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1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泾源县六盘山镇东山坡小学:

周宏杰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加法交换律之后的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因此,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同样在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根据笔记本上记录的三天行程的数据提出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2.本内容的学习是在刚刚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中,利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两种运算顺序的意义,在比较运算意义和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得到等式,并请学生根据此等式的特点,举一些例子,对此类等式的特点展开讨论,然后初步小结得到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20+34=()+20

36+()=64+()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230+270=300+200(2)60+80+40=60+40+80(3)48+d=d+48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知道了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加法的另一个重要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探究新知 1.教学例 2。出示例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 km,第二天骑了104 km,第三天骑了96 km。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这道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列式后与同桌交流。(如果学生没有给出第二种算法,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还有不同的算法吗?)方法一(88+104)+96 =192+96 =288(km)方法二 88+(104+96)=88+200 =288(km)师:观察这两个算式,说一说它们分别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预设 生1:方法一先求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三天所行的路程相加,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生2:方法二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一天所行的路程相加,从而求出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88+104)+96○88+(104+96)预设 生:可以用“=”连接。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活动。(1)出示课堂活动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预设 生1:这几个算式的相同点是加数不变,位置不变,和不变;不同点是运算顺序改变了。生2:这几个算式的左边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右边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生3:我们小组发现: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师板书)生4:我们小组列举了4组这样的算式:(18+42)+35和18+(42+35),45+(64+28)和(45+64)+28,通过计算验证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3)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其举出更多的关于加法结合律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概括出加法结合律。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让学生打开教材18页,把例2下面的两个算式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结:和加法交换律一样,我们通常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板书:(a+b)+c=a+(b+c)]

巩固练习1.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15+12)+5=15+(12+________)(243+146)+54=243+(________+54)4037+(25+44)=(4037+25)+________ a+(b+c)=(a+________)+c 2.下面哪些算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10+20)+30+40=10+(20+30)+40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9页4题。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加数不变,位置不变)↓

↓ 先把前两

先把后两 和不变 个数相加

个数相加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c=a+(b+c)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八里姜学校

李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 展数感。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加法结合律以及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科书在内容的编排和问题串的设计上与交换律的呈现模式相同:第一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第三个问题让学生用字母表示所现的加法结合律;第四个问题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法、举例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平时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一玩,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出示PPT,请你们仔细看这两幅图,哪儿不同?

设计意图:

以玩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的眼力都还不错,再来看看这两组算式。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呢?

师:你们还能照样子另外写出一组吗?学生写完算式后,交给小组长检查,然后指名其中的小组长进行汇报交流仿写的算式。板书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请观察这几组算式,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所得的和,与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再加上第一个数的所得的和是相等的。)

三、自主质疑,展示分享:

师:请你们任意选择一组算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一下你们的发现是否正确?看来,你们发现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客观存在的。具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多不多?全部用数字来写,写得完吗?用什么来代替数字就能写完了?

请你们用字母a、b、c代表三个数,写出刚才发现的规律。

(a+b)+c=a+(b+c),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想一想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反馈练习,落实应用:

1、出示怎样计算简便?想一想,算一算。

57+288+43=

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结合具体的客观存在,感受运算律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题侧重让学生体会算式的等值变形。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算法,提高运算能力。

第 4题是对加法结合律的拓展应用,体会运算律的广泛性。

第5题不强求所有的学生掌握。

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学生说出的几组算式

(a+b)+c=a+(b+c)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之后,对运算规律进行再度探索,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直接让学生计算教材呈现的式题,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经验,自然得出结论,从而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教学中,教师注重使用诱导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探索数学运算规律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探索意识和能力。但反思这一节课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在初次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加法结合律时,表达得不够严谨,教师没有及时补救这种生成问题,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无形中缩小了学生探索的空间,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改正。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四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作者:杜丽芳 时间:2012-08-22 16:28:03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

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

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

交换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

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

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

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

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

律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

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

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

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

律。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预设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

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引导学生得出: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

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由科学家从一个平常的现象得出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应注意观

察身边的一些平常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的出一些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

学习习惯的教育。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随着气候渐渐转凉,从下个月开始,同学们都将投入到冬季锻炼中去

了。电脑出示第54页的例题,这是某个班级进行冬锻的情况,提问:从这张图片

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

脑随机出示: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教材”的理念。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

在黑板上张贴: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请学生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

师随机完成板书:17+28 =45(人)和28+17=4

5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4、请学生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

同?什么地方不同?

5、请学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6、请学生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表

示他们的发现。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后板书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

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并板书学生回答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这

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7、教师说明: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

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

a+b=b+a。

8、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

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

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请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研究方法:刚才在研究加法法交换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

一步一步开展研究的?引导学生能得出: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

—得出结论。

9、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前面两小题。设计意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 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

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以归纳出研究方法,这样就会使

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问题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大家有没有新的发现?

2、请学生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28+17)+23=68(人)28+(17+23)(28+23)+17 28+(23+17)(23+17)+28 23+(17+28)

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设计意图:本环节又是“用教材教”的一个很好体现,比较好地注意了关注

学生的生成与教师预设之间的联系,并很好地引导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来应该进行哪一步?(观察思考)请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

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28+17)+23=28+(17+23)

5、电脑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Ο45+(25+13)(36+18)+22Ο36+(18+2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再

交流,教师随机张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请学生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发现吗?并

尝试写出来。

板书:(a+b)+c=a+(b+c)

教师揭示:这就是本节课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

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的后面两个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得到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

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第4小题引导学生发现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为总

量不变,只是老头采用了加法交换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使学生初步感受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

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

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

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说教材内容

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8页的内容。例2同样是以情境图的形式,将李叔叔笔记本中的内容放大,从中看出李叔叔记录了三天各行了多少千米,并提出求这三天所行路程的和的问题。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一个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说已学知识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用“凑十法”进行加法计算。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说教法和学法

1.把握知识的前后承接,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例如,学生通过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及100以内加法中小括号的学习,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定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定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知规律。先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运算的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教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李维娥

授课时间:3.20 课题:加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叫——加法交换律,谁来说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先看几道口算题:

25+75 36+64 58+42 77+23 86+14 18+82

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

1.出示例2情境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巡视,找两名列式不同的学生回答)

生;尝试独立列式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提问:○里应该填什么符号?(88+104)+96○88+(104+96)

生:计算结果,发现并回答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里应该填“=”。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三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道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5.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计算两组算式,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发现: 三个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a+b)+c =a+(b+c)] 生: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课件出示: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课件: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课件:填表 4.课件:连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的价值意义——它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a+b)+c = 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董道玉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9~50页例3、4、5,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版)

    }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刘 飞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4一15页。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科书第29----30页 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律中的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体会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