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8:3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

第一篇:《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

鄂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七课《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

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张纯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教学难点:

结合语言文字及生活体验,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孩子们追浪时的有趣情境;学习第三段中贝壳的描写方式并能用“有的贝壳„„那是„„”的句式仿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指名读题

2、师:去海边玩过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在与同伴的分享中唤起对大海的回忆】

3、师:文中小孩与大海之间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师适时将学生的视线引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情况。

【进入三下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字自学能力,这句话中有五个生字,且大都是表示动作的。将这一句从课文中抽出来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一定的代表性】

3、浏览课文,孩子们在海边玩了些什么?

4、教师对捕捉学生输出的信息作梳理及归纳:孩子们来到海边,和海浪躲猫猫,在沙滩堆城堡、捡贝壳。你们觉得好玩吗?怎么好玩呢?

三、新课教授。

(一)第一段预设:【这一段作为本课的朗读训练点,分两个版块进行教学】

1、第一版块(第一自然段第一句“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1)师:假如你来到海边,在波不及待地奔向大海的时候,你会叫些什么? 【教师抓住这一句中的“叫着”引发学生想象孩子们奔向大海时兴奋的画面】(2)指导朗读,相机出示CAI,给学生视觉及情感的冲击,感受孩子们奔向大海的愉悦心情。

2、第二版块(第一自然段后几句话“海风吹来,激起朵朵雪白的浪花。孩子们追过去的时候,浪花却不见了,再一回头,白白的浪花又来了。孩子们追过去,浪花又跑了。浪花逗着小孩追过来追过去,玩着躲猫猫的游戏。”)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的教学策略是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经历结合起来,适当的时候辅以视频,让学生进入追浪的情境中去,然后还原于语言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现出学生对文章内容及情感的理解。】

(1)浪花是怎么“逗”着孩子们玩的?

(2)你到海边和浪花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是怎么玩的?

(3)将这一部分变成一行一行诗的格式,引导学生分行读,进一步体会“躲猫猫”的情境和乐趣。

(二)第二段预设

【 这一段教师做弱处理,还是以“好玩吗?”这个大问题切入。】

1、“城堡有门也有窗,还有小旗子在上面飘扬,就像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住的地方。”

【这一句通过指导读感受孩子们堆的城堡挺有趣。】

2、“大家七手八脚地忙着,要再堆一座更大、更高的城堡。”

师:这时候,假如你就在海滩和小伙伴合作堆城堡,你会忙些什么呢? 【通过这一预设让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想象,一是理解成语“七手八脚”,二是体会创造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三)第三段预设:

默读第3自然段:玩累了,沿着海边走走,又有哪些好玩的在等着我们呢? 【这一段作为本课的语言训练点,分两个版块教学】

1、第一句预设:(“孩子们玩累了,沿着海边走,捡海浪打上来的椰子壳、枯木、珊瑚„„有时候还会捡到一些贝壳。”)

师:除了这些,想想在海边,还会捡到什么呀? 【在语境中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2、第二句预设:(“有的贝壳小小的,细致的花纹很美丽,那是美人鱼公主珍藏的宝贝;有的贝壳大大的,放在耳边,仔细听一听,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那是赞美大海的音乐。”)

【这一部分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贝壳的样子和特点与由此产生的联想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尝试着模仿这种语言形式进行表达。】

师:贝壳有大有小,你喜欢什么样的?多读几遍,读出你的喜爱。(1)小贝壳部分:通过想象及课件演示感受小贝壳花纹的美丽和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2)大贝壳部分:放录音,让学生聆听海浪的声音,感受海浪的起伏与音乐的联系。

(3)师:这一句我们可以怎么合作读?

【通过读的形式的多样化,即分角色读分句及分角色读描写部分和想象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主动揣摩文章语言的表达形式】

(4)仿句:有的贝壳,那是。(出示一组贝壳的图片以弥补生活经历的不足)

四、梳理与总结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7、小孩与大海

躲猫猫

堆城堡

捡贝壳

„„

第二篇:爸爸与小孩2读后感

爸爸与小孩2读后感

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我们今生彼此相遇。

相信,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了它,不论我们经历何种困苦,都会从容走过。

像和煦的阳光、轻轻的微风、潺潺的溪流,爸爸的陪伴也可以是这样温润自然、无处不在,陪伴孩子成长中的每一天。父爱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仅是提供庇护和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不是激烈的冲突与对抗,而是理智与理性,以及爱和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爸爸与小孩2》延续了前作中深受读者欢迎和喜爱的父子对话模式,以及独特温馨的风格,由孩子成长中的点滴细节起笔,看变幻的自然、谈奇妙的科学、悟丰盈的人生,将童真的想象、父爱的温情、哲理的思辨、禅意的感悟融于诗意的文字。

