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附件:
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天津市(11个)
河东区 河北区 红桥区 西青区武清区 滨海新区 蓟县 宁河县
河北省(10个)
石家庄市:桥西区 藁城市 鹿泉市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唐山市:丰南区 迁安市 邯郸市:丛台区 邯山区
山西省(1个)
太原市:迎泽区
辽宁省(7个)
沈阳市:和平区 铁西区
大连市:西岗区 中山区 沙河口区
黑龙江省(5个)
哈尔滨市:平房区
北辰区
栾城县
金州区
津南区 静海县 井陉县 甘井子区伊春市:乌马河区 带岭区 鸡西市:麻山区 森工总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
江苏省(65个)
南京市:玄武区 建邺区 江宁区 高淳区
徐州市:云龙区 鼓楼区 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区宿迁市:宿城区
淮安市:清浦区 盱眙县 盐城市:盐都区 东台市 扬州市:邗江区
泰州市:靖江市 兴化市
南通市:崇川区 港闸区 如皋市 如东县 镇江市:京口区 润州区 常州市:新北区 钟楼区 金坛市 溧阳市
无锡市:崇安区 南长区 锡山区 江阴市 苏州市:姑苏区 虎丘区 昆山市 太仓市
浦口区
赣榆县洪泽县
大丰市 通州区 海安县
扬中市 天宁区 北塘区 宜兴市
吴中区 常熟市 2
六合区 雨花台区
泉山区 铜山区 沛县灌南县 建湖县 海门市 启东市
丹阳市 句容市 戚墅堰区 武进区
滨湖区 惠山区
相城区 吴江区
张家港市
贾汪区
浙江省(33个)
杭州市:拱墅区 上城区 下城区 江干区 西湖区
滨江区 余杭区 萧山区 建德市
湖州市:德清县
嘉兴市:南湖区 秀洲区平湖市 海宁市 桐乡市
嘉善县 海盐县
舟山市:普陀区 岱山县 嵊泗县 宁波市:海曙区 江东区 江北区 北仑区 鄞州区 象山县
绍兴市:越城区 上虞区 柯桥区 台州市:椒江区 温州市:龙湾区 洞头县
安徽省(6个)
合肥市:蜀山区 庐阳区 包河区 铜陵市:铜官山区 狮子山区 郊区
福建省(21个)
福州市:鼓楼区 台江区 晋安区 福清市 三明市:梅列区 三元区 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泉州市:丰泽区 鲤城区 洛江区 泉港区 晋江市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镇海区
罗源县 石狮市 厦门市:思明区 海沧区 集美区 同安区 漳州市: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
山东省(21个)
济南市:市中区 历下区 淄博市:临淄区
潍坊市:昌邑市 高密市 烟台市:莱山区 莱州市 威海市:环翠区 荣成市 青岛市:市南区 市北区 泰安市:肥城市 宁阳县
河南省(18个)
郑州市:二七区 新郑市 三门峡市:灵宝市 洛阳市:吉利区 新安县 焦作市:孟州市 沁阳市 鹤壁市:淇滨区 鹤山区 安阳市:殷都区 安阳县平顶山市:卫东区 湛河区信阳市:罗山县
槐荫区诸城市乳山市崂山区新密市温县 淇县 4
章丘市 寿光市 文登市 李沧区 荥阳市
湖北省(29个)
武汉市:江岸区 硚口区 汉阳区 武昌区 十堰市:丹江口市
襄阳市:樊城区 宜城市 荆门市:东宝区 钟祥市
孝感市:孝南区 汉川市 云梦县 黄冈市:黄州区 罗田县 咸宁市:赤壁市
荆州市:松滋市
宜昌市:西陵区 伍家岗区 点军区 猇亭区 夷陵区
宜都市 兴山县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随州市:曾都区
省直辖县行政单位:天门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其他县级单位:江汉油田教育实业集团
湖南省(16个)
长沙市:岳麓区 芙蓉区 天心区 开福区 雨花区
望城区 浏阳市 长沙县 宁乡县
株洲市:天元区 荷塘区 芦淞区 醴陵市 茶陵县
炎陵县
郴州市:桂东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
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 梧州市:蒙山县 来宾市:合山市
海南省(4个)
海口市:龙华区
省直辖县行政单位:文昌市 琼海市 其他县级单位:洋浦经济开发区
重庆市(4个)
沙坪坝区 南岸区 北部新区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川省(19个)
成都市:武侯区 青羊区 锦江区 金牛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新都区 温江区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金堂县 双流县 郫县 大邑县 蒲江县 新津县
西藏自治区(2个)
拉萨市:曲水县 山南地区:乃东县 陕西省(5个)
延安市:志丹县 宝鸡市:太白县 安康市:旬阳县
商洛市:丹凤县 柞水县
青海省(5个)
西宁市:城中区 城西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行政委员会 冷湖行政委员会
大柴旦行政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3个)
银川市:灵武市 贺兰县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
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 独山子区 白碱滩区 乌尔禾区
第二篇:山西省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标准
山西省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标准
一、入学机会
1、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达到99%以上、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2、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
3、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14年达到80%、2015年达到85%、2016年达到 90%以上。
4、平等对待每名学生,所有学校招生公开、编班均衡,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
5、省市示范高中等优质学校将6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并逐年提高,2015年达到80%。
二、办学资源
6、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标准化中小学。
7、学校规模适度,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
8、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基本符合《山西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小学之间、初中之间生均办学条件大致相当。
9、所有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多媒体教学设备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师资配置
10、根据编制标准与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每所学校教职员工,学科教师配备合理,生师比小学达到1:19,初中达到1:13.5。
11、实施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
12、根据实际动态均衡配置优秀教师,每年10%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县(市、区)域城乡、校际间交流。
13、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县级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安排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按照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城乡教师每五年完成一轮全员培训。
14、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每所学校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大致相当;每所学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大致相当;每所学校均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
