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点
内容摘要: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材的把握
教学设计是当前教学理论和实践共同关注的领域,也是一门新兴的具有技术特性的科学。我们知道所谓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基于学生的学习特点与需求,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学习情境、评价指导及整个教学过程所作的整体系统化策划和具体安排,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在可能条件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在这里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所进行的设计。从设计范围来看,它包括对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也包括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情境的设计;从教学设计的特点来看既包括课前进行的教学设计(或称预设性教学设计,相当于备课),也包括课中进行的教学设计。
一、课堂教学设计以把握教材为关键
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把握教材,这是共识。把握教材,就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就是要抓住教材的本质,即掌握教材的知识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和延伸点,知道教材的地位、作用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把握教材,必须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教材的一字一句,包括教材的每道习题和每幅插图,必须努力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指导书和参考书的分析和建议。
把握教材,不是在教学时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而是为了驾驭教材和对教材的再创造,从而设计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符合教材教学要求的教学过程。教师应特别注意:
1、突出教学重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防止只关注知识点和教学的形式,教师要在把握知识点的基础上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一般而言,一堂课的知识点可以有几个,但重点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找规律”,重点在“找”而不是规律的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在“感悟策略”而不是在解题。
2、关注练习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防止只关注例题的教学设计,不重视练习(包括试一试、想想做做、练一练)的教学设计。其实,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生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精心设计例题教学的同时,应该精心设计练习,充分运用练习来达到教学目的。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形式与本质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基本与发展的关系;记忆与理解的关系;解题与感悟的关系;个体与主体的关系;布置与批改的关系;双基与思想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设计以熟悉学生为前提
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是熟悉学生。熟悉学生主要是指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熟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这里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以下几点:
1、抓准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来确定。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抓准教学难点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前提,这既要靠钻研教材,又要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还不足以抓准教学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相互结合才能抓准难点进而设计出突破难点的方法和教学过程。
2、关注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设计既要关注教师怎样教,也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除了知道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方法外,还应提醒自己有时候关于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策略方面的认识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注意修正。
上面说的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特别应该关注的几点。其实作为第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知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开学前通读全册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总说明,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安排好课时。单元教学前通读单元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单元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了解本单元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及教学建议。
课堂教学设计前阅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相关内容,做一做例题和所有的习题,列出知识点、生长点、重点、难点、关键和延伸点。设计例题教学过程,包括导入和新授;设计练习过程,包括尝试、巩固和发展练习。课堂教学设计后借助网络或其他手段搜集他人的相关设计资料,借鉴、修正或调整完善自己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教学后的反思等等。
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这种工作的背后隐藏着教师对教育、教学的认识,对学生、教材的把握,对目标、效率的追求,对经验、资料的积累,设计虽然以生成为目标,但并不等于生成。教师把设计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无参考文献)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2.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
(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2)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程度。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认识的顺序是否一致。
(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3)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关联目标的程度如何。2.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3.课堂教学的调控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程度。(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
四、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优化
(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
(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
五、评教师素质 1.课堂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
(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
(4)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示操作是否规范。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2.学科知识水平
(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
(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运用有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
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
(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习的效果
(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程度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
(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
(3)是否关注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习惯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课要点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的制定
(1)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数学课程标准,是否体现数学学科特点。(2)教学目标是否切合学生实际、是否体现学生个性差异。(3)目标陈述是否具体、明确、便于操作,是否体现认知的层次性。2.教学目标的达成
(1)教学目标是否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是否体现三维目标。(2)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3)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能否得到巩固和强化,对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
二、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1)教师对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的理解、教授是否准确无误。(2)数学的理性精神、数学思想方法是否在教学中有所体现。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1)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功能。(2)能否自觉渗透两个纲要的教育。3.教学内容的二次加工
(1)是否突出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是否有利于形成概念的网络系统,使教学内容结构化。(2)内容的呈现形式或调整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一致性程度。是否突出问题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的结构
(1)数学知识教授的顺序与学生认识的顺序是否一致。
(2)教学过程的脉络、层次是否清晰;各教学环节的衔接、过渡是否自然。(3)每一项活动的开展关联目标的程度如何。2.课堂教学的环节
(1)导入环节能否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确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新授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力求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
(3)练习环节能否通过有目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技能,能否体现基础性、渐进性和发展性;能否通过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多角度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4)小结作业环节能否引导学生回顾概括、重点强化本课所学、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或者对本课学习加以评价、鼓励,对课后继续探究加以点拨,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3.课堂教学的调控
(1)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学生即时学习的任务的关联程度。(2)教学节奏是否疏密相间、起伏有致,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3)对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资源,教师的临场应对是否灵活、合理。
四、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适切学生的学习内容,合理和谐地使用接受式或探究性等方法,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感知与思维。能否基于学生认知的需要,自行设计、制造或使用传统的教具、学具,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
2.教学方法的优化
(1)对各课堂要素的优化组合调配得当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否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师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流畅。
(2)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度、适合,有创新之处。
五、评教师素质 1.课堂教学基本功
(1)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简练严谨、快慢适度,提问富有启发性。
(2)教师的板书内容是否准确规范有条理、突出重点,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字迹是否工整美观,作图是否娴熟。
(3)教师课堂上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富有亲和力。
(4)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计算机等是否熟练,演示操作是否规范。教学思路是否切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是否具有一定的新意。2.学科知识水平(1)教学过程中有无知识性纰漏、科学性差错。
(2)能否处理好科学性与通俗性的关系,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或由浅入深地引导,能否运用有关知识自如应对学生的质疑。
3.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
六、评教学效果 1.学生的参与
(1)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参与面有多大。(2)学生的思维是否有深度,能否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
(3)学习气氛如何,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是否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学习的效果
(1)实现了哪些预设目标,程度如何,是否出现生成性目标,达成度如何。
(2)是否充分利用了一节课的每一分钟,学生受益面有多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是否都有收获。
(3)是否关注到了学习的隐性效果,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习惯等。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
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在活动中学数学——关注学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自《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方面,数学课本中有许多知识的教学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统计知识及一些应用题的学习,都是从实际出发,经过分析整理编成数学问题的;另一方面,由于课本的容量有限,使得许多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事例未能进入课本。因此,教师应处理好数学的学与用的关系,注重学用结合,进一步认识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注重学用结合,应在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应用性因素,坚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情景和数据编制数学问题,体现数学与生活相伴;应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改变封闭式的单向结构为开放性的多向结构;应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和应用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四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案设计
古县小学 刘秀英
《圆的认识》导学案(学生用)
班级姓名
学习内容:《圆的认识》(六年级上册第57、58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圆规画圆。
学习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画出规定大小的圆。
学习准备:圆形纸片、圆规、米尺、铅笔、彩笔。
课前
搜集信息:生活中哪里见到圆?
