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2 18: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篇: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第一组课文,热情的欢迎我们去沐浴大山的晨曦,去欣赏山里学校的美景,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去感受山里孩子学习的快乐。这是《山里的孩子》向我们展现的画面。《雪儿》让学生目睹“我”和“雪儿”相互关心的一段难忘经历。在《小萝卜头》中,了解“小萝卜头”的生活环境,重点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走进《一座铜像》认识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看他是怎样机智果断的护城,由此产生敬重、爱戴之情。还要与《日记两则》中的孩子热情相识,跟随他观察孵小鸡的过程,从而激起写日记的欲望。

“积累与运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通过自学、自悟,去发现学习语言、妙用语言的乐趣,通过自主阅读实践,学习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丰富,通过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写,了解日记的方法,学习些日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作文练习。

学习本组课文,要会读生字,会写生字,要多读书,抓住语言文字好好品读,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读懂课文。

1.我们的学校

教材分析: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向我们描绘了坐落在优美环境中的山间校园,孩子们在学校里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写出了孩子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蓬勃朝气。

目的要求: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结合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见闻积累生动形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感受山里孩子的成长快乐,增强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能联系全文,理解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的意思。

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参观学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

1、小朋友们,自从我们背者书包走进校园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校园,爱上了自己的老师,爱上了自己的同学,爱上了有趣的书本,爱上了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才我们又参观了我们可爱的校园,现在,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表达你的内心吗?

2、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大山里的一所学校,看看大山里的孩子,也会有一种快乐在心中流淌,他们的快乐让人陶醉,让人感动,让人奋进。请大家一起读课题,读出我们的向往.真情表白: 我爱校园的————————————,因为——————————————————————————。3.读了题目,你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4.梳理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15)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

学校 铺路 教室 顿时 春笋 红旗 茁壮 红领巾 拔地而起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5)引导学生交流

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校”和“郊”“拔”和“拨”“铺”和“葡” 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

“顿时”“茁壮” “拔地而起”的意思。读带有词语“顿时”“茁壮”“拔地而起”的句子 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交流读书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0)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坐落在————————————。————,飘者歌声。——————,荡着笑语。————响起,同学们“飞”进教室。山间的新笋,————,山里的孩子——,———————。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填空。

根据读书情况,完成填空练习,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总结、对比

3、初步学习了课文后,还有什么问题?

三、熟读课文

1、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学校

位置

环境

学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1、出示生字词语读一读。

2、全班齐读全文。读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练习用“顿时”“茁壮”造句。全班齐读全文。

3、回忆上节没有解决的问题:(1)学校的环境美吗?(2)孩子们快乐吗?(3)“山间的 新笋,天天向上。山里的孩子,茁壮成长”是什么意思?

过渡:这一节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这些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读感悟,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三、解疑合探(15)

感悟学校环境的优美。

1、读1、2自然段,说说你从中了解了这个学校的哪些情况。

2、学生根据课文提示,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画出学校的草图:画出学校的方位、环境图,画出学校“门前翠竹掩蔽,屋后山溪跳跃”的美丽景象。

3、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学校很美?

4、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感悟孩子们的快乐学习。(1)课文中没有直接提到具体的人物,但我们却能感受到哪些人在学校干什么,想象出孩子们快乐活动的情景。(2)自由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拿起我们的画笔画一画我们的学校,看一看谁画的最漂亮。

6、过渡:学好知识,掌握了本领,长大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虽然是山里的孩子,可是一样有快乐的学习生活,就像青青的春笋,茁壮地成长。

7、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4到7自然段。展示你读得好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

课文中“琅琅书声”表现了山里的孩子勤奋学习的情景,门前屋后孩子们的歌声与笑语在幽静中透着欢乐。交流,从中体会孩子学习的快乐。

小结:(山里的学校环境优美,但条件艰苦,可山里的孩子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他们非常自信、乐观。)合探四

8、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习最后两句话。“春笋”“闪闪的红领巾”指谁?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话的?

都指山里的少先队员,他们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问题解决了吗?

2、还有那些问题?预设:学校真有这么美吗?

四、运用拓展(2)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同学们,你想设计一道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1)学生出题测试自己或同学。

(2)教师选择有价值的测试题在班级交流。

3、教师补充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大山里的学校,感受了山里孩子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用优美的语言也写一写自己的学校吧。

板书设计:

我们的学校{ 环境——优美秀丽 孩子们——幸福快乐

2.雪儿

教材简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雪儿>>这篇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人鸟情深的故事:一只受伤的白鸽----“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这篇文章处处洋溢着浓浓的真情,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和雪儿之间的深厚

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鸟情深的感情.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教具准备: 两幅鸽子图(第一幅画有一只受伤的鸽子,第二幅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轻音乐录音带、小黑板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5分钟)

世间有各种各样的感情,你体会过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吗?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鸽子之间的感人故事,题目是:雪儿。

(板书:注意“雨”字头的写法,齐读,注意“儿”读轻声)

二、初读感知,自主质疑:(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长句子要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媚敷弧喃剩鸽捡哀悠阻忠递盼线慰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提醒“脏”是多音字,“缀”是翘舌音。

(2)出示词语

明媚的春天 美丽的弧线 艰难险阻 飘飘悠悠 千山万水 轻轻捧起 十分快慰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①指名读②评价③再指名读④齐读

(3)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班内交流)

(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你想知道了什么问题?

三、疏通文意,读文质疑:(5分钟)

1、自由练读课文,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表情。

2、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范读等多种形式分节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

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③雪儿展开,我望着心里。

这三句话分别是哪些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小结:“雪儿”被爸爸带回了家.我的腿跌伤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人,雪儿和我做伴,我为雪儿疗伤,盼着它快快好起来.终于有一天,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了。

四、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板书设计:

2.雪儿

养伤 放飞 第二课时

温故导入,梳理问题:(5分钟)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雪儿》,你们看,雪儿飞来了!(出示展示飞翔的雪儿图)同学们,这就是雪儿,你们喜欢雪儿吗?请你说一句喜欢它的理由

2、可是有一天,你们喜欢的雪儿受了伤。(出示受伤的雪儿图)它飞不起来了,你看,它的眼睛里充满了哀伤。你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怎样?你会怎么办呢?

3、你们说得真好,我们知道作者此时正受伤在家,十分孤独寂寞,她看到受伤的雪儿,又会怎么想呢?

4、相似的遭遇使作者对雪儿格外同情,那么她和爸爸又是怎样对待雪儿的呢?

