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海洋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三种,而洋流是最主要的运动形式。对于洋流,本节主要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洋流的形成。主要是盛行风吹拂海面形成的风海流,这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第二是洋流的分布规律,这是本节重点内容之一,主要由学生合作探究得出,并动手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第三是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也是一重点内容,包括四方面,学生主要结合实例分析得出。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气旋与反气旋,这为学好本节奠定了基础。而对于探究规律,并将其准确描述出来有一定难度。动手画图更是学生的弱项。
学习目标:(1)理解洋流的形成和洋流的分布规律。(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通过绘制全球洋流模式图,培养动手能力。(4)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设计理念: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构建开放式地理课堂;并根据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通过洋流分布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播放一段录象剪辑,让学生感知海水的运动形式――海浪。
(承转):海浪是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海水的运动还有海啸、潮汐等。而规模最大、最主要的海水运动是洋流。
二、探索研究
(一)洋流的形成1、学生从书中找出洋流概念
引导: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海水沿着一定方向作有规律的运动呢?
2、学生带问题阅读
思考: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是什么?洋流的形成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由盛行风的吹拂所形成的洋流称为风海流。前面,我们学过哪些盛行风呢?
复习:要求学生在学案上画出盛行风风向。
课件展示答案,学生同桌两个互换检查是否正确。
引导: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是怎么运动的呢?
教师讲解,伴随课件展示,后让学生在学案上标出风海流。
(承转):盛行风是洋流运动的主要动力,除此之外,洋流的运动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洋流的分布将更加复杂。
(二)世界洋流的分布
课件展示世界洋流分布图(结合图,简介洋流另一种分类:寒流、暖流。)
引导:虽然洋流分布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接下来,请大家探究:世界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分小组讨论洋流分布规律,分阶段进行:中低纬度、中高
纬度
课件展示结论,学生记忆。拓展:据自己总结的结论,请在学案上动手画出世界洋流模式图。(区分寒暖流)
课件展示答案,学生对照找不同,提出疑问。
学生熟悉记忆洋流名称。
活动:阅读“失而复得”的旅游鞋,说出其经过哪些洋流。
引导有的同学着急了,我们还不知道北印度洋的洋流呢?别急,我这就准备带大家去走一走,转一转。什么时候去好呢?
(情境创设)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每次都是冬天去,夏天返回。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课件展示,得出规律。(联系南亚季风)
(承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体现了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顺流快,逆流慢。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什么方面呢?
(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情境创设)有人在太平洋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在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上生活着很多企鹅,而在远离赤道的斐济群岛上则是热带雨林景观。这是怎么回事呢?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副热带地区分布着大片沙漠(如维多利亚沙漠、阿塔卡马沙漠等)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俄罗斯的两个著名的港口,一是位于北极圈以内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一是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处于北纬43°左右,却有半年的冰冻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解释,从而得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教师讲解秘鲁渔场的形成。
学生结合洋流分布,思考其他三大渔场的成因。
3、洋流对航海的影响
点出:寒暖流相遇,容易形成海雾,影响海上航行。
4、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二篇:《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武汉市十一中 伍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洋流的主要特征和性质分类;(2)能够说出洋流的主要成因.并能够运用洋流成因,举例说明海陆变化及盛行风的变化引起洋流分布发生变化;
(3)能够说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拟实验、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洋流模式图与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的比较,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掌握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在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质疑、交流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
应用实验和地图,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难点】
1、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的构建;
2、应用世界海洋表层洋流模式图,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教学方法】
实验法、支架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学案导学发。【教学准备】 多媒体;
实验器材:水槽(8个)、彩色油、电吹风机(16个)、接线板、教鞭。【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确定组长人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利用《鸭子舰队漂流记》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出洋流的概念; 通过读图、看书,了解洋流的性质。
