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
宁乡县巷子口镇中心小学
吴
瑶
摘要: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将作为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对于沟通数学与生活、数学与社会,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当然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它强调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开发和利用好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
关键字:数学课堂;数学实践活动设想;主体;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参与意识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数学实践活动既不是杜威所倡导的活动课程,也不等同于传统的课外活动,而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旨在联系实际生活学习数学,学习学生身边的数学,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农村小学学生的见识和生活经验缺少,开展好数学实践活显得更为重要。下面我就怎样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为教师搭建一个平台进一步认识“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教学设计中的各环节的教学顺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要上好实践活动课不是件易事。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学习和领悟本内容的教学意义、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教学得失。作为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应多为
教师提供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它的作用。教学比赛和研讨课、观摩课。使教师能尽快认识理解应用好“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三、有效地整合数学素材,不断拓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 课标新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素材。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
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
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还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活动内容例如低年级认识人民币后,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我在教学时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让学生自备各种商品,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等,让他们自己制作价签,贴在准备的物品上,带进课堂中,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由学生推荐出“柜台经理”、“收银员”等人选.其余的学生做“顾客”,开展购物活动。此外还让学生了解社会中有哪些促销手段,在“小小商店”中进行展示。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售货员”极力“推销”自己的“商品”,“顾客”争先购买。上这样的一节课,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认识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又如一年级学习了统计的知识后可以绘制“我的作业真棒”实践活动反馈表:二年级确定位置后可以绘制上学路线图,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可以开展“你的房间有多大”的活动。这些内容有的虽然教材中没有单独安排,但配合教学内容适时、适当地设计并开展活动,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实践和运用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活动内容教学中,教师要立足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可以采取课内、课外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例如:学生学完《两位数乘法》后,教师可假设一个“旅游中的数学问题”专题,设计一个外出秋游的租车方案。四年级6个班360名同学乘车去游玩。包车有两种选择方式:大车有42座,每辆200元,小车有18座,每辆90元,怎样租车最经济合算?这一活动内容,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后,会得出多种不同的包车方案,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得到最佳方案,既渗透了合理安排和最优化的思想,又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
四、建立本地化、农村化的实践活动内容基地
农村的孩子生长在农村、对农村的一花一草、一砖一瓦都非常熟悉,花草树木、种菜、放牛、放羊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只要每位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
能发现适合农村小学的实践活动内容。而且这些教学内容比教材中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本地学生。如六年级上册中的“确定上学路线”可以改为“制作上学的路线图”;比如六年级上册的“了解三峡工程的投资与效益”改为“你知道家里每年烧多少柴吗?”如果以上所改动过的课题还不是当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还可以再改动,只要教师能围绕该课题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计活动过程就行。其实农村的乡土资源无处不是、无奇不有,只要因地制宜,根据自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的状况开发,大山深处、田间地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土水文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
五、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数学实践活动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其关键在于教师,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谋划者。教师在活动前,应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方案,在活动方案中,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活动前知识技能的铺垫,实践活动工具的准备,活动开展的步骤,活动后科学、合理的评价等。教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实践能力培养的活动,不拘泥于数学课本的实践活动安排,多给学生活动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指导者。教师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特别是长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融入到其中,不时地给学生拨正方向,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学生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后,及时鼓励、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经常和学生交流,生成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第三,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总结者。一次活动如果缺乏总结,就会暗然失色,学生也会逐步丧失活动的兴趣。因此,每次活动后,教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取得的活动成果要给出恰如其分的总结。如评选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个人,最有创新意识的活动者等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四,教师要做出色的活动成果推广者。每一次实践活动后,在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之时,教师要学会利用成果,展开新一轮的数学教学和活动探究。而不
是将活动的成果束之高楼,应仔细品其味,悟其理,生成新的数学问题,利用活动成果,创设数学学习情境,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长远发展。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数学、“做”数学,改变了以往学生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景,架起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桥梁,而源于生活实际又活用于生活的真实体验,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真实情感。我们农村小学的教师要不断研究、不断改进,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农村小学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而尽一份力,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农村小学学生得到同样的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的胆小、不擅言语,我希望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获得全面的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领悟新课标的实质,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小娟;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年08期
2、包旭连;如何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5期
3、《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4、中小学教师小本研修教材 《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5、秋游费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010(11)
6、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初探; 小学教学参考;2011(17)
第二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类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研究单位: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刘家场小学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课程改革呈现出共同的趋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软化学科界限,重视跨学科的综合性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进行探究与体验学习;现实的落差与时代的呼唤期待重新对活动课程加以规范,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于是“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中,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实践课程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小学急待规范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思维、操作实践的重要阵地,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我国基础教育从单一学科课程体系向由学科和活动共同组成的新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变革,实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单纯结论教育向过程教育的转变,同时也是育人模式的深刻革命。它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的思想,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有效地吸纳了现代综合实践课和的核心,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可以说,它是传统的综合课程和新时代活动课程有效结合的产物。