赵洪云,毕业于中科大、清华,曾为北大计算中心工程师,“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发明专利拥有者,更是一位有爱心、耐心和智慧的父亲。

他善于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深情的父爱:婴儿时期,从生理上呵护孩子,为让孩子免受传统尿布的种种不便和不适,发明了“尿布报警器”;低幼时期,从学习上辅助孩子,为了辅助孩子科学有效地学习钢琴和练琴,研发了“贝多钢琴学习陪练机”;孩子进入“十万个为什么时期”,从精神上引领孩子,以生动的方式和语言解答孩子对自然、科学、历史、人文等方方面面的疑惑,并付诸诗化的文字,记录下来。

或许你已被当下这个嘈杂纷繁的时代搅扰得有了些许疲惫,那么请我们稍稍停下来,看看这位可爱的“理工科”爸爸,“发明家”爸爸,是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对话的吧,这些被一篇篇写下的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点滴时刻,也许正蕴含了我们人生中那些久违的却最最重要的东西。

“爸爸去哪儿了?”爸爸就在小孩的身边,跟他一起玩《爸爸与小孩》的游戏。在本书的第二辑里,爸爸继续以“发明家”的智慧循循善诱,小孩也萌萌地茁壮成长。看着这对父子的人生对话,你会深刻理解男人的情感,还有那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生命能量。

大手牵小手,一个有趣的爸爸,带着儿子好奇地看世界。我惊叹,他们的童真与深邃、丰富与平实身体的呵护、知识的给予、思想的开拓、灵魂的指引……这就是爸爸送给小孩的营养均衡且上乘的爱,值得我们体味学习。、博大与柔

软怎么能这么完美得交融?

沃土,阳光,雨露,微风……那么天然、无声。小种子破土,发芽,拔节,茁壮成长……那么自由、舒展。这就是爸爸与小孩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理工男应该更会爱孩子,更会给孩子扎实的、理性的、系统的、科学的爱。这个爱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有乐趣的。一个爸爸想做的赵洪云几乎全部做到了,好像这个聪明绝顶的人过去学的一切都是为了做一个完美的爸爸!

第三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案

设计理念:

《大海》是一首以表现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诗、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品味的音乐声中去朗诵《大海》这首诗,通过歌曲学习,体验歌曲的内涵及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掌握力度记号“f”。

2、通过学习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大海》。

2、力度记号“f”在歌曲中的表现。

课前准备:多媒体电脑、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海

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到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们闭上眼睛他仔细听。

(播放海浪声,学生聆听。)

二、看海

1、欣赏大海的美景并启发学生说说大海的景色?

2、欣赏赞美大海的诗。

三、学唱歌曲《大海》

1、出示课题《大海》

2、初听歌曲。

3、朗读歌词。

4、学习节奏“3/4拍 ×× × ×× ︱×× × ×︱

太阳 月 亮也 睡在 里 边

5、再听歌曲,学生小声跟唱。

7、师教唱歌曲。

8、为歌曲加上力度记号。

9、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10、师生用身体的律动感受歌曲。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充分感受到大海的美,希望同学们要珍惜、保护我们的大海,爱护大自然。

-2-篇二: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语言清新、流畅,一个“爱”字统领全文。作者以时间为序安排结构,详尽而有条理地展示出大海由清晨到上午、到傍晚及到入夜各个时段的变化过程。让读者感受到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到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积累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4.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顺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体会作者对海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感受能力。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关于大海的图片。《我爱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话说“大海”,揭示课题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吧?(出示大海的图片)在你的脑海中,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大海?(一望无际、浩瀚无际、波涛汹涌、蔚蓝??)

看来,大家对大海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大海的文章(出示课题)。

2.齐读课题,质疑:作者笔下的大海又是怎么样的呢?

[利用课前谈话,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快速地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质疑文本,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大海”,梳理文脉 1.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优美的词句多读几遍。2.读了一遍课文,你了解到作者笔下的大海是怎样的?

学生随机回答:清晨的海是沉静的;海是变幻的;海是凄凉的;海是狂暴凶恶的??(交流中,教师提炼词语。)3.刚才大家所说的四字词语,老师把它们摘出来了,让我们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浩瀚无际 变幻无穷 硕大无比 风平浪静 4.读后交流,梳理文脉

过渡语: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一再地说我爱大海,留给他的印象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1课时

清晨的海,上午的海,傍晚的海,夜晚的海,5.你发现了吗?这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以问促读,明确初读方向,并在充分交流问题后,帮助学生有顺序地理清文本的内容和写作顺序,为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三、解读“大海”,点击中心 1.找出中心句读一读。

不管是清晨的海,还是夜晚的海,都令作者深爱不已。看着这浩瀚无际的海,他不禁倾诉着: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2.默读课文2、3、4、5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什么爱这大海?画出有关句子。(关注学生的个性解读。)3.交流,随机重点研读3个句子。

