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5篇

时间:2019-05-12 18:23: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篇: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小树快长高》、《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郊游》。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目的:

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聆听《嘀哩嘀哩》、《春晓》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进行有关表演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景、聆听歌曲

1、古诗《春晓》在清新的音乐伴奏下徐徐展开,老师引导学生齐声朗读。

2、教师导入:同学们都非常熟悉这首古诗,能告诉老师这首古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吗?学生很自然地揭题--“春”

3、教师板书《春》,同时出示图象:“听,春雷响了,好多躲在洞穴里过冬的小动物也醒来了,纷纷跑出来跟我们打招呼呢,你希望哪些小动物最先出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说几个动物的名字(老师根据学生所说出示画面)

4、你能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或声音吗?(学生模仿青蛙、蛇、小燕子、1 兔子……)

5、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小动物会说什么呢?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对春天说一句什么呢?(学生回答:A、好美呀B、春天的空气真新鲜C、我要去找小伙伴一起看看春天)

6、小动物睡了一个冬天,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候到处寻找春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一找,好吗?

7、播放歌曲《滴哩滴哩》(要求:听一听,歌曲里的春天在大自然的哪个角落里?听完后用歌词来告诉老师)

8、第二遍播放歌曲《滴哩滴哩》,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词内容吗?

学生听歌曲,随着音乐节奏自由表演

9、设计提问:a、春天在哪里呀?

(学生回答: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b、你眼睛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c、歌曲里小朋友眼睛里的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会唱歌的小黄鹂)

d、你能把这几句歌词唱一唱吗?(老师带学生一边拍手一边演唱)

f、春天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美景,你能用:“这里有……这里有……还有那……”来描绘一下春天别的景色吗?(小组讨论、回答)

例如:这里有蓝天,这里有绿草、还有那哗啦啦的小河水……

g、老师邀请小组成员上台演唱自己创遍的歌词,体验创遍过程中的快乐

10、教师导入:“春天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春天,同学们最想做什么呢?

(唱歌、跳舞、郊游……)

14、分组活动

听《滴哩滴哩》音乐自由地舞蹈、歌唱。

三、课堂小结:

看的出同学们都很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迷人的景色,可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个人的保护才会有的,我希望同学们都行动起来,去爱护、保护大自然,去争做“绿色小标兵”,让我们的校园,祖国,世界变的更美丽。板书:有关资料、图画

作业:有兴趣吗?画一幅春天的美景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树快长高》、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演唱《小树快长高》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小树快长高》

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2.引导学生看课本上方的四幅图理解歌曲。

3.通过对小树的讨论“你为小树做了什么?”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4将学生分成小组,自编表演动作,然后一组一组地表演给大家看。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休止一拍,“ ”休止半拍),不告诉名称,只让学生通过节奏拍击,掌握时值。

2.分小组拍击歌曲的节奏,通过主动探索式的学习,准确地拍击歌曲的节奏。

3.视学生的能力情况,发动学生创编带有“0”的节奏歌谣,使学生有兴趣地掌握“0”准确休止的时值。

4.在演唱歌曲时,遇到带有“ ”乐句,要唱的轻松自然,不要因为有八分休止符的出现而使旋律的演唱变得生硬,以致破坏了歌曲的整体效果。

三、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图画、节奏谱

作业:有兴趣吗?将歌曲回家唱给你的家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郊游》、编创与活动。1.通过,演唱《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学用具: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郊游》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读歌词等活动,积极地听,感受音高,为准确地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轻松地学会歌曲。

2.结合歌曲的表演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去效游?心情是怎样的?每人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效游时的发现等等,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

3.分小组创编动作,熟悉加入小鼓的节奏,完整地边唱边表演歌曲。

二、编创与活动

1.课前准备沙子、豆子、饼干盒、饮料盒等物品,分小组将自己的设想实现。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创新。 2.确定节奏型,随着歌曲的演唱,敲击自制的乐器。

三、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将歌曲回家表演给家人

课 后 记:第二课 难忘的歌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挂图、琴、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儿童团放哨歌》、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儿童团放哨歌》、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挂图、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儿童团放哨歌》

师:革命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员不但机智、勇敢,而且他们乐观坚定,他们也像我们一样爱唱歌,听!他们又在开始歌唱了!

1、媒体播放歌曲《儿童团放哨歌》,学生聆听歌曲。

师: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知道儿童团都做过哪些事?

2、复听时跟随音乐一起律动,深入体验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呀?

3、拓展延情:

你知道吗?为了纪念这些发生在儿童团员们身上的难忘情景,我们的音乐家们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你知道哪些?

生:自由回答。师:共产儿童团员们人小志气大,为革命胜利作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个个都是红色的小英豪。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请小朋友们分组讨论,来表演一下他们的生活情境。

三、编创与活动

通过创编表演再一次深入体会儿童团员们的生活(站岗、入哨、上学、唱歌、与敌人斗争等)。

1、这是一组命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有人打枪、有人敲鼓、有人在铁桶里放鞭炮,制造迷惑敌人的效果。指导学生读出声响模拟枪声、鼓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

2、分组编创,编排小组表现效果,三种声响同时出现、相继出现均可,还可根据想像加上号角声。

3、分组为大家表演,看哪组节奏准确,三声部合作得好、声势效果好。

四、课堂小结:

师:难忘的旋律,难忘的情怀,儿童团员们的飒爽英姿在这许许多多歌曲中体现,在我们小朋友的歌声中得以体现,我们似乎又见到了那一个个小英雄。

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幸福美满,我们也要做和平年代的小英豪,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为身边的朋友,为家,为校,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将歌曲回家表演给家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共产儿童团歌》、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表演《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进一步了解共产儿童团曾在革命历史时期发挥的作用,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红五星、挂图、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在《儿童团放哨歌》声中进入教室。

二、表演《共产儿童团歌》

1、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你们都在哪里见过它?你能讲述一个红星的故事吗?

生:(回答问题,讲述)

[形象导入,吸引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师生互动。](介绍历史背景)

师:今天请大家看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播放《闪闪的红星》电影片段,边播放,边讲述历史背景)。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影片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了解历史的兴趣。](初步产生情感体验)

师:影片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出影片中歌曲的名字吗?

生:(答)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

师:在那个年代连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学习歌曲中的节奏)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两条节奏。)

(学生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一组扮演儿童团员。

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2、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CAI 播放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

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编创与活动 学会歌曲后,在歌曲演唱前加入自编的小军鼓的节奏,或拍击或读出,使歌曲的演唱更有气势(小军鼓的节奏分小组完成,尝试加入的效果)。 1.按固定音型伴奏的方式,用最简单的方法,尽快加入器乐表演中去,尝试伴奏、合作的愉快。

2.听着歌曲录音伴奏,试着跟上歌曲的节奏。

3.分组互相伴奏。歌曲是4/4拍,要注意突出强拍,第一拍要强,第三拍次之。

四、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四、课堂小结:师:让我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枪,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吧!

(随音乐全体起立,情绪高涨的演唱《少年先锋队队歌》。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将歌曲回家表演给家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卖报歌》、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的:

1、通过演唱《卖报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并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用打击乐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合适的力度为歌曲伴奏。

教学方法: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挂图、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卖报歌》

导入课题:

同学们看过电影《报童》吗?解放前有许多孤儿,他们的生活无依无靠,有很多孩子当起了报童,风里雨里沿街叫卖,吃不饱、睡不好,过着悲惨的生活,有的报童还积极为中国的解放做出了许多贡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首新歌《卖报歌》。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简要叙述。

2、复听《卖报歌》并出示歌片,听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将不会的字注音)。

3、随琴轻声跟唱,认真填词。

4、分小组讨论歌曲的情感。

提示:说说歌曲给你的感受。

5、歌曲学会后,加上沙球和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提示:要注意歌曲演唱与伴奏合作的整体效果。

6、分组编创动作,也可简单化妆成小报童表演,如:拿报、背上卖报的袋子,分组表演。

三、编创与活动

听辨音高的练习:

1、教师唱唱名,让学生听并辨认是哪一个小报童唱的?熟悉唱名并能说出来,是第几个?并模唱出来。

2、让几名学生分别唱出,让学生排出顺序,并说出同学的名字。

(这种方法既可以听辨音高,同时也可以听辨人声的音色,为将来听辨乐器的音色打基础)。

四、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将歌曲回家表演给家人

课 后 记:

第三课《童趣》

教学目的: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学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玩具交响曲》、聆听《出发》。教学目的: 通过聆听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响曲》音乐] 2 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小鸟的声音用手势表示出来。

4、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二、聆听《出发》 1 导入

师: 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出示《出发》图文] 2 初听音乐

提示: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

你仿佛听到什么? 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试做一些打击乐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打花巴掌》 教学目的: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学唱《打花巴掌》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课《打花巴掌》

1、出示节奏:×××× × │×× × │×.× ×× │×

2、学生自由讨论后读出节奏。

3、学唱《打花巴掌》

a、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玩过拍手游戏”

师:“北京的小朋友在玩拍手游戏时还能拍出各种各样的鲜花,你们听听”[出示《打花巴掌》音乐]

b、提问:他们都拍出什么花? C、通过听唱法学唱歌曲。

d、歌曲基本学会后做拍手游戏。

学生听音乐《打花巴掌》,教师提示这首歌的儿歌部分两人一组互相击掌。儿歌部分即兴表演。

e、分组创作新歌词,相互演唱、评议。

4、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A、请学生听音乐《打花巴掌》歌曲部分,边听边讨论(4组分别拿一件乐器)怎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部分伴奏。

b、4个组分别用四件打击乐器伴奏后再合奏。

三、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2、学习节奏0 x 0 x∣0 x x‖为歌曲伴奏。

3、创编活动。教学目的: 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教学重点:学唱《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难点:节奏与表演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见过蜗牛”[出示蜗牛图] 同学们见过黄鹂鸟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黄鹂鸟的图片(出示图片),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讲一个发生在蜗牛和黄鹂鸟之间的故事:冬冬家门前有一棵葡萄树,春天葡萄树刚长出嫩绿的叶芽,一只蜗牛背着它那重重的壳就开始从树低下慢慢的往上爬,这时正好被站在树枝上的两只黄鹂鸟看见了,它们俩在那里嘻嘻哈哈的笑蜗牛,“蜗牛兄弟,葡萄成熟还早着呢,你这么急着就想吃葡萄了!哈哈……”蜗牛抬头看了看黄鹂鸟说:“这有什么好笑的呀,等我爬上葡萄架上的时候,葡萄不就成熟罗!”黄鹂鸟听了摇摇头飞走了。

二、学唱歌曲

有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歌曲,歌名叫《蜗牛与黄鹂鸟》让我们来听听。(放歌曲)(边听边带着学生摇摇身体,摆摆头,感受音乐的美感。)同学们一定觉得这首歌曲很好听吧!(生:是)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吧。

1、再次听唱,要求同学们带上表情来听唱(从学生中找出一个表情好的同学做示范。)

2、跟老师的钢琴唱,从学生的声音、音准、吐字、表情等方面出发,使学生能得到提高。

3、让同学们站起来声情并茂的演唱一次,同学们也可随着音乐做律动。

三、学习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1、老师这里有两个节奏型(出示课件)

1: o x o x | o x

x ‖

2:xxxx x | xxxx

x ‖

老师示范拍节奏

2、同学们讨论一下,哪条节奏型更象蜗牛爬行的样子,等一下我们就用它为歌曲伴奏(学生讨论并回答)。

3、练习节奏

听歌曲为歌曲伴奏两遍,同学们可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老师作指导。

四、创编活动

师:这首歌曲不但内容有趣,旋律轻快、活泼,而且也是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同学们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现这首歌。比如,喜欢表演的同学们可以为这首歌曲设计舞蹈动作,或者邀上你的几个朋友,一起来创编这首歌曲的情境,如有的可以扮葡萄树,有的可以扮黄鹂鸟,还可以扮蜗牛,进行情景表演,你如果有别的想法也可以。需要头饰的同学到我这里来拿,现在大家开始动手吧!(老师巡视)。

1、鼓励他们活动,尽可能让大家都参与活动,2、对学生进行指导,3、学生展示

舞蹈和情景表演的同学谁先来表演给大家欣赏一下,同学们看完后说说他们的表演怎么样,有哪些精彩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如果你帮他改改,你会怎样改,发表一下你的宝贵意见。

4、相互评价

五、德育渗透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课堂小结:

师:今天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美妙动听的歌声,看到你们精彩的表演和非常富有创意的绘画,同时,通过学唱歌曲使我们懂得了不能象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和在生活中要学习蜗牛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课 后 记:

第四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加沃特舞曲》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加伏特舞曲》

1、完整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是什么音乐情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适合你做什么动作? 2.复听乐曲,用手指点划课本上的图形谱,再次体验。3.再次复听,请学生随着音乐自由动作。

师: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告诉我们。

师: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跟着音乐来做。

(跟着节奏有规律的拍打身体,老师先用简单的动作带学生律动A段用一组动作,B段用另一组动作)

二、表演《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

1、反复聆听歌曲录音、范唱增强感受、并熟悉旋律。在反复聆听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拍节拍、打节奏跟着音乐体验、感受并说出歌曲的情绪。

2、教师的范唱可将速度稍放慢一些,让学生听清歌词。提示学生:歌中都唱出了什么?小声默唱,有感情地读歌词,小声填唱歌词。

3.歌中的附点音符要通过跟唱、模唱歌曲顺带学习,教师准确范唱,使学生能准确地演唱。

4、在基本熟悉歌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编创表演动作,每组可编一段歌词,用接龙的方式演唱,并表演动作。

师: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边唱边跳,看谁唱得认真跳得也好。

三、集体舞

基本队形根据教室的大小,站成若干横排,注意间隔距离适中,手拉手。

基本舞步:

横步:手拉手左脚起步向左走,立定后,右脚起步向右走侧跟点地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

蹱趾跳步:双手叉腰立正姿势准备。第1小节:第一拍左脚跟向左侧前方点地,第二拍左脚收回,脚尖在右脚跟后点地,第三拍右脚跟向右侧前方点地,第四拍收回双脚立正。同时,左脚每拍跳一下,原地跳四下。第2小节:右脚做相反的动作,右脚原地跳四下。

第一段:

第1、2小节:左脚起,-拍一步向左走五步,停两步,双手在左侧拍两下,第八拍脚不动,拉起手。

第3、4小节:右脚起,动作同第1、2小节,方向相反。

第5小节:双手叉腰,第一拍左脚侧跟点地,第二拍收回,第三、四拍右脚做相反动作。

第6、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拍两下手。

第二段:

动作同第一段,只是把拍手改为跺脚。

第三段:弱起小节全体向左转体90度(横排队形变成竖排队形)。

第1、2小节:左脚起,向前走五步,停两步,用右手拍前面同学左肩两下。第 八拍全体左后转体180度。

第3、4小节:动作同第1、2小节,只是第八拍向左转体90度,全体又变成横排队形。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第7小节动作同第5小节。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全体学生向双侧平伸,拍左、右两边同学的肩膀(见图)。

第四段:弱起小节,横排单数学生向左转体90度,双数学生向右转体90度,二人相对。

第1、2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左臂,先出左脚成逆时针方向走五步,站到对方的位置上,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3、4小节:相对的二人同时挽起对方的右臂,出右脚成顺时针方向走五步,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停两步,握两下手。

第5、6、7小节:做蹱趾跳步。

第8小节:第一拍原地不动,第二、三拍握两下手。

注意:在每一乐句的弱起小节处停止行走,然后在强拍处准确起步。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编创与活动、表演《哈里啰》、聆听《霍拉舞曲》。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乐曲和歌曲的舞蹈性。并能用编创适当的动作合着节拍表演。培养动作的协调性。

2、能看柯尔文手势,认唱la、si,借助听琴感受其音高。

3、能随音乐用手按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或走步来体验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通过编创表演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

教学难点:

1、感受歌曲音乐的快乐及舞蹈性

2、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钢琴,有关资料、图片、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表演《哈里啰》

1、完整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

提示:听着歌曲拍手的方式拍击节奏,在实践中体验。

2、按节奏读歌词。

3、听着音乐填唱歌词。

4、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分小组编创,分别表演给大家看。

6、用锣鼓和碰钟为演唱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与歌曲演唱的配合。

提示:打击乐的声音是否应比演唱的声音大?让学生自己分辨、控制声音。

二、编创与活动

1、认识la、si唱名

2、结合本课柯尔文手势、结合键盘弹奏音高,让学生感受、模唱。

3、结合歌曲,让学生模唱歌谱,找出歌中有几处la和si,使学生将对la和si的认识溶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聆听《霍拉舞曲》

1、初听乐曲。

提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2、复听,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白纸用线条为乐曲画“心电图”,要能看出音乐的变化、停顿、高低,看哪一个同学找准了乐曲的“脉”,对音乐体会得深刻。

3、再次复听,全体学生用手指动作划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第五课 《兽王》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具准备:

老虎头饰、空易拉罐、白卡纸、有关电教用品、琴 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两只老虎》、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具准备:

老虎头饰、空易拉罐、白卡纸、有关电教用品、琴 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二、演唱《两只老虎》:

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三、聆听《狮王进行曲》: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

1、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2、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3、再次复听乐曲,学生随乐曲表演。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见到了两位“森林之王”,可以看出来,同学们非常喜欢他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呢?对,我们应该关心、爱护我们的动物朋友们,与它们和谐相处!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猫虎歌》;聆听《老虎磨牙》;用自制打击乐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教具准备:

老虎头饰、空易拉罐、白卡纸、有关电教用品、琴 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两只老虎》自由律动、演唱。

二、表演《猫虎歌》:

1、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讲一个关于《森林之王老虎学艺》的故事好不好?”(如果有孩子听过这个故事,就让孩子来讲述)

2、“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把它变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播放CAI范唱,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用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让学生自由发挥,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进行小小表演唱,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三、聆听、表演《老虎磨牙》

“好可爱的一只小猫,好糊涂的一只老虎,老师还有一位老虎朋友没有请出来呢,你听,他来了!”

1、初听乐曲《老虎磨牙》

师:你们听老虎朋友在干什么呢?(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2、复听乐曲

学生模仿所听出的乐器的演奏方法,随乐曲表演,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3、用自制打击乐器跟着乐曲《老虎磨牙》表演

分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参与合适,随乐曲击打自制的乐器参与到乐曲的表现中来。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下课后,请大家自由组合,模仿一个场景,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演奏它,下节课我们看看哪一组的同学表演的最精彩。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第六课《愉快的劳动》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渔篓》;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劳动最光荣》进入音乐课堂。

师: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同学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劳动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音乐记忆力,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多多积累好听的音乐。)

二、表演《小渔篓》: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海边孩子劳动的歌曲,大家想听吗?(播放歌曲)。

1、完整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音乐情绪、特点、及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表达的小朋友的心情。

3、用“La”轻声跟唱歌曲旋律,注意歌曲演唱情绪。

4、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给予及时纠正。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的歌声太动听了,瞧!海边的小朋友给大家送礼物来了。”(多媒体出示带有唱名的贝壳、海星、海螺等等)

1、划分小组进行讨论。

2、每小组讨论、填写唱名形成旋律。

3、每组派出代表演唱自己填写的唱名形成旋律。

4、比一比,哪一小组演唱的准确、流畅,旋律好听,便将哪一组选为优胜组。

(也许有些小组编写的并不流畅,老师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只要每个孩子都动脑参与进来了,就是最大的收获。)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随音乐《小渔篓》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可以借此巩固复习歌曲《小渔篓》)

二、聆听《拾稻穗的小姑娘》: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海边小朋友送来的礼物创编出了那么多好听的旋律,有一位小姑娘可着急了,她说她也有一首好听的歌要送给大家,你们听,她唱着歌来了。”

1、完整地聆听歌曲,老师引导孩子轻轻合着音乐拍手。

“小姑娘的歌唱的多好听呀,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内容?我们一起边听边用动作来表演,好吗?”

2、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3、分组听音乐表演,看哪一组表演的好。(让学生自由发挥,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他们的自我表现能力)。

三、聆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1、完整地聆听歌曲。

师:“你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听后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用你手中的彩笔画一画。”

2、复听歌曲。让孩子随着音乐在纸上画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3、再次复听。让学生拍手轻轻合着音乐,老师启发学生轻轻随着歌声哼唱,看看能记住哪一句,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四、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随着音乐将《拾稻穗的小姑娘》和《太阳出来喜洋洋》在纸上画出对比线条,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2、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感受用相应喜欢的色彩图画到课本上。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采山》;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表演本课歌曲,理解本课主题“愉快的劳动”,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2.能用学过的唱名填写并准确演唱,在实践中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3.认识 和 节奏,能准确地读拍。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掌握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

教学方法:音乐自由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同学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同学们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播放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采山小姑娘演唱”、“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

师:我们今天就学习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听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学生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

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三、编创与活动:

“同学们快看,老师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小蘑菇,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把他们采摘回去,好吗?”

1、让学生将蘑菇上的节奏拍一拍。

2、分小组组合节奏,按着课本右上方的例子每人组合四拍,然后将一组几个人组合的节奏连起来读拍,形成一条节奏长龙,一个人接着一个人,读一读,拍一拍自己组合的节奏。

3、每人选择一种打击乐器,分组用打击乐器一人接着一人来表现本组所编的节奏。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第七课:小音乐家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箫、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音乐小屋》;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箫、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在《音乐小屋》的优美乐曲中进入音乐教室。

二、表演《音乐小屋》

1、出示多媒体: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个有趣的地方,请看(多

媒体展示漂亮的音乐小屋),这个小屋可不是一般的小屋,它可神奇了,你听,它在唱歌呢!(一遍欣赏)

2、师:音乐小屋唱了些什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孩子们再听一遍)请仔细听:

3、师:音乐小屋里有好听的音乐,它欢迎你也欢迎我,欢迎我们大家一起去唱歌,去跳舞。请同学们随音乐轻轻拍手,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快乐一起走进音乐小屋。(师范唱)

4、师带领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师:音乐小屋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轻轻试唱一遍,找一找,你还有哪一句不太会唱。

6、根据学生情况,解决难点句。(重点解决一字多音的地方)

7、引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8、学生讨论: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演唱这首歌曲?哪些地方应该唱的弱一些,哪些地方应该唱的强一些?

9、分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提示学生,评价要说出为什么)

10、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三线跳拐子

1、打开音乐书39页,让学生观看三条线上标记好mi sol la 三个唱名的位置。要求学生边唱边用手指在三条线上跳舞,感受三个音在线、间的位置。

2、学生边唱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三个音的位置。

3、师弹琴唱唱名,边唱边用柯尔文手势表现出来。

4、生轻声随教师唱歌谱的唱名。

四、复习巩固:

1、分小组为歌曲加入打击乐。

2、分组表演,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评价要有针对性,要说出为什么)

五、聆听《单簧管波尔卡》

师:除了节奏乐器,你还知道哪些乐器?(导入欣赏)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听了这首乐曲,你想要做什么?

