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筝》阅读题训练
《风筝》阅读题训练
①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②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③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④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⑤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坠下去了。
⑥但心又不竟坠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坠着,坠着。
⑦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⑧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⑨“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⑩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11.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2.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1、文段选自课文《 风筝 》,作者 鲁迅,原名 周树人,并写出他的一部代表作《 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①恍然大悟(wù): 形容突然醒悟 ②苦心孤诣(yì): 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虐杀(扼杀)偶而(偶然)嫌恶(讨厌)惊惶(惊慌)
4、文中的“严冬”意义一样吗? 前一个“严冬”是指: 天气的寒冷 后一个“严冬”是指: 写我的心情沉重
5、“我恍然大悟似的,„„”一句中“悟”具体指什么? 悟到弟弟在后园拾枯竹是为了做风筝。
6、如何理解文中加点的“果然”一词? 不出所料,有真的被“我”猜中的意思。
7、文章第②段中带点的“荡漾”在句中有什么含义?
看见远处一二风筝浮动,想起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春天在这“天空中荡漾”。
8、哪些景物“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你认为作者为何要写如此美丽的“春日的温和”景象呢? 景物:杨柳、山桃、风筝;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将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天的“温和”映衬,透露了不满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9、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我”得知弟弟背着“我”做风筝时的狂怒心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文中的“我”摧残小兄弟的风筝时的动作神态的词,感受一下,“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和感情?)抓断、掷、踏扁;“我”当时非常的愤怒,觉得弟弟这样瞒了“我”做风筝是对“我”这个做兄长的权威的挑战。
10、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扁了”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如果把“掷”改为“扔”,“踏”改为“踩”就无法表现“我”当时愤怒、生气的心情。
11、第④段的画线句中,“抓断”、“掷”、“踏扁”等动作描写,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 独断专横,蛮不讲理
12、“我”对风筝十分厌恶,有哪两种具体表现?请概括回答(每种不超过15个字)。①认为小兄弟看放风筝可笑可鄙。②破坏(折断、踏扁)小兄弟制作的风筝。
13、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第④段的内容。“我”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一幕。
14、文中所说的“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我”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
15、根据课文,指出“精神的虐杀”的具体含义。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
16、为什么说不让弟弟放风筝是“精神的虐杀”?
因为在我的强制下,剥夺了弟弟游戏的权力,使弟弟无法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于弟弟幼小的心灵是一种伤害。
17、第⑤段的画线句中“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极度后悔、内疚、自责,感到万分沉重。
18、“我”极力去讨小兄弟的宽恕,而小兄弟却“什么也记不得了”。这一组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我”想补过却无法补过的沉重心情。
19、第⑧段和第?段中加点的两个“沉重”的内涵一样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一样。前一个“沉重”是对自己的过错深感内疚,想寻求宽恕而未得到的痛苦,后一个“沉重”是从弟弟对此事的淡忘,或者是习以为常中,“我”深感这种悲剧还将延续的痛苦。20、“我还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弟弟对精神的虐杀毫无怨恨,全然忘却,“我”也无法补过,悲哀更深沉;被虐杀者苦受虐杀,毫无抗争,使虐杀者横行无忌,令人悲哀沉重。
21、文章结尾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儿童的天性一旦被伤害,是难以挽回的。
22、课文开头写见到空中的风筝“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为什么?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冬季放起风筝来了。“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密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救。结构上看,“惊异和悲哀”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23、为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悲哀是无法把握的?
想讨兹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想补过却毫无办法,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是不在“我”的掌控之中的。
24、课文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25、“我”为什么要反对弟弟做风筝?这种做法对不对?
因为我认为做风筝是没出息孩子的行为。不对,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我”禁止弟弟放风筝就是扼杀了弟弟的天性。
26、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27、“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为什么受到了不起惩罚?
因为“我”看了外国的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知道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于是良心受到了谴责。
28、后来,“我”为什么要“去讨他的宽恕”?
“我”懂得了“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我”的行为虐杀了精神,扼杀了儿童的天性。
29、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
因为我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了惩罚,对旧“我”素质,良心受到谴责,可谓“不幸”。
30、“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春天”指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但离“我”已久远了,所以“久经逝去”;看见远处风筝浮动,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觉得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31、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
32、成年后,鲁迅对此十分自责,认为这是对小兄弟“精神的虐杀”,你怎么看“我”的这一自责行为? 鲁迅先生敢于解剖自己,勇于自责,为人严肃认真。
33、看了这篇文章,你眼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严厉地解剖自己,勇于认识错误,严肃认真的人。
34、作者懂得了游戏的意义,良心受到了谴责,总想补过,说明了什么?
