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

时间:2019-05-12 18: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

数 字 编 码(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6~P119以及相应的练习题。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图书编上书号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作用。

2、让学生体会用字母也可以进行编码,进一步探索编码的方法,经历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过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课前到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在图书馆借阅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同学们,课前到图书馆去调查了吗?图书馆那么多图书,怎样方便快捷地查找图书?(用字母和数字给图书编码),对了!图书编号、车子牌号都是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

【设计意图】课前布置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比较大的图书馆)进行实地调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并为新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生交流课前各自调查的收获。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

图书的检索号一般包括分内号和书次号,分内号是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标准对图书进行分类,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种类,中文图书共分为22大类,分别用A、B、C„„Z字母表示,字母后的数字表示进一步细分。一般来说,数的位数标志类名的级别,多一位数码表示细分一层。书次号则表示同一类图书的序号,这里也可以考虑作者、出版日期等。

3、提出问题:我们教室图书角里也有很多书,为了方便我们查书,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给图书编号,整理出图书角的图书目录)

4、分组为图书角的图书编排号码,并整理出目录。

①、讨论并确定好图书的书号要包含的信息:图书的类别、作者、捐书人等。②、讨论每个信息如何用字母和数字进行编排。比如用字母表示类别,用A表示童话故事书,还可以用序号代表捐书人的信息。

③、设计好方案后,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汇报的方案进行评价。

④、挑选出大家最满意的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再分工完成图书角的目录登记表。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流各自调查的收获,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对图书的检索号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突出可以用字母来表示图书的分类。然后放手让学生分组独立完成编码活动。

三、方法应用、巩固拓展:

1、为了方便日益繁多的图书,每一本图书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代码——国际标准书号(ISBN)。请你观察书后的书号,你能从中了解什么信息?

2、家美小区新建了一栋楼房,请你给这栋楼房的每个房间编号,其中5门3层2号的编号是多少?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在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编码?举例说一说。【设计意图】学生谈收获,老师要引导学生不但总结知识,还要总结过程和方法。课堂检测A

1、从车牌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2、0504352表示XX校五年级四班35号学生,是个女生,那么0603281是几年几班的几号同学,是男的还是女的(男单,女双)?

答案:

1、学生体会汽车车牌号中的编码,除了数字还有汉字和字母的应用,用各省的简称表示省份,用字母表示地市。

2、六年级三班28号同学,男生。课堂检测B

1、“小马虎”在课前收集了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四个人的身份证号码,但是不记得这四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们能帮帮他吗?

***412 *** *** ***161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大华旅馆有六层楼,每层楼有10间客房,如果用0到9十个数字给房门钥匙编上号,能使服务员很容易就知道是哪间客房的钥匙,同时又不容易被局外人猜到,请你设计一个方案。答案:

1、爷爷:4306234506073

31奶奶:***

爸爸:***161

妈妈:***412

2、略。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一课时教案

数 字 编 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

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

2、一张身份证。

3、调查了解相关数字号码的编排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设计意图】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来揭示课题,学生初步感知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邮政编码

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

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

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

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课前调查、收集的一些邮政编码,如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家庭住址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等,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含义,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身份证编码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①、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②、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③、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④、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3、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以小组为单位编排出既符合要求又形式多样的学号来,教师只做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三、方法应用、巩固拓展:

1、你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

2、你的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事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选择一种感兴趣的编码数字,去调查了解它的意义。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围绕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来设计,学生感受到了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堂检测A

1、你知道哪些数字编码?它们是怎样组成的?和同学交流一下。并尝试解释他们的意义。

2、说一说你父母的身份证号码的数字 都代表什么意义。

答案:

1、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运用数字编码的例子。(电话号码、车辆号码、邮政编码、商品编码、学号、报刊杂志的刊号等等。)

2、学生能说出身份证的构成,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并能从中了解一些信息。如:地区、年龄、性别等。课堂检测B

1、拨打长途电话都要先拨区号,你都知道哪些城市的区号?

然后再了解一下电话号码及数字的意义。

2、小小设计师:

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谁编写的学号既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出这个同学的信息,又科学合理!答案:

1、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可以课前先做个调查。

2、只要学生的方案合理可行即可。可以提问:怎样设计学号能体现出是男生还是女生?怎样设计学号才能保证学号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一直不变?然后老师介绍学校现行学籍编码。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分析

七单元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数学广角有关植树问题,主要是通过简单的事例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或者介绍一些比较著名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让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栽树的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3时

教学内容教材111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有些数学问题只计算不一定对,要考虑它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用画线段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同学们,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有很多,你知道哪些?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二、新学习

1.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米栽一棵(两端要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3.画图实际种一种。

我们先画线段图看看。这里把线段平均分成了几段?但要栽几棵树?

