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8:2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第一篇: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教学设计及反思: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思想理

论成果

呼和浩特第九中学 吴宇强

2013-12-20

一、史实概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步步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各阶级的仁人志士力图挽救危机,开始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中国的出路,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迈出探索第一步的是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他们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着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

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开始了新的探索。特别是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落后在于制度的落后,于是试图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引入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兴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虽没有成功,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认识到在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重要的不是武器和西方的制度,而在于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化。于是在反对尊孔复古的浪潮中,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了以西方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改造传统文化和国民心理的新文化运动。虽取得了对封建主义的初步胜利。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

所以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政治多极化成为一种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发提高,中国如何与世界同步发展、采取何种发展模式等问题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创造性的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

二、教材知识整合的说明

高三复习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教材知识的整合与归纳,对教师的教材整合与知识归纳能力更是极大的考验,我使用的高三复习资料《红对勾讲与练》中将中国古代科技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合成一个专题,而将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近现代中国文化与科技合成一个专题,我觉得这样的教材知识整合没有任何整体思路和逻辑性,按照我的设计思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既然是分为四个阶段,那么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就是各种思潮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成熟、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的形成都是如此,从新文化运动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战略思想的形成这个过程也应该归到向四方学习的第四个阶段,及走自己的路。

三、教学反思

历史高考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向上看,已日渐突破以往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考察的臼窠,试题的设计角度、命题水平和对思维能力的考察力度都不断增强,就整个试题分布上看,对思维能力考察的分值达到3/4以上,而且在史实间的联系和迁移,题目的重新设计(指内容常见但设问变化)和转移,试题的分析审题、思维的 提高和创新及基本概念和史学理论的考察上也引人注目。从而真正体现了学科能力在教学中的反映,证明了“ 考试说明”的指导性作用和意义,因此,能否适应高考,通过对考试中涉及的诸多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学生在教学中的能力思维,把握历史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方面,揭示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日渐重要。只有针对性地在教学复习中注意联系实际内容予以引导、启发和讲解,着重他们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才能较好地培养学 生的应变性,真正实现能力水平的提高。

1、迁移联系各种史实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揭示同类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这就具有同性作用,反之,将已学知识运用到不同的环境或学习过程中,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无疑也会形成这类事物的更高层次和能力,即异化性作用,这两种迁移,联系方式的运用,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使思维呈现跳跃性,这就有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当然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疏导和暗示、适时引导也是很重要的。这种方式的不断运用,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从而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设计转换各种题目,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变通能力

事实上,高考命题的范围、覆盖和比例,早已不再是面面俱到,四平八稳了,而是不避重点和难点,也考虑到热点和时事性,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教育功能,同时逐渐地将触角延伸到当代的中国和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教学时对历史发展进程和重要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联系性强的典型性史实,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和指导,教学中根据需要和可能性,将一个史实变换设计成多种题型,并就每一题型的侧重点、思路和方法及失误迷惑的原因予以简析,让学生从分析讲解中得到启示,提高思维能力,达到触类旁通,以一当十的功效,以提高对题目的变通能力。此外,对于热点和时事感强的有关内容,除了搜集理好一些备用材料外,从世界战略、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外环境形势方面进行设计转换,也能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3、发掘、提炼历史要素培养学生适应各类题目的解答能力

发掘、提炼历史要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指各类题型的测试功能方面的训练;其二则是指学生在试题的鉴别、审定和答题的技术性要求方面的能力。说到底没有正确的审题,就不可能有准确的答题,二者结合成为一种很重要的解答能力。

这里,就审题方面来说,每种题型都必然会有相应的历史要素,诸如时空地域主体设问以及各种范畴的层次要求,即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还有各种能力评定的要求(概括、归纳、分析现象、联系对比、说明理解等),在训练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此认识明确,特别是这类要素随着高考命题水平的提高,测试功能增强,往往隐含较深,不易发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和补充,进行发掘、提炼。磨刀不误砍柴功。尽管这会花费不少时间,操作起来,显然有些琐碎,但是通过这种反复训练和强化要求,学生就会适应各种不同题型的特点,掌握解答这些显性或隐性要素的试题技巧,同时这也是准确解答试题的基础。其次就答题方面而言,鉴于历史材料已向各种题型延伸的特点,我们必须寻求积极的对策。这里就从材料中获取和处理有效信息作简要说明。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明确提问和材料的关系属于外延式(答案在材料外)还是内涵式问题(与前述相反),其次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设问的要求,进行提取对解题有用的信息,并且注意不能照搬照抄原文,要论从史出,并且具有一定的高度;解析的层次性、能力性也要逐步提高,这在无界定性设问中尤为明显。另外要注意每一设问后的分数值,它也能帮助学生明确解答该题的信息量的多少。在处理获取的有效信息时,必须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须注意语言的逻辑性,切忌杂乱,论点要明确,所列的要点必须清晰,即便是纯理论性的认识,也要注意还原成历史感强的学科性语言。

