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8:29: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篇: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改进学习方式,尝试实现教学合一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导学案的科学使用和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的方式方法,已成为全市许多学校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的重点。

1.导学案成了课堂改革的主抓手。在高效课堂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充分利用导学案的抓手功能,在复备上下功夫,在使用上做文章,在管理上创特色。一是以导学案提供范式,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导学案将预习及问题前置,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蓝本。卸甲镇中心小学立足导学案,强化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预习方法的指导,切实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菱塘回民中心小学积极引导学生用足、用好导学案,他们注重学生课前预习提前学,课上讨论合作学,课后小组竞赛鼓励学。二是以导学案提供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拓展伸延的学习方案。有了导学案,教师备课方式改变了,集体备课的必要性增强了,研讨的内容具体了,拓展的方向也明确了。司徒镇中心小学充分利用市局统一编写的导学案资源,精心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复备、个人再备,因校制宜整合教学资源。

2.合作学习小组成了打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组建学习小组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又一抓手,也是打造学习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一个优秀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从面上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遇,而且在质的层面也可以让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是基于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科学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市城北实验小学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科学安排学习小组,以优秀生带动后进生;课上实施重点关注,提供展示机会鼓励后进生;课后建立学生帮扶小组,全面提高了学习小组的合作实效。二是善于完善考核、评比、奖励机制优化合作学习小组。送桥镇中心小学以优化小组内部管理、完善激励评比机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合作小组活动的深入探究:在组内管理上,实行组内优先选配组长,组员角色动态流动,日常活动自主管理,合作探究捆绑学习;在评价激励上,实行每月一评,根据学生日常综合表现,评选优秀学习小组、优秀组长、优秀组员。实现了合作小组规范化、实效化建设,保障了高效课堂的深入推进。

(三)优化课堂结构,积极打造课堂模式

“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一年来,全市许多学校以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方法,在市局“预-学导航”模式的框架下,从试点班级、试点学科起步,通过上示范课,让教师看模式;上研究课,让教师悟模式;上常态课,让教师学模式;上对比课,让教师用模式。全市创生出了一系列校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市实验小学着力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科特点,明确学科探究重点,有计划地反复实验、集体攻关,初步提炼出适合校情的“五学五导五看”“三五”教学模式,发挥了窗口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周巷镇中心小学的“目标导学、自主探学、小组助学、师生展学、反馈检学”“五学”课堂

教学模式,成为该校既是教师备课、编制、复备导学案的依据,又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本,更是学校评价优秀课的标准。市第一小学坚持分层次、分步骤、分专题开展学科高效课堂实验探究,集思广益,步步深入,总结出了备学、自学、互学、助学、补学、固学的“六学”模式,并形成了基于导学案、体现学科特点的语数英课堂教学流程。城北小学以抓实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教后反思“三抓”为着力点,积极引领教师向课堂聚焦,在课堂尝试,初步探索出从课前预习到拓展延伸的五步教学法。城南新区中心小学,结合本校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确立了“预习检查、问题呈现、学生活动、当堂监测”四个步骤,积极开展课堂模式建构,强势助推课改。这些学校的宝贵实践,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二、直面问题,深刻剖析,正确审视高效课堂建设的推进瓶颈

在高效课堂过关年活动已经开展一年多的今天,我们取得了初步成效,看到了许多喜人的变化。但高效课堂建设在有的学校是春风不度,有的学校已经进入了“高原期”,也暴露出来许多问题。

一是思想上:“以走进一种教学模式难以展示各自教学风格为借口,习惯于传统的教法,不热衷于改革课堂。”

教师的思想直接决定着课堂教与学的根本性变革。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师生角色行为的改革入手。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的教师还存在两种倾向:其一是

