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轻叩诗歌的大门详解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1)指名读“活动建议”。(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
(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
三、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
2.师生共同评议。
(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
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四、课外阅读,搜集、查找、整理资料
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诗海拾贝 阅读材料
《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一、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小结方法:结合注释,查找资料,上网等。)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歌。2.了解古诗的特点。
3.引导学生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诗、词、曲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诗经?采薇》《春夜喜雨》,相信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妙了,同学们还想不想继续去了解诗歌,去感受诗歌的魅力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欣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跟随诗人一起到诗歌的王国去继续遨游吧。
二、初读诗歌
1.自由地读诗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已查字典解决,把诗歌读通顺。
2.小组合作读,比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3.让几名学生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师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这首词的节奏。
三、读中悟意
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2.让几名学生说说诗歌大意,师相机在学生展示资料的基础上引导: ① 让学生了解诗、词、曲。
西江月:词牌名(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词的题目,它与这首词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如我们学过的《忆江南》)
天净沙:曲牌名(它也是相当于一首歌的调,如1=G,它不是这首曲的题目,它与这首曲的内容没有关系,这首曲的题目是秋。)诗、词、曲是古代诗歌的三种形式。
《春夜喜雨》是一首唐诗,诗盛行于唐代,它的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词盛行于宋代,它的调有定格,句子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双调之分。单调就只有一段,如《忆江南》,双调就是分为两大段,即上下两片(阙),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天净沙·秋》是一首小令(曲的一种),曲盛行于元朝,体式与词相近,它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多使用于口语,句式较为灵活,语言也比较通俗。
② 解释个别词语。
别枝惊雀:惊动喜鹊飞离树枝。见:同“现”。听取:听到。
七八个星天外:天外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山前:山前两三点雨。茅店:乡村小客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飞鸿影下:雁影掠过。3.学生同桌或小组内说说词的大意。
4.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诗歌。
四、品读诗歌,读中悟情,欣赏诗歌意境 1.默读诗歌,体会两首诗歌的异同。
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诗品读,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品读的收获:
①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② 通过阅读,你从中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词人把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巧妙地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整首词体现了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也正是作才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天净沙·秋》这首曲是元代散民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但其中没有秋景的清萧,没有悲凉的情绪。有的却是色彩鲜明的美丽的秋景。如曲中的“白草”“红叶”“黄花”三个词语,让我们感觉到秋天是那么的色彩鲜明。同时,全曲没用一个“秋”字,却传达出了浓郁的秋意。整首曲诗人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曲中,静中有动,动静结合。
5.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课后背诵这两首诗歌。
2、课外收集感兴趣的宋词、元曲。
《天上的街市》《白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五、快读阅读材料,体会诗歌的特点 1.学生默读阅读材料。
2.让学生说说读了这六首诗的发现,师相机指导。① 诗歌的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② 这六首诗所写的内容都与什么有关?(自然景物)
六、拓展延伸
1.背诵这两首诗。
2.课外阅读描写其他内容的诗歌。
诗海拾贝 活动一 搜集诗歌 活动目的:
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 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学生稍作了解。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 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 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
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 整理诗歌、欣赏诗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
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
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 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
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
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诗歌分类表 整理人: 类别 诗歌的题目 作者
3、将自己分类整理好的诗歌交流交流。
4、师生交流:每一小组选一代表汇报小组的整理情况,并展示。
5、小组补充资料,补充搜集一些诗歌。
三、利用墙报张贴大家搜集整理的诗歌,供大家阅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欣赏诗歌,推荐自己喜爱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学习欣赏诗歌
1.学生自读《给诗加“腰”》,思考:苏小妹给诗加的“腰”好在哪里? 2.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有关诗歌的哪些知识?
3.你在课余生活中还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故事?能交流一下吗? 4.组内学习《诗中的“秋”》,交流:怎样欣赏、理解诗歌?
