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溶解》教案

时间:2019-05-15 04: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 溶解》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 溶解》教案》。

第一篇:《3 溶解》教案

《3 溶解》教案

教学目的: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4、知道什么是溶解现象。

教学重点:

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教学难点:

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

水、烧杯、搅拌棒、粗盐、糖块、高锰酸钾、红糖、沙子、石子、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面粉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一、教师出示一杯清盐水。提问:透明的水中能“藏”东西吗?(学生回答)

二、请几个学生尝杯中的水。提问:水中藏没藏东西,“藏”的是什么? 教学新课:

一、观察实验:盐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1、教师出示实验的器材:水、烧杯、搅拌棒、粗盐。

2、指导学生认识实验的器材,并教给学生正确的搅拌方法。

3、提出观察实验的要求:

(1)按照“没有放入水中时”、“刚放入水中时”、“搅拌一会儿”、“搅拌较长时间后”的观察顺序进行细致的观察。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填写观察记录表。

(3)安全提示:实验的液体不能随便尝,这样很危险。只有经过老师确定无危险,且得到教师的允许才能尝。

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二、汇报交流: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进行汇报交流。

2、认识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是:由大颗粒→小颗粒→微粒→“化”在水中。

三、对比实验:

1、观察沙子和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情况。

2、理解溶解的科学含义:溶解就是像盐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

3、使学生知道:有的物质在水中容易溶解,有的物质在水中不容易溶解。

四、拓展延伸:

1、你还有什么问题?

2、归纳问题,引导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学生汇报交流上节课后深入研究的情况。教学新课:

一、提出猜想:

1、学生拿出准备的材料:石子、红糖、粉笔、肥皂、洗衣粉、橡皮。(允许学生补充其它的材料)

2、学生预测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将如何变化,并说出预测的根据。

二、观察实验:其他物体在水中是否溶解?

1、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且做好实验记录。

(2)实验完毕整理观察结果,得出哪些材料容易溶解、哪些材料不容易溶解的结论。

2、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溶解现象?

2、怎样使糖块溶解得快?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

第二篇:怎样加快溶解教案3

科学四年级上册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这一节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 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让学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教学过程:(实验过程)

师:我们已经知道白糖、盐等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你知道还有哪些物体可在水中溶解? 生:味精。

生:咖啡、板兰根冲剂。生:奶粉、冰糖。

师:(出示西瓜霜含片)你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 生:药片。生:西瓜霜含片 生:润喉片。

师:这是西瓜霜含片。它在水里会溶解吗?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会的,我吃过。

师:现在我们用含片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中(出示盛有水的烧杯)?

师:大家先别急,我们进行比赛的规则是:可以采用各种方法,第一名产生后其余各小组即停止活动,并把实验材料交到讲台上。各组学生拿出放在实验桌内的:含片、一次性杯(代替烧杯)和筷子(代替玻棒)。这时有些组的学生发现教师准备了热水和冷水,就要了热水;有些组在加了冷水后再加了些热水。各组同学分别用能想到的办法来加快药片的溶解。师:各小组组长把实验器材拿上来。师:第一名的小组把你们的方法说一说。生:我们先加了热水,然后用筷子进行搅拌。生:我们还用筷子捣药片了。

师:其它小组的同学用了这些方法吗?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我们把药片碾碎了。生:这和捣药片的作用一样的。生:我们先加了冷水后又加了热水。

师:你们为什么要加热水、进行搅拌并碾碎药片? 生:这样快呀!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加热水比加冷水快;进行搅拌比不搅拌快;碾碎药片比不碾碎要快。(分别在热水、搅拌、碾碎旁板书冷水、不搅拌、不碾碎。)生:是的。

师:大家都这样认为吗?

师:有什么根据吗?我的想法跟大家不太一样。

师:体育课中甲、乙两组同学进行接力赛,结果甲组获胜,我们是否可说甲组的每个同学跑得都比另一组的同学快?(学生进行思考,并和周围同学小声交流。)

师:我们班的周某、陈某、赵某、杨某组成甲队与俞某、王某、孙某、许某组成乙队进行接力比赛,结果甲队获胜,我们能说周某一定比俞某跑得快吗? 生:不一定。

师:各小组是把加热水、进行搅拌并碾碎药片这几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那这个比赛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含片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师:那怎么验证加热水比冷水、搅拌比不搅拌、碾碎比不碾碎使药片溶解得快呢?