轻于学习,存在明显的“恋旧”倾向。“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还一直左右着我市相当大的一部分教师,他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固步自封,轻于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疏于对学校各种实践活动的参与,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法,观念上难以接纳以学定教的新模式,继续穿新鞋、走老路,因而教学视野开拓不够,教育观念转变不大,教学方式更新不快,阻碍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步伐;其二是懒于研究,存在明显的“应付”倾向。一些学校的教师虽然已经依照模式组织教学,按照程序使用导学案,但他们参而不研,用而不钻,向往课改但不研究课改,使用导学案但不研究导学案,只热衷于“依葫芦画瓢”,懒于做细致的实践和总结;他们对学生课前预习缺少必要的指导,对导学案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导学案的使用缺少深入的探究,只热衷于“砍柴”和“打鱼”,懒于“磨刀”和“补网”;他们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一味归结于班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归结于导学案的使用有悖于学科特点,归结于导学案抑制了自我教学风格的展示,教学模式的探究始终处于“临帖”阶段,严重制约了高效课堂深入推进的进程。

二是方法上:“对导学案一直采取拿来主义,照搬照抄,甚至将之作为教案使用。”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导学案的使用一直奉行“拿来主义”,不作取舍。以致导学案的使用,不符合校情、班情、学情,导致出现了学案容量过大,学生负担过重,教学生搬硬套过

死的现状,甚至不少教师干脆就把导学案当作教案使用。导学案的不科学、不规范使用问题成了课堂效益提高的制约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三个层面:其一是教学常规管理层面的弱化。当前,很多学校管理者的精力只是关注课堂,弱化了课堂以外的一些关键管理环节,尤其是对导学案的科学使用环节缺少必要的管理,以致出现了导学案“拿来”不经复备就印刷,只发给学生却不通过有效批改掌握具体学情、没有备课就带着导学案上课等一系列不正常的现象;其二是课堂模式层面的虚化。在基于导学案使用的课堂模式建构中,很多学校就停留在模式上,在怎样通过模式来改变课堂教学方面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有假变的现象,虽然有一般的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但每一步还是原来的操作方法,没有实现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没有真正发挥导学案对学生“导学”的功能,以至于课堂上自学就是看书,探究就是作业,展示就是对答案。导学案的真正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导致课堂效率仍然低下,教学效果仍不明显。其三是教学研究层面的淡化。基于导学案的高效课堂,研究教材、研究导学案、研究学情是上课的前提。不少学校在集体备课中弱化了教师对导学案的研究,过多关注课堂教学环节。试想如果不认真研究导学案,教师又如何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点拨呢?

三是行为上:“合作学习小组,只是一个摆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合作学习小组,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载体。可以

说,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效果高下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效与否。不少学校,虽然已经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但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大部分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组内分工,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没有科学的后续管理。课堂之上,这些学习小组有的只是学习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是学习内容上的“蜻蜓点水”。究其原因是这些学校缺少对小组内合作对象的培训、管理、激励的持续给力;缺少对小组合作内容“是否需要合作”、“为什么合作”、“怎样进行合作”的深入探究;缺少对合作形式有效关注。合作学习小组,在一些学校成了推进高效课堂的“花瓶”,仅仅是一个形式上的摆设,未能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

三、突出重点,狠抓举措,确保高效课堂推进年活动深入开展

同志们,在推进课改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和顾虑,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和困惑,是发展的必然。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的高效课堂推进年活动势必将受到严重影响。推进我市“预-学导航”高效课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给力的过程。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1-4-15

浏览(1860)

【大 中 小】 223700 江苏省泗阳县众兴中学 蒋守雷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影响了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我们应当以分组原则、团队建设原则和人人参与原则等作为改善小组合作教学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必须注意优选

教学内容、及时指导学生以及注重形成性评价等。要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实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是关键。

关键词:小组合作

问题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等方面实效显著,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中。但随着教学的深人,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合作探究贬值化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个体无法独立或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而寻求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它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然而,许多老师在不顾问题难易程度,不看学生能力如何,不去创设学习氛围,拈来便用,当成了“包装”课堂的一种手段,使合作探究贬值。

另外,在一节课中,小组合作探索的次数不应出现太多,有些合作学习的问题没有质量、难度。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懂,或者通过独立思考完全能自己解决的时候,如果再去小组合作,这样就会适得其反,时间长了还会使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产生厌倦,不利于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亲自实践操作,开动自己的大脑,发表自己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方法,达成小组共识。小组合作也不是一两分钟就可完成的。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值得质疑。