二.潜心批读,自我探究(8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文,边读语句边想画面,边体会情感做批注:

(1)雪儿受伤后,我和爸爸怎样对待雪儿?(2)雪儿伤好后,我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解疑合探:(18分钟)

(一)学习课文2、3小结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划出有关句子,圈出重点词。(生读、画、师巡视)

2、交流。

3、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4、小黑板出示:“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

①我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心里会怎样想呢? ②是啊,这句话不仅要读出对雪儿的怜爱,还要读出作者对雪儿能早日展翅飞翔的盼望,以及自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想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吗?(范读)

③读得怎么样?你们也想读得和老师一样好吗?要想读得好,不但要注意声音,还要注意表情。(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从爸爸那里,我知道了什么?

6、雪儿如此勇敢、忠诚,是人们的好帮手,于是(引读)

谁能读好这一段呢?(指名读)

(二)学习课文(4—6节)

1、在作者的细心照料下,她的盼望终于实现了。指名读第4节

2、雪儿终于又能展翅飞翔了。(出示展翅飞翔的雪儿图)看到雪儿的伤好了,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3、文中的“我”的心情和我们一样,课文第4小节中哪一句话写出来了?请找出来。

4、谁能用高兴的心情读好这一段?请大家练读。指名读。

5、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雪儿在蓝天中飞翔,老师也想读一读,可以吗?请听老师朗读第3句,你们边听边想象,雪儿在空中是怎么飞翔的?你觉得它飞得怎样?(引导学生从“托”、“划”、“美丽的弧线”等词上体会雪儿动作的有力,姿态的优美)

6、雪儿不但能飞,而且飞得矫健有力、姿态优美,你们想和雪儿一起飞吗?让我们配上轻快音乐一起朗读第4小节,边读边和雪儿一起飞吧!(配乐表演读)

7、看到雪儿终于翱翔在蓝天,这时,你想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8、此时,翱翔在蓝天的雪儿,它的心情又如何呢?它会对照顾它,关心它的小姑娘说些什么呢?

9、是啊,当我孤独寂寞的时候,是雪儿给我带来了快乐。当雪儿翅膀受伤时,是“我”挽救了它的生命,给了它悉心的照顾。我和雪儿相依相伴了这么久,我们之间已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要分别了,多么让人舍不得呀!请同学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朗读第五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读。(3)挑战读。(4)齐读。

出示句子: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望我,似乎在感激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10、“我”对雪儿依依不舍,雪儿飞走了,“我”为什么还感到十分快慰呢?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呢?

11、齐读最后一节。

小结:为了让雪儿快乐,“我”虽然不舍却把雪儿放回蓝天,望着远去的雪儿,“我”的心里十分快慰。四.质疑再探:(4分钟)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班内交流探究)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文中的“我”帮助受伤的雪儿,让雪儿重新飞向蓝天的故事,在与雪儿相识相伴的日子里,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质疑再探(5)

1、课前提出的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雪儿还会回来吗?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4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2、有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吗?你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愿意把它写下来吗?„„

3.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板书设计:

治疗→养伤→放飞 爱

3、小萝卜头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叙述小萝卜头捉住一只小虫又把它放飞的事,表达了它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9个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萝卜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感受他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体会“小萝卜头”艰难的处境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图上画的是谁?他的外貌是怎样的?他在什么地方?从哪里看出来?他在干什么?你能从图上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

2、简介人物:课文选自《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书,作者宋振苏。他和弟弟宋振中(即书中的“小萝卜头”,是抗日将领杨虎成将军的秘书宋绮云烈士的儿子。1941年,只有8个月的“小萝卜头”和妈妈、爸爸一起被国民党运动派秘密逮捕入狱,重庆解放前夕,他们又一起被敌人秘密杀害了。(全班交流有关小萝卜头的资料。)师教给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听故事,看书,网上查询„„)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课文主要写什么事?2.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20分钟)

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并找出形近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易错的字。

“哀”和“衷”“熟”和“热”“激”的组成。(2)出示词语 白鸽 弄脏 哀伤 取名 熟悉 任何

艰难险阻 传递 弧线 感激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① 指名读 ②学生相互评价。③ 齐读

理解词语,并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查字词典 联系上下文等。)

“艰难险阻”“传递”“感激”用画简笔画的方法理解“弧线”(3).交流读书收获:

指名读课文,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互相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4)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一件什么事?

提示:课文记叙了一天,小萝卜头在走廊上————小虫,————小虫,————小虫的事情。

理清课文思路:看群山——捉小虫——放小虫

(学生相互补充)师相机教给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5)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 发现虫子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第二课时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5分钟)

1.通过上节课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将继续去了解这个我们的小英雄。2.学生回忆上节没解决的问题,师梳理

1).小萝卜头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从哪些地方看出小萝卜头向往自由?

二、潜心批注,自我探究。(10)

出示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以上问题批注自己的体会。

三、解疑合探:(20分钟)

1、读第一、二自然段,说说小萝卜头在干什么。抓住写小萝卜头动作的词语,体会小萝卜头心里会想什么。

想象一个从来就在牢房里生活的孩子,听说山的那边是家的方向,他会说什么呢?(指名回答)教师从中点拨。

指导朗读,读出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

2、小萝卜头看到那只小飞虫后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小虫飞了,小萝卜头为什么会那么高兴?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从中点拨,逐渐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深入,从中体会他对自由的向往。4.出示小黑板: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

读句子他可能怎样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5、小萝卜头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没能像小虫那样飞出去?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从第一自然段可以知道哪信息?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从“放“抓”“踮”“看”等词语体会他的内心。反复练读,感受小萝卜头对自由的向往。根据课文回答,(1)找出有关语句好好地读一读。

(2)在小组里谈谈自己的体会。如果你是小萝卜头,你会怎么对待小虫?

(3)全班交流,讨论。(4)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小萝卜头的感受。“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学习用不同的符号勾画不同的内容。

联系上下文和自由查阅的资料,说说:“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的意思。读读有关的句子。“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这句话要读慢一些,显示出小萝卜头若有所思、惆怅的样子。要读出对家的向往。“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与“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这两句话,要读出十分高兴、渴望自由的感觉。结合自己的理解回答。(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反复读,相互评一评,看谁读的好)

小结:课文主要写小萝卜头捉虫子.放虫子的事,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

三.质疑再探:(5)

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问?预设:小萝卜头为什么被关进了监狱?

