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1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董道玉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9~50页例3、4、5,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计算完了,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新课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先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

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

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再观察下面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这两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现在观察这两个等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先让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

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

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做一做。

第50页的“做一做”,填在书上。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出示例4,480+325+75,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

┊ =480+(325+75)┊←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可以不写。

┈┈┈┈┈┈┈┈┈┈┈

=480+400

=880

出示例5,325+480+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

5┈┈┈┈┈┈┈┈┈┈┈┊ =325+75+480┊←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400+480=880

比较例

4、例5,让学生说一说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学生如想不出,再提出:口算加法是怎样应用的? 如9+8怎么想?9+8=9+(1+7)

17=(9+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订正“做一做”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

第二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说课稿

说教材内容

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18页的内容。例2同样是以情境图的形式,将李叔叔笔记本中的内容放大,从中看出李叔叔记录了三天各行了多少千米,并提出求这三天所行路程的和的问题。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一个加法结合律的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举例、观察、比较、概括总结出加法结合律。本节课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简便计算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

说已学知识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2.用“凑十法”进行加法计算。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说教法和学法

1.把握知识的前后承接,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材对加法结合律做了一些铺垫。例如,学生通过10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思路的学习及100以内加法中小括号的学习,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学习加法结合律的基础。本册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定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定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定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乘法运算定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知规律。先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定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运算的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探究过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教学知识研究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地探究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李维娥

授课时间:3.20 课题:加法结合律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教具: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和符号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概括和建模思想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一种运算定律叫——加法交换律,谁来说说什么叫加法交换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加法运算定律

先看几道口算题:

25+75 36+64 58+42 77+23 86+14 18+82

二、探究规律,总结定律。

1.出示例2情境图: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观察情境图,寻找题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2.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教师巡视,找两名列式不同的学生回答)

生;尝试独立列式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提问:○里应该填什么符号?(88+104)+96○88+(104+96)

生:计算结果,发现并回答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里应该填“=”。

4.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三个加数相同,前后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道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5.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并提出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69+176)+28○69+(176+28)155+(145+207)○(155+145)+207.计算两组算式,与同桌交流后汇报发现: 三个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师生共同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教师板书:(a+b)+c =a+(b+c)] 生:观察等式,总结规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课件出示: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课件: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课件:填表 4.课件:连线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运用,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的价值意义——它可以使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a+b)+c = a+(b+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第三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2—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发展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符号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经历运算律的探索过程,发现规律,概括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导入题:口算下面两题0+70+30

240+10+9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针对先算70+30和10+9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这节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板书题:加法结合律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齐读一次。

3、效果预期:关于加法计算,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认识加法结合律。

二、民主导学

任务

一、认识加法结合律

、任务呈现:

(1)、出示算式

+96=288

88+(104+96)=288(千米)

再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96

88+(104+96)

(2)、猜一猜:这两个式子相等吗?怎样证明?

观察思考: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通过这两个式子,你作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2、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按照任务要求认真完成。

3、展示交流,说说你有什么猜想?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自己归纳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任务

二、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任务呈现:你会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展示学生的各种表示方法,重点介绍图形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任务

三、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任务呈现:你会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吗?

出示题组,请学生独立完成。

A、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32+93+68

(2)14+46+79+121

B、你能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60+(140+70)=(+)+

()

2、自主学习:独立完成。

3、展示交流。

三、检测导结、出示检测题,要求8分钟内独立完成。

①、你能在横线上填出合适的数吗?

(4+36)+64=4+(36+□)

(72+20)+□=72+(20+8)

60+(140+70)=(60+□)+□

②、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⑴72+16

A、(7+2)+48

⑵4+(88+12)

B、16+72

⑶7+(48+2)

、(4+88)+12

2、出示正确答案,同桌互相检查,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

3、反思总结: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四、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96=88+(104+96)

+=a+

第四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版)

}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刘 飞(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4一15页。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由于加法结合律是在连加法运算顺序发生变化结果不变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来的,同加法交换律相比比较抽象,因此我在设计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观察尝试探究得出加法结合律的具体内容。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不仅能够分散教学难点,而且能突出教学重点,解决了教学关键,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

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出规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同学们,暑假期间,我们学校举行军事夏令营活动,三年级一班有营员42人,二班有营员45人,三班有营员55人,请你计算一下,这三个班共有营员多少人?

