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洋流教学反思
根据去年的经验,原以为学生学习起开会比较困难,很怕学生叫苦连天。
但是上下来,感觉学生还是可以的。
分析起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少了海水运动的另外两种的介绍,少了有关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的概念。学生负担少了很多。
在上课可取之处有
一、引入不错,漂流鸭的故事,故弄玄虚,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前面的风带,风传水动,这个学生很能理解,水多的地方流向水少的地方,学生也应该能理解。(其实这就是风海流和补偿流的定义,不用复杂的理论说话,生活化的语言会好一点)
三、适当放慢速度,洋流要记忆的东西多,很多地名学生没接触过,讲了以后让学生马上去记忆。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讲影响的时候,有些问题问出以后,有一两个同学回答出来了,我就把答案说了,那对别的学生不好,他们还没开始进入好的思考呢,应该改进,提问需要停顿!
第二篇:洋流教学设计
《洋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分类,学会判断简单的洋流性质。
2、通过画世界洋流的理想模式简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3、熟记主要洋流的分布和名称。
4、理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形成。
5、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1、学生通过朗读概念把握关键词语,阅读课文理清分类,逐步掌握自学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中,提高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总结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养成化繁为简,以简驭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同桌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很久以前一个美国童工走在旧金山市的海滨浴场上,突然捡到一个瓶子,里面有张纸条:“我的遗嘱:将我的12亿美元遗产平分给拾到瓶子的幸运人和我的保护人巴里·科辛。”同学们想一想这可能吗?瓶子是否真的能从英国飘洋过海到达美国呢? 【讲授新课】
一、洋流的概念:学生轻读课文,并思考关键词语、回答。教师总结:强调表层、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大规模。
二、洋流的分类:学生阅读课文,思考: A:洋流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B:各种分类方法分别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 :
1、按性质分类 暖流(低纬→ 高纬)寒流(高纬→低纬)
读图判断寒暖流,注意寒流、暖流流向上有何不同? 强调是与流经海区附近的水温相比。
2、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举例]:风海流——南赤道暖流
补偿流——秘鲁沿岸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密度流的形成
三、洋流分布的规律(演示课件)
1、通过旧知行星风带,讲解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
2、通过比较理想大洋的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P54世界洋流分布图,理解世界洋流总体分布规律,并讨论、用简洁词语自己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为:
A、中低纬度海区: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
(北半球 顺时针 南半球 逆时针)B、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逆时针方向气旋型环流 C、南极大陆外围:形成绕球的西风漂流。
3、以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都选择在冬季启航,夏季返航引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D、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演示课件,请学生仔细看,再次概括洋流的4点规律。
过渡指出:学习规律是为了认识规律,认识规律是为了利用规律,趋利避害来应用规律。
1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A、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 B、影响大陆沿岸气候
a、暖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演示课件)b、寒流对大陆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演示课件)例:澳大利亚西部景观——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
2、世界四大渔场大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主要是在交汇处,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有利于浮游生物、鱼等的繁殖。(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北海道渔场——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在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纽芬兰渔场——在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
同时指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的形成也是如此,位于日本暖流的分支台湾暖流和大陆沿岸流交汇处
3、海洋环境
有利方面:加快海水净化速度。不利方面:扩大海水污染范围。
4、海洋航运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
七、总结(演示课件,指出重点、难点)
八、布置作业:情景练习
请你为本节课开始的童工写出漂流瓶沿途经过了哪些洋流? 【板书设计】
洋流
一、洋流的概念
二、洋流的分类
1、按性质分类 暖流(低纬 → 高纬)寒流(高纬 → 低纬)
2、按成因分类
风海流 密度流 补偿流
三、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2、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逆南无,东暖西寒
3、南极大陆外围:西风漂流。
4、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洋流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2、海洋生物
3、海洋环境
4、海洋航运
2
第三篇:洋流教学设计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流的形成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
2.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洋流的成因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理解洋流分布规律,能够说出主要洋流的名称和具体分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读图归纳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美国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中油污扩散方向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油污能扩散到其他海域。讲授新课:
结合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7页内容,找出答案。(----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提取和归纳的能力。)
