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8: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让学生体验、感悟历史。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时期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背景、特点、影响)。

【教学流程】 :

一、创设情景

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视频剪辑,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走进那段充满了硝烟智谋和英雄的年代。

学生说三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人物。教师板书:第19课 三国鼎立

二、第一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官渡之战

(—)多媒体课件展示:

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课堂设问一:那些军阀势力比较强大?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

2、超链接曹操《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出示探究(1):东汉末年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的生存环境昰什么样的?你的愿望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学生代表发言。

3、史料阅读

现在你觉得谁有可能统一北方?

4、官渡之战形势图

欣赏学生的评书官渡之战

5、探究2: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打败拥兵10万的袁绍而统一北方呢?说明了什么道理?(双方、多角度)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发言,然后归纳总结。

三、第二回 战长江孟德败绩 据长江公瑾纵火—赤壁之战

1、播放视频《火烧赤壁》

2、探究 3:赤壁之战中军事实力雄厚的曹操为什么反而失败了?

教师指出思路同官渡之战 学生相互交流,后归纳。

3、填表比较

骄兵必败

四、第三回 三国曹魏吴蜀汉 曹丕孙权刘备建史图情景三国鼎立形势图。填表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结束的?

分久必合,统一是发展必然趋势。

五、知识小结

六、小试牛刀

七、评说历史人物:

学法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如果问题设置过深或者重点不突出,学生则不知道怎么回答和回答哪一方面。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充满矛盾、历史上有争议的曹操这个历史人物,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曹操。本课涉及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与曹操有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极好例子。学生对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特别是战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要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重要的前提是学生要读懂课文,掌握更多的材料。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学生在看书以后,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1)那些军阀势力比较强大?谁最有可能统一北方?(2)东汉末年呈现一种什么样的格局?假如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的生存环境昰什么样的?你的愿望是什么?当学生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后,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曹操战胜袁绍的因素。

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学生代表积极发言。学生们说到了这些原因:袁绍骄傲轻敌,不采纳谋士的建议,导致谋士弃他而去;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上占有优势;招募流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经济实力增强;重视人才,善于用人,采纳谋士策略,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学生发言后,我及时进行总结,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有:双方实力的对比;指挥者的素质;民心的向背;战略战术;战争的性质等等。在分析这些原因时,可将双方进行对比。战争胜负不是仅取决于人多粮多,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更重要的是综合实力的对比,包括政治、经济、人心、谋略等。这样,学生便能够深刻了解、认识曹操了。

有了这个铺垫,同学们在回答第二个内容“赤壁之战”中军事实力雄厚的曹操为什么反而失败了?这个问题,就显得轻松自如,比较

容易,课堂气氛更活跃了。我们只用了较少的时间,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分析两次战争中曹操的一成一败、一得一失中充分认识和了解了曹操,为正确评价曹操奠定基础;同时,也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我觉得不再是教给学生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学生能否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因为兴趣和能力,要比知识本身重要的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关键一步。

新教材提供给我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基于作为历史教师的我如何理解当今的历史教学。我深知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第二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曹操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本课涉及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都与曹操有关,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分析战争胜负因素的极好例子。学生对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特别是战例比较感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因素上,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评价曹操这个历史人物。

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就是以曹操一生作为线索,分别设计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汉室衰微英雄起;第二篇章:官赤逐鹿英雄出;第三篇章:三分天下谋统一;第四篇章:英雄远去尽评说。因此在导入部分时采用《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涉及的时间较多,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些史实的时间,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在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基本史实时,通过画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如何全面评价曹操历史人物是本课内容的难点,采用了论从史出指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然后对人物评价的图片方法进图片行指导,然后再培养学图片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本课教学中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第三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郭素霞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节课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战争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

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格来检测学生预学效果,通过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果,引导学生谈论、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并谈出自己的感悟,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鼎立篇中学生自主学习后,各小组三名同学合作完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示意图,并让一、三、五组同学分别代表魏、蜀、吴三国,由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阐述本国经济。

在人物篇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通过对比诸葛亮和周瑜得出文艺创作和历史实际的区别。关于曹操,我通过真假曹操的辩论,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人物的评价,教会学生评价人物要全面。

总体上说,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学生已有的课外知识和教材的知识有机整合,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努力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把学习历史知识与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在本节课中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效果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是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的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滕 海 玄