四、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作业预设

今天,小萝卜头的自由之梦已如春天的鲜花,在祖国遍地开放。想想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3.小萝卜头 发现虫子

: {渴望自由

捕捉虫子 放飞虫子

4、一座铜像

教材分析:

新教材第4课是一篇学生非常喜爱的课文,它讲述的是比利时的小英雄于连的传说故事,主要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铜像雕塑:撒尿的小孩。

故事先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铜像引入,再追溯到五百多年前的比利时反侵略胜利后的一幕。

目标要求: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写话练习。

3、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阅读中自主学习八个生字:调、侵、略、炸、迸、涸、屹、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法与学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及手段

挂图 生字卡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5分钟)1.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如果有人为了人民利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会敬佩他,并尊称他为--“英雄”(板: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还有一些小英雄(板:小)。他们年龄虽小,但其品质和行为同样让人敬佩。我们所熟知的有冒死把日本鬼子带到八路军包围圈里的--(王二小),有为了保守党的机密而牺牲在敌人铡刀之下的--刘胡兰。

2、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来自于比利时的小英雄,他就是第29课《一座铜像》中的小主人公--于连。(板书课题)

3、出示于连的铜像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于连。

出示文中句子: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自读,指名读,读出可爱的样子。)

4、看到题目你心中想知道哪些问题?预设:

1、)这个小男孩是谁?

2、)为什么为他塑造一座铜像?

二、初读感知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小于连急中生智,(板: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保住了布鲁塞尔城和全城老百姓的性命。

三、潜心批注,自我探究(5)

出示自读提示:

默读并思考上面两个问题,画出相应的句子,在空白处写出自己的体会。生自学

四、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A、同桌交流 学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互相倾听、纠正和补充 B、班级交流

(一)交流第一个问题

出示: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指名读句子,体会于连的外貌特点。

(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出示: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小黑板)

(随机指名读,女生读,师生配合读)

2、那当时的情况到底有多么紧急呢?(“急”下加点)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学生读,找句子,读一读)

(1)出示: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自由读一读,感受当时情况的紧急。)A、同学们请看,演示试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

(随机板书:浓烈、迸跳、长 粗、滋滋)

B、小于连经过院子时,发现导火线上的火星迸跳着,燃烧的速度多快呀!女生读这段话。

小于连发现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情况十分紧急,男生再读这一段。

小于连发现滋滋燃烧着的导火线居然连着市政厅的大火药库,爆炸一触即发。情况万分危急,齐读这一段。听了你们的朗读,我的心急的怦怦直跳„„你们呢? 于连和我们一样,他急得心怦怦直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像火烧了眉毛似的,急得心都要跳出来了,再读。

4、就在这紧急关头,于连想出了好办法。“智”就是好办法的意思。于连到底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排除了险情呢?(板:排除险情)--(板:用小便浇)

A、其实,在此之前,于连还想了几个办法。分别是哪几个办法?为什么行不通呢?(板:下沟踩用水浇喊人)(喊人为什么来不及呢?人都在哪里呢?你从哪句句子中可以看出?)

B、“用小便浇”这个办法是最好的:和下沟比,它不用下沟(把板书擦掉),和用水浇比,它不用去别处打水(擦),和喊人比,它节约了时间(擦),而且,小便这样东西“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真是一个方便的好办法。

C、让我们配合读于连想办法排除险情的句子。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喊人吧--小于连急中生智--布鲁塞尔城--全城老百姓—

师:像小于连这样面对紧急情况不慌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就是——急中生智。(齐读)

4、相信小于连那机智、勇敢的举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一定想把于连的故事说给身边的朋友们听。下面我们就根据板书把于连挽救城市的全过程讲一讲。先请同学自己准备一下。(指名复述)

5、如果导火线上的火花没有浇灭,那城市将会被毁、老百姓将会妻离子散,那是多么凄惨的事呀,幸运的是,小于连用它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他用他的机智保住了布鲁塞尔,全城的老百姓得救了,看,美丽的布鲁塞尔风景依旧。

(布鲁塞尔城的美景,配乐)

正是因为有了小于连,美丽的布鲁塞尔城保住了,正是他,才使闻名于世的滑铁卢古战场得以幸存,正是他,才使老百姓免于苦难,正是他,才使布鲁塞尔成为欧洲最美的风景城市,使之被誉为欧洲的首都。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让学生看插图,了解当时的紧急情况。

(二)学习第四节

1、引读第四节:于连用自己的爱国、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挽救了布鲁塞尔城市,不仅成了布鲁塞尔的小英雄,而且也是世界闻名的小英雄,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崇敬,因此——(学生齐读第四节)

2、教学生字(“屹”、“瞻”)并理解字意。屹:(1)出示多媒体辅助理解(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2)用“屹立”练习说话。(出示图片)瞻:(1)换部首你能说出什么字?(檐、蟾)

(2)瞻仰∶恭敬地看。你还能说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吗?

(仰望、俯视、打量、欣赏、观察、眺望、注视)

3、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4、师总结:是啊,今天凡是了解了小于连故事的小朋友,都会敬佩他的机智、勇敢。

三、质疑再探

1、课文读到这里,这两个问题都明白了吗?再读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旁批在书本右边。

2、学生自主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解决。

预设:(1)面对危险时小于连为什么能够这样机智?(2)还有别的办法吗?

五、审视文本,放胆质疑(8分钟)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

六、拓展延伸,自主测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字词巩固、写法运用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可适当补充检测题。

作业预设

1、美丽的布鲁塞尔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请你做个小导游,给他们介绍一下铜像的来历。

2、五百多年以来,小英雄的塑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他调皮可爱的形象吸引着

每一位来到那里的人,很多人主动地为小英雄带来了合适的服装,据不完全的统计他已经穿过四百多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喜爱他的人送给他的服装了。老师鼓励大家为小英雄设计服装。

板书设计:

4.一座铜像

于连 急中生智

发现险情

排除险情

5.日记两则

教材分析:

这是两则观察日记。在第一则日记中,小作者详细观察到鸡妈妈跟平常不一样。在第二则日记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小鸡努力破壳而出的过程。说明了小作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也感受了生命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根据文旁的批注,试着独立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的方法。

3.试着自己阅读,边读边批注学习体会和悟到的表达方法。

4、学习写日记的方法,了解写日记的好处,产生写日记的愿望和兴趣。试着写一则日记。教学重点:

1、用自己掌握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生字。

2、学习写日记的方法,试着写一则日记。

教学难点:

日记的格式。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小鸡等小动物繁殖的过程。

3、收集一些动物繁殖的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5分钟)

1、大家知道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坐在鸡蛋上孵小鸡的故事吧!爱迪生小时侯就喜欢观察,长大了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在我们身边,就有像爱迪生一样遇事好奇、喜欢观察、乐于探究的同学。今天我们学习的《日记两则》就给我们介绍了一位喜欢观察的小朋友。

2、师板书课题后,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提什么问题吗?(预设:

1、怎样写日记?