教师总结:洋流的定义,洋流的性质分类,洋流的成因是什么?(——学会简单判断寒、暖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过渡:既然盛行风是洋流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要掌握洋流的运动,就要知道地球表面盛行风的分布。自主探究:
结合导学案,以及课本58页的活动,复习前面学习的风带的知识,结合分析学生情况总结理想模式下形成的世界洋流模式图。【活动探究】:
展示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分布,比较实际洋流分布和理想模式图的区别,形成对比进而总结大洋分布规律及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并分析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不同季节的大洋环流。学生分组活动:(——各组明确自主学习的任务和范围,增强目的性。自主合作学习落实到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对比能力,并掌握归纳的一般方法。)分六组:
第①组:以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②组:以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③组:以南纬30度(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第④组:以南纬60度(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第⑤组: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第⑥组:北印度洋冬季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
各组派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我对各组情况进行点评。------总结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课堂总结】略 【基础训练】略 【高考链接】略 【板书设计】:
3.2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后作业】:
识记洋流名称及其分布
【课后反思】:
第四篇:洋流教学过程(脚本)
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2.了解洋流概念和分类(暖流、寒流);
3.掌握洋流分布规律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绘制大洋环流模式简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洋流分布规律的探索中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全球性观念,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2.通过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3.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利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方法】
以图导学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尽可能地运用地图或图片增强素材的直观性,通过有目的、分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和信息提取,分析与归纳,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情境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完成洋流的概念、暖流和寒流的概念、洋流的运动方向和运动成因的学习探究过程。
板图导引法:在洋流空间分布规律的总结中,板图世界洋流的分布,在分析洋流成因时,板图动态演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洋流分布模式图,力求做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并能适时的调控课堂,注意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效果。
知识构建法:利用学生的已学习过的洋流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于构建世界洋流模式图,并能利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应用意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定弹性的思考和交流空间,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又实现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自制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由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日本和美国的漂流瓶六个月后到了日本海岸置疑导入
引出新课洋流及其地理意义,了解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洋流。【自学理解】什么是洋流?(注意理解关键词)
【新课讲授】课件展示——洋流概念,并进而讲洋流的分类及成因 【置疑】如何辨别寒暖流
【讲解】判别洋流性质的两类方法;
洋流的成因分类
【强调】大气运动是洋流的主要动力。
【讲授】课件展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思考】影响洋流流向的因素 【总结】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展示】课件展示——气压带风带分布与洋流分布模式图对照,洋流分布示意图,世界洋流表层分布图
【学生活动】尝试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置疑】那么,世界各大洋中的洋流分布是否都符合这些规律呢? 【提示】北印度洋上? 南半球中高纬度的洋流分布? 【点拨精讲】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小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完成课本:活动题)
【过渡】学习完洋流分布规律,那么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展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气候
【课件展示】奇怪的现象 北极圈里的不冻港
【探究】北极圈内气候寒冷,为什么会出现终年不冻港? 【课件展示】奇怪的现象 海滨的沙漠 【展示材料】由北半球低纬输向高纬的热量中,约47%是由洋流输送的。如果没有洋流,热带地区就会热很多,极地地区也会冷很多。
【得出结论】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小结】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著的,也是普遍的,如:北非的热带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热带沙漠直逼近西海岸,也都有寒流的作用。那么,哪位同学能归纳一下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呢?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过渡】洋流除对气候产生影响外,还对海洋生物、海洋航运及海洋污染等产生影响。
影响海洋生物
【课件展示】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及成因
【小结】寒暖流交汇的:日本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
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展示】秘鲁渔场成因示意图 影响海洋航行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共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
第二次去美洲比第一次少用了17天,为什么哥伦布两次航行的时间有这么大的差异?
【学生活动】提问学生并用课件展示
【知识拓展】人们很早就了解正确利用洋流对远洋航行的重要性。从古至今,还有许多利用洋流航海的故事,同学们能举一、二例吗?
