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8: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一篇:《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二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1.沉淀的转化的基本原理;

2.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三)教学难点

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水溶液中的平衡问题。(四)教学过程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我们要求大家要学会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这里我们以AgCl悬浊液为例,请一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这个体系中,沉淀溶解平衡是如何建立的?

【学生】微观上说,在AgCl悬浊液体系,一方面,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少量的Ag+和Cl-脱离AgCl表面进入水中,这是沉淀溶解过程;另一方面,溶液中的Ag+和Cl-受AgCl表面阴、阳离子的吸引,回到AgCl表面析出,这是沉淀生成过程。在一定温度下,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生成的速率相等时,达到平衡状态,形成AgCl饱和溶液,这种平衡就是沉淀溶解平衡。

【教师】 我们可以用平衡表示式表示沉淀溶解平衡。

/ 6

【教师】

【教师】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省略相关标注。

【教师】 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也会因影响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移动。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例如,当AgCl悬浊液体系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增大体系中Cl-的浓度,平衡就会向生成AgCl沉淀的方向移动;反之,如果减小体系中Cl-的浓度,那么平衡就会向AgCl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因此,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板书】 第2课时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

[讲述] 那么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初步体会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学生完成第90页的“活动与探究”)[学生] 滴加AgNO3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滴加KI溶液后,变成黄色沉淀,滴加Na2S溶液,变成黑色沉淀。

[引导思考]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供给同学们关于难溶物颜色的资料。刚才看到的不同颜色的沉淀应该分别是哪些呢?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颜色

[引导学生表述] 根据所给数据结合已学知识,白色沉淀应该是AgCl,黄色沉淀是AgI,黑色沉淀是Ag2S沉淀。刚才的现象说明了向AgCl溶液中滴加KI溶液,AgCl会转化为AgI;而继续滴加Na2S溶液,则沉淀转化为Ag2S黑色沉淀。

[讲述] 这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一个重要应用——沉淀的转化。[板书]

一、沉淀的转化

[设疑] 为什么会发生上述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有什么一般性的规律呢?我在上面给大家上述沉淀的溶解度数据,大家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然后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

[组织] 请同学以前后两桌4~6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请各组同学派代表来回答问题。开始讨论!

[PPT演示] AgCl、AgI、Ag2S的溶解度(25℃)[学生讨论,老师参与讨论,并适当引导学生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引导] 向NaCl溶液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由于AgCl是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利用已写板书,不再进行书写)。

/ 6

[讲述] 那么,这个过程中,Ag+的浓度是由大到小。

[学生继续汇报] 继续滴加KI溶液后,Ag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I沉淀。[设疑] 如何实现这个转化的?

[学生表述,教师及时引导] 在原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的Ag+与滴加的I-结合生成更难溶的AgI沉淀,从而减少原平衡中Ag+的浓度,使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由AgCl溶解的Ag+又被I-沉淀成更难溶的AgI沉淀。从而使AgCl全部转化为AgI。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原有的沉淀溶解平衡被破坏,新的沉淀溶解平衡建立。那么,这个反应的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可以这么书写。

[板书]

[引导并板书] 化学方程式: AgCl+KI=AgI+KCl 离子方程式: AgCl+I-=AgI+Cl-

[提问] 通过上述分析,你觉得沉淀为什么发生转化?上述沉淀的转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沉淀之所以发生转化是由于添加的离子破坏了原有的沉淀溶解平衡,从而导致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因此,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PPT演示]

一、沉淀的转化

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2.沉淀转化的规律

a.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讲述] AgI沉淀转化为Ag2S沉淀的过程,也是符合上述规律的,我请一位同学象我在板书上分析的方式写出这个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过程,以及沉淀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有没有自告奋勇的同学举手到讲台上写板书。其他同学在下面把相关式子写下来。

[学生上台书写板书,教师在旁提示指导,共同完成板书] 提示Ag+和S2-的物质的量比值为2:1 [板书]

/ 6

离子方程式: 2AgI+S2-=Ag2S+2I-

[提问] 写好以后,请上来的同学来描述一下AgI转化为Ag2S沉淀的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化学方程式: 2AgI+Na2S=Ag2S+2NaI 在这个过程中体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表述,教师引导补充] 在原AgI的沉淀溶解平衡中存在的Ag+与滴加的S2-结合生成更难溶的Ag2S沉淀,从而减少原平衡中Ag+的浓度,使AgI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溶解的Ag+又被S2-沉淀成更难溶的Ag2S沉淀。从而使AgI转化为Ag2S。原有AgI的沉淀平衡被破坏,新的Ag2S沉淀平衡建立。

[设疑] 很好。那么利用沉淀的转化,我们来了解其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实例。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所给的数据和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下面的这个问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给出你们组的统一意见。

[PPT演示] 锅炉水垢中含有CaSO4, 可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再用酸除去。

1.分析将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2.写出除去CaSO4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提问学生] 学生回答,Na2CO3引导其他学生评价,组织讨论,达成共识。[板书] CaSO4+Na2CO3=CaCO3+Na2SO4

[设疑] 那么,BaSO4沉淀能否转化为BaCO3沉淀?如果能,需要添加什么试剂?大家分组讨论一下,然后给出你们的答案。

[PPT演示] BaSO4沉淀能否转化为BaCO3沉淀?