当前,历史高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已日渐深化和提高,这是考试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历史教学在发展学生学科能力方面具有许多优越的环境和条件,通过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提高成绩的潜在能力,从而更进一步地揭示出历史事物内在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

第二篇: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专题

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龙海英

一、课标及考点分析展示:

课标分析:要求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强国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思想不断得到解放的过程。

考点分析:本专题是高考的重点,年年都会有题出现。重点要复习:(1)中国前期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2)五四运动后,中共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几个关键步骤。通过本专题复习,理清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的知识脉络,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为当今社会主义思想文明建设提供思考。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

要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既要继承和吸收,也要不断创新和发展,学习先辈们为救国,强国,为真理而斗争的品质。

三、学情、教情和教学目标分析

学情和教情:授课班级为高三文科普通班,本节课为第三大课时的教学内容,学生基础知识还需要夯实;需要要带领学生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整合,重点训练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能理清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的线索,准确理解各历史阶段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能分析找出各种思想出现的根本原因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能读取相关史料,提取有效信息,解答有关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基本问题。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民主共和思想

难点:毛泽东思想等内容比较深奥,考查多与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

五、授课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六、教学模式:“情境-体验-探究-感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互相学习、逐步探究。

教学流程

(一)课前探究设计

1、学生自主复习整理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要求以笔记形式填写导学案。

2、提前印发导学案。

教学设计

(二)师生互动设计

(师)导课:展示习近平图片,引导出现在各媒体调查报告的一个主题---中国梦。教师解说。

提问学生:你们的中国梦是什么?近代中国人的梦想是什么?(求独立、求发展)第一阶段:

小组合作制作并展示各自代表阶级派别的名片(内容包括阶级、派别、思想主张及实践与否)

(师)多媒体展示,中国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潮流的历程表格。第二阶段

(生)分析讨论:

1.中国各阶级各派别的思想主张有什么共同点?在对待封建制度和学习西方问题上的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从而反映出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的特点是什么?

共同点:学习西方;救国强国

不同:(1)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学习西方技术

(2)维新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学习西方,兴民权、设议院,走君主立宪道路。

(3)革命派:反对封建统治,主张实行西方民主共和方案。

(4)激进派:矛头指向封建正统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特点:(1)学习西方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由浅入深的过程。

(2)学习走资本主义道路失败后转而学习马克思主义,以俄为师。

2.他们学习西方分别给中国带来的哪些积极影响

地主阶级抵抗派: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 洋务派: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资产阶级维新派: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中

国人民觉醒

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发展资本主义,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激进派: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思维拓展:近代中国人的救国强国之路给我们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1.维护民族独立是实现中国富强的前提 2.对外开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4.走中国特色道路

5.解放思想,提高人民的素质觉悟 6.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

第三阶段。

教学设计

知识检测。选择历年的高考题和有代表性的选择题作为测试内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和做题的效率

(三)板书设计

一、开眼看世界

二、中体西用

三、维新思想

四、走向共和

五、新文化运动

(四)课堂小结。

本课重点掌握各阶级派别救国强国的思想主张和影响以及他们学习的变化历程,进一步认识先辈们给我们建设现代富强国家的启示。

(五)课后作业。

高考知识和能力链接(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课下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1: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传统文化与新文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了不同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2: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看现代化问题,分析为什么中西方近代化历程顺序相反。

做导学案最后一道题

附专题七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导学案

复习目标:掌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历程和不同阶段的思想主张及影响

能力和感情培养:锻炼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理解能力。体会历史的功能:以史为鉴 更好快速发展中国!

一、课前基础知识点温习巩固(注意标注时间阶段)

(一)、地主阶级的救国思想

1.抵抗派的思想

(1)代表人物及主张:

(2)作用:

2.洋务派的思想(1)代表人物及主张:

(2)作用:

二、农民阶级的先进思想

(二)、资产阶级的救国思想

1、维新派的思想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3).作用:

教学设计

2、革命派的思想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3).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 1.背景

2.代表人物及主张

3.影响

二、问题探讨

1、对比各阶级探索救国强国之路的异同点。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各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优势和局限性

4、以现代一个评论员的身份客观评价近代以来的探索救国之路

三、博古通今、以史为鉴

通过学习了近代这几个阶级的救国之路,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如何做可以让我们的国家发展强大起来?

