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学设想]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4、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及音像资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流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古至今有许多经典小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谁能说说你喜欢哪一类的为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的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再一次去感悟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
1.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导读),自由说!(如果说不全再读,再说,教师随机点课件,出示本组的主题;内容;目标分别是什么。)2.那本单元都有哪几篇文章呢?
学生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出示!
(三)知识拓展,学法迁移
1.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归纳,我们知道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想一想以前学习这类文章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回顾交流 教师介绍方法:
1、自读,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熟读,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进一步读书、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练习分角色读故事并讲述故事。
4、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围绕重点问题讨论。
(四)学法应用,巩固强化
1.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八单元,随意翻一翻,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
在这四篇文章中你喜欢哪篇?学生自由说!
2.现在就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用心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3.生读文!
生:谈感受!谈懂得了什么道理?
4、抓重点句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节导读课,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大家在课上表现的相当好。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的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在课下做点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读、背、查资料、等等)
三、拓展阅读
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收获。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
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课题:第八单元单元导读 课型:单元导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穷人》《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学会三十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通过本组课文学习,共同感受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根。
4、在读懂课文,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了美好情感。
5、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6、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情感,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特别注意有关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及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这些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幅都较长,虽然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几篇文章,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本单元中的《穷人》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指导示范、探究法 教学准备:单元预习单、预习指导课件、学生准备字词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
板块一:以感动为话题导入本单元学习
1、走近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内容。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明确学习方法。
学习本组课文,要入境入情,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了解单元主题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为了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教材为我们安排了哪几篇课文?学生齐读第八单元的课文题目《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穷人》、《梦想的力量》
板块二:课前预习,基础达标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2、检测字词的掌握
(1)开火车读词语,如果同学读错了,其他同学一起纠正。(2)听写词语。
战役 封锁 暂时 硝烟 情谊 侦察 大嫂 穷人 呼啸 抱怨 倾听 保佑 潮湿 魁梧 撕破 忧虑 绳索 靠近汹涌澎湃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雪中送炭 同归于尽 深情厚谊 势不可当 跌跌撞撞 板块三:找寻学习的“指南针”——归纳学法
1、这些人物的事迹真感人,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学懂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单元导读提示,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等,找出学习本组课文的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归纳
(1)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领悟表达方法,模仿说与写(3)搜集感人的故事,交流与习作
3、讨论: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感动人物的事迹(1)阅览书刊、报纸(2)网络查询
(3)访问、调查、观察身边感动的人物 板块四:当堂预习,自主学习当堂预习学习提示:
1、用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整组课文,在最能感动自己的地方做上批注。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力争做到语言简洁、重点突出。
3、完成预习单上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最能感动你的句子,试着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理解。板块五:交流展示,思维碰撞
1、学生自己的话概括自己最喜欢的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做到语言生动、简洁。
2、当堂预习学习汇报——师生补充评价。板块六:朗读体验
跟随作者一起走进文本,结合批注交流最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用朗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力争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块七:学贵有疑,拓展延伸
1、学生交流疑惑。
2、谈收获,回顾学习方法。板块八: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1、课后推荐学生阅读《绿山墙的安妮》《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展示名言,升华情感。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反思:
通过预习,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通过简单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初步感悟本单元中人物的了不起,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第三篇: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热爱生命”,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初步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热爱生命”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表现生命的图片(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并引导学生给喜欢的图片起个恰当的名字,如:破壳而出的小鸡、嬉戏的鱼儿、顽强的小苗、绽放的向日葵、沙漠中耐渴耐寒的仙人掌、枯木抽出的嫩芽、灾区帐篷露出的笑脸、废墟下伸出求生的手。
2、教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是啊,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有了生命,向日葵才能拥抱太阳;有了生命,花儿才能绽放。
教师导语: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最初理解,走进第五单元,一起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本81页的导语,提炼单元主题。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3、课件出示: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4)搜集有关“热爱生命”主题的图片、故事和名言警句。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默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遇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请用“——”勾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2、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生命的文章,我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打动你们的心,不管是句子也好,片段也好,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这四篇课文,你有何感受?
