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8:00: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一篇: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XX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2014年,我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区的验收,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我区面临的新任务。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6〕56号)和《沈阳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沈政办发〔2018〕5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以打造营商环境为契机,以推进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缩小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所学校,保障适龄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全力助推新时代XX区经济社会 “三大目标”的发展。

二、主要目标

现有义务教育发展短板全面补齐,城乡间差距明显缩小,小学和初中区域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低于0.50和0.45,区域内学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构建起“区域内联动发展、城乡间协同发展、信息技术助力发展”的优质均衡发展新格局。力争在2019年之前,— 1 — 完成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2021年,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区政府成立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

(二)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全区义务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计划、分阶段落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规划目标。

(三)坚持突出重点,改造薄弱的原则。在开展全面自评的基础上,找准问题短板,逐项突破大班额、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及专用教室不达标等弱项指标任务。

(四)坚持促进公平,确保质量的原则。把保障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与建设

【任务一】优化学校布局。建立全区教育专项规划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城市化发展进程、“二孩”政策、流动人口变化趋势及中小学办学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重点编制实施城区区域的教育布局规划,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确保足够的学位 — 2 — 供给。落实《沈阳市中小学校用地保护规定》,坚持教育用地联审联批制度,未征得同级教育部门同意不得擅自变更规划,同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先建后撤制度。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规划国土分局、区城建局

【任务二】配足标准化学校。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协同机制,依法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套学校建设,新建学校验收要手续完备、程序规范、产权明晰。2018年至2022年,以XX新城、迎宾路、北陵、平罗湾、永安新城等地区为重点,统筹考虑生源增长和地区发展等因素,进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超前规划,新改扩建中小学校,满足当地百姓就学需求。在保障标准办学空间的同时,按照国家标准为全区各中小学校配齐配全音乐、体育器材设施,从而大幅提升XX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规划国土分局

【任务三】消除大班额及大规模学校。在做好教育布局调整和学校建设的基础上,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大班额及超大班额零增量,并逐步消除大班额,防止出现大规模学校。到2020年,全面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基本做到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到2025年,全区小学、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过2500人。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二)统筹发展素质教育

【任务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化德育研究,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小学重点开展行为习惯养成、网络道德教育,初中重点进行规则意识、法制观念、公民意识教育。二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把教师培训贯穿始终,提高育人水平,深入挖掘感动XX校园的典型人物,力争到2022年,打造出一支百名美德教师、美德少年的榜样团队。三是全面推进特色项目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内涵发展,形成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着力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大学区和教育集团为依托,本着因校制宜、校际联动的原则,积极打造传统项目、优势项目、创新项目,在“项目育人”发展策略的推动下,培育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培植学校特色。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五】全面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在开齐开好基础性课程的同时,推进具有区域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将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元素植入到学生的课业生活,对学生道德、价值、知识、素质、能力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深入推进课程评价体系建设,将数据介入与学生的生涯教育有机结合,为课程改革注入动力和活力。组织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和达标校评选活动,2018年至2019年,评选出课程改革先进校8所;到2022年,课程改革达标校覆盖率为100%。培植研究型教师100人,打造网 — 4 — 络平台优质课1000节。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丰富“公益学堂”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共享,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六】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入落实“减负提质”措施,重点解决“超标、超前、超量”问题,维护正常教学秩序。推进课堂教学开放制度化。深入实行弹性离校,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大力规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坚决遏制违法行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强化家长责任,切实改变“学校减负、家庭增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七】科学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及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改革,建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形成“采—馈—析—改—督”的区域测评工作模式,用准确科学的反馈分析报告为区域教育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数据服务。同时,组织区域内各校参加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科目的学生学业水平力争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八】推进体育及艺术教育。加快推进学校体育、艺术改革创新。开展XX区中小学校体育、艺术“三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开齐开足体育、艺术课程,到2020年,学校体育、艺术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以校园足球为切入点,推动“三大球一小球”项目发展,争取全国足球、篮

