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防病知识讲稿
小学生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等。
5、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乍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耳下腮部、颌下漫肿疼痛,腮腺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
6、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三、预防措施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个人的生活用品,如衣服、被子等在天气好的时候要勤洗、勤晒。
2、不乱丢纸屑、果壳,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教室、学生宿舍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4、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精神,增强体质。
5、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不能过于疲劳,因为疲劳会降低人体的抵抗力。
6、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 免疫力,诱发呼吸道疾病。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 着凉。
7、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结构合理,不挑食偏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也不宜过食油腻。多摄入不同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平时要多喝水。
8、平时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尤其是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等。
9、根据各人需要,可以去卫生防疫部门接种相应的季节性传染病预防疫苗。
10、对于过敏体质的同学来讲,因为自然界中的过敏源有很多:如花粉、虫卵、动物羽毛、冷空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在花粉播散期间要减少户外活动,家里不养猫、狗等小动物,不用地毯,外出时戴口罩等。尽可能减少对过敏源的接触。
春季虽然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第二篇:洪灾后防病知识
各村要重点以下工作:
(一)抓好集中安置灾民点、垃圾集中堆放地、公共场所等外环境的消毒杀虫工作;
(二)抓好城镇、农村地区灾民生活用水消毒指导工作;
(三)抓好水质监测工作;
(四)抓好疫情监测、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五)抓好生活用水的监督;
(六)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
(七)抓好传染病防治、饮食、饮水卫生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八)抓好灾区爱国卫生工作;
(九)抓好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
洪灾后防病知识
一、洪灾后会发生哪些疾病?
洪涝灾害后极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容易发生的疾病,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蚊媒传染病: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等。
灾害期间常见皮肤病:浸渍性皮炎(“烂脚丫”、“烂裤裆”)、虫咬性皮炎等;意外伤害:溺水、触电、中暑、外伤、毒虫咬伤、毒蛇咬伤、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
二、预防洪灾后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
1、洪灾之后要清除垃圾、污物,消毒环境,管理好粪便、垃圾、减少污染物。
2、保护水源,特别是生活饮水,免受污染。用漂白粉或漂白精(净水)消毒生活用水。
3、洪水之后不要去游泳,减少感染机会。
4、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蔬菜;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刀、砧板、抹布也应严格消毒;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和海鲜食品要煮熟煮透再吃。
5、消灭苍蝇。洪灾期间建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缸、粪坑中加药杀蛆;动物尸体要深埋,土层要夯实;灾后应创造条件修建防蝇厕所。
(二)怎样预防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 预防措施主要有:
1、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2、管好猪、狗等动物,猪要圈养,不要让其尿液直接流入水中,猪粪等要发酵后再施用。
3、大力开展防鼠灭鼠工作,尤其是洪灾期间人群较集中的地方,也是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杀虫。
4、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大小便,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
5、病人粪尿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6、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
(三)怎样预防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 应采用灭蚊、防蚊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
