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1
《5 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搅拌、物质的大小、水的冷热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之一。(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设计、验证实验的活动过程,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2、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设计、验证实验
三、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课件,杯子、筷子、糖、维生素丸、板兰根、热水等。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教师喝糖水
2、教师设问:加了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
4、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5、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出示课件: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6、你们说的这几种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
7、这么有信心,好,那请你们一说说用什么来证明给我看。(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新课讲解:
设计实验方案,集体交流
今天的实验,老师有个要求:我们要学会象科学家一样的研究。首先做实验之前,我们
必须要先想清楚,今天的实验我们需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以什么为假设?
1、如果我们假设搅拌能够加快溶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这个实验呢?做实验又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2、学生口述实验方法,选择材料试操作,提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师:在比较的时候有许多条件是相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互相补充:杯子、水温、水量、糖、同时)这些条件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这样对比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快慢。学生实验
1、分工合作,材料员领1号实验材料并检查材料。(出示课件提醒)1)先倒水再同时放实验物质。
2)两个杯中放的水应该一样多,不能太满。3)压碎物质里要尽量粉碎均匀。4)开水会烫手,请注意安全噢。
5)实验时不要将水弄到杯外,这样会影响你们的实验结果的。
6)注意观察,记录下你们看到的情况。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
2、反馈(搅拌能加快溶解)小组汇报展示报告单表扬实验态度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注意实验室卫生,不乱泼废水。学生实验2 那么热水和压碎,这两种是不是也能加快溶解,其它的物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你们想不想用实验再来验证一下。“请你们挑选其中一种实验,说说你选择了哪种实验?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除实验现象及结果)再进行实验。再次提醒。材料员领2号实验材料。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 让学生有条理地汇报
通过搅拌、加热、弄碎等办法能加快糖或其它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游戏延伸
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师出示水果糖后)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还有很多办法等着你们这些小科学家课后去研究,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篇:怎样加快溶解教案5
一、导入新课
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
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怎样加快溶解》。
二、讲授新课
师:我还是用这样的一粒高锰酸钾,放在这么多的水中,怎样使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起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它研成粉末。
生[,2]:把高锰酸钾放到热水里。
师:同学们想出了两种加快溶解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不对呢?下面,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首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老师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用热水是否可以加快溶解。
现在,老师应该怎么做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倒入冷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热水。
师:应该倒多少?(倒同样多)
应取什么样的高锰酸钾?(同样大小的)
怎样投入水中?(同时投入)
看到了什么现象?(热水中的高锰酸钾比冷水中的溶解得快)
这说明什么?(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师:刚才老师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出示投影片〕实验中涉及到这么多的条件。这些条件中,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表格略)
生:水量、高锰酸钾的数量、高锰酸钾的颗粒大小、投入高锰酸钾的时间是相同的,水温不同。
师: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看出,这组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余条件完全相同。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看出这个不同条件对实验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或比较实验。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看过老师做的实验,你们想不想亲手做一做这组实验?
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验台上的仪器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哪些条件相同,哪个条件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板画简笔画。)
师:通过这个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同学们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了用热水真的可以加快溶解。那么我们想出的第二个方法“研成粉末”是否可以加快溶解,我们还是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去验证。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法。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出示投影片〕(填充表格)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么多的同学实验成功了,都希望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大家看。(指定一位同学把实验结果拿到讲台前。)
生:我把一粒高锰酸钾弄碎,再往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里倒入水,水的温度和多少是相同的。然后,同时把高锰酸钾分别投入水中。结果,粉末状的高锰酸钾比颗粒状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
师:这说明了什么?(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除了“用热水”“研成粉末”这两种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溶解?想出方法后,小组讨论应该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你们想出的方法对不对。(学生小组讨论,分组实验。)
生:(汇报实验结果)我想出的方法是搅拌。我是这样实验的:先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再取两粒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同时投入烧杯中,用一支玻璃棒在其中一个烧杯中搅拌,我看到经过搅拌的高锰酸钾比不搅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这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根据要研究的问题——怎样加快溶解,想出了3种方法,并利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的对比进行分析、概括,最后得出结论,知道了搅拌、用热水和研成粉末这3种方法可以加快溶解。
三、巩固练习
师:咱们在科学课上学习知识并不是最终目的,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下面我就考考大家。〔出示投影片〕这是一烧杯水和一块方糖,想一想怎样使这块方糖溶解得最快。想好的同学马上做实验。
生:(实验后汇报结果)我先把方糖研成粉末,倒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倒入热水,最后用小棒搅拌。
师:这位同学用3种加快溶解的方法,使方糖很快地在水中溶解了。
谁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这个知识?
