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

时间:2019-05-12 18:1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

第一篇: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

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

星期一

汪秋英(F5312)

1007032019 程丽苗

1007032008 陈林懿

1007032021 戴中洋

1007032022 丁海楠 1007032023 董

1007032024 董

1007032025 冯蓉梅 1007032026 冯婉玲 1007032028 冯玉惠

1007032029 付丽华

1007032030付文强

1007032032龚凑聪

1007032033古力尼散木1007032034 谷巧荣 1007032035 桂远金

1007032040 侯伟林

1007032041 胡久荣

1007032042 胡宇晨

1007032043 黄家翩

1007032044 黄盼平1007032045 黄艳青

1007032046 黄阳妃

1007032049 贾

1007032056 李红桃

1007032037 郭珍珍

星期二

汪秋英(F5312)

1007032087 潘小妹1007032088 彭丽燕1007032089 乔丽娜1007032093 任苏姗1007032094 任永红 1007032095 盛卫芳1007032096 史冬冬 1007032097 史可英 1007032098 帅

1007032073 刘

1007032074 刘

1007032076 刘智慧 1007032078 龙群英

1007032077 龙桂妹1007032079 陆纯艳1007032081 毛

瑜1007032068 刘乐辉1007032080 马春雨1007032082 梅

蕊1007032108 唐晶晶 1007032109 唐沅阳 1007032110 涂飞辉 1007032111 万

青1007032112 王丹凤 1007032113 王佳佳

1007032114 王嘉伟

刘晓玲(F5314)

1004014013 黄

1007032001 阿提凯姆 1007032002 安生霞

1007032059 李雪云

1007032003 曹壬誉 1007032004 陈

1007032005 陈凤凤1007032006 陈贵兰 1007032007 陈丽珍1007032054 雷

微1007032009 陈梦昀1007032010 陈

翩 1007032011 陈

思 1007032012 陈伟豪

1007032013 陈

熙1007032014 陈雪晴 1007032015 陈亚琴

1007032016 陈

1007032017 陈

芸1007032031宫双双 1007032051 金思思

1007032052 匡益之

1007032053 赖颖珺1007032055 李

丹1007032058 李开红

星期三

刘晓玲(F5312)

1007032027 冯 颖

1007032036 郭

颖 1007031024 李

1007031032 马晨霞

1007031056 俞妃妃

1007032061 廖

勇 1007032062 林小青

1007032064 刘

1007032065 刘

1007032066 刘宏鸣1007032063 凌鸿财1007032072 刘文霞1007032071 刘蓉蓉

1007032083 莫美莹

1007032085 潘晶晶1007032091 邱俊强

1007032092 热孜宛古丽1007032099 宋建勇1007032101 宋

艳 1007032102 孙

策 1007032103 孙悦琳

1007032104 孙泽亚

1007032105 谭

1007032106 谭

双 1007032067 刘慧芳

姜建文(F5314)

1007032038 何先梅

1007032039 何志颖

1007032050 简武军1007032018 谌志新1007032020 戴

1007032057 李建立

1007032075 刘永生1007032090 秦雪儿1007031007 冯尧莉

1007031018 江普生

1007031036 聂紫邑1007032060 李义旺1007032086 潘

攀1007032069 刘丽萍1007032070 刘钦花1007032135 杨

斓1007032140 曾国勇1007032145 张建涛1007032144 张慧芳1007032146 张琳辉 1007032147 张松惠 1007032148 张雅玲1007032149 张亚运 1007032150 张

应1007032154 赵湾湾

星期四

汪秋英(F5312)

1005034005 龚思丹1007032115 王

建 1007032116 王

菁1007032117 王珺彦 1007032118 王

燕 1007032119 王

哲 1007032120 魏

娟1007032121 魏

萍 1007032122 吴嘉韵 1007032123 吴沁芸 1007032124 吴

毅1007032125 肖德健 1007032127 谢月梅1007032128 辛

鑫 1007032129 熊

淼 1007032130 熊

颖 1007032131 徐度建

1007032132 徐文超

1007032133 徐

1007032134 颜秀敏 1007032136 杨漪蓉

1007032137 姚

1007032138 游

1007032139 余

茜 1007032141 曾木兰

姜建文(F5314)

1007032142 曾

1007032143 湛桂女

1007032151 章

1007032152 章志鹏 1007032153 赵胜男

1007032155赵彦敏 1007032156赵 颖 1007032157郑朝强 1007032158郑栌凌

1007032159周民贤

1007032160周琪

1007032161周琪琪

1007032162周扬

1007032163朱爱丽

1007032164朱丽娟

1007032165朱群艳

1007032166邹光明

1007032167邹

1007041114熊文丽

1007041124易飞燕

1008063002巴

1008063141肖

1008181016江洋洋

1011021017金

1011021056张秀珍

注:本表为最终安排,主要是由原来的每班三个班共九个班合并成七个班,每班25人,排班过程中已尽量考虑到分配到原班级和同学的需求。若有疑问,联系:*** 廖勇或刘晓玲老师:*** 无特殊情况,请勿随意调课!