我校位于刘家场镇,全镇国土面积2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是两省三地五县边缘结合部和物资集散地,区位优势明显,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首届乡镇投资环境300佳”,湖北省命名为“重点口子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都为学生综合实践提供了了广阔的天地,这里栖息的土家族、回族、汉族人纯朴、勤劳、和睦,他们的民风民俗、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种三养”等,吸引着学生关注。这里的几十家省地市产业和2000余户商家有待学生去认识、去研究、去体验。我们组织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平台,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我校有八十余年的建校历史。是一所育人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研究水平前卫的学校,现有教学班级19个,在岗教职工61人,学生数1286人,学校文化积淀厚实,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水平显著,曾先后参与过省市“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四科同步改革”实验、“活动课教学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实验、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教育技术促进小学课堂教学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研究”的实验及中央电教馆“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学科网站群促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实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鉴于此,我校经过充分酝酿,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委托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开发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本课题的目的:
(1)通过与相关课程的分析与整合,开发出一套适应于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材,让学生能通过本套教材联系社会实际,亲身体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2)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三、四、五、六年级各有侧重点,探索本地资源,让其融入社会、融入自然。
(3)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成长。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1)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的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2)重视学生多元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的研究,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3)开展开放式教学方式的研究,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打破课堂就是阵地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让师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社区。
(4)大力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校本资源,冲破教材、课堂和校园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编写出一套适合我地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教材。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总结的方式开展活动,综合采用实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研究水平。
2、以校本教研的方式,以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题展开研究,探讨研究性学习的教法与学法,梳理出各个学段的地方性学习内容并进行价值评估。
3、加强与乡镇重点小学的密切交往,加强对本镇兄弟小学的教学辐射,强强联手,强弱联动,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检验、推广。
4、专家引领、骨干带头,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课程培训,接受课程改革的前沿信息,受训教师返校后按要求完成:一场报告,一堂课例,一份成果。
5、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教育技术理论和课程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参照其它地区的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指导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四、课题组织机构
1、课题负责人:胡庆文
校长
荆州自然教学名星教师
2、主要成员:
覃春丽
德育主任
松滋市骨干教师 朱传超
副校长
省语文骨干教师 熊
帅
教导主任
荆州市骨干教师 王
鹏
网络管理员
信息技术课教师
黄万兰
镇小学语文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荆州市骨干教师 郑
华
镇小学数学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廖光亚
镇小学艺术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松滋市骨干教师
谢丽君
镇小学英语学科组中心教研组长
牟中华
市小学科学骨干教师
胡玉珊
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荆州市骨干教师 五:开题活动概况
2010年12月28日下午2时,松滋市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启动仪式在刘家场小学拉开了帷幔。参加会议的有松滋市教科中心黄主任、辛老师、贺老师,镇中心学校罗校长,此次课题申报的三所学校的校长、课题负责人等,三所学校分别是松滋市实验小学、大岩咀小学、刘家场小学。整个会议分四个议程:首先是教科中心的贺老师宣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对三所学校下发的立项批复和各学校负责人的聘书;二是三所学校的课题负责人宣讲了各学校制订的课题实施方案;三是三所小学的校长在会上就课题实验作了表态性发言,纷纷表示会积极主动的做好课题实验工作,特别是经费方面会大力倾斜。并将此课题实验引向深入;最后教科中心黄所长做了总结发言:课题研究要建立长久的研究机制,必须在先进的理论下展开,由骨干引领打造研究团队。通过扎实而有效的课题研究,让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常态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实验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也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一五”重点研究项目。此活动的启动,各学校将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师资培训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的指导与管理。为综合实践的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松滋市的常态有效实施。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4月)
1、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组,课题申报立项,接受审批部门的验收。
2、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学校实际,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3、组织研究人员培训,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知识、理论以及相关工作要求;
4、年前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议,布置选题任务。
5、确定主题:把各学科组的选题进行统计梳理,明确大致意向。
6、加强教师队伍的业务培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
7、构建课题实验教师的目标责任,课题实验的促进措施,建立管理、激励的长效机制。
8、制定研究方案,主要指实施阶段的进程、任务、方法。
(二)实验阶段(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
按上级课程设置标准,科学合理的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三到六年级每周至少有一节研究性学习课。由校长担任课题负责人。一名专职综合实践老师担任联系人,具体负责课题实验。教研组长、部分学科教师参与研究。
1、教研组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成立子课题组,明确各子课题组负责人及相关职责。
2、分学科组选择子课题,设计活动方案。
3、按研究方案分阶段实施,完成各阶段的任务。落实各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
4、按课题实验方案做好四个转化,即课题向主题的转化,主题向过程的转化,过程向资料的转化,资料向成果的转化。
5、每个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召开一次联系会,分析实验现状,交流实验心得。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汇报成效,整理资料,上交成果。
6、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分类整理资料,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7、做好课题实验的阶段性评估工作。
(三)总结阶段(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
1、全面总结研究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集成果,编印《论文集锦》,出版校本教材资源包。
3、整理材料,做好结题工作。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学校预设每学年投入经费2万元左右,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第三篇: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论证报告
大丰市大桥镇中心小学 朱玲
一、选题解读
(一)概念的界定:
1、综合:一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指把数学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2、实践活动:是指学生立足于教本、校本和学生实际的,脑、口、眼、耳、手、脚等多个器官参与的学科领域内的实践活动。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不能套用老办法,靠简单的模仿去解决。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应该区别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是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常常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其他数学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的一种活动。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对实践与综合运用知识有更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小学数学新课标2011版》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2、数学实践与综合活动课受到老师广泛关注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不少同事反映,实践与综合应用这部分的内容难教,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很难把握,即使能勉强把课上下来,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不活跃,课堂教学效率不尽人意。平常的教学中还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而要让数学课堂焕发生机,我们就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3、实际教学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所在的大桥小学,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多数来自农村,而农村的小学生很少有机会走出农村,走到城市里去,知识面相对狭隘,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不高。综上所述,对于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4、小班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大丰的小班化教育已经实施多年,而我们大桥小学,也是小班化教育的学校,小班化教学,要求我们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是最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必须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三)理论依据: 1、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中说,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综合与实践”的实施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
各学段的内容标准中都有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的要求是: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第二学段的要求是:经历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的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境,体验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给定目标下,感受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设计思路、制定简单的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科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很重要。
3、“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
“教学做合一”是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其实就是在强调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探讨我们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很有必要。
二、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
1、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本研究将立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探索一般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模式,为以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总结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经验与成果
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难上的现实困境,本课题将深入揭示造成这种困境的本质,提出贴合教学实际的相应对策。
(二)实践意义
1、有利于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为农村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为解决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提供思路、方法和途径。让我们一起提高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能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数学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将到生活中去。数学的教学的目标,要使农村小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坚实基础,所以我们必须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的现实性、生活化、亲切感的内容引入课堂,上好每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3、有利于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综合,重在教学。“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提倡教师研制、开发、生成出更多适合本地学生特点的、有利于实现“综合与实践”课程目标的好问题。所以,研究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的教学可以增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4、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打下基础 这一选题的研究,一定会探索出一些贴合教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我们研究过程中的访谈、教研等活动,也将和全校老师一起探讨,这就会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能为以后的研究积累经验,必将为以后更好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创新
这一选题的研究,我打算采用分层研究的方法,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段和年级,对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都有着最直接的接触,所以一定能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类型和内容,从而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三、选题目前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1、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德国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贝利,美国的慕尔等人的推动下,数学活动教学逐渐兴起,贝利坚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2、1980年,美国以全美数学教师联合会以理事会名义公布了其《行动的议程--对80年代数学教育的建议》,提出了数学课程改革的七个观点的转变。1983年,美国发表了《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引发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方面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2000春季版的《学校数学原理与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教育应当与促进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来。3、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强调儿童个体经验在教育中的地位,他认为,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其经验都是由“做”和活动中的得来的。
4、日本分别于1989年和1992年颁发了《学习指导纲要》,1998年12月又颁布了新的《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提倡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力求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5、前苏联的一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实践”概念引入教学理论中,重视实践在认识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他们也注意到,作为教育意义上的数学活动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不同,即不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而是在于实现学生有效的发展,因此用词语“活动”代替了“实践”,揭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践对教学的方法论意义,从而为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教学中的活动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为数学教育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提导。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随着国人对国外教学认识的日益加深,以及素质教学的提出,我国在90年代末期,在上海等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前沿的部分省市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学、自主学习的研究等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确立“综合实践 活动”,都是作了这方面的研究。1、1995年10月起,中央教科所教育实验中心的研究人员与深圳南油小学、青岛嘉峪学校、成都实验小学和太港第五小学在全国率先联合开展了“活动教学”与“中小学生素质发展实验研究”。2、2011年推出数学新版课程标准,之后各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有很多,查阅这些资料,我发现,现在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关注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等等几个方面。
四、选题的假设
1、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不足 部分教师对这部分内容重视不够; 活动方式单一,形式化; 评价体系单调; „„
2、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 综合性、实践性、生活性、学科性、生成性 „„
3、探索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l)构建了一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新模式,活动教学认识过程的核心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活动。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当然,这既包括外在的实践活动,更包括内在的心理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甚至有所创造。