(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
5.讨论:你还了解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 6.师生交流。
二、推荐“我最喜爱的诗歌”(诗歌推荐活动)1.出示“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表(每人一张)诗歌 作者 推荐理由 推荐人:
2.学生填表,并在小组内交流,相互补充。
3.交换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
4.说说自己喜爱的理由。
5.欣赏诗歌(教师推荐)
6.教师推荐书目:《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毛泽东诗词鉴赏》等
与诗同行 教案
活动一 举办诗歌朗诵会 活动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热爱诗歌。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重难点: 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活动过程:
一、在班里分组讨论一下,怎样开好诗歌朗诵会
1.确定内容,诗歌朗诵会朗诵的诗,可以是搜集到的诗,也可以是自己写的诗。可以利用教材,本学期教材中,《中华少年》就是一首典型的朗诵诗,本组教材中的《我们去看海》,选读课文中的《我们的方阵》都可作为选材。还可以是自己写的诗歌。
2.小组内商定形式,可以展示,也可以比赛。
3.全班商议可以是小组合作参加,也可以是小组初选后,推荐代表参加班级的朗诵会。
4.确定朗诵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个人朗诵,可以男女对诵,可以小组合诵,可以是诗表演,还可以配乐朗诵。
5.组织分工,力求每个同学或小组都有任务,如,环境布置、编排节目单、化妆,人人为班级朗诵会出力。
6.确定时间、地点、形式等。
二、制定一张班级朗诵会安排表,如: 主题:“秋诗冬韵”诗歌朗诵会 时间: 11.21 地点:学校多功能室 形式:四人小组参赛 主持人:王小一 教师布置: 1小组 串词准备: 2小组 道具准备: 3小组 评委安排: 4小组 场地清洁: 5小组 活动报道: 6小组。照相,写报道。
活动二 自己动手写诗 活动内容:
1.阅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2.尝试写诗。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近段时间以来,咱们在诗歌的海洋中拾到了许多美丽的贝壳,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谁能谈谈自己前一段活动的收获?(预设:)
2.在大家的心目中,诗歌是那样神奇,那样美好,诗人是那么的了不起,可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两首你们的同龄人写的诗,你一定会对诗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二、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 1.你欣赏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生:我喜欢《致老鼠》,因为作者把讨厌的老鼠想象成了人来写,很有趣。
生:我喜欢《爸爸的鼾声》,作者很会想象,把爸爸的鼾声比作了火车开动的声音。)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两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预设:我知道写诗并不是那么神奇的事,我们也可以学着写。写诗就是写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云
云象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象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上叫我起床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 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活动三 合作编诗集 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1.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1)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1)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课时 诗歌知识竞赛
一、赛前准备
1.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组。
2.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等。3.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1.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2.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3.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4.评出优胜组。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总结
学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内容: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活动准备:带上自己活动过程中随时记下的点滴收获和体会以及活动前拟订的活动计划
活动设计:一课时 活动过程:
1.同学们,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之下,开展得比较成功,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走出了语文课堂,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延伸到了其他课堂和学校以外的其他地方,在这样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大家都有了一些收获,今天,我们就把自己点滴的收获总结一下,让我们今后的活动开展得更好。
2.还记得活动开始时我们自己拟订的计划吗?请大家将自己的活动计划浏览一遍,回忆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想想本次开展了哪些活动,哪些活动自己收获比较大,然后用5──8分钟的时间写一写。
3.就象大家写的一样,这次活动我们有了不少的收获,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还记录了点滴体会,赶紧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4.全班交流活动中的收获,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谈。(教师相机板书:诗歌的特点 诗歌的分类 朗诵的技巧 学习写诗 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5.接着刚才所写的活动过程,详细地写写自己活动中的收获。
6.小组里交流总结,评选出优秀总结
第二篇:轻叩诗歌的大门
校级公开课
