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第七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单元导读课
《单元导语》《玲玲的画》《我的新衣服》
招远市西苑学校
童 梅
一、单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单元。先看单元导语(课件):老师先来读一读。
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2、全班齐读,男女生读、个人读。
3、老师读题学生填空。(课件)
4、从单元导语中,你知道了什么?生回答。
老师总结了一下,这个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课件)这个单元围绕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课件)有常见的生活小事《玲玲的画》,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蜜蜂引路》,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有美丽动人的童话《丑小鸭》。让我们再来齐读课题。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不如意的事,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我们来看看怎样动脑筋,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这样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事有意思,善于思考,解决问题有意思。
二、学习《玲玲的画》
(一)温故导入
1、下面我就先来考考大家。
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水缸里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还记得他的谁吗?
还有一种鸟,它想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是什么?(乌鸦)
2、这节课,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想认识她吗?她的名字叫玲玲,(板书玲玲)玲玲为什么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呢?是因为一幅画。(板书的画)今天我们学习《玲玲的画》这一课。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二)初读识字,感受主要内容
1、请同学先听范读。
2、自读,自读要求(课件)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来思考。
3、课件出示本课生词,齐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5、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填空(课件)。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 _,一不小心_________。在 __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_________。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生填空,老师给评价:才读课文,你就填得这么好,你真是一个会读书,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三)、抓住重点语句,解决教学难点
1、同学们,再来看看课文,有两句话很有意义,值得我们记住,赶快找到画上横线。
2、齐读,男女生读,小组读
3、爸爸说的坏事是指什么?好事又指的什么?板书坏事
好事
4、坏事是怎样变成了好事了?从文中找出具体的相关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预设: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把同学们的回答结合起来,就是这两段话。
(1)读句子1思考:“仔细地”能不能去掉?说明爸爸在想什么?爸爸直接告诉玲玲要画什么了吗?为什么?
真是个睿智的爸爸。
(2)读句子2: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玲玲在爸爸的提醒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她可真聪明。同学们你也想一想,在弄脏的地方还可以画什么?
按照这个句式来说:我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
。同学们你们真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玲玲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的笑了。在课文的第一段也有一个满意,我们把句子读一读。这两个满意的含义完全一样吗?
教师指导:这两个满意都含有对自己画的认可和自信,第二个满意还有解决困难以后的喜悦。让我们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把这段话再来读一读。
5、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验证了坏事变成好事的秘诀是什么? 板书:肯动脑筋 再读爸爸的话。
(四)、让我们师生配合,带着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再来读读老师稍微修改后的文章。注意要带着人物的感情来读。
老师: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爸爸又在催她了: 男生:“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老师:玲玲高兴地说: 女生:“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老师:就在这个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爸爸放下报纸吃惊的问: 男生:“怎么了,孩子?” 老师:玲玲着急地说: 女生:“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老师:爸爸仔细地看了看,温和地说: 男生:“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老师: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女生:玲玲满意地笑了 老师:爸爸看了,语重心长地说: 男生:“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师:我们配合得可真好,给自己鼓鼓掌。
三、自主阅读《我的新衣服》
1、师: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请同学吗阅读《我的新衣服》,不认识的字可以圈出来,等会我们一起解决。
2、解决生字。
3、思考下面的问题:(课件)
本文中的坏事指的是什么?好事指的是什么? 是谁在肯好事变成了坏事? 真是一位聪明的奶奶。
四、重读单元导语。
相信这个时候我们在重读导语,同学们肯定会有更深的感受了。
五、布置作业。(课件)
1、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问问他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2、背诵有关善于思考的名人名言。
玲玲的画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我的新衣服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衣服上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还有小鸭子在游来游去,可漂亮了!
我穿着新衣服去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忽然,“哧--”的一声,我的衣服被撕了一个口子,我哭着回了家。
奶奶闻声赶过来,看了看我的衣服,说:“傻孩子,哭什么。”然后,奶奶找出针线包缝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衣服缝好了,我一看,奶奶在口子上绣了一朵菊花!