15、教师补充机制完善,每年新教师补充人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3%。无代课教师。
四、教育质量
16、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
17、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并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学生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18、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落实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0%以上。
19、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度,学校无违反国家和省“减负”要求的现象。
20、区域内城乡小学、初中在校生学业成绩大体相当,校际间优秀学生分布大体相当。
五、保障机制
21、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政府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和发展的职责明确。
22、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定标准且逐步提高。
23、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标准小学每生每年不少于100元,初中每生每年不少于142元。
24、教育经费的分配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和留守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倾斜。
25、学校教育秩序依法保障,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校园校车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无污染。
26、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级政府教育管理的满意度达85%以上。
第三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迎检培训测试卷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迎检培训测试卷
请按照各自所在学段作答相应试题
1.小学低年级周课时应该为26(3-6年级周课时30,含
地方学校课程2课时)
2.小学低年级“体育与健康”的周课时为4
3.初中周课时应该为 34
4.小学“美术”的周课时为2
5.你校目前平均班容量为37.06人;目前在校学生有667人
6.按照省定编制标准,师生比小学不低于1: 21,初中不
低于1: 16
7.三至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等。
8.体艺的“2+1”工程是指2项 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
术特长。
9.毒品预防教育主要在小学 五年级到六年级进行。
10.预防艾滋病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 等三项专
题教育的课时原则上从地方课时或活动时间中安排。
11.按照义务均衡督导标准规定:学生免试就近入学、择校生
低于 10%的为合格;学生不是面试就近入学、择校生高于 20%的为不合格。(我校无择校生)
12.按照义务均衡督导标准规定:学生学业合格率达到95%
以上的为合格。80%以上的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和社团
活动的为合格。
第四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汇报
XX镇中心小学 2016年5月
一、基本情况:
XX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2年,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小学。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先后筹集资金1024万元,新建了教学楼和宿舍楼,学校招生范围覆盖XX镇19个自然村屯2.4万人口。近几年,教育局又相继为我校投资近百万元用于铺垫操场、硬化操场、扩建食堂和对教学用房进行维护,使校容校貌有较大改观。目前,校园面积5.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203平方米。现有25个教学班,在校生941人。教职工130人,专任教师60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县级骨干教师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几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县标准化学校建设的要求,全力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使学校的办学实力、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科学化、教学质量优质化、办学效益最大化。学校先后被授予双鸭山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双鸭山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双鸭山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双鸭山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双鸭山市教育系统群众满意学校、双鸭山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上报工作先进集体》、双鸭山市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双鸭山市体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三育人”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农村远程教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标准化合格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接受省政府“双高普九”初检,2010年接受了省政府“双高普九”复检,2012年,高标准通过了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验收,获得黑龙江省标准化先进学校殊荣。多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二、主要工作
(一)办学条件全面改善
近年来,尤其是在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的强劲推动下,我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师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52700平方米,生均56平方米。建筑面积8203平方米,生均8.72平方米,运动场面积7558平方米,生均8.03平方米,绿地面积2363平方米,生均2.51平方米。修建了标准篮、排球场地950平方米,配置了相应的体育器材59种643件。近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科学规划,正着力建设绿化、净化、美化、香化、硬化的校园环境。按照《黑龙江省教育技术装备暂行标准》中的二类标准,县政府为学校配备了综合实验室,能满足各年级学生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要求,其中演示实验率达100%,分组实验率达98%。学校设有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语音室1个及其他功能教室共计16个。拥有农村远程教育接收系统1套、网络课堂直播系统1套、教育教学光盘700余张。除微机室拥有86台电脑外,所有专任教师配备电子备课及办公用电脑共计92台,全部电脑通过光纤入网,电教辅助设 备有打印机8台、复印机1台,电视机11台、DVD影碟机11台、摄像机2台、照相机2台,能够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二)队伍建设