(1)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2)集体订正:42+45+55=142(人)

2.师:这道实际应用题同学们做得都很好,老师这还有一道例题(出示例2),同学们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说明:从近期生活实际入手,使学生置于情景之中,便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例2连加法做好铺垫。]

二、尝试探究构建模型

1.出示例2。

例2.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三班有49人,三个班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全班试做。(2)指名板演。

(3)做完的同学自己先说一说每种方法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

(4)师: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间,可以看出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48+50)+49=48+(50+49)

2.谁能编一道像例2这样的应用题,(指2至3名学生编)然后全班同学用两种方法解答。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投影出示)

(12+13)+14○12+(13+14)

(320+150)+230○320+(150+230)

[说明:通过编题解答,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结合律,为后面归纳概括打下基础。]

4.归纳概括加法结合律。

(1)从黑板和投影上的算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指名回答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准确口述规律,然后出示加法结合律内容。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我们把这样的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揭示并板书课题:加法结合律)

(4)全班整体感知加法结合律。(齐读)

[说明:由小组到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发散学生的思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5.学习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

(1)自学(a+b)+c=a+(b+c)

(2)弄清a、b、c的意思。

6.做一做。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25+68)+32=25+(□+□)

130+(70+4)=(130+□)+□

7.探究复习题的另一种简便算法。

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同学们想一想:复习题怎样计算更为简便一些?

42+45+55=42+(45+55)

[说明:学以敢用,强化简算意识。]

8.小结:加法结合律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希望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切实掌握好。

9.质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说明:清除练习中的障碍与疑点,使学生真正学懂会用。]

三、解决应用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学习例3.计算480+325+75

(1)同学们观察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并指名说出这样算的根据。

3.学习例4.计算325+480+75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例4怎样算比较简便?与例3有什么不同?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全班试做,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说出计算时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说明:把两道例题放在解决应用这个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问:我们在以前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地方应用过加法结合律?

5.练:(做一做)

137+31+63怎样算比较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6.读:

阅读教材第14一15页,看看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7.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结合律,并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了简便运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时,要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说明: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教育。]

四、综合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说明:巩固结合律,打好基础。]

2.在符合加法结合律的等式后面打“√”号。

a+(20+9)=(a+20)+9()

△+(○+b)=(△+□)+b()

(10+20)+30+40=10+(20+30)+40()

3.有一天,小明爸爸对小明说:你从1数到100,小明刚数完,爸爸便说出了这l00个数的结果是5050,你能帮小明说明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吗?

l+2+3+4+5+…+99+100=5050

[说明: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

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91+89+1185+41+15+59

168+250+32135+49+65+24+11

[说明:巩固例题,打好基础。]

5.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两个算式的和吗?

1+3+5+7+……+17+19=

2+4+6+8+……+18+20=

[说明: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创造性以及较高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责任编辑 贾振东)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重点: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欣赏美丽的风景吗?如何去欣赏呢?坐游览车或步行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解答。这节课你能做到这三点吗?

二、探究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30+40+50(30+40)+50 30+(40+50)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说:“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

2、出示生活情境

问:你能知道买这三件物品需要多少元? 生:20+23+6(20+23)+6 20+(23+6)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师板书:算式

用等号连接算式。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吗/ 生;三个数想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加法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4、尝试写这样的两组算式可以吗?

三、巩固与应用 1、57+288+43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填空。

3、怎样计算简便呢?

4、生活中简便计算的应用及拓展。(四个数相加)

四、拓展延伸。

100-24-36=100-(24+36)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30+40+50写成(30+40)+50=30+(40+50)用字母表示:(a+b)+c=a+(b+c)

下载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科书第29----30页 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 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 2.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律中的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体会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常长令 2015年3月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内容: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王子 长 县 秀 延 小 学小伟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29页的例2《加法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1989[精选]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勐卡小学陈荣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8页例2《加法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人教版《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