我的新衣服更漂亮了。
名人名言: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 爱因斯坦
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 周培源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 弗洛伊德
第二篇:二年级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1。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这些同学在做什么呢?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摆一摆,回顾除法意义 把下面这些 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3.能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6÷2=3(盘)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问题:
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现在你还会摆吗?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做。3.这1个草莓怎么不摆了? 4.能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7÷2=3(盘)„„1(个)问题:
1.这个算式什么意思? 2.这个意思你还在哪看到了?
(沟通算式、文字、摆的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比较,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讲解:算式里的“1”表示剩下的1个草莓,在算式中称为“余数”,今天我们研究的是“有余数的除法”。追问:余数表示什么?
(四)圈一圈,填一填,及时巩固
要求: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初步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问题:1.用9根小棒,你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动手摆一摆。2.能用除法算式表示你摆的意思吗?
3.如果用10根小棒来摆呢?
4.11根、12根呢? 5.余数和谁有很密切的关系?是什么关系?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余数<除数
活动思考,加深理解 用一堆小棒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你是怎么想的?和同伴说一说,也可以摆一摆
证明自己的想法。3.如果用这些小棒摆
呢?
。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小棒?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开展的。
第二课时:竖式与试商
教学目标:
1. 在操作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表征形式与其他表征形式的联系。2. 教学重点:
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在比较中理解除法竖式。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一)呈现题目,明确题意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 3.“每4根分一组”什么意思?
问题:结果怎样呢?自己动手试一试。提示:可以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
(三)交流想法,解决问题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问题:结果怎样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尝试:摆、圈、列除法算式的办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你们 知道吗,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想一想摆、圈、写算式
问题:你是怎样写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三、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预设:
(一)尝试书写,交流想法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过渡:这位同学的写法,就是我们通用的竖式写法,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出来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指导书写,建立联系
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
13÷4=3(组)„„1(根)除法也可以写成竖式:
(三)独立书写,及时巩固
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 问题:
1.竖式怎么写呢?请你自己写一写。2.小组互相学习,看看写得怎么样。3.这个竖式中的每个数什么意思?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问题:我们应该从哪儿开始思考呢?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问题: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 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有部分学生的竖式格式不正确,个别辅导。并在黑板上强调书写 格式。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要采用“进一法”得出问题的答案。
教学重点:用不同表征方式理解“进一”的道理。教学难点:用进一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你都知道了什么? 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 “至少”是什么意思?
2.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独立尝试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三)讨论辨析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
1.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 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
梳理:解决同一个问题,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在研究3位同学的想法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 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3.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 监控:为什么要“加1”。
五、诗化概括 积累运用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问题: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二)交流想法,体会舍余法 问题:
1.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二)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问题:
1.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划船的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六、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七、教学反思: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例6)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在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中的作用与含义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问题:横线上画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引出: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摆下去,第12个图案是什么?
第17个呢?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一)理解题意,自主尝试
按照下面的规律摆小旗。这样摆下去,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
问题: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探究: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提示:可以摆一摆,写一写,画一画。
问题:第16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这里有几位同学的想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三)数据变化,体会方法
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大家想到了几种好办法?
谁再简单说一说? 检验:这个问题解答正确吗?我们一起来答题吧。
变化:1.如果求第20面小旗的颜色,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试一试。
2.第25面呢?第29面呢?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
(四)变化练习,完善认识 问题: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2.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自己试一试。3.有的同学发现27÷3=9没有余数,该怎样判断呢? 小结:余数是几,答案就是这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 说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组最后一个。按照例6的规律接着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 是什么颜色?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1.
按照上面的规律穿一串珠子,第24 个珠子应该是什么颜色?
要求:
(1)读一读,说一说知道了什么。(2)独立解决问题。(3)你是怎样做的? 2.第32盆应该摆什么颜色的花? 要求:
(1)独立解决问题。(2)你是怎样做的?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四、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一个星期有7天。
(1)六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
(2)如果六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6月1日是星期几? 完成建议 : 第一问独立完成。
第二问指导找关键信息:30天、7天,体会商和余数 与这个问题的关系。
五、作业:
1、《优化》。
2、口算本。
六、教学反思:
3.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学难点:根据给定的图案找基本图形。教学过程: 综合与实践
一、铺陈渲染 激起兴趣
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我们一起看看吧!