2、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扫卫生死角、积水,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3、夜间睡眠挂蚊帐,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三、洪涝灾害后的消杀方法
(一)生活用水消毒处理
1、井水、河水用缸或桶盛装,将水静置澄清后取清水。每100斤水加入1片漂精片,或加入灭菌灵(12%有效氯)1克,或漂白粉(25%有效氯)0.4克。加药时先将漂精片放在陶瓷或搪瓷碗(杯)中捣碎;然后倒入水中搅动几下,30分钟后水可用。
2、井水水源消毒处理 ⑴测量水量
圆井水量=水面半径×3.1416×水深
方井水量=长×宽×水深
⑵灭菌灵需要量=井水量(米3)×加氯量(饮用水中有效氯含量为2克/米3)÷灭菌灵有效氯含量0.12。(约1米3水量投放17克,灭菌灵1小包20克)
漂白粉用量=水量(米3)×2÷0.25(约8克)
⑶投药:直接投放法,用水振荡数次,30分钟后可取用,每天投药一次,如井水用量大,需增加投药次数,如饮用水比较浑浊,应先用明矾澄清,再投药。
3、持续性消毒
将50克漂白粉加水少许调成糊状,装在塑料袋(塑料瓶)中,在袋上未装粉的部分打上几个孔眼,在有粉的部分也打上几个孔眼(井水量1吨打1个孔),整个装粉的塑料袋上要装上浮标(可以用矿泉水瓶等)沉入水中,随着提水时的振荡,漂白粉浸出液就不断渗出。更换时间按井水消毒消耗漂白粉量来估算,也可测定水中余氯调整更换时间。一般每周更换一次。
(二)餐具消毒
可煮沸消毒10分钟;也可将2片漂精片溶入2斤水中,浸泡30分钟。
(三)动物尸体、垃圾消杀处理
1、动物尸体要及时消毒处理,消毒可用1斤(500g)漂白粉加入10斤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喷洒,将动物尸体喷洒湿润,30分钟后填埋。
2、垃圾在必要时,应于集中处理前进行消毒。消毒可用1斤(500g)漂白粉加入50斤水中配成溶液进行喷洒;喷洒湿润,30分钟后消除。
(四)环境消毒杀虫处理
消毒:将1斤(500g)漂白粉加入50斤水中,搅拌均匀,对污染环境进行喷洒,喷洒湿润,30分钟后可达到消毒要求。
洪涝灾害应急消毒杀虫措施
一、饮用水的处理与消毒
如果水质混浊可取水后放置一段时间澄清,也可用沙滤方法澄清,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混凝剂如硫酸铝、明矾(硫酸铝钾)、碱化氯化铝等。漂白粉和漂白粉精的消毒应用参考以下步骤:
(一)水缸消毒
根据待消毒的水量,依据有效氯含量计算,(一般情况下50公斤水加漂白粉精片1片)加少量水,搅拌均匀,倒入待消毒水中,搅匀,放置30分钟,检验水中余氯应达到0.7mg/L。
(二)水井消毒
井水加漂白粉4g/m3,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达到0.7mg/L。或将漂白粉或漂白粉精倒入简易消毒器中,置于井水中。一个大口水井每次消毒可维持半月左右。
(三)退水后的供水设施消毒 经水淹的井必须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浸泡2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饮水消毒方法消毒处理。
二、环境卫生
(一)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对象
1.居民集中安置点应设置临时厕所、垃圾收集站点。
2.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3.洪水退后,对室内外进行彻底的环境清理,清除淤泥,改善环境。
(二)洪涝灾区消毒
洪涝灾害是一种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洪水造成多种致病微生物对生活环境、饮水、食物的广泛污染。因此,消毒工作显得特别重要。在消毒方法和消毒剂的选择方面,要求简便易行,价格便宜,供应充足。
(三)洪涝灾区各种消毒对象的处理
(1)一般用具使用2%漂白粉上清液,浸泡或擦拭,作用30分钟。
(2)食具首选蒸煮15分钟,也可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250mg/l,作用15分钟,然后用洁净水冲洗。(3)清除淤泥后的地面、厕所、垃圾堆等重点环境用浓度为3000mg/L的有效氯喷雾或喷洒,作用2小时。(4)影响居民生活的污水消毒,加氯量为50~200mg/L,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保持5mg/L。
(5)衣服被褥用 80℃以上热水浸泡15分钟,白色织物可用2%漂白粉上清液或0.2%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
(6)畜禽舍用 10%漂白粉上清液喷洒1000ml/m2,作用2小时,如疑有炭疽菌污染则可用20%漂白粉上清液喷雾,作用4小时。
(7)井水加漂白粉4g/m3,浑浊湖水加漂白粉2g/m3,浑浊池塘水加漂白粉18g/m3,作用30分钟后,余氯应达到0.7mg/L。
(8)手的一般卫生消毒:红眼病流行时,用有效氯250mg/L浸泡毛巾作用10分钟,擦手。或用0.2%洗必泰,70%酒精消毒手作用3分钟。
(四)水灾后杀虫工作
防蚊首先要采取环境治理,将居住处附近杂草清除掉,杂物整理齐整,清除死水坑。有条件的在住处装上纱门、纱窗;也可使用蚊帐、点燃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方法趋避蚊虫。
1、杀灭成蚊及苍蝇
(1)室外速效喷洒将1%~2%敌敌畏乳剂或2.5%马拉硫磷乳剂用压缩喷雾器喷雾。
(2)室内(帐棚内)壁周围喷奋斗呐(10~20mg/m2)、凯素灵(10-20mg/m2)或三氯杀虫酯(2.0g/m2)。晚上可喷市售喷射剂和气雾剂。
2、杀灭幼虫措施
(1)清除住区内外小型积水,填平小坑。
(2)暂不能填平的有水有虫坑,坑内可撒马拉硫磷(10~20mg/L)、杀螟硫磷(0.5~2mg/L)。
(3)洪水退后,因洪水造成的坑、沟应尽量填平。对特殊场所,如存旧轮胎等处,可用20%杀螟硫磷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洒。
三、预防食物中毒