四、高考热点链接

1、国家发展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2、在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如何面对中国传统文化

3、改革中涉及到的民生问题

五、高考试题模拟练习

1.(2012·天津高考)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2012·上海高考)“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A.戊戌变法时期

B.清末新政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2012·昆明模拟)“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是

()A.洋务派对守旧派的抨击

B.开展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教学设计

C.革命派对保皇派的抨击

D.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4.(2012·深圳调研)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

B.仿行西方制度 C.倡导实业救国

D.创办新式教育 5.新文化运动被誉为中国的“启蒙运动”。与欧洲启蒙运动相比,它们的共同点有()①都正面批判了封建思想

②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都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都属于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和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A.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7.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历程。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以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的兴起

B.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片面性 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D.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影响

8、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传播西学,宣传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则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他们的共同点是

()。

A.提倡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

B.否定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C.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9、1903 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虽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或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

()。A.建立民主共和

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

D.向德、俄学习

10“师夷长技以制夷”和“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在于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③阶级立场不同 ④所起的作用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11、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重塑社会道德、重整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 德国莱布尼茨认为:中国道德是治国的根本,也是西方落后于中国的原因。法国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中国的政治制度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描述,1583年出版的《伟大的中国》一书,专章介绍了中国科举制的考试方法和内容,引起欧洲人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注意,并得到欧洲皇帝们的高度肯定。魁奈吸取老子的“无为”思想,第一个把“无为”译成“自由放任”,并创立了依赖自然法则的重农经济学。亚当·斯密则直接继承了重农学派“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材料

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认为:由于孔子尊君权,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不相合;孔子讲学不许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与现代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相冲突。中国的儒学不革命,儒学不转轮,中国遂无新思想、新学说,何以造新国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所以,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完全取决于能否将儒家学说彻底打倒,需要

教学设计

思想文化方面的一次彻底革命。

(1)根据材料一,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介绍与宣传着眼于哪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哪些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态度,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宣传者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截然相反的原因。

(3)同为宣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东西方的待遇可谓冰火两重天。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对待传统文化应该持何种态度?

第三篇: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8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

专题十五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

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点63 维新思想 5颗星 考点64 新文化运动 3颗星

考点6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颗星 考点66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颗星 考点67 毛泽东思想 2颗星

考点68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颗星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1.【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模 考点63 难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说:”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殆不待辩矣。”这表明康有为的主张

A.触动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基础 B.阐明了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 C.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 D.明确了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 2.【来源】广东揭阳2017届高三二模 考试 考点63 难

“信”“达”“雅”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翻译标准。“信”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和随意增减原文。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却将达尔文主义者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这部批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翻译成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作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严复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 B.严复误解了赫胥黎的观点 C.严复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 D.严复这样的翻译别有深意

3.【来源】【全国省级联考】2017年高考信息卷(全国卷I)文科综合(二)考点63 难 《弢安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中指出“惟有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此话旨在说明中国思想家

A.坚持中体西用 B.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向“制度”转变 C.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借助法家思想宣传变法理论

4.【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西赣州市十四县(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 考点63 难

严复在某译著中说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二铁律。材料信息反映出

A.社会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进步 B.自然科学对社会进步有助推 C.传统文化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D.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5.【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镇江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63 中难 “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

6.【来源】【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二模 考点64 难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 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7.【来源】山东日照2017届高三下学期二模 考点64 中难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8.【来源】【全国百强校】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 考点64 中难 1914年12月教育部提出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并规定“中小学校修身国文教科书,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了

A.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9.【来源】【全国市级联考】2017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点65 中难

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 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

10.【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天津市和平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质量调查(二模)考点66 难 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己弥漫开来,所谓种姓革命己成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族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反对盲目排外 11.【来源】2017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

(一)考点66 难

1905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1906年12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 B.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近世危局 C.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 D.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

12.【来源】【全国百强校】福建莆田一中2017届高三考前模拟(最后一卷)考点66 中难

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13.【来源】【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7届高三5月模拟 考点66 中难 中国的北洋军阀统治从1912年开始,到1928年结束。北洋军阀曾是历史书中的白脸奸臣,但如今却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在军阀二字的掩盖下,这一时期隐藏着一颗颗“爱国”、“自强”、“尊师”、“西化”的心。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时代特征的有 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西方思想广泛传播 ③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 ④土地革命遍及全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来源】【全国百强校】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

(六)考点66 中难

1925年3月,孙中山在《致苏俄遗书》中说道:“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晚年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 A.提出了三民主义 B.倡导了三大政策 C.领导了辛亥革命 D.主张“平均地权”

