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流部分说课

时间:2019-05-12 18:1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洋流部分说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洋流部分说课》。

第一篇:洋流部分说课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要求学生在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地图,结合材料、事例进行分析,以此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二课时,教材从四个方面阐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对航海的影响及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其中对前两个方面的讲述较为详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阐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先阐述了洋流对全球热量平衡的意义及寒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再结合两个具体的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进行分析、印证。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主要以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为例,归纳寒、暖流交汇及受离岸风影响形成的上升流是形成世界四大渔场的主要原因。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先点出洋流对航速的影响、再以例子说明洋流产生海雾及携带冰山对航海不利。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只简明扼要地指出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扩散的有利及不利,没有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至于近年来人们越来越熟悉的“厄尔尼诺”现象,则以探究活动的形式出现。教材给出了关于厄尔尼诺的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初步了解厄尔尼诺现象是怎么一回事,然后设计了一组问题,让学生分析和思考。有些问题,可以从阅读的文章中找到答案;还有一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一步找材料、思考。可见,教材设计的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地图的判读,提高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及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并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式: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读图分析,启发引导; 案例分析;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策略: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相当薄弱、且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差的现状,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利用地图或图片增强素材的直观性,采用问题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并引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讲述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利用教材中的两个案例——北大西洋暖流与西北欧气候及秘鲁寒流与南美大陆西岸气候,设计问题,由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开讨论、分析,最后归纳结论,共享成果。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充分利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渔场分布与洋流的关系,分析渔场的形成原因,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习思维的展开和知识的延伸。

在讲述洋流对航海的影响时,从播放学生熟悉的《泰坦尼克号》片段入手,引出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再利用同学们熟悉的历史事件,设计悬念,展开讨论,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体现“有用”的地理。

在讲述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时,采用案例分析法,说明海洋石油污染的严重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二篇: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说课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标准解读

本条和下一条“标准”关注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水。本条“标准”旨在认识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运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环节是指实现水的循环运动的途径,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径流、水汽输送等。根据“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能以示意图的形式,通过主要环节的相互联系,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而且“标准”对它的要求是“说明”,从程度上区别于对过程和环节的一般要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首先是维持着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其次,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由此对生态、气候、地貌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从本条和下一条“标准”综合来看,本条“标准”虽然将视野扩大到水圈,但落脚点放在陆地上。因此,对于陆地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循环各环节的联系)、水资源及其更新、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的影响等,应给予适当的关注。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条“标准”关注水圈中的海洋水。海洋水是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也是大气最重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来源。关于海洋水,传统高中地理课程要求的内容较多,如海水的温度、盐度以及各种形式的运动等。课程标准从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意义来考虑,舍弃了关于海洋水自身性质的内容(如温度和盐度),只关注环境意义最为重大的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之一——洋流。

洋流一直是高中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条“标准”将洋流的学习归结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从而对传统高中地理中有关的洋流知识作了大量的简化。从知识的内在联系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学习目的,而“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知识基础。

仔细分析本条“标准”,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第二,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分别以副热带为中心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其中,南半球高纬度地区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而是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绕极流。第三,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及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全球热量的输送、沿岸气候、渔场、海洋污染及交通的影响。

在教学本条“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可以把世界洋流的分布模式化,以加强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把握,并为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一般不必对洋流知识进行加深和扩展。例如,洋流的成因不需要系统讲述,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的名称都可以不出现,只要能解释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即可;局部海域(如北印度洋)具有季节变化的洋流也不需要了解。第三,对各洋流的名称不要求记住,但是为了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需要,应了解不同纬度大陆两岸洋流的性质(暖流或寒流)。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并说明水循环运动的产生原因。2.以河流地貌(分上、中、下游)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4.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能说出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对照世界洋流分布图,说出这样的环流系统各有几个。记住主要的洋流名称和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 收集家乡实际生活中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事例,讨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说法是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观点。

2.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观点。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特性并做到趋利避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

讲述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式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水循环