第二篇: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设计说课

篇一:电子电工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上午好!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对于《电工基础》这一门课程的设置。

这些能力的获得就需要通过教学来进行实现。那么如何使学生获取这一些专业素质与能力呢?那就需要通过许多门课程的学习。

课程的设置需要准确定位,而一个课程的建立需要进行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师队伍的建设、评价标准的建立、校本教材的标准等过程,努力打造市级、省级的精品课程。

以日光灯电路的分析与制作这个一学习情境为例,以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采用项目教学方法,通过设计与分发项目任务书,使学生了解这个项目所需要掌握的相关知识与要求完成的任务,对该项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电路与相关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对该项目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准备器材,进行电路的装配与调试,并撰写实践报告。

教学过程中主要有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实训、实习工厂顶岗实习、企业见习、毕业设计、专题报告讲座、职业资格考试等模式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情境为管理依托,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以任务作为驱动,以项目作为导向,达到教学做一体的目的。

课程的考核模式主要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理论部分:50%,其中理论考试占35%,主要是以教学情境为依托,考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归纳、整理及深化的能力。平时成绩占15%,考核平时出勤、作业、文明安全、团队协作等方面。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篇二:电工电子说课 说案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说课稿

说课人:赵安

本学期所授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90学时 学分:5学分

授课对象:机电、数控、模具等

一、课程目标

1、目标体系

① 认知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熟练运用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熟练的分析典型、常见的单元电路,熟悉电机的性能及控制原理;

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实践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本课程目标在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所起的作用

3、设计课程目标的依据

① 教材特点

参考教材:《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周元兴主编,2008年5月,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路》邱关源主编,2006年5月,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 本课程与相关企(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 本课程主要是机电技术学院中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机电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实施

1、选取教学内容

① 以必须、够用为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尽量与企业的实际岗位相联系。

(2)按照实际的岗位要求,对教材设计的章节内容进行划分。包含应用技术模块部分的章节作为教材上课的重点,如果实际岗位要求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则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② 根据岗位要求和教材(课程)内容列出若干项目

2、教学过程设计

专业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讲解基本电路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电路;实践教学包括实验。

下面以“基尔霍夫定律”说说教学过程设计

②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基本电路的认识,欧姆定理。

③引出教学任务

引子:什么叫做结点?什么叫做回路?什么叫做支路?画出电路图让学生讨论分析。

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画出电路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计算出结果。

⑤下课前总结及课后作业

三、本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

四、课程评价

1、教学效果考试方式

考核成绩评分结构表

2、教学效果评价

①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的有机结合,学生能及时地将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消化,并通过实验环节将课堂的知识转化为真正的技能。

② 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五、课程教学设计特色描述

2、课程内容安排紧密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及考证要求,突出内容的实践性、职业性。篇三:模拟电子技术说课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的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pn结的形成过程全靠想象,所以学生感到太抽象,不好接受,所以我考虑到用实验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演示来授课,以期达到良好的

二、说目标

基本概念、定性分析,定量估算为主,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应用,避免过多过深的理论探讨、公式推导,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思路,激发学生的专业

三、说教法

(1)时间安排:一学时

(2)任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共价键、价电子、自由电子、空

穴、p型和n型半导体。

(3)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大约需要3分钟)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类型二极管给学生看,然后用实验箱演示二极管的单向导

中表现有什么不同?进而提出本课要探索的内容:半导体和导体有着不同的导电

2、新课探索

比较导体,绝缘体、半导体结构的不同,用动画演示半导体中的共价键结构、两

空穴实质上是价电子在共价键中留下的空位,空穴的移动实际上是价电子在共价

固定座位,指派几个学生为自由电子,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掌握枯燥的概

3、设问:掺入五价元素得到什么半导体?掺入三价元素得到什么半导体?磷元

素,五价,提供一个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多子,空穴为少子,磷元素变成正离

子。

负离子。

4、pn结的形成过程:(15分钟)