2、教师简介波尔卡舞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乐曲欢快、流畅。

提示:在复听时注意为乐曲设计动作,相同的音调用相同的动作表示,用动作划分段落。

3、再听乐曲,将自己的感受用图形或线条画下来。

提示:相同的音乐应该怎样表示。

4、让学生小结这首乐曲的三个部分各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箫》;编创与活动;聆听《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歌曲的不同音乐情绪。

2、能用图形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能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并能准确地演唱。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七个唱名编唱旋律。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箫、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生随歌曲《音乐小屋》边唱边律动进入音乐课堂。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师出示箫。若没有实物,可用图片代替)你认识它吗?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来补充。

(箫,又名洞箫,吹奏乐器。这种单管竖吹的箫,早在汉代陶俑中已出现。汉代以前,横吹竖吹的单管乐器统称为笛或篴,所称箫者是排箫。唐宋时期的尺

八、箫管和竖篴,则是明清时期以至现代箫的前身。为区别横吹之笛,明代将竖吹之篴称为箫。

现代箫用紫竹、黄枯竹或白竹制作,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上端边沿开吹口,管身中部开六个按音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后面下方开出音孔两个,用以调音,其下开助音孔两个,可美化音色、增大音量、拴系飘穗。不设膜孔。

常见的箫有紫竹洞箫、九节箫和黑漆九节箫。紫竹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九节箫,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在下端镶骨圈;黑漆九节箫,管身外涂黑漆。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多用于地方戏曲伴奏。

箫音色柔和、低音深沉,善于表现乐句悠长、细腻、典雅的乐曲。适于独奏、重奏,还用于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器乐合奏及越剧伴奏。琴箫合奏也是常见的演奏形式之一。)

2、网上下载一首箫独奏曲,请学生欣赏。

3、师:箫是人们极喜欢的乐器之一,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听一首好听的歌,名字就叫《箫》

三、学唱歌曲《箫》

1、完整聆听歌曲、随着歌声轻轻拍手,感受节拍、旋律。

提示:歌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听教师范唱。

3、学生随CAI课件轻声哼唱。

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在多媒体的伴奏下有感情地唱歌。

6、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创编与活动:

1、看课本43页,随琴唱一唱所出示的唱名。

2、学生分组用这几个音来创编旋律。a、各组的创编由教师一一弹奏出来,全体学生共同演唱。

b、请同学们为箫写一首小曲子,然后请各组来表演。

五、聆听《青蛙音乐会》

1、静静地聆听全曲。提示: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2、复听音乐。

提示:说一说音乐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简短地叙述你听到的音乐会。

3、再听音乐,跟着哼唱你喜欢的旋律,背唱一两句给同学听。

提示: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参与到青蛙音乐会中。启发学生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学青蛙叫)加入到乐曲中,还要保持音乐的完整。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第八课《静静的》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区别听到的音乐。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天鹅》、表演《小小摇篮曲》。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区别听到的音乐。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天鹅》

1、提问导入

师:天上飞的有哪些动物?既可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的动物又有哪些?谁愿意说说自己心中天鹅的形象?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道去一个很美的地方欣赏天鹅、感受天鹅

2、初听: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并思考三个问题: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各种乐器表现的是什么形象?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加以引导,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

4、讲小故事:被埋没了25年的圣-桑作品

《动物狂欢节》这部如今广为人知的音乐作品曾经披打入冷宫25年。当然,这样的事情在音乐史上绝不少见。但是,最让人不解的是,使这部杰作人为地遭受这种不幸命运的不是别人,而是作曲家本人。

1886年,法国著名作曲家圣-桑完成了标题为《动物狂欢节》的管弦乐组曲。同年3月,作者亲自指挥了这部作品的演出,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但是,就在这次演出后不久,圣-桑突然宣布禁止这部作品在他生前继续演出,并且也不准出版这部作品的总谱。一直到作曲家逝世前夕,他才在遗嘱中解除了自己的禁令,使得这部25年内无人问津的作品重见光明,其中很多旋律,尤其是第13曲《天鹅》,成为了脍炙人口的著名乐曲。人们感到奇怪:既然这部作品具有如此杰出的艺术价值,那么作曲家本人为什么要禁止它在自己生前继续演奏和为人所知呢?原来,圣-桑在这部作品里讽刺了当时的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他用夸张、变形、戏谑的手法借用了柏辽兹、门德尔松、奥芬巴赫、罗西尼等音乐大师的一些著名的旋律,虽然圣-桑本人并无恶意,但为了慎重,他还是做出了上述的决定。

5、复听乐曲,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

放课件观赏绘画音乐《天鹅》。(我们来看看美术大师是怎样理解刚才这首乐曲的)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6、再次欣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可随音乐做天鹅的动作,也可用颜色来表示,也可用线条来表现乐曲,还可以画一幅天鹅图。

三、学习歌曲《小小摇篮曲》:

1、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你能不能猜出这首歌曲应该在什么时候唱?(播放歌曲)

2、学生回答后,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是晚上唱的,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3、让我们再来欣赏这首歌曲。引导孩子们或轻轻拍手,或轻轻晃动身体,或闭上眼睛,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歌曲甜美、宁静的音乐情绪。

4、老师来扮演妈妈,妈妈把这首歌曲唱给宝宝们听好吗?(师范唱)

5、随琴模唱旋律。

6、朗读歌词。提示学生有感情、轻声地朗读。进入歌曲中的情感表现。

7、听琴填唱歌词,有感情地轻声演唱全曲。虽然是轻声演唱,但每个字词都要交待清楚,而且每一小节第一拍要有强的内在力量,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8、编创动作边唱边

四、编创活动:

1、分组试奏自带的铁丝、纸盒、杯子等物品,引导学生分辨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清脆。

2、动脑筋想一想,敲哪几件物品可以为歌曲伴奏,小组讨论如何来为歌曲伴奏。

课后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表演《月光光》。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表演本课歌(乐)曲,体会音乐所表现的“静”,能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2、能辨别不同物体的音色,选择适合歌曲内容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能用颜色和线条表现并区别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区别听到的音乐。

教学方法:综合音乐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月亮河边的孩子》:

1、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优美的歌曲《月亮河边的孩子》。歌曲里的月亮河真的是条河吗?月亮河边的孩子们在做什么?

2、复听歌曲。提示:这首歌用什么方式拍击,是拍手、拍腿,还是拍手、拍腿、拍腿?让学生感受歌曲的三拍子。

3、再听歌曲,让学生用碰钟、沙球伴奏,参与歌曲的表现。

三、表演《月光光》

1、师:月亮总是和静和美连在一起的。请同学们听听这首歌曲《月光光》。(多媒体播放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静”的吗?为什么?

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2、听琴模唱,先听教师弹一遍,学生再轻声跟唱。

3、有感情地读歌词,为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做准备。

4、用听唱法很快学会歌曲。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活动:

1、分组选择好的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各组分别上台演示,其他同学演唱歌曲,比一比哪一组的伴奏效果最好,师生共同进行简短的评价。

五、音乐游戏:

1、教师轻唱mi sol la 三个音,学生要手指五线谱上迅速的找出来。

2、在游戏中加入re音,边在手指五线谱上找出各音的位置,边随琴唱。

3、让学生按规律在线谱是加入fa si两个音。继续进行游戏。

4、边做柯尔文手势边随琴唱,比一比,谁唱的准,谁的手势准确、漂亮。

5、随老师轻唱《月光光》的歌谱。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

第九课:飞呀飞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形象、编创简单音乐旋律。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音乐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蜜蜂》;表演《小蜜蜂》;编创与活动。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形象、编创简单音乐旋律。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音乐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迷语,谁如果猜对了,老师就奖励他,大家有信心猜对吗?

2、学生回答:有。

3、教师谈话:不过老师的迷语可不一般,老师不用嘴巴说,老师要用音乐的方式来播放给大家,你们要认真听,听音乐中表现的是什么小动物。

三、聆听音乐《蜜蜂》

1、播放《蜜蜂》、让学生初听音乐。

2、教师问:有猜出来的同学吗?

3、这些同学猜的非常正确。乐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4、那让我们再仔细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空中习翔的,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像小蜜蜂一样的习翔。(复听音乐)

四、表演《小蜜蜂》

1、对于小蜜蜂你还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小蜜蜂》。

3、播放歌曲让学生完整聆听。

4、用听唱法学会歌曲,指导学生咬字、吐字清楚,尤其在八分音符处的每个字都要交待清楚。还要注意全曲的速度统一,避免起速快,到八分音符处放慢速度。

5、歌曲学会后,引导小组内成员为歌曲创编简单的动作,再跟老师一起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不要求动作的统一)

五、相关文化链接

1、教师谈话: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那像这样的小动物你还知道多少呢?

2、小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出示课件,播放3-5种常见的小益虫,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六、创编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用唱名编创旋律的练习活动,拟定是为小蜜蜂的歌填写完整赋予实践活动。

2、分小组编创练习。

3、分小组唱一唱,看哪组编唱的流畅。

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特别好,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小蜜蜂,还认识了很多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懂得了要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美的,最后让我们再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歌曲《小蜜蜂》教师和学生一起表演下课!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编创与活动;聆听《蝴蝶》。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内容的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2、能演唱并准确唱出四个唱名的歌。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形象、编创简单音乐旋律。

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音乐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1、故事导入

一天,一只小乌鸦从远处飞来,落在开满野花的路边,它既不吵闹,也不玩耍,它要干什么呢?只见它叼起一只大虫子,急急忙忙向来的方向飞去。

原来,小乌鸦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了,再也不能为小乌鸦寻找食物了,小乌鸦叼来了虫子,是给年迈的妈妈。

就这样,小乌鸦飞来又飞去,它自己又累又饿,但它却把找来的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了妈妈。

多懂事的小乌鸦啊,多可爱的小乌鸦啊,从们禁不住地夸奖它、赞美它、歌颂它。

同学们,小乌鸦爱***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小乌鸦爱***故事,人们把它编写成一首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CAI播放歌曲,学生完整欣赏歌曲。

3、跟老师一起朗读歌词。

4、再回放一次,生轻轻跟唱。

5、老师有表情地范唱,生合着拍子轻声跟唱。

6、全体跟琴正确地填唱歌词。

7、视唱歌谱:

①谈话、鼓励当一名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歌谱;

②跟琴默唱旋律。

③优秀生跟琴视唱。

④指导全体击拍正确视唱歌谱。

⑤随CAI课件伴奏演唱歌曲。

三、歌表演:

师:同学们喜欢小乌鸦吗?你应该向小乌鸦学什么呢?

(生:①我们应该爱自己的妈妈。②还应该爱老师、爱同学……)。

师:下面我们就来表演《小乌鸦爱妈妈》好吗。

1、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小乌鸦头饰若干个,鼓励学生上台扮演小乌鸦并有表情地演唱,鼓励其他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小黑板伴奏谱)。

2、学生要求老师扮演乌鸦妈妈,自己扮演小乌鸦共同表演。

3、全体同学展开想象,自由组合表演唱。

四、聆听《蝴蝶》

1、完整地聆听钢琴曲。感受钢琴伴奏《蝴蝶》的生动形象。

2、复听,学生在课本上画线条,画出自己听到的蝴蝶。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

课 后 记:

第十课:跳起舞

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本课歌(乐)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族舞的美。

2、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新疆民歌。

教学难点:新疆音乐基本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聆听《新疆舞曲》。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本课歌(乐)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族舞的美。

2、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掌握新疆音乐的基本要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新疆民歌。

教学难点:新疆音乐基本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新疆音乐。

1、聆听一段《新疆舞曲》。

师: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样从音乐中知道的?

2、学生自由回答,揭示地名和节奏型。

二、节奏舞蹈律动。

1、学拍节奏型。

(1)学生感知、认识节奏后进行视拍。

(2)在乐曲伴奏下,学生富有动感地拍击节奏,教师则用铃鼓的敲击来带动情绪。

2、学跳新疆舞。

(1)欣赏同学的新疆舞。

师:我们班有谁会跳新疆舞吗?能否在我们的节奏伴奏中舞一段。

39(2)表演时,其余学生把身边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当作鼓面为她伴奏。

(3)请表演的同学以邀请舞的形式教其他同学几个简单的新疆舞动作。

(4)全体学生自由结队、自由组合跟着音乐尽情舞蹈。

三、了解风土人情。

1、师用“亚克西”表扬学生跳得好,同时过渡:那你知道新疆的什么呢?。

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对新疆的认识

3、媒体播放进行小结,背景音乐是《新疆是个好地方》的伴奏。

4、学生用一句话赞美新疆。

四、表演《新疆是个好地方》。

1播放歌曲

师:你听出来新疆好在哪里?

2、学生跟着音乐范唱轻轻哼唱以熟悉歌词。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4、相互间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

(1)请学生自己尝试处理歌曲。

(2)反馈与评价:个人、小组。

(3)老师从中指导唱法,并渗透乐理知识(节奏、五线谱等)。

5、跟伴奏音乐动情地演唱。

五、创设音乐情境。

1、分组创编音乐情景:在葡萄架下。

2、小组排练,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表演。

4、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好》;表演《我爱雪莲花》;歌曲表演及创编歌词。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本课歌(乐)曲,使学生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与舞蹈。并通过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学习实践,感受维族舞的美。

2、学习用热烈欢快的情绪、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民歌。

教学难点:音乐基本节奏的掌握。

教学方法:音乐动感教学法

教具准备:有关电教用品、琴、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聆听《新疆好》: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疆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请同学们唱给老师听听好吗(播放伴奏)。

2、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听一首新疆歌曲,(教师播放《新疆好》)歌中唱到我们新疆好地方,那同学们想不想到新疆去走一走,看一看呢?(想)那我们就随着旅游车队一同走进新疆(教师播放“新疆风光”的课件)

二、表演《我爱雪莲花》

1、导入

通过刚才的画面,同学们已大体的领略了新疆的美丽风光,你最喜欢的景点是什么?老师最喜欢的景点就是新疆的天山(展示课件天山)大家请看,光海拔在七八千米的天山冰川就有十来座,这里终年积雪覆盖,气势雄伟,风光秀丽。可更让人称奇的是,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却生长着一种非常顽强的植物——雪莲花。(教师展示课件)它们一般生长在海拔三四千米的冰雪岩石缝隙当中,能不畏严寒、抵抗烈火和紫外线的辐射和耐高山缺氧的特性。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药材。就如同这雪莲花一样,驻守在我国新疆的边防军叔叔不畏艰险、日夜守卫在这里,保卫着这一方领土的人民财产安全。你们说他们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啊?如果你见到边防军叔叔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那就让我们来看看我们新疆哈萨克族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表达他们对边防军的热爱之情吧

2、多媒体播放《我爱雪莲花》

a、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b、请同学们随着萨依拉的歌声,一起把心中的话唱出来吧。

c、熟悉了歌曲旋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d、请同学们跟老师学唱歌曲。教师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e、请同学们随“CAI”学唱歌曲。

f、请学生随教师弹琴伴奏小声演唱歌曲。

j、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新疆哈萨克族的小朋友和我们的不同之处。(服装)然后教师请学生看他们的服饰。

k、请学生自由练唱。

三、歌曲表演及创编歌词

1、将学生分成小组。

2、请同学们根据歌曲旋律,自由的为歌曲创编歌词、动作表演,可以开成一个

具有新疆风格的联欢晚会。

3、各组任选打击乐器加入到表演中。

4、小组展示,相互评价。

维吾尔族舞蹈动作介绍

1、跺地转腕

第1拍:右腿微屈膝为重心,左腿屈膝稍离地,然后左腿跺地,两腿成直膝。双手于右斜前上方,手心向下翻或向上翻,身对右斜前方。

第2拍:静止。

第3拍:脚的动作同第1拍,双手向里转腕成手心向外。

第4拍:静止。

(注:可换手脚换方向做)

2、单臂礼

第1、2拍:两脚站自然位,身对正前方,双手自胸前向斜上方打开,上身挺起,头微仰。

第3拍:左手落于身侧,右手用掌扶于左胸前,上身微前倾作行礼。女孩则左脚微屈膝为重心,右脚后踏,左手提裙张于身侧,右手掌按于左胸前作行礼。

第4拍:静止。

3、跺地拍手

第一拍:左脚微屈膝为重心,右脚微屈膝用力踏地,身对左斜前方,面向正前方,双手在胸前拍手,上身微前倾。

第2拍:静止。

第3、4拍:动作同第1、2拍。

4.托帽式三步一抬

第1拍:右脚向8点上步,身对1点。双手交叉于身前(右手在上),手心向上向两侧下方打开。面随右手。

第2拍:左脚前脚掌在右丁字步位上步(两膝间距一脚),双手抬至两平侧,向里绕腕。

第3拍:右脚向2点迈步,身向2点。左臂曲伸于头左后,手心向上;食、中指置于帽沿成托帽状,右手压腕上抬。面向8点。

第4拍:重心在右脚,左小腿向后稍抬起。

(注:左右动作可对换做。)5.双手提裙碎跑

第1、2拍:双手提裙两角,两脚前脚掌碎步快速跑,同时上身由前俯到挑胸直起,头由低渐抬起。

6.移颈

头向正前方,下颌微收,颈部向左横移,回原位再向右横移,又回原位。

(注:移颈时忌抻头,拱肩。)

7.错步

第1拍前半拍:右脚向前迈一步,双手微张于身侧如提裙,身对正前方。后半拍,左脚前脚掌向前蹭半步至右脚后。

第2拍:右脚再向前迈一步。

(注:可换脚做。)8.进退步

第1拍:身对正前方,面转向左。左脚前脚掌为重心,脚跟稍离地,左脚前脚掌向前点地,右手向前抬起,左手微张于身侧。

第2拍:左脚脚跟着地成全脚为重心,右脚稍离地。

第3拍:重心移至左脚的前脚掌,右脚前脚掌向后点地,右手甩向身后,面转向右。

第4拍:左脚跟着地成全脚为重心。

课堂小结

板书:有关挂谱、图画

作业:回家将歌曲唱给家人听

教后反思:

期末测试:有趣的运动会

教学目的:

了解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

1、听辨歌(乐)曲。

2、听辨音高,分辨唱名在键盘的位置。

3、编创旋律。

4、拍击节奏。

5、背唱歌曲。

第一项内容:定点跑

中心圆内六个小朋友面向六个点,每一个点都有一首歌(乐)曲名称。依次是《儿童团放哨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出发》、《狮王进行曲》、《蝴蝶》、《天鹅》。听老师播放歌(乐)曲录音,挑小朋友身上的数字,写出教师播放的顺序,看谁听得准。

第二项内容:射箭

听老师弹奏一个音,用划线方式将带有唱名字头的箭连到键盘上的正确位置。

(听辨前,教师应给一个标准音,也可以唱一唱这七个音)。

第三项内容:跳格子

学生可先将格子填写唱名字头唱一唱。也可分组进行,一个同学“跳格子”由本小组的同学将她跳过的“唱名”连唱出来,无误者为优胜组。

第四项内容:掷铅球

由一名同学或一组同学选择一条节奏拍击出来,由各一组同学裁定是否准确。看哪一人或哪一组拍击的准确。(全体同学分成三组,拍击节奏不可重复,先竞争一、二、三号再进行。)第五项内容:朋友跳

两人一组,教师事先写出1-6个号数竞争演唱曲目号数。课本上有六首歌曲,由左起依次是:《打花巴掌》、《小蜜蜂》、《采山》、《两只老虎》、《蜗牛与黄鹂鸟》。抓到号数的同学依次演唱歌曲,看哪一组同学做到有感情、有表现、完整地背唱歌曲。

教学安排:

1、本学期五项测试内容安排两节课完成。

2、为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测试内容改由趣味性方式呈现。重点突出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即背唱歌曲、分辨歌(乐)曲的能力。

3、有些测试内容由两人做或小组做,旨在使学生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锻炼,培养学生的共处意识和协作精神。

第二篇:2017新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音版音乐教案 六年级下册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乐)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益《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 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的音色。

5、学习坚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鹿》。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与学唱,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2、让学生感受古琴所表现的“安静悠远”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并记住古琴的音色特点。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聆听乐曲《关山月》,认识古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人。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设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导入。

3、初听乐曲,感受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在默诵时,教师借助相关的图片展示,将乐、诗和画结合,引起学生的联想,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意境。

5、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的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三、全课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学唱歌曲《游子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一)、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用师生“对诗”的形式,从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人手,如:教师出上句“人有悲欢离合”,学生对下旬“月有阴晴圆缺”;教师吟上句 “但愿人长久”,学生诵“千里共婵娟”。

2、简单赏析苏轼的诗词《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水调歌头》。选用古琴曲《关山月》和歌曲《但愿人长久》作为背景音乐,朗诵后,请学生谈谈不同的配乐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感知“古风”与“新韵”。

4、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上的特点。让学生边听边跟着唱,熟悉歌曲.在感受歌曲特点时,师生接唱的方式.如教师唱“明月几时”,学生唱“有”.帮助学生感知结束音基本运用长音这一特点。

5、安排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的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同韵味、鼓励学生尝试打破歌词原有的节奏,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语调来吟诵歌词,给诗词赋予“新韵”。

(二)、演唱歌曲《游子吟》。

1、复习学过的《咏鹅》《春晓》和《静夜思》等古诗歌曲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请学生朗诵唐诗《游子吟》,体会诗中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启发学生:这首唐诗呈现了两遍,在情绪上给你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诵读唐诗《游子吟》两遍。要求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5、学唱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1)视唱旋律。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来视唱歌曲前八小节的旋律,视唱时 不带装饰音。熟练后跟教师的琴声、用模唱的方法唱一唱前八小节旋律(带装饰音)。

(2)跟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的不同。请学生用“M’’哼唱第一段旋律,用“wU”来哼唱第二段旋律,感受两段旋律的变化。引导学生从音区、旋律的走向比较它们的不同。

(3)学唱歌词,演唱歌曲。这首歌曲深受学生喜爱,且容易学唱,在演唱时,教师从旋律的走向、音区的变化上,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三、全课小结。

齐唱歌曲,谈谈感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花非花》,学吹竖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复习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谁,引入本课的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同样考虑部分学生进入变声期,请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熟悉歌曲的旋律。教师用C调为学生伴奏,适当降低音高。

指导学生学吹竖笛。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请学生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 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发声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朗读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教师还抓住歌词中“花非花,雾非雾”和“夜半来,天明去”,启发学生理解诗词所比喻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含义。

4、有情感地吟诵歌词,体会词曲音调的紧密结合。请学生根据诗中每个字的声调,适当地放慢速度、延长韵母来吟诵。然后请一组同学吟诵一句歌词,一组同学哼唱一句旋律,其他同学对照、感知词的声调和旋律的音调之间的联系。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在学唱时,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6、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个人或设计小组演唱等多种表演形式,与同伴分享和分组展示。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唱歌曲《花非花》。

第二课《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成,听出主题重复了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并能用“do、mi、sol”三个音编创短小旋律。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及音色特点,分辨民族乐器中“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的分类。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感受浓厚的儿童情趣和鲜明的彝族风格特点。

2、认识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组和弹拨乐器组,并配合实践聆听,加强对乐器音色类别的听辨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阿细跳月》,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一)。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聆听《快乐的罗嗦》或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人手,请学生回顾彝族的

艮族风俗风情,然后进入乐曲主题的聆听。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主题的记忆,然后说一说:主题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4个乐句,1小节为1个乐句)(2)跟老师学一学“跳月”的舞蹈基本舞步,边听边跳,感受乐曲的韵律。动作为: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边拍手边喊“嗨嗨”。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引导学生从音色、速度、力度和音区等要素中,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

4、再次聆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的乐段和情绪越来越热烈的尾声。

启发学生:当听到弹拨乐器出现时,随音乐模仿弹奏的动作;当听到乐曲速度越来越快、力度越来越强时,随音乐的节拍用拍手、摇手腕等动作表现越来越热烈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转圆圈》,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1)复习演唱歌曲导入歌曲的学习。

(2)从本课的发声练习入手,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2、播放歌曲,听后谈谈歌曲的意境和前后部分不同的情绪。

3、学唱前八小节,表现与体会歌曲的意境之美。此部分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不宜太大,唱好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以及延长音记号的地方,通过教师的指挥手势,帮助学生准确掌握和表现。

4、学唱歌谱,感受歌曲的特点。歌曲主要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音型重复多,识读乐谱较为容易。因此,在识读乐谱时,教师稍加分析和引导,以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

(1)听教师唱旋律,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主要由哪几个音组成?每一个乐句所表现 的意境是不是一样的?在分析时,结合歌曲的三个组成音“do、mi、sol”,介绍彝族歌曲的特点。

(2)分乐句视唱歌谱,边唱边请学生划出乐句的旋律线,感知旋律的走向。简谱版做复习变换拍子,请学生出现的小节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拍子的变换。

(3)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先把高声部掌握,并用有趣的象声词帮助读节拍的办法,先把变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注意突出强拍。把歌曲变拍子的节奏练好,再换成旋律唱一唱。由于歌曲变拍子的难度,二声部不唱,以降低难度。用分组和分声部自学的办法学唱。

5、学唱歌曲,处理歌曲。学唱歌曲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要把撒尼儿童在银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舞场景表现出来,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唱好这首歌曲,请注意以下几点:

(1)指导学生按歌曲提示的力度与速度记号来演唱。在演唱时与学生一起复习旋律中出现的音乐记号,如:反复跳越记号、力度记号(渐强、渐弱)等。

(2)用徐缓的速度、柔和的声音和小快板的速度、轻巧的声音来表现两个不同情绪的乐段。

(3)歌曲除变拍子外,多用听唱和模唱的方法唱好倚音。

(4)由于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

6、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手拉手站成排,随乐句的进行,摆动双手边唱边做律动,体验撒尼人民月下踏歌时的意境。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火把节》,学唱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火把节》。

1、从民族风情导人。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如:火把节、泼水节、三月三等,课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师设问: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后让学生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3、重点聆听第1段。

(1)第1遍,请学生边听边用节奏拍击,为音乐伴奏,感受与体验音乐的情绪。

(2)第2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组和木管组。引导学生听出轻快、灵巧的中间部分是由短笛主奏和铃鼓伴奏的,启发他们仔细聆听铃鼓的音色,并合着“x 0 ∣ 0 x”,节奏型拍击。

(3)第3遍,要求学生当听到重音出现时,做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色出现时,和着节奏拍击。分男女生做,如:男生做擂鼓的动作,女生做拍击铃鼓的动作。

4、聆听第2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聆听时,请学生听出此乐 段由双簧管主奏,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然后再哼唱或吹奏主题,熟悉旋律;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

器,如三角铁,在乐段的长音处上奏一奏。

5、完整聆听乐曲,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启发学生边听边用乐器伴奏、身体律动和哼唱主题等形式来表现。

(二)演唱 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1、复习演唱《转圆圈》导入,聆听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的范唱,引导学生谈谈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2、初听歌曲范唱,说出歌曲演唱的顺序。聆听前先复习一下反复记号,然后请学生边听边在歌曲中找找反复记号。

3、多遍聆听,用听唱和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学唱歌曲。

4、这首歌曲是变换拍子,学生在演唱时不好掌握节拍的变化。在学唱时,让学生在节拍变换的小节前标注拍号,边唱边为歌曲划拍,以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5、启发学生从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上进行歌曲的处理。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课

银屏之声

教学目标

1、能听出歌曲《爱是一首歌》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说说最 感动自己的是哪一段。

2、用嘹亮的歌声随音乐哼唱《两颗小星星》,唱出歌中主人公的自豪。

3、能视唱《滑雪歌》其中一句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并与同伴一起设计表演形式来演唱歌曲。

4、能用明亮、自信的声音背唱歌曲CDO RE MI》,并与同学分角色表演。

5、能编创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在学吹竖笛二声部练习曲中,复习巩固双吐、三吐的吹奏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滑雪歌》和《DO RE MI》。

2、初步体会到主题歌曲在塑造电影人物性格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和《两颗小星星》,编创旋律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爱是一首歌》

1、展示动画片《小鹿斑比》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片段,看过这部动画片 的学生讲讲其

中的故事。

2、初听歌曲,听出歌曲中出现的人声音色和演唱形式。聆听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人声的分类和学过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并把这些知识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聆听时对照。歌曲先是由男声领唱,接着是男女声合唱。

3、复听歌曲,听后让学生说说歌中的哪一段最能感动自己。引导学生从歌名和歌词中谈谈对歌曲的理解,结合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与合唱”所体现的效果,体会歌曲最令人感动的部分。

4、再次聆听,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甜美与温馨。

(二)聆听歌曲《两颗小星星》

1、从复习演唱歌曲《小小少年》人手,简单回忆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故事情节,并让学生谈谈对主人公海因切的印象。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教师引导学生从歌曲的节奏型与一字一音中,感受主人公海因切的自信与自豪的性格特点。还请学生听出不同情绪的两个乐段,为后面编创活动做铺垫。

3、再听歌曲,请学生随音乐哼唱,体会主人公海因切的自豪心情。让学生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如:手握空拳随音乐的节奏来挥动,以更好地体会音乐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自信。抒情段落时,把握拳的手张开,随乐句划动。

4、鼓励学生尝试编创2—4小节的旋律短句来表现不同的情绪。教师启发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型来编创旋律,用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滑雪歌》,学吹竖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从对比聆听动画片《雪孩子》中两首歌曲入手。先复习演唱歌曲《堆雪人》,然后播放歌曲《滑雪歌》,请学生感受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

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听后,请学生在歌曲的伴奏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视唱歌啦旋律,为歌曲划分乐句。

(1)视唱“编创与活动”中的旋律,请学生唱后在歌曲中找出这一句旋律。

(2)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用慢速、轻声地试唱歌曲的旋律,并为歌曲划分乐句。抓住歌曲弱拍起唱的典型节奏、基本上是四小节为一句这些特点,启发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乐句划分的规律。

4、学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优美舒展,所表现的银色世界让人感觉恬静甜美。在演唱时,注意气息和音量的控制,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歌词中有不少的词语重复,教师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去演唱,给歌曲的演绎赋予更多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与体会歌曲为影 片渲染“雪花飞舞的银色世界”所起的作用。

5、为歌曲设计情景想象、律动与造型等表演形式,边唱边表演。

6、表演唱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DO RE MI》,分组和分角色表演歌曲;复习歌曲《滑雪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导入:这是一首经典英文歌曲,很多学生对歌曲旋律并不陌生,本节课我们一起学唱歌曲《DO RE MI》。

2、鼓励学生视唱或用竖笛吹奏歌曲的旋律。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或者师生接龙的形式来唱(奏),带有变化音的乐句教师要多做示范,让学生先聆听后模唱。

3、复习巩固“d0、re、mi、fa、sol、la、si”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从音阶的排列中,感知歌曲采用旋律模进上行的创作特点。

4、用饱满、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英文来演唱。

5、观看影片中的片段,鼓励他们模仿片中的演唱形式及简单的合唱效 果。

6、分小组合角色进行表演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演更精彩。

7、复习聆听过的影片中的另一首插曲《孤独的牧羊人》,并请学生分享自己会唱的其他插曲。

8、全班分角色表演《DO RE MI》,复习歌曲《滑雪歌》。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四课《美好祝愿》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龙腾虎跃》热烈欢腾的情绪,听出乐曲主要演奏的乐器。

2、能用热情、活泼的情绪背唱歌曲《拍手拍手》,并编创拍手的节奏和新歌词,以增加歌曲的气氛,表达对文明友爱的美好祝愿。

3、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并能根据歌曲内容设计表演形式,与同伴一起表现。

4、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会自制小乐器。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表达了人们对和平、友谊与未来的美好祝愿;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唱出了少年儿童对文明新风的热情赞美。

2、使学生在多种节奏的复习和歌词的编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合作能力与歌曲表现能力,在歌声中情感世界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龙腾虎跃》,认识民族乐器分类(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由于乐曲较长,采用先分段后整体的欣赏方式进行。

2、从曲名入手,如设问:“龙腾虎跃”这首乐曲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还是民族乐器演奏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的角度来谈谈,从而进入对乐曲的聆听。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乐曲的情绪并听出演奏的乐器。截取乐曲第一部分的片段,听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对“龙腾虎跃”的理解,谈谈乐曲所表现的喜庆、欢乐的情景。学生基本能听出乐曲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鼓、唢呐、镲以及二胡后,请学生边听边模仿乐器演奏。有条件的学校,听后提供相关的演奏视频给学生观看,直观了解演奏的乐器。

4、聆听乐曲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对比聆听主题1和主题2的不同情绪,熟悉主题旋律。聆听中,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如:(1)鼓励学生分组编创短小的节奏,拍手或敲鼓为主题1伴奏。由于乐曲的速度较快,因此,节奏型不宜过于密集。(2)请学生哼唱或用竖笛吹奏主题1和2。

5、聆听乐曲第二部分。此乐段是鼓的独奏,也是鼓的多种奏法的展现,聆听时,教师引导学生从鼓的不同奏法、鼓点的变化以及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中,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表现的场面。

6、聆听乐曲的第三部分,听出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旋律。

7、完整聆听全曲,简单介绍作者。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知识与技能”中的发声练习,然后从重音记号和“拍手”进入本歌的学习。

2、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请学生从歌名和歌词内容中,谈谈歌曲对“文明友爱是每个公民的道德素养”等思想内涵的理解。

3、再听歌曲范唱,边听边随音乐在“× ×”的处用拍手表达对文明友爱的赞美,并引导学生编创出不同的拍击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的“× X”还以作怎样的节奏变化?

4、学唱歌曲。歌曲节奏感强,拍手的掌声贯穿全曲,充满活力,学生爱唱也容易掌握。在学唱时注意:

(1)齐唱部分采用分组分句自学曲调的方法,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发现歌曲的特点。

(2)合唱部分借助课堂乐器竖笛或口风琴把握音准,注意两声部的和谐。

5、完整地、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加入打击乐器伴奏,为歌曲增添热烈的气氛。

6、鼓励学生为歌曲编创歌词,并唱一唱。引导学生从文明礼仪、赞颂美好事物等方面进行编创。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复习《拍手拍手》,做“活页习题—自制小乐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通过展示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本课的学习,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曲作者罗大佑。

2、聆听歌曲,让会唱的学生随着音乐哼唱,听后请学生谈谈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启发学生发现和找出歌曲多次出现的节奏,并复习回顾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些节奏的名称,拍一拍、唱一唱。引导学生运用几个节奏,用拍手或拍腿等为歌曲伴奏。

4、反复聆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学唱歌词时,除了要注意歌曲中出现以上节奏的地方外,还要唱准、唱好一字多音、连音线以及变换拍子的地方。

6、跟着教师的琴声视唱歌曲前四小节的旋律。

7、提供群星演唱的和童声演唱的两个不同版本给学生聆听,感受不同 人声演唱的效果和歌曲的处理,为下一环节的活动做感性的体验。

8、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设计表演的方案,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处理歌曲,并完整地表现。演唱形式设计为:第一乐段的第1、2段歌词分别由男、女生齐唱,第3段领唱,第4段全班齐唱;第二乐段采用齐唱、轮唱或合唱。

9、全班表演唱《明天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五课《快乐的阳光》

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的情绪,能说出歌曲旋律进行的方式。

2、感受埃及民歌《光辉的太阳》的情绪,并在聆听中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感受与比较外国民歌的不同风格和情趣。

3、能用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把雨伞圆溜溜》,表现歌曲欢快、诙谐的情绪,并设计表演形式随音乐表演。

4、能边划拍边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榕树爷爷》,并能说说二声部合唱的特点。

5、能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力度表现编创的旋律短句。

6、懂得变声期嗓音保护的知识,学会吹奏竖笛曲《沂蒙山小调》。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充满阳光的生活态度。

2、使学生感受与体验不同的音乐要素所造成的不同音乐效果,进一步 提高学生编创旋律的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学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发声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守住这一片阳光》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情感内容。聆听前,设问:歌名中的“一片阳光”指的是什么?听后,教师从歌词中“充满生机,充满希望”、“新的冲击,新的色彩”等词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高潮部分。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你认为歌曲分为几个乐段?歌曲的高潮部分在哪儿?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听后,学生交流回答。歌曲的第一乐段采用领唱与齐唱(第1遍领唱,第2遍齐唱),高潮部分是第二乐段“守住这一片阳光……”,采用了合唱的演唱形式,突出了歌曲的主题。

3、跟着音乐哼唱,分析歌曲旋律的进行方式。与学生回顾旋律进行的三种方式:上行、下行和波浪式进行,然后请学生分别用“Lu”和“La”哼唱第一、二乐段,边唱边用手随旋律的走向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进行方式。歌曲的旋律走向,基本上是第一乐段上行与波浪式相结合,第二乐 段以乐句下行为主。

4、跟着音乐唱一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请学生采用领唱、小组齐唱和全班齐唱来演唱,加深对歌曲的体会。

(二)演唱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

1、教师通过多种聆听法,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加深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为唱准、唱好歌曲作铺垫。如: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描写的情景;听歌曲,说出并唱唱歌曲中表现嬉戏快乐的心情的歌词(衬词“啦”)等。从容易唱准、唱好的地方人手。

2、学唱歌曲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韵律,并从歌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引导学生用明亮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出歌曲所表现的雨中欢笑之情趣,以及同伴风雨共伞、一往无前的情感。另外,还请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这首歌曲的歌词演唱重音与平时演唱的歌曲不同,多个重音出现在弱拍、弱拍中的强拍或跨小节弱拍上,不容易掌握。教师先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突出个别弱拍上的字,帮助学生掌握好歌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学唱时,教师多作示范和带唱,以帮助学生唱好、唱准。(2)歌曲中出现跨小节和连续切分的地方,让学生用边划拍边唱的方法辅助解决。多用模仿的办法唱出节奏特点。

(3)歌曲中多处出现六度、七度、八度的大跳,教师多用琴声和范唱辅助学生唱准音程。

3、歌曲轻快活泼,诙谐有趣,学生学会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在歌曲中休止符出现的地方,做拍手或跺脚(踩雨)的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以增添歌曲的情趣。

4、鼓励学生分角色设计表演形式或创设情景,随音乐表演。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榕树爷爷》,变声期嗓音保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榕树爷爷》

1、歌曲的旋律抒情优美,节奏简单,易学好唱。学唱前,先请学生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并听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部分。

2、歌曲的引子部分和尾声部分是相同的,只是引子部分的主旋律在低声部,而尾声部分再现时主旋律在高声部。先学唱此部分,请学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学唱歌词。教师要抓住这一部分的特点,从乐句的长音节奏和衬词“呣”中,引导学生用连贯、圆润的声音来演唱,把歌曲生动地模拟孩子们热情呼唤榕树爷爷和榕树爷爷轻柔“回答”的意境表现出来。

3、歌曲的主要乐段曲调流畅,节奏规整,采取学生分组、分声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跳跃、活泼的声音演唱低声部的补充音衬词“啦”,唱出孩子的稚气与俏皮;从歌词“虽然你老啦,却总喜欢和青藤一样攀崖”、“虽然你老啦,却总喜欢和小鸟一起玩耍”中,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精神内涵。各声部熟 练后,再两个声部合成,要注意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声音的和谐。启发学生用领唱或小组齐唱的形式来演唱前两个乐句,突出与榕树爷爷的对话。

4、尾声部分用渐弱的力度和渐慢的速度来演唱,表达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榕树爷爷的依依不舍。

5、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边唱边为歌曲划拍。鼓励学生争当小小指挥家,比一比谁划拍最准确。在划拍的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思考与分享:二声部合唱有什么特点?(用拟人化手法,描绘了孩子们深情呼唤榕树爷爷、向榕树爷爷表达即将毕业要离开榕树爷爷依依不舍的情感,二声部用模拟榕树爷爷轻柔地应答的效果。)

(二)变声期嗓音保护教学

1、发声练习此条发声练习是歌曲《不老的爸爸》中的一句,主要是配合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的学习,训练学生用短促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歌曲中一连串的衬词“啦……”。练习时提示学生注意唇、口的肌肉不要紧张,发“ba”音时要放松、灵活;练习从“ba”音过渡到“La”。

练习的音域建议在1=bE至1=B之间进行。

2、变声期嗓音保护

教师结合人体喉部解剖图向学生简单介绍变声期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懂得基本生理常识,明白保护嗓音的重要性。

(1)变声期是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因为歌唱困难而产生自卑心理,也不要嘲笑因处于变声期而歌唱困难的同学;(2)要避免在各种场合大声喊唱、喊叫;

(3)在生活中注意对嗓音的保护,避免过冷、过热或刺激、辛辣的饮食,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编创旋律短句,学吹竖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

1、从复习聆听学过的外国歌(乐)曲导人,如:播放《樱花》、《噢,苏珊娜!》、《迪克西岛》等片段,请学生说出是哪个国家的作品。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聆听一首埃及民歌,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人文知识,简单谈谈对埃及的印象。

2、聆听歌曲《光辉的太阳》,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聆听时,启发学生想象:当太阳光芒照耀埃及这片土地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教师补充介绍:歌曲描写的是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埃及人民,用歌声唱出美好的希望,用汗水换来丰收好时光。

3、再次聆听歌曲,结合音乐中特有的鼓点,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请学生听出歌曲中的伴奏音型,并用拍手、拍腿或击鼓,边听歌曲边伴奏。

4、回顾学过的外国民歌,请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感受它们不同的风格和情趣。

(二)学吹竖笛

教师从复习聆听柳琴曲《春到沂河》导入,让学生唱一唱民歌《沂蒙 山小调》,熟悉歌曲的旋律。主旋律分别在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呈现了两次。在学习吹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突出主旋律的声部以及旋律的歌唱性,第一声部中超八度大跳的地方 要注意指法的转换和高音急吹的气息控制。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课《神奇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聆听民族管弦乐曲《瀑布》片段,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乐器。在聆听中认识民族管弦乐队的排列。

2、聆听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感受乐曲魔幻、神秘的气氛,懂得音乐要素在乐曲表现以及电影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3、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准确演唱变换拍子歌曲《火车来了》,并自制简易乐器与同伴合作表演歌曲。

4、能富有激情地演唱歌曲《飞天曲》,表达“豪迈与自豪”的歌曲情感,独立视唱歌中四小节旋律。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聆听、学唱与表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与联想,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其音乐体验,体现音乐的人文性与审美性。

2、让学生在音乐的感受与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丰富其情感体验,同时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海德薇格主题》,学唱歌曲《飞天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 电影音乐《海德薇格主题》

1、导入:

从介绍《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电影及电影配乐的影响力作为话题来引入。

2、简单介绍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梗概和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

3、初听乐曲片段,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聆听后师生交流、思考:音乐对影片起到什么作用?教师启发学生把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与影片的名字和故事内容相联系来谈谈。

小结后,再次播放此片段,让学生闭目聆听,想象音乐所表现的电影画面。

4、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听出主题重复时的变化。(1)第一遍听,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3次)

(2)第二遍听,听出主题在音色和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听出主题由钟琴奏出,后加人弦乐嚣、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在力度上不断加强。也 许学生对钟琴的音色记忆不深,教师与学生回顾《糖果仙人舞曲》当中的片段,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3)第三遍听,边听边哼唱主题,感受与体验主题在音乐要素上的变化。请学生在钟琴和铜管演奏主题出现时,分别用“ding”和“du”或“beng”来哼唱。

5、完整地聆听乐曲,整体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魔幻、神秘的印象和气氛。

6、再次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乐曲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乐曲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来营造这种气氛的。

(二)演唱歌曲《飞天曲》。

1、导人:

从复习聆听《木星——欢乐使者》片段人手,回顾乐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导人本课的学习。

2、学唱歌谱。结合“编创与活动”中的识读乐谱活动进行。(1)出示两条节奏,听辨出老师拍击的是哪一条。

(2)学生练习拍击以上两条节奏,熟悉掌握歌曲的节奏。第一条节奏是歌曲的引子部分,第二条节奏是歌曲第二乐段的第三句,歌中的三连音节奏改成学生容易拍打的节奏。

(3)播放歌曲《飞天曲》,请学生边听边找出这两条节奏在歌曲中的位置。教师边弹奏这两句旋律,让学生边听边拍击,同时用“啊”哼唱旋律。(4)分组独立视唱下面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唱准两处八度大跳。(5)完整地跟教师的琴声哼唱歌曲的旋律。自于歌曲采用的节奏较多,如:附点八分节奏、切分音、跨小节切分以及三连音、后半拍起等,学生不易掌握其节奏和时值,教师要求学生边划拍边哼唱旋律,换气记号的地方提示学生换气要快,旋律中标有延长音记号“冬”的地方先不要作延长,待唱熟练或学唱歌词时再作处理。

3、学唱歌词。学唱时,教师应结合歌词内容和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用自信、豪迈的歌声来表达。另外,注意以下几个地方:

(1)唱准几个八度大跳的音准和三连音的时值;唱好带“一”的地方,此处时值很短且又在弱拍上,不要为了唱出装饰音而加重音、拖长时值,要唱得短促、灵巧。

(2)第二乐段的第三乐句较长,旋律一气呵成,乐句中间换气记号的地方、跨小节切分音延长以及其后半拍进入是歌曲演唱的难点,演唱时要注意保持其乐句的连贯性。

(3)歌曲中延长音的地方,其时值根据演唱的需要,做适当的时值延长,演唱时看老师的指挥或边唱边划拍来掌握。

4、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选择合适的力度变化,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

第一乐段,领唱或男女生小组唱;第二乐段,全班齐唱,按歌谱中标记的力度记号演唱;第三乐句的扩充句在反复时,旋律上行至歌曲的最高音,此处用渐强的力度,唱得坚定、有力,表现出中华儿女“为人类创造新文明”的豪情壮志。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火车来了》,做自制乐器的“编创与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演唱歌曲《火车来了》

1、从复习聆听乐曲《火车托卡塔》人手,回顾乐曲中模拟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的滚动声,以火车的印象引入本课的学习。

2、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聆听前,教师简单地介绍一下歌曲的时,代背景。

3、歌曲速度较快,情绪欢快热烈,是一首四二、四三拍反复变换的变拍子歌曲,不易掌握。在学唱前,教师采取多听范唱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拍,通过一些感受变换拍子的小游戏来辅助学习。

(1)听范唱,听出歌曲中模拟火车行进时的隆隆声。歌曲在前奏和间奏同音反复的地方都模拟了火车的隆隆声,让人身临其境。

(2)听范唱,随音乐用人声模拟火车的声音。

(3)听范唱,分析歌词部分开始的十小节旋律,并请学生在每小节的左上角标出相应的拍号。复习变拍子的知识。

4、学唱歌曲:

(1)根据各班学生的识读乐谱的能力,采取先识谱再唱词或直接学唱歌词的方式进行,视唱旋律时,建议教师要求学生划拍视唱,把握好拍子的变换;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注意启发他们以情带声,把握

好演唱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表现出歌曲欢快、兴奋的情绪。

(2)歌曲中出现了许多表情符号,如保持音、装饰音(上滑音、下滑音)、速度变化(渐快、稍慢)以及力度变化(<、_、s、mf、pp)等,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应建立在感知的基础上,如请学生先看谱听范唱,提示他们关注这些记号;请他们说说这些记号怎样演唱,为什么要这样演唱;它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等。

(3)学唱歌词时,从歌词中启发学生理解“铁路修到新疆,火车开进新疆,新疆人们载歌载舞,从此幸福生活万年长”的喜悦心情,唱出歌曲欢快、兴奋的情绪。

(4)衬词及上滑音、下滑音要唱得自然而富有民族风味。教师介绍新疆柯尔克孜族 的民俗风情,以及歌词中提到的本民族特有的乐器——“库木孜”;学唱时,指导学生多听范唱、多模唱。

5、自制几个小型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与同伴一起合作表演歌曲。用橡皮筋、纸盒等身边材料,自制简易乐器,参与到前奏、间奏的伴奏中;也用人声模拟火车前进的声音,以烘托演唱的效果。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瀑布》片段,认识民族管弦乐队演奏图,复习两首歌曲,做“活页习题”。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聆听 民族管弦乐《瀑布》片段

1、先复习聆听乐曲《晨景》或《雪花飞舞》等描绘大自然景象的音乐片段。

2、初听乐曲,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聆听前设问:听到这首音乐,你会联想到什么样的大自然景象?学生听后自由回答,然后教师再揭示曲名,简单介绍:乐曲是指挥家阎惠昌创作的交响音画《水之声》的第一乐章,描绘了山泉由少到多、最后终于汇成瀑布一泻千里的壮观情景。

3、再听乐曲,听出表现瀑布飞泻的音乐和演奏的乐器。(先是弹拨乐组与打击乐组以极弱至极强的力度,奏出犹如泉水暗涌的音调。随后,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组也运用此音调加入其中,伴随着这些音调的出现,定音鼓、小鼓、钹、锣等打击乐器由弱至强的演奏。

聆听前,教师借助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或图片,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设计一些活动,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

(1)当听到瀑布飞泻的景象时,请学生用动作来表现。(2)听后,请学生说出有哪些乐器表现了瀑布飞泻的景象。(3)再听时,请学生用人声模拟瀑布飞泻的声音,或用模仿乐器演奏来表现。