[看书思考]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运动过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水循环的概念、能量来源。[课件展示]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思考:

1、海陆间水循环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

2、除了海陆间的循环外,水循环还有哪些方式? [活动]完成P59页3道活动题。

[阅读]阅读课本P60页阅读材料,了解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承转]水循环不仅改变了地形而且对地球的能量转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阅读课本了解水循环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小结] 水循环的意义

维护塑造着地表形态;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讨论]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 [小结] “水资源可以永续利用”并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应从正反两方面来加以辩证地认识,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状态,从这一意义上讲水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类取用水量超过了水循环更新的数量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因此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巩固]请学生在水循环示意图中填出图中各箭头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承转]上面我们学习了水循环的基本情况。接下来,我们学习洋流。[板书]

二、洋流

[提问]什么是洋流。学生读书回答

[讲述]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作图讲解]画洋流模式图,讲述洋流的形成情况。对照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学生观察]观察洋流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规律。

规律1 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大洋环流 规律2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东暖西寒,(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型)大洋环流。

规律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寒流)

展示南亚冬夏季风,然后引导分析得出,北印度洋大洋环流

北印度洋形成:冬逆夏顺的季风环流。[复习巩固]完成P62页课后活动题。

[阅读]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完成课本P63页4道活动题。

[小结]通过这4道活动题我们可以知道,洋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渔场的分布、海上航行、海洋污染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洋流的规律,明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利用洋流为生产生活服务 • 1.对气候的影响 • 2.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 3.对航海业的影响 •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一、选择题(每题有1个答案正确)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能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吸收大量热量,而在降雨时则将这些热量释放出来,从而形成 了能量的交换

B.“三峡”地区水能资源是太阳能转化为水体的势能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与水循环无关 D.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

3.在水循环环节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大气的水汽输送B.地表径流C.大气降水D.海洋水的蒸发 4.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5.在东北信风吹送下形成的洋流是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赤道逆流D.西风漂流 6.关于北半球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呈顺时针方向流动②呈逆时针方向流动③环流的东侧是暖流④环流的西侧是暖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对西欧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西风漂流D.北赤道暖流 8.位于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的渔场是 A.北海渔场B.北海道渔场C.纽芬兰渔场D.秘鲁渔场 9.有人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顺流航行,依次经过的洋流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B.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C.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D.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 10.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C.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 11.寒流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高纬流向低纬 D.由低纬流向

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以及与之相伴的 状态和 状态的变化。

在 能及 的作用下,水在、和 间通过吸收 或放出,以、、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 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了多种。过程:读图填出图中箭头表示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水是洁净的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只能以增加或减少、及

等方式,去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第三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时分说课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平旺小学 张淑琴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二册第8-10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自主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建立1时、1分的观念,能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说教法、学法

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

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采用观察法、动手操作法、讲解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的机会。

在学法指导上,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通过想、看、数、说、比、拨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说教学过程

为达成此次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第1环节: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能说说自己每天上学的时间呢?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到时间,如每天起床的时间,睡觉的时间等等,所以我们要学会看钟表上的时间。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时、分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受时间单位的实际价值,进而产生认识钟表的学习需求。】

第2环节: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步走: 第一步:观察发现、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看到什么? 先自主探究,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发现: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汇报预习成果(1).钟面上分别有多少个大格与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你能为大家数一数吗?

【设计说明:从观察钟面入手,促使学生从钟面上的“数”与“格”两方面完成对钟面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又使学生学会了很快数出钟面上大格和小格格数的方法,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第二步:操作交流、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钟面时间,你知道这些时间吗?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通过刚才看钟面上整时的时间,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

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学会认、读整时,并适时对认、读整时的方法进行概括和总结,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设计说明:这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通过拨一拨,看一看,想一想,给学生充足的观察、操作、思考的时间,科学引导,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第4环节:归纳总结练习,拓展应用

1、教师归纳:

钟面上有些什么?(板书:分针、时针)第三步:认识时、分,探索规律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2).说一说,1小格表示多长时间?一大格表示多长时间?

