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5 02: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国红

(朝阳市开发区下河首小学

辽宁

朝阳 122000)

摘要:

随着课改的不断扩展,小学生综合质量评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学生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日常中积累积累经验、发现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有效地课堂时间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改

课堂

数学

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它成为了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如何与时俱进,体现新课标的历年和要求,把新课标的思想,不失时机贯穿与现行教材教学之中,这里就数学课堂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参与性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经验。所以我们教者要提供现实的、适合学生的数学素材,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在数学活动中,并有所收获。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共同参与

教学“直线、线段、射线和角”时,老师先出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从生活的角度看到了若干实物后,老师又问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说看到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直线和曲线,还有圆、椭圆等。老师引导学生美丽的图案都是由线画成的。请同学们自己任意画几条线,然后和同组的同学讨论讨论,看看可以把画成的线分为几类?进而引入新课。这样将美术与数学进行整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发现数学、热爱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问题。学生感到亲切,很积极地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统计2分钟内经过学校门口的各种车辆数,由于多媒体课件模拟情景一闪即逝的局限性,学生独立无法完成,这时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分工,规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记一种车,在全部完成之后再进行合作总结。这样在统计过程中,人人参与,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统计的意识。

3、实践操作、人人参与

动手实践就是让学生去量一量、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教学、做数学。不但一切科学的发明创造离不了动手实践,而且动手实践能促进学生大脑的发育、思维的发展,能激活学生潜意识中学习数学的本能和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任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猜一猜: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再让学生想办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有的折,有的量,有的撕下三个角“拼”等,冲破教材束缚,变原教材中“量一量”的单向思路为开放探索,通过人人动手实践操作,成为知识的探索者。

二、探究性

现行教材中,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线段图的呈现,往往是静态的、结论的形式,应用题的解答过程,大多用了“告诉式”、“提示法”„„难以让学生领略数学动态的形成过程,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学问题的潜在探索空间,影响了学生主动探究潜能的发挥。教师作为教材的开发者之一,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对教材作适当处理和组织,尽量少一些暗示、干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例如:“简易方程”教学中,我们可以从“秤物体”引入,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天平秤物体”的学习情境材料,分别列出算式:20+30=50,50+50=100,20+X=100,2X=60,20+X>100等等,再想想:“可分成哪几类?”,然后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什么特点?在观察材料、讨论中,自己获取什么是“方程”的知识,改变教材中“告诉式”,学生经历了抽象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得以理解的探索过程,在不断探索中学到了知识,学回了学习,从中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再创造”的愉悦,同时体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开放性

1、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教者要善于沟通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教学“小数乘法”时,可创设“水果店”场景,提供一些水果及价格:苹果每千克3.20元,梨子每千克2.50元,橘子每千克2.40元,香蕉每千克4.60元。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水果,购买2千克以上,算一算,要用多少元钱?怎么算的?这样结合实际选择学习材料,教学内容开放了。把“数学内容与教学现实有机结合”,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2、问题的开放性

在教学“9加几”时,我在教学本内容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出示一幅“运动会报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于是学生提出:参加赛跑的有多少人?投沙包的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的男、女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赛跑的比投沙包的多少几人?投沙包的比赛跑的少几人?”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让学生选取用加法做的一种信息进行探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在主动学习中,又想出多种算法,改变了过去只讲“凑十法”的单一做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这样,问题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大了,探究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

3、结论的开放性

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星期工作多少小时? 学生A的解法是:8×7=56(小时)因为一星期有7天。

学生B的解法是: 8×5=40(小时)因为我们每星期休息两天,我妈妈和我一样,休息两天,工作5天,所以一星期应按5天计算。

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这种开放式的结论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以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主动的提高。同时,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一系列的探索与交流等,尊重学生的思考,保护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发展,有所超越。参考文献:杨刚

卢江《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张国红(1972 —),女,辽宁朝阳人,小学高级教师,专科。朝阳市开发区下河首小学教师。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思考

班级:2013本科教管中山班

学号:***

姓名:李恩宇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价值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课堂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人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评价理念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首先,课堂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景性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课堂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途径。其次,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上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

一、案例

案例一:课堂中经常听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后,就说:“这个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我们表扬他。”于是学生就举起双手,翘起大拇指,转身对受表扬的同学喊上一句:“表扬他,顶呱呱!”课堂上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调皮的学生也故意挤眉弄眼,自我表演一番。