他并不因为自己当年的动机是为弟弟好而原谅自己,也不因时间相隔久远而不了了之,反而心情沉重,说明他是一个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的人。
35、划出文中小兄弟喜欢放风筝的语句。
“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36、从语段中找出小兄弟的秘密被发现时的神情。并说出这样写的作用。惊慌、瑟缩、绝望,突出小兄弟的胆怯可怜。
37、发挥想象,小兄弟的风筝被“我”踏扁后,他心里会怎么想? 略
38、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 具有创造精神,或丰富的想像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39、文中对于小兄弟的描述可谓淋漓尽致,读后,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从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的外貌描写来看,小兄弟多病,很瘦,值得同情;从小兄弟看风筝时,时而惊呼时而跳跃的动作神情来看,小兄弟天真活泼,对放风筝有着强烈的爱好;从他自己做的蝴蝶风筝来看,小兄弟聪明,动手能力强。
40、“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略
第二篇:《风筝》阅读训练
《风筝》阅读训练: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填空:本文选自,作者,代伟大的家、家、家。原名,浙江绍兴人。他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散文诗集有杂文集有等。
2.给加点字注音,画线词解释:
伶仃丫叉造诣不堪......
荡漾嫌恶傲然肃杀..
苦心孤诣: .
恍然大悟: 笑柄:
瑟缩: 虐杀: 3.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
(2)我是向来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有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儿。()
(3)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里拾枯竹。()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可怜模样。()
(2)而我的心也仿佛几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3)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4)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
二、重点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的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哪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1.概括这部分大意。
2.第一段是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3.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4.“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是指什么?
5.选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6.写记叙文景和情是不可缺少的,选文就是由景入题,即由北京的引出了对故乡的的描写。
7.“悲哀”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它,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竟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
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4)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5)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6)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7)“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象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8)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9)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概括选文大意。
2.“我”对“放风筝”是什么态度?为什么?小兄弟又是怎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第(1)段中对小兄弟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4.概括第(2)自然段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5、第(2)段对“我”运用了、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兄弟用了、描写,写出他的性格特征是。
6.用自己的话概括第(2)段的事件。
7.第(2)段中表现小兄弟情态的两个词是、;表现我的情态的两个词是、。
8.联系上下文回答,弟弟为什么要“偷着做”风筝?这说明了什么?
9、“我”损坏了弟弟的风筝,表现“我”什么特点?弟弟对于这一幕是什么样的表情和心理?
10、“然而惩罚终于轮到我了”中“惩罚”指什么?
11.“我”知道对不起弟弟时,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弟弟的态度怎样?“我”的心情如何?
12、从选文看,“我”是怎样一个人?表达的感情是怎样的?
13.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应该怎样理解?
14.第(9)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题。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2.如何理解“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参考答案:
(一)1、由景入题,即由北京冬天的风筝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引出作者回忆“风筝事件”。
2、环境描写 渲染肃杀气氛,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3、惊异的是故乡的春天似乎在这异地的冬天重现了,悲哀的是记忆里发生在风筝上对小兄
弟精神虐杀这件事构成了悲剧。
4、风筝
5、描写
6、冬天的风筝 春天
7、、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二)1、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2、不爱放,嫌恶 我以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玩艺(受封建思想影响,误认为放风筝是玩物丧志,是可鄙的,受封建长幼有序礼教的毒害,误认为“我”不让小兄弟放风筝是天经地义的)。最喜欢风筝 儿童天真好玩的心理
3、神态、动作 突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入迷
4、时间:有一天 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 人物:“我”和弟弟 事件:“我”发现弟弟偷偷制作风筝,“我”毁坏风筝(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 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拆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 结果:得到完全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5、动作 心理 粗暴 神态 动作 聪明、动手能力强
6、风筝事件
7、惊惶、绝望 愤怒、傲然
8、弟弟知道“我”不会同音他做风筝,同时他自己也认为行为不当,所以只能偷着做。这说明儿童有天真好玩的心理,这是他们的天性。
9、粗鲁、蛮横;苍白脸色悲伤、失望等。
10、暗示此时我已为少年时的浍受到心灵的惩罚。
11、“我”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全然忘却,“我”心理更加悲哀、沉重。
12、作者是严于解剖自己,为人严肃认真,知错就改的人;对冷酷现实的憎恶。
13、写出了“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认识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对当年自己毁掉弟弟未完成的风筝感到深深的懊悔。
14、自己对弟弟的管束简直是精神虐杀,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我”无从求得心情轻松,所以只得沉重,表达了悲哀的心情。
(三)1、“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是“无可把握的悲哀”(存疑)
2、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忆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应该也暗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军阀统治下政治气候的感受)
第三篇:鲁迅《风筝训练》
鲁迅《风筝》阅读训练
鲁迅《风筝》阅读训练2009年11月24日 星期二 11:271、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家、家、2、在文中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划线句的意思写出成语。
3、选文第一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看到远处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
5、第三段中写道“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运用的是什么描
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6、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我为什么鄙视“放风筝”?
