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18:3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为身处一线的农村教师,我就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特别关注些什么,谈几点我的看法: 1.教学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虽然,我们已是执教多年的老教师,对教材已经非常熟悉。但是,在上课之前,还是应该通读教材,对本节课学生会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知。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一定要做到尽量具体、全面。具体,就是说,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自己学生的知识层面出发,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提出对于本班学生而言,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全面,就是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外,还应该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数学原本就是比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更多的学生喜欢学数学。

2.教学设计,应该有突出的教学重点,同时注意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设计能不能抓准教学重点是教师上好课、学生听好课的关键之一。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杜绝华而不实的热闹场面。有些老师一说到多媒体教学,就从网上随意下载一份课件,不进行修改就为我所用,我觉得这是不合适的。我们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教学设计中突出重点。我们都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好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不会太多。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来帮助解决。这方面我深有体会,我们身处农村教学第一线,我们的学生和城区的学生在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每一届学生、任课的每一班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也有很大差距。所以,在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上,我们只能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因班而异,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全年以及每个月的天数。

2.在观察年历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引入新课

师:这是一张2014年的日历,老师在这里圈出了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猜看,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

生:生日

师:你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哪日吗?用笔在你的年历卡上圈出你的生日。

生:(动笔在日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

二、教学新课

1、观察发现

师:每个小组里都有2014年份的年历,观察一下,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师:谁愿意说说你们小组的发现? 生1:每年都有12个月(老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生2:有的月是30天,有的月是31天,2月是28天

2、引出大月、小月、2月

师:说的真好!那今年的每个月各是多少天?请大家先观察年历,再填写书上的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

师:请大家观察这张根据年历整理的表格,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有31天(是大月),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有30天(是小月),二月有29天。

师:31天的月份和30天的月份它们呢都有各自的名字,有谁知道?

生:有31天的是大月,有30天的是小月。板书:大月(31天)小月(30天)

师:请大家拿出水彩笔,把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师:(指名回答)看着你的涂色说一说大月有哪几个月?(一边听回答,一边板书)

小月有哪几个月?(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师:那既不是大月也是小月的是? 生:齐答二月(教师板书二月)师:二月是多少天呢? 生:28天、29天

板书(二月:28或29天),这个问题,明天数学课我们会继续研究。

师:我们来一起数一数一年中大月有几个?(7个)小月几个?(4个)还有一个是?(2月)

3、找规律并找方法记忆

师:请观察你填好的表格,12个月中大月、小月、2月是怎么排列的?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小组讨论交流)

介绍拳头记忆法,注意提醒两点:一是从哪里开始数的?八月又是从哪里开始数的?二是:2月虽然在拳头的凹处,但2月不是小月,习惯上称:2月平

介绍完后,老师带领大家用拳头记忆法数一数大月、小月。

三、课后练习

1.师:我们来看年历,你能在年历里找到国际儿童节、国际劳动节、我国的国庆节、我国的教师节吗? 2.填空题。

①儿童节的前一天是()月()日。②教师节的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是()月()日 3.师: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365,很有意思的一个数。但我们要自己再来算一算,验证一下,一年是不是365天?

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两位具有代表性算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讲解。

四、小结: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第二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最重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具体,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提出层次清晰、易于把握、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要求。有的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双基”和数学思维,从记忆、理解、探索和发展层面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求,收效甚好。全面,就是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除了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等方面考虑外,还应注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记忆层面上的目标可定为:要让学生记住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特别是形如a×a、1×a、a×c的写法;理解层面上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计算公式等过程,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口头求简单代数式的值;探索发展层面的目标可定为:通过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便利,初步感受具体数量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数学表达式的严谨性、概括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定得清晰、具体、恰当、全面,且便于操作。又如,在单元、期中和期末复习课中,有些教师从巩固知识、整理知识、查漏补缺和发展提高等四个方面确定复习的目标,也符合课标精神、教学要求和复习课的功能。总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既要防止目标空而虚,又要防止目标散而糊。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热闹闹和课件画面的漂漂亮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例如,五年级(上册)“找规律”,教材呈现的场景是按周期规律摆放的三种不同物体: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提出的问题是: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 呢?照这样摆法,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这一课时的重点是什么,有些教师认为是让学生掌握用计算(除法)的方法解决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细读教材主编王林先生发表在《小学数学教 学》2005年第9期“苏教版第二学段数学教材内容介绍”一文中的一段话:“找规律单元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可知,这一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找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让学生结合例题经历怎样找(观察或操作),用什么方法找(看一看、画一画、圈一圈或摆一摆学具等),找到的是什么规律(如盆花是2盆一组,每组按1盆蓝花、1盆红花顺序排序或2盆一组,单数盆摆蓝花,双数盆摆红花)的过程。在找到规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用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也可以用单双数列举的方法,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等。这里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这个具体问题方法的多样化,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抓住这类题的本质。这样研读教材,抓准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重点,显然能够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除了在教学例题(新授课)中可以看出是否抓准了重点,突出了重点,在练习课中也能看出。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想想做做第2题: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图略)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再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图略)一般教师组织学生练习这两题时,只要求学生说出内角和是180°就可以了,而有的教师却在得出内角和是180°的基础上,由第2题引导学生发现:拼成的三角形,不管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还是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由第3题引导学生发现:不管三角形是大还是小,内角和都是180°。显然,这样做,不是为解题而解题,而是在练习中也突出了全课的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注重学习策略

