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1 中国的地形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上)
第二章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掌握阅读并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各类地形图的技能。
4、通过地形对人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环境观,并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使自己认识到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教学难点】地势对其它地理因素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交流合作、讨论探究法
【教学手段】活动、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放映一段反映祖国秀丽山河的录像,引导学生观察片中展示的各类地形。(2)认一认,下面分别是哪种地形的景观(请把各自的地形类型名称写在图下
面的横线上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3)请说出你家乡所在的地形区,并描述其地形特征。
二、新授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课件演示:出现一张分层设色地形图,沿北纬320 画出一条地形剖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并进一步观察分析我国地势特点。
(1)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哪种地形?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什么部位?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什么部位?代表的是哪几种地形?(2)总结我国地势特点
图表解析:图中深浅不同的绿色和浅黄色各代表的是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颜色加深的黄色主要指的是山地、高原及盆地等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的地势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板书: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引导学生读2.2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并根据示意图画一张简略示意图,完成以
下活动。填写表格(明确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构成,三级阶梯的海拔高低分别是多少,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类型为主。)
海拔 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
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
分界线:
第三级阶梯
3、转折过渡: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足200米,总体来看,我国近海大陆架非常宽广,并且我国近海中还散布着众多岛屿,因此,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实际是一直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板书:近海大陆架
4、提问:我国的哪些海域属于大陆架?大陆架有什么利用价值?
5、承转过渡: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
板书: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6、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学生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合作研究,每组选派代表阐述观点,接受质疑,师生成果共享)
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课堂小实验)
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
7、课后探究:①比较我国的地势与美国、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异同,并画出地形剖面图。②出示海南岛“等高线地形图”,并画出地形剖面图,探讨海南岛的地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
1、多媒体演示:“两种(盆地、山地)”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判读出它们分别表示哪一种地形?
2、引导学生读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 从图2.4上可以看到,我国不仅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因此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地形复杂多样。板书: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齐全
3、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分布(1)、承转过渡:山地的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这样的山地就叫做山脉。山脉多沿一定的方向延伸分布,这就是山脉的走向。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2)多媒体出示山脉走向示意图,结合课堂活动1,指图帮助学生确定山脉走向,而后教师结合示意图,学生小组间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在帮助学生熟悉我国主要山脉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完成教材26页活动2,为后面的学习准备。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拓展阅读: 珠峰探险:自1959年以来,中国科学家与登山家合作,先后于1959~1960、1966~1968、1975、1980年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登山科学探险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登山家王富洲、屈银华、贡布、潘多、侯生福、索南罗布、大平措、罗则等12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不仅创造了世界上从珠峰北坡第一登顶男女记录,而且配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
首先,从珠峰至绒布河谷的十多个高度上,取得了冰雪、岩石、土壤等样品数百件,为研究珠峰地区的环境、本地状况和珠峰地质发展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其次,女子登山家潘多在峰顶作为监测对象,提供了人类在世界最高峰的心电图,为研究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问题提供了科学数据。第三,1975年之前,世界各国地图上标注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是由外国人测量的8882米。1975年5月27日,9名中国登山队员登上珠穆朗玛峰顶并树起测量觇标,测绘科学工作者对珠峰高程交汇测量,于1976年由国家测绘总局向世界公布了珠峰的精确高程为8848.13米。
科学家测出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每年增高1.27厘米。它现在的高度比20世纪50年代增加数十厘米。珠穆朗玛峰增高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以每年5.08厘米的速度互相挤压,把珠穆朗玛峰往上挤。
(3)学生读图连线
在图2.6 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近似东西走向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山脉也往往成为我国地形区或省区的大致分界线。在确定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并提及价值观的教育,后完成课堂活动3。山脉(分界线)两侧地形区 西侧
东侧 横断山
云贵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太行山
华北平原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山脉 两侧地形区 北侧
南侧 天山
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
青藏高原
3、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1)视频播放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三大丘陵景观,介绍、了解高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如“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1%的人口,这是我们中国人给世界创造的奇迹!,而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也应该为这一成绩的取得感到骄傲和自豪!”激发学生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读课本P26上面《地形与民俗》资料展开讨论:“不同类型的地表形态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帮助学生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使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的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观察各类地形的分布。
