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终稿)

时间:2019-05-12 23:3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终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终稿)》。

第一篇:教学设计终稿)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新课标下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是缺一不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学生听力的一些主要因素有:

(一)学习动机

(二)学生的学兴趣

(三)语言知识

(四)理解能力(五)背景知识

二、对此我们在听力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听、说、读、写并进,强化听说领先地位。

(二)加大听力训练力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1.教师要坚持用英语授课,尽可能让学生多听;

2.充分利用学生喜爱英文歌曲的现象,将英文歌曲用于听力教学;

3.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受多媒体教育的机会增多,很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很多好的听力录音,这些都是训练听力的绝佳机会,既可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的英语整体水平。

(三)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语句结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

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语言水平的高低,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四)重视听力技能训练 1.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由于英语语音中存在弱读、失去爆破、连读等现象,学生在听时会产生一些困难。因此,老师要尽量地用英语解释,辅以图片、体态语等方式,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摆脱母语的干扰。

2.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

(五)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掌握短语和固定用法

让学生广泛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如《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就是非常好的材料来源。

在平时听力教学和其它教学中,让学生多做听写的练习,由词到句,由句到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积累大量的词汇对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

(六)掌握好语法知识

掌握语法知识是提高听力水平的基础。语法结构是句子的框架,熟悉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所听内容。

总之, 英语听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简单听的问题, 而是一个克服障碍, 发展技巧, 丰富知识, 反复实践的过程。听力训练不应急于求成, 应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而通过分析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障碍, 有利于减少影响英语听力的因素, 有利于克服英语听力中存在的障碍, 有助于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见解,望老师能给予指正.

第二篇:有的人教学设计终稿

20* 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目标(1)弄懂诗歌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在理解诗歌的意思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诵读;(3)了解诗歌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师导入:毛泽东同志一连用了5个“最”字,论定了鲁迅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无可替代的地位。1936年10月16日,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临终他说,“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然而,人们真的那么容易忘掉他吗?事隔十三年后,诗人臧克家在北京参观了鲁迅故居,有感而发,写下了诗歌《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看到题目,你们对这首诗歌会有什么问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吗?你想从中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板书设计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教 学 设 计

杨小街中心小学:柳艳华

第三篇:At the farm 教学设计(终)

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下册 Unit 4 At the farm 教学设计

Part A Let’s

learn Let’s chant

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

王淑梅

知识目标:

1.听、说、认读主要语言结构: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略回答。

2.能够听说、认、读单词tomato、carrot、green beans、potato.技能目标:

能够在情境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What are these?并能用They are....来回答。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句型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及其简略回答。难点:

单词tomatoes、carrots、green beans、patatoes的发音。

三、教学过程 Step 1: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师生问候,用英语打招呼。

教师采用歌曲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不仅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创设一种学英语的氛围,更在演唱的过程中预习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词汇,为本课教学的顺利开展做好了铺垫工作。

1、Let’s sing An apple a day.2、Look and

read Step 2: 新课展示 Presentation 1.教师利用guessing game,让学生猜出carrotstomatoesgreen beanspotatos 教师通过直观的图片展示和直接引导,让学生知道今天所学的对话句型。

利用课件出示句子What are these...?” 引导学生回答They

are....2.利用课件出示并展示What are these? They are...3.教师点名请班上的几组学生仿照今天所学的对话,进行句型操练:Are these pencils? Are these...? 并引导学生之间做出回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使用所学知识。

4..教师学生操练:What are these? They are...利用课前教师准备的图片与学习用具来联系,用tomatoes、carrots、green beans、patatoes卡片来复习这四个新单词。5.听录音,跟读。巩固四个单词的读音。有目的地进行单词正确读音的训练。

6、巩固练习:

(1)写出下面名词的复数形式:(2)填入所缺的字母,组成正确的单词: 7.小组内互相对话。

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感知语音,进一步了解对话。

8、课件出示对话及其汉语意思。

通过再次呈现,不仅加深印象,还能照顾到后进生。Step 3: 趣味操练

Practice(小组合作)

1.学生四人一组分角色练习对话。

让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练习今天所学的单词。2.小组展示:表演对话。

学生通过表演,大胆展示自己,培养自信,提高兴趣。3.Let’s chant 学生通过表演,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的句型与对话。Step 4:Let's play games(1)飞机大赛。(2)手到擒来 Homework ☆:一星级:听录音,会读单词和句子; ☆☆:二星级:单词、句子会写会读;

☆☆☆:三星级: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They’re…描述蔬菜特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任选一个做)

第四篇:《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终南别业》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王维的文学常识;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品味其艺术魅力。

3、欣赏诗歌描绘得优美的自然景色,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终南别业》通过描写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生动刻画了隐者形象,表现出诗人隐居终南山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趣。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原籍太原,其父迁居于蒲州,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中进士,作大乐丞。后受宰相张九龄知遇,得为右拾遗。后被贬,后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有《王右丞集》。

2、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4),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无常,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

2、“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4、“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