【探究活动一】洋流的成因及分布的一般规律的探究。实验一:探究稳定的风是否形成稳定的水流。(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观察交流并发表看法)
实验二:探究洋流的成因及分布的一般规律(学生实验)
(学生讨论交流并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建立洋流模式。
【过渡】此洋流模式是在盛行风、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特别是陆地轮廓,非常理想,如果海陆分布发生变化,洋流分布又会怎样呢? 【探究活动二】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探究(1).以南半球为例,师生探究,海陆分布发生变化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影响。(2).以北印度洋为例,探究盛行风向的变化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影响。(3).总结太平洋、印度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推测判断大西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课堂小结,结束新课!【板书设计】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
一、洋流
1、概念
2、性质:暖流、寒流
3、成因:风海流(主要动力)
陆地形状
地转偏向力
二、分布
第三篇:《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分析如下: 地理学习应落实到地图上,应充分利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通过教材“活动”,结合图3.6,理解洋流模式的形成。通过阅读图3.5,结合读图思考题,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分析
一方面,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同时本节也是今后学习高中地理教材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另一方面,海水运动深刻的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本节教材的编写体现了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使学生具备初步的海洋知识,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学会运用地理的科学思维来迎接“海洋世纪”。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洋流的基本概况,包括洋流的含义,分类,形成的主要动力,并指出洋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第二是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教材通过图3.5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图,完成读图思考,进而归纳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然后设置活动,利用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推导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中重组教学顺序——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先结合图3.6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简单分析洋流的形成过程。接着,结合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读图思考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即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步步启发和引导下逐步分析、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循序渐进。
学情分析
初中地理没有涉及洋流的知识,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并且通过对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读图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事实,在设计时应让学生充分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目标
根据对课标、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画出洋流模式图,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归纳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2)培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问题教学法、图表导学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微课视频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世界海洋表层的洋流分布规律 1.理想模式下的洋流分布规律
课件展示:自主学习探究,完成教材P58页活动
(1)你能画出洋流模式图吗?(2)你能描述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分布规律吗?那中高纬度呢?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
在赤道两侧,受信风的驱动,同时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促使海水自东向西流。由于它们分别位于赤道南、北两侧附近,所以我们称之为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的南、北赤道暖流受陆地阻挡,一小股自西向东回流,由于它的方向正好与南、北赤道暖流的方向相反,所以我们称之为赤道逆流。绝大部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沿海岸向较高纬度流去,至中纬度地区受西风吹动,形成西风漂流。当他们到达大洋东岸时,遇到陆地阻挡,其中一部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低纬度海区流动,补偿了南、北赤道暖流。还有一部分海水向高纬地区流动,受高纬地区的极地东风吹拂,又向南流动,汇入西风漂流。这样在中低纬海区和中高纬海区分别形成了一个大洋环流,构成全球的洋流分布模式。
利用洋流模式图,描述理想模式下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教师点拨:结合气旋和反气旋的知识,利用左右手,学会判断洋流分布规律。过渡:这是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是理想状态下的洋流分布状况。那么,实际洋流是怎么分布的?请结合洋流模式图,阅读图3.5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自主学习探究,完成读图思考题。
展示图3.5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教师补充强调
2.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连续的西风漂流
课件展示思考题: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洋流运动方向是怎样的?为什么 ?
