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

时间:2019-05-12 18: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

第一篇: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

第2课 生活中的溶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2.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观察和判断,按能溶解和很难溶解给厨房的调料品分类。3.科学态度、STSE 认识到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体会溶解现象应用于生活中的意义。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教学难点:

判断淀粉、食用油、陈醋在水中溶解的难易程度。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活动3材料

教师准备材料: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气体在水中溶解的图片或微视频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溶解,溶解现象有些什么特征? 2.出示厨房里的调料品,提问:它们进入水中后能溶解吗?

二、活动1:观察厨房里的溶解现象

1.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预测这些调料品是否容易溶解于水。2.分组制订实验计划,并汇报实验计划。

如:将白糖、油、陈醋放入水中,搅拌后再多静置一会儿,比较三种现象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判断是否有溶解的典型特征。再将淀粉、味精等放入水中先观察,再与溶解特征对比判断……

3.分组活动,及时记录。

4.整理器材,汇报交流。

学生依据溶解的概念进行判断和分类。

三、活动2: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1.师:厨房里有很多的调料品能溶解在水中,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些什么?

2、学生谈谈溶解现象应用于生活中的意义。

2.师: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上节课后,我布置大家进行了小调查,现在请孩子们来说说你的调查情况。

3.师出示课前搜集的更多溶解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图片、视频,做补充介绍。

四、拓展活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1.小魔术:沸腾的雪碧

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雪碧,再用橡皮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引导学生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2.学生尝试魔术揭秘。

3.师: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图片示:加热水的初期,烧水容器壁上总是有小气泡的出现 家庭养鱼时的充入气体装置…… 课后活动:溶解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第2课 生活中的溶解

白糖 油 陈醋 淀粉 味精

能溶解 难溶解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三年级科学上册试题 - 4.3《 溶解》习题-湘科版(无答案)

4.3《

溶解》习题

一、填空题

1、()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3、()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二、判断题

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3、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4、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

5、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6、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三、选择题

1、要使食盐从饱和食盐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的办法是()。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蒸发水

D.再加入少量食盐

2、下列各组物质,不适宜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的是()。

A.硝酸钾溶液

B.食盐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铵溶液

3、降低温度使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前后,不改变的是()。

A.溶解度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四、问答题

1、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加速蔗糖的溶解。

2、生活中的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3、在做溶解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三篇:科学教学设计《怎样加快溶解》

【2015年东莞市小学科学教研会】

参 评 教 学 设 计 题目:《怎样加快溶解》

姓名:田春丽

单位:英华学校

联系电话:***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遵循认知规律,创造性的将主要的教学过程设计成三部分:杂乱无序的探究——初步形成科学概念的探究——自主充分的探究。整个教学过程沿着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无知——初步形成——不断深化这样的进程进行。着力体现科学探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是三年级新人教版科学课程教材中第2单元水与溶解的第四课《怎样加快溶解》,属于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设计此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体会对比实验的公平性,能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愿意将对比实验的科学方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物质的溶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所了解,采用不同方法的进行实验,比较溶解的速度会让他们很感兴趣,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会用控制单个变量的方法进行对比的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同学开动脑筋,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搅拌、热水和研碎冰糖能够加快冰糖的溶解。2.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溶解的快慢可以改变。

能力培养:1.亲历控制到那个变量进行对比的活动过程,学习比较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亲历设计实验、探究溶解快慢的乐趣。2.在观察活动中,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

教学重点:知道搅拌、热水和研碎冰糖能够加快冰糖的溶解,和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教学难点:了解对比实验即控制变量法,并能进行实验。

教学材料:筷子、玻璃杯、热水、冷水、小刀、糖块、食盐、表、小锤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究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针对问题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等等

7、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需研究的主题。板书:怎样加快溶解

设计意图:以情境引入,使学生对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有了了解,为进一步研究本课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也自然引出本课的探究主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验探讨(哪些方法可以使糖先溶解)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学生交流:提出自己的实验设想。(怎样加热、搅拌和切碎等方法的实施。)

2、教师设问:如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明确实验时每一种方法,要单独实验才能说明实验的正确性。)

3、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怎样可以知道呢?(通过计时或对比)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哪种方法加快了溶解,以上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易行。学生交流: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实验方案,并相互质疑,完善实验。