2、《日记两则》的内容是什么?)(随老师的谈话,激发学生观察探索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要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

指名读,要求声音响亮,读音正确。其他同学仔细听,读对了掌声送给他,有错误举手纠正。(2)出示词语: 明媚 春风送暖 傻孩子 孵小鸡 拨开 剥去 艰难

(要求不但要读准确,还要读好,把词语的意思读出来。)(3)指名读,评价,及时纠错。(4)齐读。

(5)读了第一则日记,你明白了什么?

注意日记的格式(要写清日期、星期几和天气情况),自读课文,读准带音节的字,反复朗读课文中的长句。`(6)自学生字:同桌学习,先读准字音,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语,借助字典理解字意,并找出形近字

“暖“和缓”“拨”和“拔”“艰”和“银”

重点理解 “艰难”的意思。(学习用换词语的方法进行。)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观察:仔细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喙:鸟禽的嘴。

7)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1、查字词典

2、联系上下文。

3、用换词语的方法。

(8)指名交流读书收获:通过初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作业预设:

1.给课文的生字组词,并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2.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

板书设计:

5.日记两则

傻 孵 拨 剥 媚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日记两则》,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回忆上节提出的问题,教师梳理板书。

(1)怎样写好观察日记?(2)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2、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怎样写好日记?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3、学生自读自悟,并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疑合探(25分钟)

(1)组织小组交流第一个问题。怎样写日记?

(学生交流:日记可以不写题目;在文章的第一行写事情发生的日期、星期、天气;内容是记一天之中发现的、自己最感兴趣的事。)(2)全班讨论:小鸡是怎样出壳的?

(指生交流:说出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句子,并谈体会。)(3)理解外婆说的话。“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同桌交流,重点要知道:凭自己努力才能把事情做成功。这个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4)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第一则日记写我到外婆家玩,看见母鸡孵小鸡,想亲眼看见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第二则写我观察小鸡出壳的过程。

教师小结:小鸡出壳这么一件小事原来也这么有趣!看了日记,我仿佛听见了“嗒嗒”的吸壳的声音。仿佛看见了小鸡那尖尖的嘴、湿漉漉的脑袋„„这都是小作者用他的笔,把他看见的、听见的和想到的写出来,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是因为他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课文学到这里,自读提示的问题解决了吗?你心中又产生新的问题了吗?

(预设:

1、为什么小鸡只有靠自己啄破硬壳才能活?

2、小动物的繁殖方法还有哪些?)

2、引导学生自主解疑。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总结收获: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内容、写法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进行自主总结。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字词巩固、语言积累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课文的学习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

小练笔:写一则日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和体会。)板书设计:

芦花鸡--孵小鸡

第一则{ 小作者-感兴趣

5、日记两则

第二则 仔细观察{ 看到 想到 }小鸡出 :

积累与运用

(一)教材简析:

本次“积累运用”有六个方面的练习。“温故知新”有一项练习,再现了本单元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引导孩子自读发现“说”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表达。“语海拾贝”编排的俗语让孩子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增加有关健康的生活小知识。“点击成语”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愉悦并且懂得道理。“口语交际”话题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说。“习作百花园”为学生安排的是班里的新变化,环境和人的变化,孩子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主阅读园地”为学生感受爱心的付出和学习写日记提供感性材料,让孩子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自读句子,联系语境,发现带点词表达的意思。

2、自读谚语,感悟意思,增长知识,背诵谚语。

3、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4、感受和体验新班级的变化,把印象最深的变化说给同学听。乐意把说的内容写下来。

5、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能主动、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同学交流自己对夏天的感受。

2、有写日记的愿望,逐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注意观察班级的教室布置,谈自己对新班级的印象。

2、收集在夏天活动的纪念物。收集平时阅读、积累的古代诗人、现代作家眼中、笔下的夏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看了题目,你想学到那些知识?

预设:

1、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什么叫谚语?有什么作用?

3、“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

4、高尔基给儿子的信中写了什么?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前四部分,学到了那些知识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温故知新

1、读懂题意。

2、自读句子,读中感悟带点词语的意思,探索发现带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3、拓展联系,说说表述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表述说话的不同词语。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叫、道、告诉”都表示“说”的意思。

用“叫、道、告诉”练习说话。并再举些表示说话的词如(喊、嚷、告诉、嘱咐、唠叨、叮咛等)

(二)语海拾贝(15分钟)

1、自读谚语,要读得正确、流利。(可适当解释:什么叫谚语?并举例子:“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2、组织交流。

3、组织背诵

4、组织交流。自读谚语

5、互读检查,感悟意思。

6、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谚语。

7、拓展练习,交流收集的类似谚语。(三、)点击成语(10分钟)

1、组织练读。

2、把读懂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3、有兴趣的,可以表演一下成语故事

4、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各抒己见。)练读,读得正确、流利。

5、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6、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

练习用“狐假虎威”说话。

(四、)自主识字园地

1、读高尔基给儿子的信,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识。体会“给予别人永远比向别人索取更为愉快”。

2、鼓励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3、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读短文,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交流阅读收获,有感情地朗读短文。举例让学生理解文中讲的道理。摘抄、背诵文中好词佳句。

读两位作家谈自己写日记的方法和体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鼓励学生从多方面谈感受。)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和“揠苗助长”相似的还有那些

四、运用拓展

作业我做主:你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一

1、温故知新

2、语海拾贝

3、点击成语

4、自主阅读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说夏天》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10分钟

1、回忆描写夏天的词语,谈谈你对这些词语的理解。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2、教师激励,引出话题。

(1)展示文字材料、图片等,教师对夏天的景物进行介绍。(2)学生提出问题。预设:喜欢夏天吗?为什么?(3)老师总结引出话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发现。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对有关夏天图片和景物介绍,听的同学专心听

2、自读短文,感受夏天。

(1)读短文,说说文中谁喜欢夏天,谁不喜欢夏天,并说出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

(2)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3、组织 全班交流。

(1)抽生在全班交流,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借助文字材料、图片等进行介绍。

(2)互动交流。对别人介绍的夏天提出疑问,畅谈收获,有相同看法的给予补充,形成人人交流,人人互动的场面。

(3)集体评议,谁的介绍最令你满意,谁在交流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谁听得最认真。评出最佳表现者。