小小设计师
二、情境体验 认知发现
剪下教材第123页中的图形,与小组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
三、妙笔点睛 精确整合
四、作业:
1、完成课本。
2、口算本。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单元内容结构,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篇课文的大意。
2、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热爱生命”,阅读其中感兴趣的文章,初步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感知性阅读,为精读课文做准备。
3、激发学生对本组课文以及对“热爱生命”主题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一组表现生命的图片(动物、植物、人物等等),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顽强与脆弱,并引导学生给喜欢的图片起个恰当的名字,如:破壳而出的小鸡、嬉戏的鱼儿、顽强的小苗、绽放的向日葵、沙漠中耐渴耐寒的仙人掌、枯木抽出的嫩芽、灾区帐篷露出的笑脸、废墟下伸出求生的手。
2、教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命。是啊,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有了生命,向日葵才能拥抱太阳;有了生命,花儿才能绽放。
教师导语:就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最初理解,走进第五单元,一起去感受生命的意义!这节课我们上单元导读课。
二、揭示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自读课本81页的导语,提炼单元主题。
2、单元导语提示了两方面内容:一是揭示了单元主题;二是明确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3、课件出示: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22个生字,会写17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4)搜集有关“热爱生命”主题的图片、故事和名言警句。
三、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请你默读这一单元的全部内容,也可以默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遇到印象深刻的句子请用“——”勾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读后感受。
2、学生带着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预学单内容。
2、全班交流。(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同学们,读了这几篇有关生命的文章,我相信总有一些地方能够打动你们的心,不管是句子也好,片段也好,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说一说。
3、读了这四篇课文,你有何感受?
《触摸春天》体现了对生命的热爱;《永生的眼睛》体现了生命的延续; 《生命生命》体现了对生命的珍惜;《花的勇气》则体现了生命的勇气。
五、延学:
好书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六、总结:
同学们,热爱、延续、珍惜、勇气,这些都是生命不同的表现和我们面对生命不同的态度。希望大家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学习中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去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吧!
第四篇: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一
我认为所谓的“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者“铺垫课”。用电影中的行话说:单元导读好似电影首映式,精彩镜头给你看一段,主要人物出场见见面,为的就是抓住你的心。我们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老师以引领的方式带领孩子到“本单元”里走一趟。大致浏览一下本单元的所有内容,明确其单元的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建立单元整组的学习意识。带着这种意识学习,对于学生更好的把握本单元大有好处,还可以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引发阅读期待,为课文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本单元的学习资料,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单元导读课对我及学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这课到底具体怎么实施,环节如何设置,教材处理到什么地步,都是单元导读课所要关注的问题。本单元的主题是 “以诚待人”。故事对孩子们来说是教他们以诚待人,并对孩子们的成长有所启示,所以这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是非常有趣的。那么“导学、激趣”就是本单元导读课的重中之重。其次,单元导读课要注重整合性。整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着“以诚待人”进行的:由讲导读引入本单元;让学生统揽教材看一看本单元都有哪些好故事;找到一篇最喜欢的故事读一读,对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印象最深?哪些语句让你感受最深?这些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专题来进行的。所以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还是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任何事情都无完美,所以这节导读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商榷。首先在单元导读中明确提到“ 阅读本组课文,理解重点词句和段落,思考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可是我在引领学生完成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的时候,却忽略了“重点词句”这一重要的目标,只提到了“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
通过这节课,我对单元导读课有以下几点认识:1、单元导读课要区别于讲课,单元导读课要在于导,让学生全方面的把握本组课文,对单元主题和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浅尝辄止,区别于讲课。2、单元导读课和单独课文一样,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每组课文都各有特点,单元导读课就要根据课文特点来进行设计,导出特点,导出味道,这样才能达到导读课应有的效果。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创造性地去做。”也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二
“单元导读课”实际上就是每一组课文学习之前的“入门课”或“起始课”。教学一个单元的课文之前,教师先拿出一节课的时间,用“导游”的身份带孩子们到“单元”里走上一遭,大概浏览一下本单元内所有的课文内容。
“单元导读课”有三大好处: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学习的整体意识,把握单元文化主题。
第二,满足孩子们先睹为快的心理,对课文先整体把握,引发阅读期待,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第三,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可以指导学生收集有关本单元的学习资料。
围绕“整体感知,培养兴趣,激活阅读”的教学目标,为“单元导读课”设计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板块,即“解读导语,通览课文,寻找相关链接”三大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教材主题、内容的不同,力争做到组组课文导读的形式和内容都各有不同。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篇三