4、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如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找出实验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5、学生实验: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3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3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3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动手实验,做好实验记录。)

6、实验完毕,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7、引导学生发现加快糖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和切碎等。

设计意图:自己发现了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是这节课中想着力体现的“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老师是探究的主导”的科学课堂教学理论,所以我和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比实验的正确做法,引导学生讨论,指出在这样的实验中应该注意那些因素,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试图去探讨什么是“控制变量”这样的科学概念。

三、小组比赛,运用知识

1、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谈话:我们现在就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些重要点。)

3、各小组讨论食盐溶解的更快的实验方案。

4、小组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5、学生交流

(1)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2)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6、引导学生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使物质溶解的更快,我们经常把加快溶解的方法一起来运用。

设计意图:巩固刚刚形成的科学概念,需要通过对比实验来强化,这里的科学探究体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那就是每组同学合力完成一个新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并将自己的实验设计提供给其他人讨论,在讨论中不断完善实验设计。最终各组能够自主、充分的完成对比实验。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加快溶解的方法?课后还请同学们仔细去观察看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加快溶解的方法,下节课再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好吗?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科学课堂上,老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孩子们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或者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反思:

《怎样加快溶解》是三年级上册的一堂科学课,上完这堂课,引起我一些思考,这节课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回顾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两点:

一是认真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素质教学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科学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过程、思维方法及价值观、科学精神、科学习惯和科学情感等,于是,对自己的教学的环节作了大胆的改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己动起来。由此我感到科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尽可能多地挖掘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是在教学思路上,我是以情境引入,学生对对比实验的基本要求有了了解,以日常生活为基础,让学生设计对比实验,学生交流,实验验证,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使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了对比实验,从而使教学难点不再是难点了,我觉得我这里设计思路明确,比较成功。

在教学环节上还存在着不足:

1、学生小组分工没有要求,使得学生课堂相互争做实验,不想写记录单。

2、教学设计理念虽然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得加快溶解的方法,但整个教学环节安排注重自己教学的管理,结果在课堂上学生实验场面热闹,不去细心观察,不去深入思考,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些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板书设计:

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 加热(热水)切碎等等

一、糖块溶解实验

二、食盐溶解实验

第四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作为溶解单元的起始课,背负着激发起学生对溶解进一步的认识需求任务。因此,怎样让孩子在观察、描述、比较三种物质(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的过程中自由地呈现出对溶解的已知面与模糊面(面粉溶解了吗?),进而在处理、解决孩子认知冲突的过程中(过滤实验)让孩子作出自己的解释来发展、建构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是本节课的思路所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形成溶解就是“像食盐那样颗粒会变小,最后看不见了,不会有沉下去,过滤之后不会和水分开等现象”的描述性概念。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

2、针对观察到的现象能够作出自己的解释。

【重点】对溶解与不溶解现象作出有依据的判断描述。

【难点】将物质在水中的颗粒变化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展示。

【教师准备】三杯水、24块磁贴(3种颜色)、食盐、沙、面粉3块板贴,教师及时评价表一张。

【学生准备】三杯水8组,三根搅拌棒8组,食盐、沙、面粉各一小袋8组,三个过滤装置8组,6张学习单8组,铁盘8个,水槽8个。

导入:(4分钟)

(1)请学生观察事先放置于桌面的三种物质:食盐、沙、面粉,教师进行简单介绍。

(2)提问:有没有发现,这三种物质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板书颗粒)

(3)提问:如果将三种物质分别放入三杯水中,会发生什么?

(4)出示“溶解”,(板书)请学生说说“溶解是怎么一回事”?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出示本节课将研究的材料以及探究主题,初步感知三种物质的物理形态,为之后学生观察物质在水中颗粒形态发生变化进行前后对比铺垫,同时通过提问暴露学生对“溶解”的前概念】

活动一:观察、比较、记录、描述食盐、沙、面粉颗粒在水中的变化((21分钟))

过渡语:或许我们今天研究的主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溶解”: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怎么研究?我们先来看学习单。(后附学习单)

(1)观察、比较、记录食盐、沙、面粉颗粒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对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进行预测(是否溶解)。预测之后,方可领取实验材料:三杯水。