案例二: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么用“好”、“真好”、“不错”等一概笼统的肯定;要么用“你说错了,请坐下”……

二、问题分析

由以上案例可以发现,课堂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评价侧重于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在过程和方法之中,它们是紧密联系的整体,没有主次、轻重之分。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由于没有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非学业评价目标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因而评价的范围很窄,以知识和能力为中心进行评价的现象仍十分普遍,而且对非学业品质的评价多限于学生的思想品遵规守纪等方面,而对学科教学中丰富的培养目标,如对好奇心、探究倾向、创新习惯、实践能力、表达和沟通、合作与分享等等,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2、评价语言和标准单

一、僵化。在口头评价中,语言单调、重复、低效,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影响。表现在评价标准上,一是以优秀生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二是以标准答案为中心的评价定势也很普遍。三是口头评价没有与其他评价很好结合。

3、评价主体单一,自评、互评流于形式。课堂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受传统教育理念及评价习惯的影响,学生在评价中或是对错误姑息迁就,一味肯定,不敢说否定的话,或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不善于发现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课堂评价的形式主义。

三、思考

要真正营造充满生命气息的有灵气的课堂,就必须让课堂评价具有指导性、启迪性、互动性和独创性,这样才能为课堂画龙点睛。

1、指导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方向。

2、启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偏差乃至错误都是极其正常的现象,这正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启发点拨的最佳契机。教师对学习结果的正确与否,要适当的点拨,留些时间,让学生重新感悟,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辨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3、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师生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评价,避免生硬简单的判断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4、独创性。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评价,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创造性地实施评价。物化为如送一个智慧星,奖励一句名言等,可能不断变换表达方式,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渐凸显,新的课堂改革不断推陈出新,但其宗旨就是课堂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性,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处于尝试和摸索阶段,有些学科进行较为顺利,其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针对新课改,结合自己实际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上老师的主导地位不能丢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但其实,新教材的内容更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难点,能很好地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看书探究,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师更要讲得精,更要善于引导,放手之前要先看学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现在我教的班级,703班的同学很活跃,设置问题就不能太放手,否则课堂就会成为菜市场,毫无章法;而701班的学生比较安静,我们得让他们有话讲,适当地设置幽默环节,否则课堂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毫无生机;比较理想的教法是老师一定要担好引导者的“职责”,引导思维活跃的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式,而对于沉闷的课堂,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经常采用各种提问方式去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成为一名教师,光有爱心还远远不够,爱心只是做好称职老师

教好书的前提。所谓“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能得学生心,还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无论是工作还是学识上都应该让学生佩服,这样学生才会对你产生信任感,才会甘心听从你的教导,才会喜欢上你的课,才能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数学这门课,由于受小学数学的影响,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许多学生害怕数学,失去自信,作为数学教师你应当关心他们,给他们自信,课堂上要风趣、幽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管理

备课既注重知识的落实,也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上课前尽可能地做好充分的准备,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这样在时间的支配和知识上的引导,我们都能尽在掌握之中。上课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思维,我经常让学生做到“三动”既多动脑、动口,动笔,拿着笔上课,改掉部分学生把手放在口袋里上课的不良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纪,应亲自参与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给班主任,否则威信只会建立在班主任那里,次数多了,学生只会厌烦你。

四、学生的作业检查要落实

根据各班中每名学生数学成绩,分A、B、C、D四个等级,布置的作业适合于每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作业,当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题,让他们通过完成作业,感受

到他们数学知识在不断增加,能力在不断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业检查主要由各组学科组长和常务组长督促完成。教师的课堂管理应严谨有序,收放自如。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学习成绩好(A、B两个层面)的学生,在课堂表现较为活跃、主动,课堂效率较高,但D层面的同学,由于基础太差,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长期下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不受挫吗?这也正是我们感到很棘手的问题,有待我们及时解决。

第四篇:“学导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导式学习化”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

学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二、要求: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4.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5.开放性(有可供学生思考拓展的“留白处”); 6.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备课:

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课堂组织实践——→ 课后反思补充。

四、上课:

基本环节(五环节):

“明确目标—→尝试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

(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尝试自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出示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

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尝试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 3

该是将“学路”和“教路” 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 “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 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 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详细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强化学导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教师要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尝试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 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不互相嫉妒、不互相拆台、不互相封锁信息。

第五篇: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几点思考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几点思考