2、引导学生读2.8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说出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3、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地形类型 百分比/% 对应的圆心角 山地 33
高原 26
盆地 19 平原 12
丘陵 10 36°
4、板书:山区面积广大
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组学生代表发言: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3)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呢?又应怎样防治灾害呢?(引导学生读图2.10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6、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0活动3。(请你上网或搜集报刊资料查阅)
(三)拓展探究:出示本区地形图,引导学生判断本地区的地形特点,分析本地区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和交通的影响
二、地形复杂多样
五种地形齐全,以山地、高原为主
三、山区面积广大
第二篇:中国地形(教案)
高二年级地理集体备课
中国的地形
时间:2012年
月
日
主讲人:王晓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对于“地势西高东低”,教材并没有用较大篇幅讲述,只是通过一幅地势剖面图和三个设计巧妙的问题来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培养。而对于我国的主要山脉教材则利用图文结合进行重点讲述,侧重让学生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此外,为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自学能力,教材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实际上是一种比喻,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教师只要扮演配角,让学生做主角,加以引导学生,学生就能分析归纳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是构成地形区的骨架,在本节教材中是一条主线,贯穿于地势和地形特征中,山脉的学习,先要介绍山脉的走向,也就是山体按什么方向延伸,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取近似值。然后再分类别来介绍各山脉的名称、位置。这块知识学生比较难于掌握,因此学法的选择和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总之,本节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均在于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这些特征,以及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这样的地理环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及其在图上的分布。3.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启发学生回顾已知的国歌历史背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调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分课件展示教学,使学生获取有关中国地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从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四、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将爱国热情嫁移到知识点的学习]
国歌里有一句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时候”,就是日本大举入侵中国时。当时,日本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坦克、大炮,武器装备精良,而中国的共产党、国民党军队装备较差,日本帝国主义曾叫嚣着要在六个月内把中国从世界地图上抹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但是,中国在六个月内并没有被灭亡,而是经过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从地理角度来说,是我国的地势地形特点,纵横交错的山脉,帮了抗战的大忙,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成了一根救命草,使得日本装备精良的武器,难于完全发挥作用,让日本帝国主义罪恶的侵略铁蹄在二级阶梯上徘徊不前,为中国伟大的抗战取得胜利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究竟我国的地势有何特点,山脉如何纵横交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地形。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图2.1观察"北纬32度线所做的中国地形剖面图",并且归纳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
结合课本图2.2"观察三级阶梯状示意图",并且归纳出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讲解三级阶梯的海拔]
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讲解地势特征的地理意义]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联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设问转承:各级阶梯内有哪些山脉?我们先来了解山脉的走向] [讲解山脉的走向]
要领:在山体的中部建立方向坐标。[强调]
1.山脉走向的正确描述。
2.在实际读图过程中,有些山脉的走向并不是标准的正方向,可以取近似值。3.字体要顺沿着山体。
四动学习:1.动眼-观察山脉的位置。2.动口-说出山脉的名称。3.动手-涂绘山体。4.动脑-思考山体走向。[讲解并强调]
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是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青海和甘肃的分界山脉是:祁连山。山西和河北的分界山脉是:太行山。
江西和福建的分界山脉是:武夷山。新疆和西藏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
中国与朝鲜的分界山脉是:长白山。
中国与尼泊尔、不丹的分界山脉是:喜马拉雅山,海拔8 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其雄壮、神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课堂小结:山脉走向的分类]
[拓展探究:]我国的山脉大部分是什么走向?为什么?
我国山脉多数是东北-西南走向,因为我国位于亚欧板块,东面和南面是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这两个板块向西北方向碰撞挤压,形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二)巩固训练
填写分界山脉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山西和河北的分界山脉是: 江西和福建的分界山脉是: 中国与朝鲜的分界山脉是:
第三篇: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范文]
《地形和地势》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地形、地势、山脉等概念,认识并知道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2.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环境要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3.掌握我国的地势、地形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理景观图片 地理挂图 录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使学生对地形有一感性认识,同时也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地势(板书)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______?(生:趋势、总趋势)师:哪个答案更合理呢?(生:总趋势)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师活动]1.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犹如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这些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学生活动]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指导学生在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学生活动]2.学生完成教材25页活动。
[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景观。要求学生在“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学生活动]4.欣赏景观图,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
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 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将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第二课时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呢?
