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推荐5篇)

时间:2019-05-12 18:1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琴潭实验学校六年级组

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的主题为“感悟人生”,安排了《天游峰的扫路人》《最大的麦穗》《山谷中的谜底》三篇课文及习作

五、练习5。

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天游峰的扫路人》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我”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我对老人自强不息,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上教师要把握好本文的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的特点进行读、悟、写的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老人的品质,品味老人话语中所蕴含的哲理。

《最大的麦穗》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去发现、去感觉,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作用;本文主要以朗读与感悟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中的哲理有所感悟。

《山谷中的谜底》我认为教学本文可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从探究学习中领会逆境和压力面前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适当退让的道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从课文人物的语言中,感悟深刻哲理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文中的主要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2、小黑板。

3、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二课时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今天,我们要一起游览著名的风景区——武夷山,去欣赏那天游峰的险峻,在途中,我们还会认识一位老人呢!

板书:天游峰的扫路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生字词。

出示:

攀登 精瘦 运动鞋 气喘吁吁

瘦削 眉毛 慈善 宿鸟

⑴同桌互读检查

⑵指读,互评

⑶这些生字中,你们认为哪几个字比较难写,需要讨论的?

⑷完成课后练习2。

2、指名朗读课文(可分小节读)。

提问:课文主要写什么?

3、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写天游峰的扫路人的?

第一段(第1、2节):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第二段(第3节):“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段(第4—12节):“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三、精读课文第一段。

1、听读第一自然段。(播放磁带)

⑴听读。

⑵听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一些什么?板书:天游峰

2、齐读第一自然段。

3、天游峰是一座怎样的奇峰?你知道吗?请你用笔把有关的语句画下来,读一读。

4、说话练习。

出示:

天游峰

5、文章怎样来写天游峰的险?

出示: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⑴指名读。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

板书:九百多级石梯

⑵这一句用什么方法来写天游峰的险?

⑶怎么打比方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可看出石梯怎样?

(高、陡、窄)

⑷情景创设

教者把一根棉线拎在手上,让线飘悠,感知石梯的险。

⑸自由读。

边朗读,边想象,边体会“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

⑹指名读。

6、这么险峻的天游峰,作者攀登上了顶峰,心里怎样呢?

7、指导朗读。

武夷山的天游峰是那么险峻,你能读出这种险势来吗?作者登上了险峰时是多么喜悦,你能从朗读中体现出这种心情吗?

自由练读,指名朗读。

8、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四、作业。

1、认真诵读课文。

2、写出下列字的笔画数。

攀()瘦()鞋()

眉()慈()宿()

3、抄写词语。

攀登 傍晚 伴随 气喘吁吁

瘦削 鞋子 慈善 自在悠闲

宿鸟 眉毛 汗珠 炯炯有神

第二课时

师述: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一)全班齐声朗读全文,要求读得响亮整齐、有感情。

(二)本节课解决两个问题:

1、出示第一个问题,找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读一读,再想一想这些句子在描写的特点。补充学习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天游峰高而险,是武夷山的象征,它如长城一样,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

板书:

天游峰;九百多级游客重而却步

半途而返

2、出示第二个问题:你觉得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学习外貌的语句:找出读一读,你觉得老人是怎样的人?(朴实、健康)

(2)学习动作、神态的语句:重点理解“悠然”一词

(3)学习体会语文的语句:“不得——————”

“按说——————”

“30年后,我们———”

板书:

扫跑人:每天一级级扫上山轻松自在扫下山自信豁达

外貌:————

神态:————

动作:————

语言:————

补充学习: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老人崇敬之情从内心升起,被老人的精神所折服)

(三)、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指导概括中心思想。

2、有感情朗读课文。16最大的麦穗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叙述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课文叙事简洁,说理深刻,围绕“最大的麦穗”,按照“事情起因→经过结果→即事明理”的顺序安排结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因此,要通过反复地朗读课文,抓主要的问题去理解,在此基础上,有效提取学生已由的经验,让孩子用自己的经验去兑换文中的道理。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习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我们穿越2500多年的时光隧道,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们一同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与大师对话、交流,让我们徜徉其间。

二、学习课文:

1、潜心读课文,与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对话、交流,定会有所收获。对话要有根有据,让我们先对苏格拉底和他的弟子做番研究。

2、学生人人自由朗读课文,圈画读写批注。

3、学生带着问题再读书,边读边做批注,将思考的结果、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在书旁。

4、我们与苏格拉底零距离接触,倾听他的声音。谈谈你对苏格拉底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大学者苏格拉底教育学生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他的弟子如此学习对人有什么启发呢?

