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8:4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执 教: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韩雅平指导教师: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朱佳香

一、教学设计思想

首先,教材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两步乘法计算”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两步乘法计算”的策略意义极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一个个图文结合的情境图,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去获取信息,引导发现并分析数量关系,积累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

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解决问题,《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与同伴的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课时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

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资源。练习二十三的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生活事例:社团方阵、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写字等。有身边生活事例:买鸡蛋、家庭垃圾等。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过程,得到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十分重要。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呈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习题情境图中蕴含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让学生思考、分析、寻找一到两种方法。

三、学情分析

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本课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进一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时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

(1)创设情境--从贴近学生实际校园生活的社团活动学生情景入手,从列队的3个方阵中提取信息,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描述。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请学生帮老师计算人数。

(3)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思考、分析列示计算,分析不同的解决策略。

(4)协作学习--在问题难易适中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练习中,通过小组和同桌的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多样性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5)效果评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堂练习本、预习、收集生活中用乘法计算的数学信息; 2.教师的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多媒体设备;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磁性黑板贴。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法,一位数除法等内容,那今天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好不好?【板书:解决问题】

生:好。

———————————————————————————————————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去文具店买了些笔,你看,这样一支笔,要卖2元钱,这样10支笔装一盒,你看,老师买了几盒? 生:3盒。

师:老师买了这3盒笔,这样要花多少元钱呢?这个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PPT出示图片】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在本子上试试看。你是怎么想的,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好了吗? 生:好了。

师:咱们一起来解决,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我先算一盒笔多少元,也就是2×10=20,再求3盒笔多少元,20×3=60元,答:一共要60元。【教师板书“2×10×3=60(元)”并复述学生的作答】

师:你这个第一个式子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先求出一盒笔多少元?你的想法就是先求先求一盒多少元,再求一盒多少元,是这个意思吗?{根据学生是选择综合法还是分步法进行引导讲解} 【教师板书“先求一盒多少元”】

师:好了,同学们,这是刚刚这位同学的想法,你们的想法怎么样?和他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 生:先求3盒有多少支笔,3×10=30(支)再乘以2.。【教师板书“3×10×2=60(元)”】

师:谁明白这位同学第一步是先求什么?

生:他是先求3盒有多少支笔,一共有30支。师:再求?

生:一共有多少元?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你们真聪明,这道题想出来了2种不同的思路,这是第一张方法,这是第二种方法。这2种方法是不是都明白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呢?请你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每完成一项任务,学生自己举手} 【教师板书“法

一、法二”】

师:好了,我们看,这位同学第一步先求的是一盒多少元,另一位同学第一步先求的是3盒多少支笔,但是我们最终都能算出3盒笔„„ 生:一共花了多少元。

师:也就是说,分2步计算都可以求出3盒笔一共花多少元。【教师板书“答:„„”】

师:你们知道咱们班级的社团活动?生:跳绳。

师:大家都知道,社团课是集体室外活动,这回啊,学校正计划组织一次社团展示会。看!这会参加展示的同学都汇集到了操场上了训练,人可真多啊。学校分配给我一个任务,统计人数,你们谁帮我一起数一数到场有多少人吧!生:数不过来。【PPT开始】

师:不仅你们数不过来来,老师也数糊涂了,不要紧,听老师喊:“按照班级列队站好“。来瞧一瞧,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好,整队,立正,稍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多少个方阵了?生:3个方阵。

师:从这些社团队伍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生:能知道每个方阵有几行几列? 师:那你怎么数每个方阵有几行几列呢?生:横着看是行,竖着看是列。师:那就让我们用他的方法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生:好。

师:1、2、3、4……8行,1、2、3^10列。也就是说有8行、10列。也可以换种说法说每个方阵竖着看有10列,每列几人啊?生:8人。

师:再换句话说就是每个方阵横着看有8行,每行有10人,对不对啊?生:对。师:那这下,你们可以利用你装满数学知识的小脑袋算一算有多少人了吗?生:可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那请拿出课堂练习本,把式子写下来吧,做好了请举手示意老师。好,让我们一起停下手中的工作,来听一听同学们是怎么算的吧。你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首先,我先算10×8=80(人),再算80×3=240(人)。师:【板书:10×8×3=240(人)】这个10×8是先求的什么? 生:先求的一个方阵的有80人。

师:也就是要求总人数,你先求一个方阵人数。【板书:先求一个方阵人数】那你又是怎么知道一个方阵有80人的?