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学校班子成员六人,平均年龄44.5岁,中级以上职称率为100%。班子成员工作踏实、主动,善于在“精、细、实”方面下功夫。班子实行每周校务办公会制度,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学校领导班子力求“团结统一、工作同轨、目标同向、行动同频”,“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在全校师生及家长中有很高的威望,近三年干部民主测评,群众满意率均在96%以上。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我们从优化结构、强化培训入手,狠抓了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素质素养提高工作。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开展“倡师德、树形象”、千名家长评教师、千名学生评教师、“百名教师访千家”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全校教职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涌现出省、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30多人次。被授予全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培训方面,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河南、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双鸭山等地进行听课学习和培训,返校后做汇报讲座和汇报课。经常请县进修学校教研员到学校分学科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实施“蓝青工程”,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以老带新,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上(多媒体运用、“班班通”电子白板使用)以新带老,采取岗位练兵,集中与分散结合,假期与平时结合等方式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活动。促进了教师业务素质 素养的迅速提高。目前,我校专任教师60人,学历达标率为100%。专科以上学历占95%。市级骨干教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5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6.6%。近年来,我校教师代表团队屡次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师素养赛、数学教师素养赛和英语教师素养赛中获得团体特等奖、一等奖等团体奖项和20余项个人奖项;因出色表现,我校多位选手被选入县参赛团队赴市参加教师素养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6名参赛选手,获得一等奖1人、二等奖5人;2013年全市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教师代表县参加并荣获市第一名的好成绩;2015年全市最佳教师评选活动中,我校肖城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在全市名列前茅,受到在场专家的一致好评……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带动和影响下,全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学水平、教风学风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三是注重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不定期进行以教育法律法规和师德师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学习,要求教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学期与教师签订治理“三乱”承诺书。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学校选评等方式监督教师的从教行为。除《XX镇中心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外,学校还制定了动态考核方案,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值周、值日、活动参与、家访等工作做动态管理、记录与考核,翔实地反映教师各方面的成绩与问题,并记入教师的日常考核。
(三)教育教学
1、教育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德育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联系制度、聘请校外德育辅导员等措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坚持“一个阵地”开发“两种文化”,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一个阵地”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班班通”媒体、手抄报、黑板报、主题班会、心理咨询室等宣传阵地,将德育教育资源随时展示给学生,充分发挥其在德育常规管理中的宣传作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两种文化”即学习经典传统文化和开展丰富的社团文化。近年来,学校从组织学生诵背《论语》、《弟子规》等经典传统文化入手,内容逐渐扩大到《千字文》、《常礼举要》、《大学》、《道德经》、诸葛亮《诫子书》等国学经典,内容也由诵背转变为诵读、解读、践行,以期使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养成教育。为此,学校还专门开办了“XX镇中心小学教育讲堂”,每周一、三、五中午进行50分钟的国学经典学习和解读,在校长带动下,由教师中的国学爱好者自发组成自愿者团队,无偿为孩子们上课。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表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教育对学生品行教育的再升华会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此外,为加大对学生素质提升的力度,学校在近几年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目前已经组建了绘画、书法、写字、象棋、舞蹈、传统文化、足球、排球、乒乓球等9个学校社团和剪纸、彩泥、手工、绘画等23个班级社团,每周四下午第二、二节课定为学校社团活动时间,每 次社团活动,都是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时间。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汲取知识、学会交往,不断丰富自己,提升能力和素质素养。
此外,我校还结合学校实际,在总结多年校本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各年级、学科骨干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及养成培养要求,编写了新的“系列校本教材”。教材共六册,图文并茂,以学生的成长阶段为主线,分为养成教育篇、礼仪修养篇、安全教育篇、感恩教育篇、环保篇、生命教育及心理健康篇六部分。教材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用适用、启迪拓展”为编写原则,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将课程从课堂扩展到生活,以期通过六个阶段的学习,将孩子们塑造成有修养、知礼仪、懂感恩、阳光、健康的一代新人。