多子的浓度差异,引起扩散运动,扩散使交界面处的载流子跑到对方区域,留下

运动使阻挡层变窄,削弱内电场,促使扩散运动进行,二者的运动是矛盾的,当 扩散和漂移相等时,达到一个动态平衡。

晶体二极管说课稿

一、教学目的1、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

2、了解晶体二极管分类和基本结构,会识别二极管的型号,并

会利用手册查找相关的数据

3、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晶体二极管的极性、挑选以及二极管的材质

4、了解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掌握关键名词,理解二极管的导电

特性

5、掌握晶体二极管的各主要参数及选择二极管的方法

6、识别晶体二极管的型号并会使用《电工手册》查找相关的数

二、实验器材各种晶体二极管实(发光二极管、整流二极管、大功率二极管、稳

压二极管),mf万用表15块,硅整流二极管1n4007 15只,锗二极管15只,试

验板一块、3伏的直流电源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5分钟)

教师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电器,如:电视机、计算机、音箱,dvd 等。

的电子元件的初步知识。

板书:(第一章第一节 晶体二极管)

2、进行新课

(1)pn结(20分钟)

2讲解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 3pn结的概念

用发光二极管演示实验验证pn结的单向导电特性,加深学生对pn结单向导电特

(2)二极管的分类、结构及命名方法(15分

钟)

(3)直观法识别二极管的极性:a:观察外壳上的符号标记b:观察外壳上的色

点c:观察玻璃壳内的触针(10分钟)

(4)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加入两个演示实验;培养

分钟)1用演示实验验证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加深学生对二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2老师讲解检测方法,分小组让每个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检测二极管的材质以及二极管的挑选。

(6)伏安特性(45分钟)晶体二极管两端电压和电流关系可以用伏安特性曲线表示。它反映了流过二极管的电流随外加电压变化的规律。

1什么是伏安特性曲线呢?出示伏安特性曲线概念课件,3然后播放伏安特性曲线课件,进一步分析伏安特性曲线,详细讲解各名词的概念以及在曲线上的位置。注意各关键名词定义及区别(死区、正向特性、门坎电压、导通电压、正向饱和压降、反向特性、反向电压、反向击穿特性、击穿电压)。

5下一步又引出:主要参数。课件展示出主要参数并逐条讲解定义,借助伏安特性曲线指出具体的位置,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强调各参数的选值范围。

如:1n4001 1n4007、2ap8a、2cz58的vr、vf、ir、ifs

四、归纳总结:(5分钟)

设计问题,由学生回答问题:

(1)pn结的最重要特性是什么?

(2)二极管按材料分成哪两种?按结构分又能分成哪几种?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分为几个部分?

(5)什么是正向特性?什么是反向特性?什么是反向击穿特性?

(6)正向特性又分成几个区域?

(7)反向特性有什么特点?

(8)反向击穿特性有什么特点?

(9)ifm、vrm、ir、fm、vr、vf、ifs各代表什么意思?

(10)请查出以下各二极管的工作参数:2ap23、1n4002(11)怎样检测二极管的极性?边做边演示

(12)怎样检测二极管的好坏?

(13)说出以下各二极管的名称

五、反馈练习:(5分钟)

1.书面练习:课本练习题p23—2、3、4

第三篇: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

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说课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本节教材分成: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氧气的用途三部分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因为物质的用途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性质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并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物质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为以后探索别的物质如氢气、二氧化碳等做铺垫,教给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程序、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

1、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思想教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基本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教学用具演示实验:[实验2-2]至[实验2-5]多媒体课件:氧气的物理性质动画,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录像,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知识竞赛法这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集体感和荣誉感强的特点在抢答竞赛中,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高,有利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4、质疑释疑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氧气化学性质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氧气的用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首先以儿童游戏的形式开场[谜语]: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层层深入、讲述新课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调整了课本顺序,由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积累说说氧气有那些用途?学生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一、氧气的用途如果学生说不全我将采用以下两种补救方式:

1、阅读课文,及18页图示

2、课后在网上、课外书籍上查资料或与父母交谈这样有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参透“知识的获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让学生多关注平日司空见惯的事物,因为生活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二、氧气的物理性质[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提出问题:在通常情况下氧气的色、态、味?[教师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克/升,空气的密度是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为什么?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学生进行思考,再通过观看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动画,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能归纳出:物理性质

