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导读

时间:2019-05-12 21:0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单元导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单元导读》。

第一篇:单元导读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教材第二单元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高年级学生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这四篇课文都围绕专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爱国情感,让学生在字里行间里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更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

《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8篇配套的专题文章:《小侦察员》《徐悲鸿学画的故事》《我要比洋人强》《哨卡》《长城行》《乡音》《掌声响起来》《红岩(节选)》。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视野,并通过阅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课文:《詹天佑》《怀念母亲》《彩色的翅膀》《中华少年》。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小侦察员》《我要比洋人强》《哨卡》《乡音》

【教学重点】

1.在阅读中熏陶情感,激发爱国热情,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音乐《我的中国心》),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多少游子对祖国的倾情守望。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祖国”(板书)。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四篇文章,它们是:(学生读文章题目),这四篇课文让我们的感受到近、当代中华儿女们的满腔赤子情怀,那就是──祖国在我心中(完成板书)。

二、主题回顾

2.今天,我们就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来回顾整组文章。(老师出示树干,上书“祖国在我心中”。)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一定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3.这颗知识树的主干就是我们今天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那么这些文章到底讲了些什么呢?又是什么让你感动呢?

4.(学生说)

5.师根据学生所述板书,或引导概括,并贴上“苹果”(主题)《詹天佑》──为国争光; 《怀念母亲》──魂牵梦萦; 《彩色的翅膀》──戍边卫国; 《中华少年》──无比自豪。

三、阅读概览

6.(过渡)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出示课件四篇文章题目)。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让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填写了《同步阅读卡片》。请小组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可以读一读,再讨论讨论。(师巡视)

7.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填写得都很认真,说明读书很用心。谁先来汇报一下,你读得最认真的是哪一篇?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小侦察员》──英勇斗争 《我要比洋人强》──立志报国 《哨卡》──甘于奉献 《乡音》──根系中华

8.小结:从大家的汇报中,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博大最纯洁的情感。从“祖国在我心中”这颗知识树上,我们看到了因为祖国贫穷落后,而要为她争光的詹天佑;因为同胞饱受欺侮,而发自内心底呼喊要“比洋人强”杨振宁;为了祖国的安宁,而长期奉献在海岛的边防战士小高,奉献在高海拔哨卡的上校兄弟俩;虽然旅居海外,却对生母和祖**亲魂牵梦萦,百般思念的季羡林,以及一位海外华人时时渴望听到乡音那根系中华的感情;还有为赶走侵略者,机智勇敢地跟日本鬼子做斗争的信子,以及歌唱赞美祖国,决心建设祖国的新时期的“中华少年”。每一篇文章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动。

四、片断分享与精彩赏析

9.读了《同步阅读》教材中的这四篇文章,老师相信,有一些地方一定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读一读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在汇报之前,请你先说说是哪篇文章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按课交流)

A《小侦察员》

问题:在反“清剿”反“扫荡”斗争中,信子的英勇从哪里看出来? 预设分享体会1:文章三次描写到信子是一个“光着腚的孩子”,体会10岁的信子已经非常的成熟,利用这身装束巧妙地对敌人进行侦察,为我军获取情报,足见他的机智勇敢。指导朗读三处描写。

预设分享体会2:从鬼子进村的“清剿”“扫荡”开始,信子先是“又是害怕,又是着急”、“恐怖”,到后来,他内心“只有恨”。体会信子的心理变化,这国仇家恨是信子敢于深入敌人“肚子”里侦察的主要原因。指导朗读心理变化的句子。

拓展小结:信子使我们想到抗战时期的小英雄王二小、雨来以及小兵张嘎„„在祖国遭受侵略时,他们都机智勇敢地和敌人斗争,不愧是一个个“小英雄”。

B《我要比洋人强》

问题:小振宁为什么有“我要比洋人强!”的诺言?

预设分享体会1:从小振宁的回答“我要比洋人强!”体会少年时代看到同胞饱受欺侮的小振宁内心那种强国的强烈愿望。指导朗读。

预设分享体会2:从小振宁回家路上在街上所见的情景,体会振宁之所以立志“要比洋人强”的真正原因。指导朗读小振宁内心的疑团。

拓展小结: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想到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想到了为捍卫祖国尊严而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挺着胸膛,昂首阔步走在美国的大街上的吉鸿昌将军。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内心共同的强烈愿望,那就是希望祖国强盛,不受外辱。

C《哨卡》

问题:将军为什么要一个上校和哨兵敬礼?