[学生通过讨论,感到困惑] BaSO4能或不能转化为BaCO3。如果能,可以通过添加Na2CO3溶液。

[引发思考和质疑] 我们不是说,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吗?那么,你们说能转化不是和刚才的结论有矛盾吗?

/ 6

[引导分析] 关键还是在于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要使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BaSO4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BaCO3,要想办法促进BaSO4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想办法促进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生成沉淀的方向移动。

[引导分析] 增大CO能最大程度地增大CO确的,CO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BaCO3沉淀的方向移动。而采用饱和Na2CO3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BaCO3沉淀的方向移动。如果这种设想是正与Ba2+结合生成BaCO3沉淀,将降低体系中Ba2+的浓度,使BaSO4向沉淀溶解

离子的浓度应该增大。的方向移动,而这个过程中SO [讲述] 很好。我们可以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写出来。

[讲述]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是由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转化为相对较强的物质,因此这个转化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处理多次。另一方面,要实现这一转化,还需要考虑两者的溶解性能差异,不能太大。因此,沉淀转化的第二个规律是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PPT演示] 2.沉淀转化规律

b.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讲述] 而对于溶解能力相差较大的,就较难实现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的转化。同学们可以想想能否用我们桌面上的试剂来进行检验,想到的同学请举手提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 表述自己的观点,应该能写出相关的实验设想,即先形成Ag2S沉淀,再滴加KI或NaCl溶液。

[PPT演示] 取2mLNa2S溶液,加数滴AgNO3溶液,振荡,再滴加KI溶液或NaCl溶液。[学生] 黑色沉淀难以转化为黄色。

[讲述] 从溶解度大小比较,不难发现Ag2S、AgI、AgCl三者的溶解能力差别较大,溶解能力差别较大,故难以实现溶解性能相对弱较的物质向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的转化。

/ 6

[小结]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利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通过改变溶液中离子浓度就能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有温度、离子浓度、pH等,因此对于沉淀溶解平衡而言,除了改变离子浓度以外,改变反应温度或溶液的pH等因素也能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

[评价]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阅读和思考题,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材料] P89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

[讲述] 人体牙齿主要的无机成分是羟基磷灰石[Ca5(PO4)3(OH)],是一种难溶的磷酸钙类沉积物。在口腔中,牙齿表面的羟基磷灰石存在着这样的沉淀溶解平衡。

[PPT演示]

[讲述] 如果我们在饭后没有及时漱口或刷牙,口腔中残留的食物在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有机酸——乳酸。乳酸是酸性物质,能与氢氧根反应,使羟基磷灰石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从而导致龋齿的发生。但如果饮用水或者牙膏中含有氟离子,氟离子能与牙齿表面Ca2+和PO43-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灰石[Ca5(PO4)3F],沉积在牙齿表面。氟磷灰石比羟基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并能抑制口腔细菌产生酸。因而能有效保护我们的牙齿,降低龋齿的发生率。这是通过添加F-使难溶的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更难溶的氟磷灰石,实质就是发生了沉淀的转化。应该说添加F-对于防治龋齿有正面影响。但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水中含有过量的F-导致地区性氟斑牙,因此在牙膏添加F-并非医疗手段。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预防龋齿的关键。

[小结] 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思考题] 请同学们回去回顾本节课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添加何种试剂能使MgCO3转化为Mg(OH)2? 还有其他途径吗?

[提示] 从弱酸根水解的角度去分析,加热有利于促进水解进行。持续加热MgCO3悬浊液体系,也能转化为Mg(OH)2。

【布置作业】 P96 4、5

/ 6

第二篇:2第三节 沉淀溶解平衡示范教案

沉淀溶解平衡

教学目标

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也存在溶解平衡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形成、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教学过程 [联想质疑](1)加热硬水Ca(HCO3)2和Mg(HCO3)2会转化为CaCO3和Mg(OH)2,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生成的吗?

(2)处理污水时,向其中加入FeS固体,以除去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发生了那些化学反应? [讲述] CaCO3、FeS、Mg(OH)2等碱和盐是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电解质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也会建立一动态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观察思考]94页。取有PbI2沉淀的饱和溶液中上层清液,即PbI2的饱和溶液滴加几滴KI溶液,观察现象。你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吗?