《触摸春天》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永生的眼睛》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生命生命》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花的勇气》则体现了生命的勇气。
五、延学:
好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总结:
同学们,热爱、延续、珍惜、勇气,这些都是生命不同的表现和我们面对生命不同的态度。希望大家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吧!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崔素芳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导读课 教学设计
学校:223团中学
教师:崔 素 芳
2014年3月24日
第四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概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30个生字,会正确读写2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单元导读内容,明确导读任务,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3、指导学生读四篇文章,培养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在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4、激发学生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缺少真切的体会和感受,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剧电影中见到过,毕竟与他们生活现实相距甚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悟情、动情,激励学生大胆去想、去说、去品、去读。但是单本单元的文章着实让学生喜欢,主人公和孩子们的年纪相仿,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对课文感兴趣,这就是学生学好每篇课文的感情基础,另外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上,已经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由于 本单元课文篇幅比较长,大部分学生能独立阅读课文,但要求其快速阅读,理清文章的内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还需要教师注意阅读时间的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教师资源:多媒体课件、数字故事。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能力的训练,感受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激发学生痛恨战争,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学语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感受人类不需要战争要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重在激发他们同情战争中的无辜者的情感,理解人们对和平的呼唤。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游戏“传球大比拼” 出示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感受战争。
师:同学们,看了照片,小伙伴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快乐幸福,我们都在幸福生活着,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 烟。课件配乐播放:
【设计意图】开课前,以看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和平”与“战争”两个画面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与处在战争年代的人们的不同生活,激发学生憎恨战争,感受和平的重要,战争的可怕,引起与本单元主题的共鸣。
二、感知单元导读,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师:你们将真实心灵感悟表达出来,文字也同样承载着心灵情感,让我们一起走入第四单元,看一看第四单元的导读。【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任务学,整体感知主题
1、在屏幕上出示单元导读,学生自读。
2、提出要求(找出单元主题、主题内容。主题要求、)师:第四单元围绕什么主题来写?(板书)战争与和平师:围绕主题,本单元的内容与什么有关?(板书)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师:导读要求我们怎样学习本单元内容?
学习方法就藏在这段话中,看哪些同学的眼睛亮,抓住动词,找得又快又准。
主题要求:(板书)了解 聆听 关注 维护(学生汇报,教师引导。)【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学生会更好的有目的去学,发挥学习自主性,才会更好的把学习方法加以迁移运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大致内容。默读课文,提出要求。【过渡】本单元有四篇课文,生汇报(课件)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每一篇课文,透过文字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师:课文篇幅较长,所以读书要讲究速度和方法,快速默读,并思考每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轻轻的把书翻到53页,默读这四篇课文,注意读书姿势。
四、检测字词
1、认读词语
【设计意图】同桌互助,扫清字词障碍,掌握分析综合法理解词语。
2、重点字记忆
3、多音字。
4、书写生字难写字。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学生写好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
五、交流主要内容
1、师:出示表格。课文分别讲了什么故事,题目 主要人物 事件
2、小组合作填写其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课文,让孩子们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学段阅读提出的阶段性目标要求。
六、再读课文,合作学习,深化主题要求。
1、出示读书要求 结合单元主题要求学习课文。
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结合自学提示、泡泡语、课后问题深入读文。
3、同桌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一下,能否解决,看看有没有新收获。4.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存疑、解疑、答疑、在合作中了解或能掌握新的知识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
七、教师推荐书目:
1、书目《鸡毛信》(海娃)《小兵张嘎》《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战争与和平》
【设计意图】学生仅靠课内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课内得法,课外得益,要把语文课堂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才符合语文课程的精神。推荐书目以中国文学、外国文学的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地域时空纵横延伸、培养学生养成一脉相通的大读书观。
2、具备关注新闻的意识,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内外焦点新闻的意识。总结
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战争与和平主题内容: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主题要求:了解 聆听 关注 维护
第五篇:导读课教学设计
充满爱的世界
《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导读课教学设计
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西小学苏梦白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sumengbai@163.com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语文读书导读课,属于校本课程,本课以“爱”字为主线贯穿始终,将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小镇,使学生对《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感受到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乐于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读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
二.学情背景分析:
铁岭市银州区柴河西小学一直坚持以读书为学校的特色办学项目,孩子们个个喜读书,并且能乐在其中,但在读课外书方法这一方面仍有待提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使其更懂得欣赏书籍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生活情趣。
三.设计理念:
在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旨在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大语文观,引导学生品位作者的写作手法,整堂课的教学活动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创新构想:
本课中教师在学生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添加各大文学协会和网络上对本书的好评,旨在借助互联网的搜索,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书的关注程度和全方面的认识。
五.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应致力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本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基本内容,认识本书的作者托比扬.埃格纳。
3.引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感受书中人物的不同性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搜集书中的信息,体会童话给心灵带来的乐趣。
4.体会读书的乐趣,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5、师生、生生交流搜集到的信息,学会倾听与欣赏。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搜集所需资源,学习读书的方法,品味书中的精妙之处和惟妙惟肖的人物灵魂。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感受书中人物迥异的性格。
六.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导入法、情感体验法、朗读法、讲解法等。
七.教学过程:
课堂结构:导入——作者介绍——内容简介——人物简介——精彩导读——推荐书评——总结
(一).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孩子们来说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与读书相关的名言。不但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查找过程中感受与书籍的亲密。在无声无息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实现从课外到课内,再到课外的整合。
有人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书的名人名言吗?
