组成的。一分钟,又是珍贵的。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 珍贵的一分钟”
2、亲身感受,畅谈一分钟的价值。(教师:既然说一分钟是珍贵的,那么,他又珍贵在何处呢?请大家畅谈一分钟的价值)
教师1: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全体队员闭目,待闹钟铃响睁开眼。)教师2:大家能说出自己一分钟都能干些什么吗? 教师1:让我们来算一算时间的概念吧
第四篇:地球的运动教案 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方向、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目的是为了分析地球运动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3、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
4、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共同产生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
5、能够判断晨线和昏线,准确地画出二分二至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掌握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方法,学会分析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发现地理问题,如发现厦门正午太阳高度在冬季与夏季差异明显,并与他人合作探究该现象的形成原因,能用适当方法手段表达、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主要包括: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更替、五带划分等。其中除了地转偏向力,其它都是教学重点。
难点: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1课时:复习初中的经纬线知识,讲授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地转偏向力
第2课时:学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形成黄赤交角,从而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在日照图上分析晨昏圈在球面的变化以及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产生与划分,五带的划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规律
[阅读课文]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部分,读恒星日与太阳日图、黄赤交角图 [提问]1.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如何?何谓恒星日与太阳日?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与线速度如何?各有何特点? 3.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有何特点?什么叫近日点、远日点与回归年?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各是多少? 4.什么叫黄赤交角?目前是多少度?对地球有何影响? [小结] 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即天空某一恒星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一天24小时,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太阳日。太阳日比恒星日多出59',时间多3分56秒。
2.地球自转角速度约每小时15°,除极点外,任何地点都一样。自转线速度因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上为1670千米/1小时,南北纬60°处减小为赤道的一半,极点为0。3.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其长度为9.4亿千米。每年1月初,日地距离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7月初,日地距离最大,这个位置叫远日点。地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365日5时48分46秒,为一年,天文上通常称这是一个回归年。公转角速度一年360°,每日向东推进大致1°;线速度平均为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
4.黄道面(公转轨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变,在地球绕日公转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春分日直射赤道,夏至日直射北纬23°26',秋分日又南移直射赤道,冬至日继续南移直射南纬23°26',春分日又北移直射赤道。(第二课时)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阅读课文,观察“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提问]1.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最显著的地理意义有哪些方面? 2.何谓昼半球、夜半球与晨昏线,地球上的地方时如何计算? 3.为什么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向?在南、北半球如何偏向? [演示] 在平行光线下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夜两半球与晨昏线,以及“昼夜更替”现象;用投影仪放映“运动物体水平偏向图”。
[小结]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有四个方面:即①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②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形成不同的地方时;③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④对地球形状的影响。2.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其一面,向着太阳的一面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面为夜半球,二者的分界线(圈)为晨昏线(圈)。地球上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受惯性的作用,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因此,从运动后的位置上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开原来方向而发生偏向。一般是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第三课时)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因而在地球上产生了四季更替。下面我们就来看地球公转的这些地理意义,请观察“夏至日与冬至日不同纬度太阳高度图”、“昼夜长短变化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图”。
[提问]1.什么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何在?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变化规律? [小结]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则是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太阳高度就纬度而言,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3.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了在赤道和二分日外,其余各地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春分日至秋分日,北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秋风日至春分日为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四、四季更替 阅读课文 [提问] 1.从天文现象看,四季更替的含义是什么?从天文含义看,四季是如何划分的? 2.我国传统四季如何划分?气候统计上的四季又如何划的?(我国传统四季是以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的)
3.若黄赤交角为0°,那么,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将出现什么情况?
第五篇:8.1欧洲概述 教案(粤教版七年级上)
第八章
欧洲
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欧洲的地形特征,比较欧洲和非洲海岸线的曲折程度以及欧洲和亚洲的地形特征有不同;
3、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总结出欧洲的地理位置、大陆轮廓特点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从欧洲的名胜、文学等方面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提问)刚才我们看到的秀丽风光和城市景色分布在什么地区? [讲述]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些优美的风情录像都是欧洲的风情,在本区,还有许多令人留恋忘返的风景名胜,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欧洲的地理知识。按地理位置,本区习惯上又可分为东欧、西欧、南欧、北欧和中欧五部分。具体的划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
[投影] 展示“世界政区地图”,教师在图上指出本地区的范围。[提问] 本区北、西、南三面各临什么海洋?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小结] 本区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也就是说本区三面临海,一面背靠大陆,就好像是亚欧大陆向西伸向大西洋的一个大半岛。[板书]
1、亚欧大陆大半岛(1)范围:亚欧大陆西部。[投影] 展示欧洲地形图。
[提问] 本区绝大部分陆地面积处在哪两条纬线之间?说明什么问题? [小结] 本区绝大部分处在北纬35度~北纬70度之间。说明主要位于北温带,并决定了在气压带和风带中的位置——中纬西风带。
[活动] 指定学生在图上指出本区主要的半岛、岛屿、边缘海、内海和海湾。(教师说名称,学生指出。)
[对比] 本区有这么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而非洲却很少,这说明两洲的海岸线有什么不同?对欧洲气候及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小结] 欧洲海岸线曲折,非洲海岸线平直。曲折的海岸线说明本区气候深受来自大西洋上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同时沿海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与对外贸易。
[活动] 在图中找出位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讨论它的重要性。
[板书](3)海岸线十分曲折
[读图] 观察“欧洲西部地形”图投影片。
[提问] 本区主要有哪些地形种类?主要分布在什么位置? [小结] 指图说明本区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的北海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主要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和东欧平原,其中西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以莱茵河为界。山地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北部、南部和东部,东部是乌拉尔山脉,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南部的阿尔卑斯山系,它的支脉延伸到南部的三大半岛。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一、亚欧大陆的半岛
(一)位置
1、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纬度位置:在35°N—70°N之间,北温带为主,在东半球和北半球。
3、海陆位置:三面环海,北接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二)半岛、岛屿
1、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
2、岛屿:不列颠群岛、冰岛、爱尔兰岛、撒丁岛、科西嘉岛。
(三)海岸线: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1、内海:波罗的海、地中海、黑海(注意里海不是海,而是咸水湖)
2、边缘海:北海、挪威海、巴伦支海。
3、海湾:比斯开湾、波的尼亚湾
4、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土耳其海峡。
二、平原广阔的大洲
1、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大洲。(P36图8.4和8.5)
1、主要平原:东欧平原、波德平原(莱茵河以东)、西欧平原(莱茵河以西)。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地区,占欧洲总面积的60%。
2、主要山脉: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部阿尔卑斯山(年轻的褶皱山,勃朗峰是最高峰)和大高加索山、东部的乌拉尔山。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边缘地区。
3、地形特征:四周高,中间低。第二课时
三、暖湿的土地:
(一)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1.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最典型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部的大西洋沿岸地区。
2.温带大陆性气候:欧洲分布最广的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东部,温差较大。
3.地中海气候:欧洲比较典型的气候,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区。
(二)河流:河网较密,河流较短;多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蚀湖
1、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欧洲第一个长河,位于俄斯罗境内,由北向南注入里海。
2、多瑙河:全长2860千米,源于德国南部山地,向东流经9国(德国、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是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河流。
3、莱茵河:全长1320千米,欧洲最大的水上运输动脉,是欧洲的“黄金水道”。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北麓,注入北海。
四、政治地图的变化:
1、面积:1016万平方千米。
2、国家:43个(2000年初)。
3、德国的分合:
4、南斯拉夫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