预设分享体会1:“假如他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是故事的转折点,将军对高海拔边防哨卡战士的关心和上校刻意的安排以及他同样对战士的关心都在这一句话体现出来。指导朗读将军的语气(责问的,关怀的„„)。

预设分享体会2:课文倒数第3自然段,将军向上校和他弟弟敬礼一段,体会将军那充满敬意的感动,体会上校兄弟俩对祖国边防事业的默默奉献。指导朗读。

拓展小结:每每读到这样的文章,我们就会想到,我们幸福安宁的生活都来自于无数为国防事业做出奉献的解放军官兵们;就会想到每一年的春节,他们不能与家人团聚,而把那幸福的时刻留给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D《乡音》

问题:怎样理解“别人的花园很美,但不属于我们;别人的乡音同样动听,也不属于我们。我们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根。”这句话?

预设分享体会1:课文第四自然段,齐唱《我的祖国》竟变成全声大合唱,体会在这大合唱中,全场所在海外华人心中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和呼喊。指导朗读。

预设分享体会2:“是的,别人的花园很美,但不属于我们;别人的乡音同样动听,也不属于我们。我们有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根。”“乡音象征我们那个根,根连着我们那永远抹不去的感情。”体会海外华人的根是什么?是对祖国的思念,是对故土的不舍不弃,是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怀。指导朗读。

拓展小结:是啊!当我们离开祖国时,就能深刻体会到故国家园会那样频来入梦,会那样令人魂牵梦萦,就能深刻体会到对祖国的守望,因为,祖国在我心中。

五、主题拓展

10.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颗知识树,现在她已经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了!孩子们,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对“祖国”又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和理解。那么,现在、或是将来走上不同岗位的你,你想对我们伟大的祖国说些什么呢?(根据交流板书关键词语)

11.小结:(音乐渐起)老师这里写了一首小诗,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相信我们对“祖国”又有了新的理解。

祖国

很小的时候,听妈妈讲,祖国是飘扬的五星红旗,是庄严雄壮的国歌,是屹立在东方的一只雄鸡,祖国,是多么的神圣!上学了,书本上的课文告诉我,祖国,是饱受列强欺凌时的英勇斗争,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戍边卫国的奉献,祖国,是多么的尊严!慢慢的,我还懂得,祖国,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共同的名字,更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挂念,祖国,是心中的守望!

我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因为,我的身体里涌动的是龙的气息,我的血脉里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的血液,祖国── 永远在我心中!

(深情地)我们与祖国同在,我们的根在祖国,我们与她同命运、共呼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让我们从现在起,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中国而努力吧!

第二篇:单元导读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会认74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感受阅读的乐趣。

3、养成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关心长辈的愿望和行为。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识记字词

师:小朋友们,今天想不想听刘老师给你们讲故事啊?(喜欢)那么今天我们班要召开《我爱我家》故事会(板书:我爱我家)。不过在听故事之前,你们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摘星星》天上星,亮晶晶,乘着气球摘星星,你能摘下几颗星星?

多媒体展示:

父母 子女 懂事 礼貌 教育 认真 错事 改正 愿意 碗筷 打扫 夸奖 全家 完全 奇妙 精彩 球赛 比赛 关掉 音乐 没完没了 交换 球员 少先队员 喜欢 一张 刚好 贴在 墙上 代替 拖鞋 帮忙 等车 变成 事情 晒棉被 照到 盖上 午饭 收起 脱下 躺进 合上 眼睛 摆在 窗帘 女孩 背包 装着 天气 另一个 照顾 生病 太阳 劳累 医生 悄悄 离开 窗户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请你们做好准备,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二、亲情故事,滋养心灵 故事一:《看电视》

1、在讲故事之前,刘老师当一次记者向你们做一次采访,你们谁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爱看什么电视节目?

2、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奶奶爱看那个,我却爱看动画片,这可怎么办?别急,我们先去东东家看看,他们家爱看什么节目?