生[,1]:盐、味精在炒菜时,被加热、搅拌,加快了它们的溶解速度。生[,2]:妈妈冲洗衣粉时,总是拿温水冲,并不停地用手搅拌。这是为了加快洗衣粉的溶解速度。
四、课后思考
师:老师也有一个生活小常识要告诉大家:在奶粉中拌入糖后再冲入热水,可加快奶粉的溶解速度。这是为什么?请大家回去思考。〔教学设计思路〕
有关“怎样加快溶解”的知识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但是在科学中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其目的就不单纯是让学生知道用搅拌、加热水、研成粉末的方法可以加快溶解,而是以认知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方法。这对学生在高年段学习自然课以及将来进行科学研究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溶解快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感性经验较多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不再去观察,而是启发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归纳,形成假设;再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验证时首先根据假设的规律推想在某种条件下搅拌、用热水、研成粉末可能发生的现象;然后根据上述推想设计实验。在本课中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提出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验证学生提出的假设过程中,具体采用的方法是一导、二扶、三放。
一导。就是教师具体指导。首先证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这一假设时,教师先做一次演示实验,但只正确操作实验并不说明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从观察中找出相同和不同的条件。同时教师利用投影片出示相同和不同条件,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按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这个实验。其目的是:1.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2.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的掌握。3.根据学生实验的情况,教师进行反馈,了解学生对对比实验掌握得如何。4.教给学生一种用对比实验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了教师“导”的作用。
二扶。在验证“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中教师采用了半扶半放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教师没有提出具体的实验方法,而是在完成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与实验方法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也就是要求学生能半独立地进行这组实验。这个实验完成的难度要比第一个实验大一些,在培养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能力方面前进了一步。在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的同时,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三放。教师完全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自行探求知识的能力。在前两个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既不提出要具体研究哪种方法,也不提出与实验方法有关的问题,而是提出了“还有什么方法也可以加快溶解”,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围绕“怎样加快溶解”这个问题去思考,进行归纳假设,并实验验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像科学家研究科学课题一样去尝试独立地探求知识的全过程。
获取和掌握知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所以在教学最后应用知识环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以达到使学生学有所用的目的。
第三篇:怎样加快溶解教案1
教学意图:
这节课充分显现了“孩子们的科学”的特色:比较实验。尽管它还没有对比实验那样的严格规范,但比较研究的影子已经在这里显现得很充分了:比较搅拌与没搅拌、比较碾碎与没碾碎、比较加热水与没加热水等活动贯穿于整课的活动中。
教学准备:
小组观察实验用:肥皂、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小刀、糖块、秒表、食盐、汤匙、水盆等。
教学过程:
1.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物质的溶解现象。那么,什么是溶解呢?
·肥皂能溶解于水吗?
2.探究哪块肥皂溶解得快。
·肥皂在水中怎样能溶解得快一些?怎样研究?
把大小和形状一样的两块肥皂同时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其中的一个用筷子搅拌,另一个静止不动。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把大小和形状一样的两块肥皂中的一块碾碎后,与另一块同时分别放入等量的水中,静止不动,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准备好同样大小的两块肥皂同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比较它们的溶解速度。
·肥皂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得快?
·别的物质的溶解速度也会这么变化吗?
3.研究怎样加快肥皂的溶解。
·怎样能加快肥皂的溶解?哪些方法可能会加快肥皂的溶解?