15.【来源】2017届山东枣庄五中中高三历史4月阶段性自测题 考点66 中难 孙中山说:“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孙中山对民主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是实事求是的 B.欧美革命误入歧路,证明中国“政治革命”之必要 C.孙中山对平等自由的解释是受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影响 D.孙中山这种思想是因为对平等、自由的真正含义存在曲解

16.【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 考点66 中难

国民党改组后,有日本记者问及孙(中山)“所主倡之三民主义”是否“再制列宁”,“踏袭列宁等之所说”时,他明确表示:“决非如此”,并详细解释说,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据此,孙中山认为自己的思想 A.直接从传统思想发展而来 B.受到俄国革命的影响 C.没有受到西方的任何影响 D.仍依从中国文化传统

17.【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陕西榆林2017届高三二模 考点66 难

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孙中山心中的“博爱”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矫正 B.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目的是赢取更多革命同情 D.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

18.【来源】山东省莱芜市2017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二模)考点66 难

1924年1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 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

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 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 19.【来源】枣强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热身考试二 考点67 难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井冈山的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9题)考点67 中难

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1.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镇江2017届高三三模(最后一卷)考点67 难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坚持群众路线 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 D.开展武装斗争

22.【来源】【全国百强校】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 考点68 难

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23.【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17届高三三模 考点68 中难

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重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4.【来源】【全国校级联考】湖南衡阳十校2017届高三第三次冲刺预测 考点68 中难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这说明

A.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变革认识深刻 B.中国科技发展速度要求思想革命 C.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D.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五次二轮检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国富论》两种译本的比较

材料二

梁启超1902年发表《绍介新著(原富)》中说:“其文笔太务渊雅,刻意模仿先秦文体,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l903年在他发表的文章中,又再次提到该书:“然乡曲学子,得读之者百无一焉,读之而能解其理者千无一焉,是岂不可为长太息也。”夏曾佑在l903年写给严复的信中也说:”《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然解者绝少,不过案头置一编以立懂于新学场也。”当代学者俞政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原富》在20世纪初期的境遇,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曲高和寡”。

——摘编自赖建诚《亚当·斯密与严复:<国富论>与中国》 请回答:

考点63 中难(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10分)

考点63 中难(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10分)26.(12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四中高三七月第二周周考文综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庞朴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揭开了现代批孔的序幕,立下过不朽功勋。”与此类似的说法出现在朱玉湘的文章里:“‘五四’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战斗口号,„„立下过不朽的功勋”,“鲁迅是‘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的主将”。而吕振羽早在1940年就已指出:“在反封建文化斗争的高潮中,曾产生一部分自由主义分子的盲目反古的倾向,即反历史主义的倾向。他们无视伟大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几乎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切都是要不得的,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下,一时就抹杀了发展到那样高度的中国封建文化的一切,不去估计其巨大的创造成果和它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

——摘编自杨华丽《新时期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研究述评》 考点64 中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对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27.(20分)【来源】【百强校】2017届广西区河池市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摸底

材料一 “民生”两个字是中国向来用惯的一个名词。我们常说什么“国计民生”,不过我们所用这句话恐怕多是信口而出,不求甚解,未见得涵有几多意义的,但是今日科学大明,在科学范围内拿这个名词来用于社会经济上,就觉得意义无穷了。我今天就拿这个名词来下一定义,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孙中山《民生主义》演讲稿 材料二 1921年孙中山在《五权宪法》中为中国设计的政治构架图

考点66 中难(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理想蓝图?(6分)

考点66 中难(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就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谈谈你的认识。(14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从材料中来看,康有为提出 “稍变祖宗之法”说明他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所以A项错误;也能说明作者并未表明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以及彻底变革政治制度的必要性,所以B、D项错误;他提出变法是为了“守地”,说明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所以C项正确。2.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导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走上救国道路的重要理论。因此可以说严复在此中别有深意,希望以此来激发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错误。严复作为“信”“达”“雅”翻译标准的提出者,不可能误解赫胥黎的观点,所以B项错误;更不能说严复的翻译水平达不到他的翻译标准,所以C项错误。3.B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弢安园文录外编》(1882年出版),“君民共治”反映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思想,说明中国思想家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向“制度”转变,B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之主张;题干也无从反映“进化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法家思想,故排除D项。