2、教学工作。我们鼓励教师转变观念,创新思想,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进行质疑、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过程变成促进学生自我发现、全面发展的过程。在教学方面,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三级课程。突出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减负提质”上下功夫,坚持“四定一改”,即定期开展课堂教学检查、定期开展名优教师示范课活动、定期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反思、定期开展教师的课堂教学汇报课和引导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大力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以“主体性、实践性、互动性、建构性”为主要特征,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所要学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共同参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自主参与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我校不断涌现出赵春英、肖城、叶福华、李红光等一批年轻的教学新秀和能手,不断走向县市讲台和赛场,受到上级领导好的好评。
面向全体学生,使各层次学生均学有所得,教学效果成效显著。学校的教学工作出现了“三个转变”,即课堂观念转变,课堂氛围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师生实现了“两个成长”,即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在校生保留率为100%,小学毕业率合格率达100%。
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省级“十二五”“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和省级“十三五”科研课题“基于农村乡镇小学文明校园建设研究与实践”,顺利开题,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几年,我校有10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各类奖项。
(四)学校管理
一是坚持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我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把办人民满意学校作为宗旨,把育人作为根本,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素养的学生作为终极目标。为此,学校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师教育教学考核细则》和《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等制度,形成了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理人的局面。同 时通过教代会议事制度,把学校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置于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大家共同参与学校管理。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做到“三上墙、二公开、一监督”。“三上墙”即:重大决定、评优评先、学校收支上墙;“二公开”即:收支情况和教师奖惩公开。“一监督”即:设立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便于群众监督。规范办学行为。学校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规范办学行为的有关规定,每学期均与教师签定治理“三乱”责任状,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单、校讯通等形式征求意见,欢迎社会监督举报,从根本上杜绝乱收费现象。
二是坚持多元评价,科学评鉴。大胆尝试学生多元化评价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主要分为记录、评价和展示三部分,改变以往只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单一评价方式。采用学生本人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通过观察、访谈、测评等方法,最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把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做为评价学生的重要参考,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注重特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两操”和眼保健操,冬季长跑活动坚持不懈。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此,学校自2014年9月起,尝试每周三下午拿出一节课时间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的运动量。2015年10月起,我校把“两操”变为 “三操(加入武术操)”,同时在全县小学阶段率先尝试对三年级以上学生进行了军训活动。通过军训,学生的行为举止逐渐规范,师生反响、社会反响良好,准备自本学期起,每学期进行不少于14学时的军训活动,以规范学生的懒散作风,养成学生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良好风气。学校每年按上级要求认真对学生进行体检和体质健康数据测试,并将数据汇总、及时上传,受到上级部门嘉奖。此外,学校还通过举办跳绳比赛、象棋比赛、魔方速拧赛、运动会、朗诵比赛、书画展、校园艺术节等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素养,为学生提供良性竞争、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学校社团活动成果显著,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成长和施展的舞台。2015年,家长学校上,学生的国学经典的展示震惊了家长,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2015军训成果汇演赢得在场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誉;学校舞蹈队连续多次在县文艺汇演中获得殊荣;书画班学生的作品在市、县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学校象棋和跳绳活动屡次在县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学校被授予全市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先进集体、全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市国防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四是提高舍务管理水平,关爱寄宿生成长。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地优秀做法的同时,大胆创新,采取了“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每一楼层有专职的生活老师负责该楼层学生的生活管理和生活技能训练,培养了孩子们独立生活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保证住宿学生学习质量、丰富学生住宿期间的文化生活,学校 还专门为每层宿舍设立了自习室,配备了液晶电视和EVD机,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学习,并在学习之余播放学生喜爱的少儿节目和教育专题片,使学生随时受到教育。学校的食堂制度健全,设备先进,师生的膳食营养搭配合理。学校对食堂宿舍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检,并有校领导轮流值宿带班,以确保学生住宿安全、饮食卫生。学校的这些做法得到了家长及住宿生的充分认可。