(二)小组讨论形式化

合作探究只是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全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合作探究。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或者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略加思索就可以得出答案,就不需要合作探究了。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合作过频,就会适得其反,且流于形式。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心向和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知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凑合而成,缺乏必要的训练。

(三)探究过程表面化

小组学习常常成为部分学生的一言堂,也有部分小组为了获取高分往往由优等生代替学困生完成任务。这样就造成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责任。教师关注的是小组,学困生混在小组中感觉很安全,不会挨老师批评了,合作学习成了学困生的避风港,这对学困生是很不利的。优等生霸占话语权。这对学困生非常不利,而且,这样一来就又变成了一个“微缩课堂”,一人讲大家听,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本义。

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上述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提高。如何避免或减少上述问题,促进小组成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组织形式是作为教师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 堂的关键之一。

一、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

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臵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

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

3.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造成合作分工失衡现象。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 5.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 。

6.教师的评价不全面。

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

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注重对 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缺乏对小组捆绑式的长效评价机制。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开展

高效课堂规定,课堂上老师讲课不准超过20分钟,课堂上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但必须保证课堂最后5分钟要让学生对当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巩固、落实、深化、提高。但是,从来没有一种模式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科与学科不同,每一节课与每一节课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因此,高效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操作程序,不惟模式而模式,不惟模式惟高效。我们的基本操作程序为:明确学习目标一自主学习一合作探究一展示交流一点评拓展一反刍总结一检查测评。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优选教学内容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人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学习棱锥时,让学生观察锥体的模型,在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义棱锥?”。鼓励每个成员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补充,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棱锥的定义和性质。

(二)及 时指导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出现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等现象。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相处。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在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开始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形成性评价 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八、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常常出现:有的小组只有少数同学能主动发言,大多数同学还是被动接受,甚至提出问题后无人回答出现冷场现象。发扬民主、健全评价机制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在上课结束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以评价能激发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欲望。具体做法是: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质疑、展示、评价都设定一定的分值奖励,将小组和个人的荣誉放在一起。每节课可设置最佳小组、最佳组员、最佳合作、最佳点评人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评价的内容包括下面四项:

1.小组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小组成员参加活动的态度由组长记录和老师记录两部分组成。组长记录小组成员在参加每次活动时的情况,比如,是否乐意承担分工,是否积极讨论问题,是否圆满完成任务,为小组作贡献的次数等;老师则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回答问题等。然后综合两份记录表,按优、良、中、差四个等次加以评价。

2.小组活动的方式方法。对于每次“小组学习”的活动,老师作好记录,看小组的活动方式是否切实可行,是否有创新意识来给与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3.小组活动情况的汇报水平。对活动成果,老师根据每个小组在汇报时的情况来给与评分,根据表达是否清晰,结果是否让人信服等几方面来给出优、良、中、差四个等次的评价。

4.小组成员的学习效果包括回答问题、完成作业、竞赛或测验成绩以及与人相处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在评价小组活动情况的过程中,我实行奖励制度,也就是加分制度。加分制度可以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合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至于每一次加多少分,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每次加一分,进步或是表现突出的每次加2一3分,到期末进行一次统计,分数高者为优秀奖。

四、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任务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主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授受 模式。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学生,激发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一)组织学生形成有益的竞争机制

(二)精心准备每一节内容,提出学生要讨论的能解决本节问题的有价值的几个问题形成学案,在预习时发下去,供学生参考,这是本节课的基本问题,必须解决,不会的形成新问题,留待讨论。

(三)准备每节课的验收题2——3个基本问题

(四)准备满分卷

(五)准备单元过关题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不管是在教师观念、师生关系上,还是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策略、教学管理上,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因此,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小组合作学习内容上的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落脚点和支撑点不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行了,而是分组后在课堂学习中,给学习小组以问题和任务,让学生觉得分组有必要,有好处,让各小组有事可做,让成员能合作,能交流,共同去做。

在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操作?我认为从一下六步流程能较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1、提出问题。(学习目标、任务或习题)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

2、分解任务。

这步是让学生知道本组或自己要干什么,任务要具体。

3、个人探究。

这步体现小组合作是个人探究基础上的合作。先个人,再小组,才能有效发挥个人才智和集中集体力量。当然,如果探究项目较大,内容较多,也可再分工或共同探究。

4、组内讨论。

这步就是体现先个人,再集体的措施,最终形成小组共识。

5、全班交流(或展示)