三、质疑再探5分钟

你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预设:夏天的阳光、风、雨和春、秋、冬季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运用5分钟

把你喜欢的夏天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可以是一幅画、一首诗、一段优美的话。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说夏天

第三课时习作百花园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同学们,我们升如新的年级。班里又有了新的变化。学生自由发言集体交流,相互补充。

教师激励,引出话题。看习作要求提问题。预设: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1、小组互动,交流变化

小组内同学相互说说自己的变化,听的同学专心听,2、畅谈新学期的新见闻。

3、学生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3、抓住“新变化”,引导学生回忆、观察,除了题目中提示的内容外,自己还有哪些新发现。

4、交流,互相补充。

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独立思考如何完成习作练习。自学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5、理解“新变化”,回忆、观察“新变化”,好朋友的变化、自己新学了什么本领„„、(指导学生要有层次说。)

6、选择发言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一写。完成习作草稿,自我修改或交换修改。(教师要巡视,个别指导,特别是学困生。)

三质疑再探10分钟

1:你会写出新变化吗?能表现新变化的特点吗?还有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星期三下午第三节,各班召开谈新变化的队会 2写写自己在新学期的变化。

板书设计:

我的新老师(新课本、新同桌、、、、、、)

1、同桌互说

2、习作要求

3、练习写作

4、动笔修改

第一单元测试

一.看拼音写词语。

zuî luî jiào shì yǎn bì dì tīng sā niào()()()()()dùn shí hïng qí gǎn dîng wēn nuǎn kàng jī()()()()()二.比一比,再组词。

暮()廊()馆()若()幕()朗()管()苦()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半()半()()出()归()旧()新 有()有()()先()后 大()小()深()浅()()躲()藏 一()一()四.选词填空。

困难 艰苦 艰难

1.()的革命岁月,战士们靠毅力打败了敌人。2.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克服()勇往直前。2.他拄着拐杖()地走着。五.修改病句。

1.在小组会上,他首先第一个发言。

2.老师总是经常对我说:“要细心些!”

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佳节。

六.乱句重组。

()许多人来拜弈秋为师,学习下围棋。

()从前,有个下围棋的人,棋艺很高,名叫弈秋。

()难道说他的智力不如人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做事不专心。()另一个呢,好象在听,但心里总想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这个思想开小差的人,棋艺远不如专心学习的那个同学。()他收了两个学生,其中一个学得很专心,很认真,很刻苦。七.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1.沿着深沟往前(),()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小于连(),()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填空。

a所填的词都是表示()。b所填的词可以看出()。

2.雪儿是一只(),因为它能(),所以被人们称为“ ”。

3.小萝卜头捉住小虫后为什么又把它放了?是因为不喜欢它吗?

4.“狐假虎威”一词中的“假”的意思是(),这个词通常用来比喻()。八.阅读。

日记一则

2006年4月13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上午,我去人民公园玩,一只十分惹人喜爱的大蝴蝶出现在我的眼前。瞧,它全身穿着五彩的外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它好象在故意招引我,扑扇着一对大翅膀,忽儿高飞,忽儿低落,仿佛在说:“瞧,我多美丽,我是万蝶之王,你喜欢我吗?

我下定决心要捉住它,于是俯下身子,弓着腰,蹑手蹑脚地紧跟在它后面,眼睛紧盯着它。心里想:哼,你别狂,你马上就哟啊成为我的“俘虏”了。

近了,更近了,我一下子扑了过去,双手一合,把这只蝴蝶捉住了,“哈哈!”我乐得跳了起来。1.大蝴蝶是什么样子的?

2.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年()月()日。地点在()。3.把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挑出来,画上“——”。4.用简洁的话说一说,这篇日记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单元分析

这一组教材,你一定会发现它是围绕景物来写。你看,那壮丽的《瀑布》让人震撼,那雄伟的《乐山大佛》让人赞叹,那神奇的《西藏高原》令人向往,那可爱的《家乡红橘》令人垂涎。。。。多么迷人的风光啊!学习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生活的美好!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

教学中要充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认识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生字,能背诵《瀑布》、《家乡的红橘》部分段落,能自觉地积累美词佳句,秒段,将学到知识用于生活之中,实践只中,从而丰富语言积累,感受阅读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6.瀑布

教材分析: 《瀑布》是叶圣陶先生所写的诗歌。全诗语句优美简洁,比喻形象生动,从声音、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展示了瀑布的美丽与壮观。其形象生动的比喻及融入其中的真情又为这首诗增添了无尽的美感与韵味。此外,本诗采用了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能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这种表达方式,同时积累优美词句,提高习作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并会规范、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瀑布的美丽、壮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瀑布的美丽与壮观。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录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景导入(5分钟)

1.(出示瀑布图片)

师:多美的瀑布呀!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近瀑布,去听听瀑布的声音,看一看瀑布的雄姿。(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20分钟)

1.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意。

(2)自由识记生字词。教师范读

(3)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诗。(随机指导)男女分读 分组读 拍手读 击掌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指名评价。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读错的指导纠正。

(3)交流记字方法,师重点指导:叠。仰

(4)理解词语:叠叠、仰望。

.自读诗歌,画出新词并把新词带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爱的段落多读几遍。

2.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6、瀑布

声音

形状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5分钟)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瀑布》这一课,读了课文,你能提出哪些不理解的问题?生自主质疑。

2.师梳理归纳,预设:

瀑布的声音、样子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瀑布的?

3.学生自读探究(出示自读提示):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在你感兴趣的地方做出批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1.感受瀑布的声音。刚才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思考的非常认真。那么瀑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1)指名回答,大屏出示: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2)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比较两组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第二篇:实用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

(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

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桂子飘香

秋天(带来了)果实成熟 秋色迷人 动物欢歌 惹人喜爱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5、火烧云

累计课时数(18—19)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乡村傍晚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其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自然景象的瑰丽和变幻无穷。作者观察认真、仔细,叙述中语言优美朴实,自然流畅,把火烧云的动态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课文想象丰富、有趣,引起了读者的无限遐想。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6分钟)

1、同学们,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美丽的自然现象呢?(生自由说一说)并及时表扬孩子们能在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2、(出示火烧云图片)同学们,我们看到的这些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画面,就是美丽、神奇的火烧云。(板书

5、火烧云)

3、《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初读感知(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者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在黑板上板书。恍惚 揉 模糊 红彤彤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1)读准字音

乘凉 红彤彤 跪着 脖子 模糊 小庙 揉眼睛(2)认清字形

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跪”、“揉”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字形;“糊”与“湖”,“脖”与“勃”引导学生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彤”字的左边是“丹”而不是“舟”。出示:“紫檀色”注意“檀”的右下字形(3)理解词语

说说通过读课文,自己新认识了哪些词语,弄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4、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5、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火烧云的?(上来——变化——下 去)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颜色 形状)

三、熟读课文,深入感悟。(9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火烧云》这篇课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预设:

1、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2、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以上两个问题为本节课的探究重点。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感受霞光的美

1、出示课件:画面展示霞光照耀下的地面美景。同学们,看到这里,霞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多指名说。

2、霞光照耀下的地面景色那么美,如果你也被这一片霞光所包围着,你的心情会怎样?(赞美、惊奇„„)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感受霞光的美。指名读、评读、品读。

3、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是先写霞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感受火烧云颜色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上来了,在霞光的照耀下,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加迷人。(齐读第二自然段。)我们来探讨一下火烧云在怎样变化?