1、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略大

3、不易溶解于水

4、氧气–183c液态氧-218c固态氧《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第二课说课稿教材分析《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属于高一课本第三章第五节,这一节我把它分成二课时第一课时讲离子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第二课时讲离子方程式及其书写方法把难点分散,重点突出学好这一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初中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第三册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正确而又熟练地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在高考中重现率达标100%本课时的教学目的:知识方面:

1、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学会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对比,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思想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认识到事物变化过程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方面本课依教材特点,采用螺旋式发展,循序渐进,探究式、问题讨论式教学具体解决重、难点的方法如下:

1、”由旧引新,以旧带新”的方法:学生新知识的获得,必须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如果学生对新知识课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就难以理解新知识由于上节课已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我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采用探究式教学,由实验复习旧知识,引出新概念,由表及里地揭示反应的实质,使学生深刻地掌握离子方程式的定义并通过关键词的点拔,巩固了定义的外延和内涵

2、正确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初学者按课本上四个步骤书写,第二步“改”是教学中的难点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书中给离子方程式下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合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从而得出书写离子方程式实际上是依据该物质在反应体系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来决定写成离子形式,还是写成化学式,而不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3.课堂上要有计划地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在此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强酸、强碱、可溶性的盐要写离子形式,再由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把一堂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一堂以实验为主的新课既强化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三、学法方面在本节教学中我着重突出了教法对学法的引导在教学双边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旧知识为指路灯来探寻新知识,层层深入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基础知识应该扎扎实实巩固在学习过程培养了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能力这节课我尽可能用实验来引出问题,解决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确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使他们注重自己对实验的观察,分析,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授课过程中一系列发散性的设问,使学生明确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好理论重在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知识真正灵活地融入脑海之中

四、教学程序1.谈谈实验的导入:由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以及发生条件这部分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并不难,若从定义上复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但对于溶液中反应本质的深入,他们还非常薄弱故做以下两组实验:a.盐酸,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b.盐酸,硝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提问:为什么会产生同一种沉淀,或产生同一种气体?是离子反应?是什么离子参加反应?结论:Ag++Cl-=AgCl↓CO32-+2H+=H2O+CO2↑教师指出上述两条就是离子方程式引出离子方程式的定义,指出定义中的关键字“用实际参加反应离子的符号”并且引导学生得出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某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表示了所有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这样导入课使学生对定义有本质理解把学生引入主动学习的情景之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本课题出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部分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化学的第一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过程的启蒙课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化学的特殊价值及对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产生化学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这样影响学生以后化学的学习因此,本节内容是化学教学必须处理好的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化学的发展史

4、教学难点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第二部分说教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相互合作、引导探究、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的方法,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第三部分说学法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使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学习到知识点,再通过化学发展史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化学与生活主要教学流程:创设情境交流与小结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图片并向学生讲解这些图片与化学的密切关系,能用特殊材料采用化学方法制成神奇的工艺品,使学生看到的多彩物质世界都与化学有关,化学无处不在,从而引入新课

2、共同探究化学研究的对象及什么是化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是化学?再和学生一起归纳出相应的定义提问学生能否例举出一些自然界不存在,而是被科学家研制出来的物品,随后向学生介绍神舟六号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化学的重要性,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一起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萌芽阶段;近代化学的基础;现代化学;绿色化学

4、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5、课堂小结让学生明白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这些事物第五部分说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概念:

2、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3、化学发展史:

4、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化学无处不在5、绿色化学:

6、怎样学习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第一课时本课题出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学生的第二堂化学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初步了解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并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是世界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运用

4、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和总结

二、说教学方法为了落实课程目标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实验交流、讨论启发式教学,通过演示实验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的目的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增强,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

三、说教学过程首先列举生活中的几种常见物质的简单变化,让学生思考,并使其明白世界是由物质组成且物质在不断的变化,从而引入新课在之前已学的物理知识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本课题的第一个实验:实验

1、水的两态变化,引申固态的冰这是很常见又熟悉的现象,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增强了自信心随后逐步引入以下几个实验:实验

2、胆矾的研碎我会请两位同学位上讲台动手研碎胆矾,一起证实整个实验变化的过程;实验

3、将研碎的胆矾溶解和学生一起观察溶液,引导学生观察此时是否有沉淀生成,然后往胆矾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提问学生观察到什么现象实验