《三国鼎立》虽然这一话题人人熟悉,入手不难,但其中人物繁多,事件错综,时空转换较大,要讲清讲好非易事,所以现行的教材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代表事件: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本堂课的导入部分我采用了猜歇后语、谜语等活动,学生们对三国时期人物非常熟悉,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恶判断,用较多的人物导入,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从军阀混战的历史背景入手,讲到曹操的崛起,然后引到官渡之战,这框内容我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时间、人物、结果、影响等基本的史实,还着重分析了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在过渡到赤壁之战这一框,我呈现了曹操在统一北方后所写的一首诗,以此点明他还想一统天下的雄心。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我作了一段较详细的描述,并且播放了火烧赤壁的视频,学生比较感兴趣,最后一框三国鼎立的形成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三国建立的人、时间、都城以及三足鼎立之后各自经济发展情况。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可取之处

1.三环设计的思路明晰。三大框内容通过情境设计带领着学生一步一步,渐渐进入每个内容去解决每个任务,让学生非常自然的领会本课的知识要点,及事件脉络。各框衔接自然。

2.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对比能力。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3.运用视频图片诗歌等直观素材,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适时进行情感培养。通过本课学习,还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如: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发扬谦虚的精神,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

二、不足之处

1.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不够。任务的设置与完成大都以提问题为主,只有两处是采用了学生讨论形式,现在想起来,我可以先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素材,让学生自己来扮演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再现一二个历史情景。如“曹操迎许攸”“三顾茅庐”“诸葛亮献火攻之计”等,这样课堂会更生动,学生对历史事件会记得更牢,也可以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当然我们要注意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作为老师首先要充分准备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掌握不好有时会控制不了局面。

2.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可以简化一些,介绍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正面人物,这一点甚至可以不讲。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

3.有些问题讨论不充分。其中两次战争曹操一成一败的原因分析过于粗糙,应当加以更详细的探讨;两次战争最好列表进行比较,以便学生清晰的认识与掌握。

4.评价学生方面太单一,应该多鼓励让其他学生相互评价,将课堂交给学生,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能力。同时不自主的重复学生的语言,既不够精炼,又耽误了课堂时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做笔记。

5.本节课教学内容较多,时间分配上有点问题,课堂讨论环节时间设置比较仓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总之,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今后我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多下功夫,还要多看一些相关的书籍,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教完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我利用流行歌曲《曹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出历史课堂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把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难点的突破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官渡之战这一难点,我给出三段历史史料,让学生根据三段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并选举代表分别发表本组的观点。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懂得“论从史出”这一道理。针对官渡之战这一难点,恰当运用了教材和课外史料,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准确掌握了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又指导学生学会复述历史事件。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对教材知识的过度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在讲完官渡之战后,中间过渡使用了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显示曹操的野心不仅仅是统一黄河流域,他想做的是统一全国,因此他挥师南下,发动了赤壁之战。这让学生对两场战争之间的联系,不会显的突兀。此外,在讲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一张需要让学生改错的“火眼金睛”的地图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在本课上的地图旁边画出三国鼎立的简易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语言的表达

对三国鼎立这一课进行了破题,明确指出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于孙权称帝建立吴国,此时才算三国时期的开始,所以严格说来,曹操并非三国时期的人物,纠正学生一直以来的错误观念,给之以醍醐灌顶的感觉。避免了对历史概念的混淆,增强了历史知识学习的严谨意识。

五、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学中一方面结合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知识点交待清楚,教材勾划清晰,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便利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板书的设计也尽量直观易懂,利于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较好的逻辑框架,也便于课堂小结和学生记忆。在总结本课重点内容时,我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局面、两次战争、三个国家、四个人物、五个时间,即“一二三四五”,利用了数字归纳法。

当然,回想整节课,还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一、没有考虑到学情,出示的材料都是比较晦涩的文言文,对于初一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而言阅读略有难度,应该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好。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可以简化一些,介绍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正面人物,这一点甚至可以不讲。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

三、缺乏适当练习以及试题缺乏趣味性,其实做完课堂总结后,应该选取一些典型例题作为当堂教学效果反馈,或许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初,我们可以用趣味竞答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从而让他们充分调动起思维。

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自信,但也让我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找到了进步的方向,上完本课使我懂得,教会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关键一步。

下载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模版)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历史课程改革就是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而小班化教育是指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18课 三 国 鼎 立 江苏省南京市扬子一中 徐建权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史实,分析曹操能够统一北方......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会元学校 历史教师战金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富裕一中王丽 设计思路 本课教法上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会学知识,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启发性原则,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学习该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该课重点是三......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识记要求 掌 握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 理 解 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曹操败于赤壁之战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能......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课题:《三国鼎立》 作者及工作单位: 肖明军 定州市邢邑中学 二、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