这步让全班学生共享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功喜悦,交流不同的体会和感受。

6、教师点拨和评价。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学生展示后,能让学生质疑点拨评价的要让给学生,学生不能做的或者做不到位的,由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独到新颖之处和错误不足之处进行恰当的点拨评价总结,使学生学习再上一层次。

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教师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评分、积分。评价要以个人与小组相结合,以评价小组为主的原则。为了“知学情”、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倡导团队精神,鼓励、鞭笞学习小组整体过关,防止小组学习中出现的“边缘化”的倾向。教师要对学生自学、小组互查、小组交流合作后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打出每组的分值或等第。在大组讨论阶段要由教师依据评价原则对各个学习小组进行团队评价,包括展示导学案的答案、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小组合作的精神与水平,要打出分值或等第。由科代表或教师填入《小组学习积分表》。落后小组不得评为先进,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这需要我们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扎实的实践研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逐步完善,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我校“1+1”高校课堂这朵奇葩盛开夺目。

如何实行评价,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小组、班级、年级和学校评价机制和体系。一级评一级,一层评一层。学生评学生,老师评学生,学生评老师等等。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奖惩制度

经常开展小组竞赛和评比活动,增强学生的小组意识,促进小组凝聚力的提升。

教师课后要采取措施督促优组帮落后组,组内优生帮落后生,促使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保证全员达标、共同发展。这样慢慢自然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同志们,高效课堂建设是化茧成蛹的过程,是一场破冰之旅,需要我们“蹲点式”地关注课堂,“下水式”地投入课堂,“恋人式”地扎根课堂,我们的实践和付出才能换来无比明媚的春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继续埋头苦干,立足实干,创新巧干,为全面落实我市高效课堂推进年各项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初探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初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一个“合作革命”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走进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似乎成为一种时尚,流于形式的较多。比如:有些合作小组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合作学习强调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互动,特别强调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实现生生互动的最佳方式是把学生分成一个个合作小组。.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将学生进行 “异质”分组即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

(二)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应对各六人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合作小组长——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精心管理;记录员——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三)、小组学习的形式要多样性

小组学习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1、合作式。即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群体智慧的优势,共同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要求学生找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时,可利用小组分工寻找,再交流,这样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2、争辩式。针对课内出现的一两个矛盾焦点,全班性的争辩,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很有限,如果及时地把这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小话题放在小组内展开,就能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在教学《威利斯的小艇》时,曾有一个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威利斯的小艇要设计成两头翘起,像新月的样子?”提问的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回答道:“这样的设计很美观”,“这样的设计美观吗?”我意识到这是个有价值且有争议性的问题,就立即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学生对威利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3、交流式。一般安排在学生自学之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自学信息,效果良好。如: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可以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信息。

4、竞争式。可以是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小组内之间的竞争。如:我在教学《田忌赛马》《晏子使楚》等课文时,由于课文比较好分析理解,我先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大量的时间阅读,然后在课上利用最后的一段时间安排大家表演,并在小组间开展比赛,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每次比赛结束时,优胜方的欢呼和兴奋,成功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旁无代替的,而负方也不甘示弱,相反他们会总结经验,为下一次的获胜增强信心,小组的合作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二、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作用

为了确保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应对组内各成员(重点是小组长)进行专门的培训。

1.督促小组长积极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组员合作学习的意识。

2.指导组织者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调控。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先说,促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肯定,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明理由,当出现冷场时,组长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

3.引导记录员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发表的不同意见,并指明报告员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

三、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技巧的培养

在组织合作中,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并掌握一定的合作规则。

1.学会表达。小组讨论交流时,采用小组长指定轮流发言,小组成员围绕一个问题轮流发言(可先指定后进生发言),力求每个成员都参与交流。

2.学会倾听。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嘴。

3.学会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要注意指导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4.学会辩论。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使用积极、文明的语言进行辩论,避免出现过激言语。

5.学会互助。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奖励。

6.学会宽容。教师要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人感到轻松和愉悦,产生好学的动力,保持活泼、尊重、自信、进取的态度。

7.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可用“你的见解真棒!”“这种做法很好,真了不起!”“你们小组有这么多种解法,真聪明!”等激励语言。

四、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需求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等条件,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时间组织合作学习。

(一)、小组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如果单纯从学习的角度来讲,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都可通过小组学习来完成,但从效率角度来讲,就必须对小组的内容进行取舍和优化,哪些内容最适于小组学习呢?