(4)鼓励学生用图谱或连环简笔画,画出所听到的“瀑布印象”。

4、复听乐曲,请学生谈谈:哪一部分的音乐给你印象最深?你能说出这一部分的音乐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吗?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七课《放飞梦想》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和平颂》,能说出主题多次出现时的变化,并为主题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2、感受《欢乐颂》热情饱满的情绪,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和演唱的形式,以及在重唱时依次进入的人声。

3、学唱两首歌曲《永远是朋友》和《我们是朋友》,与好友一起用歌声和动作表达彼此的友谊;背唱《永远是朋友》。

4、认识音乐家贝多芬;做改变旋律的节奏和节拍的练习,在唱唱、奏奏和比较中,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

1、通过学唱,激起学生回忆这六年中与同伴一起度过难忘的学习生活,感受友情的可贵。

2、让学生在音乐中受到心灵的洗礼,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好题材,同时也是对人声的分类、演唱形式以及民族管弦乐队等相关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和平颂》,学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管弦乐《和平颂》片段

1、播放一组“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同胞的图片,然后提问学生:你知道这一惨痛的历史吗?你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在什么时候吗?接着,教师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简单介绍作品《和平颂》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熟悉主题。聆听前设问:你是否能听出乐曲中那熟悉的音调呢?学生听后回答,并哼唱或吹奏主题,唱一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感知乐曲的主题与民歌音调的关系。

3、多遍聆听乐曲,听出主题出现的次数与变化。主题以合唱与乐队的形式,通过音色、力度和旋律的变化。反复出现了五次,把乐曲推向了高潮。聆听时,教师结合主题的表现手法和曲名《和平颂》,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上的作用,加深对“和平颂歌”的理解。

4、随音乐哼唱主题旋律,并尝试为旋律编创歌词,表达对和平的赞颂。

(二)演唱歌曲《永远是朋友》

1、从有关朋友的诗句、名言或歌曲导入。如:请学生吟诵一段诗句或唱一段相关的歌曲,然后谈谈对“朋友”的理解,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一些有趣、感人或难忘的事情,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情感共鸣。

2、聆听范唱,感受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教师结合歌词中“以诚相见,以心相许”、“天高地厚,山高水长”等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和懂得友情的真挚与珍贵。

3、再听范唱,说出歌曲分成几个乐段。教师从乐段的节奏、音区和情绪的对比上作启发。还请学生为这两个不同乐段设计不同的节奏型,边听边伴奏,熟悉歌曲。

4、学唱歌曲。复习反复记号,找一找教科书中的反复记号,说说不同反复记号的用途。学唱时,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好、唱准歌曲中的切分节奏;注意带有休止符如“寻”和“相见”的地方,要唱得“声断气不断”,把一字多音唱清晰。教师要结合学生即将毕业,同学将要分别的现实,激发他们用深情的歌声来表达同学间的友情,用真情抒发“永远是朋友”的心声。

5、学生自由组合,邀请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歌曲。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我们是朋友》,聆听《欢乐颂》,认识音乐家贝多芬;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我们是朋友》

1、把歌曲的前四小节发声练习,然后导入歌曲的聆听与学唱,为后面歌曲演唱上的处理做铺垫。

2、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并结合歌曲内容与老师、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在小学阶段的师生之情和同学之情。

3、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以突出“伸出你我的手,我们做朋友”的主题,增添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4、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分声部学唱第二乐段,合唱能力强的班级,采取自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借助课堂乐器辅助掌握音准。演唱这一乐段时,要把歌谱中的力度变化唱出来,以表现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表达对友情的呼唤与珍惜。

5、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如拍手、挥手以及围着圈,手拉手前后摇摆等动作;用前四小节为歌曲增加引子和尾声,如引子用慢速、弱的力度演唱两次,表现对友谊的呼唤,结束句用半音上行转调、渐强的力度演唱三次,最后以渐慢的速度、强力度结束,把歌曲推向高潮,突出“我们是朋友”这一主题。

6、比较《我们是朋友》与《永远是朋友》两首以友谊为主题的通俗歌曲,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聆听交响乐《欢乐颂》片段

1、导入:

(1)复习聆听乐曲《溪边景色》片段导入,认识音乐家贝多芬。介绍音乐家贝多芬

音乐家贝多芬,在课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有关贝多芬的资料(生平简介、音乐作品及创作背景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从聆听学生熟悉的贝多芬的作品,如:《欢乐颂》、《献给爱丽丝》等人手;还讲述贝多芬的童年故事,或者结合学生学习的课文《月光曲》进行导入,38 配以形象的图片;结合教科书上呈现的贝多芬的形象,让学生初步认识贝多芬,为进入中学后深入了解贝多芬打下基础。

2、随教师的琴声演唱或吹奏《欢乐颂》主题,理解歌词所表达的“自由、平等与和平”思想内容。演唱时,注意唱准、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并提示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崇高的情感和高亢有力的声音来演唱。

3、初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教师结合贝多芬与命运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情、饱满的情绪中所包含的乐观、顽强精神。

4、再次聆听乐曲,听出《欢乐颂》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与演唱形式。《欢乐颂》的主题,分别采用了独唱、重唱与合唱的演唱形式,主题先后出现了三次;在重唱时先由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中音演唱,后加入了女高音。聆听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人声的分类和演唱形式的相关知识,并在反复聆听中充分感受人声及合唱的魅力。

5、模拟《第九交响曲》合唱部分,请学生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欢乐颂》主题,表达对“自由、平等与和平”的赞颂。先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用怎样的音色和力度能更好地表达赞颂的情感?然后给学生时间尝试。教师还启发学生采用前两句领唱,后两句齐唱的形式来演唱,如:第一、二遍分别由男女声领唱与齐唱,第三遍全班同学起立齐唱。

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简单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深远影响。

三、全课总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歌曲,做“活页习题一、二、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小组回忆这单元共学唱了哪些歌曲?

2、全在伴奏下复习歌曲。

3、分形式表演唱。

4、生完成第7课活页习题一、二、三,师生共同订正。

三、全课小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八课 蓉城音画

教学目标:

1、聆听乐曲《芙蓉花》,感受歌曲的不同情绪。

2、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编创歌词唱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编创歌词唱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芙蓉花》。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2、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4、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5、再次聆听,感受歌曲A、B段的不同情绪。

6、为歌曲的B段画图形谱。

7、自编动作随歌曲表演。

三、全课小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背唱歌曲《成都是个好地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范唱《成都是个好地方》,请学生听后谈谈歌曲的情绪。

2、鼓励学生采用自学的方式学唱第一乐段,启发他们发现这一乐段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休止符的地方,编创拍手的节奏等。

3、完整地演唱歌曲,边唱边用动作相互交流,表达情感。根据歌词的内容编创动作.4、引导学生在节奏、旋律和情绪上作对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5、再次演唱歌曲,将歌曲中完全相同的曲调用相同的颜色勾画出来,模仿其同头换尾的方法编创旋律。

6、编动作随歌曲表演。

三、全课小结。

谈谈学习了这节课的感受。

游戏宫

放飞理想

教学内容:对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回顾。教学目标:

1.熟认常用的音乐记号;

2.说出中外音乐家的国籍和代表作; 3.背唱2-3首歌曲;

4.用指挥手势指挥同学演唱歌曲; 5.比一比谁会唱的歌多。教学时间:3课时左右 教学过程:

一、“梦想,从这里起航”

把活动设计为:每个学生都是“七彩梦之舰”的成员,开启“梦之舰”驶向目的地,途中经过航标时,需领取每处航标上的梦想礼物,礼物可以是参照教科书游乐宫“放飞理想”中提供的相关复习内容,答对的队员就可以顺利地领取礼物,最后看哪一队“梦之舰”的成员领取的礼物最多,最快驶到目的地,哪一组为胜。整个活动教师只为活动命题,活动的具体工作则由学生自己来策划、组织。如:学生的分组、竞赛的题目、礼物的准备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和创造性。教师主要起协调作用,使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和有序。

二 “我的未来不是梦”主题音乐会

音乐学科的评价要突出学科特点,应结合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内容与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情况的总结和评价。给学生

拟定班级音乐会的系列主题,让学生在展示自我的音乐才能、相互交流与激励中完成学科期末的测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长过程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可为学生留下“我的成长档案”。

三、音乐展示活动.结合当下较为流行、较有影响力的音乐活动形式,开展“班级好声音”、“我是歌手”、“歌声嘹亮”、“最强记忆星”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自娱自乐”活动汇报中,总结和交流本学期的学习成效,完成测评工作。

第三篇:新人音版第二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准确地唱歌。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春天”万事万物的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题的理解上聆听乐曲和歌曲。

三、教师可调动现代化教学手段,选用春天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有表现地唱好歌。教 材 分 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第二段以“la”的长颤音开始。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鸣叫声,好似杜鹃鸟灵活地在林中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这个枝头跳跃,一会儿又在那个枝头高唱,杜鹃鸟的鸣叫声为林中增添了浓浓春意。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贯,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这一段音乐与前两段轻快、活泼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之手风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在竖笛模仿杜鹃鸟鸣叫以后,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复了一次,最后第一段音乐再现,并结束在杜鹃鸟的鸣叫声上,与乐曲的开始形成呼应。《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护士日记》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后,这支歌便飞入了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歌曲,多年传唱不衰。

歌曲为五声宫调式,4/4拍,两个乐段,第二个乐段是第一个乐段的变化重复。歌曲遵循了语言的音调、节奏写成,音乐语言淳朴简练,口语化;歌曲几次出现了附点音符,都巧妙地结合了语言的节奏、韵律,还有延音记号,后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词曲结合紧密。歌词以一颗童心描绘了小女孩与小燕子朋友般的亲密交谈,唱起来朗朗上口,娓娓动听。尤其作者在处理第二段歌词时,不加停顿,将小女孩要把家乡的新变化、新面貌一一告诉小燕子,力邀小燕子来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曲以小女孩为主人公,动情地歌唱了祖国的新面貌,歌颂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伟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美好感觉。

3.歌曲《布谷》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 聆听《杜鹃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全曲。

提示:乐曲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给同学们听一听。

2.复听乐曲,随着乐曲用手指画图形谱。或用彩色笔画在白纸上,听后,展示给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鱼和碰钟参与乐曲的演奏,应怎样敲击比较合适,分小组讨论,分别与乐曲合作。三 表演《布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拍腿感受歌曲的节拍。然后听歌曲录音,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长?

2.听歌曲的录音,分小组拉起手,听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听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走,第三段反之。让学生在充分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注意:歌曲《布谷》借用布谷鸟歌唱的方式出示歌词。课本上仍以□为四分音符的时值,表示旋律的高低、长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教师可按照小黑板提供的乐谱进行教学。

四 编创与活动

教师启发学生对风、雨的感受,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积累自己的生活常识。也可根据自己的体验,编创其他声音,表现给大家听,使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还可以分小组设计更多的像声词,使这组多层次节奏练习更加生动、形象,千万不要生硬地读,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风雨声更形象、生动、有趣。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 聆听《小燕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小燕子》。

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你想和小燕子说什么? 2.听歌曲《小燕子》分小组编创动作。 3.随着复听歌曲的录音,分组表演。

三 表演《小雨沙沙》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范唱歌曲,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感受。提示:注意听,是谁在说话,使学生集中精力听歌曲。

2.再听范唱。提示:雨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可指导学生模仿小雨的声音,歌曲中怎样说的?视学生能力可将学生的创作组合成两个部。

3.尽快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再试着将“沙沙沙”轻轻配入歌曲演唱,使歌曲更有意境。4.分小组编创动作,边唱边表演。四 复习歌曲 《布谷》: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三、聆听音乐前,教师可结合主题“放牧”,让学生开展短小的谈话,以获得对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课作品。

教 材 分 析

1.歌曲《牧童哪里去了》

《牧童哪里去了》是近年来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民歌风的儿童歌曲,2/

4、3/4拍变换拍子,七声商调式。全曲由两部分构成。

歌曲为山歌风,旋律悠扬、亲切。第一部分节拍变换频繁,节奏变化较多,旋律显得自由、舒展。四乐句均以强拍弱位起音:前两乐句开始即是八度大跳至高音区转为波浪式的旋律;第三乐句平和起句,仍具有乐句间大的起伏的特点;第四乐句波浪式旋律下行至主音商,以叙述性的口吻描绘了山坡、青草、山花、笛声,回顾了牧童往日的愉快生活。

第二部分节拍一致,以衬词起句,似牧童吆喝声的新的音调出现,与前部分形成了对比。随后运用变化重复的手法与第一部分紧密呼应,弱位起句改为弱拍起句,随着主人公的疑问,“牧童哪里去了”旋律不断起伏、下行,音调有些伤感。当确认了牧童已在希望小学读书的好消息,旋律上扬,音调明朗起来。结束句出现全曲最高音,并延长,似乎要将好消息传向四方。

这首歌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大背景,表现了在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上学的孩子一个也不能少”的本意,使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都能实现上学的理想。

2.合唱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C大调。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第一乐句旋律以级进为主,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增添了生气。第二乐句作第一乐句节奏的完全重复,只是采用了严格的模进手法,旋律移高了五度。第三乐句是歌曲的高潮,出现了全曲最高音“mi”,抒发了牧童内心涌动的快乐情感。第四乐句节奏做适当变化,旋律线逐渐下降,歌曲的情绪也渐渐平静下来。第二段歌词采用卡农的二声部处理方式,第二声部比第一声部晚一小节进入,变化了主旋律,由于声部的加入,使得第二段歌曲的音乐情绪更为活泼、欢快,最后有力地结束在主音“do”上,为歌曲增添了明朗的色彩。《牧童》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3.歌曲《牧童》

《牧童》是一首山歌风的江苏民歌。4/4拍,五声羽调式。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歌词以童心描绘出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歌曲的第三段至结束全以小牧童牧羊的吆喝声衬词为歌词,巧妙地补充了短小而意犹未尽的情境,使得歌曲的情感得以充分地抒发,给人一种完美的审美感受。4.歌曲《放牛歌》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我们仿佛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活生生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放牛歌》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实在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三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四复习歌曲 《小雨沙沙》: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燕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三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编创与活动

.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最后一处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四 复习歌曲 《牧童》: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听琴唱歌熟悉旋律和歌词。

3.唱会歌曲后再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唱《一对好朋友》、《数鸭子》,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能反复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

四、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歌声更有表现力。

三、教师可预先准备一些图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放牧的生活,使学生有理解地演唱歌曲。 教 材 分 析

1.童声独唱《让我们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

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

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2.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由作曲家安志顺根据同名民间打击乐曲编创的打击乐曲。

在陕西民间“打瓜社”(演奏打击乐的班社,亦称打家伙)演奏的曲目中有《鸭子拌嘴》这首同名乐曲,但其结构短小,没有情节性构思。作者在编写这首乐曲时,取材于西安鼓乐《五调坐乐全套•中吕粉蝶儿》的开场锣鼓和“打瓜社”演奏的《鸭子拌嘴》,并以新的带有情节性的构思,充分运用音色、音量,打击乐器不同的敲击方法、力度和配器等方面的变化对比,生动的描绘了鸭子拌嘴的情景。

乐曲一开始,用小钹的独奏来模拟鸭子冲破黎明时的宁静引颈鸣叫,顿时将听众带入可爱的鸭群之中。人们仿佛看见一只调皮的小鸭,拍着翅膀飞出鸭棚,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接着用闷击的小镲声,模拟老鸭“嘎嘎嘎”的叫声,仿佛与小鸭在对答呼应。其间两只高低不同的木鱼敲击出的“各的各的”轻盈活跃,与云锣敲出的“叮咚叮咚”清脆的节奏均匀地结合在一起,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鸭群在河岸边蹒跚而行时的情景。此后,小钹水镲、圪垯钹、大锣、木鱼、云锣六器齐鸣,乐声时而轻快、时而热烈,还不断穿插鸭子的鸣叫声,描绘出鸭群游弋水中,相互追逐嬉戏的场面,栩栩如生。突然响起了小钹与水镲的交替敲击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鸭子拌嘴,吵得不可开交。在一阵热烈的乐声之后,又响起轻盈的木鱼和云锣声,渐缓渐弱地,犹似一群饶有风趣的鸭子,昂首凸肚,摇摇摆摆渐渐远去。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该曲作于1982年,用在《仿唐乐舞》中。该曲于1983年被第六届亚洲音乐论坛评为优秀音乐作品,并荣获1984年全国民族器乐作品创作比赛二等奖。 《鸭子拌嘴》故事

1.天蒙蒙亮,鸭棚门一打开,一只小花鸭急忙窜出门,“嘎嘎嘎”地欢叫起来。鸭妈妈紧跟在后,拉开那又粗又低的嗓门和小花鸭对唱着。它们拍打着翅膀,一步一摇地漫步在空旷的场地上。 2.鸭群挤满了场地,赶鸭的爷爷一声哨响,它们兴冲冲地上路了。“嘎嘎嘎”的拌嘴声,“噗噗噗”的脚板扑地声交织成一片,好不热闹。

3.鸭群来到了河边,它们争先恐后地跃身入水,尽情嬉戏。有的如箭离弓,飞快地向前游去;有的钻入水底,寻觅吃的;有的伸长脖子左顾右盼,悠闲自得。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伴随着鸭子互相逗趣。 4.天色渐渐晚了,该回家了,鸭子纷纷跳上河岸,抖落羽毛上的水珠,你追我赶地往回走。那“嘎嘎嘎”的拌嘴声不绝于耳,移动着的鸭群在斜阳余辉下渐渐远去。 3.歌曲《一对好朋友》

《一对好朋友》是一首采用民间音调写成的创作歌曲。3/4拍,徵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紧凑,描述了小伢伢和小妞妞一块去放鸭和牛,一块唱着歌回家转的情景。歌颂了小朋友间真挚朴素的友谊。歌中“哩喽喽”吆喝声的加入,为歌曲增添了乐趣,使得歌曲更为生动。 4.歌曲《数鸭子》

《数鸭子》是一首具有说唱风格的创作歌曲,4/4拍,六声宫调式,歌曲说唱结合,旋律的音调主要以级进为主,接近语言的韵律,极富童趣。歌词描写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反映了富裕了的农民的幸福生活。 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全曲。

提示: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 听了歌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的自编动作表演。

三表演《一对好朋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听歌曲范唱,第二遍教师可提示学生拍击节拍,随着歌曲准确地轻轻地拍击。2.说一说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听到了什么?简短地叙述歌曲内容。 3.听范唱录音,轻声有感情地读歌词。 4.随录音填唱歌词。

5.分小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学得快。

6.学生之间展开评价,找出不足。实现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编创与活动

1.结合歌曲《一对好朋友》安排好一个参与歌曲表现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在歌声哪几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比较合适。

2.分组演唱,请每一名同学加上叫声,试一试,看哪一种加入更好。3.选择出最合适的一种方法完整地演唱歌曲。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鸭子拌嘴》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鸭子拌嘴》,重点是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鸭子的生动形象,感受乐曲强弱所带来的变化。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教材分析中提供的小故事。

2.初听乐曲,提示哪里表现出小鸭叫,哪里表现出老鸭叫。

3.想像音乐描绘的情景,分小组讨论每一情景是怎样用打击乐配合的。编创与活动

1.这是结合本课安排的一个创造性练习。

提示学生看图并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制造出小鸭的故事。2.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教师可提示学生加上人声。3.分小组编制、表演。再一组组表演给大家看。

三表演《数鸭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录音,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2.分小组边唱边表演,自编动作。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二声部读拍节奏的练习。一个鸭子在“吹口哨”,发出“du”的声音,其它几只鸭子叫“ga”。请同学们按着节奏读一读,拍一拍,再把两种声音合起来。提示:鸭子的叫声可分小组处理成有一定力度变化,可表现各种情绪的。2.分小组设计,并表演给大家看。

四编创与活动

1.认识四分休止符。不告诉名称只告诉休止一拍,应提示学生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连续拍击 ×O×O×O×O:‖ 3.看看歌曲《数鸭子》中有几个“O”。4.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唱谱。 提示:唱到“O”时怎么办?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可在课前搜集有关大象生活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现音乐,通过学音乐了解自然,了解人的生存的环境。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教 材 分 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乐曲首先出现的是小象蹒跚行进的主题:

接着弦乐齐奏主题,表现了小象可爱温柔的性格,接着好像出现了象妈妈的召唤。

然后,木管乐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乐曲统一完整。似乎小象愉快地回到了象妈妈身边。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

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结构是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

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 X X XX| X X X0 |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歌表演

【动作说明】

男女学生各站成一排,相距1.5米面对面站好。

第一段:

第1—4小节双手相握、躬腰,一小节向前走一步,同时双臂先向左,再向右一小节摆动一次(见本册教参40页图一)。

第5小节,左手托右大臂,右臂柔软地向上甩起(见本册教参40页图二)。第6小节,向下落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5—6小节。 第二段:

第1—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此时男女学生相距约一步远。

第5—8小节,男女学生同时慢慢地伸出右臂,用手腕互相勾起来,以示“握手”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事物,吃什么、住在哪?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还是优美抒情的?小象叫了几次?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三 表演《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演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它小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看哪一组编唱得好。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从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边听边说边表演。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大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聆听《大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还是轻快活泼的?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它怎样走路?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表演《两只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四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表演。

二、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

三、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辩、感受。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或三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蒙古族民歌或描写蒙古族人民生活的器乐曲、舞蹈构成一课,旨在通过音乐的学习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乐。教师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风情,如吃的、住的、用的物品等。

三、把本课学会的歌曲唱给家里人或朋友听。教 材 分 析

1.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我是人民小骑兵》是吴光锐、齐景全、王小平作曲的一首木琴独奏曲,由手风琴伴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全曲由引子~A段(主题及其变化重复)~B段(变奏+华彩)~A段+尾声等三部分组成。前24小节为引子,其中第1至12小节是节奏型乐汇的重复。由ppp→渐强→mf→f→ff的力度变化模仿马蹄声。描绘一队小骑兵由远而近奔驰而来的形象。

乐曲的A段(第25节~77小节),由a+a1两个乐段组成,乐曲表现了小骑兵威武而活泼地扬鞭催马的形象。

B段(第78小节~156小节),乐曲表现小骑兵喜悦欢快的心情以及战马奔驰飞跃各种障碍的情景。 C段(第157小节~结束)是A段的变化再现和尾声,表达了小骑兵们克服困难、战胜艰险后的欢快心情,描绘出战马远远离去的意境。音乐为2/4拍,节奏明快,时而舒展,时而密集收拢,全曲采用乐节重复、音型级进、模进、变奏,旋律在低音、中音、高音区的上行、下行的连续进行,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以及颤音的运用等手法,表现了小骑兵挎枪骑马奔驰在辽阔草原上的欢腾场面。音乐所描绘的小骑兵形象鲜明、栩栩如生。乐曲深受广大小听众的喜爱,是一首趣味性强的好作品。 2.器乐曲《挤奶舞》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民歌原只有四个乐句:

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

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的“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挤奶舞》可分小组表演,每次四~六人。 前奏

〔1~2〕四人各捧小奶桶碎跑出场。

〔3〕四人成一排,右脚后撤成右后踏步蹲,把奶桶放下(见场记图一)。 〔4〕各自做“单脚跪”。 第一遍音乐

〔1~2〕保持“单脚跪”姿势做两次“硬肩”,1号和2号,3号和4号互相交流情感。〔3~4〕继续做两次“硬肩”,2号和3号互相对视交流感情,1号向左看,4号向右看。〔5~6〕四人对正前方做两次“硬肩”。 〔7~8〕动作同〔1~2〕。

〔9~10〕四人各自做“挽袖”:第1~2拍:双手于左胸前,右手挽左袖,上身微前倾,头略低。 第3拍:右手扶左手,左手抬于左斜前方,压腕,手心向外。上身微后仰,头抬起(如动作图1)。第4拍:静止。