(1)海是雾蒙蒙的灰色,天色也是灰的,海天一色,仿佛一个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着陆地。(理解“海天一色”“巨大的灰色幕布”“笼罩”,感受海天的阔大无边,通过想象理解作者爱这清晨的海)

(2)随着云的颜色和云层位置的变化,海面的各个区域也变换着颜色,仿佛一块硕大无朋的调色板,由计算机控制着配色。(抓住“硕大无朋”,理解词语意思,体会海的色彩丰富,广阔,通过想象理解作者爱这上午的海。)

(3)阴云密布的夜晚,天是乌黑的,海是墨黑的,水天一色,是黑漆漆的一片,仿佛一个黑箱子倒扣在海面上。(抓住“倒扣的黑箱子”,体会夜晚时大海的漆黑,产生的无边的恐惧,想象战胜这份恐惧需要巨大的勇气,坚定的意志,激起了作者对夜晚大海的喜爱。)4.作者用3个比喻句,写出了海的什么特点?(不仅写出了海的浩瀚无际,还写出了海的变幻无穷。)

5.海的浩瀚无际,海的变幻无穷感动了作者。我们把作者的这份感动用朗读表现出来。

小结:这3个句子作者都抓住海颜色的特点,用了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作者对海的喜爱。

[这三个比喻句把作者对海的认识和对海的感受融入其中。通过引导学生重点研读,感受作者爱海的情感。]

五、朗读积累

1.你喜欢哪个时段的海?读一读。2.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

一、默写词语、背诵句子,复习回顾 1.自由默写形容海的词语: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硕大无朋、风平浪静等。2.背诵或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

二、默读课文,收获自己的“海” 1.大海的变幻无穷和浩瀚无际感动了作者。默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对大海的深爱的。2.交流,汇总。(海的颜色、声音和人们的感受)3.你对哪个时段的海印象最深?读读它,用不同符号画出描写海的颜色、海的声音和人们的感受的语句。4.小组讨论:品读描写大海的声音、颜色、人们的感受的语句,现在你觉得大海的性格是怎样的? 清晨的海是;上午的海是;傍晚的海是;夜晚的海是。

[通过对于“海的颜色、声音”以及“人们的感受”的品读,想象,获得自己对海的景象的认识,第2课时

深入体会作者爱海的原因。]

三、自学为主,落实识字任务 1.把本课要求认、写的字,自己读一读,认一认。2.指名读要求认写的字。

3.写一写要求写的字,提示注意。

(1)“墨”下是“土”,“沫”的右边是下横短。(2)“啸”的右下里面两点是呈“八”形。4.完成“自选词句”练习。

四、再次叩击中心,总结结构特色

过渡:在大家的航海感受中,你们和作者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作者一再强调爱海的句子。

1.有感情读作者爱海的句子。(1)我爱大海。我曾在一座岛上,紧挨茫茫大海住了一个星期,和大海朝夕相处,总算对大海有了一些了解。

(2)我爱海,爱海的浩瀚无际,也爱海的变幻无穷。2.课文的结构形式。

作者在开头和结尾直白地表达了“我爱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下来。

[学生和作者对海的爱,凝聚在这总起和总结的句子里,学生通过读把这份爱也尽情地释放。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之后,再理性地回归文本的写作特色,无疑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篇三:大海教案

《大海》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音乐的意境中,有感情地朗读《大海》这首诗歌,进一步的巩固对小提琴的音色的听辨能力;

2、学唱歌曲《大海》,有感情自信地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

三拍子的划拍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电子琴、铃鼓、三角铁、四、教学过程:

1、诗歌朗读导入: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老师播放的诗歌朗诵,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这首诗歌朗读的是什么内容?音乐中运用了哪一种乐器呢?

2、提问:关于大海,你了解多少,请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所知道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当海面风平浪静的时候,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当海面狂风暴雨的时候,大海又是什么样子的?除了大海的画面之外,你还能够想到其他什么吗?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3、图片导入,师生共同进一步认识大海;

4、在音乐的伴随下有感情地朗读《大海》

5、新课板书《大海》

6、听一听《大海》,边听边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7、提问:刚才我们已经朗读了一遍这首诗歌,歌词里的“摇篮”指的是什么?为什

么说“太阳,月亮也睡在里边”?

8、提问:歌曲是几拍子?怎么划拍呢?