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请两位同学起来描述实验现象,对比他们观点的异同我将把实验2安排和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1、实验3和实验4由我来演示,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完成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讨论,要求他们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由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只是各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实验3和实验4物质的属性变化了,有其它物质生成了从而由此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最后,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学生产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观念,再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出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二、说教学法方法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会按照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我会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简单的实验,最终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而学到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三、说教学程序我会给学生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取一支蜡烛,观察;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

一、学情分析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二、教材分析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⒉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⒊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臵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⒋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

四、学习方法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

五、教学过程设计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⑴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⑵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⑶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⒉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⒊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⒋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⒌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⒍拓展研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⒎课堂小结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绿色化学——环境美好化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从内容上看,本课题共由两部分组成:认识常见仪器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知识展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基础、习惯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不仅乐于观察实验更愿意亲自动手来做由于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都很高,所以课堂教学上应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规范操作,为今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实验的观察、操作,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化学实验操作的学习过程,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本课题共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开放式实物教学法先请实验员介绍实验室有关危险药品的放臵、实验室配臵的灭火器、黄沙桶等安全知识和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先在仪器、设备、药品柜上贴上有关名称、性质和用途的标签,然后组织学生参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这些仪器,以减少有些学生对实验的恐惧感第二课时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的方法,让学生熟练和规范地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技能课题1空气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教学创意”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依据课标说理念本课题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臵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依据学情说教材《空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课题一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及日常生活积累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都显得比较零碎,不够深入学生已经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能流动,空气里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而本课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空气的成分,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探究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教材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学习“走进化学世界”,对学习化学有了基本的了解,体会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单元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先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二和课题三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所以,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于以前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又是对以后的知识则起着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⒉结构特点这一节内容包括三个小标题:“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因此,内容的安排上既没有与小学科学课中的知识重复,又以此为基础拓展深入,表面上平行的三个小标题,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根据教材及课程标准,我将本节的内容分为二课时,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空气的组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⒊教学目标根据科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⑴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组成;⑵能从生活经验出发,对空气的成分进行合理的推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⑴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⑵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⑶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对化学学习的兴趣;⑵初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科学的看待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及结论;⑶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⑷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仪器、药品: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装臵、水槽、塑料瓶、红磷、水、火柴,蜡烛、木条、注射器、石灰水

三、创设情景说策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要求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进取的科学探究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重视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注重体现教与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技能的目的四、立足互动说流程引入课题→探究1: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2:探讨空气成分→探究3:测定空气中氧

第四篇:实验教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教材分析: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是“生态系统”这一节中的一个活动设计,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并且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验设计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2、能力目标:通过设计并制作生态瓶,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独

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生态保护的紧迫

性,认识到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设计一个生态瓶建立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教学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情境:

教师展示一张池塘图,引导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教师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那么我们自己可以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单的生态瓶,来观察这个封闭系统中的动植物的生存状况。

二、设计生态瓶:

教师讲述:介绍并板书实验原理、材料器具 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

问题提示: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有哪些?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对照实验如何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展示: 优秀设计方案:

一、小生态瓶的设计要求

1、生态瓶制成后, 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

2、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 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3、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 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 并便于观察。

4、生态瓶宜小不宜大, 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5,要留出一定的空间, 储备一定量的空气。

5、小生态瓶的采光, 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 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 否则瓶内水温过高, 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二、小生态瓶的制作方法

1、材料用具:水草(如茨藻)、水生小动物(如椎实螺、环棱螺)、水、砂子、玻璃瓶(如标本瓶、大试管或医用葡萄糖注射液瓶)、凡士林。

2、方法步骤

(1)瓶子处理:洗净标本瓶, 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2)放砂注水:往瓶中放入1cm 厚的砂子, 再加水至瓶子容积的4/5。(3)投放生物:待瓶内水澄清后, 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4)加盖封口:瓶子加盖, 并在瓶盖周围涂上凡士林。(5)粘贴标签:在瓶上贴标签, 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6)放臵瓶子: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 放于阳面窗台上(以后不要再随意移动其位臵)。

三、对照实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要受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为了 2 探索人工模拟的微型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组成, 使其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可以多设计几组对照实验, 每个对照实验中, 只变动其中一种因素, 例如:

注: 表中光照栏“+ ”代表阳面, 为可见散射光照射;“-”代表阴面, 为背光处。

如果欲探索哪种小螺对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为重要, 则又可增加一倍的实验组合。即前14组为椎实螺, 新增加的14组为环棱螺。