4.B 【解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的观点,而严复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因此可以看出这一自然哲学的规律对社会进步也有所裨益,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说法不够准确,应该着重强调自然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5.D 【解析】“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即经学,诸子学,西学,把儒家思想和西方学说结合起来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符合“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6.A 【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点晴: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7.B 【解析】省略号之前的内容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弊端和问题的,之后的内容则主张不仅研究和提倡自然科学需要科学精神,其他的科学研究也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故是主张坚持理性精神,反对传统文化的不足和束缚,B为正确答案。8.A 【解析】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其反映了对孔子思想的固守,结合1914年的时代背景可知是为了袁世凯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故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共和民国”宗旨是拥护共和,发扬民主,但在材料无

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排除;由材料“采取经训,以保存固有之道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可知是对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并没有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故D项排除。

点晴:试题难度大,能理解材料中教育体制改革的规定其实质就是尊孔复古逆流,据此分析归纳即可 9.B 【解析】从五四运动之后来华人士数量来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明显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这些外国人士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选项错误,泰戈尔是文学巨匠,与哲学无关;D选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文化领域。10.B 【解析】根据“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可知民族主义是反对夺取汉族政权的满清贵族,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排除A;C选项材料无体现;孙中山的言论针对的是反满情绪,不是“反对盲目排外”,D错。11.D 【解析】明代朱元璋的《谕中原檄》不可能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排除A;B属于近代地主阶级的思想,不符合孙中山的思想,排除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中产阶级共和国,C错误;由“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体现出民族平等、各族共和的思想,故D正确。12.D 【解析】据材料“1924年„„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故D选项正确;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旧三民主义内容,故A选项错误;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只是孙中山思想的来源之一,不是孙中山的本质目的,故B选项错误;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属于民族主义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和意义等相关知识,特别注意区分民权主义的内容的变化,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新三民主义的 “民权主义”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3.A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体现了“西化”、“自强”,西方思想广泛传播体现了“尊师”、“西化”,爱国运动如火如荼开展体现了“爱国”,土地革命不符合题干所提到的时间,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14.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晚年倡导了三大政策,实现了伟大的转变,这是为了为了继续完成“民族革命”,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也属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D 【解析】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国内外敌人的破坏,故A项错误;孙中山认为欧美革命是成功的,成功之后的建设当中出现问题,而不是革命误入歧途,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信息表明共产党影响了孙中山的解释,而且当时孙中山与共产党的合作主要是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故C项错误;孙中山之所以认为革命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平等自由思想,是把现实中的政治团体的组织涣散、纪律涣散等现象错误的归纳为自由平等思想,故D项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材料“民国十三年来革命不能成功,就是由于平等自由的思想,冲破了政治团体.”“欧美为平等自由去战争,争得了之后,常常被平等自由引入歧路.”“各人都扩充自己的自由,于是由于自由太过,便发生许多流弊„我们从新革命,便不可再蹈他们的覆辙.” 16.D 【解析】由“国民党的“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自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中的“直接”说法错误,孙中山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和西方思想影响;C项说法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实际上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的。17.D 【解析】孙中山的博爱观是通过道德的感化,使人们在互助与博爱的精神启导下,努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贫富的差别,实现人类的和谐、幸福和大同,是对大同社会美好设想,故D正确;A不符合“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排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18.D 【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D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A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B选项错误;C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提取关键材料信息“一则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结合题干的时间“1924年”、人物“孙中山”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断这体现了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9.C 【解析】:材料所反映出来的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1928年,③《井冈山的斗争》写于1928年,都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所以选C项。①《论人民民主专政》写于1949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主要论述了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性质,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关,应排除;④《新民主主义论》写于1940年,是抗日战争时期,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问题,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无关,应排除。20.D 【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信息可以看出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根据所学知识,只有D符合这一时间,故选D。21.A 【解析】根据“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体现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故A正确;B、D与材料无关;“强调实事求是”不能从材料直接体现出来,排除C。【名师点睛】

群众路线的含义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材料体现出坚持群众路线。22.B 【解析】从材料中邓小平对立法工作的指示上来看,他认为立法在当时主要体现的是“先试

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这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特别说明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突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23.C 【解析】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24.D 【解析】据材料“科教兴国”、“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内容,这说明科教兴国战略丰富了邓小平理论,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际变革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科技发展速度不是思想革命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25.(20分)

(1)特点:用文言进行翻译,文字简洁典雅;对原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存在误译和扭曲。原因:中国书面语与口语截然两分的传统;尚未形成严格的翻译规范;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严复自身知识和视野的局限。(10分)