·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方法是否真能加快肥皂的溶解。
·小组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反思:
为节约课堂内的时间,又保证学生充分的活动,教师将三个比较的实验分成三组分别同时进行。当解决了相关加快溶解速度的认识问题后,全班又统一进行加速溶解肥皂块的实验。可以肯定地说,孩子们在充分经历看似简单的活动过程中,认知和情感的体验是充分的、愉悦的,这也是执教教师对“孩子的科学”含义理解的具体体现。
本课中教师省略或替代了原设计中的“含糖块”、“加快溶解盐”等两项活动,省略和替代的原因就在于在保证活动整体性的同时,充分进行某一项活动,发挥这一活动的最大效益,为教学服务、为学生能力发展服务。
在指导学生碾碎肥皂块时,可以告诉学生利用塑料尺等安全工具操作。
第四篇:怎样加快溶解教案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设计
余江第一小学
陈文青
教学内容:人教版《科学》在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第二课时怎样加快溶解。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搅拌、物质的大小、水的冷热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之一。
2、经历设计、验证实验的活动过程,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3、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验证实验
难点: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CAI课件,杯子、筷子、糖、维生素丸、板兰根、热水等。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图片,渗透科学的思想。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1教师喝糖水
2、教师设问:加了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糖还没有溶解)
4、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
5、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出示课件: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6、你们说的这几种方法真的能加快溶解吗?
7、这么有信心,好,那请你们一说说用什么来证明给我看。(这节课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怎样加快溶解)(板书课题)
二、设计实验方案,集体交流。
今天的实验,老师有个要求:我们要学会象科学家一样的研究。首先做实验之前,我们必须要先想清楚,今天的实验我们需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以什么为假设?
1、如果我们假设(搅拌)能够加快溶解。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做这个实验呢?做实验又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口述实验方法,选择材料试操作,提出实验类型“对比实验”,提倡公平原则(课件)。
师:在比较的时候有许多条件是相同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互相补充:杯子、水温、水量、糖、同时)这些条件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条件是: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这样对比进行实验。才能得出快慢。
4、出示:
实验报告单
研究问题:加快()溶解的研究。实验器材及数量:
对比条件:一杯(),另一杯()。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能加快()溶解。
师生共同填写除实验现象及结果以外的各项。
三、学生填写报告单1,教师巡视,有重点指导个别小组。
四、学生实验1。
1、分工合作,材料员领1号实验材料并检查材料。(出示课件提醒)
1)先倒水再同时放实验物质
2)两个杯中放的水应该一样多,不能太满。3)压碎物质里要尽量粉碎均匀 4)开水会烫手,请注意安全噢。
5)实验时不要将水弄到杯外,这样会影响你们的实验结果的。6)注意观察,记录下你们看到的情况。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
2、反馈(搅拌能加快溶解)
小组汇报,展示报告单, 表扬实验态度认真的小组和个人,注意实验室卫生,不乱泼废水。
五、学生实验2 那么热水和压碎,这两种是不是也能加快溶解,其它的物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你们想不想用实验再来验证一下。“请你们挑选其中一种实验,说说你选择了哪种实验?想怎么做这个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2,(除实验现象及结果)再进行实验。再次提醒。材料员领2号实验材料。
六、实验报告会——实验汇报。让学生有条理地汇报。
我们小组选择的是()能加快()的溶解。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现象,证明()能加快()的溶解。请几个小组交流。并评选获奖小组,颁奖。
七、总结:通过搅拌、加热、弄碎等办法能加快糖或其它可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八、游戏延伸:
看大家做实验这么认真,老师就给每人奖一颗糖。(师出示水果糖后)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还有很多办法等着你们这些小科学家课后去研究,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五篇:5怎样加快溶解 说课稿
5、《怎样加快溶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怎样加快溶解》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究怎样使物体溶解的更快。第二部分是“比比看谁能让冰糖溶解得更快”、第三部分内容是“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本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根据课标要求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生活学习环境、心理特点等,我确定了本节课的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能够自己设计对比实验探究加快溶解的方法,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知道水有溶解物质的特征;能定性的描述溶解变化;了解溶解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到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意识到科学可认改变人们的生活。教学重点
知道加快溶解的方法,了解溶解现象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能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能溶解固体物质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三、说教法、学法:
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解法:通过补充视频和图片等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 这堂课还要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水,解决教学重点知识;
动手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利用感官、借助仪器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解决教学难点。本课严格遵循 “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我安排的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引入探索。
1、出示一杯纯净水,请一位学生上来喝一喝,说说水的味道。
2、在纯净水中加入两个糖块,马上让这位学生再喝一喝,说说现在水的味道。
3、教师设问:加了两块糖,水为什么还不是很甜呢?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提出探究的任务:你有什么办法能加快糖块在水中的溶解呢?师随机板书课题:怎样加快溶解;
6、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二)探究哪块糖溶解得快
1、教师设问:你们提到的方法真的都能加快糖块溶解的速度吗?你有办法让人信服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设问:如果把热水、搅拌和切碎几种方法综合起来实验,能说明每种方法都有加快糖溶解速度的作用吗?