4.小路边一共有20个间隔,所以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小结:看来,有些题目,不仅要运算,还要想想具体情况怎样,找一找规律,得到正确答案。

三、巩固练习

1.18页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生在小组里交流。

四、堂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第二时

教学内容教材118页例2

教学目标

1.用线段图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有趣,稍不认真分析,就会算错。这样的问题在我们身边还有,你想学吗?

二、新学习

1.出示118页例2主题图。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

2.找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在小组里交流,并汇报。

4.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

这里的问题与上节的不一样,在这里,小路两端是场馆,不需要栽树。

三、巩固练习

1.一座长180米的大桥,每隔30米安装一盏路灯。

(1)两端要安装,需路灯几盏?+1

(2)两端不安装,需路灯几盏?-1

2.119页做一做1。

3.119页做一做2。

四、堂总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时: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 … 轻的一端就会…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1)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 瓶钙片,其是有一瓶少了3 片,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3 .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交流方法:一个一个讲,声音不要太大,能让对方听到就可以了,也可以边讲边演示,让对方可以更清楚… …

(3)全班汇报。一个一个地称出重量(利用硅码);利用推理(老师手托实物模拟天平帮助演示,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你说的是“如果”,那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4 .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 …),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新授 .出示例1 :这里有5 瓶钙片,其中1 瓶少了3 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学具自主探索:现在有5 瓶钙片,其中有1 瓶比较少,怎样利用天平把这瓶钙片找出来呢?我们可以拿出5 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找出少了的这瓶?(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3)全班汇报。较复杂的方法帮助板书示意图。老师在引导语中强调全面考虑可能出现的结果:怎么找?可能出观什么情况?说明什么?

(4)对几种方法的梳理、比较:分成几份?每份数量是多少?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来?(5)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 … 还可以… …。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三 练习:完成P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第1 题,因总数为9 筐,故可平均分成3 份,只称2 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 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 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 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第2 题,把15 盒平均分成3 份,至多3 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课后反思: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能比较清晰的用图示的方法加上自己语言描述的方法比较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进步。第二课时:最优方法找次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新授

1.解决9 个零件的问题,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方法。

(1)出示问题:有9 个零件,其中有一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

老师引导分析方法:你可以拿学具摆一摆,也可以用笔在纸上进行分析,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

(2)自主探索。在有一定结果以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方法,老师帮助梳理方法: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反思自己的分法并在小组内交流。老师指导交流重点:看看我们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伐出次品?

(4)全班汇报。老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需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边汇报边板书示意图。

(5)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6)小结:把9 个零件分成3 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2.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 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 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平均分成3 份,即4 , 4 , 4。)迅速在草稿纸上分析一下,看看至少需要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3次)(4)我们再来看看别的分法能不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还有哪些分法?(2,2,8)(3,3,6)(5,5,2)(6,6)……学生选择一种分法在纸上进行分析。

(5)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6)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 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二、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6、137 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一6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⑴第5 题让学生脱离具体的操作活动,学会用图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题答案是至少需要称3 次。

⑵第6 题与例题不同,是另一种类型的“找次品”,因为不知道次品比正品重还是轻,所以问题就复杂多了。对本题而言,还是分成3 份,至多称2 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第一次天平两边各放一袋白糖,若天平平衡则剩下的那袋就是次品,再称一次就能判断次品是轻还是重了;若天平不平衡,则这两袋中一定有一袋是次品,可取下轻(或重)的那袋,把剩下的那袋放上天平,若天平平衡,则轻(重)的是次品,若天平不平衡,则重(轻)的是次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此题为起点,探索数量为4 , 5 …… 时如何找出次品。

⑶第7 题是一道关于集合运算的题目。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过用集合圈来分析解决问题,所以本题可引导学生利用集合知识画出图。再分析题意:两个组都没有参加的有6 人,所以参加课外小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

组的一共有25 一6 一19(人)。这样,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就可算出集合圈中表示既参加音乐组又参加美术组的有12 + 10 一19 =3(人)

2.有7 瓶药片,其中1 瓶中少2 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3.有15 盒巧克力派,其中1 盒中少3 块,设法把它找出来。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在生活中如何从几个物品中找出次品的策略。在解决问题时,我们知道了很快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和原则:一是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 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 份,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课后反思: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二课时:小数乘小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小数乘法》第二课

时:小数乘小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

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示范:

1.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8 扩大到它的10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二、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 8 6.2 5 2.0 4 × 4.2 × 0.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三、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

P.8 7、9题。P.9 13题。

五、板书

小数乘小数

六、课后记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数字编码第二课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