阅读交流预设:

A“只许进不许退”——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B“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态度犹豫,不能当机立断。

C“„„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摘麦穗很认真,但眼光不够开阔。

D“总认为„„总以为„„”——总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不能立足眼前,首先抓住“现在”。

E“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读好这句话)弟子们失去良机、一事无成,无比惋惜。

„„

F重点讨论: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体会。

师:是的,你很会概括!苏格拉底虽然只讲了三次话,但他讲得少、引得巧、点得妙,效果好。他不愧为一位大学者!

请你们自由交流各自的读书体会,好吗?

生:我从中体会出一个道理:时间一去不回头,机会失去难挽留。我们要好好地把握每一次机会。

生:课文启示我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把握住现在,就掌握了未来。

师:你朴实的话语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

生:人的一生仿佛是在麦地中行走,人人都在追求一个最高的理想,犹如在麦地中寻找那一株最大的麦穗。如果好高骛远,不能脚踏实地,到头来只会落得两手空空。

师:你的感受很深刻,语言很流畅!

生:我认为,人的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抓住面前的每一次机会却是最重要的。因为,通向理想的道路是眼前的每一次机会铺成的。

师:理想是需要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和现实的完美结合才是重要的„„

„„

5、我们读书可以质疑大师,你也可以向大师挑战。

交流:

A美中不足:第六节苏格拉底直接告诉弟子们答案,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哲学家没有直接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感悟。

B“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以改为苏格拉底让学生找相对大的麦穗,不一定找最大的麦穗。

6、苏格拉底的弟子虽然没有找到最大的麦穗,但是经历了一次体验,聆听了一次教诲,由此禅透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出示: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A自由读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B指名读。

C说体会。

D“最大的麦穗”和“眼前的一穗”有什么联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E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F让我们将这段话铭刻在我们心中,练习背诵。

7、激情总结,回味无穷

时间过得匆匆,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忘返,突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变得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了:抓住机会,把握当前。

三、联系实际,升华理解

1、请学生结合实际谈谈对文章的理解。

2、请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体会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并写下来,部分同学写到黑板上。

3、读学生写在黑板上的自己的“名言”。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最后一段话。

附板书:

24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麦穗

实实在在

17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四、作业

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 山谷中的谜底

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

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

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

激趣导入

设疑激趣

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课后感受

学生学习这一文时,主要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的目的。

第2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二、继续精读训练

三、总结谈话

四、作业

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

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1、过渡: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么揭开的?

(1)讨论:东坡为什么只须雪松,而没有其他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有其他树?

(外部原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2)着重朗读和理解“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体会对比写法。

(3)了解详写略写:详写东坡和东坡雪松的情况,略写西坡和其他树的情况。

3、理解“少顷”的意思。(少顷:一会儿,不多时)他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4、齐读最后一段。

5、学习用警句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1、读一读,再抄写。

女贞惟一摧毁完好无损

景观帐篷毁灭得到启示

2、“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板书设计:山谷中的谜底

(启示)

弯曲和倒下更好的发展和生存

小组讨论

合作学习

课后感受

本课文主在是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觉得比较有劲,同时,在学习雪松是如何生存下来的时候,让学生运用动作来加强记忆,这样学生记得牢。

习作五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室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五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杜春存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和《花的勇气》,一个““阅读链接””,一个语文天地。本组教材,是围绕“生命”这一专题来展开的。《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生命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本单元教学用综合实践活动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把课文学习、语文园地的教学有机地排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单元教学过程成为一次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活动于一体、语文学习与热爱生命教育为一体的系列化综合活动过程。以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单元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径、畅”等17个生字,认识“袅、滥”等12个字;练习积累词语,要求会写会用其中的三十一个词,认识、记忆25个。