轻叩诗歌的大门——与诗同行(学写儿童诗)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学写儿童诗》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的活动建议。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按照“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所以遵循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的儿童诗,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使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2、设计理念:在了解新课程标准内涵基础上,遵循“阅读——仿写——创作”的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让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儿童诗中,体会儿童诗的特点。在充分诵读和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仿写训练。最后鼓励孩子们调动生活的积累,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独立创作。
3、教材分析:现行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儿童诗已占了很大的比重。
一、二年级课本中儿童诗约占了阅读总篇目的40%左右,可见编者越来越相信儿童诗在孩子的成长、学习中的重要性。但《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教学目标中没有把“儿童诗”纳入其中,学生仅仅停留在阅读、欣赏的层面上,没能真正深入到“儿童诗”的创编上去。本册语文教科书,我欣喜的发现在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中提出了“自己动手写写诗”的活动建议。其中提供了两首同龄人的诗《致老鼠》和《爸爸的鼾声》,可作为引导学生欣赏儿童诗和感受儿童诗特点的阅读材料,而综合性活动的开展又为学生提供了创作儿童诗的平台。
4、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儿童诗并不陌生,他们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但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儿童诗,对于儿童诗的特点,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感知。加上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的时候,头脑中就产生过新奇的想法,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所以在这节课上就重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进行儿童诗的创作,从中领会出一些儿童诗的写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能自主选题,发挥想象,正确使用语句创作儿童诗。
2、.过程与方法:体验儿童诗的创作过程,共同交流,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儿童诗具有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
4、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儿童诗欣赏、创作的氛围
四、【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体会儿童诗的特点,进行仿写训练。
五、【教学难点】
在阅读和仿写的基础上尝试独立创作。
六、【教学准备】
校级公开课
1、资料收集:补充阅读材料《在海边》《苹果》《早安,蒲公英》《老梨树讲鬼故事》及任娅创作《早安,蒲公英》的背景资料。
2、课件制作:通过配乐和阅读材料的补充,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诗歌,知道写诗需要有敏锐的心,要有真情,还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力求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3、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个邮政包裹(里面放上铲子、苹果和树叶)
七、【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铺垫教学。
(多媒体播放在星空中划过流星动画)
1、师:在浩瀚的宇宙中,闪烁着无数耀眼的星星,那是诗人的灵光,在黑夜里划过我们心灵的天空。今天让我们继续轻叩诗歌的大门,走进诗歌艺术的田园,感受诗歌散发的魅力和迷人的芬芳。
2、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学过许多诗歌,有古诗,能吟诵一两首吗?
3、除了古诗我们还学习了许多富有情趣的儿童诗,还能想起几首吗?
4、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儿童诗则是诗歌王国中最为自由的一种体裁,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儿童诗的世界,学写儿童诗。
二、赏诗引路,总结特点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简短的儿童诗,你们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课本材料《致老鼠》
我喜欢你们——
一双机灵的眼睛,粉红的耳朵。
虽然爱做坏事,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你们
自己劳动,做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儿童诗和其他文体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2)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2、再看这首儿童诗,课件出示课本材料《爸爸的鼾声》
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
使我想起
美丽的森林
爸爸的鼾声
总是断断续续的
使我担心火车会出了轨
咦
爸爸的鼾声停了
是不是火车到站了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小诗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校级公开课
(2)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吗?你们喜欢《爸爸的鼾声》这首小诗吗?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三、游戏激趣,启发想象。
(拿出一个邮政包裹,里面放上苹果、树叶、小铲子。)
1、师:昨晚老师收到魔法师寄来的魔法袋子,老师打开一看,里面全是诗歌,大家相信吗?不相信,你们上来摸一摸,看能不能摸出一首诗歌来。
2、指名学生上台游戏
(1)摸出小铲子。师:这是英国诗人斯蒂文森在诗歌花园里用过的铲子,里面藏有诗歌,来给大家读一读。
当我向下走,来到海边,用他们送我的木铲,在沙滩上挖啊挖。
我挖的沙洞像个水杯,每个里面都涨满海水,直到再也盛不下。
【英】斯蒂文森《在海边》
(2)摸出苹果。师:这可不是一般的苹果。多媒体出示:
它是太阳的孩子,它是一个爱红脸的小胖子。
苹果是一个小火炉,把美好燃烧。
苹果在树枝上是一只鸟,它把一句话藏在肚子里,那就是甜蜜。
吴导《苹果》
(3)摸出树叶。师:在诗人的眼中,这就不是树叶了,他是大树的绿耳朵,是夜空中托起星星的小手掌,是青虫的绿围裙。在你们的眼中,树叶是什么呢?
四、倾听声音,练习说话。
多媒体播放音效。
1、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蛐蛐的叫声。听到蛐蛐的叫声,你会想到什么?
鸟鸣。想象:他们在干什么?
流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师;大自然中还会有什么声音?
多媒体出示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听到了吗?