1、沉淀溶解平衡:

尽管PbI2固体难溶于水,但仍有部分Pb2+和I-离开固体表面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Pb2+和I-又会在固体表面沉淀下来,当这两个过程速率相等时,Pb2+和I-的沉淀与PbI2固体的溶解达到平衡状态即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PbI2固体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可表示为: PbI2(s)Pb + 2I 2+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其离子浓度的方次的乘积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Ksp表示。

PbI2(s)Pb2+ + 2I-

25℃时,Ksp = [Pb2+][I-]2 = 7.1×10-9 mol3L-3、溶度积(Ksp)的性质

溶度积(Ksp)的大小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沉淀的量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几种难熔电解质在25℃时的溶解平衡和溶度积: AgCl(s)AgBr(s)AgI(s)Mg(OH)2(s)Ag+ + Cl-Ksp= [Ag+][Cl-] = 1.8×10-10mol2L-2 Ag+ + Br Ksp= [Ag+][Br-] = 5.0×10molL Ag+ + I-Ksp= [Ag+][Br-] = 8.3×10-17mol2L-2 Mg2++2OH-Ksp= [Mg2+][OH-] 2 = 5.6×10-12mol3L-3

32-2结论: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

如: Ksp(AgCl)> Ksp(AgBr)> Ksp(AgI)溶解度:AgCl)> Ksp(AgBr)> Ksp(AgI)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离子的浓度商Qc和离子积Ksp的关系:

(1).当 Qc > Ksp时是过饱和溶液,离子生成沉淀即反应向生成沉淀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2).当 Qc = Ksp时是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

(3).当 Qc < Ksp时是不饱和溶液,沉淀溶解即反应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直到平衡状态(饱和为止)。

以上规则称为溶度积规则。沉淀的生成和溶解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是离子浓度的大小,控制离子浓度的大小,可以使反应向所需要的方向转化。(1)沉淀的溶解

思考:为什么医学上常用BaSO4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而不用BaCO3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 BaSO4 和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分别为: BaSO4 BaCO3 Ba2+ + SO42-Ksp=1.1×10-10mol2L-2 Ba2+ + CO32-Ksp=5.1×10-9mol2L-2

2-由于人体内胃酸的酸性较强(pH0.9---1.5),如果服下BaCO3,胃酸会与CO3反应生成CO2和水,使CO3离子浓度降低,使Qc < Ksp,使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使体内的Ba浓度增大而引起人体中毒。BaCO3 Ba2+ + CO32-CO32-+2 H+=== CO2 + H2O 2-2+

不能用BaCO3作为内服造影剂“钡餐”而SO4不与H结合生成硫酸,胃酸中的H对BaSO4的溶解平衡没有影响,Ba2+浓度保持在安全浓度标准下,所以用BaSO4 作“钡餐”。[交流•研讨]—97页

(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是如何形成的?(2)海洋中的多彩珊瑚又是怎样生长形成的? 2.沉淀的转化 [观察思考]—98页

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

(1)在1试管中加入2ml0.1mol/L ZnSO4溶液,再滴入1mol/L Na2S溶液,观察现象。(2)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蒸馏水洗涤沉淀2-3次。(3)向沉淀中滴加适量的0.1mol/L CuSO4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出现,白色沉淀转化成为黑色沉淀。

为什么白色的ZnS沉淀会转化成为黑色的CuS沉淀? Zn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ZnS(s)Zn2+(aq)+S2-(aq)Ksp=1.6×10-24mol2•L-2

2-++CuS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uS(s)Cu2+(aq)+S2-(aq)Ksp=1.3×10-36mol2•L-2

ZnS与CuS是同类难溶物,Ksp(ZnS)>Ksp(CuS),CuS的溶解度远小于ZnS的溶解度。[讲解]ZnS沉淀转化为CuS沉淀的定性解释

当向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时,ZnS溶解产生的S2-与 CuSO4溶液中的Cu2+足以满足Qc>Ksp(CuS)的条件,S2-与Cu2+结合产生CuS沉淀并建立沉淀溶解平衡。CuS沉淀的生成,使得S的浓度降低,导致S与Zn的Qc

利用沉淀转化原理,在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常用FeS(s)MnS(s)等难溶物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种沉淀可转化为更难溶的沉淀,难溶物的溶解度相差越大,这种转化的趋势越大。

[追根寻源] 99页水垢中的Mg(OH)2是怎样生成的? 学生阅读自主解决 硬水:是含有较多Ca2+、Mg2+、HCO3-、Cl-和SO42-的水.加热时: Ca2+ + 2HCO3-= CaCO3+CO2 + H2O 2-2-2+