南半球中高纬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在盛行西风的影响下形成了连续的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课件展示北印度洋地区: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过渡:洋流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至于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分析!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呢?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
(3)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连续的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拓展延伸:课件展示——练一练
教学反思:
第四篇:世界洋流教学设计[最终版]
高一地理必修.1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中介绍了不同纬度、不同海区的洋流系统,并具体阐述了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的形成,这部分内容可联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把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二、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对这部分内容涉及很少,学生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系统,但是,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
2、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时,可能遇到的障碍: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无从下手,洋流的成因分析很难找到突破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理解洋流的概念和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利用风带模式图,绘制洋流模式图,并归纳出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归纳能力。
3、运用地图,并和世界洋流模式图进行对比,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归纳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洋流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精神。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观点,得到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
六、学习方法
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对比法、归纳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石油泄露事件导入。多媒体呈现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简单叙述此事件,提出问题:为什么专家担心墨西哥湾的油污会扩散到欧洲的海岸?从而引出“海水运动”。
(二)探索新知
1、海水运动的表现形式
多媒体依次呈现海浪及潮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常识,回答是哪种海水运动形式,教师做简单解释。
承转:除这两种形式,海水运动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洋流。
2、洋流的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自己总结出洋流的概念。具体过程如下:
四位同学为一小组,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装有水的塑料水槽,水面上撒有一些彩色的塑料碎屑。另外,每两位同学有一份学习材料,左上角标着本组的名称。
实验过程及要求:按照学习中探究活动
(一)中的要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验,从水平方向对着水面吹气。同时,教师提醒实验注意事项:第一,吹气时一定要从水平方向向中间水面吹气,而且要连续吹气;第二,吹气时不是比谁吹的劲大,也不是比谁吹得好看,重要的是能描述出你观察到的现象,并能画出来。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实验结束,教师选择一组同学的“作品”,以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小组代表回答学习材料中的另外两个问题,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能简单描述现象:水沿一定方向做有规律地运动。据此总结出洋流的概念。
3、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
结合刚做过的实验,对水面吹气,水就会运动,学生很容易就能推断出海水运动是由风引起的,就能得出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是盛行风。
承转:回忆导入中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提出问题:油污之所以可能会扩散到欧洲,主要是什么在起作用?学生会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是洋流。那么为什么不会到其他大洲?这就需要学习后面的知识,即洋流的分布规律。
4、洋流的分布规律(小组合作)(1)洋流模式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的探究活动
(二),联系前面已学过的风带知识,并且结合刚才的实验结果,在右图中画出北半球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图。具体过程如下:
类似于第一次的实验方法对着水面吹气,但是,有些变化,需要两位同学配合完成,多媒体展示实验示意图,标出吹气的地点以及方向,教师加以解释,学生只要认真观察,会很容易领会出如何做实验及如何画图。
实验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选择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本组一位同学代表描述一下过程,教师加以修正。
学生根据副热带海区的洋流分布图和刚才所做的实验,在右图中画出其他三个海区的洋流分布图。之后还是选择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教师加以修正,完成世界洋流模式图。
完成学习材料中探究活动
(二)中的第2小题(归纳世界洋流模式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之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承转:洋流模式图是在不考虑陆地因素的条件下形成的,提问学生实际情况是这样吗?同时多媒体呈现世界地形图,学生会做出正确回答—不是。那么在陆地的影响下,洋流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但是基本上还是遵循了洋流模式图中的分布规律。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探究活动
(三)中的第1小题,根据洋流模式图画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洋流分布。
① 太平洋、大西洋
为了节省时间,安排第1组—第5组同学画大西洋中的洋流分布,第6组—第10组同学画太平洋中的洋流分布。
画图之前教师要做提示:第一,注意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的不同;第二,各个海区的位置要和洋流模式图中的海区相对应。
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分别选择大西洋组和太平洋组其中一组同学的“作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并让本组一位同学代表描述一下过程,教师加以修正。② 印度洋
因南印度洋的杨柳分布和其他两个大洋一样,所以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即可。重点为北印度洋。因为北印度洋受季风影响,所以洋流分布有些复杂,学生自主完成很困难,所以本环节主要由教师采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指导学生完成,并指导学生将世界洋流分布图补充完整。
承转: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完成了世界洋流分布图,现在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8页,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现在我们将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进行对比,观察一下有什么不同?世界洋流分布图中的洋流分布又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完成探究活动
(三)中的第2小题。
学生完成之后,选择一位同学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那么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导入中提到的问题:为什么专家担心墨西哥湾的油物污会扩散到欧洲的海岸,下面我们就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思考问题。之后由学生回答。
(三)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知识反馈
指导学生阅读学习材料中安排的三道习题,并完成。之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加以必要的修正。
(五)课下作业
填充图册、质量监测相关习题。
八、板书设计
世界洋流
一、概念
二、分布
1、洋流模式图
2、世界洋流分布图
第五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水的运动—洋流》教学设计
澄迈县第二中学 王妙书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难点,也是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重要前提。而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便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对重难点内容的突破。2.运用地图,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重点,也是洋流分布规律的应用。【高考题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如10年安徽文综第27题、11年江苏单科第10题和福建文综40A题等都重点考查,2015年全国的考察次数为5次。【教材分析】中图版教材中第一部分以洋流的成因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的对比得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并设计“读图思考”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文科生基础普遍较差,对于洋流成因及洋流分布规律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目标】1.运用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分析洋流的成因;2.运用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3.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运用案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962年海洋工作者在海岸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将漂流瓶投入大海,1967年该漂流瓶在美国弗罗里达州迈阿密被捡到。
思考:该漂流瓶经过了哪些洋流? 学生回答
投影展示:考纲要求(略)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一、基础知识梳理
5分钟时间学生完成导学案“基础知识梳理”。(略)
设计意图:学生回想洋流的概念、性质、成因、分类及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
二、考点突破
1.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在课前发下的空白图中绘制“全球风带模式图”和“大洋环流模式图”。并用红色
笔描画出暖流,用蓝色笔描画出寒流。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绘制。
设计意图:复习全球风带分布;结合风带分布图和洋流模式图比较,理解盛行风是洋流形
成的主要动力;检查学生对寒、暖流的掌握情况,为分布规律的归纳做好铺垫。
师:比较这两幅图,思考:为什么赤道暖流与信风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西风漂流与盛行
西风的方向并不完全一致?