1、火烧云颜色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师相机板书:快、多)

2、课件出示: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自由读句子。

3、“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三种颜色,能不能分别用“像_____一样的_____颜色。”这句话描述一下。

4、天空中还有哪些颜色?(课件展示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录像。)生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提示:用“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种带比喻的形式来说。(如:苹果绿、桃红、玫瑰紫、石榴红、杏黄、秋叶黄、黄瓜绿、草莓红、橘黄、橄榄绿、柠檬黄„„)

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色彩斑斓、五光十色„„)

6、读读这段话,比一比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指名读、评读、再读。

(三)感受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过渡:火烧云的色彩如此缤纷,那它的形状变化又怎样呢?

1、火烧云形状变化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2、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板书:快 多)

3、作者在描写形状变化时,描绘得真是精彩。马的样子是怎样的?它是怎样变化的? 它又是怎样消失的?(课件出示)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教师引读。

4、你觉得这里什么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多指名汇报。

5、指导朗读:谁能把这种有趣的情景用朗读表达出来?

6、自由读读 “大狗”、“大狮子”的部分,你觉得哪里描写得也很有趣?

7、把自己觉得有趣的情景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听。

8、你觉得天空中还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千变万化的火烧云还会像什么呢?你想展开想象尝试描绘这美丽的景象吗?请你学着作者的写法,按照“出现”-------“ 变化”------“ 消失”的顺序说一说。(出示课件)

9、火烧云形状变化这么多,请你用学过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千变万化、绚丽多姿、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10、火烧云的形状如此有趣,谁想用朗读带着同学们再去享受享受?指名读。

过渡::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此时孩子们的心情

怎样呢?(留恋 惋惜)指导读第七自然段。指名读,评价,再读。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这么美的景象,一转眼就消失了,怎能不使人留恋呢?不过,细心的作者已经用优美的语言把火烧云最为绚丽的一刻描绘了下来。让我们再一次用心去领略火烧云的美吧。欣赏火烧云图片、2、火烧云真是太美了,读了课文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么美的景观你们愿意背诵下来吗?选择一段你喜欢的景色背诵下来吧!

三、质疑再探(5分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静下心来想一想探究的两个问题自己弄明白了吗?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疑问。预设:

1、我想知道作者怎样把火烧云写得这样美?

2、萧红还写有哪些精彩的文章? 推荐书目:萧红的《呼兰河传》

四、运用拓展(5分钟)

1、同学们,通过品读课文,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可引导:从写法上谈;从文本内容上谈;

2、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3、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

4、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适当补充检测题。如:观察朝霞、晚霞或雾,仿照课文写一段短文。

教师总结:火烧云那美丽的景色,作者那优美的文字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的绮丽景象,就会发觉我们的世界是这样的美丽,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幸福和多彩!愿你们用明亮的眼睛、美好的心灵不断地发现美、享受美、创造美。板书设计:

颜色(多)色彩斑斓 5 火烧云 令人叹为观止 形状(多)瞬息万变

第三篇:三疑三探教案

九 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学习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前两首古诗,体会是人的思想感情。一.新课切入

本单元我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体会了爱国情,既有游子思乡,又有热爱自己祖国语言,还有不辱使命的晏子,更有热切报效祖国的钱学森。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来感受我们国家古代诗人是怎样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的。二.学习<<春望>> 1.杜甫: 唐代大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诗圣”。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篇现存有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2.《春望》的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沦陷。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八月,杜甫从鄜州(今陕西富县)家中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春望》这首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忧民的痛苦心情。3.音读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时需要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读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4.义读 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5.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春望》“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叛军焚烧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

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颈联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6.赏析名句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历来有两种解释,讨论: ①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闻鸟儿惊心;②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种解释,为什么? 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由于感慨时政,国都残破,与亲人离别之恨,反而使诗人对花流泪,闻鸟而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2)“家书抵万金”一句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引起读者的共鸣,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

 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通过眺望沦陷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请你模仿刚才学习《春望》的方法,自学《泊秦淮》。《泊秦淮》写作背景

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的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店歌女在唱陈后主时流行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1、音读:读准字音,节奏。

2、义读:掌握重点字词的解释。笼:笼罩。犹:还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以花为曲名,南朝陈后主在位时,生活奢侈,制作《玉树后庭花》之类描写宫女美色的歌曲,寻欢作乐。不久,陈朝灭亡。《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杜牧的时代,唐王朝日益衰落,朝廷上充斥着腐败和糜烂,杜牧的《泊秦淮》就是在用“隔江犹唱《后庭花》”警示唐王朝。

3、情读:能够描绘诗意。

4、美读:体会诗境,领会诗人的感情。

(1)最后两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播放本首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三.说诗的故事 1.说诗人与诗

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2.叙诗中情景

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四.诗中情感

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五.课外延伸

1.选择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首,写下自己的感受。2.收集其他各个时期的爱国诗篇,加以背诵。六.板书设计 《春望》 《泊秦淮》 唐 杜甫 唐 杜牧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爱国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宋 陆游 宋 文天祥

收复失地 统一祖国 宁死不屈 正气凛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 品味诗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教学重点:

尝试诗歌鉴赏,提高品赏能力。在语文活动中,拓宽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分两部分:“品赏”以学生自读思考为主,降低鉴赏难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养成边读边思边记录的读书习惯。“活动”重在积累并延伸课本知识,在自由的,有组织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激发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前准备:1.从《唐诗鉴赏词典》《宋诗鉴赏词典》等工具书,或网上查找有关四首诗的鉴赏文章,自行组织阅读。2.以组为单位,收集其他爱国诗歌,加以背诵。教学流程: 一. 检复导入