(2)原因:文言翻译造成阅读难度大;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时人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较少,造成此书的理解难度大;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对当时的中国不利;当时中国的经济急需政府的引导;当时国人更关注政治救国。(10分)【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首先要突出是用文言文在翻译,再者要突出严复把难理解的内容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至于原因则主要从翻译规范尚未形成、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等多角度进行归纳。(2)“生不逢时,曲高和寡”是20世纪初期《原富》在中国的境遇,主要在材料二中进行归纳答案,例如,“非多读古书之人,一翻殆难索解”意在强调翻译成文言文是会造成阅读难度大的,再例如”《原富》前日全书出版,昨已卖磬”则意在强调此书在当时的印量较少,还可以结合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国情进行解释,例如半殖民地的中国对西方经济学的认识是较少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严复•严复《原富》的翻译特点、原因及《原富》在中国出现文中境遇的原因

【名师点睛】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解答此类材料题时,第一,先粗读材料,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材料,第二,找准题眼,找材料与题干问题相关的部分,第三,联系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在教材中印证材料观点且符合问题的知识点,最后,总结答案。26.(12分)

示例一:这一口号值得肯定。理由: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

示例二:这一口号应该否定。理由: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由于缺少历史主义,他们常常只能鄙视旧有的文化遗产,不能全面看待封建文化。【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与理解,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论证说明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即肯定(同意)还是否定(不同意)均可,诸如,这一口号值得肯定;或者,这一口号应该否定等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诸如持肯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这一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批判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带有明显的革命意义等;诸如持否定态度,可以围绕以下方面展开论证和说明:这一口号在批判儒家思想时对民族文化采取虚无主义态度和极端、片面的思想方法,明显具有片面性。第三,末尾要附上总结性、点评性的语言,以升华所持观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概况及认识;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

【名师点睛】关于观点论证说明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杜绝照抄材料原文。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思路二:外因、外因。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理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以以升华所持观点。

27.(20分)(1)核心内容:民生问题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国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4分)

理想蓝图:致力于改造社会、寻求人类解放之路。(2分)

(2)思想:孙中山主张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中央与省治县治相结合,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主张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借鉴了美国的分权制衡思想。(8分)

认识: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既承续了西方民主政体中的合理方面,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模式中的有效成分;这既是对外国政治制度的批判吸收,又是对中外政治学说和基本模式的创新。(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强调民生的重要地位,在回答时主要利用能够突出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的语言即可。孙中山的理想蓝图是指他通过革命的手段来达到改造社会、解放人类的道路,主要是突出革命的手段来改造社会即可。(2)材料二中的政治构架的设计体现的思想主要答出民主思想和权力的制约与均衡思想即可。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的认识主要突出两点,一是主权在民的民主思想,二是借鉴美国的政治制度。前者主要强调国民拥有选举权、复决权、罢免权等民主权力,后者主要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学习。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其实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不可避免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的积极的成分又批判吸收了西方政治制度的精华部分,是个非常巧妙的政治设计,但随着袁世凯的北洋军阀统治一切都化为乌有。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孙中山民生观的核心内容、孙中山的民主政治设计及认识等

第四篇:专题四: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推荐)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中国化过程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过程(西学东渐,学习西方过程)(毛、邓思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912***9567887972000师中维辛民新形成发展真夷体新亥主文理邓三长西改革化马标理个技用良命科运义准论代以立民学动传毛泽东思想讨形表制宪主播论成夷共发《资政新篇》和展深化近代前期进步思潮(学习西方、西学东渐)情况表新思潮洋务思想早维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激进民背景一鸦二鸦民资甲午战败改良受挫北洋黑暗、战败战败民资初发民资初发民资进一步产生展、登台展、登台发展思想中学为改良、自由为体、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体.西学立宪、民主为用,三民主民主科为用商战君主立宪义学人物林魏;地曾李张奕主抵抗派郑王资康梁谭严孙中山资陈李胡鲁阶派地主洋务早维新资级维新级革命派资激进派学习层次器物器物(英)政经政制(日政制(美)(英)(英)俄)文化(法)实践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破产物质到昙花一现两半依然未与民众结合作用学习西方开启近动摇儒学成主流代化政制启启蒙解放政指导纲领蒙近的尝试推翻帝制革新思想近代后期以来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表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背景革命形势的新、无革命时代国际形势及多极化全球新变化;孙需要、阶级、思中国社建的化;改革深入与时俱进想、实践基础经验教训小康建设形成国共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十一届三中,过程国‘一大’个时期;七大确定十二.三.四.五十六大主要革命道路.领导权.目发展道路.任务.阶内容三大政策标.同盟军.党建.社段.保证.一国两制.党建.性质.解决民主革命任务建两个文明.三步走方向任务问题民主革命道路及社’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建设改.社建道路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重大的实国共合作与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践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和利及社改的完成中国特色的社’诣社会建设地位国共合作的政建设中国特色治基础新民主革命及党的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及新时期党的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专题主旨: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以及基本内容,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不懈奋斗的精神,增强对国家、民族历史使命感注意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把握“新”的含义,认识其时代进步性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进步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局限性: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提)民族主义没明确反帝(核心)民权主义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资产阶级不同政治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论战内容:

2、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论战作用:

1、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区别民族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主义反对民族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新”在反帝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有,凡真正反对帝国新”在强调了政体,建立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普遍平等的民权;民政府,国民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反帝反封封建相一律平等。权利。结合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新”在田”的政策。扶助农工1

二.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延安时期)革命性质:两步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1.表现革命动力: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组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并向社会主义过渡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2.标志:党的指导地位【本节线索】

二、毛泽东的形成与发展萌芽阶段(中共创建和大革命时期(1921-1927))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形成阶段(井冈山时期(十年对峙1927-1937))解决中’革命和建设新中’的重大问题解决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特色的社义建设方针政策,科学阐明社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历史意义成熟阶段(延安时期(抗战时期1937—1945)社义建设时期新发展阶段(1945-1949)(1949-1956)《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历史背景:⑴国内背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历史时期井冈诞山时生期代表著作《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主要内容(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3)思想基础: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国际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5)实践基础: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巩固革命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思壮大革命力量想”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推动革命发展与胜利马列主义与革命实践道路。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共七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指针;为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胜利奠定思想和政治基础。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成熟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集中表现在革命命战争中的战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略问题》等等《论人民民主社会主义革命与专政《论十大建设的思想关系》等新发展建国后时期

二、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鉴于以城市为中心斗争的失败教训解决中’革命的领导者、同盟军、对象的问题(发端)

2、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性质-革命两步走‛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作用1.是夺取革命胜利的理论武2.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3.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4.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5.对马列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抗日战《新民主主义论》*争时期 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酝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要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什么是社会主义,提出:十二大、十三大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南方谈话形成体系形理论中共十四大成补充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4)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6)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7)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8)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指导思想)“建设一个什么样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背景

1、背景: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党新要求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A2)国内: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B2、条件:交替、新党员大量增加,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干部队伍的新老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在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经过长期的思考和科学的总结。

二、形成过程:(1)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形成:2001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年七一讲话全面而科学地阐述其(3)成熟:2002重在意义作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年十六大报告对其科学内涵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

1、主要内容: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9)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1、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在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七大

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

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于十三届四中全会,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十六大。解决的问题精髓作用毛泽东革命道路和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思想社会主义改群众路线站起来了;造和建设独立自主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使中国人理论义,怎样建设社解放思想会主义实事求是民富起来“三个代进一步……;坚持解放表”重要建设一个什么思想、实向小康社会思想样的党、怎样事求是、迈进建设党与时俱进近代前期进步思潮(学习西方、西学东渐)情况表新思潮洋务思想早维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激进民背景一鸦二鸦民资甲午战败改良受挫北洋黑暗、战败战败产生民资初发民资初发民资进一步展、登台展、登台发展思想中学为改良、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开体.西学立宪、自由为体、三民主民主科眼看世界为用商战民主为用义学人物林魏;地曾李张奕郑王资康梁谭严孙中山资阶派主抵抗派地主洋务早维新资级维新级革命派陈李胡鲁资激进派学习层次器物器物(英)政经政制(日(英)(英)俄)政制(美)文化(法)实践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新文化运动破产物质到昙花一现辛亥革命两半依然未与民众结合作用学习西方开启近代化政制启启蒙解放政指导纲领动摇儒学成主流蒙近的尝试推翻帝制革新思想3((近代后期以来中国先进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表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背景革命形势的新、无革命时代国际形势及多极化全球新变化;孙需要、阶级、思中国社建的化;改革深入与时俱进想、实践基础经验教训小康建设形成国共合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十一届三中,过程国‘一大’个时期;七大确定十二.三.四.五十六大主要革命道路.领导权.目标.发展道路.任务.阶段.内容三大政策同盟军.党建.社建保证.一国两制.两个党建.性质.文明.三步走方向任务解决民主革命任务问题民主革命道路及社’反帝反封建社会主义建设改.社建道路巩固和发展党的建设重大的实国共合作与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小康社会.和践民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及社改的完成中国特色的社’诣社会建设地位国共合作的政建设中国特色的治基础新民主革命及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及党的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间文献理论作用萌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关注农民1921-1927(大革《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问题命)形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工农武装割存在?》据”、“星星之1927-30年代初(十《井冈山的斗争》、火,可以燎原”年对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成熟《论持久战》、1937-1945《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革(抗日战争)《论联合政府》命理论。解放战争(1945-1949)《论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新发展《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建国后《在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社会主义工业化矛盾问题》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名称性质任务主力领导结果前途指导阶级思想旧民资资产资主主产反资阶级本三义革阶帝人产共和主民级反民阶命国义主义新民民群级主主主封建众无人民社马义革革产民主会克命命阶专政主思级国家义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酝酿: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要邓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小平理提出:十二大、十三大“什么是社会论主义,怎样建南方谈话设社会主义”形理论成中共十四大形成体系中共十五大(指导思想)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1、邓小平理论的酝酿阶段(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背景:“两个凡是”的观点提出“两个凡是”的实质是:文革中左倾错误的继续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思想解放”指的是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2,伟大宣言书:(1)提出:1978.12,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内容: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3)意义:它是冲破“两个凡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地点:1978年12月,北京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建国以来一次历史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内容:拨乱反正——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地位、思想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4