灾区不能吃的食品包括:被水浸泡过的食物,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被水淹过的己腐烂的蔬菜、水果,来源不明的、非专用食品容器包装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O%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要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洪涝灾害后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夏秋时节是洪涝灾害多发季节。洪涝灾害发生后,由于人们生活环境受到破坏,环境及生活饮用水源受到污染,病媒生物(蚊、蝇、鼠)密度增高,极易在灾区的人群中导致肠道、虫媒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肝炎、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鼠疫、乙型脑炎、炭疽、血吸虫等重点传染病的流行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灾民安置点人群密度过大,人们过于紧张、劳累,身体免疫力下降,也可在人群中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急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的流行。
因此,灾后卫生防病工作尤为重要,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及时开展各项防病工作,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做好水源保护和饮水消毒
要划定临时安全饮用水源区,并做好水源保护工作。要着重做好集中式供水的消毒处理,对分散式供水要使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末梢水余氯含量应不低于0.05mg/L。为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发生,要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食物。
二、搞好环境卫生 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及时清除垃圾、人畜粪便和动物尸体。对受淹的住房和公共场所要及时作好卫生消毒处理。要消除蚊蝇孳生地,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三、做好人群聚集住处环境消毒和通风换气
要做好环境和安置点房屋通风换气,提醒群众注意增减衣物,以防受凉感冒,不共用洗簌用具,以防呼吸道传染病和红眼病的发生与流行。
四、教育群众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野外劳作时要扎紧裤腿、袖口,住处要使用蚊帐、蚊香以防止蚊虫叮咬。裸露皮肤或伤口要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动物排泄物、污染物及“疫水”等,以防乙脑、钩体病等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五、普及卫生防病宣传教育工作
要做好灾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做好群众的卫生防病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第三篇:霍乱防病知识培训资料
霍乱防治知识培训资料
培训人:何鹏
培训时间:2017年2月18日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主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
一、病原学
霍乱的病原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霍乱弧菌是一种能运动的弯曲呈弧型的格兰阴性菌。根据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该病原菌被分成139个血清群,其中仅01与0139可引起霍乱流行。O1 和 O139 群霍乱弧菌的形态、染色、培养和生化特性大致相同,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稍弯曲的杆菌,无芽胞,菌体两端钝圆或稍平,一般长 1.5~2.0 微米,宽 0.3~0.4 微米。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长可达菌体长度的 4~5 倍,运动极为活泼。O1 群霍乱弧菌无荚膜。O139 群霍乱弧菌有一层薄的荚膜。霍乱弧菌的营养要求简单,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属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为 16~42 ℃,培养温度以 37 ℃ 最为适宜。可繁殖的酸碱度(pH)为 6.0~9.2,适宜的 pH 为 7.2~7.4。O1 群霍乱弧菌又可分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两个生物型,O1 群霍乱弧菌依菌体抗原的不同分成小川(Ogawa)、稻叶(Inaba)和彦岛(Hikojima)三个血清型,三型均含有相同的群特异性抗原a。此外,小川型另含有 b 抗原因子和少量 c 抗原因子,稻叶型含有 c 抗原因子,彦岛型含有较大量的 b、c 抗原因子。O139 群霍乱弧菌不再分血清型,但与 O22、O155 霍乱弧菌和 O1 群霍乱弧菌粗糙型有交叉抗原。埃尔托霍乱弧菌可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流行株可引起霍乱的流行和暴发,非流行株一般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病例。
霍乱弧菌对干燥、加热和消毒剂均敏感。一般煮沸1~2min,可杀灭。0.2%~0.5%的过氧乙酸溶液可立即杀死。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5min。但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如在江、河、井或海水中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能生存1~3周,在鱼、虾和介壳类食物中可存活1~2周。Islam认为0139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01群霍乱弧菌长。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是霍乱的传染源,其中轻型和隐性感染者由于病情轻不易确诊,因而不能及时隔离和治疗,在疾病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