(提问)从我国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发现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什么?(学生:西部高、东部低)(板书:
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投影)自制《中国地势变化正误示意图》。
(提问)投影屏幕上是两位同学在阅读中国地形图后,各自画出的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变化的示意图。哪位同学能说出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区别?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学生:图B)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一遍图B,联想一下,中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大致呈什么状分布?(学生:阶梯状)(师:答得很好,你的联想能力很强!)
(投影)《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并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提问)我国地势最高的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一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横断山脉 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第二级阶梯位于哪里?(学生:昆仑山脉—祁连山—横断山一线以北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地区)我国地势最低的一级阶梯是第几级阶梯?它位于哪里?(学生:第三级阶梯;位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为界)
(观察判断)同学们仔细阅读图2.9(27页),观察并判断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依次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依次 以哪些山脉为分界线?(学生:前者以昆仑
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为分界线;后者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为分界线)
(小结)从简化了的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图2.9)上可以看出: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级降低。
(课堂活动)认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及其影响。
下面我们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A组:2题;B组:3题;C组:4题),各小组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
(A组发言,教师补充)A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沛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难怪古人有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滚滚江水东 逝去”。
(B组发言,教师演示)B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实验演示,加深学生理解。(实验演示)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的变化:教师可用课前准备的水和自制的透明小水槽实验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流的急缓。水能的大小变化,得出结论:河流从第一级阶梯流向第二级阶梯,再从第二级阶梯流向第三级阶梯,落差由大变小、水流由急变缓,水能资源由丰富变贫乏(由大变小)。河流落差大的河段便于人们建设水电站,利用其丰富的水能资源发电,支援工农业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组发言,教师补充)C组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地势对交通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搞清了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分为三级阶梯,这样的地势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节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边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边分小组探讨我国地形地势有何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经济 有何影响?(差异个性设计)
第四篇:高中地理 中国地形__教案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 2.通过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 3.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使用读图和资料分析的方法获取地理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教学重点】
主要山脉、高原、平原、盆地的名称及分布,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山脉和地形区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关注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采取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在七年级地理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那么同学们,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地形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祖国地形的分布。【多媒体展示】山脉风景图片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就是我国一些大山的图片,有的同学现在还深浸在梦幻迷人的景色之中。我国有很多大山名川,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同学们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许多赞美名山的诗句。你们还记得吗?
【学生讨论】
【师】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描绘泰山“会当凌绝顶,一顶众山小”,苏东坡笔下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诗人李白《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说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松树都倒挂在悬崖峭壁上。
【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山脉示意图
【师】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像是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如图所示,众多山脉中我们就学习主要的几条山脉。接下来我们来逐一认识这些山脉
【多媒体展示】简化的山脉示意图【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张空白的地图上绘制我国的山脉,同学们手中也有一张空白的轮廓图,当大屏幕展示出一条山脉时,同学们齐声说出它的名字,并在空白地图上用线条勾勒出所展示的山脉。
【多媒体展示】山脉示意图
【学生活动】在空白地图上勾勒出山脉线条
【师】我国山脉如同同学们勾勒出的线条一样,它是有一定走向的。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所示的山脉走向图,简单判断一下,我们的山脉主要有哪些走向?
【学生回答】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多媒体展示】我国山脉的主要走向(文字表述)
【小结】我国山脉众多,许多山脉的排列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为两大组,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东西走向的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等。另外,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师】在我国西南地区还有一列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学生活动】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P27阅读材料,其它同学欣赏大屏幕珠峰图片。
【多媒体展示】珠峰图片
【师】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长达到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珠峰正是由于它的高大神秘吸引着世界上许多探险家和登山爱好者。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健儿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克服重重困难从条件更为复杂的我国境内北坡登顶成功。2005年,我国又对珠峰高度进一步精确测量,珠峰高度是8844.43米。“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们在学习中也应该发扬登山运动员的精神,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最终到达成功的顶峰。
【过 渡】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它们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隔成大大小小的地形区,高原,盆地或平原。接下来,我们就学习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多媒体展示】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师】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高原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图片
【师】内蒙古高原,位于我国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是我国的第二大高原。
【多媒体展示】内蒙古高原图片
【师】“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举世闻名的《敕勒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兴旺发达的景象。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我国两大牛奶生产厂商蒙牛和伊利的奶源地就在这大草原上。
【探究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神州号飞船把我们中国第一位宇航员送上了太空,你们有没有想过,飞船降落的地方为什么都选在内蒙古高原上吗?这和它的地形特点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地广人稀,便于飞船降落,也便于地面人员搜寻。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图片
【师】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黄土高原土壤的颜色是什么色?