4、练习

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3,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3,走了多少分?

分针从12走到5,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

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

【设计说明:通过旋转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时和1分的概念。继续提高拨、数、说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和几分,既丰富了学生对时间单位“时”“分”的感知,有为后续学习认读几时几分作了必要的铺垫。】

第3环节:交流探究时分关系

讨论:大格和小格之间有什么关系? 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拨到12的位置,让学生也如此做,在钟面上拨一拨,看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了多少。先拨一拨,再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演示分别说明)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所以1时=60分。

为此,我们先交流:分针转动1个小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大格是几分钟?转动一圈呢?接着边操作边观察:分针转动一圈,时针会有什么变化。再思考:分针转动一圈是几分?时针转动一个大格是几时?由此理解1时=60分。钟面上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钟面上共有多少个小格?

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什么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什么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60分=()时

2.巩固练习课后练习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我拨你说;我说你拨。先由教师和一名学生示范,再让学生同桌互说互拨学具钟。

3总结: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说明: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巩固,加深理解。】

第5环节:拓展深化:游戏:下面看看你们在1分钟内能完成哪些事情?

接下来是感受1分钟长短,了解1分钟能做很多事,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最后通过一节课几分钟,课间休息是几分钟,再加几分钟就是1小时,实际感受1小时。

【这一步通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长短,让学生既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四、说板书设计

认识时分

8时

写作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1时=60分

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近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练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习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第四篇:洋流教案

洋流教案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能力

(2)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虽然通过一堂课的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2.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师生分析讨论,学生主动探究,教师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投影:一位游客在英国海滩上捡到一只漂流瓶,内有一封信,按信封上的地址,此信送到七十岁老人手中,这位老人读着此信,声泪俱下。原来此信是她五十六年前的情人—-英军上尉乔治,在军舰开到非洲时,当时怕再也见不到恋人,于是给她写了一封信装入瓶内投入大海。不久,乔治殉职。谁知此瓶竟漂了五十六年。(学生活动)阅读文字

(思考)漂流瓶56年物归原主,它为什么能从非洲漂到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吸引学生对洋流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洋流的概念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师活动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学生活动)同学操作完成小实验:一位同学向盆中滴入几滴墨水,另一位同学用吹风机吹拂水面,其他同学观察。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评价实验操作员的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通过实验体验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风带 小组合作探究“洋流的形成与分布”

布置探究任务:根据全球近地面风带图,绘制全球洋流模式简图(分4个大组),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表层海水的受力情况。

3.师生共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教材“活动”得出以下结论:

(1)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

(3)南极大陆外围是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学生活动)比较,分组讨论,归纳小结,小结:洋流的成因是个复杂的问题,它不是单独受某个因素的影响,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活动)结合以前所讲“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概念理解寒流和暖流,并读“世界洋流分布图”,观察中低纬、中高纬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学生活动)观察大洋两岸洋流性质和流向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悟性 课件案例展示:课本63页活动题图2-42,分组讨论

(1)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想这是为什么? 暖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2)、在图2-42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全球四大渔场主要分为两类:寒暖流交汇的地方,(3)、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A、B两条不同的线路。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顺流速度快,费时少,节省燃料;逆流速度慢,费时多,多用燃料。(4)、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加快净化速度,污染范围扩大。

(设计意图)学生回答,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了答案,课堂气氛热烈、友好、和谐,让学生体会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洋流板书】

一、概念及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顺时针 南半球:逆时针

2、中高纬度海区 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半球:形成环绕南极大陆的绕极环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洋流”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有关季风洋流的形成等内容更是难中之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创设情境导入环节对整堂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本课以故事导入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提供背景资料,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并了解形成该洋流的地理因素,同时拓展地理能力,事实证明,这样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将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直观的材料,比一味的灌输的效果要好。