2.传播途径 霍乱是胃肠道传染病,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和排泄物污染水源和食物后可引起传播。其次,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亦起传播作用。近年来发现不论埃尔托生物型或0139霍乱弧菌,均能通过污染鱼、虾等水产品引起传播。
第四篇:夏季防病小知识
夏季防病小知识
最近天气越来越炎热,最高温度达到四十七八度,中暑、热射病、肠道疾病、皮肤病等夏季高发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增高。今天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夏季防病的一些小方法、好办法,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一、预防中暑
1、做好防护措施。要准备好一些防暑常用药,如人丹、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尽量减少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如必须在户外活动,则应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好防热帽等。
2、及时正确的补充水分。夏天气温高,汗液蒸发快,补充水分显得格外重要,但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补充水分,我来给大家讲一讲。首先,要多喝水但应少喝饮料,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第二,口渴后不可以狂饮。不少人在生活中习惯以口渴与否来决定是否需要喝水,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口渴是人体水分已经失去平衡的一个重要信号。口渴了不能一次猛喝,应分多次喝,且饮用量少,以利于人体吸收。合理的方式是,喝水每次以100毫升至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个小时。第三,尽量避免喝温度过低的饮用水。夏季人体的体温通常较高,喝下大量冷饮容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3、多吃水果。夏季可以多吃一些消暑降温的水果,如梨、西瓜等;另外,酸梅汤、菊花茶、绿豆汤、绿茶也是非常不错的消暑饮料。
4、饮食不能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在吐鲁番,由于中午温度过高,一般午休时间都比较长,但如果全部用来睡午觉,当你醒来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反而更疲倦、更无精打采,这是因为午睡时间过长的话,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会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这样醒来会全身不舒服而产生困倦。比较好的做法是,中午一定要午睡,但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之间,这个时间是比较合适的。
6、受热后不可“快速冷却”。在炎炎夏日,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度差不宜过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二、预防肠道传染病
1、搞好室内外卫生。要及时倾倒垃圾,疏通污水沟,做好灭蝇、灭鼠、灭蟑螂工作,这些媒介是传染病发生的很重要的一环。
2、注意饮食卫生。炊事班人员要讲究个人卫生,定期体检,发现传染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烹调时,生熟食炊具要分开,餐具要严格消毒;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吃熟食,尽量少吃凉拌菜,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等水产品,食用时要煮熟蒸透;吃剩的食物要及时存放在冰箱,但存放时间不宜过长,食用前要再次加热,以热透为准。
3、搞好饮水卫生。不喝生水,要喝开水。水杯要定期消毒,对于来源不明的饮水要避免饮用。
4、讲究个人卫生。常剪指甲、勤换衣服,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洗手是最重要的个体预防措施,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洗洗手,可以将手上90%左右的微生物洗干净,大大减少污染的机会。个人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身免疫力。
三、预防夏季皮肤病
夏天到了,很多战士来卫生队就诊就是因为身上起了疹子或者其他皮肤上的问题。今天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夏季皮肤病及其预防措施。
1、排汗障碍性皮肤病,最常见的是痱子。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出汗过多,不能及时地蒸发,致使汗孔堵塞,汗液淤积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现为小米粒大小浅表水疱,很容易蹭破,轻度脱屑而愈,多见于婴儿、孕妇,称为白痱。有的为散在红色小丘疹,但与毛囊无关,称为红痱,多见于小儿,有的为小脓疱,称为脓痱。防止痱子的发生应该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降温,避免环境过湿,温度过高。衣着应宽大,减少出汗且利于汗液蒸发,勤换衣服。尽量保持皮肤干燥,用干毛巾擦汗,肥胖者、婴儿及产妇应勤洗浴,但不用冷水,揩干后扑痱子粉。
2、日晒伤和光敏性皮肤病。夏天紫外线强烈,若不注意防晒,特别是正午一两点钟,皮肤白嫩的“白富美”、娇嫩的小孩容易被晒伤,出现皮肤发红、水肿、脱皮、疼痛等症状。另外,随着夏季阳光中紫外线的含量骤增,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也随之增高,容易在额部、鼻部、耳廓、颈部和四肢等曝光部位出现皮肤红斑、脱屑,日晒后加重,甚至出现肿胀、水疱,痛痒难忍,这就是光敏性皮肤病。
3、虫咬性皮炎。夏季,由于皮肤暴露比较多,容易受到各种蚊虫包括常见的蚊子、螨虫、臭虫、隐翅虫的叮咬侵袭。在花草树木较多的地方,如果不穿长袖或不擦防蚊水类产品,非常容易被叮咬。尤其敏感体质者,叮咬部位容易出现风团样红疹、水疱。对于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痒,拼命搔抓,会变成结节性痒疹,摸上去硬硬的。对于蚊虫的骚扰,很多人都是给一巴掌过去“拍死它”。这种做法不妥,当隐翅虫附着人体皮肤,被拍打或压碎后,其体内的毒液会粘附皮肤产生损害,引起隐翅虫皮炎,出现红肿、脓包等。
