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课教
熊猫历险记----《前滚翻》教学设计
学习阶段:小学四年级(水平二)学生人数:40 单 元:前滚翻
课 时:第二课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为目标。活动中在老师激励启发下,着重培养学生展示自我的愿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同学间合作交流,并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练习,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教学理念:
本课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以学生为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灵活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教学鼓励学生多合作、多探索,多创新,在实践中发现、感知良好的锻炼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探究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感受体育的乐趣,营造互动、互感、互知的学习氛围,为终身体育服务。
三、学生分析:
本课设计的对象为四年级(水平二)的学生,同时又是借班上课。根据初步了解,学生对前滚翻的动作掌握不是很扎实。因此,我在教学时进行滚翻的演示引导,采用由易到难的递进式分层教学的手段,同时要落实好同伴间的协作保护措施这一关键。在学生学练组织上以小组的结伴形式进行,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合作环境,彼此交流机会,通过互相之间的评价可以更好的达到练习目标,通过滚翻练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滚翻必须团身要紧的正确要领。
2、初步掌握前滚翻动作方法,改进团身不紧,推手无力等动作,做到团身紧、滚动圆、方向正。
3、通过防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防震意识,学会生存、学会感恩。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力蹬地、快速推手、团身紧、抱膝。教学难点:用力蹬地和推手用力均匀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阶段: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检查着装,宣布本课内容。
3、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说一个谜语给同学们猜猜,你们有没有兴趣啊?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笋是粮食,密林中安家。(打一动物)。
学生:“熊猫”。
师:你们真聪明!你们见过熊猫吗?奥运吉祥物里有没有熊猫?它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晶晶”。
师:你们想不想变成熊猫宝宝呢?学生答“想”,那么这节课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体验熊猫是怎样生活的,你们现在都是熊猫宝宝了,高不高兴?那我们用头来“写”“高兴”;你们快不快乐?我们再用头来“写”“快乐”;我们还要学习熊猫宝宝的野外生存本领,你们有没有“信心”。那我们先用头来“写”“信心”„„
师: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们想成为真正的熊猫宝宝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我们要做一支训练有素、快速反应、有铁一样纪律的熊猫宝宝的队伍,你们能做到吗?
学生:“能”。
老师用队列队行来检查一下你们是否符合熊猫宝宝队伍要求。
4、经老师的检查你们全部符合熊猫宝宝队伍要求,下面我们开着小火车赶往森林去体验猫宝宝的野外生存本领,让我们一起随音乐开着小火车前进吧!
二、合作学练阶段:
(一)、前滚翻
教师语言引导:熊猫宝宝在玩耍时有一个特别的技能,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技能吗?学生回答“前滚翻”,那么我们作为熊猫宝宝是不是也要学会这项本领呢?下面我们学习前滚翻。
1、教师讲解并示范前滚翻动作方法、要领及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定势。
2、请几位学生模仿练习,老师相机强调滚翻的关键是蹬地、推手、团身、抱膝。
3、让学生分组进行尝试练习,鼓励他们“将自己的好方法告诉本组同伴”,教师巡导,提示用力蹬地和推手用力要均匀,两腿并拢,前滚团身要紧。
4、请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演示范,教师进行适时点评。
5、教师语言引导进入下一教学环节:哎呀!来地震了,熊猫宝宝们赶快有秩序的撤离,注意千万不要拥挤。
(二)、游戏:前滚翻接力
教师语言引导: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你们都知道吧?我国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也在地震灾区,当时有六只熊猫不见了,地震过后大雨连绵,山体滑坡,泥石流随处可见,熊猫宝宝是怎样逃生的呢?请同学们看老师的示范。
1、教师讲解逃生的过程、路线,并进行示范。
2、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导帮助,提示注意安全。
3、师生互评游戏存在问题,同时探讨解决方法,继续游戏。
4、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学生:幸运的是这六只熊猫宝宝已经被工作人员找到了,它们不用再流浪了,我们感到高兴吗?我们欢呼吧!
三:交流分享阶段:
教师语言引导:感谢在这次灾难中无私奉献的人们,让我们学会感恩。
1、放松手语《感恩的心》,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让我们为灾区人民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奋发.)