〔11~12〕换手换方向做“挽袖”。

〔13〕左脚向前移一步,双手拿桶往前放(如放在牛肚子下)。 〔14〕右脚跟着上一步做“单脚跪”。

〔15~16〕双手向前伸出手心相对,轻轻拍三下。 第二遍音乐

〔1~3〕上身移向右做三次“挤奶”。

〔4〕先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一次的“挤奶”。

〔5~8〕上身移向左先做三次一拍一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和一次一拍一次的 “挤奶”。 〔9~10〕上身移向右先做两次一拍一次的“挤奶”,后做一次一拍两次的“挤奶”,和一次一拍一次的“挤奶”。 〔11~12〕上身移向左做〔9~10〕的动作。 〔13~16〕动作同〔9~12〕。 第三遍音乐

〔1~4〕动作同第一遍音乐的〔1~4〕。 〔5~6〕四人上身向前俯,做两次“硬肩”,双手轻扶桶边,低头看奶桶里的奶。 〔7~8〕四人上身后仰做两次“笑肩”,表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9~10〕做两次“硬肩”,1号和2号,3号和4号互相对视。 〔11~12〕做两次“硬肩”,2号和3号对视,1号向左看,4号向右看。

〔13~14〕做两次“硬肩”,面向观众。 〔15〕上身微前倾,双手捧桶。

〔16〕全体起立,右脚向左斜前方上一步成左踏步,双手捧桶置于右肩上,身对左斜前方,眼看正前方(如动作2)。(朱萍编舞)3.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内蒙古短调民歌。这首旋律流传已久,填词很多,早年为《红旗歌》,流传在我国北方地区,反映了当时土地改革时期的革命斗争生活。

《草原就是我的家》为2/4拍,六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着进行曲雄壮有力的特点,节奏较为整齐,使得歌曲简单、易唱,表现了小小年纪的蒙古族儿童对草原、家乡深深的挚爱之情。4.歌曲《小松树》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

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蒙古族人民及其音乐文化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辽宁、吉林、黑龙江、青海、甘肃、河北、河南、四川、云南、北京等省(市)。据1982年统计,人口为3411657人,其中200多万人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与中国北方东胡、鲜卑、契丹、室韦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蒙古为民族自称。操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通用蒙古文。

蒙古族过去主要从事游牧业,故有“游牧民族”之称。解放后,主要从事畜牧业,部分人则半牧半农或从事农业。娴于骑射,能歌善舞。骑马、摔跤、射箭等至今为群众所喜好。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黑蓝、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现在其服装样式和鞋子都有改进。在饮食上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及蔬菜。普遍嗜饮砖茶。牧区多住容易拆卸、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在定居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室;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

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称赞。现在很多蒙古族地区已把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的祭神节日——“祭敖包”转化成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音乐属于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范畴。它的独特形态和风格,是由蒙古族人民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方式和各地区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总的布局上看,蒙古族音乐分布为:

1.巴尔虎——布里里特色彩区,其草原牧歌较为发达,具有简法、热情嘹亮优雅清新的特征。 2.科尔沁——喀尔沁色彩区,其音乐以古朴苍劲见长。而短调民歌则将深刻的哲理性同完善的叙事性结合在一起,推动了蒙古族音乐的发展。

3.锡林郭勒——昭乌达色彩区,其草原牧歌有着完善的形式和高度发展的形态。 4.鄂尔多斯色彩区,有大量的短调民歌。 5.卫拉特——阿拉善色彩区。

从音乐体裁形式上,蒙古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等3类。

民间歌曲是流传最普遍、数量最多、音乐最丰富、最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狩猎歌、牧歌、赞歌、思乡曲、礼俗歌、短歌、叙事歌、摇儿歌和儿歌。

狩猎歌有:1.原始狩猎歌舞;2.动物歌,如呼盟《小白兔》;3.寓言动物叙事歌,如内蒙古西部的《三百六十只黄羊》。狩猎歌曲调简短,节奏鲜明,带有强烈的舞蹈性,演唱形式多为齐唱、对唱和歌舞表演等。 牧 歌

在蒙古族音乐中,草原牧歌曾长期处于中心地位。所谓蒙古族音乐的草原风格,实则指牧歌风格而言。牧歌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其主要内容。牧歌的歌词既擅长抒情,又注重写景,情景交融,表现人和大自然和谐关系。一首好的牧歌,可以说是一幅动人的草原风景画。牧歌的音乐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曲调高亢、嘹亮、宽阔舒展;

2.节奏悠长、徐缓、自由,多采用“密——疏——更密——疏”的形式。一般情况下,牧歌上行乐句节奏悠长徐缓,下行乐句则往往采用活跃跳荡的三连音形成华彩乐句;

3.曲式的典型结构是上下句构成的乐段。另外由于有些牧歌的篇幅长,音调音量大,其非方整性结构的占主要地位。带有再现意味的二部曲式、三部曲式以及多段体的联句结构,也较常见。

赞歌多在那达慕大会或其他公共集会、庆典活动等特定场合演唱。赞歌的曲调简洁有力,节奏规整鲜明,较长华彩性装饰音。旋律起伏不如草原牧歌大,调式上大量采用徵调式和宫调式,以适应赞歌的豪放,雄壮的气质。

思乡曲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是较为普遍的一种体裁。在蒙古文学史上思乡曲有颇负盛名的《母子歌》和《阿莱钦伯之歌》,还有《旷野中的蓬松树》、《白色骆驼羔》、《诺文吉娅》等。其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舒展,结构严谨,调式运用丰富大胆,转调离调手法多用,常从模进手法发展曲调。

礼俗歌在特定场合演唱的,带有生活风俗性和实用性的民歌,如:宴歌、婚礼歌、安魂曲等。宴歌的音乐一种是欢快热烈的带有舞蹈性的短调宴歌。如《灿烂的阳光》。一种是悠长潇洒的抒情性长调宴歌,如《西泉之水》。婚礼歌分迎宾曲、敬酒歌、欢乐歌、母女惜别对唱和送宾曲。歌曲数量大、难度高,风格多样。安魂曲是举行葬礼时演唱,曲调悲切哀婉,庄重肃穆,多为齐唱和合唱。摔跤歌是在那达慕大会举行摔跤时演唱。每当双方摔跤手跳跃出场时,由男高音歌手领唱,其余人以“潮尔”——固定低音式的和声予以伴唱。

歌亦称短调歌曲,是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民歌体裁。主要流传于内蒙古东部的哲里木盟、兴安盟以及西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在原始音乐中曾占主导地位,在草原牧歌得到充分发展后,其退居次要位置。短调歌曲如:《森吉德玛》。 叙事歌主要有3类:1.歌颂人民起义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如《嘎达梅林》、《英雄陶克图之歌》等;2.表现爱情悲剧故事的,如《诺丽格尔玛》、《达那巴格》;3.反对宗教束缚,向往世俗生活的。叙事歌曲调简短方整,同语言密切结合,带有浓厚的说唱性。其演奏形式是用马头琴或四胡自拉自唱。还可以根据需要插入道白。

摇儿歌和儿歌摇儿歌曲调简洁婉转。儿歌还有一种表演唱如:《蛤蟆调》、《嬉戏歌》。儿歌的曲调轻快活泼,节奏鲜明,音域不宽,适于儿童学唱。

除民间歌曲以外,还有说唱音乐,说唱音乐有:古代英雄史诗、好来宝、说书。

蒙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舞蹈有流行于哲里木盟库伦地区的安代舞,流行于呼伦贝尔盟的布里亚特舞,流传于昭乌达盟的嬉戏性孛尔吉纳舞(即公驼舞),还有技巧性较高的灯舞和盅碗舞。

蒙古族民间乐器主要有:马头琴、四胡、三弦、笛、雅托克(类似汉族筝)以及古老的乐器火不思。代表性的蒙古族器乐曲有科尔沁的《八音》,察哈尔的《阿斯尔》,鄂尔多斯的《沁王衙门》、《清泉水》等。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挤奶舞》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可结合教材中的插图,也可选择适当的幻灯片、录像片启发学生。提示:这首木琴曲表现了哪些内容?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2.小组讨论并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音乐表现的小骑兵的故事。3.复听时要求学生边听边随着音乐做动作,注意音乐采用了什么方法让你感到小骑兵由远至近?让学生感受渐强、渐弱的运用在乐曲中的效果。4.选择打击乐器进行参与或伴奏。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组结合聆听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安排编创节奏、参与表现乐曲的练习。教师可提示学生思考每一件乐器的音色及如何配合乐曲的表现。

2.在复听音乐时,带着问题去选择乐曲的一个片断,考虑如何参与伴奏。并注意提示学生敲击的乐器及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

三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学基本要求 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着演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四 编创与活动

1.教师可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用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可让学生按课本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3.提示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挤奶舞》,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境。二聆听《挤奶舞》教学基本要求

1.可在组织学生聆听《挤奶舞》的同时选放有关《挤奶舞》的录像,引发学生的兴趣。2.模仿挤奶舞的动作,合着音乐跳一跳。

挤奶动作说明

准备姿态:右脚做“单脚跪”(右膝跪地,右脚前脚掌着地,臂右部坐在右脚跟上)。上身微后仰,双手拇指按于两腿的膝盖处,双肘稍架起(见教参本课动作图一)。

第1拍:上身移向右,面对左斜前方,双手手心相对于胸前(间距为一拳),右手压腕(拇指、食指、中指相捏向下捋)如挤奶,左手提腕,面对正前方,收下颔,眼看挤奶的手(见教参本课动作图二)。

第2拍:换左手压腕,挤奶,右手提腕。

注意:(1)可以一拍一次地挤奶。也可以一拍两次地挤奶,随速度加快,动作幅度相应要小。(2)上身可移向左,做“挤奶”。 挤奶舞动作

硬肩

第1拍:双手拇指分别叉于身后的两腰上,左肩头向前推出,左肘稍向后;右肩头向后,右肘微向前。 第2拍:动作相反。 肩部动作要小巧。 笑肩

第1~2拍:双肩先稍抬起后又放下,连续三次,上身稍后仰,双手微屈,肘张于身平侧,压腕、手指翘起。

三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有趣的练习,是一组蒙古族运动项目。有摔跤、赛马,还有射箭。教师可指导学生为下面两组节奏选择适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嗖○;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2.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3.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部同时读出。

4.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四表演《小松树》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教师可不要求动作统一,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铃鼓和响板,并通过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演奏方法。

三、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围绕着“鸡”的学习内容展开,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表述自己对 “鸡”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表现歌曲的情感。

三、聆听乐曲的图形谱供参考,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初听乐曲后自画图形谱,便于加深对音乐的感受。教 材 分 析

1.管弦乐《公鸡母鸡》

《公鸡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这部组曲由13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分别是(1)序奏与狮王进行曲(2)公鸡母鸡(3)骡子(4)乌龟(5)大象(6)袋鼠(7)水族馆(8)长耳朵的角色(9)森林深处的杜鹃(10)鸟舍(11)钢琴家(12)化石(13)天鹅。

《公鸡母鸡》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采用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

接着钢琴模仿公鸡的啼叫声。

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2.童声合唱《我的小鸡》

《我的小鸡》是一首阿塞拜疆儿童歌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

这首歌的曲式不规范,类似带再现的三段体,和声大调式。旋律活泼、明快,口语化的歌词亲切、上口,词曲结合自然而紧密,首尾呼应。歌中小鸡“吱吱”的叫声和音乐的旋律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只只小鸡惹人喜爱的画面。歌中各种力度记号的安排恰到好处,合唱、独唱巧妙地交替运用,不仅从一个侧面为儿童展现出阿塞拜疆的人情风貌,同时也尽情抒发了他们对自己饲养的小鸡的爱惜之情。

3.歌曲《母鸡叫咯咯》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活泼有趣的德国民歌,2/4拍,由带再现的两段体构成。

歌曲的节奏规整,旋律巧妙地运用了同音反复和小跳、重复和变化重复等手法模仿了母鸡生蛋的啼叫声,很形象、有趣。歌词译配也很有特点;生动地描绘出母鸡生蛋时“脖子伸伸、两翼扑扑”的高兴样子。歌曲只有六度,也只用了六个音,易唱易记,是一首能博得学生喜爱的外国民歌。 4.歌曲《下蛋啰》

《下蛋啰》是一首2/4拍、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歌曲形象地表现了大母鸡生蛋的得意样子。歌曲中大母鸡的叫声完全用节奏表示,说说唱唱很有情趣。歌曲的音域只有五度,极适于低年级学生演唱和表演。这首教材启用的新儿歌,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公鸡母鸡》

1.完整地聆听乐曲两次,分辨公鸡、母鸡的叫声,乐曲开始是公鸡叫还是母鸡叫? 2.听乐曲,在课本的方框中画线条表示听到的公鸡、母鸡的叫声。3.听乐曲,分别学做公鸡、母鸡的动作表演。铃鼓及演奏方法简介

铃鼓是一种色彩性很强的膜鸣乐器,音量较大。铃鼓是将精制的羊皮蒙在用木条弯成圆形鼓框的一面,鼓框上有若干空格,每格装有一对金属制的小钹,空出一格做为手持的部位。也有的铃鼓不蒙鼓皮。 演奏时,左手持鼓用右手弹击、拍击或在膝盖上撞击,有时也用右手拇指在鼓的边缘上搓奏。铃鼓多用于舞蹈伴奏,还经常用来增强节奏或完成某种特殊的音乐效果。编创与活动

1.认识铃鼓,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演奏铃鼓的正确姿势。

2.把演奏铃鼓的方法留给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奏出短音?怎样奏出长音? 3.试着用铃鼓为学过的歌曲伴奏。想一想哪首歌曲合适?选一首让大家唱,并由几个学生用铃鼓伴奏。三表演《母鸡叫咯咯》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母鸡为什么叫咯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表现母鸡生蛋后向人们报喜的意图。2.听音乐按节奏读词,并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边唱边用动作表现歌曲。

响板及演奏方法简介

响板:也称舞板,打击乐器的一种,原是西班牙的一种小型的木制乐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南部和拉丁美洲国家。响板是将两片贝壳形状的木片用细绳固定而成。演奏时:

1.可将响板放在左手手心上,用右手拍击。

2.将细绳套在中指上,与其他手指的力量撞击两片木片。可一只手演奏,也可双手同时演奏两个响板。(现在乐队中使用的响板已加装了木柄,用手摇动即可。) 四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响板,由教师示范学习演奏响板的正确姿势。2.分小组讨论响板的演奏方法,交流演奏方法。3.选择一种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公鸡母鸡》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我的小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童声合唱,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提示学生回答歌中表现的小鸡的可爱处有哪些?听了这首歌后是愉快还是悲伤,并为课本上的小人头涂上颜色。2.复听歌曲,自编动作表现出对小鸡的喜爱。3.随着歌曲录音用自编的动作表演。三表演《下蛋啰》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是谁在唱《下蛋啰》,随着歌声拍手感受节拍。

2.听歌曲读歌词,教师可用事先做好的头饰,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拍手。3.用听唱法尽快学会歌曲。注意:读衬词时要清晰、准确。4.边唱歌边表演。四 课堂评价活动: 五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表演《海》、《云》,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分辨大海的不同,并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

三、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四、能发挥想像力,用打击乐或身边的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心中的大海。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可围绕大海的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此课之前,可提示学生在课前预备制造大海声响的物品。在聆听、表演后做“大海”的练习。

三、编创歌谣可培养学生编创意识,有能力的学生可自行改编歌谣,但节奏要准确,给学生以发展的空间、条件。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大海摇篮》

《大海摇篮》是一首具有民歌风的少儿歌曲。2/4拍,宫调式,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较有规律的节奏似平静的大海般摇荡,配以抒情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歌唱了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第一部分,童年的回忆。很有特点的两个起句中前倚音、切分音的运用,似大海轻柔翻动的浪花,委婉的音调留恋地歌唱曾经给予人们童年欢乐和幸福的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

第二部分,情感的抒发。衬词“啊”在高音区起句,由于出现新的因素,旋律明朗、振奋,更为抒展,使人感到大海的宽阔,与前段的柔美形成对比,歌唱了大海是历史的见证。陪伴人们走过今天,走向明天。随后旋律又变化再现了前段的音调,与前段呼应看,形成全曲的统一,歌唱出更加美好的催人向上、奋进的音调,最后在结束句的全曲最高音上渐弱结束。2.管弦乐《海上风暴》

管弦乐《海上风暴》选自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于1891年的管弦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

《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是根据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五幕诗剧《培尔•金特》所作的戏剧配乐选编而成。

诗剧《培尔•金特》以挪威民间传说为题材。剧情为:乡村破落子弟培尔•金特生性粗野、放浪无羁而又耽于幻想。其行径为众人所不齿,惟有少女索尔维格对他另眼相看,并产生了爱情。在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时,他拐走了新娘英格丽德,把她带到荒芜的深山里,第二天就抛弃了她,独自在山中游荡。后无意闯入山妖的洞窟,因又爱上了山妖的女儿,遭众妖凌辱与折磨,几致丧命,幸而传来黎明的钟声,妖魔星散而去,培尔才死里逃生。但培尔不能安分度日,旋又去森林冒险。奥萨终日盼儿归来,积思成疾。在她弥留之际,培尔赶回家中,奥萨听着儿子漫无边际的海外奇谈,溘然长逝。失去母亲的培尔冒险出海去寻觅富贵。

几年后,他在摩洛哥经商致富,因在航海时,海船突然爆炸,他的财产也全部毁灭。培尔又混入阿拉伯人部落,谎称先知,骗得众人的尊敬和信赖,并与酋长的女儿阿尼特拉相爱。后来培尔辗转来到美洲,在加利福尼亚淘金成为百万富翁。经历了种种冒险之后,培尔漂海回国,途遇风暴,船只沉没,他又变得一贫如洗。

这时,培尔•金特不禁想起了自己忠实的爱人索尔维格和自己的家乡,而且从现实中猛省过来: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和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和同乡。最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索尔维格的怀抱里。

格里格发挥了他的巨大想像力和精细的构思,以挪威民间音乐为依据并运用高超的管弦乐技巧,生动而精确地以音乐描绘了剧中的环境、情节和人物性格。

为《培尔•金特》(OP.23)戏剧配乐共23曲。其中包括每一幕的前奏曲和舞曲等器乐曲12曲以及独唱曲、合唱曲等。因为戏剧演出极受人们欢迎,于是,1888年作者从中选出4曲编成第一部管弦乐组曲(OP.46)1891年作者对整部戏剧配乐做了修订,并另外选出4首乐曲编成《培尔•金特第二组曲》。《海上风暴》为第二组曲的第3曲,《培尔•金特回故乡》,又名《海上风暴之夜》。这一曲选自戏剧第五幕间奏曲。描写培尔•金特在美洲淘金成为百万富翁后乘船回国,在海上遇到风暴袭击时的情景。乐曲为升f小调,6/8拍,小快板,单主题,二部曲式结构。

乐曲开始,先由木管呈现主题。弦乐用震音伴奏,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

这两个不同性格的动机将乐曲的戏剧性气氛不断地推向高潮。乐曲中部,长笛、小提琴和大提琴交替演奏半音阶构成的旋律。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用上下翻滚的音型为之伴奏,描写海上的惊涛骇浪,气氛十分紧张。从第22小节开始,大鼓、定音鼓和低音提琴用震音奏出低沉的音响,进一步烘托了呼啸的狂风和充满恐怖感的电闪雷鸣。预示了船桅杆被狂风折断,船体破裂的险情即将来临。随后,高音声部奏出好似飓风般的音响由弱到强,一切消失在风暴中。

海上风暴渐渐平息了,音乐变得越来越宁静,木管孤寂单调的长音象征海船沉没后的寂静,培尔•金特死里逃生,形影孤单,定音鼓沉闷的音响表现了他忧心忡忡的心境。

3.歌曲《海》

《海》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其旋律前两乐句一伏一扬,第三、四乐句各自形成起伏,使得歌曲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这五个音的旋律充满了吟唱性,质朴无华。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 4.歌曲《云》

《云》是一首抒情的儿童歌曲,3/4拍,五声D宫调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从“蓝天”、“白云”到“大海”、“帆船”,从“装着小雨点”的大船到“快快浇麦田”,寄托了孩子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幸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这首歌自创作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久唱不衰,可以说是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中的典范。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大海摇篮》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唱出了什么内容,你的心情怎样? 2.复听歌曲,边听边用笔画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感受。3.将歌曲、乐曲相比较,用简练的话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三表演《海》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的范唱录音。

提示: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海?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2.听录音,用手拍节拍,心里默唱。然后有感情地读词。

3.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进行跟唱,用手臂表现歌曲的起伏。感受歌曲描绘的大海。4.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歌唱的错误,可借助手势调整歌词倒字带来的音准不正确。

5.随着教师像唱词一样唱歌谱,视学生的演唱能力,一句或一小节唱歌谱。教师适时加入手势提示高低。一二遍即可,不可久唱。四 课堂评价活动: 五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大海摇篮》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海上风暴》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管弦乐曲。提示:这段音乐告诉我们大海有了什么变化,你的心情怎样?试着模仿其中的一个声音,让同学们相互评价。

2.复听。边听边用笔划线条表示自己对这段音乐的感受。

编创与活动

1.这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练习。它以大海为主题,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各种物品,如:桌子、盒子、盆、纸、身体、吹气、喊叫、模仿声音、打击乐等各种方法制造声响,使学生的创造综合在一起,形成生动的大海。

2.此练习可分小组或集体进行。先命题是早晨的大海,还是暴风雨中的大海,每个人可先做一种声音,其他人逐渐加进来,后加入的同学要注意大家的表现中缺少什么样的声响,尝试加入的效果,不理想可更换。三表演《云》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点手心、点手心),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的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四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编创歌谣的练习,也是巩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时值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启发学生自己练歌谣,看图填词,看歌谣中缺少的词应填写什么更合适。分小组进行,学生可讨论,并进行编创。 2.将填写完整的歌谣读给同学们听,边读边拍,看哪一组最准确。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背唱《彝家娃娃真幸福》。

二、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

三、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在“幸福生活”主题下构思,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还学过哪些表现幸福生活的歌曲,分小组背唱给大家听。

三、本课内容重点放在《彝家娃娃真幸福》、《快乐的啰嗦》、《乃哟乃》,其他两个聆听乐(歌)曲可做浏览式欣赏。

教 材 分 析

1.弹拨乐合奏《快乐的啰嗦》

《快乐的啰嗦》是作曲家张式业根据彝族民间舞曲音乐改编而成的弹拨乐合奏曲。这是一首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曲调简朴、短小精悍,旋律优美、流畅,带有舞曲性的音乐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感觉,再现了彝族人民轻歌曼舞、歌唱美好生活的欢快热烈的场面。乐曲在简短的前奏之后,用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月琴奏出了这段舞曲的主题。

这一主题在高音区重复演奏一遍。接着又在其它调性上用各种乐器反复演奏,变换着力度,给人们以新鲜和生动的感觉。中间一段由琵琶演奏出较抒情的音乐,并运用与乐队相呼应的形式,与前部形成对比。最后完整地出现了主题音调,音乐的速度不断加快,全部乐器都加入了演奏,舞蹈的节奏也越来越欢快,表现了人们的情绪不断高涨。音乐就在这高潮中收住,好似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突然成了一幅静止的画面。乐曲的主题仅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几乎全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明显地具有宫调式的明亮色彩;第二乐句却以la、do、mi为骨干音,转入了色彩柔和的羽调式。上下乐句的调式对置,色彩对比,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常见的特征。 彝族及其音乐文化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据1982年统计有人口5453448人。历史上彝族人民同其他民族人民一起不断地进行了反封建、反奴隶制的斗争。1914年在四川爆发了彝族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起议——拉库奴隶起义。1935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彝族地区时,彝族人民曾积极支援,不少青年随军北上。

彝族服饰各地不尽一致。深山、黔西一带,男女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方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

彝族人主要从事农业,部分地区兼事畜牧业。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方言土语较为复杂。文字属音节文。节日以火把节最隆重,不同地区、支系还有不同的节日,如巍山、祥云一带彝族的“拜本主会”,阿细人和撒尼人冬季有“密枝节”等。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音乐文化传统的民族,各支系的音乐又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舞蹈是彝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舞蹈音乐极其丰富多采,有欢乐活跃的舞曲,有优美的舞蹈歌,有奔放粗犷的舞曲。例如云南西部彝族腊倮支的“打歌”,是流传很广的歌舞,舞蹈歌“打歌调”丰富多样,其中保山地区的打歌调曲调由do、re、sol三个音构成,欢快活泼,别具风格。