9、跟音乐划拍子

10、拍一拍下列节奏型:

11、学唱简谱,跟琴声演唱,老师弹唱一句,小朋友们跟唱一句;

12、唱一唱,跟琴声完整的视唱简谱一遍和跟音乐伴奏视唱简谱一遍;

13、学唱歌词,跟琴声演唱,老师弹唱一句,小朋友们跟唱一句;

14、跟琴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

15、下面有一个音乐力度记号,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歌唱《大海》时,我们应该

把这个音乐力度安排在歌曲中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16、跟音乐和伴奏来演唱歌曲(注意音乐力度的使用);

17、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并演唱歌曲;

18、唱一唱,奏一奏: 用各种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小朋友上台来进行表演;

五、教学总结:

朗颂了诗歌《大海》并巩固了小提琴的音色,通过学习,进一步地了解了大

海,学会了演唱歌曲《大海》,三拍子的划拍以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附点节奏等等,并利用了各种小乐器为歌曲创编了伴奏,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要像大海一样,具有一颗包容的心,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篇四:《致大海》教案

普希金《致大海》 大海,在西方文学中随处可见。可能是因为西方国家大多为濒海国家,古往今来一大批的作家与诗人有着挥之不去的海洋情结。由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对它怀有不同的情感与态度,不同时期的大海呈现出不同的形象,显示出不同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普希金的《致大海》,感受一下普希金笔下的大海。普希金他既写诗歌又写小说,普希金其实他只活了三十多岁,37、38岁。普希金最后去世是以一种非常离奇的方式去世的。他跟别人决斗,他被别人给杀死了。那么决斗是怎么个样子的呢?决斗是非常流行于当时欧洲的一种方式,比如两个人有矛盾了,他们约一个时间,找一个证人,然后证人给他们各量十步,决斗双方各离证人十步,这是决斗的一方,这边又是决斗的另一方,然后通过一种方式,比如说投掷硬币这种方式来决定谁先开枪。决定好了,那么假如说我跟某某决斗,掷硬币是我先开枪,于是我就朝着某某啪开一枪,假如说没打死他,某某就该朝我开枪了,如果都没打死,然后我在朝他开一枪。

普希金他被看作俄国诗歌的太阳,又被看做俄国文学的奠基人。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沙皇俄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俄国文学,以前我们讲的一般都是中国的。

首先,今天我们把沙皇俄国这个国家叫做什么?俄罗斯。俄罗斯之前叫做什么?苏联,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苏联之前就是沙皇俄国,也就是俄国,它又被称作俄罗斯帝国。沙皇俄国他基本上是什么时候呢?

沙皇俄国(1546-1917)其实这个时期在后边已经被看做是俄罗斯帝国了。这时的俄国是一个封建国家,就像我们中国的唐宋元明清。当时的俄国是农奴制。农奴制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有农奴主或者说相当于中国的地主,普通老百姓靠从地主那租来的地养活自己,劳动所得绝大部分是要上交给农奴主的,自己只能留下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老百姓是没有自由可言的。普希金大部分文章都是在反映当时农奴社会的黑暗。

一、普希金简介

1、全名: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2、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3、生于莫斯科没落的贵族家庭4、12岁进入皇村学校,在此时就表现出他卓越的诗歌才能。在此期间,他深深地被十二月党人(当时有很多很多贵族子弟在皇村学校学习,本来沙皇俄国是想培养一些忠诚于自己的后代,但是没想到这些贵族子弟他们在这里密谋,想要推翻农奴制,普希金跟这些人走得非常非常近,他们在十二月发动了一场政变,但是没有成功,所以说把它称为12月党人,就好像八一南昌起义,是按时间来算的)及其明主自由思想所感染,参与了与十二月党人秘密组织有联系的文学团体“绿灯社”。

5、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

那么普希金当时地位已经很高了,所以一般的人不敢拿他怎么样,不敢杀他。他被派到了俄国南部的一个比较小的地方任职,也就是变相流放。在他派到南部之前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诗歌《自由颂》,直接影响到他的命运。这首自由颂深深地刺伤了当时的沙皇统治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自由颂的节选,我们来看

他是怎么说的。前面是说这个沙皇,他只不过是有幸做了皇帝,而我们这些革命的人,现在虽然没有办法昂首挺胸向前迈步,但是我们匍匐着努力也要把沙皇推倒。

6、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这时他被幽闭起来,在沙皇的监视下埋头写作。

所以当时沙皇听到这样的诗是不是非常非常的气愤啊。但是当时普希金在俄国是有非常非常高的地位和威望,所以他只能把普希金给流放,后来他又被带回了他的老家,在这他被幽闭起来,也就是软禁的意思,就是给你好吃好喝,但是你没有人身自由。

7、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普希金当他30多岁的时候,可以说已经名满天下了。这是有很多女性都愿意嫁给她,但是他没有看上别的人,那么他向当时20多岁的冈察洛娃去求婚,第一次没有成功,第二次刚查洛瓦当应嫁给他了,但是他不知道刚查洛瓦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刚查洛瓦他是跟徐志摩的最后一任妻子陆小曼特别特别的像。陆小曼是不是特别爱花钱啊。刚查洛瓦就是一个大手大脚的人,看普希金怎么说的呢?(“我的妻子非常时髦,这一切都需要钱。而钱我只能通过写作来获得。而写作需要幽静,单独一人。”)