1、具有争议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层、理解关键词语及对文中重难点的理解等,通过小组争议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2、具有合作性的内容适于小组学习。例如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工完成某些练习等,这些内容一般量大、面广,通过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各个击破能有效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教学《穷人》一文时,我组织学生在户外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各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使全班同学都得到参与表演的机会,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学时效大大提高了。

(三)、小组学习的时间要有准确性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效果。准确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要明确。虽然小组学习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学习形式,但在有限的课堂内我们不能随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主要体现在: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所不能及的问题”(如遇到教材或学习上的难点)时常要小组合作。②在交流探讨过程中因为有多种认识和看法不一致时常要小组合作。③在感悟语言文字规律或人文内涵时,观点或情感出现了偏差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2、时间要限定。既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活动,又要限制学生为某些问题无休无止的争论。所以最好在每次小组学习之前,教师要明确给出时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有利于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

3、时机要得当。①在突破重难点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②在解决学生质疑问难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助于确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③当问题具有不确定性时,组织小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做好合作过程的多元评定

教师的评价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

1.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互评。

2.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

3.重视口头评价与形象评价相结合,教师应掌握好课堂评价的杠杆,如用一句真诚的话表扬,用一个欣赏的目光欣赏,用一张精美的贴画激励,还可用评分等多种方式对合作小组进行鼓励。

总之,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做到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习合作。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

第三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合作学习的实质和意义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起源于6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对学生集体动力作用的研究。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目前已广泛的用于50多个国家的中小学课堂。

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是学生座位排列由过去的秧田式变成合围而坐,但其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学生是同自己过去比较而获奖励。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将来在校外可能遇到的各种能力差异,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二、构建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改实践过程中,有时暴露出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完全成了优等生展示的舞台;合作的成果也只停留在读读课文,说说个人感想这样的层面,白白浪费了课堂有效时间,导致课堂散乱无序,效率低下。那么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效率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一)合作小组的形式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合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合作小组划分的标准和原则,体现互助、平等、竞争。所谓“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情感特征等方面不同的2至8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帮助,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而“同质组”则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的相似性而分配,这有利于优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更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后进生在同质组内也会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以赢得组内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敬佩。“组内异质”保证了小组内部的差异化,保证了小组内部不同声音的存在,使学生们能够形成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组间同质”则保证了各小组之间实力基本相等,能够保证长久保持学习的竞争环境。

2、任务驱动组合

任务驱动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按兴趣和爱 好自主进行的合作学习组合。一般以2——6人为宜。任务驱动组合学习的目标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小组学习的时间上可有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在教学时,教师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整理出自己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并指出其优劣,讨论交流后,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阅读方式,养成勤于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还可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开展任务研究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1、分组前目标任务要明确

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必须明确目标指向,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给学生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只有学生明确了方向,有了奋斗的目标,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一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二是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三是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借鉴的机会。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每个小组成员要参与其中,不能只是少数优生的展示台,否则,小组合作学习也将失去本身的价值。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后,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谁是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谁负责整理、记录;谁负责交流汇报;谁又负责补充等都应该有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合作学习一开始人人都能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才能确实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

3、把握适宜的时机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合作时机的把握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有了适宜的时机,合作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

当个人操作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有不同意见时

学生总是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理性分析欠缺,思维深刻性不够。此时教师对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时,学生可通过合作,经过讨论、比较、分析等方式,想像当时的意境,结合诗句理解其含义。这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层次的进行分析、比较,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构建适宜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并参与其中,将学生们很好的组织、协调和调动起来,进行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要注意积累教学实践中指导合作学习的经验,逐步形成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如何为学生找到合作学习的切入点,如何点拨学生合作中出现的争论和问题,如何利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等。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给予适时、恰当的点拨、激励,启发思维、开阔思路、疏导疑难。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领会这种学习方式,引用其形式,把握其实质,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为实现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而努力。