— 5 — 球特色学校数量再有新增长。对全区各中小学校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抽测和数据上报工作,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率达到95%。全面加强学校精品艺术社团建设,促进艺术教育成果向纵深发展。深入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建立有效的学校美育质量监测体系,每年评选出5-10所市区级美育特色学校;以落实《沈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推手,进一步推进宫校结合,将少年宫优势资源辐射到学校课堂,促进美育教育全面提升。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文体局

(三)统筹推进区域内共享资源联动发展

【任务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一是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发展进程,实施“名校+”工程(名校+弱校、名校+普校、名校+新校的方式),通过紧密型、协作型等多种形式组建教育集团。2019年,对迎宾路地区中小学校进行整合,组建沈师二校中学、沈师二校小学、东平湖一小教育集团;2020年,分别以四所合作校为总校组建教育集团;力争到2022年,区域内教育集团取得突出成效,并形成可复制经验,引导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二是深化外引内培工作,提高优质均衡站位。在做好“外引”的同时,加大“内培”力度。到2022年,区内优质合作校数量再增加7所,届时选派区内骨干校长和骨干教师进驻合作校跟岗实习、挂职锻炼、定向委培,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着力打造国奥、花城、杨士、东平湖一小、中海沙岭、沈师 — 6 — 二校等区内优质学校品牌、品质,使之成为市内知名学校,到2022年,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100%。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十】共建共享课程教学资源。一是全面促进“三个课堂建设”的延伸发展。持续开展“专递课堂”建设,结对学校利用录播教室面向对口班级学生,实现实时双向互动教学,完成教育信息化“精准扶贫”。逐步完善“名师课堂”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加强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举办微课录制及大赛活动,建设本区教育教学资源库,提升“名师课堂”建设品质。不断加快“名校网络课堂”实施步伐,创新名校网络教学和教研模式,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二是完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人人通”)平台建设与服务。拓宽信息化教育投资渠道,注重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发展,以“人人通”为载体,使学校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日常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更加高效便捷。开展网络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研修指导等服务。以召开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专家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培植应用先进典型学校10所,辐射到全区所有中小学校。持续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力争培训率达到100%,专任教师“人人通空间”使用率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四)统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任务十一】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 7 —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师德档案,严格考核管理,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深入开展“感动校园好教师”评选活动,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弘扬师德正能量。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十二】优先补足配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依法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机制。教师招聘指标要优先满足义务教育学校,同时保障体音美教师优先配备,切实降低教师“教非所学”率。尝试通过调剂编制等方式保障学校开足开齐课程。继续实行统一的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学生数量核定教师编制,按计划逐年招聘教师,力争到2022年,补足配齐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严禁借调教师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区编委办

【任务十三】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立校长教师交流长效机制,按照“两结合、两流动”的原则,均衡配置教师资源。采取定期交流、教师走教等方式,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做到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交流占比达到10%以上,交流人员中骨干教师交流占比达到20%以上,确保交流人员“人走关系动”,逐步实现区域内同学段学校生师比、岗位结构、骨干教师比例大体均衡。同时,推进职称(职务)评定工作向中远郊学校倾斜。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人社局

【任务十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继续实施5年不少于 — 8 — 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所有学校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培训经费。推动校长专业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支持校长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级培训,鼓励专任教师在职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支持教师和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力争在短时间内,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数量实现新突破。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财政局

【任务十五】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继续落实校长激励基金奖励政策,按照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基金分配方案,改进考核办法,使激励基金充分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实际业绩。同时,基金的发放要向班主任和一线教师倾斜。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确保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我区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

(五)统筹提高义务教育治理能力

【任务十六】规范招生行为。坚持“辖区内划片,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的招生原则,严格按照划片范围,审核学生入学资格,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入学。公办小学、初中就近划片入学比例达到100%和95%以上。所有公办和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一律实行免试入学,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统一笔试或统一知识性考试,不得设置重点班。落实民办学校属地管理责任,合理确定民办学校招生范围和规模,严格招生计划管理和招生行为规范,严格查处学校变相选择

— 9 — 学生的行为。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任务十七】强化学校治理。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积极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应急逃生技能,依法惩治各种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健全控辍保学部门协调机制、监控机制、劝返机制及帮扶机制,确保全区小学巩固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8%以上。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六)统筹推进特殊群体关爱保护