她总是晚上出去唱歌喝酒跳舞聊天,白天回来睡觉,那么他退刚查洛瓦是怎么样的呢?(“您需要怎样的一位帮手和工作者呢?您的工作只是在舞会上跳跳舞,帮助男人们挥霍而已”。)刚查洛瓦他每天的工作是干什么呢?花钱,所以后来普希金欠了很多很多的钱,他又舍不得离婚,第一刚查洛瓦很漂亮,普希金没有离婚,还因为另外一个原因。普希金把刚查洛瓦带到了俄国的上流社会,刚查洛瓦本来是个很普通的女子,普希金已经非常有名了,普希金他带着刚查洛瓦去见了沙皇、去见了当时的很多很多贵族,本来人么认识刚查洛瓦都是因为她是普希金的妻子,但时间长了就没有人再提普希金了。就说刚查洛瓦你很漂亮很美,此时她就觉得普希金没有什么用了啊,普希金不喜欢社交场合,他喜欢的是一个人在家静静地写诗,跟志同道合的人谈我的兴趣,但是刚查洛瓦对普希金的诗歌根本不感兴趣,她根本就不理解普希金,所以他们根本就没什么共同的语言。直到最后刚查洛瓦他觉得跟普希金生活没有什么乐趣了,后来在俄国的上流社会出现了一个西欧的丹特斯。但特斯很年轻,长得也很帅,他在俄国上流社会很出名,他和刚查洛瓦渐渐的成为好朋友了,他们经常一起唱歌跳舞喝酒,这让普希金感觉非常非常气愤,所以说普希金终于向他特斯提出了我要跟你决斗,普希金受了重伤,他最后死了。这时他和刚查洛瓦已经有了四个孩子,并且这时刚查洛瓦只有24岁,此时刚查洛瓦他幡然悔悟了,以前它相当于玩火吧,没想到最终玩出事来了,她没想到最后自己的丈夫死掉了,而且整个国家都在骂他,所以最后刚查洛瓦他带着他的四个孩子,他就跟幡然悔悟,改变了,就好像我经历了这些事情,最后终于明白这些事情我不应该做,所以她独自把这四个孩子养大,当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她嫁给了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这个人对她很好,对他的四个孩子也很好,最后刚查洛瓦是安静的度过了他的余生。

二、普希金的作品 普希金的作品富有强烈的人民性,因而被称为“俄罗斯生活百科全书”。他一生共写抒情诗歌800多首,如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叙事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短篇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和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三、《致大海》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的《致大海》是他离开曾朝夕相伴的大海时所写的一首诗。1824年夏,普希金流放南方奥德萨期间,因的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与当地总督发生冲突,被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此地达两年之久。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最终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完成了这一诗篇──《致大海》。它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四、整体感知

1、视频朗读。(请同学注意正音,节奏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2、理清抒情线索。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来到大海边与大海告别。学生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

1、2两节与最后两小节(“再见吧,大海”的两次出现;)。这样,文章可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幻灯3)1-2 诗人与大海告别 3-13 诗人面对大海产生联想(“我时常??”说明回忆开始;“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心灵为之震惊”表明开始联想,据此就可以清晰地理清作者的抒情层次。)14-15 诗人再次与大海告别

教师指导:理清抒情线索,要善于抓住标明感情收纵的语句,比如“再见吧,大海”的两次出现;“我时常??”说明回忆开始;“有一样东西,它曾使我心灵为之震惊”表明开始联想,据此就可以清晰地理清作者的抒情层次。

五、鉴赏全诗 1.齐读〈1〉〈2〉诗节,并请快速划出描写大海及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且加以概括。学生讨论并回答:

大海:“自由奔放”、“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悲哀的喧响”。——优美。

作者情感:“再见吧”,“最后一次”,“朋友的忧郁的怨诉”,“临别时的呼唤”。——深情、伤感。

学生再次齐读本层。2.研究第二层次:

请一生朗读,其他同学继续划出描写大海的相关语句。读完评点:字正腔圆,感情深沉。

学生讨论并回答:“阴沉的声调”、“深渊的音响”、“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反复无常:不羁,感情丰富)、“任性”、“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壮美、奔放、自由。