7、第三段中“只得”一词反映了什么?
8、第三段第一句话中“最”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9、第三段如此写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1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阅读第四段,写出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 :
因起:
经过:
结果:
11、第四段中“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运用的是什么描
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2、选文中剥夺弟弟的爱好对我的惩罚是指什么?“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中的“不幸”应该怎样理解?
13、第五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
14、“我”得到弟弟的宽恕了吗?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15、“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指什么?
16、文中作者对待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
样的人?文中所写的弟弟又是个怎样的人?
17、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
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18、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
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19、课文第五段里谈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对儿童玩游戏的看法。
参考答案
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3、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4、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
想起了小时候精神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5、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他对风筝入迷。
6、“他只得------他高兴得跳跃。”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7、“只得”反映了小兄弟喜欢游戏喜欢风筝而又无法实现愿望的无奈。写出了儿童对游戏的渴望和封建的教育观念对儿童天性的扼杀与摧残。
8、不能。“最”是表示程度的副词,他写出了小兄弟对风筝的喜爱程度之深胜过了其他任何东西。
9、文中如此写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深刻反映了儿童游戏的天性,更突出了下文我的行为对这种天性的摧残与扼杀,也更突出了我现在回首往事的悔恨心情,使文章对封建教育观念的批判和对“春日”的渴望具有了更加震撼人心的力量。
10、“我”毁掉了弟弟做的风筝。(这是课文记叙的中心事件,也是“我”内心悲哀的缘由。
阅读第四段,写出六要素。
时间: 有一天地点: 堆积杂物的小屋人物: “我”和弟弟
起因: 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
经过: “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 得到了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11、动作描写。突出我的专制,盛怒和蛮横。
12、惩罚指自己心灵受惩罚,良心受到谴责,可谓不幸。
13、承上启下,为下文埋下伏笔;指“我”不许小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把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14、没有得到。
15、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非常------”不仅指当时的勇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16、他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为人严肃认真。他是个勇于承认错误,勇于自责的人。弟弟则是个既渴望放风筝,又极为怯懦,不敢抗争,是个旧时代备受摧残的典型的儿童形象。
17、(本段综合运用肖像、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刻划了一个天真、活泼、瘦弱的小兄弟形象。)“不堪”不能忍受,以白描手法形象地勾勒出多病小兄弟的身材体态;“张着小嘴,呆看着,出神”一连串动词传神地显现出小兄弟凝神会精,仰头长时间看放风筝的神态。“惊呼”“跳跃”形象逼真地写出他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即便自己不能放,也如痴如醉地看。
18、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我少年时虐杀弟弟的风筝梦”和 “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无限懊悔当年对弟弟的精神虐杀,想补过又不得的经过”
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1)“我”原来嫌恶放风筝,认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并以踏扁弟弟制作的风筝为胜利,且当年对此事,毫不在意;时隔二十年后,这件事剧烈地啃噬“我”的心,以至渴望得到补救,却已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2)产生变化原因:“我”中年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兄弟间的手足亲情;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为人严肃及善于思考的精神。
19、略
第四篇:风筝阅读题及答案
《风筝》阅读题及答案
一、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原名周树人,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风筝》选自散文集《 野草 》,体裁是 散文 ;《故乡》选自《 鲁迅全集 》,体裁是 小说 ;《孔乙己》选自《 呐喊》,体裁是 小说。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寂寞 cuì点缀 zhuì嫌恶 nüè杀 苦心孤yì诣.mó憔悴...wù虐..伶仃缩sè ..língdīng 荡漾..dàngyàng 惊惶..jīng huáng宽shù恕瑟..
三、思考回答。
1、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北京在冬季竟然放起了风筝,“悲哀”是 因为想起了“我”小时候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永远无法补救,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因为这里的春天是指小时候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那是很就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说“久经逝去;此时我在北京看见风筝,由此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的气息,所以说“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第五篇:《风筝》阅读题参考答案
鲁迅,现代著名文学家家、思想家和 政治家。原名周树人,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风筝》选自散文集《 野草 》,体裁是散文.思考回答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严肃认真的可贵精神。“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答案: 因为这里的春天是指小时候有风筝的故乡的春天,那是很就以前的事情了,所以说“久经逝去;此时我在北京看见风筝,由此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的气息,所以说“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3、4段),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段文字把“我“对弟弟的残酷无情写的很突出,隐含了我对弟弟的同情,对自己的深深自责。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答案: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他却全然忘却,他的精神被虐杀却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此而无法弥补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种悲哀是我无法料想的,所以是“无法把握的悲哀”。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请问惊异和悲哀代表了什么,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案:“我”“惊异”的是北京在冬季竟然放起了风筝,“悲哀”是 因为想起了“我”小时候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的一幕,且永远无法补救,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引出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