我听到了,这是()
师:听,大自然的声音,你听到了吗?爱诗歌的孩子要有一颗敏锐的心(板书:敏锐的童心)
五、与诗对话,感受真情。
多媒体出示补充材料《早安,蒲公英》
1、配乐指名读齐读。
《早安,蒲公英》【香港】韦娅
那远了又远了的那近了又近了的白色的一絮又一絮
绒绒的又轻又淘气
校级公开课
哦,这是蒲公英的花季
漫天满地落着她的行迹
染着我的睫毛/碰着我的鼻翼
还紧紧粘着我裙子
不弃不离
这小绒球
这白茫茫的奇迹
你是盛夏的相思呢
还是冷冬的回忆
蒲公英不说一语
眨眨眼与我亲密
2、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3、学生交流汇报
4、师: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的? 多媒体补充背景材料:
早春的时候,天还凉呢。走在街上,风迎面而来,身上的裙子被吹得像蝴蝶似地展动。那时,我的心情本来并不好,可是,不知从哪来的小绒球,像小雪花似地漫空飘舞,白色的,轻盈的,迎上来,扑向我的眼眉,沾在我的衣裙上,弄得我不得不避开它,可我知道那是叫蒲公英的花絮,虽然它如孩子般淘气地逗弄我,像童话故事似地来安慰我,我却没有心思多留一步,多看它一眼,虽然,我的确是留意到了它的存在。许多日子以后的一个清晨,孩子上学去了,四周宁静如水。我坐到台前,开始我习以为常的写作。抬眼见,明亮的阳光在窗前漾动,空气中的微尘像小精灵似的,在光流中起舞,无声的,安谧的,活泼而动人。我的心不由得一动,好像忽然触到了什么。脑海中浮现出多年前的那幅景象,那幅其实已触动了我的心却又被忽略了的景象──那漫天漫地的蒲公英花絮。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诗。
5、师:生活是那样丰富,但我们的脚步是那样匆匆,人生中有很多事物,曾经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可我们却忽视了很多,希望同学们以后能用敏锐的心发现美后,可以用真情来书写生活中的精彩 感动(板书:真情)
六、想象飞翔,即兴创作
多媒体出示王立春的儿童诗《梨树讲鬼故事》
《梨树讲鬼故事》王立春
老梨树一到晚上
就讲鬼故事
你看把满院子的菜
脸都吓灰了
有月亮的晚上
他一边讲还一边来回走
满园子到处都是他的影儿
他自己快晃成鬼了
赖瓜吓得靠在墙上
长大了嘴
黄花菜竖着耳朵
紧紧地闭上眼睛
辣椒赶紧转过身去 连一朵小花都不敢开
就连满身长刺的黄瓜
也把身子藏到了叶子底下
校级公开课
看看太阳出来后的园子吧
所有的菜
都吓出了一身冷汗
胆小的菜
吓得尿了裤子
湿了一地
1、师: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没有想像就没有诗歌。我们就要想别人想不到,别人不敢想的。在现实生活中梨树是不会说话的,但是在诗人的笔下他不但会说话,还会讲鬼故事吓唬菜园子里的菜。如果没有想象,怎么能写出这样的诗来呢?(板书:想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颗敏锐的心,充满着真情,放飞想象的翅膀,一起来书写心中的诗。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
4、让学生在音乐的流淌中当堂创作,教师巡视,随机点拨指导。
5、交流分享,加深感受。
七、诵诗结束,升华感情
1、师:(结合板书总结)世界是这样丰富,各式各样的事情很多,我想,拥有了“童心”、“想像”、“真情”,一定可以写出优美的儿童诗。最后我把这首儿童诗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要有梦想,有了梦想那么你们的未来就不是梦。
多媒体出示:儿童诗《我的未来》
我的未来是林间的小溪
潺潺的不息
会在明天汇入大海时化成永恒的快乐欢唱
我的未来是窗外的繁星
今夜的闪烁
会在明天的闪耀时化作万丈光芒
我的未来由我决定
短暂的失败激励我向着不变的理想
再次出发!
2、学生诵读。
八、板书设计
轻叩诗歌的大门——与诗同行
学写儿童诗
敏锐的童心
充满真情
丰富的想象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简单明了,又把同时的特点归纳了出来,便于学生一看就能明白儿童诗的特点】
第三篇:轻叩诗歌的大门
《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番禺洛浦沙溪小学 陈柳嫦
范思奇 梁悦民 周妃涛
主题活动背景: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为丰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结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语文园地六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自主合作进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
2、激发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情趣,养成随时积累语言素材的习惯。
3、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敏捷性,提高鉴赏语言的能力。4.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活动的实施
第一阶段:开题活动(包括设计研究方案,确定活动方式)。
学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实践活动(调查学习、收集资料、诗配画、制作手抄报、表演)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
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
学生到图书馆去搜集有关诗歌的资料
各小组把自己搜集到并喜爱诗的歌进行分类
学生把搜集到的诗歌归类整理成的小诗集,里面有一首首小诗,还配上了精美的图案呢!