生:我们可以拿两片药片然后一片用热水溶解,一片用冷水溶解,看看它们谁溶解得快。师:对他的说法有补充吗?

师:我们要比较这两片含片是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怎样比赛是比较公平的?(出示:什么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同学们可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各组了解讨论的结果并作一些点拨。)师: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 生:学生总结。师板书:水量一样。生:都不碾碎和进行搅拌。生:我认为杯子最好也一样大。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一杯加热水,一杯加冷水。

师:那一杯加两片,一杯加一片含片可以吗? 师:这是对比什么因素? 生:热水与冷水。

师:那么对比搅拌与不搅拌、碾碎与不碾碎的实验。

师:刚才大家很善于思考,对问题考虑得很全面。本来我们可以开始实验了,但老师准备的西瓜霜含片已经用完了,怎么办?我们可用别的物体来代替吗?比如食盐。

师:课堂内时间有限,各组就选择做其中的一个对比实验吧。

1、2两组做:冷水与热水;

3、4两组做搅拌与不搅拌;5、6、7三组做碾碎与不碾碎。把盐碾碎比较难,我们就一杯加粗盐、一杯加细盐吧。学生取出相应的实验材料(热水、精盐由教师提供)后进行对比实验,并完成相应的实验记录。

对比项目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条件实验现象 冷水与热水 搅拌与不搅拌 碾碎与不碾碎

教师巡视中发现个别小组没有控制一些变量。

师:各小组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做同一个实验的小组如果对别组的结果有不同意见请提出来。

师: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呢?如糖块(师出示糖块)。生:可以的。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 生:思考。

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不用筷子、一次性杯这些材料可以吗? 师剥一颗糖放入口中

师:大家都吃过糖吧!你有哪几种使糖块在嘴里溶解的办法? 生:生回答。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时间最长?哪种最短?

师:出示“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表”我们来用各种方法吃一吃,并记录时间。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表 吃糖的方式吃糖的时间 含在嘴里不动 只用舌头搅拌 只用牙齿咬碎 又咬又搅拌

师:各组长来领糖,课后去完成这个实验,不过一定要想好了怎么做才可以吃糖。

各小组长从教师处领到糖。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课后去完成这个实验下课后交流。

第三篇:溶解教案

溶解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教学知识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知道在水中溶解物体的操作方法,明确溶解现象是怎么回事?

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会做溶解实验,培养学生作简单实验记录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溶解现象的相同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和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与人合作勇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物体在水中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散在水中。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食盐、高锰酸钾、砂,面粉、味精、土、白糖,烧杯、玻璃棒、棉签、温水、观察记录表、镊子、小勺、水、水彩笔。

演示材料:课件、高锰酸钾和盐的溶解录像。课时安排:

1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认识一种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要用到水。

二、新课:通过观察实验认识什么是溶解,初步建立“溶解概念”

(一)引导学生实验证明猜想

1、师讲:我还准备有食盐和砂。我要把一小勺食盐和一小勺砂分别放入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并且搅拌。(出示玻璃棒)〈教师只是做示范动作做给学生看,引导学生学习实验时正确操作放物体的方法〉

请同学们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2、学生假设。

3、师讲:同学想不想亲自验证猜想。下面请同学们观察

(1)食盐和砂是什么样子的?(先观察这些物体的样子有利于学生对溶解后肉眼看不见的细小微粒的理解。)再照着老师刚才的样子做一做,做完后议一议:

(2)食盐和砂一进入水中是什么样?

(3)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会儿,出现什么情况?

注意:搅拌时不能让玻璃棒碰撞烧杯壁。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结束后汇报。

(二)引导学生用尝一尝的方法证明盐化在水中。

1、师问:你怎么知道盐化在水中,有什么办法证明一下?

学生:用教师准备的棉签儿尝一尝盐水(尝的时候提示学生尝盐水的不同部位。此环节渗透均匀分散的含义)。

2、学生汇报大致为:水的各个部分都有咸味,说明盐化到水的各个地方。

3、质疑:食盐的颗粒在水中怎样慢慢的消失了,你们想知道么?下面在给你们提供一种观察材料,它叫高锰酸钾,它也会在水中慢慢消失,我们借助它从而知道食盐是怎样化在水中。

(1)用镊子夹一小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2)仔细观察现象,并且把看到的现象用水彩笔描画在图中的烧杯中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小结,教师出示高锰酸钾溶解过程的录像。

