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

时间:2019-05-12 18:1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

学习写消息

教学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2.学写新闻。

3.播报、评价所写新闻。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完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新闻两则》,初步了解了新闻的要素、结构、语言特色等知识,但是对新闻写作还没有进行实际地操作,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闻要素不够齐全、语言不够简洁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寻找身边有新闻价值的新鲜事。2.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事由。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李杰 2016年10月19日)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齐背《写作课本》上的妙句

二、个人背功展示:2—3名同学背精段,要求做到流畅的背。

三、优秀作业展示:联词成段成故事。

四、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堂作文课。(直入主题,向同学们明确这堂课的任务,让学生心里有所准备,教师观察学生反映,如果学生觉得难,教师则明确这堂课采用活动的形式,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这次写作任务。)写什么呢?最近,我们学校、班里发生了许多新鲜事儿:比如,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元旦文艺汇演;有同学很认真地用抹布擦楼梯;美术老师帮同学们倒垃圾;老师为表演节目的同学扎辫子……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新鲜事儿写成新闻,向学校全体师生和我们的家长报道,一展我们的精神面貌和写作才华。同学们!好不好?

下面请看今天写作的活动安排:给出活动安排和任务,让学生引起兴趣,但是明确每位学生都是小记者,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本组新闻社提供优秀的新闻稿。

活动名称:本班新闻联播。

组织形式:以各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本组召集人。活动步骤:①学新闻;②写新闻;③播新闻。

角色扮演:新闻小记者——由全体同学担任,负责写新闻稿。新闻编辑——由每组推举一名语文学霸担任,负责挑选、编辑新闻稿。播音员——每组推荐2名(男女各一)声音洪亮、口齿清晰的同学担任,负责播报本组新闻。新闻评论员——由每组推荐一名公正、负责的同学担任,负责打分,评选出最佳播音员和最佳新闻社。

同学们分好组,小组长采纳组员的意见,指定本组的编辑、播音员和评委。

五、新闻写作(一)学新闻

新闻怎么写?首先要知道新闻体裁的特点。同学们看过报纸都知道,有的新闻写得长篇大论,有的则短小精悍。那种写得很短的新闻又叫作消息,它是新闻体裁中的轻骑兵,报纸上出现得最多。今天我们就学写“消息”,每位记者写个一百多字就可以了。(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任务量)其实我们已经学习过新闻,哪位同学记得?(生回顾《新闻两则》)好,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温故知新,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思考练习题。请同学们说出新闻的要素有哪些?新闻的结构由什么组成?在新闻的结构中不可或缺的是哪些部分?

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我们来研究一下,导语有哪些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导语写了这些要素,就能用最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新闻的内容了。

我们来研究一下主体部分,主体和导语相比有什么特点?(学生发现主体比导语更长、更详细一些)明确:主体是对导语的扩展,包括:事件的经过、背景、结果、作者的结论。

(二)写新闻

1.聊新闻。请同学们用两分钟回忆一下近来发生在你周围的新鲜事,或者是你近来的新发现。然后说给你的同桌听。(导入部分老师说出了几件新鲜事,对学生起一个思维激发的作用,在学习回顾了新闻知识之后,学生对于新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逐步明确什么样的事情具有新闻价值,先让学生和同桌说,让他们畅所欲言,不会因为要举手回答问题而害怕说自己发现的新鲜事)2.写标题。请同学们给你打算要写的新鲜事拟一个标题,并写在纸上。请三位同学把你拟的标题写到黑板上。(在对学生的标题点评时,明确标题的要求:能够从标题中知道新闻的大致内容,或者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引人入胜)3.写导语。请给你的消息撰写导语。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新闻事件,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展示两位同学写的导语,教师点评,写得好的肯定,写得不好的同学要当场告诉怎么修正)4.写正文。请续写完新闻的主体。要求:事件真实

以记者的身份客观报道(明确: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以记者的身份记叙、评论,因此一般不用第一人称“我”来写,也就是说不是写自己,而是写别人,语言简洁、150字左右。)

写完后交给本组编辑,编辑后交给主播。合作小组各角色任务:

新闻小记者——由全体同学担任,负责写新闻稿。新闻编辑——负责挑选、编辑2则新闻稿。

播音员——2名(男女各一)声音洪亮、口齿清晰的同学担任,负责播报本组新闻。

新闻评论员——公正、负责的同学担任,负责打分,评选出最佳播音员和最佳新闻。

(三)播新闻

班级新闻联播时间

明确:播报时长不超过1分钟,播音员上讲台面对全班学生播报。第一组在播报的时候,第二组在台边候场。

教师评价新闻稿并对这次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新闻知识,学写了新闻,播报、评价了所写新闻,同学们也在写作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一堂写作课就在活动中顺利的完成了。(同时班长、学习委员、语文课代表统分,最后由语文课代表宣布评比结果)

六、任务写作

请写一篇本次公开课的新闻,并发送给学校广播站。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以战争为主题组元。课文有的记述正义战争的胜利,有的谴责非正义战争的残酷。战争与和平,永远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二大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学生,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感受战争,思考战争,了解历史,明白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揭示正义战争必胜,非正义战争必败的历史规律。反映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报导了人民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和反革命战争的节节败退的真实现状。《芦花荡》,记叙了人民向侵略者讨还血债的英雄行为,表现了“老头子” 那种孤胆英雄形象。《蜡烛》,叙述了老夫人在枪林弹雨中掩埋烈士的悲壮场面,塑造南斯拉夫母亲那感人肺腑的形象。赞美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年代用血肉凝结起来的情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作者以人类的良知严厉谴责本国强盗政府,对中国表达了极大的尊重和同情。这封信抓住火烧圆明园事件,分清是非黑白,议论势如破竹。聂华苓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记述作者在南斯拉夫参加的一次悼念活动,再现了半个世纪前一段残酷的历史,表达了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呼声: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感受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魂的情景,最终得出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认识只有和平发展才是人类光明的前途。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多方面思考,动手动口,提高表达能力。

3.掌握记叙文特点,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抓住课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这样便于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理解意味深长的句子的含义,学习作者根据表达中心选择材料。

2.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3.学会用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4.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的知识,了解事件梗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时安排

《短文两篇》6课时

《新闻两则》3课时

《芦花荡》3课时

《蜡烛》2课时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2课时

《亲爱的爸爸妈妈》2课时

综合性学习:世界:何时铸剑为犁1课时

作文训练2课时

单元测试与补差3课时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意识到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2、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重难点:用细节突出记叙文中的叙事重点。

教学过程:、给出命题作文《吾班乐事》,进行审题与选材。

(1)、题目的限制、范围是什么?----吾班

(2)、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乐

学生轮流说一“吾班乐事”。(在说的过程当中搜集材料,同时筛选这些材料)

例如:教师节联欢会(你会写哪些内容?)

2、以文《老山界》为例,学习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第一次列提纲

例如:同学的主持、同学的表演、教师的表演、师生情谊等。(请同学到黑板上列提纲,其他同学自己在草稿上列提纲)

问题:那么我们在记叙一事时,是不是什么都要写?应该写什么?------应该围绕中心突出记叙文的叙事重点。

给出例:《老山界》

问题:《老山界》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红军翻越了第一座难走的山,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问题: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这个中心思想呢?-----突出叙事的重点目的是表现中心思想与作者的情感。

通过写翻越这座山:走路难、吃饭难、睡觉难、处境难。重点在突出翻越老山界的“难”。

第二次列提纲:修改第一次提纲,有意识地突出事情的“乐”。

3、以文《老山界》、《草》为例,学习运用细节描写突出叙事重点。

问题:如何突出叙事的重点?

以文《老山界》为例:

睡觉难-----心理描写,突出“难”。

走路难-----细致的环境描写“之”字形的火把,突出“难”。

以文《草》为例:

周副主席尝草-----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突出周副主席的关爱红军战士的生命健康,不顾自己安危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周副主席议吃草-----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突出周副主席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三次列提纲:批注在描写这些细节时运用什么描写。

4、小结:

在记叙事情时:

(1)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2)用细节突出重点。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写作《学习写消息》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写作 学习写消息

1.学习消息的基本特点。2.掌握消息的要素和结构。

3.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进行消息写作。

1.课时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消息的文章了。我相信大家对消息等有关的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更好地把知识学到手,用到手,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学习写消息”,一起浏览“学习写消息”的相关知识。(出示课件第一屏:学习写消息,展示教学目标)(学生看书后,对“消息”的有关知识进行回忆、对照、讨论、交流、复述)明确:消息,就是新闻。它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地对新近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文体。(出示课件第二屏:消息的特点)

