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20-02-19 20: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程度很有帮助。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96+35=35+()204+()=57+204

23+()=15+()()+257=()+632、观察与发现

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猜测与尝试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

4、生活中的应用

图示: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

【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

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7、加法交换律的应用之一:验算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运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例题: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有什么变化?(屏示:23个踢毽子的女同学)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列出综合算式。

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展示):

28+17+23 28+17+23 28+17+23

=45+23 =17+23+28 =28+(17+23)

=68(人)=40+28 =28+40

=68(人)=68(人)

【预测:以上三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做出前两种应该没有问题。至于第三种,学生能够想到,能运用小括号使计算简便,一并观察探索研究。】

2、探索加法结合律

28+17+23

思考,如果不使用加法交换律调整加数的位置,有没有办法先计算17+23呢?

【预测:学生能很快想到,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指明一位学生板演。

3、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4、归纳什么叫加法结合律

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计算28+17+23,按照四则运算法则,应该先算什么?(指明学生回答)

继续提问:可是我们发现,先算17+23,可以得到一个整十数,再跟28相加,计算就会简便的多,所以我们选择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样的话,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归纳小结: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5、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鼓励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6、巩固与练习

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

(45+36)+64=45+(36+)

(72+20)+=72+(20+8)

560+(140+70)=(560+)+

【预测:学生急于尝试刚学到的运算定律,可能只是急着填数,而忽略了计算结果。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练习正确之时,多提一个要求:现在你能马上算出它们的结果了吗?】

三、课堂练习

1、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

(1)72+16 A.(75+25)+48

(2)45+(88+12)B.16+72

(3)75+(48+25)C.(45+88)+12

(4)(84+68)+32 D.84+(68+23)

【预测:第四个算式和D选项算式是连不上的,因为其中的一个加数32在D选项中改成23了。但是定势会使大部分学生想当然地连上了。也会有少数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争论,去甄别。】

集体订正后,教师小结。

2、拓展练习

水果店运进四筐苹果,分别重45千克、63千克、37千克、55千克,水果店这次一共运进多少千克苹果?

四、课堂小结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第二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思考、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通过不断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知加法结合律的意义。接着通过验证、猜想,使学生发现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设计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重点:会运用加法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欣赏美丽的风景吗?如何去欣赏呢?坐游览车或步行是不错的选择。在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解答。这节课你能做到这三点吗?

二、探究学习加法结合律的意义

1、出示情境图 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30+40+50(30+40)+50 30+(40+50)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生说:“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

2、出示生活情境

问:你能知道买这三件物品需要多少元? 生:20+23+6(20+23)+6 20+(23+6)那你发现了什么?

生:位置不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师板书:算式

用等号连接算式。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吗/ 生;三个数想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叫做加法结合律。

3、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4、尝试写这样的两组算式可以吗?

三、巩固与应用 1、57+288+43 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填空。

3、怎样计算简便呢?

4、生活中简便计算的应用及拓展。(四个数相加)

四、拓展延伸。

100-24-36=100-(24+36)运用了减法的性质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30+40+50写成(30+40)+50=30+(40+50)用字母表示:(a+b)+c=a+(b+c)

第三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 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法运算律中的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加法结合律,体会加法结合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8+25=()+18

560+375=375+()

()+107=107+96

87+()=126+8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 304+215=519 85+632=()215+304=()(3)师: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种加法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2.

一年级114人,二年级86人,三年级89人。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学生读题后,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独立做在本上.

板书:(89+86)+114 89+(86+114)=175+114

=89+200 =289(人)

=289(人)答:三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提问:

(1)这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把二班、三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一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89和86相加,再加上114;第二种解法是先把一班、二班的人数加起来,再加上三班的人数,也就是先把86和114相加,再和89相加.

(2)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

启发学生说出两种解法的计算结果相同.(3)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通过比较明确这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关系,因此可以写成.(89+86)+114=89+(86+114)(4)算一算(153+315)+85 153+(315+85)

学生独立计算后,同桌讨论发现了什么?

启发学生明确:(153+315)+85 = 153+(315+85)

(5)继续观察上面两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号左边算式和等号右边算式各有什么共同点?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归纳:

② 每组算式两边都有三个加数,加数不一样.

②等号左边算式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6)那么等号左、右两边加的顺序一样吗?它们的和怎样呢?(不变)引导学生总结发现的规律.

教师明确: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一规律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7)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那么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抽学生回答后板书。

板书:(a+b)+c=a(b+c)3.教学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点及它们的特点.

教师启发学生讨论:在加法运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有什么异同点?从而得出相同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的运算定律.其计算结果——和不变.