【设计意图:让学生秉持自己的观点,带着目的去观察,去寻找证据。】

2、在实验操作中(刚放入、搅拌后、静置一会儿)寻找证据来验证自己的预测。并用“图画”+“文字”的形式记录证据。

3、利用证据,再次做出自己的判断。

【设计意图: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让其直接用文字记录所看到的现象还是存在一定困难且费时,或者说很难准确表达出他所看到的现象。因此,不妨通过他们更擅长的方式“画”,再配以“关键词”的形式来展现他们所要表达的东西来得更为合理。】

(2)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将每个小组对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的判断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孩子在长时间的实验观察过后,注意力会有所分散。加上实验本身的结果不会对学生的期待造成冲击,因此需要调整一些手段来重新刺激孩子的神经,让他们聚焦于课堂。而让全班进行“公投”这样的手段方式,一方面是让刚才实验的一个结果汇总更好地可视化了,另一方面则更能调动起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学生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看看别的小组跟我们小组的结果是否一样。】

(3)描述食盐、沙、面粉颗粒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全班交流。通过依次对三种物质的颗粒变化进行交流,初步确认食盐能溶解在水中,沙不能溶解在水中,而面粉需要通过更多的证据才能解释是否能溶解于水中。(提醒学生能否找到面粉颗粒变小的证据来证明面粉是否能够溶解在水中)

【设计意图:我们需要小组内的交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表达。也需要全班的交流,这样才能达成更多的共识。这一环节,学生在实验观察中所找出的判断依据(食盐看不见了、颗粒变小是溶解的证据;沙都沉下去了,颗粒不变是不能溶解的证据)即起到了巩固学生原有的一些前概念,也为后续判断面粉是否在水中提供了辩证依据:因为有的同学会发现面粉和水混合后“溶液”变成白色了,看不见颗粒了,这跟食盐在水中的现象很类似;但又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会认为面粉在静置后有许多沉在水底了,这跟沙在水中的现象又很类似。在这样的辩论氛围中,进而激发出学生对溶解认识的进一步需求。这也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

活动二: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与水的混合液在过滤后的变化(13分钟)

过渡语:科学家们在研讨时,也常常会出现观点的分歧。于是,他们就会想办法去寻找更多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套过滤装置(咖啡过滤纸袋),它或许能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证据,来证明我们自己的观点。

(1)提问:过滤纸袋就像一个筛网,上面有许多小孔,把这杯面粉溶液倒进去,会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一方面暴露学生对用“过滤”来检验颗粒大小变化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聚焦实验的关注点:滤纸上的变化】

(2)对三杯混合溶液进行过滤。实验结束后,全班交流过滤纸袋中的发现。通过描述、比较滤纸上及滤液的一些区别和相似处,让学生明晰三种颗粒在水中的大小变化情况,并进一步达成是否溶解的共识。

【设计意图: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在处理教材时将立足点定在让学生能够描述并初步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的一些现象,不在于要求学生能正确操作过滤装置,因此采用了简易的过滤装置,能让孩子更易上手。其次,通过比较三种物质在过滤后的不同变化,学生会对物质溶解时伴随颗粒大小变化这一联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总结:(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食盐、沙、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一些变化以及能否溶解。最后,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认为物质在水中溶解了,应该是怎样子的?

【设计意图:探求学生一节课学习后对溶解的认识,以及达成共识的程度。】 课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今天我们研究了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老师现在有一瓶洗手液,如果把它倒入水里,会溶解吗?你可以回家试试看,能不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解释。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为后续课进行铺垫。

第五篇:《我们生活的世界》最新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设计

郝各庄小学 王 磊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沙 石 木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

下载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1.2生活中的溶解∣湘科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科学上册《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设计 任登玲 一、教材分析: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溶解”的第三课,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已经了解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这......

    四上(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向阳小学 吴强 百度注册用户名:吴强1977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17.看医生》教学设计

    17课《看医生》教案一、课时:1课时二、课型:造型·表现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欣赏、讨论去医院时的情景,会以正确的绘画色彩、构图形式表现看医生的情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二年级品德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课余生活 主题一 多彩的课间生活 教学目标 1 体验课间与同学们共同游戏的乐趣,学校生活的多彩,有对集体生活的情感。 2 初步认识规则纪律的作......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小编整理)

    第一单元 第1课 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

    新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 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哪些物体能溶解》(5篇)

    大班科学教学设计: 《哪些物体能溶解》 设计理念: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之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展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精品系列资料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科学教学方法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 (1)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2)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