五是突出安全工作,细致到位。以创建平安和谐校园为目标,实行安全责任制,学校与班主任、生活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班班通”媒体、手抄报、黑板报、主题班会、心理咨询室等教育平台的作用,开展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学习,并着力加强日常安全督促、检查。完善了各种安全预案,建立了系列安全防御体系——在校园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学校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组织收看安全教育专题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逃生演练和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多年来,学校任何无安全事故发生,全校师生都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无犯罪等不良记录。学校多次被评为双鸭山市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2月被评为双鸭山市群众满意学校。
六是坚持结对帮扶,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年轻教师、骨干教师汇报、展示课,邀请永红学校、建平学校的教师进行听课、研讨,或选派骨干教师到两所学校进行业务讲座和送课到班,充分发挥名师及骨干的引领及帮扶作用。同时,我们 还积极组织2所学校的教师到我校的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课堂授课,让两所学校的教师尝试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不断提升他们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同时,我校也与县第三小学结成联谊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联片教研,邀请县内优秀教师到我校进行示范性教学,取其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
三、存在的困难和今后努力方向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学校已成为全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学校,受到社会、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足:主要是集中在农村学生留守、单亲、隔代抚养儿童所占比例过大,家校沟通困难,学生教育困难;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完善,尚有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还尚未有效地形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队伍还需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绝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广大家长对我们的期望,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研修一体化校本培训机制,全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巩固提高教育教学成果,缩小城乡办学差距,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不懈努力。
我们也衷心期待各位领导、专家们能给予指导,以期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建设的高站位、高品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第五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工作手册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工作手册
2015年10月
目 录
一、验收时间
二、验收内容
三、达标要求
四、准备工作及要求
五、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申报表及有关说明
六、齐河县学校变更情况统计表
七、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模拟验收问题整改通知书
一、验收时间
省向国家申请,初步定于10月下旬。
二、验收内容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三、达标要求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运动场地、多媒体设备数量、学生用计算机台数、专任教师师机比、生均图书册数、师生 比、专任教师学历、实验室数量、音体美器材种类十项指标,十项中至少八项指标达到标准,该学校为达标。(评估标准见鲁教督【2013】6号)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按照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八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自查结果: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其中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44,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26。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方面20项指标进行,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自查结果:齐河县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得分为98分,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要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召开四个座谈会,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采取随机访谈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对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应在85%以上,省级评估时,齐河县公众满意度调查结果为87.9%,已达到要求。
(五)督导检查组还要对齐河县有关教育工作情况(含“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进行了全面了解,落实是否存在作为“一票否决”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四、准备工作及要求
(一)逐校逐项落实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1.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评估标准。城区初中:不低于5.1平方米,农村初中:不低于6平方米;城区小学:不低于4.2平方米,农村小学:不低于5平方米。(2)档案资料。校舍档案齐全、规范。
2.运动场地。(1)评估标准。环形跑道长度:初中不低于200米,小学不低于150米。其他场地按照省《办学条件标准》验收。(2)材质。田径场跑道材质为塑胶,或标准炉渣;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外体育器械场地材质符合要求。
3.多媒体设备数量。(1)评估标准。班班通多媒体,多媒体套数不少于班数,设备齐全,通网络。(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4.学生用计算机台数。(1)评估标准。一个微机室的学生用计算机台数不低于最大班额,设备齐全,通网络。(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5.专任教师师机比。(1)评估标准。专任教师每人一台计算机,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不少于专任教师数,通网络。(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经费购买,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6.生均图书册数。(1)评估标准。初中32册,小学24册。(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使用计算机管理,图书借阅率高,图书阅览室满足学生和教师使用。