Mg + 2HCO3 = MgCO3+CO2 + H2O MgCO3+ H2O = Mg(OH)2 +CO2 

为什么在水垢中镁主要以Mg(OH)2沉淀形式存在,而不是以MgCO3沉淀的形式存在?比较它们饱和时[Mg]的大小。课堂小结:

一、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1、沉淀溶解平衡:

2、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Ksp):

3、溶度积(Ksp)的性质

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2.沉淀的转化

2+2+-

第三篇: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3.4《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参考教案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四单元。它包含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含溶度积)(第一课时)及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第二课时)两部分内容,是无机化学电离理论中的一部分。此部分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中的内容标准为: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考纲要求为: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不要求计算)。所以,总的看来,总体难度不大,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与初中和高中必修内容的衔接,适当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和份量。

由于该知识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较多,加上学生已经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相关知识,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节中,学生将继续应用化学平衡的观点研究新的一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此前,学生已学习了沉淀生成和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完善学生对与沉淀相关的生成、溶解、转化过程的认识,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

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理论研究的作用是发展认识和指导应用,体现科学本质和科学价值。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变化过程涉及的原理较多,只有揭示其过程的本质,掌握变化的规律,才能形成较好的研究方法和策略,学生才能基于一般原理,解决多样化的具体问题。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并重。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本节课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形成沉淀溶解平衡的模型,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基本目标

(1)知识与技能:关注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初步认识难溶电解质存在的溶解平衡及其特征,理解KSP的含义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常见实例引课,结合实验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化学行为。通过沉淀的生成、溶解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状态的存在,树立对立统一的思想,激发求知的兴趣和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会探究、思考、合作、交流创新的品质。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2.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1)重点: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

溶解”的平衡。

(2)难点:通过探究认识难溶电解质的化学行为以及在水溶液中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并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

(3)突破方法:演示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幻灯片][知识回顾]

1、什么是溶解度?你如何理解溶解度?

2、请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以下问题,并说明溶解的可逆性。

(1)NaCl在水溶液里达到溶液平衡状态时有何特征?(溶解与结晶平衡:“逆、等、定、动、变”)

(2)已知: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变化不大。则要使NaCl饱和溶液中析出NaCl固体,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加热浓缩或降温结晶等)

(3)在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或通入HCl气体有何现象?(有晶体析出)

3、根据上述[交流与讨论]回答:什么是溶解平衡?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平衡的实例。(气体的溶解与挥发平衡:如汽水、啤酒、氨水、氯水;易溶物质的结晶与溶解平衡等)

[幻灯片][问题1]易溶物质形成饱和溶液时,存在着溶解平衡,那么难溶物质是否也存在着溶解平衡呢?

[幻灯片][探究实验]向0.1mol·L1 AgNO3 溶液中逐滴加入略过量的0.1mol·L1NaCl溶液,即

-不再观察到产生沉淀为止。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白色沉淀

Ag+ Cl = AgCl↓)+

-[幻灯片][问题2]此实验后的溶液中还有Ag+吗?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呢?(学生讨论,老师指导)

[幻灯片][信息提示]已知Ag2S是一种比AgCl更加难溶的黑色沉淀物,如溶液中c(Ag)=10-17

+mol·L-1时,只要加入含c(S2)=10

-16

mol·L

1的溶液,即可出现Ag2S黑色沉淀。

-[幻灯片][探究实验]取上述实验的上层澄清溶液,加入1.0mol·L1Na2S溶液。观察现象。(出现了黑色沉淀!)

[学生归纳]黑色Ag2S沉淀的生成,说明了实验后的上层澄清溶液中还有Ag+。

[教师总结]实验结论:Ag+和Cl的反应并没有进行到底,即该反应存在着限度,说明反应具

-有可逆性。因此,严格来讲, 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作: Ag+ Cl化学学习

+-

AgCl

更为科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学的表示为: Ag(aq)+ Cl(aq)+

AgCl(s)[幻灯片][学生活动1]阅读P87—88(第一段),并依据模仿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原理,讨论Ag+和Cl的反应没有进行到底的理论依据,归纳总结溶解沉淀平衡的-特征。

[幻灯片][学生活动2]阅读P88第二段和以下材料,进一步认识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存在。[材料]物质的溶解性

不同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但难溶电解质与易溶电解质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说,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为易溶,介于1g-10g之间的为可溶,介于0.01g-1g的为微溶,小于0.01g的为难溶。

溶解度表中的“不溶”就是指难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可能为0。

所谓沉淀完全,在化学上通常指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1。

-[幻灯片][学生活动3]完成以下习题,并归纳定量判断沉淀溶解是否平衡的方法。1.写出Ag2S、Fe(OH)3溶度积表达式。

2.若取10mL 0.01mol·L1NaCl溶液,加入0.1mL 0.01mol·L1AgNO3溶液,是否有AgCl沉-

-淀?若有沉淀,Ag+沉淀是否完全?(已知KSP(AgCl)=1.8×10-10,又已知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时,认为沉淀完全。)