第三阶段:交流评价活动(根据小组初步整理出来的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完善促进成果的进一步完善)。
1、举行诗歌朗诵会。
2、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在诗歌朗诵会上同学们进行边表演边朗诵诗歌
各小组在合作创作诗歌呢!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活动(由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并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写出活动心得)。
1.写简单的活动总结。2.展示制作的诗配画、手抄报。
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等制作成手抄报
学生在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课后反思: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第十一册语文的第六单元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这是本册教材的一次大的综合性学习。编排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何来完成这个单元的训练呢?如果按其它单元的教法显然是不行的。于是我尝试着用以下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诗歌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以往的教材只零星的安排一些,让学生初步感知经典,旧教材中现代诗安排的篇数就更少了,然而外国诗歌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我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因素,接触经典的机会就更少了。基于这种种考虑,我在教学第一单元之后,就开始陆续的为学生提供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如普希金的《这里的花真美》、艾青的《大地的话》、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等,我希望能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基础上,达到质的飞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时光飞逝,第六单元已如期而至。此时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诗歌积累,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走近诗歌,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到诗歌的海洋里寻求珍宝呢?我又该如何去落实本组单元的训练重点呢?《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甚至是《楚辞》、《离骚》,我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呢?按其它单元的教法一经、一诗、一词、一曲地进行教学,显然是不行的。正在这时,我有幸聆听了孙双金老师的《思乡组诗》,豁然开朗。他的《思乡组诗》告诉我主题阅读、主题教学是一条捷径。在诗海拾贝的教学中,我引用了这种教学方法。我先指导学生按题材分类,从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方面去搜集诗歌,背诵诗歌,每位同学每组诗至少要收集三首以上,至少会背三首,多多益善。其中山水诗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进行收集,每个季节收集三首以上。同时,再引导学生还可按形式分、按国家和作者分等。这样,在众多的诗、词、曲、赋中,学生在收集上避免了盲目性,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在收集、整理诗歌方面做得很好,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学生在“诗海”中遨游,拾到了不少“宝贝”,了解了许多关于诗歌的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背诵的诗歌都在20篇以上。有五位同学达到了80多篇,就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小懒虫”也兴趣盎然,背了不少。看到孩子们一个个都沉浸在诗歌的海洋中,我抓住这个教学契机,在“与诗同行”的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施能力。学生通过诗海拾贝,积累了较多的诗歌,在通过对比教学,学会了区别唐诗、宋词、元曲及现代诗,我又着重指导现代诗的写作方法,如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拟人法、假设法、重叠法等,先让学生仿写,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创作。一个个“小诗人”诞生了,一首首小诗“破壳而出”。
尽管学生创作的诗的内涵还不够含蓄,尽管这些诗的语言还不够优美生动,尽管这些诗还有很多欠缺之处,但对于我来说,已是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了。对于学生的作品,我绝大部分没有进行修改(错别字除外),而是给予很高的评价,如“恭喜你!成为小诗人了”“恭喜你!会写诗了”等等,我希望能通过这次的练笔,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找回孩子们写作的自信心。
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我觉得这次综合性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正如同学在总结中写的那样:我有很多收获,我很高兴参加这次活动,我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
反思这次活动,我发现,尽管这次的活动是取得很大的成功,但还是有不足之处。两周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总共只有12节课,而在这12节课里,要完成制定计划、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自己写诗、举办诗歌朗诵会等等,时间不够,有部分学生的作品无法展示,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搜集的材料有限。如果时间充足,学校有阅览室,我可以安排阅读欣赏课,把学生带进阅览室,让他们在阅览室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其次,我深切的感受到,新教材的改革,新教材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若水平不够,你怎能指导学生欣赏诗歌和写诗呢?对于学生的诗歌,你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去修改?
