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8:3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等分),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填一填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渗透模型化思想,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问题诊断:

例4是结合平均分中等分的情况教学除法的含义,而除法含义的本质就是“平均分”,学生在前面例1-例3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并能用语言准确表述平均分的过程及结果,所欠缺的就是把这一类问题概括化的表示出来,因此本节课探索的重点就是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符号表征),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并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是平均分的活动,然后再学习用除法表示,并结合“÷”的使用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

如何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 教学难点:

明确除法算式是对平均分的数学符号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一)谈话引入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看看它是谁?出示大熊猫

可爱的大熊猫遇到了一些困难,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大熊猫说:“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呢?” 师:你们能帮助大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帮助大熊猫解决问题的情境,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

(一)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师:要想帮助大熊猫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师:“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个盘子里同样多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学具代替竹笋和盘子,亲自动手分一分。学生活动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 学生上台边演示边分边说平均分的过程。(一个一个分、两个两个分、三个三个分)师: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得出:每份同样多,都是每盘放3个。

(二)语言描述平均分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分竹笋的结果?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然后图文结合,再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操作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接着用语言描述平均分,明确除法的含义,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了基础,也为用语言叙述除法算式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作了充足的准备。】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一)引入除法 师:刚才我们帮助大熊猫解决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象这样的平均分的情况我们可用除法来计算

(二)介绍除号

师:加法、减法、乘法都有自己的运算符号,分别是“+”、“-”、“×”,除法也有自己的运算符号“÷”,读作除号,板书指导除号的写法。

师:除号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介绍除号的由来。

师:1695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除号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数学文化的渗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增强学习除法的兴趣】

(三)介绍除法算式

1.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师:请大家试着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生:12÷4=3 师:说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引导得出:因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同样多都是3个,所以最后等于3 师: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学生读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师:除号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明确算式中的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强化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四)在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1.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2.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3.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亲身经历除法的建构过程,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并感受到学习除法的价值。这样学生经历了从动作表征到语言表征,再到符号表征的过程,通过多种表征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真正理解除法的含义。】

四、深化练习

(一)出示做一做的第1题 1.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2.动手连一连并写出除法算式 3.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二)分一分,填一填(做一做第2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含义 3.比较这两题的异同

4.还有什么事也能用10÷2=5表示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除法是一类问题的概括化表示,渗透模型化思想】

(三)读出下列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10÷2=5

18÷6=3

16÷8=2

15÷3=5

(四)练习三的1-3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目标检测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增强学生主动梳理知识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意识,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作者:刘河芳

单位:滨海新区大港第四小学 电话:***

第二篇:《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定稿)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4页例5、14页做一做、练习三4、5、6。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1.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即认识被除数、除数和商。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境明标

(一)复习导入

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师: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明确学习目标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除法。

【设计意图:直接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观察老师分圆片强化平均分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除法奠定基础。】

二、互动探标

(一)导入 分竹笋情境。

出示例5。今天熊猫有个问题想让我们帮帮它,同学们愿意帮助它吗?熊猫想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请你帮帮它。

(二)感知除法 1.平均分活动

(1)我们要帮熊猫分什么?(2)分的要求是什么?

(3)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4)用自己的学具帮熊猫分一分。

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

(1)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2)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设计意图:思考分法,再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学生用学具按照提示分一分。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探讨新知

我们能把刚才分的情况和结果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刚才的操作活动是不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用除法表示)。

(1)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2)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3)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让生说一说,由谁来分别做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强化平均分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几个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写出算式后再让学生结合操作完整的说出20÷4=5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最后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概括梳标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四、反馈评标

(一)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圈一圈)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做被除数;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做除数;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是得到的结果做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

(二)教科书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做一做”对例5的内容进行巩固。第1题通过让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得到平均分的结果以及除法算式的结果。第2题巩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强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要分的灯泡有几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灯座装几个灯泡,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装几个灯座?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四)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分析后再列式。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学习气氛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深化对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理解。】

五、互惠提升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第三篇:《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包含分”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们身边。瞧,动物王国要开春季运动会了,小动物们在忙着分东西呢。出示课件:苹果,桃子

师:哇!准备了这么多的东西,他们打算分给谁?怎样分呢?我们一起瞧一瞧。课件出示:猴子妈妈为自己的孩子分桃子

【设计意图:结合春天要开运动会的情景,引出本节课探究的新知,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猴子妈妈想怎样分这些桃子呢?课件出示问题:8个桃子,每2个分给一只小猴,可以分给()只小猴呢?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帮助猴妈妈用手中的小棒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小棒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小棒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根?(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给了4只小猴)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成4分;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三、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第四篇:第2单元表内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引导探究,合作交流。

教具:电脑课件,小棒,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过年的时候,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

我们来看看小明为大家准备了什么吧?(课件展示小明为大家准备的食物)追问:小明怎么给大家分这些东西呢?引入今天的课题(板书:平均分的概念)。

1.说一说

课件展示书上第八页例1题:老师决定把6颗糖分成如下图所示的3份,打算送给三位同学。

你们认为老师分的怎么样?你认为应该怎样分?

教师抽查,得出来应该三位同学分的同样多,每人分2个糖果。

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习题,学生练习,体会平均分。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

课件展示图片,请同学们数数有多少个小碗?

说一说,想办法吧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该怎么分呢?

小组讨论互动,教师抽查小组讨论结果。

小组展示:(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想一想:

怎样把老师奖励的铅笔平均分给同组的4个小朋友呢?(课件展示奖品)

分小组讨论,教师抽查点评。

习题巩固:

1练一练:

课件展示习题,抽查学生。

2想一想: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最喜欢的是什么?与同桌交流一下。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概念2、2、2、2、22、2、2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3、3、3、3、3

第五篇:《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表内除法

(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册教科书第18页例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问题诊断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填空。

2×()=10 3×()=9 4×()=8()×4=12()×3=18()×5=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8 3×()=9 5×()=10 8÷2=()9÷3=()10÷5=()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目标检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下载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7课时)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23例3。 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23页例3。本节课是学......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表内除法(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借助矩形模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与除法间......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7、38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3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1课时)

    《表内除法(二)》课标解读 表内除法是第一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理解和掌握表内除法计算是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

    2017小学数学二年级人教版第二单元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内容解析: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共5篇)

    《表内除法(二)》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

    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设计文本

    单元教学内容 :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单元教材分析: 表内乘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