[幻灯片][归纳总结] [板书]沉淀溶解平衡原理

一、溶解度:一定温度下,100g水中所能溶解的溶质最大的质量。常见的溶解平衡:气体溶解平衡、易溶物的溶解结晶平衡等

二、沉淀溶解平衡 定义:

特征:“逆、等、定、动、变”

实验1:Ag+Cl = AgCl↓

Ag(aq)+ Cl(aq)+-

AgCl(s)Ag2S(s)实验2:2Ag+S2 = Ag2S↓

2Ag(aq)+ S2(aq)+-

-实验结论:沉淀的反应存在着限度,反应具有可逆性,即存在着沉淀溶解平衡。

三、溶度积KSP 1.表达式

2.沉淀溶解平衡的定量判别:浓度积Qc Qc=KSP

饱和,即达沉淀溶解平衡 化学学习

化学中学学习资料

Qc>KSP

过饱和,析出固体 Qc

未饱和 [课后作业]

五、教学小结

本节课实验探究与理论分析并重,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以化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重视学习过程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设计,多让学生或引导学生书写或表达,强化思维加工和知识获取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和问题驱动下感悟知识、形成方法,使知识结构化。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动态过程,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

化学学习

第四篇:“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解读

“沉淀溶解平衡”

(一)教学案例

1教学思路

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

[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问]过滤后,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吗?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结论。[学生活动]: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结论。

结论:上层清液中有I-存在。方案:取上层清液,滴加HNO3酸化的AgNO3溶液。若有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I-。

[学生活动]:请学生做演示实验。(实验结果明显,说明上层清液中含I-。)2.2知识预备阶段

[师]:总结:实际上,难溶物质在水中还是有一定的溶解度,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根据物质溶解性不同,可分为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而PbI2则属于难溶性盐。[投影]:

[过渡]:既然难溶物在水中仍有少量的溶解。如:在25℃时,AgI的溶解度为2.1×10-7g,能不能说浓度达到饱和后溶解是就停止了呢?

[讨论]:难溶物在水中饱和后,溶解是不是就停止了,请从平衡的角度思考分析。2.3新课知识落实——知识迁移与总结阶段

[学生活动]观点:饱和后,溶解没有停止,只是在溶解的同时,又有PbI2固体析出,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师]请大家结合课本,理解什么是沉淀溶解平衡。(及时有效利用课本,引导学生看书,提高自学能力。)[提问1]: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从书本的概念中找出描述平衡的特征。(及时了解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学生甲]达到平衡时,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析出的速率是相等的,而且溶液达到饱和。

[提问2]:其实我们已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大家结合前面学过的平衡特征,能再补充些沉淀溶解达到平衡时还有什么特征吗?(用意:知识有效迁移)[学生乙]: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微粒浓度保持不变,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会发生移动。(利用前面学习的平衡特征,回答很完整。)[设问]:沉淀溶解平衡的书写又怎么来表达呢? [举例]:如AgCl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 AgCl(s)→←Ag+(aq)+Cl-(aq)[过渡]:不但平衡特征有相通性,表示平衡程度的物理量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我们前面学到的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而沉淀溶液平衡也有一个常数的表达式,我们叫做“溶度积”——Ksp,表示方法和前面也基本相似。

[师]:指导学生再次自学课本溶度积的表示方法。Ksp=c(Ag+)·c(Cl-)[提问3]:在表示Ksp时,为什么没有分母呢?(考察学生知识的前后联系。)[学生丙]:因为前面AgCl是一个固体,固体的浓度是一定值。(没想起的同学得到提示。)[提问4]:Ksp的大小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大家可以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生丁]:同一物质,Ksp仅受温度的影响。[提问5]:前面我们学习的电离平衡常数,受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那么Ksp怎么受温度影响呢?(考察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对新学知识的分析能力。)[学生戊]:温度升高,有些物质Ksp增大,因为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而有些物质Ksp减小,因为溶解度减小,如氢氧化钙。(有些同学可能想不到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来回答些问题,但分析后都能理解领悟。)2.4知识巩固——知识应用,与生活联系阶段 ①活用所学模块(巩固前面所学重点知识)[练习巩固]:写出下列难溶物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关系式和溶度积的表达式:

AgBr、Fe(OH)

3、CaCO3、Ag2S ②融入生活模块(用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现象的分析解释要求学生深入思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现象1]如果误食可溶性钡盐,会造成钡中毒,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 [分析]:尽快用5.0%的硫酸钠溶液给患者洗胃。