3、这一家人看电视有什么特点?他们一家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什么秘密呢?

故事二:《胖乎乎的小手》

1、老师讲述故事《胖乎乎的小手》,同学们认真听,回答老师的问题:全家人为什么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

孩子回答后,老师引导孩子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问题,进行说话训练。

2、让学生说说听了《胖乎乎的小手》最想说些什么? 故事三:《棉鞋里的阳光》

师:导入:兰兰是个懂事的孩子,小峰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咱们一起听听小峰为奶奶做了什么?

1、播放课文录音,展示问题:小峰为奶奶做了什么事?他 为什么这么做?

2、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说说自己以后会怎么做? 故事四:《月亮的心愿》

导入:兰兰和小峰都是好孩子,可好孩子珍珍却碰到了一件烦心事,你想知道是什么吗?咱们赶快来听听《月亮的心愿》。

师讲述,讲完后问孩子:你们觉得珍珍是好孩子吗?那么请你们来夸一夸珍珍。

请同学们夸珍珍,并有向珍珍学习的愿望。拓展故事:《我给奶奶送阳光》

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能帮爸爸妈妈,孝敬长辈,我们语文主题丛书上也有这样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学生自由阅读《我给奶奶送阳光》。

三、诵读新经,感悟亲情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事中的孩子都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我知道你们也愿意做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好孩子,读过这则新三字经,我相信你们一定知道该怎么做了?

师生共同朗读《识字2》。

四、课堂小结,亲情升华

师小结:亲情,自古就是人们讴歌的主题,家庭历来被人们当作爱的港湾,同学们,请在温馨的《让爱住我家》的音乐 声中,说出你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第三篇:第三单元导读

第三单元单元导读

教学目标:

1、生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了解本单元组成,单元主题

3、明确学习任务

4生初步谈体会,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概括文段内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刚刚老师出示的这些词语都是关于哪个季节的呢?对,秋天。那么提到秋天,你们能想到什么呢?

生:落叶、天气凉爽、穿的衣服多了、大雁南飞、收获的季节、果子熟了、菊花开了、枫叶红了、麦子黄了。

二、学习目录

师:同学们眼中的秋天可真美丽,那么今天咱们就走进第三组课文的学习,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第三组课文都包含哪些内容?请同学们翻开目录,在目录中找到答案。学情预设:

生1:第三组课文中有第九课《古诗两首》、第十课《风筝》、第十一课《秋天的雨》、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三。

同学们找的可真仔细,老师发现第12课后面有一个“*”号,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第12课是略读课文。过渡: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4页第三单元导读语,自己出声的读一读,找出本单元的主题和我们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单元导读语 指名读

单元主题:心中的秋天

学习任务:

1、发现美丽

2、感受美好

3、用笔描绘 师:这节课咱们就完成第一和第二项任务。师:那其他的任务我们就留到以后去解决。

过渡: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下面请同学们大声地、美美地、带着表情去朗读课文,并且用心去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它的美好。

四、朗读课文

五、汇报交流

师:谁发现了秋天的美丽,感受到了它的美好? 生:老师,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师:你能具体说一说是从哪篇课文中发现的吗? 生:我是从第9课《夜书所见》中发现的。

师:这首古诗中的哪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生:小朋友在秋天的夜晚斗蟋蟀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

师:你能在儿童夜晚的游戏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那你能美美的读一读么? 师:哪位同学能读得比他更好?老师从你的朗读中就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那么谁能在下一课中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呢?

生:我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感受到了秋天过节的美好。师:这么美好的节日,你能大声地带着表情读一读么? 看你们读得这么起劲,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了,咱们就齐读一下,再一次的用心感受。

师:谁在下一课中发现秋天的美丽了?

生1:我在小朋友们放风筝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秋天游戏的美好,我感觉到了他们很高兴,小朋友们很自在。

生2:我感受到了小朋友们做风筝很美好,很快乐。

师:那《听听,秋的声音》呢?你在这篇课文中发现秋天的美丽了么? 生1:我发现了叶子落下时的声音很动听。生2:我发现了蟋蟀振动翅膀的声音像一首歌。生3:丰收的声音也很好听。

生4:叶子里,小花上,汗水里到处都有秋的声音,秋的声音无处不在。师:秋天的声音这么好听,你能读一读吗?