7.师生比。(1)评估标准。初中:1:13.5,小学:1:19(2)档案资料。学生学籍档案、专任教师档案(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相一致)。
8.专任教师学历。(1)评估标准。初中:大专及以上学历 小学:中师及以上学历(2)档案资料。专任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教师资格证和学历复印件。
9.实验室数量。(1)评估标准。初中:理化生各1个,小学:科学1个(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管理规范,使用科学。实验室、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设施设备符合标准,按照《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6-2006)和《小学科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配齐仪器,实验室设施设备和分组实验仪器应满足最大班额。
10.音体美器材种类。(1)评估标准。初中:61种,音乐8种、体育35种、美术18种;小学:60种,音乐8种、体育34种、美术18种。(2)管理使用。帐物相符,器材管理规范,使用率高。
(二)实地查看验证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实地查看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选配)面积。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实地查看运动场地、体育馆面积。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实地查看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实地查看微机室学生用计算机台数。
5.生均图书册数。实地查看图书室、阅览室、图书帐。
6.师生比。实地查看验证学生数、教师数。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实地查看专任教师学历复印件。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实地查看验证专任教师职称证书复印件。
(三)规范整理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档案
A1入学机会(20分)
B1.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5分)
C1.县级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制定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计2分;措施不落实,计1分;否则,计0分。
普教科需提供文件资料。
C2.县级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所需经费予以保障,在安排公用经费、学生资助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无违规收费行为,计3分;否则,计0分。
财务科、核算中心、资助中心提供文件资料。
B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5分)
C3.县、乡两级政府统筹协调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在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有具体措施,计3分;否则,计0分。
工青妇办公室需提供文件资料。
C4.相关部门、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计2分;否则,计0分。
工青妇办公室需提供文件资料。
B3.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统算不低于95%(3分)
C5.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统算达到95%,计3分;否则,该比例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3分,扣完3分止。
普教科、特教中心提供资料。
B4.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不低于60%,并逐步提高(7分)。
C6.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达60%,计5分。每高一个百分点,加1分,最多加2分;否则,该比例每低一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5分止。
普教科提供文件资料。
A2保障机制(25分)
B5.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2分)
C7.明确乡镇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把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乡镇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计1分。否则,计0分。
督导室提供文件资料。
C8.县级政府建立和落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督问责机制,计1分。否则,计0分。
督导室提供文件资料。
B6.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3年做到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6分)
C9.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计6分。否则,在一个内,“三个增长”有一个达不到的,扣1分,有两个以上达不到的,扣2分。
财务科联系财政局提供相关资料。
B7.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3分)
C10.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计划实施情况评估方案》要求,完成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计3分;否则,计0分。
危改办、财务科提供相关资料。
B8.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稳定增长(5分)
C11.近三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含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计3分;否则,每有一个达不到扣1分;比上年有所提高,计2分。否则,每有一个下降扣0.7分,扣完2分止。
财务科联系财政局提供相关资料。
B9.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做到足额征收,足额及时拨付用于教育(6分)
C12.近三年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三税的3%足额征收,计1.5分。否则,每有一年未足额征收,扣0.5分;拨付额占应拨付额比例达90%,计1.5分,每有一年达不到扣0.5分。
C13.近三年地方教育附加,按三税的2%足额征收,计1.5分。否则,每有一年未足额征收,扣0.5分;拨付额占应拨付额比例达90%,计1.5分,每有一年达不到扣0.5分。
B10.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教育资金。从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3分)
C14.近三年从国有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10%教育资金并足额安排用于教育,计2分;否则,每有一年未足额安排扣0.7分,扣完2分止。