【任务十八】依法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落实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随迁子女的“两为主”政策。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区发展规划,统筹解决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所需增加的教育用地、教师编制、财政经费等。实施以居住证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他们100%免试、免费、就近入学。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编委办 【任务十九】落实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各学校要为留守儿童建立信息台账,建立精准帮扶制度,确保留守儿童人身安全,确保留守儿童不辍学。加强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街道和社区(村委会)作用,督促外出务 — 10 — 工家长履行监护责任。依法追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责任,依法惩治各种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公安分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相关街道办事处,区妇联

【任务二十】办好特殊教育。加快建设十五年免费特教体系,加强医教结合,促进融合教育,力争到2019年高标准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并纳入区财政预算。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完善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制度,按照因人施教方式设置授课内容,统筹送教教师资源。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教规模显著扩大。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编委办、区卫计局,区残联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的紧迫性,切实加强统筹领导,强化工作举措,协调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要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围绕突出问题,组织重点攻坚。

(二)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校舍建设、教育教学设备采购、教师培养与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课程资源和校园文化建

— 11 — 设等经费投入到位;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及时足额拨付。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区政府负责统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在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确定达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二篇: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2021年以来,**区教体局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的通知》,拓展思路,细致谋划,通过多样化办学模式均衡教育资源,为**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铺路奠基。

集团化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2021年6月,**区成立了**小学教育集团,总校带领集团校在德育活动、师资培训、教学教研活动、安全教育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今年*月,**区教体局下发《**区教育体育局关于新增义务教育集团的通知》,新增**小学教育集团和**小学教育集团。*月*日,**小学教育集团、**小学教育集团挂牌成立。**小学教育集团成立紧密型教育集团,**小学教育集团成立联盟型教育集团。其中,紧密型教育集团牵头校和成员校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实现课程资源、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的共建共通共享。联盟型教育集团实行“校本课程研发、教师学习培训、教师教研科研、德育活动开展、学生素质评价、教学质量考核、教育信息化建设”七统一。

**小学教育集团**校区被评为河南省首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小学教育集团**校区已通过**省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初评。这两所集团总校有实力、有能力指导好集团内部工作,发挥好引领辐射功能,着力提升薄弱校、乡村校自身“造血”机能。

今年暑期,**小学教育集团和**小学教育集团制定了集团章程,拟定了下学期集团化办学初步方案。**小学教育集团实施名优教师跨校走教、骨干教师跨校帮扶、青年教师跨校跟教,设立“校带校”“师带师”教师培训项目。**小学教育集团还将面向师生开展送课下乡,建立集团内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巩固“一校一品”的特色文化。

校地合作迅速提升办学质量

*月**日下午,**大学、**区政府校地教育合作签约暨**大学附属小学冠名揭牌仪式在原**区解放小学隆重举行。校地合作签约暨“**大学附属小学”冠名揭牌是**区推进实施办学模式改革的一个开创性、标志性事件。**大学表示将积极发挥校地合作优势,引领**大学附属小学充分接纳先进办学思想,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实现办学质量的快速发展,以扎扎实实的成效让群众满意。

从*月*日开始,**大学附属小学邀请**大学教师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为本校教师进行为期*天的暑期培训,迅速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大学附属小学进行的培训和学习,增强了每位教师潜心育人、立德修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此为契机,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学习中,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将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培训精神细化、实化到新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合作办学助力优质均衡发展

*月**日,求实中学、柳园口中学合作办学揭牌仪式在柳园口中学举行。这次合作办学,求实中学出资***万元进行校舍装修,添置教学信息化设备;每周派一科教师进行支教,每周两次考核,定期督导,奖优罚劣。尤其是由求实中学董事长张建平抓班主任工作,让柳园口中学教师干劲十足、让周边学生家长信心十足。以此次合作办学为契机,柳园口中学积极借助求实中学先进的办学理念、科学的管理办法,向打造**市优质初中的目标迈进,在**区校园优质均衡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区教体局全面打造多样化办学模式,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努力实现