【学生回答】黄色。
【多媒体展示】云贵高原图片
【师】观察了图片,同学们发现云贵高原的农田有什么特色吗? 【学生回答】梯田
【师】当地农田的这个特点,也和当地的地形有关。【小结】四大高原的景观特点
【多媒体展示】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位置。
【学生活动】一组学生练习山脉位置的摆放,一组同学练习地形区位置的摆放。完成课本P29的活动内容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师】现在大屏幕展示的是一幅中国地形图,在前一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由于海拔的差异,大致可以分布三级阶梯。山脉往往是阶梯的界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刚才所学习到的山脉哪些是地势阶梯的界线。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讨论,回答。
【师】那我们学习到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又各分布在哪些阶梯上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屏幕,讨论,回答。完成课本P29的表格
【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形图
【师】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在我国西部,高原面积广阔,它们形态各异。在高原、山地之间常分布着盆地。我国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这里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是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有纵横交错的山脉,雄伟广袤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以及起伏和缓的丘陵。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这是中国地形分布的一大特点。
【探究活动】地形与民俗 【多媒体展示】地形与民俗 【多媒体展示】陕北民歌。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明白了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搞清了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及其两侧的主要地形区。认识了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反思: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地形和地势》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江山如此多娇》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22~23页图文,然后实物投影《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学生,这是一幅什么图?(生:《中国地形图》)
师:顾名思义,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______。(学生:形态)
师:那么,我国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的问题。[讲授新课]
再次投影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后,启发学生:从这幅色彩斑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图面上,我们可以发现深色集中在哪里,而浅色又集中在哪里?
(学生:图中的深色集中在西部地区,浅色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我们看看,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不同呢?(学生:我国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那大家说说看,我国有几种地形呢?(五种)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地形有什么特点呢?(地形类型多样)板书:
一、地形类型多样 [教师活动]展示中国地形分布图
大家观察这幅图,里面提到一个词:山脉。什么是山脉呢?(延着,某一个方向延伸,呈现脉状有规律分布的山体。)
很好,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高大而绵长的山脉,就像我们民族的脊梁一样,纵横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大家知道,山脉总体上是延着某个方向延伸的,那么,这个延伸的方向叫就叫做山脉的走向。山脉的走向主要有以下的四种。(展示右下图片,学生回答四种走向)
好。我们来看一幅图:陆上山脉主要分布。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山脉都是什么走向呢?哪种走向居多呢?小组相互合作讨论一下。
[学生活动]1.分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比赛看谁找得快,准确率高,并推选出代表发言。(东北—西南,东西,西北—东南和南北走向的较少)
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
[教师活动]2.读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按照活动2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大家可以发现什么呢?
(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教师活动]3.“我国地形的分布”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并注意它们的方位、名称及其写法。
[学生活动]3.分组讨论,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25页活动3。
[教师活动]4.展示“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青藏高原地形地貌及资料;黄土高原的地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型杰作--窑洞图;内蒙古高原地貌和景观图;云贵高原景观图。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和阅读四大高原的图文资料。说明不同的地形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不同影响。
总结:我国五种地形都有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图。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
明确: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探究问题: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山区应怎样开发和保护,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学生活动]4.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活动]6.展示本节课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展示本节课课堂习题。[学生活动]5.完成教师所示思维导图和习题内容。[教师活动]7.布置课后作业。
《地形和地势》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本节课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每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绘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最终达到全面进步和发展。
现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一、充分运动多媒体教学系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课时我用微视频《江山如此多娇》导课,为学生展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更激发了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在新课程下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这一基本理念。这短短的2分钟的视频为这一节课的学习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简洁明快,令学生耳目一新。
二、通过读图、析图、画图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地图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信息载体,特别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图、填图,分析地图上各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思路清晰,设计新颖。在本节课授课时,我打破了教材的编排程序,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我国的山脉→分析出山脉是地形骨架这一特征,引导学生找出“骨架”的中间是“地形区”,分析出地形复杂多样这一特点,又由地形看地势而分析出中国地势的特点。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理论联系实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改善和优化了整个教学流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联系的能力。
虽然本节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即时评价的多样性、过渡性语言的有效使用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改进不足,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学习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