2.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3.练习积累关于“热爱生命”的哲言名句。

4.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单元教学难点

1、学习结合上下文、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2、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法脿小学集体备课通用教案

年级组:六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第五组18课—21课、口语交际习作

五、回顾扩展五 主备:孙长富 周次:第5周 课时:14课时 集体讨论时间:2013.02.24 教师签名: 教研组检查: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课前预习: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二、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三、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美丽端庄

内在美 执著的探究精神

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巨大贡献 淡泊名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难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

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预习作业: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老师带来一段录像:师解说意义。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飞天梦想实现的那刻,你们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

二、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千年梦是什么?怎么圆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叫千年梦?为什么以它为课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今朝指?)

三、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这些问题,仔细读文,注意读音,同时老师建议大家边读边勾画,觉得自己力量单薄,可以互相合作。

2、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师板书

师: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七十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世纪初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3、浏览板书,把板书中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谁来试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师小结: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5、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6、交流感悟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预设:

(1)万户飞天: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2)人造卫星: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规模大,人数多: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 4

精神?(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课件展示,师: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此时,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指一生读,然后师生合作读。(8)成千上万、终于

(9)飞天情景:壮观(想像)

(10)杨利伟的三句话: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你读懂了句子背后的意思把句号读成了感叹号,真棒)(11)意义;这是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可齐读

7、小结: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二、拓展延伸主题

1、解放军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

2、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生接,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一梦的实现要靠在座各位,而且,2009年三月一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千年梦圆在今朝,缘起今朝,让我们踏上寻梦之路,相约未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祖国发展的突飞猛进,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词语。

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炎黄飞天梦》。

2、片断练习:写一个片段,可以想象地描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在太空中的情形。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梦想——尝试——执着——梦圆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见微知著、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查找与课文中相类似的事例。

课前让学生读《怀疑与学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怀疑与学问》,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完成上面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究根源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思考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 7 的可贵品质。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说一说,在你心目中怎样的老师算得上最好的老师?(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样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大概是:“我”最好的老师是谁?“我”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是最好的?-------)

(谈话激趣,从生活走进课文中。引导学生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体感知,认识“最好的老师”

1、这位老师是谁?课文一开始又没有写他是最好的老师?请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浏览就是快速阅读,大略地看)

(学生反馈)、2、而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1——4自热段。边读边想,怀特森是一位()()的老师,最好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用一二个词来形容他,别忘了做批注。

(交流汇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生反馈,教师点拨,体会老师是一个糊弄、古怪、欺骗、过分、无理取闹、令人气愤的老师。)

3、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是怎样的?

放幻灯片: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假如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你会怎样读?(指名生朗读)我把后面两句改了,行吗?这不算测验,怀特森不算老师。(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好处)再读原句,体会学生气愤的心情。

4怀特森是一位古怪、欺骗、过分的老师,怎么是最好的老师呢?一定是弄错了,我们把课题改了,我最坏、可恶的老师,可以吗?先别急着下结论。

三、再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我们来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边读边想(放幻灯)怀特森是不是最好的老师?用波浪线划出依据来。仔细读,细细品,也可以和前后桌讨论一下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吗?

1、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举手,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到台上来。我们举行辩论会,底下的是正方,观点: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台上的是反方,观点:怀特森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说真理越辩越明,反方呢?老师来当反方,有信心驳倒我吗?