[常识介绍]:医院中进行钡餐透视时,用BaSO4做内服造影剂,不用BaCO3做内服造影剂。

[现象2]: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会形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除去。水垢中含有CaSO4(微溶),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转化成CaCO3(难溶),然后用酸洗。请从沉淀溶解平衡角度分析CaSO4转化CaCO3的原理。

[分析]:CaSO4微溶,当溶解的Ca2+遇到CO32-离子时,生成更难溶的CaCO3沉淀,从而使CaSO4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转化成CaCO3。[现象3]:吃糖容易形成蛀牙。

信息:1.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起着保护牙齿的作用,其主要成分为Ca5(PO4)3OH(羟基磷酸钙),它是一种难溶电解质,Ksp=2.5×10-59mol/L; 2.残留在牙齿上的糖发酵会产生H+;请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为何吃糖容易蛀牙? [分析]:羟基磷酸钙溶解产生的OH-被H+中和,促进羟基磷酸钙的溶解。[现象4]:含氟牙膏可以防止龋齿,分析原因。

[分析]:原因是F-与Ca5(PO4)3OH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氟磷石灰Ca5(PO4)3F,更能抵抗酸的侵蚀。[小结]:以上是生活中我们常见的现象,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即沉淀溶解存在一个平衡,而且沉淀可以发生转化,即难溶的可以转变成更难溶的。

(责任编辑:背包走天下)

第五篇:“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应用”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3-004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基于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第二部分“沉淀的溶解和转化”,侧重于如何运用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学习更为透彻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认识沉淀转化的本质。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初步理解并能描述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已了解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特征和影响平衡移动的几个因素,以及溶度积常数。同时,学生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合作、交流、表达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出初步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教学目标

3.1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转化过程进行分析。

②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够对相关实验的现象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③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2 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建立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尝试运用微粒观、动态观、定量观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②以数据和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明确沉淀转化的条件和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通过探究实验和引导分析尝试运用师生合作探究、查阅资料等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问题。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②通过沉淀的溶解和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4.1 教学重点

沉淀转化的基本原理(实质、方法、解决沉淀溶解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

4.2 教学重难点

沉淀转化的实质

5教学方法和手段

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

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课件展示等

6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实验、讨论和理论分析推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设计实验 合作探究→分析推理 总结规律→ 方法导引 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拓展提升”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分析、归纳出沉淀溶解和转化的基本原理、实质和方法,形成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对相关实验现象以及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解释。

本课将教材中沉淀溶解和转化的两个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教师给出实验用品,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以小组的形式交流方案,最终得出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协作完成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7教学过程

7.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引入]情景1:多媒体展示一组人体肾结石图片,并对肾结石的主要成因作一简短说明(主要成因:饮水少,天气炎热等原因造成尿液中ca2+浓度增高,ca2+与尿液中的草酸盐和磷酸盐等结合生成难溶电解质cac2o4和ca3(po4)2。)

情景2:多媒体展示一组龋齿图片,视频播放一段含氟牙膏广告。

[设疑]问题1:日常生活中预防肾结石形成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问题2:龋齿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含氟牙膏为什么能防止龋齿?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从生活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7.2 设计实验 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书写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平衡的表达式。

mg(oh)2(s)mg2+(aq)+2oh-(aq)

[提问]若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依据什么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原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方法: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mg2+和oh-,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如加入酸等。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

[设疑]如何设计探究实验使氢氧化镁沉淀溶解呢?

[布置探究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试剂(蒸馏水、盐酸、饱和nh4cl溶液、naoh溶液、mgcl2溶液、na2co3溶液、fecl3溶液酚酞试液),分组讨论,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学生] 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示学生进行对比实验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代表发言,全班交流实验方案。

[投影]实验方案:分别向少许等量的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蒸馏水、盐酸、饱和nh4cl溶液、fecl3溶液和na2co3溶液。(见表1)

[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观察并将实验现象填写在学案的实验记录表中。写出氢氧化镁沉淀溶解的化学方程式。

mg(oh)2+2hcl=mgcl2+2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提问]如何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释实验②、③中发生的反应,并从中找出使沉淀溶解的规律?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分析] 加入盐酸时,h+与oh-中和生成水,使c(oh-)减小, 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从而使mg(oh)2溶解。加入nh4cl时,nh4+与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nh3?h2o(nh3?h2o在水中比mg(oh)2更难电离出oh-), 使c(oh-)减小,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从而使mg(oh)2溶解。

[投影小结]沉淀溶解的原理:根据勒夏特列原理,使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

沉淀溶解的方法:设法不断移去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本实验的设计是将教材的实验3-3和实验3-5合二为一,并将其改为局部开放的探究实验,其设计目的:(1)节省了课堂实验的时间;(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实验试剂,设计③、④、⑤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mg(oh)2能否与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反应?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增强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欲望。

当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可以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时,与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生冲突,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思维保持积极的活跃状态。同时,为引入下一个问题沉淀的转化埋下伏笔。

[过渡]实验④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氯化铁溶液后,为什么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实验⑤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为什么白色沉淀无明显溶解现象?能否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设疑]一种难溶物转化为另一种难溶物的实质和条件是什么呢?