楚雄彝族自治州白彝支系的舞蹈歌,多用切分节奏,欢乐俏皮,又是一种风格。

牟定等县彝族的舞蹈歌,常编出不同的歌词,反映当地的世俗动态,也可离开舞蹈传唱。

杂弦调红河北岸尼苏支系的“杂弦调”,是以小嗓齐唱的舞蹈歌,唱起来轻盈优美,与柔软多姿的舞蹈合为一体,颇富魅力。

三步弦红河南岸尼苏支系的舞蹈音乐,以竹笛、树叶、巴乌、草杆、四弦、二胡、三弦等七种乐器组成的乐队演奏,加上时起时伏的舞蹈欢乐的歌调,表现了尼苏青年们朝气蓬勃的气质。

“三步弦”的音乐,是由一个经常变换前半部分的短乐句反复成曲。

欢乐舞弥勒县西山区彝族阿细人的“欢乐舞”(文艺工作者称为《阿细跳月》),乐队由竹笛、月琴、三胡、三弦等四种乐器组成。竹笛和三弦按高低不同的音域分成三四个声部,音乐具有多声效果,清脆明亮的高音笛声与大鼓般雄浑的大三弦声,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融为一体,表现了阿细人刚直豪放的性格。 2.歌曲《阳光下的孩子》

《阳光下的孩子》是由张名河作词、晓丹作曲的一首富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朝气蓬勃的音调,欢快的情绪,歌唱了生活在祖国怀抱里的孩子,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 第一部分,歌词为衬词“啦”,节奏紧凑,旋律跳跃,活跃而明朗地表现了孩子的愉快的心情。

第二部分,旋律出现新的因素,节奏变得舒展,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并以叙述性的口吻,浪漫的歌词,歌唱了孩子们的成长历程。

第三部分,以合唱的形式,畜有动力的旋律,抒发了孩子幸福欢乐的心情。 3.歌曲《夏天的阳光》

《夏天的阳光》是一首瑞典民歌,4/4拍,降B大调,歌曲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四乐句,旋律起伏,带有附点的节奏,具有一种推动力,给人一种奋进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采用了器乐曲常用的加花手法,使得旋律更为活泼、跳跃,表现了瑞典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的乐观情怀。4.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彝家娃娃真幸福》是一首根据彝族民歌音调创作的儿童歌曲,作品通过对彝家娃娃在喜庆佳节中狂欢歌舞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彝族儿童的幸福生活。歌曲为2/4拍,五声d羽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简洁形象,旋律欢快、跳跃,加之全曲采 用

等明快活泼、具有舞蹈性的节奏型贯穿始终,以及“阿里里”这一彝家韵味的衬词的运用,极富民族色彩,生动地描绘出一群天真可爱的彝家娃娃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歌舞的动人场景。歌曲律动 〔动作说明〕

准备姿势:双手叉腰,脚正步。 第一段:

第1小节:第一拍前半拍左脚起步向左横迈一小步。后半拍,右脚紧跟。(如图一)第二拍,左脚再向左横迈一步。

第2小节:按×××节奏,右脚跺地三次,同时眼视第二点。 第3小节同第1小节,只是跺脚的同时拍手。 第4小节动作同第2小节。 第5-8小节动作同1-4小节。 第二段:

第一拍前半拍起左脚向前小跑步,后半拍右脚向前小跑步。同时双手从一位手向上托至二位手。 第二拍左脚向前落地同时手托至三位。

第2小节,按×××节奏,右脚跺步,同时双手击掌。

第3小节第一拍右脚向后退二步,同时双手从三位落至二位。第二拍右脚向后退步,同时双手落至一位。

第4小节,按×××的节奏,双手击掌的同时,左脚跺地三次(如图二)。 第5小节动作同第1小节。

第6小节(如图三)左腿按×××节奏踢三次同时双手击掌。

第7小节动作同第3小节。

第8小节动作同第6小节做反动作。(张安利编舞) 5.歌曲《乃哟乃》

《乃哟乃》是一首简短的土家族民歌,2/4拍,全曲由五个小乐句组成。旋律中只用do、mi、sol三个音,而且每个乐句的句尾最后一小节都是sol、mi、do顺序,音高、节奏完全相同。由于歌曲乐句的长短不同,形成了(2+2+3+3+3)有变化句式结构,旋律简单而不单调,简短旋律欢快热烈,表现了土家族儿童欢乐开朗的性格。

土家族及其音乐文化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湖南省西北部、湖北省恩施地区和四川省东部等地,与汉、苗等民族杂居。据1982年统计人口为2832743人。历史上土家族曾多次起义反抗封建王朝的统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与各族人民一起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土家族人操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通用汉语汉字。主要从事农业,手工刺绣编织精细,其土花铺盖尤为著名。解放后,实行了社会改革,与苗族联合,建立了两个自治州和四个自治县,以及三个单一自治县。

土家族人民喜爱歌舞,每年农历正月和三月是传统的歌舞节“社巴日”,民间音乐主要有民间歌曲和器乐两类。

民间歌曲按土家族的传统习惯可分为山歌、薅草锣鼓、劳动号子、摇儿歌与儿歌、风俗歌等5种。 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语言上有土家族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在声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结构上有“一声子”、“三声子”、“四句头”、“五句子”之别;在内容上有情歌、古歌、礼仪歌、生活歌、苦情歌等。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苏区产生过大量革命山歌,在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薅草锣鼓又称薅草歌、合音锣鼓、挖土歌等。在集体薅草、耘田或挖土时,由2人或4人在劳动队伍前鸣锣击鼓歌唱。

劳动号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区和酉水、澧水两岸,拖木运料,撬岩抬石,行船驾舟等,在劳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号子、拖木号子、岩工号子最为流行。

摇儿歌与儿歌龙山的坡脚、保靖的普戌流行用土家语唱的摇儿歌,曲调由上下句组成,节奏平稳。普戌县的摇儿歌有羽调式和徵调式两种,旋律多级进下行。来夙县卯洞的摇儿歌与龙山县近似,用汉语演唱。儿童们在娱乐、放牧时喜唱儿歌,一种用汉语演唱的儿歌是在童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调单一,多为二声腔;一种用土家语唱的,曲调与土家族吹管乐“咚咚喹”的曲牌相同。

风俗歌有4种。一是姑娘出嫁之前要唱哭嫁歌。二是按土家族风俗,老人死后安葬前一夜,要请人唱孝歌。三是土家族在举行大型祭祀活动中要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四是老土司“梯玛”在驱鬼除邪等宗教活动中边舞边唱的梯玛歌。

土家族民歌的音乐特征:

1.在调式上,徵羽调式较多,宫调式较少,部分民歌有调式交替现象。

2.曲式结构上以二乐句、四乐句、五乐句的乐段结构较多;在一些偏远山寨有一个乐句不断反复的乐句式结构。在各种民歌中,多段(联曲)体结构比较普遍。 3.旋律多为级进,与语言紧密结合,富于吟诵性。

器 乐

土家族民间流传的乐器有咚咚喹、唢呐、竹号、牛角、木叶等。咚咚喹是土家族妇女、儿童喜爱的单簧吹管乐器,流行于龙山、保靖两县。竹制,约13厘米长,开3孔或4孔,直吹,音色柔和悦耳。流传的曲调有《巴列咚》、《慢巴列咚》、《咚咚喹》、《那帕克》、《呆嗜里》、《乃哟乃》等8首。乐曲短小,旋律流畅。

土家族的器乐合奏,曲牌丰富,风格独特,有打溜子、五支家伙,花锣鼓、丝弦锣鼓等。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聆听《快乐的啰嗦》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乐曲时,教师可借助弹拨乐演奏的图片或电视录像,让学生感受弹拨乐合奏的这一形式。 提示:这首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回答。

2.复听乐曲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按自己熟悉的弹拨乐音做模拟演奏动作,或听教师介绍彝族的简单舞蹈动作,学做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表演,体会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聆听《夏天的阳光》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歌曲。

提示:歌中唱出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2.复听歌曲。

提示:你感到这首歌适合跳舞还是适合走路?选择一个图,并随着音乐试着做一做。3.教师可选择一组学生,用打击乐随着歌曲录音敲击。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四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看图编词并进行读拍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别拍击两条节奏,说出各是几拍子的。

2.分小组看图编词,用蜜蜂和鸟叫的声音编创模声衬词,也可编创词组。 如:

×× × - ×× × - 嗡嗡 嗡, 嗡嗡 嗡, × ×× ○ × ○ × 哩 哩哩

可启发学生想像编创各种鸟儿的叫声,再读一读、拍一拍。

3.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打击乐为自编的带词节奏敲击,可击节拍,也可击节奏,提示学生敲击出音的强弱。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快乐的啰嗦》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阳光下的孩子》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歌曲。

提示:这首歌曲是高兴的还是悲伤的?歌中唱出了什么内容? 2.复听歌曲。边听边轻轻地合着节拍做拍手的动作。

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个听辨音的高低的练习。虽然一年级还未开始学习识谱,感受、听辨音高的铺垫已经开始了。教师可以弹奏出sol和do两个音,让学生听辨,开始可弹距离远远两个音,在学生说出高低后,再听辨sol和do。可采取听和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听sol唱sol,同时将双手举过头。听do唱do时双手自然下垂。2.也可以做听辨的游戏。一组组听辨,看哪一组听得又准做得又快。三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教唱歌曲之前,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彝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解放后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粗犷豪爽的性格和能歌善舞的民族特点。可结合一些有关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听唱的基础上,随着范唱录音轻声朗读歌词。要求学生吐字清晰地演唱歌曲。提示学生,衬词应唱得轻巧,要求学生注意表达歌曲的情感,使歌曲演唱得轻快而富有弹性。

3.在歌曲唱会的基础上,编创动作,并由小组讨论选择适当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乃哟乃》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一至二遍学生拍手。

2.教师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简单介绍土家族的风俗,土家族是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的一个民族,歌词中的“乃哟乃,乃哟嗬”是快乐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轻声读歌词。

3.边听音乐或教师弹琴,边用手指着课本上的小人图形谱唱歌;感受音的高低变化。速度可稍慢些。 4.可跟着教师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学生只是感受歌谱。

5.歌曲熟悉后,可用稍快的速度演唱,以恰当地表现歌曲的情感。 6.分小组自编动作,边唱边表演,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 7.结合歌曲的音乐表现的需要,按小组编创伴奏,为歌曲伴奏。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能理解劳动的愉快,并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粉刷匠》、《理发师》。

二、认识沙球、串铃,辨别其音色并能用探索式的学习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

三、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参与总结、创造意识。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本课以“巧巧手”为主题,是一个劳动光荣主题的学习,教师可提前预备一些旧报纸,便于学生利用。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是一首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儿童歌曲。2/4拍,五声徵调式。轻松的旋律运用了重复的手法,合着有规律的节奏,一气呵成,表现了歌唱劳动的活泼、愉快的情绪。歌曲以表演唱形式出现,一领一和气氛热烈。历数一双手的功劳:洗衣服等家务劳动,补图书、平操场等爱校园的劳动,拾麦穗、拔野草等生产劳动,真是样样事情都会做,因而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使学生在歌唱中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2.管弦乐《铁匠波尔卡》

《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

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3/4拍,在以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示出采用单三 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

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地劳动的情景。 乐曲中间转为G大调,用二部曲式写成。

中间部主题:

这一强调后半拍节奏的主题形成了轻松跳跃的舞蹈气氛。乐曲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用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响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3.歌曲《粉刷匠》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2/4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mi、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4.歌曲《理发师》

《理发师》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F大调式,2/4拍,单乐段结构。旋律采用上行级进、乐句模进,八度大跳、同音反复等发展手法,并将三次模拟理发的“咔嚓”、“沙沙”声与有规律的

× ×|× ×| 节奏相配合,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歌表演

同桌二人共同表演,一人扮顾客坐着,双手自然放在腿上。另一人扮理发师站在顾客后面。表演动作可参照课本简图,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根据歌词内容创作。 【动作说明】

第一段:左站右坐(见课本上图)第1-2小节,左边学生扶“顾客”左肩,右手半握拳,伸出大拇指,先向左再向右做“摸胡子”动作。 第3-4小节,右手伸出食指、中指模仿剪刀,由右向左剪四下。 第5-6小节,右小臂向上垂直举起,向前后方向抖动四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3-4小节。

第9-11小节,换左手理发,从左向右剪六下。

第12-16小节,左手伸直似抚摸“顾客”的头发,由下而上随节拍轻推四下,同时右手上举,五指分开,手腕随节拍上下晃动,做喷雾动作。 第二段:右站左坐。

第1-2小节,右手向右下方伸出,做“请”的动作。左边学生向右转身点头打招呼。第3-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

第5-6小节,“顾客”双手举起手心对面部模仿照镜子,两人同时先向左,再向右各晃动一次,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7-8小节,动作同第一段。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

提示:歌曲唱出小朋友的手都会做什么事?你会做什么事? 2.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三表演《粉刷匠》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尽量记住旋律的音调。 提示:这首歌唱出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都做了什么? 2.复听歌曲范唱,心里默唱,看谁记的旋律多,试着唱唱,可分小组唱。 3.随录音唱歌词。

提示:如果你是粉刷匠,或着帮妈妈做了一点事,得到妈妈的夸奖,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边听录音边唱,试着编创自己的动作,也可以试着用旧报纸把自己打扮成粉刷匠的样子,边唱边表演。

5.跟着教师完整地像唱歌词一样唱歌谱。 6.提示学生重点唱好“小鼻子变呀变了样”,也可展开讨论: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的喜悦,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四 课堂评价活动: 五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铁匠波尔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

提示: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不是乐器发出的声音。

2.教师简介乐曲的来历,引起学生的兴趣。复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边听音乐边指看课本上的图形谱。试看记住这一句旋律。

3.按乐器的声音图谱,选择打击乐器合着乐曲敲击。体验参与音乐表现的快乐。 提示学生注意听:伴奏的声音要控制,要与乐曲吻合。编创与活动

1.认识串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手持串铃的正确姿势。2.分小组探索,让串铃发出长短不同的声音。 3.展示每个学生的探索。鼓励学生不同的探索。

串铃及弹奏方法简介

串铃:俗称马铃,原为蒙古族、藏族的打击乐器。形状为:将十几个金属小铃系于皮条弯成的弧形带子上,也有的将铃系在塑料制成的圆环上(儿童打击乐中的圆环均为塑料制成),演奏时,用手摇动。常用于民间歌舞音乐的伴奏或器乐合奏中。儿童演奏时可采用下列两种办法: 1.用左手持铃,用右手击左手腕部。

2.左、右手各持一铃,摇动时,左、右手在胸前交替动作。三表演《理发师》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范唱。 提示:《理发师》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简单叙述歌曲内容。2.复听范唱,用跟唱的方法尽快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角色进行表演。3.请一部分学生加入打击乐器沙球、边打边唱。其他同学边唱边表演。四 编创与活动

1.认识沙球,看图或看教师示范持沙球的正确姿势。2.分小组尝试,发出声音。3.指导学生看右面的练习:

第1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一下,第2小节: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沙球及演奏方法简介

沙球:又名沙锤,用密封的椰子壳外加木把制成(儿童打击乐为塑料壳,内装沙粒,两个一组)。演奏时,左、右手各握一把,双手交替上下晃动,奏出各种节奏音型。沙球发音清脆呈短暂的沙沙声,多用于演奏有特殊风格的舞曲。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

二、理解歌曲的内容,有感情地演唱,能填创歌词,并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表演。

三、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运用×和×编创节奏,并能背唱自己熟悉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结合本课主题“汪汪与咪咪”进行学习、比较两首聆听乐曲,感受小狗的音乐是急促的、旋转的,小猫的音乐是悠闲的。教 材 分 析

1.管弦乐《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或《瞬间圆舞曲》。由波兰作曲家肖邦作于1846~1847年间。初作为钢琴曲,后被改编为长笛曲、管弦乐曲等。作曲家的朋友法国女作家乔治桑(1804~1876)豢养了一只小狗,常喜欢飞快地旋转着追逐自己的尾巴。乔治桑请作曲家用音乐表现这只小狗的可爱动态,于是作曲家欣然写成此曲。乐曲篇幅短小,速度很快,一气呵成。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写成。4小节引示之后,在圆舞曲节奏伴奏下呈示出带有急速旋转感的主题。

旋律围绕尾音sol不断反复,带有“无穷动”的体裁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调皮的小狗团团旋转的动态。随后,乐曲出现了甜美抒情的中间部主题,轻松而悠闲。

乐曲再现旋转不停的开头部分后结束了全曲。

2.管弦乐《跳圆舞曲的小猫》

《跳圆舞曲的小猫》是一首专为孩子们写的管弦乐曲。由美国作家R.安德森作曲。曲调诙谐有趣,描绘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猫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了优美的圆舞曲。乐曲具有拟人化与写实的特点,为三部曲式(A+B+A1),4小节的引子,好似一个自豪的小猫一步步走进了“舞场”,准备翩翩起舞;A段主题旋律优美抒情,用弦乐器主奏,小提琴“滑奏”技巧的运用,形象地模拟了小猫的叫声,增加了乐曲的诙谐情趣和突出了主题内容。旋律进行中快慢交替,充分表现了小猫那顽皮好动的性格。B段旋律欢快活泼,音乐一气呵成,表现了十分热烈的场面。用木管乐器主奏。它描绘小猫越跳越高兴,在快速地转,音乐进行中不时传来几声猫的叫声,好像时刻提醒着欣赏者:这是小猫在跳舞。尤为有趣的是在乐曲的结尾处,突然传来了几声狗叫,使正在专心跳舞的小猫大为震惊,音乐用了一连串的上行音后,突然结束了全曲,形象地描绘了小猫听到狗叫后迅速跳离了舞场,巧妙地结束了全曲。它的音乐主题是: 3.歌曲《猫咪别淘气》

《猫咪别淘气》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羽调式。歌曲幽默诙谐并带有说唱风格,具有浓郁的现代气息。歌曲的节奏、旋律紧紧依托于语言的音调,说唱结合,七度下行大跳音程的倚音、切分音的运用,形象地带出了小朋友的稚嫩语气,生动地表现出小主人对淘气的小猫的叮嘱,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内容,渗透了关心动物的意识。 4.歌曲《谁在叫》

《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七声宫调式。

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像力。同时也在教育学生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小狗圆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乐曲,让学生用手指随课本上的图形谱划动。提示:你感到乐曲描绘了小狗怎样的动作,或小狗在做什么? 2.复听音乐,随着音乐用手势在桌上进行表演。 三表演《猫咪别淘气》教学基本要求

1.反复聆听歌曲。提示学生歌中唱出的小猫咪在怎样淘气?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分小组讨论,做分角色表演的准备。 4.分小组边唱边表演。5.加入打击乐器表演。 四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安排了一个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练习。教师可指导学生分小组试一试每个人关于选择乐器的建议。

2.选择一种效果较好的伴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小狗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二聆听《跳圆舞曲的小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这首篇幅短小的管弦乐曲。

2.提示:听了乐曲你想到了什么?可让学生根据标题去想像。 3.跟着乐曲和教师哼唱第一部分主题A,加深对乐曲的印象。 4.复听乐曲。用手指在桌上画图形谱。

提示: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到哪两种小动物的叫声? 5.分小组讨论:你感到小猫在做什么?结尾使你想到什么? 6.听乐曲,用动作表演。学小猫的样子跳圆舞曲。

三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一个编创节奏与复习歌曲相结合的趣味性练习。要求学生不但能按节奏编创小动物的叫声,而且能唱出关于这个小动物的歌曲。(即:课本中学过或平时自己听过的歌。)2.在编创节奏中,再次熟悉运用×、×节奏。可分小组进行填创游戏,要求边说边做小动物的动作,看谁将节奏读得准,动作做得生动形象。

四 表演《谁在叫》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用手指随着课本上的旋律线划动。

提示:听一听,谁在叫?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再一次聆听,使学生在聆听中熟悉旋律、内容、发现问题、回答问题。

2.听着歌曲录音跟唱全曲。或用听唱法学会歌曲。3.分组进行编创活动。

提示:你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怎样叫,利用小组的智慧你一句、我一句为歌曲编创新歌词,分组表演自己的歌。4.边唱边表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5.背唱自创的歌曲给爸爸、妈妈听。

课本中《谁在叫》这首歌采用了图与旋律线示意的方法呈现,生动形象而有趣。学生可通过旋律线的示意,结合看图,迅速地记忆歌词。同时也有助于提示学生的动作表演。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课后小结:

第四篇:二年级音乐第四册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我的妈妈叫中华

课型

教 学

要 求

能有感情的演唱《我的妈妈叫中华》,理解歌词内容,从感受歌曲美的意境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

爱国主义教育

难点

感受音乐形象,唱准附点音符节奏的旋律。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老师出个谜语给大家猜:我们家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保姆,照顾我们起居饮食;他是个医生,家人生病了都是她在照顾;她又是个老师,教小孩子做作业,这个人是谁? 生:妈妈。师:那你们可知道,我们有个共同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它的怀抱中成长的,你们知道是谁吗? 生:中国。

二、学唱歌曲

1、播放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介绍长江是中华第一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好比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成长。

2、师边讲解范唱,学生边模仿体验。让学生听出第4、5句的音乐是相同的。复习从头反复记号。

三、演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完讨论看到了什么。师:我们来欣赏一下我们美丽的妈妈——中华。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歌唱。

3、请四个组的同学比赛,看谁更爱我们的中华妈妈,看谁唱得最有感情。

四、拓展

播放《爱我中华》、《祖国慈祥的母亲》,让学生感受中华情与华夏音韵独具的美感。

师:除了这首歌是歌唱我们的中华妈妈,还有许许多多的歌曲都是唱出我们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爱,我们来欣赏两首。

五、小结:这节课收获了什么? 生:爱妈妈一样爱中华。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效果好,对学生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通过互评、自评后,能改正缺点,带着亲切深情的感情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内容

《猜花》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用敲击乐器选择相应的节奏为歌曲伴奏。并即兴创编歌词。

重点

学唱《猜花》,并能表现歌曲。

难点

敲击乐器时能跟歌唱时的节奏结合。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我的妈妈叫中华》

2、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请学生说说从歌曲的课件中看到些什么花(很多花)?歌词中提到了那些花?他们各有什么特色?(木棉花、牵牛花、梅花„)

3、教师播放《猜花》的录音带,请学生画出印象中的各种花朵。并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创设一种“花圃”的情景。

4、播放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并提出问题:什么花儿空中开?„

5、播放多媒体课件《猜花》,先请学生边听范唱,边跟着老师拍节奏。当歌曲出现衬词时学生边念边拍节奏。教师与学生合作,随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6、师生共同合作学唱歌曲。

7、讨论用哪种演唱形式来演唱歌曲。

第一段教师演唱“问”部分音乐,学生唱“答”部分音乐。第二段学生与教师对换角色。

第三段演唱时要求“问”的部分音乐用p的力度,“答”的部分音乐用f的力度。

8、为歌曲选择乐器伴奏。播放“调声”的歌舞形式,请学生模仿舞步。

熟走舞步后,把学生分成二组,人少的一组围小圈,手拉手,边唱“问”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人多的一组围大圈,手拉手,边唱“答”的这部分音乐边走舞步。

9、唱唱编编:教师引导学生创编新词演唱,如:什么花儿晚上开?晚上开。有的绽放像菊花、像菊花。烟花朵朵空中开„

10、想想谈谈:教师针对花的品格和特征让学生自我小结。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大家来歌唱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在参与歌曲的演唱活动中,能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重点

创编多种演唱方式进行演唱

难点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1、复习《猜花》。

2、“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一段自选音乐,随着音乐做简易动作:摸肩、摇头、摇臂等。

3、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注意弱拍起的演唱,a部演唱轻快、活泼;b部演唱情绪很自豪,音色高亢明亮。

4、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家来歌唱》,请学生聆听一遍,再“请大家跟我唱”,教师弹奏钢琴带唱,学生轻声跟唱。若学生对这种节奏音型的歌调学唱有困难时一句一句的教唱。

5、创编演唱方式。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想想可以用什么形式来演唱歌曲《大家来歌唱》。

如:轮唱、齐唱、领唱加齐唱。或者是拍手拍腿的声势演唱,敲击打击乐器演唱,边跳边唱等。

6、唱唱拍拍。

请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节奏的拍手为演唱歌曲伴奏,再选择敲击乐器为演唱歌曲伴奏。a部分选用节奏:

∣× 0 × 0 × × ×│ b部分选用节奏:

∣× × × × × 0 0 ∣

7、唱唱跳跳。

请学生尝试着在合唱的基础上稍加手的动作与脚的动作来加强歌曲的节奏感,从而增强歌曲的表现力与艺术美感。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二课 清晨

课型

教 学

要 求

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能感悟音乐中的情绪与情感。

重点

认识并掌握××××节奏。

难点

用简单的律动感受3/8拍的拍律。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听赏管弦乐曲《朝景》

谈话导入:同学见过的早晨是怎样的?