单元导读课这一课型,对我校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的尝试。第一单元导读课的目标一是对这一单元“大自然的美好”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二是对整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把本课的教学环节设定为四个: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二、揭示主题,明确任务;三、初次默读,完成导读卡;四、全班交流,升华情感;五、总结方法。五个教学环节,不多也不少,在整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完成导学卡时,我发现由于四年级学生写字比较慢,理解能力也稍差,再加上第一次接触单元导读卡,全班三十八名学生,居然有十四名学生没有读懂导读卡,填写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所以我就想,在课上应该在在读课文完成导读卡的同时,加强指导对使用导读卡的指导。另外,在小组合作方面,也缺乏点拨、指导。教学课堂师生的互动性也缺少一定的体现,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突出亮点,教学的一些过程缺少课堂的体现,如,学生的读书方法,(虽然在教学中时常提醒学生,但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也应有适当的教学提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课堂更有利于今后的精读课、略读课、和单元整理课及单元作文指导课的教学,应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上好单元导读课,使单元教学各种课型合理有机的成为一体,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通过这一节课,我对第一单元导读课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有了第一次的尝试更让我坚定开这种课的必要性,因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思考、讨论和交流中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特别是在第四环节全班交流,升华情感中,更让我明白到教无定法的意义所在。其实教学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在今后的单元课堂教学课型的教学中我一定在市教研室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结合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力争使单元整体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高。
第五篇:四年级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第八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专题为“故事长廊”,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领略正义和智慧的无穷力量;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故事的各种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欲望。[学生分析] 学生大多喜欢读故事、讲故事,通过课外的阅读又拥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所以对本单元的内容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反复读故事,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讲故事,并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教学设想]
1、从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出发,鼓励学生根据以前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互相交流见解,从而了解学生对这些故事所知多少,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
2、让学生反复读书,练习讲故事,引导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理解与感悟。
3、使学生对不同体裁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拓展课外阅读。
4、感受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从中受到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一、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及音像资料,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及故事的大体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这四篇课文的兴趣,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流程
(一)交流谈话,引入正题: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从古至今有许多经典小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谁能说说你喜欢哪一类的为什么?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的第八单元“故事长廊 ”中再一次去感悟故事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
1.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导读),自由说!(如果说不全再读,再说,教师随机点课件,出示本组的主题;内容;目标分别是什么。)2.那本单元都有哪几篇文章呢?
学生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出示!
(三)知识拓展,学法迁移
1.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归纳,我们知道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其中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还有神话故事。想一想以前学习这类文章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回顾交流 教师介绍方法:
1、自读,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2、熟读,提出自己想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梳理提出的问题后,再进一步读书、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练习分角色读故事并讲述故事。
4、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围绕重点问题讨论。
(四)学法应用,巩固强化
1.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八单元,随意翻一翻,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
在这四篇文章中你喜欢哪篇?学生自由说!
2.现在就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用心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故事,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 3.生读文!
生:谈感受!谈懂得了什么道理?
4、抓重点句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这一节导读课,我们对本组的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今天大家在课上表现的相当好。为了在以后能够更好的学好每一篇课文,我们应该在课下做点什么呢?
学生自由说(读、背、查资料、等等)
三、拓展阅读
课外读一些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简单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开展一次读书汇报会,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读书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