第四篇: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误区的思考及建议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误区的思考及建议

谷城县盛康镇甘坪何吉林

我在新课改教学实践和听课活动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也存在一些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下面就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认识。

误区一:缺乏独立思考,对学困生关注不够

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没有让全体学生独立思考便匆忙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此时为了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于是优等生很快就能发言解答问题,而中等生和学困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优等生还常因学困生太慢或帮不上忙,将他们排除在小组学习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的全班交流时,教师怕影响课的进度和教学效果,不愿意让学困生代表小组发言。这些因素使得学困生在合作中变得无所事事,干脆自己玩。

[思考]学生的合作学习如果没有一定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保证,就成为空中楼阁。这个教学环节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但由于时间不足,学生的思维还未充分打开就往往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或学困生干脆自己玩的现象。要真正实现小组有效合作,确实使学生人人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得,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尤其是涉及思维发散训练更需要让学生进行个体的独立观察、思考,否则这样的合作也只是空白,作为教师不必担心由于过多的讨论时间而影响了后面的教学进度。事实上,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的空间更大,发言的积极性更高,能让学生实在地多获得一些知识,这点“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

[建议]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应该让全体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每位学生都有了初步想法后再分小组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参与,适时鼓励指导,促使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对他们施与更多的帮助,在进行全班交流时应有意识地请他们代表全组发言,给他们参与的机会。

误区二:缺乏及时指导,教师角色转变不倒位

当布置好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有位教师有时站在讲台上走来走去,等待着评判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有时在学生之间茫无目的的巡视„„小组活动表面热闹,气氛高涨。

[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时刻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一方面,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合作学习材料既要“新,活,趣”,又要具有知识的价值和思维含量;另一方面,此时的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

[建议]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有效的帮助与指导。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应走下讲台,以一名合作者、指导者的角色巡视并参与,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

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这时教师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想法。

误区三:缺乏有效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不全面

大部分情况下对学生满意的答复,教师总是这样的鼓励语:如“你回答的真好”、“你真聪明”,而且大家的评语都差不多;再者就是对小组进行奖加分,时间长了,就成了机械动作,以至于导致某些学生根本不在乎。

[思考]执教中表扬、鼓励不等于要一味地迁就学生,表扬、鼓励仍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另外,对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注意小组合作学习是团体合作的结果,实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建议]有时对学生,来自同学的鼓励,比来自教师的更有效果,一方面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评价,如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是否有条理,是否表达简练等等,另一方面把学生个人的竞争引向小组团体的竞争,我们不仅要表扬合作有成果的小组团体,而且要表扬分工合理,协作成功的小组团体,要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教师还要调整好教学过程,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肯定。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上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表扬和激励,如画红旗、画红花,让学生们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以往课堂评价教师是权威,而且多是评价单一,负面评价较多,多数学生难以找到自信。高效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主要看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内的评价和小组间的评价。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学生的评价从某种程度上更贴近学生,学生更看重能得到同龄人的评价和认可。这种多元评价正在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催化剂。高效课堂上,既有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三言两语即可,亦可专题评论,针对某一点点评,长短不拘,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对抗质疑、学习检测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还可对日常行为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小组集体和个人。

误区四:缺乏对合作时机的把握,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不深

有的教师为迎合新课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对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强加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怕一节课缺少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就不是一节好课,就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很简单,没有交流讨论的价值,学生无需小组合作学习直接就能得出答案。

[思考]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是否采用要根据学习内容而定,关键是要看实施的效果,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

[建议]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应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做到了然于胸。很简单的问题,绝不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适于在班级内讨论交流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当然,班级内的讨论交流也是一种合作学习,应该比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

更为广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还不只这些,如小组成员分工不清、学习行为盲目混乱等等,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走出误区或防止进入误区,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要使它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教师对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作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减少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低效现象,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高二数学组孙香兰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1]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进入深化研究阶段,[2]本人在这新一轮教改实验中遇到一些“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并采取一些相应“对策”,在此与各位同仁商榷。

