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培训教案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
培训教案
一、教学目标:
引导大家了解洪涝灾害背景,重点讲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为洪灾期间卫生防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今天,经组织上的安排,由我向大家介绍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的相关知识。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尽我所学,向大家讲解一下,我们共同学习,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近期,我国南方五省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受灾地区逐渐进入高温季节,各种诱发疾病危险因素增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提高饮水、食品、环境卫生条件,控制媒介生物,消除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各种疾病的健康常识,保护重点人群,对减轻灾后的疾病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教学前言:通常情况下,洪灾容易引发多种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中的肠炎、痢疾、伤寒、霍乱等)乙肝、疟疾、乙脑、出血热、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发病高潮期一般都在洪峰过后的一段时期。
教学一: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一)、开展活动:现场了解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是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霍乱等等)
(二)、讲解何为肠道传染病?引起肠道传染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1、何为肠道传染病?
凡经口食入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和饮水导致的全身性疾病,通常称为“肠道传染病”,所有肠道传染病皆经过粪-口途径,即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排出体外,通过污染饮水、食品或通过手和苍蝇媒介传入易感染机体而发病,如伤寒、副伤寒、霍乱、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等。
2、引起肠道传染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病原菌从病人的大便中排出,直接或间接地污染食物、水、食具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人们吃了受污染的食物、水等而引起发病。苍蝇传播肠道传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常见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经水传播:是肠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病人的粪便可经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污染水源,如在水井、水沟、水塘等饮用水源附近,洗涤病人污染的衣裤,便器等常污染水源;厕所、粪坑的粪便在雨后注水后满溢流入沟河水,或水井位置低洼,结构又不符合卫生要求,病原菌渗漏入井而造成水源污染。
●经食物传播: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的另一重要途径。食品在制作、加工、销售过程中,可受伤肠道传染病病人和带菌者排泄物的污染;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地区村寨举办婚、丧、建房等聚餐活动,烹调菜肴制作卤品、凉拌菜时,常因伤寒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的参与污染食品,或苍蝇的作用,造成食物污染。特别是隔夜食物,病
原菌可在食品上大量生长繁殖,是重要的食物型暴发原因之一。
●生活接触传播:接触病人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可通过手的作用,将病菌摄入口中造成感染而发病。
● 苍蝇可携带肠道传染病等多种肠道病原体。常在食品和粪便之间来往传播,食入被苍蝇污染的食品常导致感染发病。灭蝇也是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教学二:讲解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一)、开展活动:现场了解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卫生的行为?
(二)、讲解洪灾期间和灾后保护自身健康的要求: 大自然在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对环境变化的耐受力也受到了重创,因而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这直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其危害性不亚于自然灾害本身给人类带来的损害。
洪水泛滥时的水源中,不但带有农田、畜舍或泥土中各种各样病原体,而且有人和动物粪、尿等大量排泄物的污染。如果在河水量洗刷传染闰患者者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或者往河里倒病人的痰涕、粪便,病原体就到了河水里。如果这样的水没有经过彻底消毒,人喝了,或者用这样的水洗瓜果、碗筷,病原体就趁机进入人体,当人体的抵抗力下降,就会染上肠道传染病。那么大灾期间和大灾之后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呢?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饮用水卫生。
保护好饮用水源。减少污染源,尽快将水源周围的粪缸、牲畜
圈迁走;清除垃圾堆、打捞水中的漂浮物;垃圾堆放要有固定的地点,防止污染水源。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
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
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
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
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
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传染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7、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
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9、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
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10、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1、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三、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它们的病原体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通过“吃”“喝”使人生病,因而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这类传染病包括:伤寒、霍乱、菌痢、阿米巴痢疾等等,这些病原体污染了食物、水、生活用品、手,或者通过苍蝇污染了食物,再经口食入即可使人感染,污染水源会引起疾病大流行。我们通过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护水源、加强垃圾和粪便的管理;注意个人饮食饮水卫生,就可以让肠道传染病远离我们。
结束语:因为时间仓促,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一定会有不少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与指正,为实际需要变得更加充实完整,为我们灾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共筑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园,谢谢大家!