2009-12-15
第四篇:轻叩诗歌大门朗诵会
轻叩诗歌大门朗诵会
合:尊敬的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乙: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我们今天先去看海,海汇百川,胸怀宽大。
乙: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甲:下面由全班同学为大家朗诵《我们去看海》
乙:遨游诗海,美不胜收。
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甲:请同学展示个人的才华和激情。
乙:《钗头凤》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请何礼恢同学为我们朗诵这首词。甲: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乙: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请听廖安琪同学讲《七步诗》的写作故事。
甲:“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小妹用“扶”和“失”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准确的写出了月、梅的朦胧意境。
乙:柳树姑娘的长发也带给小作者无限遐想。请高阳阳同学朗诵自己写的诗《》。
甲:从艾青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乙: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请刘帅同学、柴烨烨同学朗诵《太阳的话》。
甲:《一剪梅》这是李清照的一首传至至今的词。
乙:请杨媛媛同学朗诵《一剪梅》。
甲: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我们记住传颂千古的名句。
乙:下面请欣赏古诗词对对碰:
甲: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乙: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甲: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甲: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甲: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乙:妈妈的爱我们永远无法回报,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游子吟》,表达对妈妈的感恩。
朗诵会结束:
今天的朗诵会相信大家意犹未尽,我们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活动对诗歌的喜爱更上一层楼,也希望你们学会写诗、吟诗的方法,了解诗词的魅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快乐无穷。
第五篇:轻叩诗歌的大门
守拙归园田。轻叩诗歌的大门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游山西村》 南宋 陆游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嵩山作》 唐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山居秋暝》
王维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王维 《绝句》 唐 杜甫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诗歌信息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名称】辛夷坞
【年代】盛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作者】王维
【体裁】五言绝句
诗歌原文 《终南别业》
唐 王维
辛夷坞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木末芙蓉花[1],山中发红萼[2]。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涧户寂无人[3],纷纷开且落[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注释译文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1]木末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落叶乔木。其花初出时《青溪》
唐 王维
尖如笔椎,故又称木笔,因其初春开花,又名迎春花。花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有紫白二色,大如莲花。白色者名玉兰。紫者六办,办短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阔,其色与形似莲花,莲花亦称芙蓉。辛夷花开在枝头,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故以“木末芙蓉花”借指。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2]萼(e愕):花萼,花的组成部分之,由若干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片状物组成,包在花瓣外面,花开时托着花瓣。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3]涧户:涧口,山溪口。
[4]纷纷:他本作“丝丝”。《饮酒》(其五)
东晋 陶渊明 【译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枝条顶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绽放着鲜红的颜色。寂
尔,心远地自偏。静的山沟里再没有别人了,花儿们纷纷开放后又片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洒落。佳,飞鸟相与还。【名称】《渭川田家》【年代】盛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裁】五言古诗(古体诗)
【题材】田园诗【作者】王维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渭川田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一去三十年。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文赏析 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归图 虽都是平常事 物,却是诗意盎然,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像。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注释】 1.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 2.墟落:村庄。3.穷巷:深巷。4.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5.荷(hè):肩负的意思。6.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
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7.野老:村野老人。8.倚杖:靠着拐杖。9.荆扉:柴门。10.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
11.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译文】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笑话: 关于诗歌 甲:“诗歌到底是诗还是歌?” 乙:“当然不是诗而是歌。” 甲:“为什么?” 乙:“这还不清楚,难道汽车是汽而不是车?”
卧春
我蠢 暗梅幽闻花,俺没有文化, 卧枝伤恨低.我智商很低.遥闻卧似水,要问我是谁, 意后达春绿.一头大蠢驴.人生四大喜事: 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加以调侃,便是纪晓岚的哲学:
十年久旱逢甘露,万里他乡遇故知。
和尚洞房花烛夜,监生金榜题名时。
每句添两字让人生四大喜事变四大悲事: 久旱遇甘露
一滴
他乡遇故知 债主
洞房花烛夜 隔壁
金榜提名时 没你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霜叶红于二月花
(1)张老师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亚于年轻小伙子,怪不得大家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
写荷花:(2)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诵着“
”,在“柳浪闻莺”,我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们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游程中即便 遇雨也不扫兴,苏轼早就说过“__________________”。写雨: 难怪来过杭州,游过西湖的人十有八九会发出白居易那 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答案:
写雪:(1)张老师年过花甲,但干起活来仍然生龙活虎,不亚 于年轻小伙子,怪不得大家说他“霜叶红于二月花”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 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2)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 诵着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在“柳浪
闻莺”,我们会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的情景。游程中即便遇雨也不扫兴,苏轼早就说过“水写风: 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难怪来过杭州,游过 西湖的人十有八九会发出白居易那样的感叹——“江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忆,最忆是杭州”
关。---王之涣《凉州词》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写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你能将这些诗句用到各种语境中 去吗? 它们分别是(缘)、(坐)、(为),都可以解释为(因为)的意思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 泥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