“让每个孩子均等享受优质教育”的目标,让辖区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第三篇: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

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要指标

一、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

(一)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二)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

(三)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以上。

(四)平等对待每名学生,所有学校招生公开、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

(五)四星级普通高中等优质学校将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

二、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

(六)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中小学。

(七)学校规模适度,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

(八)所有学校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小学之间、初中之间生均办学条件大致相当。

(九)所有学校实现基于教育城域网的“班班通”,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十)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所有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制度完善。

三、师资配备与教师素质

(十一)根据编制标准与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每所学校教职员工,生师比达省定标准。

(十二)实施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

(十三)根据实际动态均衡配置优秀教师,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

(十四)教师分级分层培训体系健全,教师培训经费达省定要求,县、校级教科研工作成效明显。

(十五)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

(十六)小学专任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0%以上,学校之间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致相当。

四、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

(十七)优质高效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十八)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度,学校无违反国家和省“减负”要求的现象。

(十九)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人员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健全,课程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不断提升。

(二十)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有机融合,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

(二十一)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

(二十二)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健全。

(二十三)区域教育质量优良且学校之间大致相当,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90%以上。

五、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

(二十四)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政府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和发展的职责明确。

(二十五)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

(二十六)教育经费的分配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和留守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倾斜。

(二十七)教育经费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二十八)学校教育秩序依法保障,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校车按规定配备且管理制度健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无污染。

(二十九)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成长服务、学习资源供给、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县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三十)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级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度达90%以上。

第四篇:X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X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切实保障全市适龄儿童能享受到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的新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优质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继续坚持“政府主导、县域推进、统筹城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实施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不断缩小县域内、学校间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差异,推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优良的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目标

按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两个层次,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2015年我市已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验收,在此基础上,我市力争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班额无超标,城区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无择校,县域内同类学校办学条件无差别,流动人口子女就学无障碍。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趋于常态,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覆盖城乡、供给均等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确保省级以上督导评估验收合格。

三、主要措施

(一)改善办学条件,继续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办学差距

1、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进一步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足额完成省财政分解到我市的教育投入任务。依法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严禁挤占、截留、挪用。统筹各种建设项目和专项经费,加大对薄弱学校和重点项目的投入。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扩大保障范围,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足额保障教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以及社会保障缴费和住房公积金配套经费,与市级财力增长逐步提高其补贴标准。切实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实行专款专用。

2、进一步实施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严格按优质均衡评估内容和标准,实施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优质资源达标率100%。积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和厕所、饮水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学校生活设施条件。将城镇薄弱学校改造作为标准化建设的重点,实施县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工程,基本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3、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在普及现代化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建设桐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网,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统筹师资资源,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1、配齐配足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按标准配齐教师,建立调整编制、调配、流动等机制,每年招聘体育、艺术等学科教师,按需优先补充农村学校,保证教师力量持续跟进。对于布局调整后确需保留的不足100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在编制总额内,按班师比调配教师,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2、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市教育局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实行学校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政策,健全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适应的职称比例及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全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机制。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建立有利于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学校流动的政策导向。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在推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中,城乡学校教师实行统一的专业技术初、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评选,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倾斜。组织实行城区学校间、农村学区学校间的教师定期交流,推行城乡间教师支教、挂职等多种形式交流,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

3、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执行国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建立健全校长培养、任用、考核机制,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市教育局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探索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校长交流管理模式,从城区学校选派优秀校级干部或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挂职支教,从农村学校选派校长到优质学校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

4、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严格执行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举办培训班、有偿家教等以教谋私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建立师德建设监督机制,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师德师风状况的监督和评议。

5、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制定义务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培训规划,深入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提升广大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在三年内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打造一支名师和名校长队伍,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使用、管理,充分发挥名师效应。以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为依托,营造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加强校本培训,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培训经费按规定比例核定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1、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城区内公办小学、初中均属接收进城务工、经商和正常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校,消除制度和政策性障碍。严格执行《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暂行意见的通知》精神,保障进城务工、经商和正常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城镇就学、升学得到平等对待。对返乡的农民工子女,其户籍所在地学校不得拒收,保证他们与当地儿童少年一样接受义务教育。