附: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在本讲结束后放映《常见消化道传染病预防光碟》
贞丰县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
备课人:王政
2010年7月7日
第二篇: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1.2米1米
洪灾期间和灾后,为保护群众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做到: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传染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7、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9、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0、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残、孕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大洲乡卫生院
二○一二年五月十四日
第三篇: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宣传单
近日受第23号台风“菲特”的影响,本区连降暴雨,灾后居民可能会受各种疾病的威胁,为确保洪灾后灾区无疫情,使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灾后的防病知识,特提供灾后预防疾病的核心信息:
一、卫生和饮食卫生要注意哪些?
答: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碗筷应煮沸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尽量不要接触污水;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能直接用手接触死鼠及其排泄物;劳动时应注意防止皮肤受伤,一旦受伤要进行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要扎紧裤腿、袖口,防止蚊虫叮咬。
以下食物不能吃:直接受水浸泡过的所有食品;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剩饭剩菜、生冷食物;其他已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及不能辨认是否有毒的蘑菇。
二、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答: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灾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
2、保护水源免受污染,特别是生活饮水。
3、灾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5、消灭苍蝇。水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三、家庭饮用水如何消毒?
答:首先,存水的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灾区搞好饮水卫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是喝开水,不喝生水。而且一定要实行饮水消毒。先进行混凝沉淀,方法是:50公斤水加明矾或碱式氯化铝2.5—4克,或每桶水(约25公斤)加花生米大小的明矾一粒,搅拌1—2分钟,静置10分钟左右,使水澄清。然后用漂白粉(清片)消毒(按含有效氯50%计算),每吨水加4—8克;若用漂白精片消毒(按每片含有效氯0.2克计算),则每担水(50公斤)加一片。方法是;将漂白精片研细,用清水调成糊状倒入需要消毒的水中,充分搅拌,加盖静置30分钟后方可使用。漂白粉(精片)遇高温、亮光、潮湿会失效,所以必须放在能避光、干燥、凉爽处。
四、共用井水如何消毒?
答:必须对被淹水井进行清淘、冲洗和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和井底,淘净污水,直到渗出的井水达到无色透明、无味为止。再加25—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待自然渗出水到正常水位时,按正常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五、粪便应如何消毒处理?
答:清理被淹厕所、粪池、畜圈、禽舍,将粪便清尽并对周围外溢的粪便、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泥封堆肥;坑穴和周围用有效氯0.1—0.2%的含氯消毒液1—2L/m2或撒布0.5—1kg/m2生石灰,用水浇湿消毒处理后使用。
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消毒方法:加入吐泻物1/5量的漂白粉,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干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按1:1比例,如果粪便特干可加2倍量10%漂白粉乳剂,充分搅匀,作用两小时。无粪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或用漂粉精2g,混匀后,作用两小时。
第四篇: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最终版)
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要点
近期,我国南方五省遭遇了特大洪涝灾害,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也给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受灾地区逐渐进入高温季节,各种诱发疾病危险因素增多,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因此,提高饮水、食品、环境卫生条件,控制媒介生物,消除传染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各种疾病的健康常识,保护重点人群,对减轻灾后的疾病危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灾期间和灾后,为保护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灾区群众应做到:
1、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缸、桶、锅、盆等必须保持清洁,并经常倒空清洗;对取自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的临时饮用水,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漂白粉(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存放)。
2、注意食品卫生。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食物生熟要分开;碗筷要清洁消毒后使用;不要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3、注意环境卫生。洪水退去后,应消除住所外的污泥,垫上砂石或新土;清除井水污泥并投以漂白粉消毒;应将家具清洗再搬入居室;整修厕所,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