生:横着看有8行,每行10人。师:也就是有8个10是吗?生:是的。

师: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生:同意。师:我们再来回顾下他的做法,先求出一个方阵有8行10个人的等于80人,再求3个方阵,那么就有3个80人也就是总人数240人。你们都是这么做的吗?有没有同学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大队伍的,谁来说一说他独特的想法吧!

生:我是横着看的,先算一大行有多少人,再算一个有几个大行。

师:一大行有多少人你,你是怎么算的。生:一小行有10人,3个方阵也就是30人。师:我们都横着看看第一行,3个方阵拼成一大行就有3个小行,一大行有3个10人就是30人。有这样的几个大行?生:8大行。师:

师:也就是8个30人。能用式子表达下吗?生:10×3×8=240(人)

师:【板书:10×3×8=240(人)先求一大行】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想法,你是从行还是列看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我是竖着看,先算一算有几列,再求总数。10×3×8=240(人)

师:【板书:10×3×8=240(人)先求总列数】竖着看一个方阵有几列,总共几个方阵。生:10列,3个方阵。

师:那么就是有3个10列,那每列又有8人,总共就有240人。

师:我们来看看虽然3两位方法式子一样,可是先求的内容,也就是看待问题和解决策略的角度不同。但是都是使用两步乘法计算出社团展示的学生240人。那如果老师再变一变式子,你能说一说这式子表示的意思吗?【板书:8×3×10=240(人)】生:能。

师:请和同桌说一说,这个式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先求3个方阵共几行。师:一个方阵8小行,3个方阵就是3个8等于24小行,每小行10人,也就是24个10等于240人。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这个式子也是用了两步乘法。【板书:两步乘法计算】这3个式子都是先求大块中的一小块,再求总数的方法了吗,你们都掌握了吗?生:掌握了。

师:那接下来你们就来帮老师算一算,买了多少个我最爱吃的蛋白质最全面的鸡蛋。:请小组一起合作,交流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好,你来说,你的列式是……?生:……。师:先求的是?表示?生:先求的是……

师:我们既可以用分步做,也可以综合列式。剩下的式子就请四人小组交流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好,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题目都用两步乘法计算,看来两步乘法可以专门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那是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生:先求一小部分,再求一大块。

师:那这个小部分里还有小部分吗?生:有。

师:那这个小部分和整个大部分都是随便分的吗?生:(有顺序的分)师:要嘛是像方阵一样排列,要嘛像鸡蛋一样码好放在盒子里,都是平均分。师:而且啊,这个本身小部分有序的排放之后就组成了大整体。所以两步乘法可以用来很好的解决求“有序排放“分堆、分盒、分小部分的整体的总数。你们说是吧。生:是。

师:这个整体数目是一定的,我们看待小部分的角度不同或者分法不同,会不会影响整体的数目啊?生:不会。

师:恩,你们真棒,从小问题中发现了大道理。三:应用巩固,积累经验。

师:再来看看两步乘法还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孙杨是……“。你说一说你怎么做。生:……师:先求的?生:……师:再求的?生:……

师:这道题中的大部分也就是整体是什么?生:游了多少米。师:也就是总路程,它被分成了几个来回。生:3个来回。师:一个来回就是2个。生:25米。

师:再来,观察下你们的作文本,做一下这道题……生:每行16个字……

四、师生互动,共同小结

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存在了这么的信息和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哪一类问题?