第五篇:洋流教案

师:投影“小鸭舰队”漂流的路线地图。讲小故事“鸭子舰队”的旅行。1992年,一艘从中国出发的货船在太平洋上遭遇强烈风暴,船上一个装满2.9万只黄色塑料玩具鸭的集装箱坠入大海。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其中10000多只玩具鸭组成的“鸭子舰队”在海洋上漂流了2.2万英里(约合3.5万公里)之后,于15年后抵达英国海岸。据悉,这批鸭子在全球引爆了一场“淘金热”,因为在收藏家手中,每只鸭子的价格已被爆炒至1000英镑。问:是什么力量推动了鸭子的远洋航行? 学:是洋流。

师:对,靠的是洋流,看来大家预习的很好,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请大家看教材61页,找到洋流的定义。

学:洋流又叫海流,是指大洋表层海水常年大规模的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嗯,对。在这个定义中,我们要注意几个关键词:表层、常年、大规模、一定反向、稳定。有了这几个特性,我们才可以说这个是洋流而不是一个不同的海水流动。

了解完洋流的分类后,我们来看一看洋流的分类,观看“世界洋流图”说出图中把洋流分为了几类? 学:两类:暖流和寒流。

师:嗯,是正确的。洋流图上很明显的分为了暖流和冷流,这是按热力性质来分的。暖流:由水温高的地区流向水温低的地区寒流:由水温低的地区流向水温高的地区。

判定方法:一般来说,从高纬流向低纬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而且,等温线的弯曲反向与洋流方向一致。

问:读图,试判断图上的两支洋流分别属于什么洋流,并位于哪个半球?请两个同学回答。

学:图一为南半球,A为暖流,B为寒流。图二为北半球,C为暖流,D为寒流。

师:嗯,看来同学们把老师讲的都记住了,很厉害哦!那同学们对于这个回答有没有疑问呢?(老师板画解释)

除了性质分类,洋流还可以从成因上分成三类(PPT展示相关图片): 风海流:主要由盛行风推动海水运动形成的洋流 密度流:由海水温、盐度差异引起海水密度差异,从而导致海水运动而形成的洋流 补偿流:风力和密度差异产生的洋流使海水流出海区海水减少,由相邻海区海水来补充而形成的洋流。详细讲解这三种洋流。风海流: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的风向是比较衡定的,在海洋上,这些定向风与海洋表层水之间就会发生摩擦,通过摩擦方式,风即可将其一部分能量传递给表层海水,除形成波浪外,还使表层海水发生移流,从而形成风海流。

密度流也称异重流,是洋流的一种。主要由重力和密度差异所引起静压力导致的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的侵入。引起密度差异的因素有温度、溶解质含量及混合物含量等,如工厂废热水排人河中形成温差异重流,淡水与盐水交汇形成盐水异重流,河流挟带泥沙形成的浑水异重流等。(以二战德军与盟军潜艇战为例)

补偿流:某个海区的海水流走,相邻海区的海水便流来补偿而形成的洋流。(赤道逆流——水平逆流、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最后,讲解问题,总结课堂。

下载洋流部分说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洋流部分说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洋流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第二章第四节第二课时 《洋流》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运......

    洋流教案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文峰中学李小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

    洋流教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高一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水是生命之源,本章是以地球上的水开始,以水资源的开发结束。整篇以人......

    分说的意思及造句

    分说拼音【注音】: fen shuo分说解释【意思】:分辩(多用在‘不容、不由’等否定语之后)。分说造句:1、万物变迁是必然,这是不容分说的自然定律。2、就是这样,突然之间你明白了:这一......

    汇报课《2.4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齐齐哈尔中学地理组 刘金婷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I)教学反思 《2.4 水循环和洋流——洋流》教学反思 ——基于新课改的教学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经......

    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 立即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 2. 运用丢,了解世界洋流的发布规律 3. 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很久......

    水循环和洋流(教案)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四节 水循环和洋流 一、课程标准 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公开课(洋流)教案

    《水圈——洋流》教案 开课时间:2001年11月27日 星期一第1节 上午7:40——8:20 开课地点:四号楼1楼高二(2)班 开课内容:第二章 第4节水圈-----洋流教学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