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案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分两部分
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 包括主题图
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 即例4 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 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 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 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 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三、设计理念
教学中
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 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 在教学中
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 帮助学生认识了解
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 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 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 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巩固理解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 让学生充分表达 另外
在练习设计中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由易到难 层层深入 练习形式灵活多样 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思维 培养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 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除法
六、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一)平均分
1.将 12平均分成 4份 每份是几?
(1)学生独立列式 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12÷4=?(2)学生自主解答
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四十二 12÷4=3 2.3 个为一份 可以把 24平均分成几份?(1)学生独立列式 明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24÷3=?(2)学生自主解答 说一说你用的哪句口诀? 三八二十四 24÷3=8
(二)揭示课题
师:平均分的情况我们都已经掌握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种特殊情况: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一)二、讲授新课
(一)分苹果
1.提问:把 12 个苹果 每4 个放一盘 可以放几盘?
(1)学生用纸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发现:正好分了 3 盘
(2)用除法算式表示:12÷4=3(盘)
(3)师总结: 像这种刚好分完的情况叫做平均分 2.提问:如果每 5 个苹果放一盘 结果会是怎么样呢?学生用纸片分一分 发现:放了2 盘还剩了 2 个 3.师:生活中
有很多这种不能平均分的情况 比如说:2 个人分 5 块糖 3个人分 10 个苹果......(二)分纸鹤
1.出示题目:将 30只纸鹤 用线串起来 你会串吗?
2.学生用纸片代替纸鹤 串一串
3.学生汇报 说一说
你是怎么串的?
4.教师出示教材 36 页的第一种方法
(1)学生说一说 他是怎么穿的? 每 6 只穿一串 穿了 5 串
(2)你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吗? 学生汇报
教师记录:30÷6=5(串)(3)这种情况是平均分吗? 5.出示教材 36 页第二种方法
(1)说一说 这是怎么穿的? 每7 只穿一串
穿了 4 串还剩 2 只
(2)这是平均分吗?(不是)
(3)这种情况又怎么由算式表示呢?
教师介绍:30 ÷ 7 = 4(串)......2(只)| | | | 被除数 除数 商 余数 读作:30 除以 7等于 4 余 2
(三)分画片
1.出示教材37 页的情境图
2.学生看图
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让学生用纸片分一分 得出每人分了 4 张 还剩 1张
4.你会用式子表示吗?试一试!教师引导:21÷5=4(张)......1(张)5.读一读这个算式
三、课堂活动
(一)分一分
1.出示题目:将 24分成5份 每份是几?还剩多少? 2.学生用纸片分一分 得到:每份是 4 还剩 4 3.学生自主列式
教师指导:24÷5=4......4 小结:同学们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7÷3 = 2......1 2是()1是()
2.54除以8 商()余()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一定比()小
4.有13颗星 每2颗一组
可以分成()组 还剩()颗
()÷()=()(组)......二、判断
1、余数肯定比商小()2、20÷3=6......2 余数是6()
3、()÷()=7......5 除数一定是4()
4、每只盘子可以放2个苹果 9个苹果需要5只盘子()
三、分一分
把9个棒棒糖平均分 可以怎样分?发散学生思维 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九、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1、分苹果
12÷5=2(盘)......2(个)
2、穿纸鹤
30÷7=4(串).......2(只)
3、分画片
21÷5=4(张)......1(张)
十、教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个)(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 认识余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
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 得出结论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 作为拓展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 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
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 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 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对教材作了一些的处理 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 如从复习旧知引入
而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 从动手操作再到口算
让学生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须比除数小 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 对比教案来讲
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如:
1、导入从复习旧知入手 学生很快能做出来
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 课前应该多做这方面的练习
2、在学生动手操作后 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 多让学生说
从学生描述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
3、教学时要从一般到特殊 再由特殊到一般
教学时以例题2为重点 先教例题2 有余数的除法
而例1余数为0的除法竖式在习题中出示 这样处理
可以很好的避免学生在计算商与除数相乘时出现把被除数照搬的情况
?? ?? ?? ??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
比西巴格乡库库十一小学
阿孜古·于散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感受出发意义的发展和延伸。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出发。
突破方法: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活动与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引导探究。
学法: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讨论交流。课型与课时:新课,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小棒,主题图,草莓图片和盘子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你们喜欢野餐吗?看一下这个班的同学们,他们来到野外可高兴了,有的扎帐篷,有的采野果,有的采蘑菇……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1)请同学们找找图中的数学信息,想一想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提出数学问题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把六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6÷2=3(盘)
(2)把七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组织学生说一说这个算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7÷2=3(盘)..........1(个)
(3)比较这两个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讨论。
相同:都是平均分草莓,用除法来计算。不同:第一题恰好分完,第二题还有剩余。引入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余数的? 学生结合立体说一说。
小姐:把物品平均分后剩余的部分,叫做余数。3)解决第二个问题: 用小棒白正方形。
(1)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8跟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2)学生动手摆。你会用算式表示吗?
9÷4=2(个)..........1(根)(3)10根可以摆几个正方形?11根呢?12根呢? 学生边摆编写算式,教师巡视。
(4)交流?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5)引导观察:
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都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里最大能填几? 这是一道试商练习。
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补充练习先摆一摆,再计算
① 9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了()份,还剩()根 板书:9÷2=()……()
② 把11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有()个,还剩()个 板书:11÷4=()……()
再一次提醒学生注意:在做有余数的除法题时,所得的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真不错。这节课我们跟着图上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搭了帐篷,还学会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的写法,课后请你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解决第一个问题:
(1)把六个草莓每2个摆一排,摆一摆? 6÷2=3(盘)7÷2=3(盘)..........1(个)3)解决第二个问题:
9÷4=2(个)..........1(根)交流?10÷4=2(个)..........2(根)11÷4=2(个)..........3(根)12÷4=3(个
布置作业:数学练习册32页的内容(1.我会填。2.我会连。3.我会算。)
教后反思:
第三篇: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四、课堂作业
作业: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2. 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二、研讨竖式,理解各部分含义 预设:、(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五、作业: 第65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5题。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审读题意,交流理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三、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四、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五、作业:第69页练习十五,第1~3题。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回顾规律,引出新问题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方法交流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四、作业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分析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
(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如果是10根、11
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五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动画,引出活动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摆一摆,比较感知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比一比,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
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余数<除数
三、对比观察,理解关系
(二)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60页“做一做”,第2题。
呢?
第64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