1. 抽查四首诗的背诵情况。

2. 概括四首诗的共同主题:深深的爱国情怀。二. 品诗中深情

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蕴涵的是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思考:诗中何处最能体现这一深情?(提示:可以从重点的字词、有名的诗句入手)

1. 自由朗读,边读边思,结合课前相关资料的阅读,在书旁写下自己的看法。2. 全班交流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只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新意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 语文活动——爱国诗歌赛诗会

全班分成四组,以积分的形式展开比赛。赛前确定评委。1.读诗

每小组推选代表,有感情地朗诵四首诗中的任一首。2.背诗

以抢答形式进行内容为同学课前收集的诗歌。主持人出诗题,先背出者得分。3.赏诗

在自己所收集的诗中,选择一首群策群力,作出评点。

4、习诗

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你肯定更爱我们的祖国,请作诗一首,抒发你内心的爱国情怀。

5、表扬优胜,鼓励失败

四、课外延伸

各小组出一期“爱国诗歌”的手抄报,在班级中加以展示。

第四篇:三疑三探教案

我和乌丽娜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联系语境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3、从“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中,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以及“我”和乌丽娜纯真的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这一段。

教学重点:

从具体的词句中体会丽江的美,体会乌丽娜对丽江古城的热爱。

教学难点:

透过文字想象“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同学们,几年的学校生活,留给我们无数美好的回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学,还有同桌,在这些同学中,你和谁的友情最深,能简要地谈谈吗?(引领学生以难忘的友情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我”和乌丽娜怎么样?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从这件事中能体会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本课的生字、新词不少,相信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自学生字、词)

3、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和学习生字的情况。

(1)初读课文,注意长句子的自然停顿,如: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2)学习生字,从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①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如“酥”“诧”“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区分“宅——诧”的字形。

③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如果与课文理解紧密相关就留到后面随文学习。

4、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初步解决下面的问题: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古城丽江给“我”和乌丽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课文讲了“我”和乌丽娜的什么事?

(逛古城、数小桥、到纳西人家、吃丽江粑粑)

二、品读课文,解疑感悟。

(一)课文重点写什么?(“我”和乌丽娜数小桥。)

(二)从课文对“我”和乌丽娜数小桥这件事的叙述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1、体会丽江的美。

勾画出描写丽江的句子,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老师点拨:

(1)整体描写。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体会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历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点”体会丽江城的古味。

(2)局部描写。

“水”和“桥”给丽江带来的美。

①“水”:水的特点是什么?

清亮:扣住“倒映着白墙灰瓦,还有那在水„„特别好看”理解。

活跃:扣住“流下来”“冒出来”“哗哗哗”“汩汩汩”“穿行”等词语理解。

②“桥”:桥的特点是什么?(林林总总)“林林总总”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桥林林总总体现在哪些方面?

数量多:354座。

样式多:石板桥、木板桥;石拱桥、木拱桥;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

材料多:石头、木头。

雕刻丰富:有东巴象形文的吉祥语,有东巴神舞,还有各种鸟兽花木。

(3)总结过渡。

这“水”和“桥”给丽江带来了什么?又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什么?

2、从具体词句中朗读体会“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的快乐。

如“我们流连在水边,有时候快乐地欣赏着绒丝线似的青苔随着水波柔柔地摇摆„„”

3、小结:丽江的“水”和“桥”给“我”和乌丽娜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从这快乐中也让我们体会到乌丽娜对美丽的丽江古城深深的热爱,这种热爱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找出具体词句朗读体会。

4、学到这里,你觉得乌丽娜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拓展训练,感悟表达。

1、乌丽娜这样活泼开朗的小姑娘谁都喜欢,“我”更是与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课文最后一部分表现了什么感情?

(我对乌丽娜的思念之情。)

2、在分别一年后的今天,当“我”看到《丽江古城》的邮票,决定给乌丽娜写封信,把邮票寄给她时,想一想,在信中“我”会对乌丽娜说些什么?

交流发言。

四、积累背诵。

1、课文在叙事中写景,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背诵“都说是水给丽江带来了美丽„„特别好看”。

板书设计:

逛古城 我和乌丽娜 数小桥 热爱丽江古城

到纳西人家 友谊纯真诚挚

吃丽江粑粑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三疑三探教案

第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三篇是精读课文,一篇是阅读课文。走进课文,有如诗般美丽的秋天,微笑着向你走来,无私地为人们送来快乐的银杏树和充满童真童趣的海滩雕塑。《一粒小豌豆》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教育我们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积累与运用”中的“温故知新”“语海拾贝”“开心一刻”“口语交际”“习作百花园” “自主阅读园地”,会引领我们去发现、去探究„„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本单元要注意继续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习惯,以及运用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或上下文释词的能力。文质兼美、富有情趣是本单元课文的特点,教学中,要加强朗读指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在“批读文”的引领下逐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文

7课时

2、积累运用

5课时

3、复习课

1课时

4、单元测试

2课时

5、试卷讲评

2课时 总计

17课时

1、秋天向我们微笑

累计课时数(1-2)

教材分析:

《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语言优美,充满童趣,作者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通过描写景物的香味、情态、声响、颜色,动物的欢歌,孩子们的行为,让读者领略了秋天的欢快明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秋天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烦恼”、“觅食”等词的意思。

2、品味词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了解秋天的特点,感悟“微笑”的内涵。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分钟)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在郊外看到了哪些变化?感觉如何?(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大家都很喜欢秋天,秋天也爱着我们。瞧它迈着轻盈的步伐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了。

2、板题:秋天向我们微笑

(1)指导朗读,你认为题目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2)读了课题,能提出哪些问题?

预设: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25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或工具书解决。

2、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采用指名读、抢读、轮读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

“嚷”、“缨”、“粱”、“酿”等字,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记字形的方法,交流把字写美观的策略。注意“袄”是“衤”旁,“粱”不要少写了点,“酿”不要少写了横。“衔”与“街”的区别。

(2)说说有哪些字难记难写?你准备怎样记住它?(3)理解词语:

通过读课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指名分节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5、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哪些诗节描写了秋天的美丽景象与丰收的喜悦?其它的诗节呢?(1)课文每一小节分别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象?是怎样具体描述的?(2)试着说说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10分钟)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温故导入,明确问题

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回顾上节课所提出的主要问题:

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说秋天向我们微笑?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空白处。

2、教师巡视,点拨。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

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的秋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谁来谈一谈。(相机板书:桂子飘香

果实成熟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1、体会秋风轻柔、桂子飘香的美景。(1)指名朗读第1节。

(2)说说从“抓、轻轻地、涂掉”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轻轻地”写出了秋风轻柔的特点;“涂掉”指去除了夏日的暑气。)

(3)指导朗读:你认为这节内容该怎么读?为什么?