2、辩论要有说服力,理由在哪里?(课文中)

3、辩论开始

正方:课文的第三自热段,怀特森拿不存在的动物忽悠我,我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反方:学生反馈

正方:让你考零分,你还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零分吸取教训,不能睡觉------正方:学生考零分谁害的?老师有没有安慰心灵受伤害的我们,怀特森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反方:似乎根本------正方:他经常搞挑战、冒险,把学生搞的神经兮兮的,难道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正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正方:你认为老有兴趣,你敢接受挑战,跟我不一样。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不对呀!你看课文最后,我不仅有物证,还有人证:一个朋友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反方:“不,你的看法错了。”------正方:有道理

4、这么一辩,我明白了。

(1)作者还有朋友都考零分,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读: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2)怀特森老师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课尽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种“冒险”,但仍然觉得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3)怀特森老师用根本不存在的“猫猬兽”来忽悠学生,原来他的这种目的,就是为 9

了让学生(放幻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4)怀特森老师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训,他的用心良苦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重要的道理(放幻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由此可见,怀特森就是最好的老师(课题加感叹号)

5、你现在还认为他是古怪、欺骗------的老师吗?不认为(擦去学生写的内容)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6、请大家看大屏幕: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可以换成什么?(生反馈:盲从、盲目、过分相信、轻易相信)

我要非常遗憾的告诉你,这是作者回忆录的一部分,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完完全全相信书本,在读课文时,作者是怎样写的,你们就怎样说,这是什么?(迷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大脑,那就是:独立思考、怀疑精神(板书)

第二课时

一、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边浏览课文,一边独立思考(放幻灯):在你看来,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想完后,写在本子上,写下的是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不一定写很多,但要是真实的。写完的,轻声读读,还能怎样修改的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学生反馈------

3、无论你认为不认为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也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他都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二、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课外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坚持真理。)

2、作业:课外阅读《嗅苹果》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 怀疑精神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二、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三、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课题: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二、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先后安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帐单》四篇课文,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着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有关爱的专题在前几册中有所涉及,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一、二年级都有几篇课文是讲爱的内容,到了四年级也有关于爱的专题,可见,编者十分重视人文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本册内容有所拓展,也更为深入。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42个字,正确读写41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爱父母,关心他人。

2.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继续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2.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3.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视频。2.教学有关课件。教学时间:

本单元教学可用13课时 17.可贵的沉默

3课时 18.他是我的朋友

3课时 19.七颗钻石

2课时 20*.妈妈的帐单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4课时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选文范围是先秦诸子散文。把先秦诸子散文集中编排在一个单元里,并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点相关知识,这在此前的初中教材中是未曾有过的。我们这样编选,出于两个考虑:其一,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加强学生古代文化修养的精神;其二,突出本册教材的思想深度和研究性。

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往往要求中小学生“读经”(主要是读《论语》《孟子》),相应地,其他诸子的文章也要比我们国家中小学生读的多。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出发点肯定不会是完全一致的,但有一些应该是共同的,那就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打下古代文化根基,锻造国民性格和精神。那么成效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和台湾相比,在古代文化根底上,台湾的中学生确实比我们大陆的要深厚。而台湾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人,中小学时打下的基础对他们很有好处。至于“读经”对培养良好人格和精神究竟有无裨益,这个问题很复杂,这里就不说了。我们是否也应该让青少年大量地学习以儒家经典著作为主的先秦典籍?这对于几十年来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态度、我们的有关语文教育的思想等都是一个重大挑战,在没经过严密论证和认真实践的情况下,无法对这个问题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的初、高中《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都表现出对古代文化、文学的重视,增加了文言诗文的学习内容,提高了要求。在2003年初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里,“附录”部分“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里,建议学生课外读《论语》《孟子》《庄子》等,“选修课程举例”里,有“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这一门。或者是课外读物,或者是选修教材,这似乎是一种折中的办法,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先秦诸子著作的重视。它最终导向什么呢?这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到。

九年级下册设先秦诸子散文这个单元,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是为学生开启一扇窗户,埋下一颗种子,对先秦论著感兴趣或将来有志于从事文史研究的学生可以从这里起步

一、关于阅读教学

1.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各篇课文表达的主要观点以及论证方式,下面试根据各篇课文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提一些建议。

《公输》 这篇文章是墨子“非攻”思想的具体体现。配套的九年级下册自读课本里选用《非攻》一文,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读一读。《非攻》阐述了墨子“非攻”思想的理论基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激烈言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实质,有振聋发聩之效。它由日常事理出发,论证过程非常清晰,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什么困难。读了《非攻》,学生会更清楚地认识墨子反战的合理性,也会更深地认同《公输》里的墨子形象。