生:用两步乘法计算求有序部分组成的整体的问题。

师:并且啊,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真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师:其实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一类的问题,同学们今天回去就自己找一找身边具有这样特征的信息,用刚刚学的方法算一算吧。下课。

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

两步乘法计算 1、10×8×3=240(人)先求一个方阵人数 2、8×3×10=240(人)先求总行数 3、10×3×8=240(人)先求总列数

十、作业设计

寻找身边的信息,试着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第二篇:三下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连乘”问题的策略。

难点:多角度地观察、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每人3个方阵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6月1日儿童节快到了,为了迎接这个节日,集团校决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首先要进行广播操比赛。看,我们三年级的同学入场了,他们排成了3个整齐的方阵精神抖擞地进入操场。

课件依次出示3个完整的方阵图。

二、主动建构,学习新知。

(一)呈现情境,提出问题

1、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3个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预设:每排有多少人?每个方阵有多少排?每个方阵有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鼓励自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揭示课课:解决问题)

师:在这几个问题中,我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 生: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哪老师想的一样。

2、寻找数学信息。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们能从方阵图中找到哪些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横着数,每行有10人。生:一共有8行。„„

师:这样横着每排(画横线指示)应该说成“每行”,每个方阵有几行呢?如果竖着的应该说成“每列”,每个方阵有几列呢? 生: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生:每个方阵有10列,每列有8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算一算,想一想第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并在学具图上圈一圈。尽可能用多种方法解题。

为了让同学们看得更清楚,老师给你们准备了“点子图”,一个点表示一个人。

2、学生独立操作。

3、展示、交流。预设:

(1)方法一

10×8×3=240(人)或8×10×3=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一个方阵,一个方阵有8行,每行是10人,10×8是一个方阵的人数,有3个方阵,所以再乘3,算出来是一共的人数。

师板书:先算每个方阵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10×8表示什么?80×3表示什么? 师:谁还想再来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师:说得真清楚明了,老师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先算每个方阵的人数,再算3个方阵一共的人数。(课件)

(2)方法二

10×3×8=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行有10人,3个方阵合起来就有 3个10,表示3个方阵合起来一行的人数。

每个方阵有8行,再乘8,就是3个方阵一共的人数。师板书:先算每个方阵多少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师:同意他的说法吗?

师:原来这位同学是把3个方阵看成一个大的方阵,先求3个方阵合起来一行的人数,再乘行数,就得到了一共的人数。(板书)

(课件)

(3)方法三

8×3×10=240(人)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把3个方阵合成一个大方阵,先用8×3算出这个大方阵共有 24行,再乘每行10人。(课件)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像力,他把3个方阵组成大方阵,先算一共有 几行,再乘每行人数。(板书)

(三)比较异同,提高认识。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了几种方法解决?(三种)现在请同学们比较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里交流一下。

1、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2、小结:通过比较发现,三种方法都是用乘法来计算的,并且用了两次,像这样的问题叫做连乘问题。解决类似问题,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儿童节,学校还打算在益盈教学楼举办游园活动。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学校为每个教室进行了气球装扮。益盈教学楼有4层,每层楼有5个教室,每个教室需要28个气球,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1)独立完成。(2)交流反馈。

4×5×28=560(个)

5×28×4=560(个)„„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求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再求一共需要多少个气球。

生:先求一层楼需要多少个气球,再求4层楼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在游园活动中,三年级同学设计了“25米来回接力跑”活动,一支队伍需要6位同学,每人要进行一次25米的来回跑,问一支队伍一共要跑多少米?

(1)独立完成。

(2)交流反馈。

25×6×2=3000(米)或者25×2×6=3000(米)5 师:题目中没有出现数字2,为什么乘2?

生:来回就是2次。

师:你的算式的表示什么意思?

3、接力跑获胜同学将会得到美丽的花环,所以三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在开始准备编花环了。(只列式,不计算)

三(1)班用红花、黄花、蓝花各7束做花环,每束有9朵,三(1)班一共用了多少朵花?

三(2)班用了红花45朵,黄花36朵,蓝花58做花环,三(2)班一共用了多少朵花?

三(3)班准备了145朵,其中红花42朵,黄花51朵,蓝花有多少朵?(1)学生独立完成。

(2)思考:都是讲红花、黄花、蓝花的事,又都是3个条件,怎么有的用连乘,有的不用连乘?

(3)小结:因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不一样,所以,分析数量关系多少重要啊!

4、你能用4、6、18来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吗?

第三篇:三下数学排列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排列问题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有序排列)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01页例1。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的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如:用两个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学习内容:教材第101页例1和“做一做”,及习二十二第1-3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记忆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学习难点:使学生找到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体会书写思想和方法。学习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密码锁)

师:两个数码孔可以分别为0~9中的一个数字,你知道这个密码箱可以设置多少种不同的密码吗?