师:刚才老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对第11课《秋天的雨》很感兴趣,那谁来谈一谈你在这篇课文中所发现的美丽,感受到的美好。

生1:我发现了秋天的颜色很多,有黄色、红色、金黄色、橙红色、紫红色、淡黄色、雪白,真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师:那你能美美地读一读么?

生2:我发现了秋天的气味很香甜,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果实累累,我也很想去尝一尝那些水果。

师:那你就把你喜欢的段落大声的读给大家听。

生3:我发现了秋天的小动物们的活动很美好,秋收冬藏,小动物们都开始打窝、寻食,准备过冬了。

生4:我发现了秋天的雨是一首歌,给大地带来了丰收,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欢乐。

师:秋天的景色真是美呀,大家齐读一下,要读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你们仔细地发现和用心地感受,一幅秋天的图画也仿佛跃然纸上。下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来细细品读这美丽的秋天。

第四篇:单元导读教案

三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并能熟知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

2.能通读5单元的文章,坚持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八篇文章。3.大声诵读并基本理解《经典诵读》中的四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能自主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八篇文章。

2.运用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大声诵读《经典诵读》中的四首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新语文主题阅读》第五单元 《经典诵读》四首古诗

教学时间 第十一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樊老师带我们走进第五单元,还记得单元导语是什么吗?(板书:主题:悠悠五千年)

师: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生)老子和孔子;知道了古代神话故事:(生)盘古开天辟地;了解了古代建筑:(生)赵州桥;还欣赏了一幅闻名中外的画:(生)清明上河图。

2.那你还记得本单元的学习方法吗?指名回答。(板书:方法)3.课件出示学习方法,齐读

4.没错,就是这样的学习方法,我们走进《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二、学习《新语文主题阅读》

1.出示自学导航(⑴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61—74页,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⑵大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指名读。

2.师总结:二件事,首先默读新语文主题阅读的8篇文章,从8篇文章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大声朗读,默读开始,3.大部分同学已经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了,可以放声朗读了 4.展示读

师:看来同学们对主题阅读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我们走进《经典诵读》来感受传统文化。

三、学习《经典诵读》

1.先听老师范读古诗,你准备好笔,给不认识的字注音,为诗句画分节奏 2.师生共同读

3.多种方式集体诵读,男生读,女生读,分组读。

师:老师看到已经有同学忍不住想读了,别急,带着自学导航去读。4.出示自学导航,(⑴读一读:大声诵读《题三会寺仓颉(jié)造字台》《垓(gāi)下歌》 《赤壁》《彪(biāo)虎图题诗 》。⑵想一想:根据诗后赏析,思考古诗大意。⑶展示读: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⑷背一背:背诵你喜欢的古诗。)指名读。5.指名展示读。6.指名背诵。

四、作业设计

诵读《经典诵读》中的《禹渡江赞》、《道德经》节选 和《 潇湘曲》。

五、板书设计

五单元:悠悠五千年

主 题

学习方法

六、课后反思

本课型为单元导读课型,主要教学方法为:俯瞰式教学。我采取学法迁移,由一主到两翼,让学生掌握本单元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听一听,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逐步让学生了解,感悟本单元的主题。

第五篇:小学语文单元导读

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冰心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第二组

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本组选编的一首首诗词,一篇篇散文,可以说,都是游子们思乡怀乡的绝唱。《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充分读书,用心体会,积累书中美好的语言,感受人物美好的情感。

第三组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鲸》和《松 鼠》介绍了有关动物的一些知识,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新型玻璃》介绍了一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以使学生感受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假如没有灰尘》揭示了科学家们的重大发现,阐释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

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选编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本组教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的意识,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信息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在科学课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教学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和课外书屋有机整合起来。如,一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就推荐优秀科普著作,引导学生阅读,在本组教学即将结束时召开读书交流会;在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第六组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

第七组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 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

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西部又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 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第二组

