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学会判断简单的洋流性质。
2、通过画世界洋流的理想模式简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熟记主要洋流的分布和名称。
4、理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
5、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朗读概念把握关键词语,阅读课文理清分类,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同桌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很久以前一个美国童工走在旧金山市的海滨浴场上,突然捡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张纸条:“我的遗嘱:将我的12亿美元遗产平分给拾到瓶子的幸运人和我的保护人巴里·科辛。”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吗?瓶子是否真的能从英国飘洋过海到达美国呢? 【讲授新课】
一、洋流的概念:学生轻读课文,并思考关键词语、回答。教师总结:强调表层、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大规模。
二、洋流的分类: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A:洋流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B:各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 :
1、按性质分类 暖流(低纬→ 高纬)寒流(高纬→低纬)
读图判断寒暖流,注意寒流、暖流流向上有何不同? 强调是与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相比。
2、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举例]:风海流——南赤道暖流
补偿流——秘鲁沿岸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密度流的形成
三、洋流分布的规律(演示课件)
1、通过旧知行星风带,讲解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
2、通过比较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P54世界洋流分布图,理解世界洋流总体分布规律,并讨论、用简洁词语自己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为:
A、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方向气旋型环流 C、南极大陆外围:形成绕球的西风漂流。
3、以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都选择在冬季启航,夏季返航引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D、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演示课件,请学生仔细看,再次概括洋流的4点规律。
过渡指出:学习规律是为了认识规律,认识规律是为了利用规律,趋利避害来应用规律。
1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A、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B、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a、暖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演示课件)b、寒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演示课件)例:澳大利亚西部景观——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
2、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主要是在交汇处,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有利于浮游生物、鱼等的繁殖。(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北海道渔场——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在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在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
同时指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也是如此,位于日本暖流的分支台湾暖流和大陆沿岸流交汇处
3、海洋环境
有利方面: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不利方面: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4、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七、总结(演示课件,指出重点、难点)
八、布置作业:情景练习
请你为本节课开始的童工写出漂流瓶沿途经过了哪些洋流? 【板书设计】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
二、洋流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暖流(低纬 → 高纬)寒流(高纬 → 低纬)
2、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三、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海洋生物
3、海洋环境
4、海洋航运
2
第二篇:洋流教学设计范文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立即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2.运用丢,了解世界洋流的发布规律 3.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入)很久以前有个美国男孩,在福罗里达州洲的海边捡到一个漂流瓶,里面有来自澳大利亚东海岸一份遗嘱,高兴之余美国男孩再想这份遗嘱的真实性,他又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学了这节课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点 洋流的定义
洋流的分类:
寒暖流判断
形成原因
教师活动 要求学生看书 回答
根据洋流的性质可以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要求学生完成学案活动探究1
判断该海域所在的半球,A、B两处有两支洋流流过,请标出洋流的流向并判断寒暖流。方法:(1)以温定球(2)以凸定向(3)以温和向定寒暖流
生活中,在喝茶的时候我们习惯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观察,当我们吹动中间漂浮的茶叶的时候,茶叶的流向?这时两边的茶叶和杯子底部的茶叶又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说出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学案相关内容,并说出说明是寒暖流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完成风带的方向的图
根据风向学生完成学案探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的地理意义
究2
教师进行纠错和总结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PPT展示4个案例,分布是 对气候
对渔场
对航运
对污染
学生黑板展示 其他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展示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对照洋流分布规律看课本“世界洋流分布图”。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寒流反之。
寒暖流交汇有渔场。
顺水快,逆水慢
扩大污染范围,加快污染速度。
总结:本节内容我们学习了海水的动态特征,其中洋流分布规律是重点内容,我们应从洋流的形成着手,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逐步掌握洋流的分布及其规律。此外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还了解到洋流是促成不同海区间进行大规模水量交换的主要因子。伴随着大规模的水量交换,还有热量交换、盐分交换和溶解气体交换等。所以,洋流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沉积、海上交通,以及海洋环境等方面都有巨大影响。【板书设计】:
风海流洋流的形成密度流补偿流洋流按水温分类:寒流、暖流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洋流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洋流分布规律南极大陆外围形成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洋流的地理意义对航海事业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第三篇:洋流教学设计
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
教学重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
展示: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
板 书:
一、洋流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第四篇:洋流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扩散方向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油污能扩散到其他海域。讲授新课:
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7页内容,找出答案。(----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教师总结:洋流的定义,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学会简单判断寒、暖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自主探究:
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本58页的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风带的知识,结合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图。【活动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形成对比进而总结大洋分布规律及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不同季节的大洋环流。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分六组:
第①组:以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②组:以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③组:以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④组:以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⑤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第⑥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我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课堂总结】略 【基础训练】略 【高考链接】略 【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后作业】:
识记洋流名称及其分布
【课后反思】:
第五篇:世界洋流教学设计[最终版]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介绍了不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并具体阐述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把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对这部分内容涉及很少,学生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系统,但是,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2、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无从下手,洋流的成因分析很难找到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利用风带模式图,绘制洋流模式图,并归纳出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归纳能力。
3、运用地图,并和世界洋流模式图进行对比,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归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
六、学习方法
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导入。多媒体呈现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简单叙述此事件,提出问题:为什么专家担心墨西哥湾的油污会扩散到欧洲的海岸?从而引出“海水运动”。
(二)探索新知
1、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依次呈现海浪及潮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常识,回答是哪种海水运动形式,教师做简单解释。
承转:除这两种形式,海水运动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洋流。
2、洋流的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出洋流的概念。具体过程如下:
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装有水的塑料水槽,水面上撒有一些彩色的塑料碎屑。另外,每两位同学有一份学习材料,左上角标着本组的名称。
实验过程及要求:按照学习中探究活动
(一)中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从水平方向对着水面吹气。同时,教师提醒实验注意事项:第一,吹气时一定要从水平方向向中间水面吹气,而且要连续吹气;第二,吹气时不是比谁吹的劲大,也不是比谁吹得好看,重要的是能描述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画出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实验结束,教师选择一组同学的“作品”,以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小组代表回答学习材料中的另外两个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能简单描述现象:水沿一定方向做有规律地运动。据此总结出洋流的概念。
3、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结合刚做过的实验,对水面吹气,水就会运动,学生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海水运动是由风引起的,就能得出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承转:回忆导入中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提出问题:油污之所以可能会扩散到欧洲,主要是什么在起作用?学生会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是洋流。那么为什么不会到其他大洲?这就需要学习后面的知识,即洋流的分布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1)洋流模式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的探究活动
(二),联系前面已学过的风带知识,并且结合刚才的实验结果,在右图中画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图。具体过程如下:
类似于第一次的实验方法对着水面吹气,但是,有些变化,需要两位同学配合完成,多媒体展示实验示意图,标出吹气的地点以及方向,教师加以解释,学生只要认真观察,会很容易领会出如何做实验及如何画图。
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选择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本组一位同学代表描述一下过程,教师加以修正。
学生根据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图和刚才所做的实验,在右图中画出其他三个海区的洋流分布图。之后还是选择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教师加以修正,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
完成学习材料中探究活动
(二)中的第2小题(归纳世界洋流模式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之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承转:洋流模式图是在不考虑陆地因素的条件下形成的,提问学生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同时多媒体呈现世界地形图,学生会做出正确回答—不是。那么在陆地的影响下,洋流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上还是遵循了洋流模式图中的分布规律。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探究活动
(三)中的第1小题,根据洋流模式图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洋流分布。
① 太平洋、大西洋
为了节省时间,安排第1组—第5组同学画大西洋中的洋流分布,第6组—第10组同学画太平洋中的洋流分布。
画图之前教师要做提示:第一,注意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的不同;第二,各个海区的位置要和洋流模式图中的海区相对应。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分别选择大西洋组和太平洋组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本组一位同学代表描述一下过程,教师加以修正。② 印度洋
因南印度洋的杨柳分布和其他两个大洋一样,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即可。重点为北印度洋。因为北印度洋受季风影响,所以洋流分布有些复杂,学生自主完成很困难,所以本环节主要由教师采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并指导学生将世界洋流分布图补充完整。
承转: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完成了世界洋流分布图,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8页,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现在我们将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对比,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洋流分布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完成探究活动
(三)中的第2小题。
学生完成之后,选择一位同学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那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导入中提到的问题:为什么专家担心墨西哥湾的油物污会扩散到欧洲的海岸,下面我们就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问题。之后由学生回答。
(三)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知识反馈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安排的三道习题,并完成。之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五)课下作业
填充图册、质量监测相关习题。
八、板书设计
世界洋流
一、概念
二、分布
1、洋流模式图
2、世界洋流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