四、合作探究:

怎样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

明确:“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今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义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可见,这两句诗便是一幅山水画。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诗诗中有画,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这首五律,通过写诗人自己退隐山林后游山玩水,自由自在欣赏大自然的闲适情趣,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闲适怡乐、随遇而安的情怀。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终南别业

中年厌俗信佛教;赏景兴致与乐趣; 随意而行好心情;遇叟交谈忘归期。————闲适怡乐、热爱自然。

第五篇: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_2

习题课教学设计(终稿)

一、教材依据:

采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复习题11拓广探索第12题改编“中线”为“高”。

二、设计思想:

1、教学指导思想:

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材分析: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是初二几何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这节课探究的是如何从运动的角度来看待三角形全等证明的问题,通过类比迁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今后学好几何证明打下一定的基础。

3、设计理念:

(1)、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经历动手、动脑,学会观察、发现、分析、概括的学习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产生、转化和迁移的过程,强调对问题的分析、处理,渗透数学思想。(3)、给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增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4)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回顾所学的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快乐的学习数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己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对简单的几何证明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在特定的条件下,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还有点困难这有一个学生学习上数学思维的转变过程。由于我校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学生的学习素养普遍较低,教学中面对大多数学生,因此,教学起点不易定得太高,而选择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想通过剪纸活动去探寻证明途径,降低教学难度,这也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HL”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在具体情境中。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能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四种基本判定方法和HL定理去进行几何证明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对此例的学习,感受运动在知识的学习和知识技能的提高中的作用,经历由“静”到“动”的思维变化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新他们僵化的思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引导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大胆探索,合作创新的精神在对几何问题的分析、处理和解决过程中,充分认识几何证明的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逻辑思维的严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 点: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HL”定理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 点:把一般三角形全等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全等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小组讨论法。

课前准备:准备有关的纸张、剪刀和作图工具、多媒体,学生预习本节小结部分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剪纸操作,引入新知

问题1: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两个直角三角形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活动1: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1B1C1,使A1B1=AB,∠B1=∠B,B1C1=BC(即使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活动2:任意画一个Rt△ABC,再画一个Rt△A1B1C1,使A1B1=AB,A1C1=AC(即使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A1B1C1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学生主动参与,互助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图剪图。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提问小组学生或学生代表。

师生共同归纳:板书: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问题2:证明: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学生活动3:以活动2三角形为基础,用橡皮筋和长图钉构成△ABD和△A1B1D1点C是点D在BC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点C1是点D1在B1C1边上左右移动后的动点,三角形的高AD不变且垂直于BC边,三角形的高A1D1不变且垂直于B1C1边观察这样变化后当B1C1=BC时,△ABC和△A1B1C1全等吗?

学生活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和讨论。各组谈他们的做法和想法,听取教师的点评引导。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活动3,并巡视观察各小组学习、交流情况,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小组进行指导。

问学生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回到问题2的结论并加以肯定。

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2改写成已知求证形式,而作图分三种情况分三个大组按所作的图形加以证明。已知:如图,在△ABC和△A1B1C1中,A1B1=AB,B1C1=BC,AD,A1D1分别是 △ABC和△A1B1C1的边BC和B1C1上的高,且 AD=A1D1.求证:△ABC≌△A1B1C1.(如图)

学生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归纳,既有助于训练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归纳概括过程中把所学的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条理化、系统化。注意证明书写规范。

组长派组员去黑板上展示各组的证明结果,并讲给全班同学听,重在讲思路。讲完以后全班同学都可以进行点评,或阐述自己不同的思路。

师生共同归纳:

师生共同分析后由教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在银幕上展示解题过程。(略)

(三)小结与反思

回顾本节我们学习的过程,同学们可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收获?学生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回忆。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胆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体会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对图形的动态变化的证明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此改一点D(D1)为动点,证明中所出现的三种不同状态都可以很容易得到证明。很多学生都能体会到动态观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学习认识上的提高,促进学生严谨科学对待数学学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帮助学生提高这样的认识,这样才能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这节课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这三个维度方面的目标都有所体现。在如何关注学生的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都进行了探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方法,一步步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布置作业:

P27

复习题11第12题

下载教学设计终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终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终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六个生字,会写“拎”“聪”“晃荡”,理解生词意思。 2 练习用“一个---------一个---------另一个----------”的句式说话。 3有感情地朗......

    教学设计终(刘运)

    用PowerPoint制作生日贺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综合运用已学的PowerPoint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在掌握的基本知......

    《10的认识》教学设计终稿

    《10的认识》教学设计终稿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开始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终稿

    光的发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认识光的反射规律。 (3)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

    找因数教学设计终[合集5篇]

    《找因数》教学设计 ——泉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11级曾露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找因数》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解......

    《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终稿)[精选合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3.......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八年,对于英语......

    习作教学终稿

    《难忘的一件小事》习作指导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大与小”主题单元《语文天地》 【选题说明】 相较于《难忘的一件小事》来说,《小水滴与大海》较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