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4、加强家畜的管理。猪要圈养,搞好猪舍的卫生,不让其尿液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管好猫、狗等家禽动物。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喷洒灭蚊药;栏内的禽畜粪便也要及时清理。
5、做好防蝇灭蝇,防鼠灭鼠,灭螨防螨等媒介生物控制工作。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室内用苍蝇拍灭蝇,食物用防蝇罩遮盖;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当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6、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如果不得不与传染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
7、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
8、为预防皮肤擦烂,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以在皮肤皱折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应暂时不要下水,如必须下水时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10、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药,如防锄霜和皮避敌
等,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了疫水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以防止发病。
11、注意心理健康。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
12、关注特殊人群护理。为老、弱、病人尽量营造好一点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减少疾病和死亡的发生。
2011义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义乌市健康教育所 年6月20日
第五篇: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灾后防病知识要点
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饮水饮食卫生状况恶化、环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人群接触机会增加及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各种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经密切接触的传染病等的增加,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十分重要。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并引起腹泻和/或其他脏器及全身性感染的一类疾病。灾区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有细菌性痢疾、霍乱、伤寒和副伤寒、其他如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空肠弯曲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病、病毒性腹泻病(轮状病毒、杯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以及寄生虫腹泻病(隐孢子虫等)。其他肠道传染病还包括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手足口病等。
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在自然条件下长期存在、在野生动物间流行,并在一定条件下会感染人类的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显著,由于洪灾期间自然环境的改变,包括温度、湿度、水位及媒介生物的栖息地变化影响了病原体、传染源、传播媒介和宿主的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发生期间灾区群众居住条件恶劣、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压抑,使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及灾区卫生防病措施被损害等均易导致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洪灾后需要重点预防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血吸虫病、鼠疫、炭疽、布鲁氏菌病等。
以下为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防控要点。
霍乱
不进食生的海(水)产品,海(水)产品加工存放容器要做到生熟分开,煮熟后食用,清洗海鲜人员要彻底洗手再接触食品和餐具;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避免大型聚餐和吃剩饭菜;不随地大小便,更不要在水井和河边大小便;发生无痛性腹泻和呕吐须立即就医;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地面、容器、厕所、水龙头、衣物被褥等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从事饮食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可及时口服霍乱疫苗。
细菌性痢疾
不进食未洗净的瓜果、蔬菜,瓜果要削皮吃,少吃凉拌菜,不吃或少吃熟肉凉盘食物;食用生大蒜有助于预防;食物加工要煮透;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防止饭菜被苍蝇叮爬;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不随地大小便。发生水样便、稀便、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应立即就医。儿童发生高热惊厥应就医排除是否为中毒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
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和瓜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鲜。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目前伤寒、副伤寒病情一般不典型,当出现持续3天以上发热,头痛、食欲差,排除感冒等疾病,有不洁食物或生冷食物进食史,应立即就医治疗。从事饮食等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接种伤寒疫苗。
甲型肝炎
不进食未洗净的生菜、不吃未煮熟的贝类等海(水)产品。不喝生水,只喝开水、合格瓶装水;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不共用水杯等餐具用具;出现皮肤、眼睛巩膜发黄、恶心、厌油腻、食欲差等消化道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从事饮食服务、垃圾粪便处理、或者一般人群根据专业机构推荐接种甲肝疫苗。