2、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要依托留守儿童之家,认真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加强活动室管理和资料建设,真正发挥留守儿童之家的作用。协调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探索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管理制度和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发改、财政、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我市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建设,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全面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依法保障特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和教师待遇。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均应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

(四)继续推进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1、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各校必须开齐开足开好省颁课程计划的全部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并注重地方校本课程的研发。全面实施校园阳光体育运动,培养学生重视体育锻炼和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全市各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6%以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建民主、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2、深化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探索建立以年级和学段教育目标为基本标准,以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主要实施途径的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和管理,将县域内中小学质量差异性监测纳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定性考核的核心内容。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建立全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和问责制度,加强学校、社会、家庭沟通和协作,切实把减负贯穿于教育教学和校内校外各个方面。完善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小学毕业挂钩,改进小学生毕业证书的呈现方式,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录取实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加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

(五)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管理水平

1、完善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协调机制。市政府将按照科学布局、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够用适用的原则,科学编制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统筹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将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解决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县镇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解决流动人口入学同城同待遇问题。统筹优质资源扩大和薄弱学校建设,认真解决优质学校“大班额”与普通学校生源匮乏的矛盾,科学谋划寄宿制学校发展规划,解决农村学校规模发展和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上学远的矛盾。实行教育行政部门参与规划的前置审核制度,提高学校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

2、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学区委员会管理制度。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各镇(街道)以中心小学、中心学校为依托设立学区,学区内学校师资、经费、教育教学等重大事项,有学区内学校共同参加,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市教育局对其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3、规范办学行为。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按学区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各镇(街道)中心小学、中心学校负责审查、填写、发放本学区内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并于开学前10天送达法定监护人家中。教育局不得单纯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对学校和老师进行奖惩。各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不得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不得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继续实行省示范高中招生计划切块分配到初中学校,并不断增加分配比例。

4、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市教育局和财政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监督,确保经费使用安全、合规、高效。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督促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做好财务决算,强化会计核算,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桐城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负责人长任组长,市政府办、教育、发展改革、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税务等部门为成员,明确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扎实做好各自责任范围内的工作,加强对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规划与实施的领导,部署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各项工作。

2、明确工作责任。教育部门负责本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具体规划、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义务教育优势均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安排上给予优先和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管理制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确保义务教育经费足额按时拨付。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合理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标准,及时核定教职员工编制,保证学校教育教学需要。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优先保障教育项目建设用地。税务部门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职能部门应深入调研,加强协作,认真履行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相关职责。

3、强化督导评估。加强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和督学队伍建设,落实办公经费,充分发挥其教育督导作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际间差距的监测,并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以适当方式公布。对举办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乱收费等违规行为,以及监测结果极差的单位,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实施方案

为巩固我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促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XX〕X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有关要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推动各县(市、区,经国家和省批准设立、设区市管辖、财政独立且具有教育管理职能的开发区、高新区、景区等功能区,以下统称县)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整体提升我省义务教育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通过努力,争取我省在国家首批认定中有所突破;2022年,XX%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25年,XX%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2030年,确保XX%、力争XXX%的县通过国家评估认定。

二、主要任务

(一)整体改善办学条件。

1.统筹城乡学校建设。综合考虑城镇化趋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抓好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新建改扩建不少于XXX所中小学校,同步做好教育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加强乡村学校建设,逐县(市、区)梳理查摆办学条件短板,加强食堂、厕所和寄宿条件建设,支持乡镇驻地学校建设,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认真对标《评估办法》,解决仪器设备和校舍老化问题。

2.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县域内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坚持“建、管、用”并重,组织开展教师信息化应用专项培训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着力提高师资水平。

3.足额均衡配置师资。用好用足省定编制政策,创新挖潜教师编制资源,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补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推进城乡、校际教师轮岗交流,县域内每年校际交流轮岗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XX%,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XX%,引导师资向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流动。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确保优秀师资人岗相适、有效调配。城乡学校本科及以上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相对均衡。