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师:由于陆地的阻挡和补偿作用,在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大洋环流模式图形成
了。(教师指板图解说)
设计意图:以洋流的成因为切入点,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
学生活动:结合“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课本图)在课前发下的“世界海陆分
布简图”(图略)中绘制太平洋和冬季北印度洋中的大洋环流。
设计意图:绘制太平洋中的大洋环流,进一步理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并注意
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圈;绘制冬季北印度洋中的大洋环流,进一步理解季风洋流 的分布规律。(北印度洋和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是两处特殊的地方,要特别强调。)
投影展示两位同学绘制的成果,由学生进行评价,加强知识巩固。
师:记忆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简便方法“冬逆夏顺”(副板书)。去掉南半球的部分,只看
北印度洋区域,冬季洋流自东向西流,夏季洋流自西向东流。
针对训练:(导学案)
1、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应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右图中洋流L1、L2的流向可能是()
A.L1向东流,L2向东流 B.L1向东流或西流,L2向西流 C.L1向西流,L2向东流 D.L1向东流或西流,L2向东流
3、假若L1、L2流向相同()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 C.夏威夷高压强盛 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教师总结: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常见考点。主要题型有两种:季风洋流对航行的影响;据季风洋流的流向判断季节。
学生活动:试从大洋环流的方向和大洋东、西两岸洋流的性质两方面总结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投影展示: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略)(2分钟时间学生背诵)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记忆方法。
高考训练:
1.[典型例题]下列
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图中P处洋流与等温线关系的是(实线箭头表示暖流,虚线箭头表示寒流)()
2.[典型例题]读“某大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示洋流环流系统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A.3月
B.6月 C.10月
D.12月
(2)②海区洋流向东流的主要动力是()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信风 3.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是由于洋流影响,则()A.甲是暖流,乙是寒流B.甲是寒流,乙是暖流C.甲、乙都是暖流D.甲、乙都是寒流
(2)若图中海区位于太平洋,则甲洋流的名称是()A.加利福尼亚寒流 B.阿拉斯加暖流 C.千岛寒流 D.日本暖流
4.(2012·海南高考)下图中格陵兰岛大部分终年被冰雪覆盖,甲、乙分别是北美洲和英国的港口,甲乙之间的虚线示意航线。18世纪邮政长官富兰克林调查发现,沿北美洲和英国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航程耗时明显不同。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出现冰山的海域在()A.①附近
B.②附近C.③附近
D.④附近
(2)沿甲乙之间航线航行的邮船往、返时间不同主要受()A.海浪的影响 B.暖流的影响C.海风的影响
D.寒流的影响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准确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是正确应用的前提,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我们下节课再学习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尽量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了学生之间的评价以及方法规律的总结;用高考题作为针对训练题,增大思维含量,增强复习课深度;对于本节课的难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注重理解记忆,对于“北印度洋季风洋流”重点突破,对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通过读图析图、做高考题,当堂巩固,效果非常好。但是对于高三一轮复习课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仍有欠缺,今后需继续摸索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