1.教师分发消息的有关材料(同时展示课件第三屏,配录音)。

刘胡兰慷慨就义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7年3月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上个月12日,有一个17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问她:“是不是共产党员?”她说:“是!”阎军又问她:“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阎军又问:“今后你还为共产党办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时候阎军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七十多岁的老人杨桂子等几个人,又威胁她说:“只要今后不给八路军办事,就不杀你。”这位青年女英雄坚决地回答:“那是办不到的事!”阎军又问:“你真的愿意死?”英勇坚强的刘胡兰,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面,大声地说:“死有什么可怕?要杀就由你们吧,我再活17岁,也是这个样。”这位17岁的女英雄就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血海深仇,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女儿。2.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出示课件第四屏)(1)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是什么?请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部分。明确:这则消息的六要素是:

时间

1947年2月12日 地点 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 人物 刘胡兰

事件的起因 阎军审讯刘胡兰 事件的经过 宁死不屈 事件的结果 慷慨就义

这则消息的导语是文章开头的第一段。(2)这则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则消息没有引标,也没有副标,只有主标“刘胡兰慷慨就义”,这个主标概括了这则新闻的主要事实。

(3)本消息的主体部分是以什么方式报道的?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消息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报道事实的,这样写更能体现事件的真实性。

(4)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明确: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3.概括消息的结构。

一般来说,消息的结构可分为五个部分,那就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在这五部分中,其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消息中必不可少的。

一般文章只有一个标题,而消息除了主标以外,还有副标和引标。主标所揭示的是消息的主要内容。在主标上方的小字就是引标,在主标下方的小字就叫副标。引标和副标都是点明或是介绍与主标有关的内容和情况的。在有的时候引标和副标可以不用。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是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中心内容的一部分。如材料中的第一段。

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它主要介绍要报道的事实。一般来说消息的六要素就包括在里面。如材料中的第二段。

背景,是指消息所报道事实的历史情况和环境条件。它通过对比、说明和阐释,使报道更加具体和深入。背景材料一般暗放在主体中,也可放在导语和结尾部分。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有时候对全篇做小结,为了加深读者的印象;有时候写出发展趋势,引起读者注意。

还有附加部分电头,就是放在导语前面的,或是用括号的形式介绍发稿的通讯社、发稿的时间以及发稿的记者等情况的文字。

师:我们已经讨论学习了消息的有关特点和要素以及它的结构,想必大家对消息这类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44页的写作实践第一题,写一则消息。

学生动笔,教师巡视查看,并给予一定指导。教师总结。

1.在上述短消息的基础上进行扩展,适当增加过程介绍或者背景资料,撰写一则长消息。字数不少于500字。

2.除了上述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都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面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五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2020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教育工作者也要开始新的努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一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时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

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

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

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

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

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

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 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

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

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4.思考:如果你要把本文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要比较完整地告知,你会怎么说?如果要具体地告知?你又会如何说呢?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二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小结:这则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准确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三、四)用相同的方法画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导语、主体、结语及新闻的六要素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 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 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 天动地的雷鸣,从解 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 :“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 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 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主体:

1.中路军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三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题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有“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

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如果你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新闻的播音员,你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如何处理?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为了培养学生提高阅读新闻的质量和速度,教师准备报纸,先让学生相互提问,辨别任意一则新闻标题中的正标、副标和引标;辨别导语、主体与电头;辨别新闻的六要素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学习写消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测 量 第 一 课 时 认识长度单位 —— 毫米 学习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课程标准:“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是一组抒写爱国思乡之情的诗歌:艾青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的表白,余光中凭海临风怅望大陆的孤寂身影;戴望舒......

    人教八年级上册语文所有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单元教材计划 一、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教......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我和书的故事》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它使人类的知识文化不断积累、发展,使无知的人变得博学 多才;也正是它,不断充实我的 头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和希望。 甚至还不认识一......

    人教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A卷)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huǎng hūfèng xì yì lì qí tóu bìng jìn ( ) ( ) ( ) ( )zhèn jìng zhào yào huī fùruò yǐn ruò xi......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课时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第1、2课复习课时授课时间月 日第 周星期 第 节课型复习课主备课人学习目标强化识记《新闻两则》和《芦花荡》中的基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合集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薛方刚使用教师朱大伟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

    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教学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一单元,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的学习,帮助学生尽快的适应中年级的学习。因此,我们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