听中忆:播放多媒体课件《朝景》的画面并听赏管弦乐曲,请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不同地方的清晨。

听中画:播放录音管弦乐曲《朝景》,请学生画出自己听到和想象到的早晨情景。听中唱:播放主题音乐,让学生随音乐哼唱简化的音乐主题。

唱中辨: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听长笛、双簧管这两种乐器哪个先出现,并在书上标上顺序。

听中舞:启发学生自做道具或用身体的各部位来表示晨景,并随音乐舞动。

二、学唱歌曲《美丽的朝霞》。

听中动: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美丽的朝霞》,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一起律动。

听中读:教师指导学生边听音乐《美丽的朝霞》边做律动边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两遍。第二遍朗读时教师板书重点词:朝霞、山、山顶放光芒、太阳。听中画:教师播放录音《美丽的朝霞》,学生边听边画出歌曲演唱中的“美丽的朝霞”。听中唱:教师热情洋溢地范唱《美丽的朝霞》。

先请学生轻声跟随教师的弹奏“lu”唱旋律并左右律动。再跟随弹奏轻声跟唱歌词。跟唱歌词时教师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及发声方法。听中划:熟唱歌曲后,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边唱边比划手号。复习已学手号并做手号接龙游戏:教师演唱唱名,请学生进行快速反映接龙游戏。分小组比赛。

创编歌词:教师启发学生创编描写早晨的歌词填入《美丽的朝霞》一曲中进行演唱。请学生分组讨论编写,并演唱出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早操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用简单的韵律操动作配合歌曲的不同节奏参与音乐活动。

重点 边唱边做自己编的早操。

难点

创编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学唱歌曲《早操歌》

一、复习歌曲。复习歌曲《做早操》,请学生边唱边做自己编的早操。

二、学习新歌。

1、教师范唱歌曲。

2、范唱后请学生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一遍,再轻声跟唱歌曲。

3、教师先用轻声高音位置朗读歌词,再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注意纠正乐句的语气及其字词的咬字吐字。

三、唱唱做做。

1、熟唱歌曲后,请学生唱《早操歌》并做前面自己所选做的小学生广播体操中的某一节。

2、边唱边做接龙游戏。先从一个组表演一句话到第二个组表演两句话。训练学生的节奏反应能力。

四、创编早操。

教师可启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参照音乐与歌词创编一个动作,按接龙方式连贯起来,向全班展示汇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歌唱早晨》

课型

教 学

要 求

能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内涵。

重点

学生能认识并掌握××××节奏并用唱名模唱。

难点

创编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学唱歌曲《歌唱早晨》

一、组织教学:

“请大家跟我做”­——教师播放《歌唱早晨》的录音带并做有节奏地拍手、跺脚、耸肩等动作,然后请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参与《歌唱早晨》的教学活动。

二、读读、拍拍:

1、教师指导学生轻轻地朗读下面的童谣,并随着歌词语气中提供的节奏拍手。

清晨中,景色好,我背书包上学校。路上小河哗啦啦啦响,枝头小鸟叽叽喳喳叫,哗啦啦啦响,叽叽喳喳叫。

2、熟拍熟读童谣后,教师继而指导学生拍练习。

三、拍读歌词。

教师先示范拍读歌词后,再请学生自己拍读歌词。

四、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歌唱早晨》后请学生轻声跟唱歌词。

2、针对接受较慢的班级需要一句一句地教唱。

3、当唱到“霞、花”时请学生做××××地拍手动作。

4、演唱时,教师用自编儿歌提醒学生的演唱姿势、演唱音色、演唱音准、演唱节奏。

5、唱这首歌之前让学生先唱唱《全世界人民团结紧》这首歌。

五、游戏歌唱。

熟唱歌曲后,教师让学生做默唱部分歌曲的游戏,教师指定歌曲中要默唱的乐句,请学生接唱歌曲。

六、串唱歌曲。

教师学生串唱已学过的所有有关早晨、早操的歌曲并加上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三课 大家一起唱儿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培养学生爱大自然、爱动物的情感。

重点

创编小歌舞剧与他人合作共同表演。

难点

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忆儿歌。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幼儿时的儿歌。如“小老鼠,上灯台„”等。

二、唱儿歌。

1、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儿歌《小燕子》,教师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燕子为啥来?”的含义。

2、演唱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唱儿歌跟念儿歌一样,一个乐句换一口气,下乐句是上乐句的继续与发展,因此每个乐句的连接要连贯流畅。

三、讲环保。前面讲到“燕子为啥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通过演唱儿歌,理解儿歌中的深层含义: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四、编短剧。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对象进行拓展教学,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小小歌舞剧《小燕子》。主题一:请大家爱护花草爱护小鸟,想留住小燕子,就要创建一个美丽的家园。主题二:希望建设环保型的无烟尘工厂、无噪音工厂。尽快发明无声汽车和机器。主题三:小朋友与小鸟欢快地搭建好鸟巢并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五、小结:小朋友应该植树爱花、保护动物、爱护大自然。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有个洋娃娃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初步感受与体验不同国家、不同音乐风格的儿歌。

重点

学打新的手号

难点

模仿木偶戏的表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教 学

一、复习旧歌。

教师播放上节课教过的歌曲《小燕子》,请学生边唱边跳。

二、演木偶戏。

教师随录音带伴奏范唱歌曲《有个洋娃娃》并且做木偶戏的表演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多做几次表演,表演时要诙谐、幽默有趣,将洋娃娃可爱的形象展示出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三、学唱新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有个洋娃娃》,可以让学生听唱歌曲,也可以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歌曲。

四、巩固知识:段落反复记号。

表示唱完第一段后,从头反复跳过第一直接唱第二结束。

五、学新知识。

在歌曲中找到这两个新音:si、do`,请学生跟随教师做新手号的练习。

六、唱唱演演。

教师启发学生比较《小燕子》与《有个洋娃娃》这两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风格。一首是中国儿歌,一首是印度尼西亚儿歌。(运用旋律、节奏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音阶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唱准音阶的各音级,掌握七声音阶排列的顺序,为今后的音乐技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重点

准确唱8个音的唱名及打出手号。

难点

加强打手号的准确性。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一、忆忆。

教师弹唱《小铃铛》、《五声歌》,请学生边回忆边轻声跟唱并说说歌曲里面有哪几个音。

二、唱唱。

教师范唱《音阶歌》,请学生仔细听两个新来的朋友是怎样唱的?学生轻声跟唱,演唱时教师注意提醒学生:耳朵尖、听音准,轻声唱好《五声歌》。练唱时,可采用跟随老师的手号练唱,或让学生边打手号边唱。

三、做做。

教师请学生把新来的朋友和老朋友排成一队并打出手号。

如:每组8个人,从低到高排好队,do朋友排第一,re朋友排第二,依此类推。do’朋友排最后也是最高的一个,请每个小朋友依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反之,从高到低的顺序唱出自己的唱名并打出手号。

四、练练。

教师请学生看多媒体课件中的音高练习。

五、听听。

教师任意弹奏已学过的8个音,请学生聆听所弹奏的音,并打出手号,此活动教师可采用小组比赛或个人比赛的形式进行听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关注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比比。

让学生比比谁背唱《音阶歌》最好、最快。

七、评评。

教师请学生自评,是否参与音乐活动?是否会唱《音阶歌》?是否准确唱出8个音的唱名及打出手号?有什么不足之处。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四课 动物世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重点

学习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难点

角色扮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先做一、二个手影在幻灯机上显示出来,让学生说说是什么动物的手影?

二、忆唱歌曲。

请学生演唱已学过的动物歌曲,如《在农场里》、《青蛙合唱》、《小白兔乖乖》、《唐老伯有个小农场》、《野兔饿了》、《小毛驴》等,并表演各种动物形象。

三、聆听新歌。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入新课,请学生仔细听听歌曲描绘的螃蟹长得什么样?

四、朗读歌词。

教师可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让学生根据词义做简易的动作并读歌词。

五、学唱新歌。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从自身的表演直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被吸引。学生学唱时可跟随录音伴奏边做简易动作边演唱。

六、形象表演。

熟唱歌曲后,教师启发学生边唱边表演歌曲中的音乐故事。

七、创编手影。

教师可启发学生创编动物“螃蟹”的手影,可以是一个人创编,也可以是几个人合作创编。

八、自我评价。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稻草里的火鸡

课型

教 学

要 求

学生能够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感受音乐中的幽默感与乐观的态度。

重点

配合歌曲进行情节表演。

难点

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

教师可让学生复习歌曲《螃蟹歌》后直接进入新课,引入另外一首同样风趣幽默的动物歌曲《稻草里的火鸡》。复习歌曲时要求边唱边表演。

二、听听想想。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稻草里的火鸡》请学生边听边想:火鸡是生活在哪里的一种动物?(它是属于鸟类动物)

三、读读讲讲。

教师朗读歌词,请学生讲述歌曲中的故事情节。

四、玩玩唱唱。

通过自己的范唱带领学生走进这首充满美国乡村音乐风格的歌曲中,去感悟美国人民那种特殊的幽默感。

五、唱唱玩玩。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分甲、乙两组做表演式对唱,注意提醒演唱语气的表达。分组演唱时,整首歌曲的表达有了多种变化,教师可让学生在演唱中慢慢体味。

六、唱唱编编。

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刚刚演唱歌曲的实践和体会,创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欣赏《小狗圆舞曲》等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听赏《小狗圆舞曲》感受轻快的乐曲风格。

教 学

重点

赏析乐曲。

难点

能表现出乐曲的风格。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一、欣赏《小狗圆舞曲》

《小狗圆舞曲》是肖邦于1846年初夏。一天,当肖邦和乔治·桑在一起时,乔治·桑的小狗在一旁追逐着自己的尾巴打转转,可是又咬不住。这情景十分活泼有趣,于是肖邦即兴创作了这首短小的圆舞曲,把小狗追逐自己尾巴的形象和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乐曲是个单三部曲式结构,3/4拍,速度很快。

a段从右手快速流动的音型开始。四小节之后,左手加入演奏圆舞曲节奏。b段比较抒情,但速度不变,也不失轻快、活泼的特点。后半部分用了些装饰音,描写小狗活泼的跳跃。

二、欣赏《袋鼠》、《水族馆》 管弦乐曲《袋鼠》、《水族馆》选自《动物狂欢节》,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

《袋鼠》属这部组曲的第六首,这段音乐用双钢琴交替地演奏短促的装饰音旋律,惟妙惟肖地表现了袋鼠欢快跳跃的情态。

《水族馆》是《动物狂欢节》的第七首,这段音乐用两架钢琴交替地奏着轻柔的反向琶音,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安详、纯净的旋律,犹如游鱼在水池中轻盈穿游,泛起层层涟漪。《杜鹃圆舞曲》由于曲调优美,音乐形象逼真,深受人们喜爱。

三、欣赏《咆哮的老狗熊》 了解作品:教师先理解作品,把握好作品,再通过自身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律动。师生律动:教师和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律动,把自己听到的感受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听赏作品,并做教材中相应的活动与练习。听到《咆哮的老狗熊》音乐时模仿老狗熊咆哮的音乐形象做律动。

开个动物狂欢节,学生扮演狂欢节里面的各种动物,但相应的音乐响起,就模仿那种动物进行律动。

全班在欢快、活泼的音乐中结束本课。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五课 音乐游戏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歌曲《哈哩啰》,学生能体验歌曲中富有拉丁美洲的节奏特色。

重点

体会特立尼民族中所表现的音乐风格特色。

难点

随音乐做出律动。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知识。

教师请学生做一个游戏“跳格子”。

二、学新知识。教师请学生做活动“拍拍”。教师可让学生先一行一行地进行,再一竖竖地进行,还可以“之”字形进行等。

三、看看动动。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哈哩啰》,学生边看边随音乐跳动。

四、读读拍拍。

教师可让学生有节奏地念歌词并按书中标识在× ×处拍手。

五、唱唱拍拍。

教师播放录音伴奏,边唱边拍手,随后学生跟随教师轻声学唱,并在“哈哩啰”处用重音语气演唱,唱出这一拉丁美洲民歌风格的节奏特色。

①学生读词,教师唱“哈哩啰”并拍手,反之教师读歌词,学生唱“哈哩啰”并拍手。②学生唱词,教师唱“哈哩啰”并拍手,反之教师唱歌词,学生唱“哈哩啰”并拍手。③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六、知识运用。

熟唱歌曲后,学生可边唱唱名边拍手,但在休止符处的拍手改为握拳。

七、唱唱跳跳。

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哈哩啰》请学生随着音乐热情奔放地跳起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找乐器的游戏、跳绳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找乐器”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听赏并辨识出已学乐器。通过欣赏〈跳绳〉感受乐曲频繁变化的节奏。

重点

认识新乐器大管的音色特征。

难点

能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创编情景。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一、找乐器游戏。

1、讲故事:教师讲故事,一天,晶晶沿着小路去外婆家。一路上,她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请学生说出图中乐器的名称,想想以前曾听过的哪些乐曲是由这种乐器演奏的。)图中首先看到的是(圆号)—歌曲《小白兔乖乖》中大灰狼的音乐。(大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妈妈的音乐。

(双簧管)—《小鸭与大灰狼》中的小鸭主题。(长笛)—《彼得与狼》中小鸟的主题音乐。(大管)—《咆哮的老狗熊》中表现狗熊的咆哮。(小提琴)—《小白兔乖乖》中小白兔的声音。

2、猜乐器: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按先后顺序排列写在已准备好的纸板上,比比哪组写的又快又好。

演奏乐器:教师随意播放上面六种乐器演奏的音乐主题,请学生表演各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二、欣赏《跳绳》。

《跳绳》是《快乐的节日》组曲中的第三首,乐曲运用频繁变化的节奏,描写了各种跳绳的神态。

师生互动: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教师和学生随着钢琴曲《跳绳》的不同节奏作不同的律动。

唱主题旋律:教师弹奏主题旋律,请学生模唱出来。再分组唱熟主题旋律。听听动动:教师播放钢琴曲《跳绳》,请学生听到主题旋律就做某一种跳绳的神态动作,此活动可反复练习。

三、节奏多声游戏。

1、学习多声节奏。

2、分组练习。

3、汇报学习。

4、协调练习。

5、展示表演。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六课 大海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听赏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能听辨“独奏”这一形式。

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难点

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一、看看听听。

教师播放小提琴独奏《大海》,学生边听音乐边看书中的图画。简介名画欣赏《海滨的渔船》及作者。

二、听听读读。

教师与学生一起听小提琴独奏《大海》,小型乐队演奏《大海》并在乐声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

三、学新知识。结合课文巩固复习善于表现优美、抒情音乐的乐器—大提琴,了解“独奏”这一形式。

四、唱唱想想。

教师和学生一起听录音范唱轻声跟唱歌曲。演唱时请学生体验“f”这个力度记号安排在歌曲什么地方较合适?并想象一下大海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学唱歌曲时,教师采用师生分句演唱的方法。如:教师唱前半句,学生唱后半句,再反过来学生唱前半句,教师唱后半句,最后一句齐唱。

五、唱唱做做。

熟唱歌曲后,教师请学生做以下活动:

1、模仿各种不同情景的大海发出的声音。

2、用自己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大海的不同情景并发出不同的声音。

3、请编出或讲出有关海的一些故事。

六、唱唱划划。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自己的演唱旋律画出旋律线条。

七、听听画画。

听赏管弦乐曲《天方夜谭》的几个片段,他们描写不同的“海”的情景。请学生把听赏后的感受用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七课 先辈们唱过的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

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学唱《酸枣刺》 教材分析:

全曲短小精悍,主要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采用领唱、合唱等演唱形式,具有一呼百应、此起彼伏的效果。情绪活泼天真,坚定乐观,反映了当时根据地儿童与全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和抗战必胜的信心。

一、听唱歌曲。

教师范唱《酸枣刺》后提问:歌曲的意思是什么?

二、观看影碟。

教师播放故事片《小兵张嘎》片段。

三、听歌走步。教师带领学生随着歌曲的节奏与情绪踏步。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可以反复练习。

四、演唱歌曲。

熟练上面踏步后,教师和学生边唱歌边踏步并反复体验歌曲情绪。演唱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

五、巩固知识。

演唱歌曲时,复习巩固段落反复记号的用法。

六、介绍作者。

学生在一段鼓舞人心的歌曲学习后,教师简介曲作者:冼星海。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共产儿童团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

能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能根据歌词的词意与音乐的情绪创编身体动作。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学唱《共产儿童团歌》

一、看看。

观看课件电影片段《红孩子》,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共产儿童团的精神风貌。

二、听听。

教师范唱《共产儿童团歌》。注意要唱出进行曲的风格。

三、动动。

听赏钢琴变奏曲《共产儿童团歌》并做律动。先请学生听着钢琴曲,然后学习先辈们扛红缨枪的那种样子,挺起胸膛,步伐整齐的做行进动作。再听辨《共产儿童团歌》的主旋律共出现了几次?跟随每遍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

四、唱唱。

通过两遍听赏活动,学生已熟悉主旋律,为学唱歌曲作好了铺垫。教师先有节奏地带读歌词,再请学生轻声跟唱歌曲。演唱形式可多样化:有问有答,有领有合。

五、比比。

教师让学生在前面律动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与歌词意境一致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分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表演最符合歌曲的精神与情绪。

六、忆忆。

教师让学生演唱《小列兵》,让学生感受此曲与《共产儿童团歌》的异同。

七、编编。

教师出示固定节奏,启发学生创编班队纪律歌曲,并填上自编歌词。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卖报歌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学唱先辈们唱过的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

感受并表达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

难点

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鉴赏判断用手势表达。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三课时

学唱《卖报歌》

《卖报歌》的创作故事:

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名叫“小毛头“的报童,了解到报童生活的艰苦,聂耳以小毛头作原型写成《卖报歌》。聂耳还特地请小毛头扮演剧中的报童,并在过场戏中唱了这首歌。此后,《卖报歌》传遍全国,久唱不衰。

一、听听做做。

教师播放音乐故事“小毛头与《卖报歌》”,请学生仔细聆听并提出要求:在听到故事中歌唱《卖报歌》的音乐有渐渐慢下来的地方请用手势表示出来。目的是学生能通过自己的鉴赏判断后,用手势表达所感受到的音乐速度的变化。

二、试试唱唱。

请学生试着模仿故事中歌唱《卖报歌》的音乐处理速度的变化进行演唱。旨在把渴望光明的情绪唱出来。

三、唱唱想想。

师生轻声跟唱。教师启发学生想想:小毛头在雨中叫卖报纸的心情是怎样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

四、演演唱唱。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根据歌曲情节进行表演唱。

五、谈谈找找。

优秀作品离不开优秀作曲家的精心创作。简介作曲家聂耳的生平,请学生课后查找《卖报歌》的由来、聂耳的故事、聂耳的作品、聂耳的出生年代等。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第八课 吟唱古诗词

课型

教 学

要 求

通过诵读《悯农》一曲,让学生通过极富感染力的画面、震撼人心的告诫,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懂得劳动的艰辛。

分 析

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一课时

程 教

读读、唱唱《悯农》

1、有感情朗诵:朗诵时让学生感觉似乎在炎热的烈日下,辛勤劳动,汗水挥洒入土,渗入到禾苗根须上的感觉,既沉重而又意味深长。诵读时提示小学生要有感情,有快慢、强弱、声音的高低来表现诗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收获、珍惜粮食的情感,从而获得劳动艰辛的审美教育。

2、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表情或做出体态反应。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着音乐,从而很好地去理解和表现音乐。

3、感受二拍子及歌唱歌曲:

⑴听音乐,可坐着听,也可围着圈做42页的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随歌声前后做锄地动作模仿弯腰插秧等活动。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的旋律。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⑵先曲后谱:在学生会唱歌曲的前提下,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在感情上建立唱名概念。

5、知识连接:《悯农》

(二)首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6、赏析要点:

这首诗和前面一首是姐妹篇,可以对照起来读,前面一首是讲要珍惜劳动果实,这一首却提出了一个尖锐的社会现实:普天之下,没有一块闲农田,农民终日辛勤劳动,可是劳动者不得食,常饿死。这是何原因呢?诗人在当时能如此深刻地提出这个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

《静夜思》

课型

教 学

要 求

感受到音乐与美术、诗歌的完美结合,并加深孩子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对古诗词内涵美感的体验。

重点

培养学生能够用色彩图形或线条记录来表现音乐的能力。

难点

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

教 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 时

第二课时

读读、听听、画画《静夜思》

1、赏画。请大家欣赏一幅画,这是一幅唐诗《静夜思》彩图,请同学们朗诵一遍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同学们上语文课学过,请讲将这首诗画了什么?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亲情、乡情的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2、配乐朗诵:启发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再根据诗词的情绪设计它的节奏、速度、力度、声音的高低及朗诵的方式。然后再配上乐曲朗诵,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对比一下有音乐和

第五篇: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第一课

《童年》

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准能力。教 学 内 容

聆听《童年的回忆》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编创与活动  表演《摇啊摇》 表演《小酒窝》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童年的回忆》

这首通俗钢琴曲音乐清新潇洒,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为法国的图森。经钢琴演奏家理查·克莱德曼的演奏,这首乐曲和其他同类的乐曲(如《水边的阿第丽娜》)同时流传世界各地,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2.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

曲作者—郑律成(1918-1976)生于朝鲜南部,自幼喜爱唱歌。当时朝鲜处于日本侵略者统治之下,1933年随亲人来中国参加朝鲜革命组织,同时坚持学习音乐。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7年到延安学习工作。1950年入中国籍。作有300多首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八路军进行曲》(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3.歌曲《摇啊摇》

这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4.歌曲《小酒窝》

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五声羽调式。曲调富有浓郁的民歌风格,旋律欢快、活泼,歌词生动,富有童趣,抒发了在温馨家庭中孩子甜美生活的欢乐心情。教学重难点:感受6/8拍的强弱感 第一课 时: 教学要求:

1、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音。

3、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音乐律动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旋律,一起踏入新的音乐旅程!跟着老师一起动起来!)师生一起做拍手操,放《童年的回忆》的音乐.二、复习歌曲

1、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

听《劳动最光荣》,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

3、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4、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5、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6、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用‘LU’哼唱。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让学生发现最后一句唱2边。

8、再跟唱一边,找一找难唱处,重点练唱: 3 5 1 6 │5 5 │

摇 到 外婆 桥

跟琴模唱,要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进,六拍时值唱足。

9、连唱

边唱边用动作表演(即兴表演)

10、跟唱歌谱

五、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学生评价

4、出示: 6 5 │3 6 5│ 3 5 1 6 │5 5 │ 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碰铃)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7、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六、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聆听《童年的回忆》 《我们多么幸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 并板书。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回忆童年开心吗?你们觉得幸福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

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幻灯出示歌词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5、谈谈对歌曲的感受:

A、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象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B、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C、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

6、编创与活动

师:歌曲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兴高采烈?当你听到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放录音,学生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四、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5 5 3 5 6 5 3 3 6 6 3

五、小结,师生再见。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听音乐唱歌曲《郊游》,律动进入课堂教学

二、复习《摇啊摇》

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

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

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一二还是一二三吗?