作者情感:“热爱”、“时常??徘徊”、“苦恼、心伤”、“狂欢之情”、“召唤”、“等待”、“束缚”、“心灵的挣扎”、“未能如愿以偿”——向往、苦闷。

一生举手质疑:‘“我被一种强烈的热情所魅惑/使我留在你的岸旁??”中的“强烈的热情”有所指吗? 教师释疑:问得好。这是普希金的一段秘密,也是一段文坛佳话。由于《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一系列充满反抗精神的诗篇触犯了沙皇,1820年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南方,起初在基希尼奥夫市,1823年调到敖德萨,在南俄总督沃隆沃夫公爵手下任职,并认识了沃隆沃夫年轻美貌的妻子伊丽莎白·沃隆佐 娃。随着见面机会的增多,两人互相赏识,竞双双堕入情网。在敖德萨,普希金曾一度计划外逃出国,但迟迟未采取行动,据说原因就在于舍不得沃隆佐娃.这两行诗描述的就是他当时的心情。这是一段凄绝哀惋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有兴趣课后查找资料继续研究。

3.学生齐读〈8〉一〈13〉节:教师:诗歌追怀了哪两位英雄?(学生齐答:拿破仑,拜伦)作者用哪些语言描写他们并透露了作者对他们怎样的评价?师生共同寻找。

拿破仑:“峭岩”、“光荣的坟墓”、“威严的回忆”——礼赞 结局:“沉浸在寒冷的睡梦”、“长眠在苦难中”——同情,也是赞美。请熟悉世界史的同学介绍有关拿破仑的情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拿破仑,我们知道联想是具有相关性。

学生讨论并总结:拿破仑曾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引入俄国,激起俄国一代年青知识分子反抗沙皇专制暴政的革命热情,推进了俄国和整个欧洲反对封建统治的民主主义运动的发展,所以普希金在《拿破仑》一诗的最后称“他为俄罗斯人民指出了崇高的使命,给世界以永恒的自由”??一句话,在普希金看来,拿破仑是一面张扬着自由主义精神的旗帜。

教师:预习得很充分,总结得也清楚。那么,再看有关拜伦的描写。师生共同寻找:

“风暴的喧响”、“天才”、“思想上的另一位君王”、“为自由之神所悲泣着的歌者”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

雪莱,拜伦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浪漫主义诗人,《再别康桥》中涉及到的康河其上游即名拜伦潭,可见拜伦已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拜伦思想的核心有两个词:“自由和正义”。他有两句名言,“我可以独自兀立于人间,但绝不把我自由的思想换取一座王位”,“啊,自由,你在牢狱里才最为灿烂”。表达了对自由的深刻理解,意思是只有失去自由才能倍感自由的可责。拜伦不仅歌唱自由,而且还身体力行地投入到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战争中去。最后病死在战争的前线,为自由而献身。拜伦的精神是自由主义精神。

写到这里,作者将大海与拜伦联系起来。

请同学们齐读〈11〉〈12〉节。

教师指导:“你的形象反映在他的身上”,大海赋予拜伦以姿态。“他是用你的精神塑造成长”,“你的精神”即为自由奔放。“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他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至此,大海与拜伦融为一体,通过联想丰富了内涵,大海也因此获得了象征意义,象征着什么? 学生齐答:自由。

教师:作者对大海的渴望即是对自由的渴望,对大海的礼赞即是对自由的礼赞。

(板书)象征 自由精神的礼赞。师生齐读〈8〉一〈13〉共同体会。

教师提问:两面自由主义旗帜倒下了,作者感到空虚了,“大海洋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找不到一个自由栖身和自由歌唱的地方。如何理解:“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学生争论激烈,大体上的意见。:“守卫”意味着专制,无论是“开明的贤者”还是“暴虐的君王”都是专制,人们都无法自由地生活,也就得不到真正的幸福。教师总结:到底应该如何解读,大家有权利给出自已的答案。我认为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传达了一种情绪: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人们的不幸命运。但是,作为一名自由主义战士,这种忧郁却是短暂的,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层次的两个诗节,看看作者的情绪又有什么变化? 4.学生齐读。

生5:表达永久怀念的深情,并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为自由奋斗不息。情绪十分高昂。

师:很好。诗歌告别在高亢激昂之中,给人以希望与鼓舞。请同学们听一遍配乐诗朗诵《致大海》。篇五:致大海教案

《致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复杂的心绪。3.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研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大海的美是永远也说不尽的。面对辽阔的大海诗人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我们学过曹操的《观沧海》,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宏观把握 1.整体感知

本诗是一首抒情诗,写作者来到大海边和大海告别。请找出作者与大海告别的部分。明确:

1、2两节和14、15节。这样我们可以把本诗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诗人与大海告别。第二部分:3-13 诗人面对大海引发的联想。第三部分:14-15 诗人誓言绝不忘记大海,要为自由奋斗不息。2.理清思路

(1)诗人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

明确:对大海的热爱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伤痛苦(1~7节)(海之恋);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的诗人拜伦(8~13节)(海之思);永久怀念大海(14~15节)(海之念)。

(2)以上内容是通过什么线索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明确:诗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为线索来组织这些材料。

三、微观把握

(一)诗歌的欣赏品味

(1)本诗是一首写大海的抒情诗。诗人对大海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怀念、礼赞。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提示:结合诗句?再见吧,自由奔放的大海?与作者写作背景来分析)(《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明确: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感到悲伤痛苦?