C15.近三年从地方分成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计1分。否则,每有一年未安排扣0.4分,扣完1分止。
财务科联系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提供相关资料。
A3教师队伍(35分)
B11.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岗位津贴(8分)
C16.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县级政府或人事等部门出台落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文件政策,计2分。否则,计0分。
C17.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计4分;否则,计0分。
C18.制定并落实对特殊教育教师津补贴政策,计2分。否则,计0分。
B1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按省定编制标准和编制管理办法配备和管理教师队伍(10分)
C19.全县初中和小学师生比分别达到省定标准(初中1∶13.5,小学1∶19),各计3分;否则,各计0分。
C20.专任教师结构合理,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配齐配足学科教师,计4分。否则,每有1所学校专任教师结构不合理,扣0.5分,扣完4分止。
人事科联系编办、人社局提供相关文件资料。
B13.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6分)
C21.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的制度,制订了交流工作计划和方案,计2分;否则,计0分。
C22.城乡之间、优秀学校与相对薄弱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工作扎实开展,计4分;否则,根据交流情况分别计3分、2分、1分。
人事科提供文件资料。
B14.城乡学校教师职称结构比例基本一致(6分)
C23.农村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人数占农村教师人数的比例与县直中级以上职称教师人数占县直教师人数的比例相比,如高于或两者差额5%,计6分。否则,差额每再增加1%,扣0.5分,扣完6分止。
人事科提供文件资料。
B15.落实教师培训经费,加强教师培训(5分)
C24.近三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安排到位,计2分。
C25.建立教师培训制度,落实教师培训的机构、人员、基地、措施,计3分。否则,每有一方面未落实,扣1分,扣完3分止。
财务科提供相关资料,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提供现场、资料。
A4质量与管理(20分)
B16.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4分)
C26.严格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无随意增减现象,计4分。每发现1所学校有增减课程、课时现象,扣1分,扣完4分止。
普教科、教研室提供资料。
B17.小学、初中年巩固率分别达99%、98%以上(4分)
C27.小学年巩固率达99%,计1分;否则,计0分。
C28.初中年巩固率达98%,计3分;否则,计0分。
普教科、各学校提供资料。
B18.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0%以上(4分)
C29.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0%,计2分。否则,及格率每低1%,扣0.5分,扣完2分止。
C30.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90%,计2分。否则,及格率每低1%,扣0.5分,扣完2分止。
普教科、各学校提供资料。
B19.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4分)
C31.无重点校和重点班,计2分。否则,发现一所重点校或一所学校有重点班,计0分。
C32.制定遏制择校现象的具体措施,县域内基本无择校现象,计2分;否则,计0分。
普教科、各学校提供资料。
B20.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4分)
C33.严格规范学生到校时间、上课时间、早晚自习和节假日安排,切实保障学生休息和活动时间,计2分。否则,计0分。
C34.控制家庭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各年级书面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计2分;否则,计0分。
普教科、各学校提供资料。
(四)做好公众满意度调查准备工作
1.调查对象。公众满意度调查对象包括学生家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其中,学生家长比例50%,校长比例5%,教师比例35%,当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代表比例 10%。问卷调查数量按被评估县(市、区)常住人口1.5‰确定,不低于600人。
2.调查内容。(1)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情况。(2)县域内义务教育消除择校情况。(3)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努力程度。(4)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5)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际间教师队伍差距。
3.调查流程。调查工作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进行。(1)按照县域常住人口数计算各类别调查对象数量,确定实施问卷调查的场所和具体时间。(2)县政府通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教育局、学校通知其他调查对象,并确保都能参加问卷调查。(3)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学校校长、教师问卷专人发放,现场回收;学生家长问卷提前一天发放,由在校学生带给家长填写,第二天回收。请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协助督导组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统计的有效样卷不低于95%。(4)问卷全部回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问卷总体满意率须达到85%及以上。
(五)所有学校按照“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整改到位。1.消除D级危房。新建校舍抗震设防类别不低于重点设防类,满足综合防灾要求。2.多层校舍建筑每幢不少于2部楼梯,楼梯坡度不大于30度,护栏坚固。3.教室和宿舍内外墙面平整,无明显尖锐突出物体,室内无裸露电线。4.教学用房室内采光良好,照明设施完善,光线充足。5.学生1人1桌1椅(凳)。6.按国家标准配置满足教学需求的黑板。7.设置旗台、旗杆,按要求升国旗。8.具备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设备,有利于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9.因地制宜设置满足校园安全需要的围墙或围栏。10.新增图书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正版图书,配备复本量应视学校规模和图书使用频率合理确定。11.有可供开展多媒体教学的教室。12.学生宿舍不设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13.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14.寄宿制学校或供餐学校具备食品制作或加热条件。15.配备开水供应设施设备。16.有条件的地方,新建校舍一般设置水冲式厕所。厕位够用,按1∶3设置男女蹲位。旱厕应按学校专用无害化卫生厕所设置。17.除特别干旱地区外,寄宿制学校应设置淋浴设施。18.配置消防和应急照明设备,设置疏散标志。19.在校门、宿舍等关键部位安装摄像头和报警装置。宿舍区配备急救箱。20.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