2、师生共评,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评出:勇敢的熊猫宝宝、运动熊猫宝宝、聪明熊猫宝宝、可爱熊猫宝宝„„
灾难是不幸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还有更为可贵的东西,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的、世间最可贵的东西——爱,大灾无情,人有情;大灾有大爱,人间有真情。一份温柔的关怀,一个温和的眼神,一种及时的帮助,一声温暖的问候,都能让灾区人民感受到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支持与关心,是的,在这场地灾浩劫中,只有爱,只有爱才能把我们如此紧紧相连。
3、师生再见。(让我们带着对灾区人民的祝福结束这节课)
4、归还器材。场地器材:
大垫子8块、录音机1台、熊猫头饰 篮球
第二篇:小学体育课优秀教1
小学体育课优秀教案
团山小学 刘杨
一、教材内容
本课教材:
1、技巧:前滚翻起立(新授课);
2、游戏:轻物投准。
二、教材分析
1、前滚翻
前滚翻是学习滚翻类的基础动作,又因是小学技巧教学重点,从一年级贯穿到六年级,占据第一位。四年级的前滚翻是在二、三年级的滚翻课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练习,解决团身紧、滚动圆、起动快、方向正等技术,为第十四课的滚翻接球联合动作作准备。为了防止“团身不紧”在教学中的误区,在教学中我注意“三靠”的引导,即“胸靠大腿、大腿靠小腿、脚跟靠臀部”的技术动作。
2、轻物投准
它即有快速跑的特点,又要求同学间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本课的轻物投准根据课时需要调整充实的。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前滚翻起立的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以及轻物投准技术要领。
2、技能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初步学会前滚翻动作和轻物投准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模仿和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学生想象力、上进、活泼、刻苦的优秀品质。
四、学生状况
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体育委员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身体素质普遍好,对体育课兴趣浓厚。
五、教学过程(详见教案):本部分主要是教学目标: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基本部是供应心理与生理准备设计如下:
教学过程:模仿动入场、常规、模仿动物游戏
运动负荷:中、小、中
运动时间:3秒、1分30秒、2分30秒
教学方法:师生共习法
教学原则:以实际出发原则,直观性原则.
教学目标:引发动机,进入状态.
1、基本部分:
本部是主要环节,是本课重点,主要完成两个任物,要求学生情绪饱满,认真练习。主教材:团身前滚翻,重点是团身紧,滚动圆。通过讲解、示范、提高平衡、调灵敏性。持轻物投准: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投掷轻物的方法。
2、结束部分:主要是放松机体,调节身心。
3、场地器材:小垫子20块,体操垫1块,羽毛球30个。
4、负荷预计:
5、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6、最高心率150次/分。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怎么教?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怎么教?
小学一年级体育课是学生上体育教育课的入门阶段。我们应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为了能吸引一年级学生上好体育课,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介绍自己,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每一位新老师都是充满了好奇的,他们欢迎每一位老师,通过观察和交流在心里给老师做一个评判,而他们的评判也很简单,就是“喜欢”或者“不喜欢”。教师想让学生给出一个“喜欢”的评判,介绍自己的时候,就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新奇、幽默、和蔼可亲,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这是学生所喜欢的,学生会牢牢的记住你。比如,我介绍自己的时候,不会直接告诉学生我姓什么叫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问学生,“哪位同学能够认出老师的名字?”这个时候,学生不管认识不认识,都会积极发言,现在的学生识字较多,一般都会回答出来,如果真的回答不出,就告诉学生“今天老师教大家认识几个新的字,这几个字就是老师的名字”。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建立起了友好交流的关系,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此外,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自己的特长,建立学生的崇拜感和羡慕感,这将是学生以后进行体育学习的动力。
二、简要介绍学校的体育工作情况,让学生对学校体育活动有所了解给学生简要介绍学校的体育工作情况,过多,学生记不住,只介绍重要的内容既可。比如,可以介绍学校课外体育训练的辉煌成绩,可以介绍学校培养出的运动人才的事迹,这样会对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促使学生将来参与这些活动。
三、了解体育课,认识体育课提问学生“体育课是做什么的?”。学生根据自己对体育的认识,会讲体育课是跑步的、打球的、玩的等等,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的回答,讲“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这些都是我们体育课的内容。”然后教师归纳总结,“所有的这些活动,都是让我们身体健康的”,对于刚刚认识体育课的学生来讲,让学生知道体育课是为身体健康服务的就行。
四、纪律要求学生上课20分钟之后已经“坐”不住了,这个时候教师给学生简单讲一下上课的纪律要求,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后20分钟的行为,另一方面也把体育课的要求告诉给了学生。对学生的要求有站队要求:“快、静、齐”;活动要求:按老师指定的位置做指定的活动;着装要求:适合活动的衣服和鞋,不带和体育活动无关的物品;卫生要求:不喝生水,不大量饮水,不用冷水冲洗,不饱食饿时等。这些要求要简单明了,其它对学生进一步的要求,可在以后每一节课都讲一些,或者在每一节课都有重点地重复提醒学生,通过不断的提示,让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的行为习惯。
五、简单动作练习在室内可以做的动作练习有“起立”、“坐下”、“稍息”、“立正”,这些动作本可以在室外练习,在室内练习的目的是室内相对于室外便于组织,在学生还没有在室外的时候
已经规范了学生的行为,在学生长时间听讲之后,活动一下,可以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疲劳的作用。通过动作练习所进行的行为规范练习这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是必要的,因为体育课毕竟是教学活动,相对开放的课堂,更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另外,结合动作练习,给学生讲明哨音的意义,长音表示什么,短音表示什么,长短音结合表示什么,也可以用哨音指挥学生的动作。简单动作练习和哨音意义的讲解,将会为将要开始的室外课做好准备,因为学生已经懂得了最基本的要求和行为方法。
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一年级学生对游戏最感兴趣,所以教师应把教材内容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这样即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还可以给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手、脑并用的能力。可以给学生在大集体中的小自由,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互相学习、增进友谊的场所。游戏活动还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能促使学生刻苦锻炼,增进身体健康和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还达到了开发智力的目的。更多上课技巧,晒课网,帮你解决上课难的问题,享受快乐的工作体验!