手足口病
经常用清水和皂液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当手被水疱、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更换婴儿尿布后及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要彻底洗手。经常清洁和消毒日常接触的餐具、用具、物品或表面(如家具、玩具和共用物品)以及分泌物、呕吐物和粪便等污染的物品用具。尽量不要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成人外出回家应更换清洁衣服和洗手后再接触婴幼儿,不要喂食婴儿成人咀嚼过的食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玩耍、接吻等。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家居或幼儿园室内做好通风。根据专业机构推荐3岁以下儿童可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疫苗,以减少EV71感染发病及其导致的重症和死亡。
食物中毒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卫生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不吃发霉食物;不自行采摘野生菌类食用。避免误用工业盐当食用盐;食品应储存在干燥、低温处,且不易被鼠类和苍蝇、蟑螂侵害,并防止鼠药污染食品。洪灾期间和退水应避免或减少大型聚餐。
水源性疾病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集中性供水应严格按照规范消毒,末梢水余氯须达到国家标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注意手部清洁。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不能使用酒精消毒剂,应使用含氯消毒剂。
肾综合征出血热
要做好卫生及自我防护工作,如确保家及工作场所无鼠;妥善保管粮食、食物防止被鼠污染;清扫有鼠类尿、粪污染的地方时,要适当防护,戴橡胶或塑料手套,戴口罩;做好防鼠灭鼠措施,防止鼠进入室内;不采取人工捣动鼠窝等灭鼠措施。
钩端螺旋体病
7~9月是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季节,受灾地区是钩端螺旋体病高发地区的,值此洪涝灾害季节,群众接触疫水机会增加,发病风险增加,汛期发病人数可能会增加。灾区群众要避免接触疫水,对猪等牲畜进行圈养,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灭鼠等爱国卫生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参加抗洪抢险人员和参加水稻收割的农民,必要时可接种疫苗,或者开展预防性服药。
炭疽
我国炭疽自然疫源地分布广泛,炭疽病例时有发生,7~9月是炭疽的高发季节,洪灾是动物炭疽疫情暴发的危险因素,受灾地区存在局部地区炭疽疫情暴发的风险。因此灾区群众要预防炭疽,最重要的措施是不接触病死动物,发现牛、羊等动物突然死亡,要做到“三不”,即不宰杀、不食用、不买卖,并立即报告当地农业畜牧部门,由该部门进行处理。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有人出现炭疽的症状,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就医。注意从正规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不购买和食用病死牲畜或来源不明的肉类。
布鲁氏菌病
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布病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延误治疗可导致慢性化,对身体伤害更大。
血吸虫病
1.警惕灾区血吸虫病流行。我国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等省份,外地抗洪救援人员要特别警惕当地是否有血吸虫病流行,向当地居民或疾病防控机构咨询、了解当地血吸虫病流行情况,以及当地水系洪灾期间是否有周边血吸虫病流行区来水。
2.注意用水安全。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或可能受血吸虫病流行区来水影响地区,禁止直接饮用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洗手、洗衣等生活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每50公斤饮用水加漂白精0.5克或漂白粉1克。
3.避免接触疫水。禁止在流行区自然水体中游泳、戏水、洗手、洗衣等行为,避免接触疫水或者有钉螺分布的水体。
4.做好个人防护。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在身体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持续接触疫水超过油膏中药物有效时间时应再次涂擦药物;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不透水的长统胶靴、裤、手套等防护用具。
5.主动接受血吸虫感染检查。如接触疫水时未能采取足够的防护措施,特别是外地救援人员,应主动到血防部门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
6.出现症状及时就诊。接触疫水后如出现发热、腹泻、乏力等症状,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曾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接触过疫水,尽早诊断和治疗。
7.临时居住地附近有钉螺分布的小水域和草滩地可用氯硝柳胺进行处理,杀灭尾蚴和钉螺。喷洒剂量为2~3g/m2;浸杀剂量为2~3g/m3水体。
8.加强家畜、粪便管理。洪灾期间,尽可能将牛、羊等家畜集中圈养,禁止到有钉螺的区域放牧。人及家畜粪便尽可能及时收集,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粪便流入水中。
疟疾
1.加强疫情监测,建立疫情监测点,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分析趋势,进行预测,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发热病人的血检,及时发现传染源,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及时开展疫点处置,防止传染源的积累与扩散。
3.开展媒介控制措施,对疟疾高发区且蚊媒密度较高的灾区群众集居地和居住场所用拟除虫菊酯进行室内滞留喷洒。
4.用蚊香,杀虫剂浸泡蚊帐或长效蚊帐,有条件的地方,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等家庭防蚊措施。提倡穿着长袖长裤、在暴露的皮肤部位喷涂酊剂、霜剂、液剂等驱避剂、改变露宿习惯等个人防护措施,减少蚊虫叮咬。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杂草污泥,填平坑洼,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和消除蚊媒孳生场所。
6.开展疟防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灾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与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