四、观察

1、每天观察1次, 并做好记录。

2、判别水草和小螺存活的标准。水草绿色为生活状态;发黄、变黑, 而且柔软下沉,即为死亡。小螺外壳灰绿, 能运动, 为生活状态;外壳变白, 而且浮起, 即为死亡。

五、说明

在放有河水的封闭生态系统中, 除了有投入的水草和小螺外, 河水中还有 单胞藻、原生动物和其他微生物, 而且水中还溶解有各种矿质元素, 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也是一个营养结构极为简单的生态系统。投入的椎实螺, 用腹足爬行瓶壁, 以齿舌刮取瓶壁上生长的绿藻为食。环棱螺为杂食。

六、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束之后, 应对结果作出分析。分析实验成败的原因;分析小生态瓶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如果设计多组实验, 则应进行结果比较, 找出最佳设计方案。板书设计:

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一、实验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其结构与功能发展协调的重要标志。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序,则取决于它的物种组成、营养结构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协调关系。设计和制作一种模拟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瓶,观察这个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

二、材料器具:带有螺旋盖的罐头瓶或可乐等饮料的塑料瓶,一个简单的淡水生态系统或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

第五篇: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的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本堂课主要是为了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实验能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酸碱的性质之后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以下这些知识

1、常见的酸和碱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酸碱指示剂

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因此对酸和碱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实验由现象到本质,进一步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学有所用的快乐。

四、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酸碱的性质的认识难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观察总结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六、教学过程

实验用品:试管 药匙 玻璃棒 点滴板 稀盐酸溶液 稀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钙粉末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石棉网 生锈的铁钉

一、创设情景:

展示两瓶无色液体(一瓶是酸,一瓶是碱)你将如何鉴别它们呢? 学生答:·········

注意:纠正学生语言的描述回顾:酸碱的化学性质

二、引入

下面我们一起动手实验验证它们之间的反应,实验活动1: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 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①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变为红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蓝色。

②稀盐酸、稀硫酸中液体不变色,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中液体变为红色。实验结论: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实验活动2:生锈的铁钉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②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6HCl+Fe2O3==2FeCl3+3H2OFe + 2HCl == FeCl2+H2↑

实验结论:稀盐酸可以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也可以和某些金属反应 实验活动3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出现蓝色絮状沉淀,溶液变无色②沉淀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但可以溶于盐酸。实验活动4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蒸发皿底部出现少量白色固体。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可以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 实验活动5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①试管中出现白色浑浊溶液②溶液变为红色; ③试管中仍是红色浑浊溶液。④红色浑浊溶液变成无色澄清溶液。实验结论:①氢氧化钙微溶于水②氢氧化钙溶液遇酚酞变为红色 ③氢氧化钙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三、课堂小结

1.结论: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2.原理:Fe2O3+6HCl=2FeCl3+3H2O;Fe+2HCl=FeCl2+H2↑

3.原理:2NaOH+CuSO4=Cu(OH)2↓+Na2SO4;Cu(OH)2+2HCl=CuCl2+2H2O 4.原理:NaOH+HCl=NaCl+H2O 5.原理:Ca(OH)2+2HCl=CaCl2+2H2O

四、课堂练习

请选择适当的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1)2KOH+H2SO4====_________+2H2O(2)2NH3·H2O+H2SO4====_________+2H2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NO3+H2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aCl2+2H2O

下载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级实验教学设计课安排表(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2500字,终稿

    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摘要】在高职教育教学阶段,对于像工业分析、石油化工、生物制药等多种专业来说,有机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是深入学习各专业知识的一个基础,是高职......

    过滤实验教学设计

    过滤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员 周灯学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了解过滤的原理 2.了解过滤主要操作步骤和适用范围 能力目标:1.学习过滤操作 2.分析过滤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态度......

    实验教学情境设计

    实验心理学认为,创设实验情境与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本质在于视觉形象与特定意义的结合;从而有效地引起学生的视觉追求,思维激活,记忆强化。王宏老师针对上述问题总结......

    科学实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实验课《推和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预测物体受到推和拉时会发生什么变化。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3、......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新课程中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 思南九中徐兴婵本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改革,同时根据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走向,本人觉得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一、高中......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睢宁县李集中学 沙兴群 *** 教学背景分析 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十节......

    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

    水循环实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水循环是地球上的水章节内容的重难点,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

    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空气的成分的测定 实验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