(2)形成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 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让学生在活动中互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创造;
„„
4、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1)开展数学教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教师要结合当时当地实
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素材,选择适当的时间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数学实践活动。
(2)开展教材中安排的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这些内容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让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学生通过主体参与、合作交流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地支配教材,也可以结合教材特点和学校背景,改造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实践活动。
(3)结合教学内容本身,在课堂上渗透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中蕴涵的实践活动因素,成为主动的实践活动的开发者。
五、选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结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特点
2、发现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构建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般教学摸式
4、开发适合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题和内容
5、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素质的研究
2、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提高的研究
3、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策略的研究
4、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研究
5、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6、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开发的研究
六、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1、使用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网站进行查阅;
2、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阅读相关文章;
3、在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利用好各种图书及网络资源,阅读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相关资料,获取相关的研究信息,提高研究质量。
(二)观察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本课题准备通过走进课堂,听各学段老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分析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感受学生的参与情绪、学习方式,观察他们教室的布置和教学的环境等等,从而分析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三)访谈法
结合研究的实际需要,有目的地参与学校数学教研,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领导和老师,深入细致的了解他们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建议,学习他们对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
(四)行动研究法
设计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以修正、完善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思考和发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研究方案贯彻落实到教学工作中去,边工作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修改方案。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搜集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走访附近农村小学,了解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情况,总结已有经验,选取课题,做好课题申报及论证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1月)
制定课题的阶段研究计划,围绕课题选择方法开展研究,和课题组成员沟通、交换意见,交流研究进展,严格按照研究计划,认真执行。
(三)总结验收结题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
对课题研究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汇总、整理研究中的各种资料,肯定成功,找出不足,认真撰写结题报告,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邀请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并做好后一轮的研究的准备工作。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教学案例
将研究组成员的各种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案例整理成册
(二)相关论文
1、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相关论文及经验反思
2、结题报告
九、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拥有优秀的课题科研团队
我的课题组成员中,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李春兰老师是大丰市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学校的教研组长,我和浦媛媛老师是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新教师,理论知识与科研观念比较新,朱丽华老师和杨应存老师都是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实践经验丰富,我本人和李春兰老师,在去年大丰市的青年教师
基本功大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成绩。
(二)课题研究各种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这个选题,国内外都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我们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文献,为研究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课题组成员对教育科研有自己的心得,积累的一定的研究经验。在研究之前,我们走访了附近的农村小学,通过观察和交流,积累了一定的关于这个课题的实际经验,对我们后面开展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十、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长:朱玲
分工:全面负责课题,开展研究工作
(二)课题组成员:
朱丽华 分工:负责第一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浦媛媛 分工:负责第二学段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李春兰 分工:负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的分析整理 杨应存
分工:资料收集、汇总、整理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运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
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
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
课 题 研 究 方 案
淮安市楚州区城东乡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能应对各种变化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所面对的新课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新的世纪,人类面临这一个迅速变化的、开放的社会。而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课堂教学,开放的课堂教学是为了满足开放的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它要求充分利用开放社会中的课程资源,以开放的教学策略来培养一代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依托素质化的教育,而素质化的教育应该是尊重人性的教育;是开发人潜能的教育;是情感释放的教育;是激活人主观能动性的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人创造心和创造力的教育;是既关注教育的显性效果,更关注人的隐性效能的教育。现行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堂教学是封闭的,教育活动形式单一,方法呆板,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因此,改变现行教学的内容和呈现形式,倡导开放的课堂教学势在必行,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由此,《标准》在充分调整数学教育内容及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确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教育,并通过教材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每学期安排了数学实践活动(第一学段)和综合应用(第二学段)。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教师如何组织“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的内容,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如何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和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和方法,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如何在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数学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习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素质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中有效地学数学、用数学,在现实问题中研究数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此课题实验正是对这些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它对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前,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方面作过一定研究与探索。