2、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1)指名朗读2、3小节;从“穿红袄、披紫袍、举红缨、红着脸儿”这些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通过颜色的变化来表现它们的成熟,充满了童趣。)(2)读了这两句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导朗读,注意读出丰收的喜悦。

3、感受动物的欢乐。

(1)指名朗读第四小节。(2)从“快乐的音符”、“衔入”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4、感受黄叶飘落的情景。

(1)指名朗读5、6小节;读了这几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黄叶飘飘洒洒,它好像还在说些什么?

(2)从“悄悄地珍藏”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品味“珍藏”一词,感受孩子们对黄叶的喜爱蕴涵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喜爱。末句“秋天永远会向我们微笑”点题,诗意地表达了孩子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小结:通过朗读课文,我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课文题目说秋天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汇报第二个问题:

1、小组交流:你认为“微笑”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2、除了诗中介绍的礼物外,你还知道哪些礼物也是秋天送来的?(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3、品读诗句,感悟秋天的美。

过渡:秋天是这样美,使人这么快乐,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音乐中,去体会美丽迷人的秋天吧!

4、引导学生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5、背诵课文。(如果时间有限,课上只让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段落。)

(三)读写结合,提升认识

1、请同学们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话,然后交流。

三、质疑再探(4分钟)

1、想一想,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弄明白了吗?

2、快速阅读课文,看还有没有其它的疑问?引导学生自主解疑。问题预设:

有哪些赞美秋天景色的诗句和词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四、运用拓展(6分钟)

1、盘点收获。

2、自主测试

(1)自编题: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自编题建议: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方面设计自测题)

(2)组织学生自我解答或相互解答。教师查看学情,收集典型测试题。(3)在班级交流典型测试题,引导学生评价。

3、老师补充习题:教师结合年段教学目标及课文的教学目标,补充习题。摘抄描写秋景的文章读一读、背一背。课堂总结:《秋天向我们微笑》这首诗歌通过对果实的成熟、动物的活动,黄叶的飘落和孩子们拾起黄叶悄悄珍藏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秋天的成熟、迷人和欢快,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秋天向我们微笑

秋天(带来了)

桂子飘香

秋色迷人

果实成熟

惹人喜爱

动物欢歌 黄叶飘落

教后反思:

2、三颗银杏树

累计课时数(3-4)

教材分析:

《三棵银杏树》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以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能联系生活实际、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认识银杏树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领悟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并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并能自主积累词句。

教学重点:

认识银杏村的干、枝、叶、花、果的特点,体会银杏树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了解银杏树在不同季节的样子及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审题质疑(5分钟)

1、(屏幕上打出一株茂盛的银杏树)孩子们,你们见过银杏树吗?看,这就是可爱的银杏树,能说说它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2、教师简介简介银杏树和作者叶圣陶。(叶圣陶,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

3、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你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

a、三棵银杏树长在什么地方?

b、银杏树的干、枝、花、果各有什么特点? c、作者为什么要写三棵银杏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一)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不认识的字词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思考下面问题:

(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3、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

偶然

停泊

袅袅

一缕缕

果仁

伸展

忽略

屈曲

赤裸裸

赤裸裸

2、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及时纠错。

3、用一句比较简练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讨论思考题。(1)课文是抓住哪几个季节介绍银杏树的样子?

(2)课文是抓住银杏树的哪几个部分介绍它的特点的?

三、了解银杏树的生长环境和样子(10分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是什么?这四句是怎样连起来的?(2)这三棵树各长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

2、请学生用简笔画把这段话的内容画出来。

3、同学解答。

(这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讲屋后空地的大小和周围的环境。第二句说空地上有三棵银杏树。第三四句具体讲三棵银杏树各长在什么地方和大致的样子。从后一句中可以知道三棵树的位置和样子。一棵临水,两棵在中央,中央两棵高矮相当,距离较近,枝叶搭在一起。)

4、品词品句,朗读训练。领会文中的情感。

A、请在第一自然段里找出与下面这一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而后再比较一下,你觉得哪一句好?为什么?

两棵在中央,它们高矮差不多,距离较近,叶连着叶,枝连着枝。B、朗读训练。

C、抒发作者什么情感?(作者把树比成亲密的朋友说明对树的喜爱。)

四、熟读课文,初步感悟(5分钟)

1、熟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1、温故导入:

回想上个课时,作者分别写了银杏树的什么?

(板书:位置、干、叶、花、果,给我们带来的欢乐)

2、归纳梳理:

学好这一课,我们应该重点探究哪些问题? 预设:

银杏树的干、叶、花、果分别有什么特点? 银杏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出示自探提示,学生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你感受深的地方做上批注。

教师巡视指点,掌握学情留足时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20分钟)

(一)汇报第一个问题,感悟银杏树的形体美。

师:作者按照冬、春、秋的季节变化,具体描绘银杏树干、枝、花、果的特点,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幅简洁、优美、古朴的画面!

1、交流描写银杏树干的句子:

三棵树的主干都很直,支干也是直的多,偶然有几枝屈曲的很古怪,像画上的画。屈曲的很古怪的支干上偶然有一两只鹰停在那里,好久好久,一动不动,衬着天空的背景,正像一幅古画。

师: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银杏树的干像一幅画?你从中体会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教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摩擦力三疑三探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

    采蘑菇教案 三疑三探[定稿]

    g 采蘑菇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写的是灰兔和白兔采蘑菇的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灰兔、白兔去采蘑菇;第二段写灰兔嫌太小太少;第三段写白兔不论大小......

    三年级下语文第八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29 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

    三年级下语文第四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13.和时间赛跑 【教材分析】 《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朴实中有着感人的力量。文中“我”因外......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三疑三探教案

    17长城 一、创设情境 1.据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长城以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了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

    中心校三疑三探范文大全

    提高认识强力推进 扎实做好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学习活动 中心校 在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研室的亲切关怀下,镇中心校全体师生提高认识,快速行动,全力投入到西峡“三疑......

    三疑三探报告材料

    “三疑三探”报告会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叫吴富国,来自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初中。是学校的一名九年级物理教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简短的报告,汇报的......

    初探“三疑三探”教学法

    初探“三疑三探”教学法 马辉 吕峰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学习西峡,推广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法要求,切实提高我校教师运用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规范教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