(3)意义:A、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B、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C、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时间背景内容意义八七1927年大革命由城市转到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会议失败乡村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七届1949年新民主主由乡村转到城市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二中义革命即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全会将取得胜题。利十一1978年文化大由阶级斗争转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届三革命结到以经济建设设的新时期。中全束,真为中心会理标准问题讨论

(二)提出1.中共十二大的召开(1)时间:1982年。(2)内容: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形成2.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时间:1987年(2)内容: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中共十二大(1982)重要内容:邓小平阐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5

2、中共十三大(1987年)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共十三大(1987)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的概括<四>成熟(1)背景:①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巨变,苏联解体)②国内部分人社会主义前途和改革开放产生了疑惑---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1)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内容:A 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B判断实践的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C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D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通点——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2.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2)中共十四大(1992)

1、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B、是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C、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D、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

1、背景:(1)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中共十五大(1997)<五>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国内发展:A、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B、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①1978年: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酝酿)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最早提出理论)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系统概括)④1992年春:“南方谈话”(理论成熟并⑤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完整体系)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成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发展动力: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过程

2、提出:(1)2000年春提出。(2)2001年,江泽民在庆党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中共十六大将“三(3)2002年,中共十六大个代表”确立为中更加系统、成熟共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核心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核心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为执政为民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第2、理论来源:三次历史性飞跃

3、理论价值: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1、内容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先富起来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祖国统一:一国两制4、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5、是全面设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2、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重要讲话新道路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中共十四大形成体系中共十五大(形成概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理论三个代表:背景、内容、意义巩固练习:遵义会议1.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是在__________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____________2.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3.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开十三届四中全会始形成于_________确立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为党中共十六大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能力提高--完成下列表格解决的问题精髓作用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站毛泽东革命道路和社会群众路线、起来了;建立主义改造和建设独立自主起社会主义制思想度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理论社会主义解放思想、使中国人民实事求是富起来“三个建设一个什么样实事求是、向小康社与时俱进会迈进代表”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

第五篇: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教案

必修3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课 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

承和发展,在民族主义中,它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民权主义强调了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主张在反帝反封建基础上的普遍平等性;民生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反映了扶助农工的思想。(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联合工农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因此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两者有又本质的区别:①新三民主义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无产阶级的要求,在民主革命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最终奋斗目标。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1)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

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有纲领和目标,没有正确的或完善的方法和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反之,只有方法和手段,而无纲领和目标,再好的方法也是空的。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对新三民主义的评价:(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

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4、三民主义和中国革命: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

反映了当时广大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志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第2课:毛泽东思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

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2)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得到发展。(4)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中期,同各

种错误思想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创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4)毛泽东思想在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成为党的指导思想。(5)在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

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4、毛泽东思想的特点:(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 1

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2)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3)毛泽东思想将继续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6、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1)它的多方面内容:包括: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第三课: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时代主题,新技术革命浪潮迅猛兴起。(2)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历史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经验。(4)现实土壤: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初步形成阶段: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2)初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3)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阶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重大标志。(4)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1998年,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并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结合,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②经济全球化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③现代科技迅猛发展;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2)历史依据:总结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①社会上出现了新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活动领域;②人民的就业方式和收入来源出现多元化;③党员队伍出现了新特点;④党内存在一些问题;⑤人民物质利益多元化。

2、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的关系:(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2)“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①它们都贯穿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②它们都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和根本方法。③它们都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④它们都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许多方面提出了系统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

3、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1)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2)它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的理论武器。(3)它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重庆巴蜀中学历史教研室张波(400013)

邮件:ff39@sohu.comcqlszb@126.com

下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及20世纪重大理论成果教学设计以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