困惑1: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 对策1:按学习水平分组、明确分工、独立思考、合作互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皆有所获。“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当前合作交流学习普遍存在着以下两种现象:(1)热闹有余,成效不足。大多数教师并不明确什么是合作交流,更不明确那些内容适合合作学习,以为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就合作,就解决问题了。这种为活动而活动,使活动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实际上做而无功。(2)分组采用优差搭配,甚至有人把优差配成一帮一。表面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实质把教师的责任分给优生,妨碍优生的学习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养成合作学习和工作的良好习惯。但合作交流是有前提的,没有分工哪有合作?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立的见解哪有交流?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何谈交流?因此,要进行合作学习先要学会或安排分工计划,要进行交流学习先要发动大家独立思考,不然就把教师讲变为少数学生讲了。

合作交流应以学习水平同层面的学生分组为宜。我们认为优差搭配是不恰当的。互助精神应该提倡,但一对一硬性去帮,应该说不是优生在学习上的义务。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将来为国家为社会作更大的贡献才是教师需要更多地考虑的问题,妨碍优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帮助学困生主要应由教师来负责。在社会上群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必然是爱好、水平、工作性质相近的个体的组合,为何班级中的合作交流学习不能将水平相近的学生分在一组?所以,笔者以为,由4至6个同学组成一小组,并且每小组分组要同质(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做法,更有利达到合作交流学习的目的,更有利教师的分类指导和管理,更有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案例1:注重问题创设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提升概念认识。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①第一章《§2.3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节课,(在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后)为使学生更深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1:你能举出奇函数、偶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的例子吗?

问题2: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你所写的函数是奇函数、偶函数?(当时课堂上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小组1:偶函数:y=x2;y=x4;奇函数:y=x5+x,y=x3;非奇非偶函数:f(x)=(x+1)2;

既奇又偶函数:举不出来。利用奇偶函数的定义来验证。小组2:偶函数:y=x4+x2,y=x-2+2;奇函数:y=2x;非奇非偶函数:f(x)=x3+x+1

小组3:偶函数:y=x-2,y=x2n(n∈Z),y=x2+x4+x6+„+x2n都是偶函数;奇函数:y=x-1+x;

小组4:偶函数:f(x)=ax2+c(a≠0),奇函数:正比例函数y=kx,反比例函数y=kx-1;既奇又偶函数:。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画出它的图象,然后观察图象关于什么对称.下面马上还有小组代表站起来说:a可以等于零;若c =0时,f(x)是既奇又偶函数; 是偶函数;f(x)=0是既奇又偶函数;„„

教学反思:教学实践检验该问题创设得恰当、恰时,学生参与欲望强烈,问题入口浅但注重思想性,使“异质”的组间的学生都有成就感,该问题让学生在组间互动中对概念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真正做到“异质” 的组间互补,有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层面的发展。

困惑2:怎样充分利用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对策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数学必修一至必修五共有16 章64 节,其中有16处“章头图” 和97处出现“探究”的编排,研究“章头图”和“探究”栏目的教学问题,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章头图”、“探究”栏目为教学内容背景,树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只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使教材“丰满”起来,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收到好的效果;以“探究”栏目的内容为教学载体,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起来;以“探究” 栏目教学为平台,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在“小组合作”中“活”起来;以“探究”栏目学习评价为契机,使评价人本化,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案例2: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④“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教材从一幅风光秀丽的图卷,自然而然地引入“如何求电视塔高度”的情境。能求吗?如何求?学习的兴趣从乐意接受中油然而生;紧接这教材又给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由sin = 求得,再提出“能不能用、的三角函数值把 + 或 ? 的三角函数值表示出来”。环环紧扣,令人跃跃欲试。显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过程中了解和理解数学建模的方法,培养了抽象概括、符号表示、归纳类比等数学思维能力,学得颇为生动活泼。

困惑3: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些什么?