明确: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如诗句:?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这里?隐秘的愿望,也就是第6节诗人所写的?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诗人为未能逃脱监禁而悲伤痛苦。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拿破仑和拜伦,这反映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拿破仑和拜伦,一个是?给世界永恒的自由?者,一个是自由的歌唱者。诗人极力赞颂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诗句,?正像你一样,他威严、深远而阴沉,正像你一样,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结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如?世界空虚了„„大海呀,你现在要把我带到什么地方??

(二)关键句的欣赏品味

(1)好像是朋友忧郁的怨诉,/好像是他在临别时的呼唤,我最后一次在 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

(2)我曾想永远地离开,/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明确:这里?寂寞和静止不动的海岸?是指诗人将要离开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我曾想永远地离开?是指诗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寻求那自由的生活。进而诗人想象离开囚禁之地时的?狂欢之情,并用?任我的诗歌顾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这一形象的诗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创作,再也不必担心遭到监禁,但是诗人的美好愿望却未能:‘如愿以偿?,因而诗人在诗中反复强调自己的?苦恼心伤?。

(3)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俄要把你的峭岩,你的海湾,/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明确:诗人从拿破仑与拜伦两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别大海时,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恼心伤’,这时‘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这里的?你?就是争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这种理想,峭岩,海湾,闪光,阴影,波浪,带到?荒漠之乡?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诗人的心灵由?大海?而得到彻底的净化,诗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华。

四、课堂小结

《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本诗中的“大海”既是诗人借景抒情的对象,也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因而“大海”浸透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把握了此点便等于掌握了解读诗歌的钥匙。

五、拓展阅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六、布置作业

从内容与意象两方面,比较普希金《致大海》与曹操《观沧海》的异同。

第四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涵的美。2.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3.通过律动与表演,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歌曲《大海》,学生感悟词曲中蕴涵的美。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声音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我们到了什么哪里? 生:(海边)

师:你怎么知道来到了海边?

生:——

师:看来同学们有一双灵敏的小耳朵,那么,哪位同学见过大海?能把你看到的大海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渊博(想象力可真丰富),想不想看看大海?

师: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彩色的贝壳,多么美丽的大海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大海的歌曲,名字就叫《大海》。

二、学唱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课件播放《大海》视频)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你想到了什么?)。歌曲中把大海比作什么? 生:摇篮。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哪位同学来用动作表现一下摇篮? 咱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师生一起做动作)2.教师范唱(课件播放《大海》歌曲伴奏)师:下面老师来唱一遍歌曲,同学们听一听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听的时候可以跟随音乐晃动身体。稍慢、优美地

3.模唱歌曲,用“mu” 4.学唱歌曲 5.再唱歌曲

会的地方声音可以大一点唱。6.弹琴教唱。

处理歌曲难点、力度、情绪。7.弹琴完整演唱歌曲。

下面老师来弹琴检验一下同学们唱得怎样?请同学们跟琴演唱一遍歌曲。8.跟随伴奏演唱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你最甜美的声音来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用画和音乐表现的不同大海,下面我们用自己的动作也来表现一下美丽的大海,就让我们都变成一朵朵美丽的浪花,把我们的教室变成温柔平静的大海,大家愿意吗?

1、随音乐扮演不同的角色(1)扮演浪花

师:请大家安静的起立,把手伸开,用不同的手势掀起美丽浪花。(2)扮演大海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可是一朵浪花再美丽也是成不了大海的,只有一朵朵小浪花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团结起来,连成一片,才能成为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一起来做。

2.随音乐添加海里的景物(1)模仿海鸥飞翔的动作

师:看,那是什么?(海鸥)下面我找几位同学来学一下海鸥飞翔的动作。

(2)模仿鱼游的动作

师:海里还游着各种各样的„„?(鱼)

谁来模仿鱼游的动作? 3.表演

欣赏《大海摇篮》

欢乐的海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海面就像摇篮一样轻轻地、静静地摇着。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大海摇篮》。

我们一起来做“大海摇篮”的音乐游戏吧。

1.老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中做听赏游戏----“大海摇篮”。

2.跟唱《大海摇篮》。体验到《大海摇篮》所表现的那种恬静的美、深情的美及演唱音色的柔美。

第二部分,情感的抒发。

五、小结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节课的时间就要结束了,同学们,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歌曲《大海》,欣赏了《大海摇篮》,从不同的方面感受了大海的美丽,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美,只要同学们要善于发现,美就会伴我们左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五篇:《大海》教学设计