特别是在“数学开放式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结果”教育,变为“过程”教育;由“形式化”变为“有价值”;由“知识”的传授变为“活动”的组织;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由“掌握知识”变成“培养能力”;由“解决问题”变成“问题解决”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呈现形式和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可能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从农村小学实际出发,在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2)如何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改革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本课题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个别学者提出了。据资料显示,在1909年,杜威在美国的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第一次提出探究学习方法,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主张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选,提倡“从做中学”。20世纪初的中国,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课程论,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但是,建国以来,我国学校课程几乎一直是学科课程统一天下,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20世纪末,全球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蓬勃发展,西方以美国为代表得出了诸多新教育观和课程观,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教育领域与国际进行了广泛合作交流,参与了跨世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2000年新《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与应用作为四个学习的领域之一。
在21世纪,我国进行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国上下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扎根于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深处。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之,广大教育工作者为“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农村小学数学学科课程教与学的有机的整合,丰富了学科课程的内涵,使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有时也会受到一定的挫折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智育与能力的共同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是在充分了解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的,本课题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具有现实针对性,理论依据充分、科学。
2.本课题研究理论假设合理,目标内容清晰,实施的可操作性较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完成课题的可行性有充分保障。
3.参与本课题实验的教师事业性强,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有改革创新的锐气,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他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和农村小学生有可亲性,对课题研究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相信他们定能达到预期效果。我校有小学数学高级教师10人,其中有区级学科带头、骨干教师2人,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人,有8名年轻的数学教师,他们都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的主力军。学校定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撰写阶段性课题研究小结,交流心得体会,不断完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所撰写论文或经验总结纳入学校考核内容,并与“评优、评先”挂钩,绩效工资挂钩,从学校挤出经费,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课题界定
1.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包括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中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差异,在三个学段中呈现不同的形态。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第三学段以课题学习为主。操作与制作、观察与测量、调查实践、小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2.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它与数学学科课程课程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有机的一个整体。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及安排,以《数学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马云鹏著《小学数学教学论》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发挥地域优势、师资优势,在活动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以形成独具特色的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模式。
4.“做中学”理论。美国的杜威和中国的陶行知都是提出教育就是儿童经验的改造,提出在“做中学”,“学中做”。
(二)支撑性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格的平等,学生应该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只要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学生就一定能发挥他们的潜力。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也需要全新的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全校师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识和研究氛围,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一方面可使农村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当地资源有机融合,形成行之有效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与学相整合的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达成“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之育人目标。2.研究目标(1)本体目标:
形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使之在以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2)发展目标:
(a)通过正确的评价,促进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方式上,从“被动接受型”向“自主探索型”转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b)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教师自我数学教学的意识形态,从“专制型”向“民主型”转型;在教学内容和时空上,从“封闭型”、“单一型”向“开放型”和“多元型”转型。
七、研究内容设计
(一)、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
(二)、游戏竞赛实践活动;
(三)、实际测量实践活动;
(四)、观察、调查实践活动;
(五)、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
八、课题研究的措施
本课题主要采取以下具体研究措施:
1、该课题研究基本采用“教育革新”行动研究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改变一定的教学方法模式,其目的是把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落实在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上.2、观察法: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学习产生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3、谈话法:通过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兴趣等。
4、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的措施,总结得失,即时调控.5、对比法:设定实验班级,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的对比.九、研究方法设计
游戏竞赛实践活动: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社
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和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后,开展“小小商店”课内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人民币加减计算;设计为希望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设计玩“扑克牌”游戏,一年级进行加减口算练习,二、三年级利用四则运算练习算“24游戏”。让同学在游戏过程中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学习制度保障:定期学习教育理论专著,上网查找资料及外出观摩示范课以及观看示范教学的视频等。
2.研究支持保障:由学校数学骨干教师及领导的支持,我们积极参与校内外课题研讨活动,提高研究水平和素质。
十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第一阶段:2009年3月——2009年12月 分年级段进行研究。
低年级段: 以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和游戏游戏竞赛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负责人:潘蓉蓉
中年级段: 以实际测量实践活动和观察、调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负责人:戴彦春
高年级段:以观察、调查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
负责人:蒋夕洲
第二阶段:2010年1月——2010年4月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各年级段负责人
第三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撰写结题报告。负责人:蒋夕洲(1)撰写结题报告。
(2)发表随笔、论文,并汇集成册。
十二、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对于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的相关论文集。3.优秀教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