动手操作:剪好一个圆片。
课中
自主学习:
1、填空: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用字母()表示。
连接()和()任意一点的()叫做半径。
通过()并且()的()叫做直径。
2、用红彩笔描出圆中的半径,用蓝彩笔描出圆中的直径。
合作探究:
探究一:完成学习卡 探究二:
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叉开的距离等于()的长度。
()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达标训练:
(一)基础题(必做)
1、判断。
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半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任意两条半径都可以组成一条直径。()
2、填表。
(二)拓展题(选做)
用圆规和尺子画一自己喜欢的组合图形。
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课后
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三
知识延伸:用圆规和尺子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篇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
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
必须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让老师教
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现高效课堂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
以下几方面谈一下:
一、提高备课质量实现高效课堂
我们知道,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肯定是放任的、杂乱无章的,同时也必然是低效的。这就充分说明了教师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教师能否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能否迅速提高教学
水平的主要环节。
1.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
教材是教师教学提供思考、学习、钻研和与同行进行有效交流的读本,是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范围和尺度,因此,教师必须认真钻
研教材,根据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学会、会学。优化教学内容,要根
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教 篇三:浅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兰村学校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浅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武安市兰村学校 李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我在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重视课前备课和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
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重视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在设计问题时不要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那么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
三、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高效性,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如在教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师:某某饮料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新型盒装饮料(出示实物),饮料盒的高度是8厘米,饮料配有一根吸管,谁能猜出这支吸管的长度?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 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四、重视课后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对自身在课堂中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潜在的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一是反思教师的“教”。总结本课“亮点”、积累成功经验。回味课中的成功之处,并且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这样会使自身的教法越来越活,教师水平大大提高。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二是反思学生的“学”。我们的教学始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在反思时,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困惑与问题,或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奇思妙想、创新见解,记录下这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高效性。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之一。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设置问题探索情景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比如说,学习百分数的知识以后,创设这样的一个情节,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商场促销打折的百分数含义,商场开展文具促销活动,购满30支笔打八五折,购满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学想买笔,请问如何购买最划算?这样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是喜欢的,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进行了数学的应用探索。
二、教学方法简朴实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研究性教学法等等,这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适性,只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某堂具体课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数学的学科特性来说,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才真正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课程内容的制约,信手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及教学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一些简朴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多媒体课件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反对课件的使用,但反对夸大课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课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抓不清主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课件代替不了教师的板书,尤其是数学教学,教师用板书一步步的推演,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过程体验,这是多媒课件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往往比课件更具体,更有亲切感。数学课堂中,利用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别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学内容中。而朴实、有效的课堂却贯穿于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笔,一个推导,一句提问,就可将数学课堂演绎的十分精彩。
(二)学具教具身边找越简单的学具和教具,学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试验和模仿,这对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这么说数学的学具教具就在身边。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用到一张A4的打印纸,问学生这张纸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自然的想到长乘宽。当我用剪刀将打印纸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试问学生,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联想和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长乘宽除以二。一张纸简单的演示,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语言力求精炼简约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语言能规范、简洁和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含糊不清,通过精炼简约的语言传递数学思想。如,对于描述定理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这样就会出问题。又如,关于倍数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与倍数一起搭配使用时要严谨,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部分,而 增加到指在增加后总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通过严谨的语言为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简明真诚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评价需要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课堂中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要吝啬,但也不要太多太滥,否则赞扬就会贬值,失去了激励功能。简明指出受表扬的行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从中挖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及思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并真诚明确的点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质的三角形,让他们计算三个角之和的度数,大部分同学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但也有同学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还有同学将三个角按顺序分别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学生,需要表扬他们基础扎实;而对于撕下三角形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通过画画来求和的学生要赞赏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能力与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评价和表扬,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用简明、真诚的评价语言需要指向学生优秀的品质,落在课堂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焕发,精彩不断。综上所述,针对数学简而美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简朴实用教学方法,以及真诚地实施教学评价,能让数学课堂实实在在,诚诚朴朴。朴实的课堂,不仅留个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为教师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总之,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喧哗;多一份真诚,少一份敷衍,朴实,让数学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