第四篇:小学体育课
小学体育课课堂常规
学生体育活动课课堂常规:
1、各班体育委员在课前要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上课内容和使用场地、器材情况,并组织同学做好课前准备。
2、学生上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或轻便服装和鞋,不随身携带尖硬物品。
3、上课铃响后清点人数。站队要快、静、齐,见习生站到排尾。待师生互相敬礼,体育委员向老师报告人数。
4、上课前老师带领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注意听老师讲解。
第五篇:体育课教后感
教后小感
兴化市周庄镇中心小学陈东领
昨天,我有幸参加了学校安排的体育课的赛课活动,上课的内容是《实心球抛过一定高度的横绳》,上完课之后,颇有感想,现写下来,一是自己总结一下经验,以使自己的课能上得更好;二来也想请同仁们多多指教。愿意聆听大家的批评,即使拍砖也照收不误。
这一节体育课上的是四年级的,学生的素质还是非常的高的,班级纪律非常的好,学生个个遵纪守法,这也给我上课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上完课后,我觉得有下面的收获。
一、在体育课上运用情境导入,可以使课堂转换更加自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做完游戏,引入课的新授内容“双手向前抛实心球”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一天,武松来到了一个小树林里,走着走着,突然,武松看见了„„(同学们一齐说:老虎。)怎么办呢?这时候武松发现旁边有一只实心球,哎呀,这真是太好了,只见武松弯下腰来,捡起实心球„„(下面讲解实心球的持球姿势)通过这个片段的教学,我觉得在体育课上运用情境教学的引入,可以避免了教学导入的生硬,也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本课而言,也让学生知道了,我们向前抛掷实心球的练习,也是有作用的,因为对于武松来说是这样的,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我们的体育活动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生活是体育活动的源泉,生活与体育是紧紧联系
在一起的,生活即是体育,体育即是生活。
二、在课堂上,孩子们做完了游戏,我让他们回来原来的队伍中的时候,我说了,第四排,走过来,第三排,这里来,第二排,看过来,第一排,怎么还不来?我觉得我通过说顺口溜的形式让学生排队集中,学生竟感觉不到是在完成老师的动作要求,而是在完成一个游戏,我觉得我在说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学生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从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的语言文字如此丰富,我们的体育教师只要善加利用,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增色更多。
三、在体育教学中,贯穿着哲理思想的教育。在练习实心球投过一定横绳的时候,中间的一个同学跟我说:“老师,我的中间这一段比别人的要高一些,这不公平。”原来在横绳的中间我又架了一个跳高的架子,确实比两边的高一些。我对她说:“老师是相信你,才让你投比别人高的高度,如果你能投过去,说明比别人更了不起。”听了我的话,她不再说什么了,反而开心地笑了。
后来我想,貌似我的一个狡辩,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便是哲学中的事物的两面性的问题,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是共存的。什么是公平啊,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绝对的不公平,公平只是相对的。对于学生的说法,我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不强加意志给学生,同时,我可以从反面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让他们看到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把问题相通。这就是辨正法呀!
四、教师要会说、会唱、会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会说,这
个自不待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为什么老师又要会唱呀,又不是每个人都是音乐老师。老师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古人云:“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教育的目的便是促进每一个个体的发展,而这一切对于人的自由精神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鲁迅曾说过:“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这个意思也便是说明了对人之教育须要努力还一个人以自由,我们应该让课堂永远充满自由的空气,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才是最好的。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则消息说,美国已经在学校的课程中取消了宗教的课程,我想这也应该是因为美国政府认识到,在一个国家的课程中,不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宗教,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的自由,你认为好的东西,不能强迫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由之精神,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
以上是我上完这一堂课的一点想法,不足之处,尚须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