【教师】洋流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而洋流对海上航行有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洋流携带的冰山对海上航行造成威胁。此外,寒流、暖流相遇形成的海雾对海上航行也极为不利,海上船舶碰撞事件有60%~70%是由海雾引起的,因此有人将其称为“无声的杀手”。如:纽芬兰岛东南海区,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相遇,形成茫茫海雾。“泰坦尼克”号就是因航行到此海域后,能见度差,触冰山而沉没的。
【展示】课件展示泰坦尼克号沉没图片
【学生归纳】哪位同学能归纳出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呢? 【教师总结】洋流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人们应趋利避害。
【引导探究】郑和下西洋横渡印度洋,最远能到达非洲东岸。为什么 都是冬季出发,来年夏季返回?
【过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日益加剧,排放到海洋中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洋流对污染物会产生哪些影响呢?
【展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和不利 【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堂总结】 【探究】
1.“寒流、暖流相遇形成海雾”,查阅资料,了解 “什么是海雾”、“海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2.课本:活动 【自我测评】
【教后反思】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有较大变革。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分析重难点的基础上精心重组设计教材内容,巧妙突破洋流分布规律这一重点,有效化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难点。
(2)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本设计中,我主要使用传统板图,这样,不但能让学生能自由的在黑板上“填图”,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地理绘图技能,更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活动,乐于读图用图,体现地理学习的特性。
(3)注意适时评价反馈,引领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即时享受学习乐趣。整个课堂很好地体现了既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今后应多关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指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参与度,突出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增加分层练习,以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第五篇:洋流教学设计
第四节(第二课时)洋流
教学重点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简图、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相互联系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教学过程
课件显示:
展示:全球共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分布图如下:
师(承转)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呈现有规律的运动,那么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海洋水,其运动是否也有“章”可循呢?
板 书:
一、洋流 推进新课
师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无风三尺浪”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另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形式——洋流。那么什么叫洋流呢?
生 是指大洋圈层海水常年大规模地沿一定方向进行的较为稳定的流动。 师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划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生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即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即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洋流是寒流。
板 书:
按性质分类暖流(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洋流) 寒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洋流)
师 播放全球洋流大规模运动图,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提出问题:洋流对全球热能传输与交换有何作用呢?
生 合作讨论,总结回答。
南北半球洋流模式 师 引导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南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运动方向是否相同?为什么? 2.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 生 观察后回答:
生1 大洋环流方向不相同,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生2 大洋西岸均为暖流,大洋东岸均为寒流。
以上我们分析了中低纬度大洋环流情况,那么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状况如何呢? 生 结合以上分析,画出北半球中高纬度副极地环流。(呈逆时针方向) 师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南北半球洋流模式图”,思考: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了副极地大洋环流,南半球同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出现?
生(合作讨论回答)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师 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其性质为寒流。
以上我们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分析了南北半球的洋流模式,世界上的洋流分布是否符合这一基本规律呢?各大洋中分别形成了哪些洋流,下面我们将具体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
板 书: 4.世界洋流分布
师 投影“世界洋流分布图”,引导观察,小组合作探究:世界三大洋(北冰洋除外)中形成了几个副热带大洋环流?几个副极地大洋环流?各环流分别由哪些具体洋流组成?哪些洋流对沿岸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 ①划分合作小组(太平洋组、大西洋组、印度洋组、综合组) ②组内讨论,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发言。 ③组内选出一名同学,板画出洋流位置及流向。(太平洋组)
结论1:该大洋有两个副热带大洋环流,一个副极地大洋环流。 结论2: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黑潮)、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副热带大洋环流由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和秘鲁寒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结论3:北半球副极地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流动,主要由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组成。
结论4:日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给沿岸增湿增温;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给沿岸降温减湿;
洋流是海水运动的重要形式,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传输和调节者,洋流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盛行风,因此它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洋流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全球有四种大洋环流系统,即中低纬度海区围绕副热带高压的副热带环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围绕副极地低压的副极地环流,环绕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和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漂流。所有这些洋流对流经地区的气候、海洋生物、环境和航运等方面都有影响,这种影响又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