《墨子》的文章,通常认为逻辑力量强,而失之于干枯,《非攻》即如此,而《公输》却相当有文采。它的文采表现在这些方面:故事性强,紧张激烈,扣人心弦;能见出人物的基本个性;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出道理;多处用排比句,使得文章很有气势。整体来看,《公输》是叙事文章,不过局部有一些说理的成分。如劝说公输盘时,先诱导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顺着这句话作逻辑类推,则自然能得出他也不应该去攻宋的结论,这是采用了类比论证法;可是,公输盘标榜“义”又与他帮助楚王攻打宋国的实际举动相冲突,于是墨子不留给公输盘狡辩的余地,连用五个“不可谓”从各个方面堵住他可能会有的托词,公输盘除了默认自己“不义”外,别无他法。这里颇有点类似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假设一个错误的命题是正确的,然后由这个命题出发,推导出一些明显错误的结论,从而反过来证明最初的那个命题是错误的。

《〈孟子〉二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两句话已经成为名言,各个时代的人们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和教益。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首先要注意的是,作者在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时,举战争方面的例子,设计两个典型的例子,分别证明“天时不如地利”与“地利不如人和”。仔细推究,这里论证的过程远远不够严密。战争胜败的原因是复杂的,仅突出一个因素有点简单化了。不过,教学时不必在这个问题上花费较多时间,而主要看文章的论证过程。还要注意的是,文章虽然举的是战争的事例,它的论点却是谈如何治国的。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它主要是针对治国来说的,而第一段中讲生活中的磨难对于个人成就大事业的重要性,属于类比论证中所用的论据。此外,第一段里也有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即用几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

《鱼我所欲也》 这篇文章的论点,泛泛地说,是“舍生取义”。如果从议论文的角度来看,仔细分析起来,“舍生取义”并不能很好地概括全文论述的中心意思。关于这一点,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说明。“舍生取义”是相当的道德要求,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有一些距离;而“保持本心”、不做一点有伤于“义”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更有现实教育意义。当然,如果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的时候可以回避谈它的结构层次、论证过程等。

《〈庄子〉寓言二则》 教学时,主要从课文本身出发,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对庄子的独特个性产生一点认识。不要过多地介绍有关《庄子》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因为从这两则故事里很难看出《庄子》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独创性。2.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感受语言美、培养文言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学本单元时尤其要加强朗读训练。《公输》故事性强,人物对话多,通过朗读,有助于更恰切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研讨与练习”中有朗读方面的练习,老师要注意落实,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都选自《孟子》,这两篇文章气势充沛,句式整齐且有变化。《〈孟子〉两章》课后有划分节奏的练习,可以多举一些例子做练习,让学生体会句子结构的整齐。划分完节奏后,再让学生朗读,要求读出节奏感。让学生体会句式“有变化”,可以举出一些语段来说明。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句后接七字句;又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几句结构相同,而前四个短句是四字结构,后一个是六字结构。3.掌握通假字。

本单元的通假字比较多,可以让学生自己整理出来。这些通假字是学习文言文时常会遇到的,所以可以要求学生把它们记住。

二、关于综合性学习

总的说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强调探究性。第一大项活动主要是资料收集,第二大项活动重在通过阅读文本,得到启发,有所思有所悟。今天阅读古代经典,一方面是要借此了解古代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同样重要的是,要用现在的眼光去关照它,让古代思想文化中的有益因子充实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境界。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这一点,让他们敢于大胆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文言文阅读教学,首先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从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看,主要是语法和词汇方面,而其中最关键的是词汇,最难的也是词汇。因此,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理解词义和句式,始终是文言阅读教学的重点。但是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朗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除了朗读之外,词语和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准确规范的翻译练习,也是文言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训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逐渐达到理性的认识。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课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一篇课文的范围之内。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词语、句式是否真正理解。如果不理解,或者是半理解,那么,只要一翻译原文,问题就会暴露出来。问题暴露出来了,或者是词义没弄清楚,或者是句式不了解,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纠正。另外,还要运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本单元是本学段最后一个单元的文言教学,在学习新课文时,要适当结合以前学过的文言诗文,对以前要求积累的字词、句式、要求背诵的段、篇,要安排时间检查,作一个比较系统的复习。