[追问]agcl、agi、ag2s三种难溶物质间能相互转化吗?

[布置探究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试剂(硝酸银溶液、碘化钾溶液、氯化钠溶液、硫化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1)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 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实验方案,形成以下三个探究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见表

2、表

3、表4)

[投影]方案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边做边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学案记录表。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现象。并尝试性分析实验现象。

[投影]方案1: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慢慢转化为黄色沉淀;黄色沉淀又慢慢转化为黑色沉淀。

方案2:产生黄色沉淀;后沉淀不再变化。

方案3:产生黑色沉淀;后沉淀不再变化。

7.3 分析推理 总结规律

[提问]请利用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和所提供的溶解度数据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或提出质疑。(组间交流)(已知25 ℃时agcl、agi、ag2s 的溶解度分别是1.5×10-4 g、2.1×10-7 g、1.3×10-16 g)

[引导分析]

方案1中的沉淀转化过程为 agcl →agi →ag2s

agcl(s)ag+(aq)+ cl-(aq)

agi(s)ag+(aq)+i-(aq)

ki(s)= i-(aq)+k+(aq)k2s(s)=s2-(aq)+k+(aq)

agi(s)ag2s(s)

agcl(s)+ i-(aq)agi(s)+cl-

s(agcl)=1.5×10-4 g s(agi)=2.1×10-7 g

2agi(s)+s2-ag2s+2i-

s(agi)=2.1×10-7 gs(ag2s)=1.3×10-16 g

[结论]沉淀转化的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沉淀转化的条件:难溶电解质转化成更加难溶的物质。

[追问]沉淀物间的转化是否与其溶度积常数有关?(已知25 ℃时,agcl、agi和ag2s的ksp分别为1.8×10-

10、8.3×10-

17、1.6×10-49)

[学生]对照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溶度积常数大的沉淀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沉淀。(提醒: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ksp均能反映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但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投影小结]沉淀的转化

实质: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是一种特殊形式,尽管原有的沉淀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可溶物的形式)

规律:一般来说,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溶解度相差越大,转化的趋势越大。

设计意图: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分析推理等得出沉淀转化的原理、实质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注意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充分利用知识的逻辑进行分析推理、层层递进,促进了问题解决。通过学生设计探究实验,讨论实验方案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设疑] 当两种难溶物溶解能力差别不大时, 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是制备可溶性钡盐的重要原料,但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那么,工业上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呢?(已知25 ℃时,baso4和baco3的ksp分别为1.1×10-

10、5.1×10-9)

[引导分析] 工业上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即可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

baso4(s)ba2+(aq)+so42-(aq)

+

co32-(aq)

baco3(s)

总的离子方程式为: baso4(s)+co32-(aq)

baco3(s)+so42-(aq)

从溶解度数据可知,虽然baso4比baco3更难溶于水,baso4的ksp稍小于baco3的ksp。但在co32-浓度较大的溶液中,baso4溶解于水中的ba2+ 能与co32-结合形成baco3沉淀。转化过程是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baso4沉淀,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溶液;再加入饱和na2co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baso4转化为baco3;最后加入盐酸,ba2+即转入到溶液中。

[结论]当co32-的浓度达到so42-浓度的一定倍数时,就可实现由baso4转化成baco3沉淀。

[投影小结]一定条件下,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能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

设计意图:尽管baso4比baco3更难溶于水,baso4的ksp也稍小于baco3的ksp,但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条件使baso4转化为baco3。通过创设此工业生产情境,与学生的已有认知形成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7.4方法导引 学以致用

沉淀的转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渡] 沉淀的转化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哪些应用?

[引导学生分析]迁移解决如下问题:

[问题 1]预防人体肾结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每天饮用大量水,大量饮水可稀释尿液,使cac2o4和ca3(po4)2的溶解平衡向着溶解的方向进行,可以防止或延缓尿结石的形成„„

[问题2] 龋齿的形成原因?为什么使用含氟牙膏可防止龋齿?(已知ca5(po4)3f的溶解度比ca5(po4)3 oh更小)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难溶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5(po4)3oh(s)5ca2+(aq)+3po43-(aq)+oh-(aq)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能中和oh-,使平衡向脱矿方向移动,加速腐蚀牙齿。