对策3:教师在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针对教学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内容,呈现合作学习的过程目标。由于教学容量(思维容量)大小和教学梯度设计是衡量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所以优秀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应该体现其特有的层次感。教师应该把问题设计得富有梯度、数量适宜、难易适度。同时要求学生讨论的问题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案例3:教师应站在“导”的地位上不失时机、巧妙地以变式题组呈现,注重开放性和发散性创设阶梯式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互动中使学生产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

[问题情境] 过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P1、P2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其中p为常数,你能否求出:x1x2, x1+ x2, y1y2, y1+ y2。

在解出 , 时,在学生思维活动时,围绕中心,改变题目条件,继续创设问题:

变式1:若抛物线y2=2px(p﹥0)的弦的两端点P1(x1,y1)、P2(x2,y2)满足(或),则弦必过抛物线的焦点吗? 变式2:原题条件不变,求弦P1P2的长,②弦P1P2的中点轨迹方程。

变式3:将命题的特殊条件变为一般条件:若过定点A(a,0)(a﹥0)作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P1(x1,y1)、P2(x2,y2),则x1x2(或y1y2)会为定值吗?

创设意图:据学生的心理分析,他们喜欢在熟悉的问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结论。而不是讲了一道题,再讲另一道题,进行重复的训练。学生的这种问题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有利时机。在此阶段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深入思考、注重挖掘、发挥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积极探究,收获成果,哪怕是“一丁点”,也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果实。

变式4: 过抛物线对称轴上任意一点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 两点得到一条弦,试问弦端点的横(纵)坐标之积是常数吗?

变式5:自抛物线顶点引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交抛物线于 P、Q,试问直线PQ经过对称轴上的定点吗?

变式6: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P1,P2,分别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M1,M2,则

三条线段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原来就是等式 的延伸。[3] 问题探讨7:除了上面这些结论,你还能从找出与焦点弦相关的其他性质吗?其他圆锥曲线焦点弦有这样的性质吗?请同学们课后探讨,并在下节课把自己小组的探讨成果在全班作介绍。

教学反思: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纲”充分交流,在合作交流的探究氛围中思考、质疑、倾听、表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掌握重点,解决难点,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困惑4:“华而不实”是小组合作交流的错吗?

对策4: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教学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形成有价值的观点,从而突破学习的难重点。案例3: 人教版新课程A版高中数学必修①第一章《§2.2函数的表示法》第一节课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中函数的表示法是既重要又抽象,也是是教与学的一个难点。对高一学生来说,要正确而又深刻理解这一概念还是有非常大的困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情境1:如图,把截面半径为25cm的圆形木头锯成矩形木料, 如果矩形的一边长为x,面积为y。

问题1:根据你对圆内接矩形已有的知识和函数的概念,请 把y表示为x的函数.。

情境2:矩形的面积为10cm,如图矩形的长为x, 宽为y。对角线为d,周长为l。[3]

问题2:你能获得关于这些量的哪些函数? [3]

(要求独立思考写出函数式后,然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最后全班交流)。上述问题一提出,出乎我的意料,每位同学都在他们的小纸条上

写了至少3个表达式。

然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哪些是函数式?课堂非常活跃,几乎每位同学都能参与了。

教学反思: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该问题入口浅,思想深,直击函数概念和函数表示法的本质,可以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概念理解。课堂上学生反映热烈,兴趣盎然,人人都能参与到小组活动讨论中,从而对函数的表示法的概念理解入木三分,从问题的解决中领悟数学的本质。

事实表明,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组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些必要的数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以上是本人在新一轮 “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一些教学案例,我想,只有不断地感悟新课程,让我们继续努力实践与探索,不断吸取当代先进教学理论,不断充实自我,以期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下载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高效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效课堂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高效课堂模式下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今天能坐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高效课堂”这一口......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方法(试用) 一、〈一〉、评价细则与标准 1、教师对小组预习“学案”评价(小学对预习任务检查评价) 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教师在要每节课......

    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农村英语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实效性的探究 田庄中学蒋勇军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从理论和实际......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化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是MS-EEPO有效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效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美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课题总结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体会美术课程的意义和教学的多元价值,改变原来美术课的专业化倾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合......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谭格庄中心初级中学 王玉林 学校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摸索与探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认识,并取得了初步的......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掌控时机,当好导演,让 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到达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3.全班交换。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但也面临分组随意、注重形式、忽视实效等问题。所以要合理的分组,教学内容上要精心设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