一、关于课文

《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全文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要适当讲讲战争的背景,还要讲讲有关的文化常识。例如当时没有常备军,有了战争,由国君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指这种征集工作来说的。又如当时的作战方式是车战,所以文中又有“公与之乘”“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等语。讲背景的时间不宜过长,有些内容可以结合字词来讲。重点是词语解释。建议教师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教学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例如“间”“牺牲”“加”“狱”“情”“鼓”等用的是古义,可归为一类:“鼓”“败绩”“驰”“辙”“轼”等都与战争(车战)有关,也可归为一类,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纳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在学习中要求学生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作法。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故事情节又很生动,内容并无费解之处,学生如能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即可无师自通。教学的基本方式应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使他们能多少获知一点本文的深层意思;其次是要介绍一点背景常识,使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亲切感。这两个目的达到了,诵读速度就可以加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有名的寓言故事,寓意明显,反映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篇幅短小,结构完整,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学生对这个故事大都比较熟悉,在疏通文意过程中,重点应当是解释难词、难句。难词,主要是多义词,如“险”在本文中指的是高山,“阴”指的是水的南面等,要用比较的方式来讲。难句的数量不多,只有“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等四五句,可用文白对照方式讲,只求懂得大意,不要引进语法概念。个别难词、难句可能有不同解释,教师应慎重选择,但只宜将选择的结果告诉学生,不必说明理由。虚词只宜略讲,重点是讲副词如“始”“曾”“其”(在“其如土石何”一句中)等。“之”“也”“而”在本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可以在朗读中加以体会,只要能读出语气,自然能大体知道它们的作用,无须讲解。朗读跟疏通文意是密不可分的。在掌握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关雎》《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境优美。《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有写景,有抒情,熔写景、抒情于一炉。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教学这两首诗要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创造性地运用朗读的手段来达到教学目的,不要一味死读。一味死读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鲜明而完美地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来,并继之以表情朗读直至成诵。

二、关于研讨与练习

本单元的研讨与练习依据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的整体目标的设计,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理清课文的思想、层次,背诵课文。

第二是让学生整理所学到的文言常用词的义项,积累文言词语。每课的练习所列的词语只是举例性质的,教师可结合七至九年级所学过的常用文言词、文言句式分类整理,进行一次全面复习。

第三是开放题,要求学生或展开联想,举出相似的例子;或发挥想像力,改写故事;或组织讨论,作出综合评价。这些,都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关于初中生活的总结,安排了四项内容,有的由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有的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这是初中最后一次大的活动,时间比较紧,加之活动的内容比较多(编班史、开毕业晚会、写总结),难度比较大,教师放手让学生策划、组织、实施的同时,要视情况予以指导、建议。临近毕业,可能有少数学生出于升学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原因,不愿参加活动,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参加集体活动正是减轻压力的一种方式。同学三年,一旦分别,感慨万千,依依不舍,这是人之常情。但有时兴奋过度,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处于兴奋中,就会影响学习。教师要及时提醒他们恢复平静,不要因为活动影响正常教学。本单元的写作是三年来学习、生活的总结。完成以上综合性活动,写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通过图文结合进行识字识词。《识字5》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 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识字6》......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汇编)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港口镇西街小学朱红梅 [单元专题] 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略读课文《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版课标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生命》,略的课文《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海子小学 王会敏 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个主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略的课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四......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 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 理解一些句子所......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5篇范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语文测试(5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竹林中传来。 8、下面三条广告分别对应哪个内容,动手连一连。3分姓名:______班级:________ 一、积累运用。40分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六上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景物聚焦”,安排了《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和《麋鹿》三篇课文。 《青海高原一株柳》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