《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明白要保护大海、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2、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了解音乐,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会鉴赏音乐,聆听音乐,进而喜爱音乐。

(二)过程与方法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并在体验中充分展开想象,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理解及感受。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创造,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3、利用集体表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初步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和“x.x”这个节奏型,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恰当的动作,用体态语言或律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让学生感受大海的声音并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聆听歌声时能学生能做出相应的情绪或体态反应。

3、学生能够在律动、音乐游戏和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规律和“x.x”这个节奏型。教学过程:

(一)听声、看大海沙画表演,导入课题

1.教师播放一段大海沙画表演的视频,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大海)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大海的声音。)

教师问学生: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学生:有沙滩、有鱼、有海浪、涨

1/3

潮退潮、海水打在礁石上,贝壳、海螺、帆船等)

2.教师播放介绍大海风景的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大海的美丽与神奇。导入这节课的主题——《大海》。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大海》。(学生跟着老师做简单动作,体验三拍子律动)2.欣赏后教师提问: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怎样?(教师出示四三拍节奏规律图谱并要求学生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弱)

3.出示歌谱,复听歌曲,再次感受四三拍强弱规律。(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对四三拍节拍加深印象)

4.出示“x.x”这个节奏型,让学生感知附点节奏,并掌握附点节奏。5.出示歌谱,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完整聆听歌曲,找出歌曲中出现了几次附点节奏。

6.按节奏读歌词,学生试着读,读不准确的句子,教师及时给予纠正和指导。

7.教师出示歌谱,一边弹琴一边范唱,学生跟老师小声哼唱。(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8.学唱歌曲:

(1)学唱前半段歌曲,教师弹琴范唱歌曲,积极鼓励学生试唱,唱不准确的乐句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纠正、指导并示范演唱,让学生多演唱巩固几遍,能更好的掌握。(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好音乐节奏“x.x”并注意歌唱姿势)

(2)教师引导学生对前半段歌曲进行感情分析、处理,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前半段歌曲。(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听音乐节奏和速度,注意歌唱姿势,用声音表现出大海的“美”感)

(3)学唱歌曲后半段,教师弹琴范唱歌曲,学生用心聆听。(教师提示:注意歌曲中歌词的演唱速度与节奏)

(4)教师弹琴,鼓励学生自己演唱。教师听后指导纠正学生个别乐句和歌词节奏的演唱,尤其是高音部分和最后一句歌曲的节奏多重复练习几次,加以巩固。(教师提示学生演唱时注意气息和声音的控制,切记扯着嗓子大喊)

(5)教师弹琴,学生完整演唱后半段歌曲,教师提示:注意听准音乐及歌

2/3

曲的节奏。

(6)分析、处理歌曲后半部分,设问学生:波涛涌动的大海应该用什么的情感和声音去表现?大海摇篮应该用什么样声音哄着太阳和月亮睡觉呢?

教师弹琴,提示学生融入情感演唱歌曲后半部分。

(7)出示全部歌谱,教师弹琴,学生跟琴声完整演唱全曲。(教师提示:注意歌唱情绪及节奏,听好音乐,注意歌唱姿势)

(8)教师播放歌曲范唱,学生合音乐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肢体动作随着音乐即兴创编能表现出大海的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9.分小组表演歌曲《大海》,教师做几个简单动作,鼓励学生大胆创编动作为歌曲表演。

10.分组表演:一组演唱歌曲,一组用身体的律动来表现。

(三)课堂拓展(课堂小结)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习的内容,想到的事物。然后出示“海洋污染”的几幅图片,让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最后教师总结:要好好保护环境,不要乱丢垃圾,热爱我们的海洋,热爱我们的地球,一起努力争当一名保护地球文明的小金星。

3/3

下载《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孩与大海》教学设计2(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教版语文第六册《小孩与大海》的教学反思

    《小孩与大海》是鄂教版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孩子与大海的亲密关系,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文章语言精炼,充满童真童趣。教学完本文,觉得主要......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灵溪六中 黄郑苏 一、单元目标分析: 本单元《七子之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本单元着重陈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有对数千年文明荣耀的赞颂......

    大海那边教学设计

    45 大海那边 一 、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去过大海边吗?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大海边走一走。(看图片) 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你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教学ppt 一、教学内容 1、歌曲演唱《大海啊,故乡》 2、欣赏 合唱《渔家姑娘在海边》 琵琶独奏《大海啊,故乡》 二、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音色、唱法表达对歌......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大海啊故乡 [教学内容] 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 、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

    《致大海》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了解一些外国诗歌知识,领略外国诗人的异国情趣。 2、了解普希金的简历及其创作情况。 能力目标: 1、理解作品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诗歌的......

    大海睡了.doc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大海睡了》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

    《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材93 -95页。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