4、皮肤癣病。夏季由于天气潮热,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之夏季人们容易出汗,皮肤易潮湿,如不及时擦净和保持干燥,真菌便会侵害我们的皮肤,引起皮肤癣病。接触患癣的人或动物及公用生活用具,都可以发生传染。最常见的皮肤癣病有足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脚气”,喜欢穿皮鞋的人容易得脚气,因为皮鞋不透气,脚部的湿度和温度增高,若局部皮肤不干净,表面就会堆积很多的皮屑,在这种情况下真菌极易生长而发生癣病,脚气患者夏季很难受,因为除了脚趾间的皮肤发红、糜烂、生小水疱之外,还会瘙痒及有异味。另外,很多青壮年男士容易在夏季感染体癣和花斑癣(汗斑),这与他们排汗量大有关系。很多人在出汗后没有得到及时清洗,真菌会在皮肤上繁殖,形成丘疹、水疱、鳞屑等,损害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防治癣病的基本要求;尽量分开生活用具是预防癣病传染的重要措施。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这些小知识,最后,我以一首顺口溜来结束今天的授课:
炎炎夏日天气热,防治疾病听我说:空调房内贪冷饮,上吐下泻总如厕。快用藿香正气水,驱寒祛湿正适合。夏日暑湿气盛行,人体湿热内环境。浑身无力常思睡,嗓子发炎痰上涌。打针消炎来治标,健脾祛湿是治本。红豆薏米祛湿好,食疗方法受欢迎。卫生不好小饭店,食物不洁易泻肚。此时快用黄连素,抓紧时间莫延误。天气炎热人中暑,人放通风阴凉处。救急可用十滴水,一般情况可止住。一般疾病小常识,心中掌握有好处。情况严重送医院,千万千万别延误!
第五篇:水灾过后防病知识
水灾过后防病知识
洪水灾害极易造成疫病流行,一些多年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的疫病,一些在正常年份不会发生的疾病,由于洪水的缘故,亦有可能发生。“7·18”特大暴雨发生后,我市虽然没有疫情发生,但防病防疫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此,记者就汛期防疫问题采访了市卫生局有关人员。
问:水灾过后需要注意和预防哪些疾病?
答:首先要预防的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甲型肝炎等。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洪涝期间极易发生的,如鼠媒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水灾过后还可能患皮肤病:浸渍性皮炎、虫咬性皮炎、尾蚴性皮炎。另外还要注意防治食物中毒、农药中毒等。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细菌性痢疾: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菌痢可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生活接触是引起散发病例的主要途径,水、食物污染常引起暴发。
伤寒和副伤寒: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水源污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常呈暴发流行。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遭遇洪灾后需要重点防范的传染病之一。发病者以青壮年、有接触疫水者为主,猪是洪水型钩体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家畜和鼠类、蛙类等是次要传染源,钩端螺旋体具有很强的侵袭力,通过皮肤、眼结膜、鼻或口腔粘膜侵入人体,迅速进入血流并繁殖,随后侵害肝、肾、肺、脑膜等器官引起多种症状,临床上常见的是发高烧、头痛、全身酸痛、腓肠肌(小腿)疼痛、眼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等。
问:水灾过后如何防治传染病?
答: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1.要做好饮用水源保护,搞好饮水卫生。饮水卫生是灾后预防控制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措施,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要推行用漂白粉或漂白粉精片对饮水进行消毒,确保受灾群众喝上合格饮用水。
2.病人及带菌者隔离治疗与预防性服药。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3.注意饮食卫生。做到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吃霉烂变质的粮食,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生吃海水产品,不喝生水,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
4.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环境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人畜粪便,开展内外环境消毒和卫生处理工作,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杀、灭工作就跟到哪里。
5.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把住“病从口入”关。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加强猪的管理,将猪圈养,避免猪尿等排泄物随洪水污染四周环境;洪灾后立即加强灭鼠;出现发热、全身酸痛、结膜充血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疟疾的预防:蚊媒防治主要包括各种防蚊灭蚊措施,如使用纱窗、纱网、蚊帐和各种防蚊灭蚊药物等;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积水,消灭蚊虫孳生地;积极治疗病人。现症病人要及时发现,及时根治。疟疾治疗不仅解除患者的疾苦,同时也是为了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播。
问:水灾后饮用水如何消毒?