教师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下册)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可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一年级(上册)学习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实际问题,以及减法的含义;经验基础是生活中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或少几个。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学会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算理和算法。要让一年级学生理解算理、学会算法,符合他们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应该注意的要点是: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紧扣减法含义理解算理、学会算法。所以,在讲解例题“学生甲:我抓一把蓝花片有8个,学生乙:我抓一把红花片有13个。哪一种花片抓得多?多多少个”时,可以采用媒体创设直观或操作的情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排一排红花片和蓝花片,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先“看出”红花片比蓝花片多。接着,教师明示并引导学生理解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实际上就是求13比8多多少。在通过直观操作明示数量关系后,紧扣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求13比8多多少,只要从13里去掉8,用减法计算,列式为13-8=5。这样,让学生完成从“看出”到“算出”的进步,理解算理、学会算法。实践证明,这个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效果较好。

事实上,有些时候教师关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策略等方面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如先教平面图形还是先教立体图形,有些教师认为先教平面比较简单。事实并不是这样。史宁中先生在《数学通报》2007年第6期“《平面几何》改造计划”一文中有如下的论述:

小学生大都喜欢动画片,为什么成人对此不那么热衷呢?大概因为那些图像在小孩眼里是立体的,而在大人看来则是平面的。世界上本来不存在平面,平面是一种抽象,这种抽象比从数量抽象到数还难。儿童最先感知的是他们生活的空间,这是一个三维世界,在他们眼中这个三维世界是具体的,他们观察的是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具体的物体,以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刚进入小学的学生们显然已经具有几何抽象能力了,因为他们能够分辨出各种物体的不同。显然,也能够分辨出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了,因为他们知道对离得远的人说话声音要大一些。这种抽象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实际上,低年级孩子对立体图形之间关系的认知非常好,甚至比四五年级、初中的学生还要好,恰恰是我们的教学使孩子没有了立体感觉。我认为应该在小学一二年级教位置关系,教简单的立体知识,然后再逐渐过渡到教平面知识。一上来就教平面的知识,小孩就懵了。

有关单位进行的大范围教学质量的评估抽测的情况也证实,学生对立体的认识比平面的认识好。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十分注重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质量。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五年级(上册)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有的教师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呈现学生购物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

识经验、认知策略说明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0.3元和0.30元都是3角。

(2)引导观察。引导学生观察0.3和0.30这两个小数有什么不同,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添0,小数的大小不变。(3)直观理解。借助直观图(略),启发学生从每个小数所包含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中理解0.3是3个0.1,0.30是30个0.01,也可看作3个0.1,3个0.1与30个0.01相等。

(4)再次观察。结合直观图,通过比较0.100米、0.10米和0.1米的实际长短(结合计量单位的改写),说明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小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5)引导归纳。引导学生归纳刚才两方面的观察和发现,总结出小数的性质,也可引导学生从右往左看刚才的两组等式,进一步领悟小数的性质。

(6)练习深化。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小数的性质,除了教材上的练习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

如:①出示:7.8米、0.5元、0.40、0.65、0.50元、5.3元、6.4米、0.4。问:这些数中有大小相等的小数吗?说说理由。

②要求学生写一个小数,再在它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看看它的大小有无变化。问:为什么?如果在它们的末尾添上两个“0”呢?三个“0”呢?相等吗?为什么? ③0.6添上“0”变成0.06,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④判断:

a.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b.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c.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⑤按要求说一个数:

a.不改变数的大小,所有的“0”都能去掉。

b.不改变数的大小,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c.一个含“0”的小数,去掉一个“0”就要改变它的大小。