不同点:加法交换律是变换了加数的位置,如a+b=b+a;加法结合律不改变加数的位置,而改变了加数的运算顺序,如a+b+c=(a+b)+c=a+(b+c). 特点:

应用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后,计算时仍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应用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后,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32页课堂活动第二题.说明怎样算简便,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25+68)+32=25+(+)130+(70+4)=(130+)+()2.下面算是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38+27=27+38

()

61+48+32=61+(48+32)()

(54+227)+73=54+(227+73)()315+88+12=315+(88+12)

()

(四)作业

练习七第1~6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114人,二年级86人,三年级89人。3个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89+86)+114 89+(86+114)=175+114

=89+200 =289(人)

=289(人)答:三个年级一共有289人.

(89+86)+114=89+(86+114)

(153+315)+85 = 153+(315+85)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加法结合律可以表示为(a+b)+c=a+(b+c)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个算式,和计算过程及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归纳出加法结合律,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第四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教科书第29----30页 例

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 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结合律。2.初步 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 引入。

也不知道知道李叔叔骑自行 车 旅行 情况(多媒体演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2.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那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二、探索规律

1、加法结合律。

(1)三天 一共行多少千米?可以怎样计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88+104+96 88+(104+96)=192+96 = 88+ 200 =288 = 288 问: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

学生讨论交流 后汇报结果: 后两个数先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 ○ 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秘密?(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用符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a+b)+c=______+(_____+______)(5)问:这里的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 三、实践运用,深化知识

1.创设情景:课件展示主题图(教科书27页图显示小精灵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让学生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个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然后课件展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引出例3 2.尝试计算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那些运算定律?全班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想一想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五篇: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董道玉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9~50页例3、4、5,练习十一第5~8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能够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5+()=65+()()+147=()+274

56+74=()+()a+200=()+()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270+380=390+260 30+50+70=30+70+50

a+800=800+a□+△+○=○+□+△

(3)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计算完了,要求学生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新课

(1)出现两组算式,引导学生比较,加以概括。

我们再观察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13)+14○12+(13+14)

先算一算,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用什么符号连接?

那么,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整理:

12、13和14这三个数相加,先把12和13相加,再同14相加;或者先把13和14相加,再同12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再观察下面一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320+150)+230○320+(150+230)

这组算式说明了什么?

(2)比较这两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现在观察这两个等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先让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突出以下三点:

①这两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3个加数)两个等式中的加数都一样吗?

②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③再看等号右边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加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那么等号左边的算式和等号右边的算式,加的顺序相同吗?但它们的和呢? 现在谁能把我们所发现的规律完整地说一说?

几个学生试说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再看看书中的结语。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如:(□+△)+○=□+(△+○)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a+b)+c=a+(b+c)

这里a、b、c表示的数是什么范围的数?(整数)

等号左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等号右边a+(b+c)表示什么意思?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

(4)做一做。

第50页的“做一做”,填在书上。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个运算定律填写的。

(5)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出示例4,480+325+75,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共同讨论。

教师板书:480+325+75

┈┈┈┈┈┈┈┈┈┈┈

┊ =480+(325+75)┊←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计算时方框里的这一步可以不写。

┈┈┈┈┈┈┈┈┈┈┈

=480+400

=880

出示例5,325+480+75,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学生试算后,讨论订正。

教师板书:325+480+7

5┈┈┈┈┈┈┈┈┈┈┈┊ =325+75+480┊←指出应用加法交换律。┊ =(325+75)+480 ┊←指出应用加法结合律。┈┈┈┈┈┈┈┈┈┈┈=400+480=880

比较例

4、例5,让学生说一说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例4没有调换加数的位置,只应用加法结合律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就可以使计算简便。而例5,要使325和75相加,必须先应用加法交换律把75调到480的前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启发学生说出例5也可以应用加法交换律把325调到480后面,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25和75相加,使计算简便。

想一想:过去哪些计算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学生如想不出,再提出:口算加法是怎样应用的? 如9+8怎么想?9+8=9+(1+7)

17=(9+1)+7

36+48怎么想?36+(40+8)=(36+40)+8

应用加法结合律不仅可以做口算加法,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订正“做一做”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应用运算定律的。

3.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第5、6、7题,做完后共同订正。

4.布置课外作业

练习十一第8题。

下载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加法的运算律,再教学乘法的运算律;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

    人教版《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继加法交换律之后的加法第二个运算定律,学好加法结合律,对于加法的简便运算,......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1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王子 长 县 秀 延 小 学小伟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29页的例2《加法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的意义,并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体验观察、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模版)

    }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刘 飞 (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第二小学)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14一15页。 教材简析:加法结合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加法意义的......

    《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结合律使计算简便。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灵活性。3.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教......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1989[精选]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勐卡小学陈荣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18页例2《加法结合律》。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四年级数学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设计 八里姜学校 李峰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培养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