[摘要] 数学课堂的教学常规中的每一个步骤的目的都应该为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服务,都应该为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服务,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发展和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能力。数学课堂的教学课堂常规结构应分成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尝试活动、课堂训练的组织设计、师生课堂小结、课后反馈。

[关键词] 构建知识自学尝试课堂小测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尤其是重视学生的模仿性训练,一味使学生通过获得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已产生的问题并得出即定的答案或结论。这种传承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读死书”、“死读书”的死胡同,成为分数的奴隶,从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构建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这种构建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第6页)。新课程的实施,教师是关键。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至关点。教师要从知识的权威走向平等参与学生的活动,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我们在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下,着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因此评价一堂好的课堂设计就看是否能成功地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是否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发展和发展所需要的能力。下面就针对数学课堂的教学常规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数学课堂的教学常规中的每一个步骤的目的都应该为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教学过程服务,都应该为引导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服务,这样才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了发展和发展所需要的必要能力。我个人认为数学课堂的教学课堂常规结

构应分成以下六个步骤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2分钟左右)

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因为每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在新课中的教学活动或多或少的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利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追求解决问题的迫切感和责任感,将每节课的知识创设成一种合适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松弛有道的理想气氛。

近代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坚持一个人无论怎样也不为过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应该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探果索因是创造的开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设疑问情境和探究情境,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和已经知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指导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发现问题、如何运用旧知解决新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建构知识,掌握教学思想,养成独特灵活的思维品质。

比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屏幕显示)“思考: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从而有效地导入自学探索。

二、明确学习任务及学习目标。(1分钟左右)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自学,并从中寻找、开发、利用、生成和创造可学习资源, 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自学的盲目性,也便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设计学习任务与学习目标,可先分析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制定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在完成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即在学生已有了学习准备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增强求知欲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自学增加“催化”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把学习目标“亮”出来(课堂上可以用小黑板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使学生心中带目标进行自学。

比如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中可这样设计:(屏幕显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指导学生开展自学尝试活动(15分钟左右)。

此步骤为学生自学提供具体、详实的材料,这些材料以一个个的问题组成题组,围绕新课学习任务,从知识的发生、发展、结论等处提出来。组织学生自学,初获信息,然后在教师辅导和指导下进行激疑、释疑、解疑,使知识信息贯通。学习中知识、技能及原理的迁移活动,也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

没有问题,无从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新知”时,通过设置问题,既可以形成问题情境,又可以造成一种心理紧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使学生能存疑或质疑,造成一种“信息差”,学生急于解决这些疑问,形成学习意向,经过努力解决问题,数学知识的传输就通,如此继续,不断调整,来实现教学全过程。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学的中心环节,学生在这些自学问题的牵引下,初步获取知识信息,解决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学生在完成这些自学问题时,往往只能领会一些表象,教师的质疑、指导、画龙点睛是不可少的,从而确保学习目标真正落实。

四、课堂训练的组织设计(25分钟左右)。

要精心设计练习中思考性的合适梯度,提高训练的效率。既要防止过分的机械模仿,又要避免过早要求学生解决复杂的应用问题。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事先制定学习任务

及学习目标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为了让学生的心理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可将必做题采取课堂小测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选做题可以自由完成,不作课堂要求,这样既做到面向全体又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有发展的空间。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腿勤、眼勤,深入了解学生解题过程,对课堂小测可进行当堂面批并及时多给予肯定的评价,也可让学生进行自我、相互的评价与矫正,从而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自学效果,也可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也应给学生提供自己提出问题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和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和创造意识,促使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

五、师生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根据学生在课堂小测的检查反馈情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对照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使学生的认识再上升一步达到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

六、课后反馈(课后完成)。

一个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非一朝一夕,除了把别人总结好的经验为我所用外,主要靠自己“千锤百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形成“秘方”。课后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反馈信息,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从而为调整教学策略建立可靠依据,使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成熟。通过书写,一方面可聚沙成塔,积流成河;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教者有的放矢。

2008年1月10日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 《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中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课堂教学中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一、对教材的思考 简算是小学数学运算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但是我们现在使用的京版教材中,没有安排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策略之思考

    【摘要】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是教师实践教学理念,展示教学技能的重要平台. 为了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对推动新......

    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上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种理念的实施往往靠课堂......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

    【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修水县第八小学 胡丁香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细胞,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效果的优劣。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考换位★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考换位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充当两种角色:一是导师角色,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拨、释疑、解惑。二是换位“学生”角......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最重要。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

    对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

    对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 ● 王 敏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