童年,是充满纯真和情趣的时光,也是令人留恋和难以忘怀的时光。本组教材就是以童年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分别写了骆驼队和祖父的园子给童年带来的快乐。这几篇课文反映了古代、现代和当代中国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童年的发现》写童年时有趣的发现。《儿童诗两首》则写了当代儿童的丰富的想象和美丽的憧憬,展示了当代儿童的生活乐趣。童年生活,因为无忧无虑而快乐,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透过一篇篇风格各异的课文,我们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种难言的亲切感和温馨会久久地萦绕在我们心头。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二是通过对比阅读,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式;三是丰富语言积累;四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三组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会帮助人们摆脱困境;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活跃生活;生动优美的语言,能愉悦身心……反之则不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练、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本组教材就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第四组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

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第五组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 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第七组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把对“人物”的读、说、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学生曾阅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教材又专门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

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第八组

走向世界、开放的中国既大力弘扬丰厚博大的民族文化,也十分尊重世界多样文化,并注意从全人类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这种思想也反映在课程改革 之中。本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就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关于本组教材的学习,课本中的导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增长见识;二是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三是要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四是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尽可能多地搜集资料,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选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可结合本组教学适当安排。

教学时,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还要适当考虑本组课文作为本册最后一单元,对本学期注重培养的阅读能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要加以复习与巩固。整组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极好凭借,可充分利用学生过去学习写景状物类课文的阅读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说明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本组教材就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

本组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感觉身临其境。

编排本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三是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的积累。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 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亲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是为祖国的日新月异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三是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并在语文学习中注重积累语言。

第三组说明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的。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二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第四组说明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大瀑布的葬礼》讲述了人们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故事,号召人类要重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

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 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五组说明

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解放民众,争取科学、民主、独立的革命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社会正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就是鲁迅。鲁迅是谁──“他就是祥林嫂、闰土、孔乙己以至阿Q这些被压迫者的同情者和代言人,是一位永远站在平民视角,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大声疾呼的平民作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第七组说明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它们和我们一起组成了丰富、美丽、和谐的世界。学习本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次的震撼。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编写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体会作者的

表达方法。入选的课文中,有的篇幅较长,可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以及“回顾·拓展”都做了相应的安排,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八组说明

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艺术就在我们身边。它是一首动听的曲子,一幅美妙的图画,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甚至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艺品……它让我们的耳朵听到最优美的旋律,让我们的眼睛看到最亮丽的色彩,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

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选编本组教材的意图,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在课文教学中做相应安排。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六年级下册 第一组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二组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 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描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

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本组教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第三组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第四组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来安排内容,“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第五组

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精神是指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只有理解科学的精神,才能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的文化意蕴;只有张扬科学的精神,才能在全社会形成爱科 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激发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的精神,树立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正确态度。

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既是低中年级科学故事、科普文章的承接,也是上述单元的发展。选编的课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对科学精神做出了阐释。《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散文,文章从居里夫人的“美丽”下笔,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这一问题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赞美她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更赞美了她的人格与精神。《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用事实强调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我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怀疑精神。

“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辩论,辩题是“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习作编排有两项教学内容,一是自由作文,二是编一本自己的习作选。“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具体感受;二是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和感受。“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关于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方面的16个词语。“成语故事”讲述了“舍本逐末”的故事。

在本组课文教学的同时,可以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或其他科普作品

第六组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一、单元总说

当我们开始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下载单元导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单元导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第一单元课文导读 一、 单元学习内容 大自然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走进大自然,那美丽的风景会让人陶醉,那盎然的生机会让人激动„„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等......

    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范文模版]

    “单元导读课”,是阅读教学的前奏,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也是我们必须一直探讨下去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单元导读课......

    6单元导读课教案

    六单元导读课 走近毛泽东 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单元主题,围绕单元主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导读,使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的一些要求......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案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我国的世界遗产”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大西街小学 曾敏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本组《同步阅读......

    第二单元课文导读(共五篇)

    六年级语文 第二单元课文导读 一、 单元学习内容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按照近代到现代的顺序,选编了适合我们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几篇具有浓厚爱国主义情感的......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导读课教学反思 四年级组王丽娜 今天,我执教的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导读课,本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

    九年级下册文言单元内容导读

    九年级下册文言单元内容导读 单元点睛 《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趣味的一篇,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主要采用排比和夸饰的手法,记叙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表现他......

    四下语文单元导读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计划 一、单元简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