边听录音边按一二击拍。

4、用LU哼唱

重点: 3 1 0 6│3 0 │5 3 0 5 │6 0│

5、按节奏朗读歌词

重点读准:

左边 0 一 │ 个 0 │ 右边 0 一 │ 个 0 │

读准八分休止处

6、放录音,轻声跟唱。

找一找喜欢唱的歌词,并唱一唱。找一找难唱句,大家一起练唱。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

设问:A 请大家仔细听,老师唱的两句歌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提示: 歌词、节奏、曲调。设问:B 听我唱曲调,你能听出曲调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几个音吗? 重点练唱: 1 0 6│3 0 │5 3 0 5 │6 0│ 左边 一│个 │右边 一│个 │

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7、连唱

唱到“呀子喂”处与同桌互相拍手,节奏为 “ХХ Х” 让学生编创其他节奏型 边唱边拍手。

8、分别用稍快、中速、慢速让学生试唱,说说用哪种速度表达长有小酒窝甜美、可爱的小朋友,喜悦的心情?

用甜美的情绪、稍快的速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10、分组排练表演唱。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教学反思:

第二课 草原

教 学 目 标

一、《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三、在即兴编配伴奏、舞蹈、编曲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 学 内 容:  表演《草原上》

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草原放牧》 聆听《草原巡逻兵》

音乐知识:mi、sol、la及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教 材 分 析

1、歌曲《草原上》

这首歌曲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2、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这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初步集中接触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风格,从而体现本课的音乐与民族的人文性,初步感受音乐的民族风格。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草原上》 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乐曲《草原巡逻兵》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骑马”律动进入课堂教学。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哪里了?

学生:大草原!

老师介绍大草原

老师:对,我们来到了一片广阔的大草原,它像一幅巨大的绿毯

铺在地上。美极了!

二、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从标题切人,引导学生的想像。

2、复听主题曲调,并要求学生能记住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族音乐的风格。

3、初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4、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5、复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情景,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6、以《草原巡逻兵》作背景音乐,为学生讲故事作衬托。

7、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简单介绍民族乐器“笙”的性能。

三、表演《草原上》:

1、师范唱。

师:你们说得太好了,我想用歌声唱出草原的好。师:你听出来草原好在哪里?

2、出示地形图,学生跟着录音范唱轻轻哼唱以熟悉歌词。

3、出示乐谱歌词,学生在电子琴伴奏下填词唱一唱。

4、相互间讨论:怎样唱好这首歌?

(1)请学生自己尝试处理歌曲。

(2)反馈与评价:个人、小组。

(3)老师从中指导唱法,并渗透乐理知识(节奏、等)。

5、跟电子琴伴奏音乐动情地演唱。

6、获取完整的音乐形象,跟录音范唱初步演唱歌词。

五、创设音乐情境。

1、分组创编音乐情景:在草原上„„

2、小组排练,教师巡视指导。参考第九页的图片上的动作。

3、汇报表演。

六、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音乐知识:mi、sol、la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乐曲《草原上》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律动进入课堂教学。

老师:孩子们,看!我们骑着马儿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

二、学习mi、sol、la

1、复习歌曲《草原上》:

边唱歌曲边表演。

2、师边弹琴边唱歌谱,(你能听出老师唱的是什么曲目吗?)

3、比一比第一行旋律与第二行旋律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你能找出并说一说吗?(前两小节相同,后两小节不同)

4、你能听琴后跟着一起老师唱一唱旋律吗?

听老师演唱旋律后跟琴默唱,然后再小声的跟老师演唱旋律。

5、说一说哪一句唱的最好?哪一句你感觉不理想?你能唱得更好吗?

三、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小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主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牧笛的小孩儿赶着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鲜嫩的青草,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牧笛吹起来,听,的笛声传来了„„)

2、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答:„„

3、请学生贴出画面

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点题:师——猜猜看,小羊儿是谁赶来的?牧民是什么意思? 贴出牧民、出示课题

4、儿歌歌词——(在主旋律音乐声中完成)

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儿歌,你听„„(配乐儿歌声起)听录音范读儿歌

教师听录音伴奏按节奏范读;变换形式读儿歌

师:你们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

按节奏齐读、分男女生读、师:谁来想个办法使儿歌读得更好听呢 ——学生设计伴奏型。师:同桌的同学做打花巴掌的游戏, 按节奏读一读儿歌

5、学唱歌曲:

听琴哼唱旋律,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小牧童又高兴的唱起了歌儿!听音乐范唱。

学生设计不同的单音哼唱旋律

师:小牧童说呀看哪个小同学最聪明先想一个单音来哼一哼这段音乐——学生设计 听琴学唱 师:你觉得有什么唱不好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指名学生解决问题或听范唱后再解决 学生齐唱

师: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第三段?当小羊儿吃的饱饱的回家去时,它们的声音会离我们越来越——(生:远),那我们唱的声音就要越来越——(生:弱或小)听教师范唱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了 师:你们来当小牧童吧,老师来跟你们开火车唱 加入衬词——咩„„

师:小羊儿听见你们这么动听的歌声,它们也想加入你们的演唱呢,谁能把小羊儿的声音配进来

6、表演

“真够热闹呀,谁能想想主意,设计一些形式,让我们的歌声更动听”?: 一组:体态律动;二组:打击乐;三组:分角色表演 四组:小羊叫声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辅导并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

音乐知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聆听《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生进入教学。

二、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 让我们同草原上的小牧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歌曲出处、简介

师:小牧民还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们今天学的是哪里的民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介绍江苏:地处我国的华东地区,那里土壤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3、其他民族的放牧情况

师:你还知道其他地方或民族的有关放牧等情况吗?

蒙古族——主要从事畜牧业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人主要吃奶制食品、牛肉和面食,他们热情好客,待人诚实,特别尊重长辈。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独有的乐器马头琴相当出名。

4、模仿马的动作:播放乐曲《草原巡逻兵》

三、聆听《草原放牧》:

 1教师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2、《草原放牧》是协奏曲的第一部分音乐。初听时,分段欣赏,初步感受一种风格的两个主题的不同性格所表达的两种不同情绪。听一段议论一段。听一听,议一议。

3、复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进一步体验两个主题所表现的鲜明对比,并用图形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将对两段音乐的感受即兴编舞进行表演,表现出草原小姐妹的活泼可爱的形象。

四、音乐知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

1、认一认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想一想哪个音长?哪个音短?

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 看谁最棒!

五、小结:师生再见。教学反思:

第三课

友谊

教 学 目 标

一、《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友谊”产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二、在实践为歌曲配伴奏及表演活动中,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三、进一步做即兴创作训练活动,巩固上节课所获得的音乐基础能力。教 学 内 容

聆听《同伴进行曲》 聆听《船歌》 表演《噢!苏珊娜》 表演《原谅我》 教 材 分 析

1.吹奏乐《同伴进行曲》

这是一首用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作者泰克。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在4小节引子之后,由高音乐器奏出了刚健、有力的进行曲主题。主题旋律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多次大跳。音乐显得更为明朗、活泼。当主题反复一遍时,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在主题又作了一次变化重复后,乐曲进入中部,中低音乐器奏出平静温和的旋律,音调上下回旋,好像是对昔日好友的深情怀念。

随着第一部分的主题再次出现,乐曲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结束。2.合唱曲《船歌》

这是作曲家黎英海为我国电影《两个小足球队》所写的一首插曲,它描绘了青少年们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表现了他们的真诚友谊和远大理想。

3.歌曲《噢!苏珊娜》

这首歌曲是美国作曲家福斯特创作中深受音乐爱好者的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4.歌曲《原谅我》

这是一首3/4拍美国儿童歌曲,曲调短小精悍,歌词简练,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一个孩子对以往的错,勇于向朋友倾诉,求得原谅的真切心情。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噢!苏珊娜》。重点:表现出对朋友的友谊,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难点:弱拍的附点节奏,进行对比的范唱,从听辨人手,教会学生唱准

教具准备:

电子琴、鼓、双响筒、铃鼓等简单打击乐器,教学范唱光盘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老师的带领下随着音乐起舞(背景音乐:《哦,苏珊娜》伴奏)

二、歌曲《噢!苏珊娜》。

1、刚才听的那首歌是不是很耳熟?叫什么名字?

2、通过预习查的资料,学生来介绍曲目和作家

3、听范唱学唱歌曲:

歌曲中的反复记号你会看吗?指一指该怎么看? 你最喜欢哪一句?能唱一唱吗?

观察两句旋律是不是相同?

4、反复学唱:珍惜友情,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5、跟随老师简单的模唱谱子,看谁的声音最美!

三、伴奏与舞蹈:

1、依照书上给的图谱,给歌曲伴奏 伴奏的加入,分步进行:

先练铃鼓,打强拍,其次是响板,最后是沙球。

2、编邀请舞

教师给基本舞步——跑跳步,其他的舞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创作,集思广义编一段邀请舞

3、跟着音乐边唱边跳。

四、聆听《同伴进行曲》、1、这是一首进行曲,经常在集会或队列行进中演奏、播放。简单介绍该曲创作的背景,以帮助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2、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形谱进行教学。边听音乐边看图形谱。以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谱1与2的对比。

3、复听图形谱1、2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理解音乐的各种手段进行描述,如几个人一起表演“队列与怀念”,也可用图画,也可用语言„„ 

4、初听图形谱3。设问:这段音乐与前二段音乐中哪一段相同。

5、复听图形谱3。学生画图形谱。

6、完整听全曲,并进行队列变化表演。

五、小结:师生再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噢!苏珊娜》 表演《原谅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音乐律动。

二、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1听一听,唱一唱。

2为歌曲伴奏,并把自己想像成为牛仔合着歌曲用跑跳步来表演邀请舞。3分声部演唱歌曲,要求各声部小声演唱的同时,听一听另外的声部的声音,感受和声的魅力。

三、表演《原谅我》:

1、教师范唱:

注意弱起的分句,听一听,想一想,看一看,歌曲分为几句?

2、教师的范唱曲调:

第一与二句的曲调有哪几个音是相同的,有哪几个音是不相同的? 比比谁的耳朵最灵?比比谁的记忆和模仿最快? 提高听辨→记忆→唱谱的能力。

3、前三句强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师通过范唱,加强语气,强调“我”,因此要唱得重一点稍长一点,来解决附点节奏的难点。

4、处理歌曲:从标题出发,要求学生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而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

5、编配打击乐,烘托三拍子的强弱节奏,所以鼓的强拍是至关重要的。你能说一说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怎样表示吗?用动作做一做:拍手拍出强弱弱,并划出三角形。

6、在唱好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编段新歌词,找同学一起做游戏。

四、小结:师生再见。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船歌》

表演《噢!苏珊娜》(复习)表演《原谅我》(复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小律动。

二、复习歌曲:

1、唱一唱歌曲《噢!苏珊娜》

表达出对朋友的珍贵的友情,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2、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为歌曲伴奏,合着音乐用跑跳步来表演邀请舞。

3、唱一唱歌曲《原谅我》 4 表演歌曲《原谅我》

处理歌曲,要求学生带着内疚的情绪,向朋友倾诉自己的“一点错”,而表达对同伴的信任,希望得到同伴的“原谅”,使伙伴的友谊更进一层。

5、分组比赛:看谁的声音最美?

三、聆听《船歌》:

1初听全歌: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反映的内容。 2教师板书歌词,复听全歌,让学生看着歌词聆听。

 3师生交流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景——突出伙伴们真诚的友谊之情和 欢快的气氛。

4再复听全歌,重点放在合唱部分,要求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他们唱的是同一个曲调吗? 5板书:合唱谱(也可不出谱)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合唱的二声部图形谱。6随音乐用手的划动来表示曲调的起伏流动,表达伙伴们轻松活泼地在船上划行的情景。

四、小结:师生再见。教学反思:

第四课 放牧

教 学 目 标

一、本课与第二课《草原》属同一主题,但作品所产生的地区不一样,《小放牛》等作品主要流传在汉族地区,所以其音乐风格与蒙古族有很大的差别。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二、在上两课掌握“ 分音符的时值。进行“

”三音的基础上,学习“

”三音的音高及八

”的音高听辨,并进行即兴问答创作活动,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教 学 内 容

聆听《小放牛》 聆听《牧歌》 表演《放牛山歌》 表演《小牧笛》

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放牛山歌》

是一首以农村题材为内容的四川民歌。音乐素材简练、朴实,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曲调欢乐、活泼,表现了农村的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

2、歌曲《小牧笛》

这是一首以民歌音调为素材的创作歌曲,歌曲的结束音使用了下滑音,使歌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以朴素的语言、简练的手法,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农村风情画,表现了纯朴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混合拍子。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小放牛》 表演《放牛山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小放牛》:

1、教师先介绍河北民歌《小放牛》: (1)把曲调抄在小黑板上。

(2)在教师的电子琴弹奏下,学生跟琴声哼唱曲调,对该民歌有一个初步的熟悉。

2、初听乐曲:

设问:这段乐曲是由民族乐队还是西洋乐队演奏的?乐曲中主要 的曲调是由哪一件乐器演奏的? 

3、听第一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前面我们学唱的《牧童》民歌有什么关系? 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你能听出二人一问一答的情景吗? 

5、复听第一、二段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6、复听全曲并小结。

三、表演《放牛山歌》  

1、师范唱:

民歌与地方的语言连在一起,像《放牛山歌》中的“啥”、“哟喂”等都是四川的方言语调的语助词,所以教师的范唱以及在教唱中都要注意地方语言的语调与语气,这样才能唱出其独特的韵味。

2、读歌词:

引导学生要以自己参加劳动而获得丰收的喜悦心情来演唱曲调和歌词。



3、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4、第17-20小节:

读谱视唱。其余曲调通过听唱、跟唱学会。

5、巩固练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句,要求学生表演《小牧笛》

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1、在复习巩固 mi、sol、la 的基础上,从柯尔文的手势图中了解“ ”的音高位置。

”各音的音高。从有规律的上行、下行到任

2、用手势唱准“意的手势位置唱;由教师带领唱到由学生自己带领唱。

3、设计游戏唱好这六个音,复习巩固。

4、在复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学习八分音符时值——“”。

5、音高与节奏综合训练——即兴自编两小节曲调。

三、听辩“

”的练习

”三音的音高并唱准。

1、听辨目的是从听觉上巩固学到的“

2、这两条曲调可以一条一条进行,听辨操作要求:当你听到弹奏的是上面一个音时请站起来,听到弹奏是下面一个音时坐着不动。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4、上、下两个音分两次跟琴唱一唱,以体验两个音的高低。

四、表演《小牧笛》

1、导入:(出示投影片)“同学们,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副图?”你有什么感想?

2、录音范唱:请大家一起听听小牧童是怎样唱的?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小牧童边学习边放牧,有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3、学唱歌曲旋律:(1)讲解歌曲中的混合拍子。(2)熟读节奏。听琴模唱歌曲旋

4、学唱歌词:

(1)再听范唱录音,加深印象。(2)下滑音的演唱方法。(3)加入二段歌词。

(4)指导学生用明亮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5、引导学生讨论:从这首歌中学到了什么?了解到什么?

四、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牧歌》

表演《放牛山歌》(复习)表演《小牧笛》(复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乐曲《草原上》的律动的音乐。

学生:随律动进入课堂教学。

二、表演《放牛山歌》(复习)

表演《小牧笛》(复习)巩固歌曲《小牧笛》 《放牛山歌》

1、提问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及知识,2、了解学生是否记牢。

3、随琴模唱旋律。

4、齐唱歌曲《小牧笛》。

5、讨论应用怎样的心情和声音来演唱歌曲。

6、听录音范唱,7、比较谁唱得更动听。

三、编创与活动:曲调问答



1、课本上三对问答说明:第一对是示范问答;第二对有问句,创作一答句;第三对问句与答句均要进行创作。



2、这一活动要求是即兴创作,把已学到的知识:六个唱名、三种节奏组合起来进行口头即兴创作。



3、活动方式:先可以教师作问句,学生作答句;后可有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在活动中多鼓励学生的创作和参与,不求创作规范化。

四、聆听《牧歌》:



1、先介绍乐曲是由同名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



2、熟悉内蒙古民歌《牧歌》的曲调。有条件可播放该歌曲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哼唱,教材中的图形谱就是这一曲调绘制而成的,所以,可以看着图形谱唱曲调。



3、初听乐曲。设问: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4、复听乐曲。设问:每遍的主题曲调出现时它的声区变化顺序是怎样的?各遍表达了怎样的情景,你能想像出什么样的场景? 

5、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提示:从题材、形式、风格等进行对比。

五、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

妈妈之歌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妈妈之歌》、《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云南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4 3 2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

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4 3 │—

小猫 爱吃

鱼,小猫 吃 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

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首是一个人唱的?哪首是很多人唱的?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的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连线)

三、学唱歌曲

1、讲故事导入。

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用哼鸣模唱歌曲。

1、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

(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

× ○

×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四季童趣》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3、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1 2 3 │

│ 3 2 1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捉迷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1、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2、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3、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1、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教学反思 :

第七课

钟声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钟声叮叮当》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3、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4、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5、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美丽的黄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

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1 2 3 5 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3/4 ×

— × │ ×

— × │ ×

××

0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教学反思 :

第八课

爱鸟

教学目标:

×

1、鸟是人类的朋友,本课以鸟为题材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动去做好爱鸟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只鸟仔》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初听《空山鸟语》,思考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胡)感受二胡的音色。

2、介绍刘天华的成就。

3、复听歌曲并提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一只鸟仔》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小乌鸦爱妈妈》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复习歌曲《一只鸟仔》。

二、聆听《对鸟》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否完全一样?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看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从爱鸟的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三、导入: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可把妈妈高兴坏了。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小乌鸦真孝顺啊?我们为这感人的故事取一个名字吧!(出示课题)

四、学唱歌曲

1、我们来听听、看看歌词,跟着拍一拍节奏。这是一首2/4拍的节奏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下面大家边听边拍节奏。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

(师)乌鸦妈妈觉得我们的歌唱的很不错,可就是太单调了一点,我们有什么方法给这首歌美化一下呢?对了我们不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来伴奏一下呢?

2、律动:(师)同学们再想想除了为歌曲伴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把这首歌变的更美?我们可以用动作来美化这首歌。下面我们用四人小组形式把这首歌的动作想想,自己编一编。可以按照节奏做动作也可以看歌词想想动作。歌表演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六、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非常辛苦,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教学反思: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只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只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桔梗谣》

一、组织教学

1、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以每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为导入。

2、《丰收之歌》是首丹麦民歌,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

3、欣赏音乐并看课本中的歌词和插图,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歌舞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桔梗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人声的分类:童声、女声、男声。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圆圆和弯弯》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

3、复习歌曲《桔梗谣》。

二、聆听《丰收的喜悦》

1、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三、学唱歌曲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

2、我们来聆听歌曲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2、拓宽思路,创编歌词。

3、律动:即兴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六、课堂小结 教后反思: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复习所学过的歌曲,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音乐的喜爱,熟练掌握所学的歌曲。

2、复听部分乐曲,让生再次感受音乐的独特的魅力。复习重点:歌曲 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1、歌曲《摇啊摇》、《小酒窝》、《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噢!苏珊娜》《原谅我》、《放牛山歌》《小牧笛》《草原放牧》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一课《童年》中的歌曲:

1、歌曲《摇啊摇》:

齐唱歌曲:师: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人们都走出了家门,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红的花,绿的草,构成了春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找生独唱:

加深对爱护树木,保护绿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歌曲《小酒窝》:

齐唱歌曲:春天到了,花儿露出了可爱的笑脸,草儿换上了绿色的衣服,暖暖的阳光照的人们懒洋洋的.在这阳光明媚的天气里, 让我们踏着音乐的节拍一起到郊外去游玩一番.找生独唱: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歌表演:边唱边演,你能做到了吗?

二、复习第二课《草原》中的歌曲:

1、歌曲《草原上》:

齐唱歌曲:少先队员们,你们可知道,儿童团就是你们先队的前身,战争时代的儿童团的学习、战斗生活给我们留下了光荣的传统,少先队员是我们光荣的名称,鲜艳的红领巾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沿着少先队爱祖国,爱人民,顽强学习,不怕困难的革命传统,继续下去!

2、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齐唱歌曲:教育儿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祖国而能力学习。

三、复习第三课《友谊》中的歌曲:

1、歌曲《噢!苏珊娜》: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2、歌曲《原谅我》: 齐唱歌曲,进行歌表演,(有的扮演蜗牛,有的扮演黄鹂,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根据内容老作画,)组织完表演后,让学生来评价学生,老师给予肯定和奖励.四、复习第四课《放牧》中的歌曲:

1、歌曲《放牛山歌》: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2、歌曲《小牧笛》:

齐唱歌曲,了解了特立尼达民歌的特点,感受到歌曲所表达得欢快、热闹的的场面。更加热爱生活,扩大音乐视野。学生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努力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就能唱好。和学生共同讨论处理歌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在展示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五、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六、小结: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1、歌曲《妈妈的心》、《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四季童趣》、《捉迷藏》、《钟声叮叮当》、《美丽的黄昏》

2、聆听《妈妈之歌》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五《妈妈的歌》中的歌曲:

1、歌曲《妈妈的心》: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让孩子自由发挥,表演歌曲中的故事情节,让每一个孩子参与到表演中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

2、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二、复习第六课《四季的歌》中的歌曲:

1、歌曲《四季童趣》: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2、歌曲《捉迷藏》:

齐唱歌曲: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

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三、复习第七课《钟声》中的歌曲:

1、歌曲《钟声叮叮当》 :

音乐小屋里有你的快乐也有我的快乐,让我们随音乐一起来轻轻试唱一遍;有表情、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2、歌曲《美丽的黄昏》

齐唱歌曲,师引导学生进行歌表演。

四、聆听乐曲《妈妈之歌》

师:“孩子们,你们在家帮助妈妈干什么呢?”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形象。

让孩子们模仿所听出的乐器的演奏方法,随乐曲表演,让孩子们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

五、小结: 孩子们,你们的表演太精彩了,下课后,请大家自由组合,模仿一个场景,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来表现演奏它。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

歌曲《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桔梗谣》、《圆圆和弯弯》、《燕子》、《大象》

一、复习第八课《爱鸟》中的歌曲:

1、歌曲《一只鸟仔》:

老师来扮演妈妈,妈妈把这首歌曲唱给宝宝们听好吗?(师唱)编创动作边唱边演。

2、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齐唱歌曲,让学生分析,月光下原本是“静的”,但是人们夜晚纳凉,兴冲冲地夸赞家乡,而客观的“静”被打破了,夜晚变得热闹了。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演唱的感情,理解“静静的”主题的不同含义。

二、复习第九课《丰收歌舞》中的歌曲:

1、歌曲《桔梗谣》:

齐唱歌曲,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演唱歌曲《小蜜蜂》。

2、歌曲《圆圆和弯弯》:

齐唱歌曲,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并对学生进行尊重、爱戴自己长辈的思想教育。

师:“唱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三、复习第十课《姐妹俩》中的歌曲:

下载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人音版第四册音乐教案全册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音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4课时歌曲演唱 电影音乐《雪绒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影片中的音乐片段,分析体会影片及其音乐,并能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2.通过欣赏影片《音乐之声......

    思想品德第四册全册教案

    [思想品德第四册全册教案]教学时间:第1周 1家乡的春天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的春天,感受春天的气息,思想品德第四册全册教案。 2、初步掌握春天的气候特征。 3、......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三课音乐会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三课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聆听《青蛙音乐会》,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生动鲜明的青蛙形象,愿意用肢体动作和演唱等形式来表现青蛙的模......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1、《好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视以......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二课幸福的歌[范文]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和教学反思之第二课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 能够用自然的声音、 欢快的情绪演唱《 彝家娃娃真幸福》 和《 乃哟乃》 , 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课问声好

    新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问声好 教学目标: 1.感受关于大自然的音乐,能以歌声表达热爱生活的情趣,知道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2.动脑为歌曲编创新词、动作。 3.......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桥下六小 李银双 第一课 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

    人音版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