学生自由背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的确,读书已经成为我们的班同学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读一本好书就像沐浴阳光一样温暖;像春雨滋润大地;像光明照亮黑夜;像交到了一位知心的朋友,书籍对我们成长的帮助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新
朋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二).作者介绍
托比扬.埃格纳(1912----1990),挪威著名儿童文学家。他的作品有《儿
歌十三首》、《新儿歌》、《黑比尔船长和其他儿歌》、动物故事《枞树林历险记》、《城里来了一帮吹鼓手》、《小鸭游大城》、《蛀洞与蛀虫》等多种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中,《枞树林历险记》1953年获得了国家教育奖。1955年,他又创作了世界名篇《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再次获得了国家教育奖。
(三).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听到的,只能记住很少的一部分。看到的,能记住一半。真正去参与的,才能记住绝大部分。在本段,我与学生随时互动,让孩子们全程参与,遨游于书海。
新课标要求学生逐渐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课前,布置学生多渠道搜集《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一书的资料,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首先提出问题:“谁愿意先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在你的脑海里豆蔻镇是个怎样的小镇呢?镇上的居民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内容简介。
有个美丽可爱的小镇,它的名字叫豆蔻镇。豆蔻镇的人们善良淳朴,富于同情心,生活愉快而幸福。但美中不足的是,这里有三个强盗,好吃懒做,不守纪律,不讲卫生,最糟糕的是还偷东西。他们被警长捉住后,镇上的人像对待亲人那样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无私的爱,使他们受了感动。一次,镇上大楼失火,他们救火立了功。警长因此提前释放了他们,又为他们安排了职业,从此豆蔻镇的生活更加安乐了。
(四).人物简介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及心理特点,在精彩导读之前添加人物介绍,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为精彩导读埋下伏笔。
课件出示三个强盗及几位主要人物的介绍。
学生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五).精彩导读
初步读文:
课件出示第九章《苏菲姑姑管起家来》
学生开火车朗读本章内容。
引导学生读书,谁愿意谈谈你对苏菲姑姑和强盗的第一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师生交流。
是不是和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呀,原来苏菲姑姑这么厉害,强盗这么窝囊呀!
精读细品:
1.找出书中能够体现作者幽默、诙谐的表现手法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和表达方式。
2.“谁住在这块骇人听闻的地方?”把这句换成“谁住在这块脏地方?”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强调“骇人听闻”一词是不能换掉的,说明强盗们住的地方脏到了极点,去掉了程度差,表达不出这种效果。
3.“哼!你们,对吗?”苏菲姑姑说,“我相信是你们。请过来,给我说声早安——说准确一点。”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强调敢和强盗这样讲话,说明苏菲姑姑非常勇敢也很厉害。
4.“咕哝着、鼓起勇气说、非常有礼貌的鞠了一躬、低声说”等词,体现了强盗们非常地害怕和畏惧苏菲姑姑,他们就像是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我们要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身上的光芒。
5.“好吧,无论如何,我们得逮捕这几个强盗,把他们带到警察局去。”巴士贤说。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苏菲姑姑说,“我来对付这几个强盗—你看我能不能!我将叫他们刨土、种蔬菜、种豆蔻子。我将要把他们变成善良、有用的公民。”
针对这一段落进行小组讨论,点拔。这部分体现了豆蔻镇上的居民是很团结的,他们是来接苏菲姑姑回去的。可是苏菲姑姑非常善良美好、有爱心,明明可以回去,可是她却没有这样做,想留在这里转化强盗,使他们变成“标准”的豆蔻居民。
本部分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从一个章节中学会方法,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最终能够学以致用,逐渐扩大视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学们,结局是不是很出乎我们的意料呀!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呀,也就是本书的精妙之处。
再读精彩段落:
1.找出你认为表达方式最独特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2.读读你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3.读读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指名读,老师和其他学生做适时评价。
(六).推荐书评
同学们真是很用心啊,老师感觉到了你们对豆蔻镇的向往。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认为的呀!课件出示全球儿童文学官方博客、新浪网友、纽约时报的相关书评。
(七).总结
听了这些后,同学们觉得《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这本书怎么样呀?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评价,生生互评。
那就立刻去读一读吧,去感受那份珍贵的爱心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从书中读出不同的精彩和属于自己的那份明亮、鲜艳、清澈和美好。因为我们坚信每个人的眼中都有不同的视角,都能发现独特的、钻石般的美丽风景和知识宝藏。
同学们,豆蔻镇的居民在欢迎你们呀!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旨在使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扩充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书籍的热爱之情。在施教过程中,学生对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在整理、安排和分享上还有待提高,以后要多多激发学生此方面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掌握运用互联网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使学习方式方法多样化。
九.方案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方案中,首先应注意的是课堂的精华部分—精彩导读,该环节主要是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应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小组成员间的合作,进行头脑风暴,共同品味和理解书中的语句感受鲜明的人物性格。还应注意在导语和总结时,都应点明本课的主题“爱”字,使学生在读书时,也能感受到正因为有爱,豆蔻镇才这样的吸引人,镇上的人们才会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在品味书香的过程中,“爱心”会像一股滋润的暖流一般,缓缓流进学生的心田,丰富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让他们在书籍和知识的海洋中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