牙膏里的氟离子会与ca5(po4)3oh反应,形成的氟磷灰石更能抵抗酸的侵蚀, 使牙齿更坚固。离子方程式为:

ca5(po4)3oh(s)+f-(aq)ca5(po4)3f(s)+oh-(aq)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运用新知,体现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

沉淀的转化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

[投影]锅炉除水垢

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造成能源浪费,也会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形成安全隐患,因此要定期去除锅炉水垢。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然后再用酸去除。

(1)请分析将水垢中含有的caso4转化为caco3的原理。

(2)写出除去水垢中含有的caso4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已知caso4和ca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10-1 g和7.1×10-4 g,caso4和caco3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7.1×10-5和2.8×10-9)

[引导分析]caso4(s)ca2+(aq)+so42-(aq)

+

co32-(aq)

caco3(s)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总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

caco3(s)+so42-(aq)

化学方程式为:caso4(s)+ na2co3(aq)

caco3(s)+na2so4(aq)

在加na2co3溶液之前,caso4的溶解与沉淀处于平衡状态,加入na2co3溶液之后,co32-与ca2+结合生成caco3沉淀;同时溶液中ca2+的减少又使 caso4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so4逐渐溶解。只要加入的na2co3足量,上述过程就可连续进行,直至大部分caso4转化为caco3。

[投影]工业废水处理

在工业废水的处理过程中, 常用fes(s)、mns(s)等难溶物作为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cu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试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写出fes(s)与废水中的cu2+、hg2+、pb2+的反应离子方程式。

已知:ksp(fes)=6.3×10-18ksp(cus)=1.3×10-36

ksp(hgs)=6.4×10-53ksp(pbs)=3.4×10-28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以上几种难溶物的ksp的大小,应用沉淀转化的规律,写出以下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fes(s)+cu2+(aq)= cus(s)+ fe2+(aq)

fes(s)+hg2+(aq)= hgs(s)+ fe2+(aq)

fes(s)+pb2+(aq)= pbs(s)+ fe2+(aq)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沉淀溶解平衡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化对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应用问题的认识,了解化学对人类生产、生活的贡献,加深对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

7.5 巩固新知 拓展提升

[布置课后作业]在粗制cuso4?5h2o 晶体中常

含有多种杂质, 根据以下数据(见表5)和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除杂可供选择的试剂:

调节ph的试剂:氨水、氢氧化钠、氧化铜、碱式碳酸铜

氧化剂:hno3、kmno4、cl2、naclo、h2o2等

(注:fe2+的氢氧化物呈絮状,不易从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将它氧化成为fe3+, 生成fe(oh)3沉淀而去除之。)

问题1:如何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3+?

问题2:如何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2+和fe3+?

设计意图:本题是根据人教版教材练习第2题改编的,将问题分为两部分,并给出了除杂所需的试剂和解题可能用到的一些数据。这样设计体现了思维的梯度,同时训练学生信息加工的能力。本题是一道物质分离题,主要考查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沉淀剂、如何通过控制沉淀剂的浓度使不同的离子依次转化为沉淀等。

8教学反思

本节课围绕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依据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从实验着手,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在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增加互动的同时,重视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注意引导学生从直观(实验现象)到抽象(溶解度大小和溶度积常数大小),透过现象,比较、分析、归纳出沉淀转化的本质。

教学过程遵循有效教学的原则,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认知教练”角色,将传统的讲授法与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融合,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学以致用的理念,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生产、医学等密切的联系。

本节课的问题情境都是真实的。教学时由“景”入“境”,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的内涵丰富,值得思考,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有效地实现了“问题驱动”。

下载《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教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溶解教案[大全]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白银区郝家川小学 周小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

    溶解教案

    溶解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教学知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在水中溶解物体的操作方法,明确溶解现象是怎么回事?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会做溶解实验,培......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微机原理及应用教案 电力工程学院 苏幸烺编 第一讲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1.微处理器、微型机的概念 ,及相关基础知识。 1-2.微型机模型的组成| 重点:掌握微机系统概......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教案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一、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解原理,掌握电解、电解池的概念 (2)能书写电极反应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对比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平衡电路图及工作原理

    均衡原理说明R1 U1 15U2 VMCOT C1 R3R4R2 如上原理图所示,U1是电压检测IC,U2是场效应管,R3,R4为均衡电阻,当电池电压达到某个设定值时,U1的CO输出高电平,U2导通,R3,R4并联在电芯上......

    教案示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范文

    教案示例·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 2.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案 第三次课 2学时 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单片机的原理与结构(3) 2.5 并行I/O端口 2.6 时钟电路与时序 2.7 复位操作和复位电路 重点: P0~P3端口......

    激光原理与应用教案

    激光原理与应用教案 一. 绪论 本节课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激光的历史,激光形成及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 让学生了解激光科学的分支及激光在军事、信息技术、医疗等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