问:如果不告诉你正确的密码,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门打开? 师:要求至少需要试几次才能保证把锁打开,实际要知道什么?

2、用1、3、7、9能组成多少个 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教材第101页例1.1、用0、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不漏?

(2)你们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3)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摆就能保证不重不漏。(2)按数位摆:

十位如果是1,可以摆出10、13、15;

十位如果是3,可以摆出30、31、35; 十位如果是5,可以摆出50、51、53。

(3)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就能保证不重不漏,清楚明了。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1题。

(1)小组活动:找四个人扮演四位师徒,一个人记录。(2)怎样交换位置更清楚明了?(3)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2、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题。

独立排一排,并记录。注意排的顺序,体会方法。

3、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四、思维训练

从写有1、2、3、4的四张卡片中任意选出2张,做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共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乘法算式?共有多少个不同的积?写出这些算式。

五、板书设计

事物的排列数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应用排列知识来解决问题。

如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 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可以通过摆一摆或列表的方 法,先确定第一个位置,再确定第二、第三的位置,看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第四篇:三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以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学是小学生的天职,“ 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指出这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中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已成为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而游戏是学生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 ,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一些教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巩固新知识。本人在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中,一开始就运用猜谜游戏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使他们兴奋起来。在游戏里渗透解决应用题的两要素“两条件,一问题”,为例题教学做了铺垫。

二、以 “生活情境”的导入,引出数学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数学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三、以“生活经验”的借助,思考数学问题

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上下车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孩子同样也有上下车的经验,当生活经验被挖掘时,学生会发现“数学就在我身边”。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走生活化道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P8-9例3,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花园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瞧!星期天小朋友们在跷跷板乐园玩得可开心呢。这里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和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生自主提问题如:(1):一共有几个人在玩跷跷板?(2):在玩跷跷板的比观众多几人?(3):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

3、解决“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先自己想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

①4×3=12(人)12+7=19(人)②4×3+7=19(人)③2×6=12(人)12+7=19(人)④2×6+5=17(人)⑤6+6+7=19(人)⑥2×8+3=19(人)⑦6×3+1=19(人)⑧4×5-1=19(人)

5、问:4×3=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

2×6=12(人)帮助解决了什么数学问题?(玩跷跷板一共有几人?)4×5-1=19(人)你的思路很特别,是怎么想的?(玩跷跷板的有3个4人,把观众7人看作2个4人,一共有5个4人,再减去多看的一个。)

6、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多种不同的算法。有分步列两个算式和列综合算式。归纳起来,也就是有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取名字,一种是乘加的方法,一种是连加的方法,还有一种是乘减的方法。板书:①乘加 ②连加 ③乘减

谷城县赵湾中心学校 胡忠兰

7、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生充分发表意见)

那以后你们在实际解决问题中,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算。好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二)联系实际、巩固应用、发展提高。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真认真,现在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帮助熊妈妈解决数学问题吗?

1、做练习二(1)

① 从小熊一家的谈话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让生独立解答)

② 请生汇报,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评价。生1:9×3+6=33(个)生2:9+9+9+6=33(个)生3:9×4-3=33(个)

师:小熊谢谢你们的帮助,为了感谢小朋友,小熊带你们到花园里玩。你们高兴吗?

2、做一做:(开放题)

(出示:花园图:瞧!花园真美!)

① 花园里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以小组为单位提问题,并试着自己解决问题。)② 小组派代表汇报。

③ 评价:哪一组提的问题最精彩?

3、找生活中用乘加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每人找一个问题,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派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三)总结质疑,自我评价。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最大的体会是什么?还有什么数学问题?和大家交流交流。

(四)课堂作业

P10页

练习二

第2、3题

下载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三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教学设计 单位:唐王镇第二小学 姓名:韩培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7)课时《笔算乘法(进位)练习课》。......

    三下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 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勾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

    二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2.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农垦二小 李晓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

    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一) 学习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3、4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用乘法计算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全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能根据图画和文字找出题目所给的数学信息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巩固对加减法含义的......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

    一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Fpg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全冊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能根據圖畫和文字找出題目所給の數學資訊以及所要解決の問題,選擇恰當の方法來解決,鞏固對加減法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