⑥三个小朋友举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了5.08。现有两个“0”卡片也要加入。a.可以加入,但不改变大小。

b.不改变大小的同时,两个“0”不能站在一起。

c.数字“1”也想加入进来,它能否站在某个位置但又不改变大小呢?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生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教学生成为目标。把握教材、熟悉学生是生成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关键,但设计毕竟是设计,不是生成,更何况课堂教学设计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设计尽可能有效、完美地生成,除了对教材把握到位和学生情况熟悉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调节课堂气氛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要善于营造师生互动、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以促进教学设计高质量地生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紧张,太拘谨;二是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遇到学生紧张、太拘谨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游戏、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启发,发扬教学民主,调节学习气氛。一些名师在上课前精心设计的师生交流,都能收到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他们的做法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遇到学生注意力分散不集中时,教师可选择适当的方式,如创设源于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有利于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课堂气氛是即时生成的,很难预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察颜观色、因势利导、适时调控。2.灵活应对生成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补充、启发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把握,适时灵活引导、应对。例如,四年级(上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教师课始设计了一个摸球的游戏:口袋里有4个红球、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后放回,一共摸30次。如果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如果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刚开始操作时,学生中对于游戏设计就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老师停止操作,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同意的学生说口袋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摸出两种颜色的球都有可能;不同意的学生认为红球有4个,黄球只有2个,两种球的个数不同,摸出两种球的可能性不相等,老师偏向女生,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学生发表了上述观点后,教师要求学生想一想:你认同哪种观点?思考以后大部分学生认同后者。教师接着说:要不要试一试,体验一下,看看这个游戏到底公平不公平。体验以后,教师立即引导学生反思:怎样的游戏是公平合理的?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对预设的情境有意见时,教师适时引导,顺着学生的意见,把预设的情境作为体验猜想的对象,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素材,并在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设计、体验公平的游戏规则,课堂效果良好。

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经常会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的回答往往五花八门。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变不力,只是一味地点头称好;而有些教师却能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小结要点(即总结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问题),灵活应对,效果良好。以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为例。总结时,学生给出了各种回答,有的说,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有的说,剪纸、花边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说,轴对称图形非常好看;有的说,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还有的说,俄罗斯国旗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怎样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主要看对折后图形的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让学生知道对折时可以左右对折,也可以上下对折或斜着对折,还要注意“完全重合”不仅指图形的“外边”完全重合,还要看图形的“里面”是否完全重合,即所有的对应点是否完全重合。另外,在小结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还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并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进行概括和提高。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班级:2013本科教管中山班

学号:***

姓名:李恩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人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首先,课堂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课堂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课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评价的形式主义。

三、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范文]

浅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讲座稿 主讲教师:唐琴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一、通常我们导入新课的两种方式:复习导入与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让学生自己搜集问题信息,自己想方设法来解决问题,使得问题具有挑战性,使得学生有探索的热情,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学生的探索无法进行,交流低效,情境中的非数学内容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可能会导致教学目标的偏移。复习导入能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扫除学习障碍,打实知识基础,使新知识的学习更加顺畅,能够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单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来说,这种导入方式是好的;但是这种导入方式没有给提供学生自主解说有用信息与的机会,削弱了问题的挑战性,暗示了解题思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开展有个性的思维活动。

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能够使学生感到这样的数学学习有用。数学问题情境:根据数学自身的需要来创设教学情境。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可以由三角板的内角和导入(计算三角板的内角和,然后随手画出一个三角形,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有复习旧知识可以将安排的着眼点放高一点,而不是仅限于分解新知识,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上。

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有的只是起了引入新课的作用,有的起了引领全课的学习,有的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至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情境不再提供支持,只提供“敲门砖”的作用。

培养根据已有知识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思路的基本训练;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知识背景;算式列出后引领了学生的全课学习,像线串起了全课的学习,使课堂紧凑。(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与新课的目标水乳交融,而不能是油水分离)

启发学生的思考:提供的直观材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三上52÷2(52个羽毛球分给两个班),能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非数学内容反映了事情的真实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数学内容正是这节课的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我们要分析

哪些是数学内容,哪些是非数学内容。例如田园风光图,师问“你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小鸡,兔子„„,树林里可能有小鸟,水里有小鱼,小鸡是谁家的,没有人看,它不跑吗?等等,非数学内容就干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但是一师问:“在这美丽的田园里,有兔子,有小鸡,你们看看,兔子、小鸡是几只几只的在一起的,谁能这样几只几只地数一数小鸡?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吗?三个2只我们怎么算?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让学生看小鸡几只几只在一起,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让学生说出这是3个2只,4个3只,这就是把生活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为与乘法意义建立联系做了准备。将生活语言上升成数学语言,再联系乘法意义进行思考,正是解决简单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数一数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有几个,又从形式上加深了几个几的联系。这一切都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准备。