4.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坚持师德第一标准,严把入口关,提高新招聘教师学历门槛,严禁使用无相应教师资格证人员担任专任教师。各市要制定教师培训规划,整合相关资源,系统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加快县级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机构整合,推进县级教师发展机构和专业培训者队伍建设。

5.保障落实教师待遇。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等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建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保障省定向乡村教师倾斜职称政策执行到位,推进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各项待遇措施有效落实。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6.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探索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省遴选推广一批教学改革优秀案例,注重国家和省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制定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大力深化中小学教研改革,增强教研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

7.健全教育评价制度。推进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建立科学的义务教育学校评价办法。推进实施教育质量检测制度,完善教育满意度调查制度,重视检测和调查结果使用。

8.规范办学行为。贯彻执行好教育部“减负三十条”要求,健全县域内规范办学监管制度体系,围绕校内减负、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禁止教师参与有偿补课和家校共育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开展常态化监测和规范治理。

(四)促进特色优质发展。

9.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完善义务教育治理体系,指导各学校制定章程,加强学校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培育一批新优质学校,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给予支持和奖励。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建立完善学校结对帮扶机制。

10.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培育学校特色文化。加强校园关怀关爱制度建设,营造和谐融洽育人氛围。大力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在城区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校园建设,全面推进精神文明校园建设。

(五)增强教育服务能力。

11.保障适龄儿童受教育权益。加大贫困家庭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关怀关爱力度,保障适龄儿童接受适合义务教育。落实好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就学政策。持续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政策,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

12.推动家校协作育人。强化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体的责任,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健全完善家庭教育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X—X年工作,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阵地进一步拓展,指导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家长教育理念进一步转变。

13.提高群众教育满意度。广开渠道,推动市、县、校三级

通过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各种方式,听取学生、家长、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各界群众对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以及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攻坚治理。

四、工作安排

(一)制定创建规划。

202X年XX月底前,制定并印发省级实施方案。2021年X月底前,各市制定本区域内创建工作规划,并指导组织各县(市、区)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规划,明确创建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

(二)全面开展自查。

2021年X月底前,对照《评估办法》规定指标要求,开展市域督导和县域工作自查,逐县逐项排查问题差距,提出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账,实行动态销号管理。

(三)省级评估推荐。

省督导办每年从自荐提报的培育对象中,择优遴选出若干个条件较好的县作为省级评估认定候选对象,组织专家现场督导并督促政府限期整改。视整改情况组织省级督导组开展评估,从中选出达标县推荐申报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四)开展重点督促。

2025年起,对创建剩余县进行重点督促,进一步指导调整完善县级创建规划,确保完成2030年创建目标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落实政府责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将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保障力度。要强化工作统筹,明确责任分工,将推进优质均衡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形成创建工作合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重点工作激励机制,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作为衡量各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今后X年,对于经评估后纳入省重点支持范围的,我厅将联合有关部门,在项目安排、资金分配、专家指导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各地加强创建步伐。建立交流分享机制,每年召开X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研讨观摩活动,推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对于创建工作中进展缓慢、弄虚作假的地方,进行通报和约谈。

(三)强化督促指导。

各市要健全监测机制,完善监测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全程监测、动态监控、过程评估等,加强对创建县的督导。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根据各市、县创建工作规划和计划,通过调研评估、指标监测等形式对创建县开展实地评估和指导,对达到标准要求的县适时申请国家认定。

各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规划表》(见附件)和各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方案(以市为单位汇总),请于2021年X月XX日前报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下载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更好落实《XX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更好落实《**市推进市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促进我县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结合我县实际,特制......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镇乡)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镇乡)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巩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xx〕......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为主要目标,按照“统筹规划、优先发展,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原则,切实......

    山西省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标准

    山西省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标准 一、入学机会 1、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现象基......

    XX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

    XX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立足“保强项、补短板、抓重点、求突破”,义务教育优质......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排定时间表,*市计划在2023年申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先于2022年通过省级评估。为此,于2021年11月,*市人民政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148团第一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案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的明确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提升我校义务教育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