(三)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

1、教师:食盐、高锰酸钾放进水中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2、学生讨论、汇报。

教师引导

教师:(出示食盐和高锰酸钾溶解的录像)讲: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放进水中,变成极小极小(肉眼分辨不清)的颗粒,均匀的分散在水里的现象,叫做溶解。

(板书课题)

3、师讲:砂子放入水中,原来的颗粒大小没有任何变化,说明它在水中很不容易溶解。

(四)通过实验证明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

1、出示情景(课件)

2、把提供的材料分别放入盛有同样多水的杯中,搅拌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内。组长发给每人一种,拿到后先看看它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态度)。

3学生观察后向其他人汇报自己拿的是什么物质,然后做实验,结束后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并填写观察实验记录表。

学生汇报。

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有些物质很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就不容易溶解在水中.水有溶解一些物体的作用,这是水的一个重要性质(出示情景课件)。

(五)拓展游戏:溶解肥皂

三、巩固

1、在生产和生活中溶解应用的很广泛,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2、课下继续研究奶粉、黏土、碎树叶等物体能否溶解在水中,并记录实验结果。板书设计:

第四篇:《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案3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有些液体能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了解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科学探究:观察和描述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猜测醋、酒精、食用油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经历胶水等液体溶解或不溶解于水的实验过程;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情况,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细致、客观地观察、比较溶解实验中的一些现象。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容器架1个,盛水试管3支,滴管1支,盛水玻璃杯2个,小匙1把,筷子1支,胶水、洗发液、醋、酒精、食用油少许,记录单。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一份,洗涤剂,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是怎样溶解在水中的?

预设:它们在水里慢慢扩散,颗粒化的很小,肉眼看不见,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会沉淀,形成稳定的溶液。

2.食盐和高锰酸钾这些固体物质均匀地分布在水里,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那么,液体是否能像食盐和高锰酸钾那样溶解在水中呢?

3.谈谈你们的经验。

二、观察和描述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过程 提问:那么液体之间是怎样溶解的呢?

今天我们来探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先来研究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那我们研究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要怎么做?

2.师:请同学打开科学书第七页,认真地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片,然后再来交流分几步做?注意什么?

3.边交流边整理出实验提示: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2)观察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漂浮?下沉?)(3)观察在水中是怎么扩散得。

(轻轻搅拌一下怎么样?充分搅拌后怎么样?)(4)注意从杯子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5)做好观察记录。4.小组实验,教师巡视 5.描述实验过程

预设:我们观察到胶水的溶解过程是,一小匙胶水倒入水中,像一条透明的线缓缓地沉入水底,并蜷缩在杯底,起先不扩散,轻轻搅拌一下,一条条透明的丝分散到水中。充分搅拌后,透明的丝不见了,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

预设:洗发液倒入水中,沉入水底,聚在水底,不扩散,轻搅拌,洗发液小片的向水中扩散,一些浮到水面,充分搅拌,洗发液像云雾在水中翻滚,均匀地分布在水中,慢慢地形成稳定的溶液。

生描述师适当引导。

6.讨论胶水、洗发液能否溶于水。

师: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预设:下沉在杯底,充分搅拌,慢慢地扩散,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师:我们可以认为胶水和洗发液能否溶于水。

三、观察和描述醋、酒精、和食用油的溶解过程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和比较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过程,知道了胶水和洗发液充分搅拌后,能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也就是能溶解在水里。老师再给同学们带来三种液体醋、酒精、和食用油,它们在水中会怎么样?

1.学生预测

你猜测在水中是怎么样的?为什么这么想? 2.分组实验 出示提示:

(1)分别往三个试管中加入少量醋、酒精、食用油。(2)充分振荡后,静置一会再观察。(3)注意从试管的侧面观察会更清楚。(4)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自学提示,师演示,如怎么反复使用滴管,如何振荡。3.描述实验过程 学生描述,师适当引导:

围绕怎么进入水中,怎么扩散,是否形成了稳定的溶液。4.讨论醋、酒精、食用油是否溶于水(1)比较它们的溶解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a醋、酒精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相比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不同:醋、酒精轻轻振荡就会慢慢地扩散。相同:都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

b食用油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它在水中有什么特点? 特点:漂浮在水面,振荡后不能均匀稳定的分布在水中。(2)得出结论

5.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1)生回答液体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哪些现象说明溶解或不溶解?)