导入毕竟是导入,不要过多耗费过多的时间。有些不好创设情境,就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例如倒数的导入就不好创设情境,一师出示一幅画,师将画倒过来,老师又写了一个杏树的杏,老师又写了一个5分之4,倒过来不一样吧,一学生说,老师你没有倒完全,5的秤钩应该往上,老师说,我们就不要倒那么厉害吧„„(牵强附会地创设情境)师说即使这样也有两个好处吧,1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像能力,2是促进了各科知识的融合----不要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我觉得应该从倒数含义的实质(乘积是1)进行导入。拓展: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往往反映了互逆的两个数量关系。

二、围绕教学重点组织‘数学’活动。

是组织数学活动还是组织教学活动虽只有一字之差,这就是新的地方。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说出了数学教学的本质。有数学内容,能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能让学生得到数学发展的活动就是数学活动,既包括肢体活动,又包括心理活动,既包括发现式学习的探索交流活动,也包括接受式学习的阅读、听讲等活动。都要围绕教学重点。

新教材是分段来安排教学内容的,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还有一点是从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安排教材的。例如,分数的计算比小数的计算难,小数的计算就放在前面。但是认识小数需要认识分数做支撑,因此,分数的认识就放在小数认识的前面。

1、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数学知识的特点就是系统性强,新知识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多数新知识是可以学生借助旧知识探索的。

例如:要让学生自己经历概念的建立过程,经历算法的探讨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公式的推倒过程,要让学生经历规律的发现归纳过程,经历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总结反思的过程等等。

2、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学生是因为要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学习新知识的,因此着眼点放在问题怎样解决,达成了问题的解决他就认为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我们的数学显然不只是让学生解决情境中的问题,而是借这个机会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老师就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45+30与45+3,有的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到结果等等。师应该继续追问学生摆小棒的摆法(谁和谁摆在一起),从而体会数位(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合并的数学原理)的知识。从而理解了数位为什么对齐?体验和感悟是小学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与初中特别是高中不同。而多少的比较就要引导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打动真情,留下深刻印象。

3、要重视数学方法的优化、总结和反思。

优化:同一问题会提出不同的方法,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度上,老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自己喜欢的方法上,老师不能将学生操作观察得到的结果等同于抽象思考得到的结果。操作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用物化的形式反映计算过程中的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这种操作能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形象方面的支撑,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应该把这种直观的印象上升到以数的组成和四则运算的意义为基础的数学思考上。这样理解才能深刻。此外,计算上的方法、注意点等老师还要做清楚的说明与示范。-----有意义的接受是必要的。从整体上看,小学生还是有意义的接受。有意义接受的大框架下的各种学习方式的组合。不是把简单问题交给学生瞎编!

总结:自己经历总结的过程而不是总结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但是教师应该心中有数,特别是年轻教师,还要注意到其中的重点内容。

反思:例如对每一步算式表示意义的思考与追问,为什么先算这个的追问等等,经历这个反思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要围绕教学重点组织练习。

基本练习:突出教学重点的专项练习,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预防错误的改错练习,保证提高正确率的检验练习,简单的应用练习。

有时还有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练习,沟通联系的类比练习,防止混淆的对比练习,综合应用练习,探索数学规律的练习,为后新知学习做准备的铺垫练习。

把练习题用到位!设计相关问题加深理解。要防止随心所欲地设计练习。防止为了使得课堂练习花样多,把后面的练习拿到前面做的寅吃卯粮的做法。适当调整可以。不妨碍教师的创造性。可以使练习的形式活动一些,不要安排只是追求热闹的练习。

课堂作业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作业能够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暴露学生的学习失误,特别是老师能够发现学生没有意识到的学生的失误。作业要布置,要认真批改。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最后,数学课堂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一成不变的观点看待改革是不恰当的。但是,对改革进行到每一个阶段后准确地描述现在的状态,以及提出改进的措施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高效课堂。以上和大家共勉。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

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下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最终定稿)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古县小学 刘秀英 《圆的认识》导学案 (学生用)班级姓名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学习目标: 1、......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5篇)

    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提要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

    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国红 ( 朝阳市开发区下河首小学辽宁朝阳 122000 ) 摘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扩展,小学生综合质量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全]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