答:洪涝灾害期间,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喝这样的水,用这样的水洗食品、餐具或刷牙、漱口,便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注意饮水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饮水的消毒方法很多,简便实用的是煮沸消毒和氯化消毒法。
问:水灾后如何对环境进行消毒?
答:1.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
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2.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1000-2000mg/L有效氯溶液(每1公斤水加5g-10g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按20%计)喷洒消毒30分钟。
3.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m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4.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 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5.汽车消毒: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或擦拭。使用75%酒精或使用2%过氧乙酸,按每立方米8毫升的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1小时。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以每立方米50毫升的量,采用喷雾法30分钟。但要注意,对车厢内空气消毒是在车内无人的情况下,用紫外线照射或用换血消毒剂气溶胶喷雾消毒,消毒完成后,开窗通风5-6分钟(不锈钢制品用75%酒精擦拭,其他化学消毒剂有腐蚀作用)。车厢内的设施应用清水擦拭,再用清洁的棉布擦干,以便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问:水灾后如何灭蝇?
答:大雨过后,苍蝇孳生地因水淹,蝇幼虫大多死亡,但由于水的冲刷使生活垃圾及有机物漂流到各种死角和缝隙处,形成面广、量大的新孳生源地,因此雨后灭蝇应从以下入手:
1.清除过水后的垃圾死角,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
2.旱厕及时清挖,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日产日清,防止散落;
3.存放的干草、树叶等有机垃圾过水后发酵即可成为苍蝇孳生源,也要及时清除或采取沤肥处理;
4.成蝇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滞留喷洒或蝇拍捕杀的办法进行杀灭。
问:水灾后低洼区如何灭鼠?
答:大雨过后低洼区域大量过水,鼠洞被淹没,因大家鼠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大部分个体存活,少部分病鼠或存活能力差的老鼠被淹死,对于鼠尸要统一挖坑深埋。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探索行为加强,破坏性更大,此时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鼠夹、粘鼠板、鼠药等单独或同时布放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杀灭,切记千万不要使用剧毒鼠药,由于此时多水,剧毒鼠药更易引起难以估计的后果。灾后清洁环境、堵鼠洞、清除散落的生活垃圾是保证灭鼠效果的关键。
问:水灾过后如何灭蚊?
答:蚊虫孳生于水中,大雨过后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原孳生地的蚊幼虫被水冲走,短时间内蚊虫的密度可能不升反而会出现下降,但由于雨后空气湿度增高,更适合成蚊叮刺吸血繁殖后代,成蚊吸血频率增高。雨后各种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地增多,在雨后大约10天左右蚊虫密度将会形成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人被叮的次数增加,同时被感染各种蚊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登革热等机会增加。因此大雨过后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疏通沟渠,主要是房前屋后、院落内的盆罐积水要清除,特别是饮料瓶、矿泉水瓶,量多,面广更应引起注意。再生资源收集点是重点单位,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喷洒的办法防止蚊幼虫孳生。沟渠积水要及时疏通,对于观赏池内积水可及时补充放养鱼类,采取生物防治的办法控制雨后蚊幼虫的孳生。
问:如何注意饮食卫生?
答:现在正值夏秋季节,湿度大、温度高,食品很容易受到细菌、霉菌及各种化学物质的污染,所以注意饮食卫生非常重要。
首先不要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吃过期糕点;不吃馊饭菜,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也不要吃;尽量不吃凉菜;不吃霉米面。
加强对集体食堂、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卫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切断污染途径,不要用非食品包装袋和容器装运直接入口食品。加强餐具的消毒,把洗净的食具放在沸水中,煮沸5分钟。也可按1千克冷水加1片或1匙漂白粉精的比例配制消毒水,食具在消毒水中浸泡3分钟即可使用。注意:配制消毒水不能用热水,否则会使漂白粉精中的氯气挥发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