(2)归纳:a像胶水等液体在水中慢慢地扩散,并能均匀稳定地分布在水中,形成溶液的过程称之为液体之间的溶解。b像食用油一样在水中扩散后,不能均匀稳定分地布在水中,称之为液体之间的不溶解。

四、课外延伸

师:我们对液体间的溶解或不溶解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胶水等溶解在水中,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食用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我们不能称它为溶液,称它为混合物,那么我在食用油和水的混合物中加入几滴洗涤剂,振荡后会怎么样呢?同学们能做出解释吗?1.有时间课堂上演示。2.建议课外试一试水能否溶解在胶水、醋等液体里。

五、整理材料

请材料员把试管和杯子中的液体倒入边上的水桶里,然后放回原处。

第五篇:溶解教案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白银区郝家川小学

周小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观察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细致的观察比较的重要性,发展学生探究科学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对观察现象的描述和概括。教学难点;

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描述出溶解的特征。教具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四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筷子、高锰酸钾、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兴趣

1、从上节课你们知道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生活中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在水中溶解?它们可能是怎样溶解到水中去的?

2、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简单描述。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引到课堂上来,以引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让学生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3、你们现在是不是很想看一看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师板题: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设计意图:明确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二、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过程

1、各小组成员观察一下你们小组里,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些什么物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实验前观察相关材料的习惯。)

2、出示高锰酸钾,学生进行观察。问:高锰酸钾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介绍高锰酸钾的性质。)

3、需要使用高锰酸钾时应注意些什么?(结合学生回答,教师规范地演示取放高锰酸钾。)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化学物品,所以先让学生观察。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再进行介绍、演示,加深学生对高锰酸钾的认识,吸引注意力。)

4、学生实验:

(1)各小组选一位成员用药匙取几颗高锰酸钾轻轻地放入一个水杯中,静静地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筷子轻轻地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溶液的变化。(分别把观察结果填写在课本上溶解过程记录表上)

5、学生回忆交流: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是怎样溶解的?(提示学生借助记录表对观察到的细节进行描述)

教师相机板书:看不见颗粒 分布均匀 没有沉淀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描述搅拌前高锰酸钾是如何逐渐分散到水中的,搅拌后高锰酸钾和水有怎样的变化,使学生初步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

6、学生把食盐放入另一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进行观察。同时想象食盐在水中溶解时可能出现哪些变化?

7、学生描述食盐溶解时可能出现的变化。

8、小组交流: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9、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比较、交流帮助学生把刚刚建立的认识进行迁移,加深溶解现象的本质性理解。)

三、比较分析出溶解的特征,掌握判断方法

1、学生实验:将面粉、沙分别放入剩下的两个水杯中静观一会儿,再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面粉、沙在水中的变化分别是怎样的。

3、学生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并用铅笔填写课本上状态记录表。

4、小组合作交流:借助记录表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学生汇报。

6、全班交流讨论: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能观察和区别了吗?怎样观察和区别呢?

7、学生汇报。

8、教师归纳出物质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师板书:不能分离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变化进行客观、细致的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出物质溶解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判断物质是否溶解的方法,并能说出判断的依据。)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地去观察,你们也可以发现科学,也许将来你们就是一名科学家。

五、课外作业:

观察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发生溶解现象?是怎样溶解的?

下载《3 溶解》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3 溶解》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开课教案 溶解5篇

    活动名称:《溶解的秘密》 大班 海霞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实验操作,观察、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感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2、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

    《有趣的溶解》教案

    大班科学:《有趣的溶解》活动设计 彭阳县第三幼儿园 马金凤 设计意图: 水对于孩子来说永远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常常看到孩子们把东西放到水里去,或是冲,或是洗,玩......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余江第一小学 陈文青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在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二课时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搅拌、物质的大小、水......

    湘教版,三年级上教案,溶解

    溶 解 执教者:桃花九年制学校 涂秋平教学内容:湘教版科学教材第33、34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过程。 2.经历简单的猜测,验证活动过程。 3.控制单......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6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探索“怎样加快溶解”的过程中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2.引导学生在“哪一块食盐溶解得快”的活......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1

    教学意图: 这节课充分显现了“孩子们的科学”的特色:比较实验。尽管它还没有对比实验那样的严格规范,但比较研究的影子已经在这里显现得很充分了:比较搅拌与没搅拌、比较碾碎与......

    物质溶解的量教案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

    《怎样加速溶解》教案2

    5、怎样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质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