4、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5、教师再设问:要看清每种方法是否加快了溶解,加快了多少时间?你们觉得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6、学生小组讨论。
7、学生交流,提出要用冷水与热水、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的对比方法。
8、引导学生注意对比实验中的注意点。
(1)、教师设问:比方冷水与热水的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2)、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设想。
(3)、教师再次设问:另外两个对比实验中,你们认为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必须不同呢?
9、在选择基础上协调成4个组做搅拌与不搅拌的比较;4个组做切碎与不切碎的比较;4个组做热水与冷水的比较。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交流研究结果。教师谈话小结。
(三)研究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
1、教师谈话:你熟悉的可以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还有什么?
2、学生说说。
3、教师谈话:现在我们用食盐来进行一场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先把它完全溶解在水。你觉得怎样才能使比赛更公正?
4、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明确需要控制食盐的数量、水的多少、开始实验的时间等因素,而加快溶解的方法可以是不同的这的重要点。
5、各小组讨论加快溶解的方案。
6、各组比赛。
7、请速度快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快的经验是什么?
8、请速度慢的小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四)体验与记录肥皂溶解的时间。
1、小结前面部分的活动。
2、教师谈话:以上这些加快溶解的方法是否也适合另外的物体比如肥皂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加以验证?没有比刚才更简便的方法呢?
3、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出示记录表,让学生研究表格,提出对这个本活动的注意点或建议。
5、学生推测结果,并说明理由。
6、分发肥皂片,实验。
7、交流结果。
(五)生活中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在哪里了? 生讨论后答
(如:
1、妈妈洗衣服的时候,往水里倒洗衣服后,总是用手搅一搅;如果洗衣服结块了,一般倒入温水中,还把它弄碎。
2、冲咖啡的时候要用热水冲,并且一边冲还要一边等等。)
师:看来生活处处皆科学。
(六)课后拓展
师:近年来,海水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课后请同学们调查一下海水被污染的原因,了解生活中溶解现象带来的危害,并想出防治措施。
说 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特做如下板书:
5、怎样加快溶解
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重点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 大胆的处理教材。
1、活动2吃糖块前移用于教学的引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记录的时间引发矛盾,再现吃糖块这一常见的生活事例,进而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探究问题。
2、活动3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删改成怎样使肥皂尽快溶解的比赛。因为学生对食盐溶解在第一课已有全面的了解,再加之食盐本身是细小的颗粒,无需研碎。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防止他们的探究疲劳心理,就做了以上的处理。
精心的选择材料。
1.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探究效果,在选定溶解的材料上,进行了多种试验,最后选定了方糖。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另外,方糖本身方方正正,大小一致,在条件的控制便于操作,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竞赛活动中选用肥皂让学生综合运用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克服了单纯用方糖来研究的单一性,使材料的选用更有结构性,同时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结果得以深化。
科学的引领探究。
1.溶解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忽视学习主体研究的问题。在一般情形下,老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都扎扎实实选择一个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总是担心学生弄不懂或出错,在完成示例后,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设计第二、第三个实验。教学《怎样加快溶解》时,我就把重点放在学习主体研究上: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主要的时间耗费在老师的“指导过程”上。怎么提高老师作指导的效果、效率?我最想说的是——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能干得多!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基础。学生对于加快溶解已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科学学习中对对比实验就有所了解,因而在教学中先放手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以最主动的态势投入到学习中,在小组合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然后,预见学生主体的学习障碍。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在条件的控制上不严密、表述上的困难。这时,教师以帮助者的身份介入到学生实验设计活动中。接着,在大范围内组织交流,师生共同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强调对比实验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真正做到淡化知识的灌输,强调教学的过程。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发展需求。学生在实验设计后最大的需求就是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所以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就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在“加快肥皂溶解的竞赛”的拓展活动后,教师的巧妙点拨又能激起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如综合运用三种方法比用一种、两种方法加快溶解,到底能快多少时间?从而将探究活动引向纵深发展,实现探究活动的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